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省济宁市梁山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23个小题,考试时间120分钟,共120分。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然后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本人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相应位置。3.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上相应题目的答案标号,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4.答非选择题时,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务必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5.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基础积累(共1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行辈(háng)虔诚(qián)拾级而上(shí)挑拨离间(jiàn)B.龟裂(guī)翩然(piān)怒不可遏(è)接踵而至(zhǒng)C.蓦然(mò)缄默(jiān)安营扎寨(zhā)风雪载途(zǎi)D.寒噤(jìn)沼泽(zhǎo)泉水汩汩(gǔ)暴风骤雨(zhòu)【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音。A.拾级而上(shí)——shè;B.龟裂(guī)——jūn;C.风雪载途(zǎi)——zài;故选D。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演绎浮躁穿流不息纷至沓来B.缭绕震撼名副其实五彩斑斓C.暄腾怠慢不修边幅轻歌曼舞D.瞳仁缅怀漫不精心袖手旁观【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字形。A.穿流不息——川流不息;C.暄腾——喧腾;D.漫不精心——漫不经心;故选B。
3.依次选择词语填写在下面句子的横线上,最恰当的一项是()①物候的数据反映气温、湿度等气候条件的综合,也反映气候条件对生物的影响。②黄土高原啊,你生养了这些元气淋漓的后生;也只有你,才能承受如此的搏击!③中国学生往往念功课成绩很好,考试都得近一百分,但是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就常常了。A.观测心惊肉跳惊慌失措B.观察惊心动魄惊慌失措C.观测惊心动魄不知所措D.观察心惊肉跳不知所措【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观测,指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或测定。观察,仔细地察看事物或现象。写数据用“观测”。
心惊肉跳,形容担心祸事临头而心神不宁。惊心动魄,原来形容作品的文字运用最好,使人感受极深,震动极大。现在形容极度惊险、紧张。写安塞腰鼓的搏击用“惊心动魄”。
惊慌失措,害怕紧张,以至不知所措、失去常态。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处境为难或心神慌乱。这里写学生在研究工作中需要拿主意时常常不知道怎么办才好,用“不知所措”。
故选C。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各地垃圾分类推进力度不一,存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准确率不高。B.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有助于开阔眼界和知识,还可以启迪思维。C.今年校园文化节围绕“强国梦·少年志”为主题,举办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D.大雁知道,从黎明到夜幕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病句。A.成分残缺,句末加“的问题”;B.语序不当,“开阔眼界和知识”“启迪思维”互换位置;C.句式杂糅,“为”改为“的”;故选D。
5.将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①一个人说话的能力怎样训练?②我们总是羡慕那些口若悬河、即兴演讲的人,喜欢那些文采飞扬、出口成章的人。③我觉得最直接的途径就是朗读。④如果我们面对一篇现成的文字尚不能大声、流利地读出来,又怎么能即兴说出流利的话呢?⑤但是人的口才不是天生的,它是练出来的。A.②④⑤①③ B.④②⑤①③ C.②⑤①③④ D.①③②⑤④【答案】C【解析】【详解】考查句子排序能力。解答此类题,可以按如下步骤:1.寻头断尾,确定首尾句。2.把握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3.把握关联词的搭配。4.把握话题衔接,尤其是重复出现的词语。熟读这五句话,可知它的主题是训练说话能力。因此为何要训练说话能力②为首句(羡慕与喜欢);随后按羡慕好口才——口才是练出来的——如何练口才的逻辑顺序,确定②⑤①顺序;③回答①提出的问题:用朗读训练说话能力;④解说这样说的原因,因果关系分明。故句子正确顺序为②⑤①③④,答案选C。6.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思维导图,最合理的一项是()A. B.C. D.【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B.《礼记》是儒家经典而不是道家经典,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C.庄子不是春秋时期的,而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D.韩愈是唐代文学家;故选A。7.下列有关《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写国内战争,第二部分写经济恢复和社会主义建设。B.保尔•柯察金当过童工,从小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饱受折磨和侮辱。后来他在朱赫来的影响下,走上革命道路。C.当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时,他也从没有灰心丧气,坚强的革命信念激励他用文学创作跟病魔与困难作斗争。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通过写保尔的成长道路,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在革命的艰难困苦中战胜敌人也战胜自己,只有把自己的追求和祖国、人民的利益联系起来,才会创造出奇迹,才会成长为钢铁战士。【答案】C【解析】【详解】C.表述不正确。当保尔完全瘫痪,双目失明时,他也曾一度灰心丧气,想自杀,但坚强的革命信念又使他走出了低谷;而非“他也从没有灰心丧气”。故选C。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甲】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乙】予尝步自横溪,有二叟分石而钓,其甲得鱼至多且易取,乙竟日亡所获也,乃投竿问甲曰:“食饵同,钓之水亦同,何得失之异耶?”甲曰:“吾方下钓时,但知有我而不知有鱼,目不瞬,神不变,鱼忘其为我,故易取也。子意①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奚②其获?”乙如其教,连取数鱼。予叹曰:“旨哉!意成乎道也。”(选自宋代林防《田间书·杂言》)【注释】①意:意愿,愿望。②奚:怎么,哪里。8.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鱼之乐也是:表判断动词“是”B.请循其本循:追溯C.予尝步自横溪步:步行、走路D.乙竞日亡所获也亡:同“无”,没有9.下列句子中,加点“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我知之濠上也。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C.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D.乃记之而去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B.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C.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D.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11.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很快乐,这一不经意的感叹被惠子抓住不放,引发二人之间的论辩。B.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所以当庄子说出自己的看法时,他立即给予了反驳。C.庄子偷换概念,故意将“安”字理解为“哪里”,巧妙地结束了这场论辩。D.本文写了一场轻松风趣的对话,惠子力辩,拘泥于事物的真实性;庄子巧辩,超然于物事之外。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②子非鱼,安知鱼之乐?【答案】8.A9.D10.A11.B12.①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②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解析】【8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词语。A.句意:这是鱼的快乐啊。是:指示代词,这。故选A。【9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我知之濠上也”“之”,代词,这件事。A.结构助词,的;B.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独;C.结构助词,的;D.代词,这件事;故选D。【10题详解】本题考查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这个句子的意思是: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眼睛看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意乎鱼”“目乎鱼”两两相对,是原因,“神变则鱼逝矣”是结果。故断句为:子意乎鱼/目乎鱼/神变则鱼逝矣。故选A。【11题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B.结合“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可知,“惠子认为水中的游鱼并不快乐”错误,故选B。【12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于,在。(2)子,你。安,怎么。【点睛】参考译文:甲:庄子和惠子一起在濠水上的桥上游玩。庄子说:“鲦鱼在濠水中游得多么悠闲自得,这是鱼的快乐啊。”惠子说:“你不是鱼,怎么知道鱼的快乐?”庄子说:“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惠子说:“我不是你,固然不知道你(是否知道鱼的快乐);你本来就不是鱼,你不知道鱼的快乐,这是可以完全确定的。”庄子说:“请追溯话题本源。你说‘你哪里知道鱼快乐’的话,你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而问我。我是在濠水上的桥上知道的。”乙:我曾经漫步经过溪流,有两位老人分别坐在(一块)石头的两旁钓鱼,其中甲得到的鱼十分多,并且很轻易就钓到。乙一天都没有收获。(乙)就扔下钓竿问甲道:“鱼饵相同,钓鱼的溪流也相同,为什么差别如此之大呢?”甲说:“我开始下钩的时候,心中想到的是我自己而不是鱼,眼睛不眨,神色不变,鱼忘了(坐这的是)我,所以容易上钩了,您(一心)想到的是鱼,眼睛看鱼,神态(总是)变,鱼(自然)就逃离啊,哪里还会有收获呢!”乙按照他教的做,接连钓到好几条鱼。我感叹道:“这意思说到了事物的宗旨,成为哲理了啊!”1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从环境描写的角度分析“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的作用。(2)“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答案】13.环境描写,写傍晚秋雨之前的景色,渲染了暗淡阴冷的氛围,不仅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床头屋漏无干处”做铺垫,而且烘托出诗人凄恻悲惨的心境。14.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这两句实写自然环境,意思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交代了事件发生具体时间——秋天的傍晚,渲染了特定的氛围——暗淡阴冷,烘托出诗人暗淡惆怅的心情,为下文写诗人忧国忧民的伟大胸襟蓄势。【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感情理解。杜甫在这首诗里描写了他本身的痛苦,但他不是孤立地、单纯地描写他本身的痛苦,而是通过描写他本身的痛苦来表现“天下寒士”的痛苦,来表现社会的苦难、时代的苦难。他也不仅仅是因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而失眠、而大声疾呼,在狂风猛雨无情袭击的秋夜,诗人脑海里翻腾的不仅是“吾庐独破”,而且是“天下寒士”的茅屋俱破。“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14.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①此地一为别,_____________。(李白《送友人》)②_____________,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③阡陌交通,___。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陶渊明《桃花源记》)④白居易《卖炭翁》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写出了老翁精疲力竭的情态。⑤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有异曲同工之妙。【答案】①.孤蓬万里征②.缺月挂疏桐③.鸡犬相闻④.悉如外人⑤.满面尘灰烟火色⑥.两鬓苍苍十指黑⑦.海内存知己⑧.天涯若比邻【解析】【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古诗文。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孤蓬、疏、鬓、己”等字词容易写错。三、语言运用(共6分)15.经典是致敬的源泉,阅读是成长的阶梯。为引导广大同学走进博大精深的经典,阅读书香世界,激发同学们的读书兴趣,培养善读善思的习惯,学校将于5月18日在学校大礼堂举办“经典阅读”演讲比赛,请你积极参加并完成下面的任务。(1)学校准备邀请语文组组长李老师担任评委团主席,下面是学生会组织委员王铭铭邀请李老师时说的话,其中画线句存在两个方面的错误,请帮他修改。王铭铭:“李老师,你好!我是学生会组织委员王铭铭。我校将于5月18日在学校大礼堂举办“经典阅读”演讲比赛,想邀请你荣幸地来。”改句:___________(2)在活动当天,王铭铭同学向参赛选手交代相关事宜。请你根据活动流程图,把王铭铭同学说的话补写完整,要求表述准确,语言连贯。活动流程图:选手抽签(时间:13∶30;地点:礼堂)→举行比赛→评委打分→嘉宾点评→校长颁奖王铭铭:“请参赛选手注意比赛的流程。(A)___;然后,根据抽签结果的顺序进行比赛,同时评委为选手打分;(B)__;最后,请校长颁奖。”【答案】15.如果您能来担任评委团主席,我们将倍感荣幸。16.①.首先,请各位13:30到礼堂抽签;②.接着,请嘉宾点评;【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荣幸”:荣耀而幸运。一般是表现自己谦虚的意思。不能用于写老师。“你”不是尊称。改为:想邀请您担任评委团主席,期待您光临指导!【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活动设计。结合“活动流程图”设计。结合“选手抽签(时间:13∶30;地点:礼堂)”可知,第一项应为:请各位13:30到礼堂抽签;结合“嘉宾点评”可知,倒数第二项应为:请嘉宾点评。
四、现代文阅读(共25分)(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时间的脚印(节选)陶世龙①岩石保存了远比上面所说的多得多的历史痕迹。②有一种很粗糙的石头,叫作“砾岩”。你可以清楚地看到,砾岩中包含着从前的鹅卵石。这说明了岩石生成的地方,是当时陆地的边缘,较大的石子不能被搬到海或湖的中央,便在岸边留下了。可是,有时候,在粗糙的岩石上覆盖着的岩层,它里面的物质颗粒却逐渐变细了,这是什么道理呢?这是因为地壳下沉,使原来靠岸的地方变成了海洋的中心。③从“死”的石头上,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④石头颜色的不同,也常常说明着地球上的变化。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如果这里的石头有光滑的擦痕,那很可能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⑤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许多生物的尸体由于和泥沙埋在一起,被泥沙紧紧包裹住,没有毁灭消失,而让别的矿物质填充了它的遗体,保留了它的外形甚至内部的构造。在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生物的尸体竟完整地保存下来了,如北极冻土带中的长毛象、琥珀中的昆虫。所有这些都叫做“化石”。⑥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⑦例如,很多地方都发现了一种海洋生物三叶虫的化石。它告诉我们,在6亿多年前到5亿多年前的那个叫作“寒武纪”的时代,地球上的海洋是多么宽广。许多高大树木的化石告诉我们,有一个时期地球上的气候是温暖而潮湿的,这是叫作“石炭纪”的时代的特征。还有一些“象”和“犀牛”都长上了长长的毛,这准是天气冷了,说明了“第四纪”冰河时期的来临。⑧自然界某些转眼就消逝的活动,在石头上也留下了痕迹。如雨打沙滩的遗迹,水波使水底泥沙掀起的波痕,古代动物走过的脚印和天旱时候泥土龟裂的形象……16.请从选文中概括出岩石保存的历史痕迹。17.指出第⑦段的主要说明方法和作用。18.第④段中加点词“很可能”可否去掉?并说明理由。【答案】16.①地壳的运动;②气候的变化;③古生物的状况;④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17.举例子,具体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18.“很可能”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是一种猜测,如果去掉就太绝对,不符合事实。【解析】【16题详解】本题考查筛选信息。根据第三段中的“我们看到了地壳的活动”可得:地壳的运动。根据第四段中的“红色的岩石意味着当时气候非常炎热,而灰黑色常常是寒冷的表示”可得:气候的变化。根据第五段中的“古代生物的状况,在岩石中更有着丰富的记录”可得:古生物的状况。根据第六段中的“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可得: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17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七段可知,本段列举了三叶虫化石、树木化石的具体实例,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联系第六段可知,这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化石是历史的证人,它帮助我们认识地球历史的发展过程。【18题详解】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很可能”表示猜测,在句中表示“从前这里有冰河经过”只是作者的一种猜测,并没有科学实据。如果去掉,语意过于绝对,与事实不相符,“很可能”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点睛】解答信息筛选与整合题,通常的做法是:提取综合,重组输出。可以分为以下三个步骤:(1)从文中准确而迅速地捕捉、筛选、提取出所需的信息;(2)合理地概括信息;(3)按照一定的要求加工信息。在提取信息过程中要注意,有时如果文段中是几层并列的内容,就需要把几个意思联结,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如果文段中有结构类似的词语、短语或者句子,那么这些往往是所要找的几个要点。其次还可以抓住关键的标志词寻找要点,如“除了”“还有”“另外”等。(二)(15分)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小题。黄河的重量徐勋国①出黄陵,去壶口,想看看黄河。②这一程有160多公里,车行两小时多一点。穿行在黄土高原,远近一个个山坡、一眼眼窑洞闪过。山对山,沟绕山,人隔着山头互相看得见,但要走到一起,得走上大半天。陕北情歌唱得好:“羊肚子手巾哟三道道蓝,咱们见个面面容易拉话话难。一个在那山上哟一个在那沟,咱们拉不上那话话呀招一招手。”这几句歌词,当是真实情境的写照。③车驶入蜿蜒的晋陕大峡谷。晋陕大峡谷由北向南,长三十多公里,深二三十米,两壁陡峭,犹如斧劈。深褐的崖壁满是层层叠叠书页一般的横纹,这是一部厚重的天书——大地的历史、岩石的年轮。侧望深壑,五六十米宽,河水清清,缓缓而泻;斜阳穿过山垭,洒落河东,点点金光。④这是黄河?⑤这是黄河!⑥远远看见,两边大山之间,雪白的水柱挟带雨雾直冲云天。那是壶口!⑦早已从影视里看过无数遍壶口瀑布;奔腾咆哮,浊浪滔天。泥黄、汹涌,已深深嵌在心里。⑧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碎石如斗,沟沟坎坎积了一泓泓浑水。右边是深渊,水声隆隆。迎着冲天水柱和阵阵雨雾,我们跳着蹦着,越过巨石,绕过水洼。再往上走,沙洲尽头,壮阔的黄河扑面入怀。⑨这是壶口,黄河的中游。这里,黄河二百多米宽的河面,像一幅绢帛立轴,从巍峨的大山上铺展下来。浅处,碧波把青山映在画里,让人产生一种走进画境的冲动。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黄河,我来了!”回想我这几十年的人生,曾有过九次坐车越过黄河,都只是张望一下浑浊的河水,匆匆而过,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亲近过它。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⑩回身,但见连着崖壁,一方巨石突兀,直抵河心。壮阔的河面因它而突然收缩,巨石底下几乎掏空,汹涌的激流还在摔打、磨蚀、撕咬,激起阵阵几丈高的雪白水柱。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突然,背后一声旬然巨响,石台下掀起一阵巨浪,巨浪越过头顶,又兜头砸下,把台上的游客浇个透湿。人们先是一阵尖叫,随即转为一阵嬉笑,好一番透怀的畅快!这个小小的意外发生在瞬间,但对于我,却像是一种早已安排的仪式;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⑪把这里称作壶口,是因为它的地形呈大肚小口。两百多米宽的河面到了这里,骤然收缩,河水将山岩切割成一条长三十多公里、宽五六十米、落差二三十米的深壑,这就是晋陕大峡谷。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四周白沫喷涌,水雾弥天,激荡轰鸣不已。俯瞰深渊,黄河就像一条桀莺不驯的巨龙,奔流南下,一去不返。⑫黄河长约5464公里,跨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九省(自治区)流入渤海。壶口是黄河最具代表性的一段。平静温柔的黄河,到了壶口,就突然改变自己,奔腾吧哮、激荡轰鸣,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⑬导游说,四千多年来,壶口瀑布奇观已经北移了将近三公里,而且还在北移。眼下是一片浓绿的春天,河水是清的,到了深秋,它会泛黄,是泥黄,像影视里常见的。看来,我所看见的,只是黄河的一瞬,也只了解了黄河的一点点脾性。(略有改动)19.根据选文内容,填写作者的游踪。乘车人晋陕大峡谷——___——越过巨石,绕过水洼,走往沙洲尽头——在河沿涉水——____20.除了观赏黄河外,作者还通过一些活动来表达对黄河的亲近和景仰之情。请根据选文进行补充。①脱鞋在河沿涉水,感受黄河的灵魂。②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21.结合语境,从用词的角度赏析第⑪段的画线句子。壶口中心,激流冲击巨石,撞上崖壁,炸起几丈高的水柱;水柱落下,汇入激流,如万马脱缰,冲出壑口,怒射出去五六米才落进深渊,形成一道惊心动魄的瀑布。22.文章第⑫段画线句有什么含义?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答案】19①.走上浅滩、沙洲②.登上石台20.①.掬起一捧黄河水,让它从指缝里漏下。②.在石台上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接受黄河的洗礼。21.运用连续性(一连串)动词,写出激流冲击巨石的动态过程;突出其雄壮的力量,磅礴的气势。22.要点:①黄河滋养中华大地,哺育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文化发源地之一;②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隐忍坚韧,开拓进取、不畏险阻的伟大性格。③高度评价黄河在国人心中的地位,表达对黄河的崇敬和赞美。【解析】【19题详解】本题考查梳理和概括文章内容。结合第⑧段“我们下车,沿岸溯河而上。脚下是一片片浅滩、沙洲”可得:走上浅滩、沙洲;结合第⑩段“随游人登上石台照相,俯瞰脚下汹涌的怒涛,隐隐感到大地在震颤”可得:登上石台。【20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提炼。作者与黄河的亲近行为主要集中在第⑨段和第⑩段。由第⑨段内容“我脱了鞋,探一探,水冰凉。于是,深一脚浅一脚地在河沿涉水,感受一条河流的灵魂”可知,作者亲近黄河的行为包括沿河涉水感受黄河的灵魂;由“掬起一捧河水,任由它从指缝里漏下,化作一条断断续续的细线,重新落进黄河,去汇成奔腾的激流”可将作者亲近黄河的行为概括为:掬起一捧水,让它从指缝里漏下,重新汇入;根据第⑩段内容“让黄河的水没了顶,浸润了身子,是一种洗礼。从此,我与黄河,便难分彼此”可知作者认为黄河水浸润身子是一种洗礼,以此来表达对黄河的亲近和仰慕。【21题详解】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这句话运用“冲击”“撞上”“炸起”一系列程度较为激烈的动词,生动地描绘出了快速流动的黄河水与巨石相撞的整个过程,体现出水流的湍急和黄河气势的雄伟。【22题详解】本题考查句子的含义。“在中国人的心里,黄河很重很重,因为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之一,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说明了黄河在中国人心中具有崇高的地位,她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文明的摇篮,滋养着中华大地,哺育着中华儿女,同时也表达出作者对黄河的赞美之情;由前文“那是在隐忍中的爆发,展现一种开天辟地、冲决一切险阻的伟力”“它是民族性格的隐喻”可知,黄河代表着中华民族的性格,既能够忍受苦难与磨炼,又能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克服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五、作文(共50分)23.我们熟悉的各种事物,都可能引发故事。这些物或事一定有不少值得挖掘的地方,有不少出人意料的富有戏剧性的故事。请以《____________的故事》为题,发挥想象,写一篇作文。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再去写故事;②不少于6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答案】例文:旅行中的故事暑假,我们全家去青海旅游。大巴车上,他和他的母亲坐在我前面。由于路途遥远,坐车的时间比游玩的时间长。为了消除旅途寂寞,导游经常提出一些关于西域的知识题。我一头雾水,不知所云,但总能看见他高高地举起手臂,听到他精彩的回答。好厉害!他好像比我大不了几岁,佩服佩服!坐车的时间太长了,大家已没有刚上车时的兴奋,有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维修椅子合同范本
- 社区老年人健康教育推广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 科技创新中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经验借鉴
- 2025至2030年中国热溶胶棒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2025至2030年中国涤棉线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现代商业空间创意设计
- 2025至2030年中国氯漂数据监测研究报告
- 共享经济协议模板
- 科技企业如何利用社交网络提升品牌形象
- 电子商务对实体零售的影响及趋势
- 无人机警用解决方案样本
- 健康体检项目目录
- 现代交换原理与技术课件:第5章 分组交换技术
- 学校传染病报告处置流程图
- 大小嶝造地工程陆域形成及地基处理标段1施工组织设计
- 物理化学(全套427页PPT课件)
- 肺断层解剖及CT图像(77页)
- LeapMotion教程之手势识别
- 静脉导管的护理与固定方法
- word上机操作题
- 房地产公司管理制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