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导学案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课标要求】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素养目标】1.立足于历史观念,了解汉至隋唐选官制度的演变,多角度对科举制的作用作出历史解释。2.了解三省六部制的发展脉络、运作方式以及特点,辩证评价三省六部制。3.通过史料实证认识两税法相对于之前的赋税制度的创新之处,运用唯物史观分析实行两税法是国家根据当时的形势作出的决策。【重点难点】1.重点:科举制度的创立、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租庸调制的进步作用和两税法的特点。2.难点:汉唐间赋税制度的变化。【时空坐标】【问题导学】1.梳理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①春秋战国、秦朝:军功爵制度。②两汉:察举制(是一种至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根据道德和才学,分为举孝廉和举秀才两种)。③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魏文帝曹丕采纳陈群的建议设立,根据家世、道德、才华选拔人才,上下结合,使选官有了标准,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来只注重家世,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隋唐时期,实行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④隋唐至明清:科举制。隋炀帝创立科举制。唐太宗时,进士科成为最重要的一科,第一名称为状元、第二名榜眼、第三名叫探花。武则天时,创立了武举和殿试.唐玄宗时,任用礼部高官主持科举考试,一直延续到清朝。宋朝王安石变法,改革科举制,实行锁院、弥封和誊录法。明清实行八股取士,禁锢了人们的思想。1898年戊戌变法,废除八股文,改试策论。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科举制。2.科举制的作用?科举制使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与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打破了势家大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地位,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在社会上形成了读书重学的风气,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与完善。3.归纳古代选官标准的演变趋势?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4.三省六部制的职能?影响?职能: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诏令,有不妥者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影响:①三省分工明确,彼此制约,削弱相权,加强皇权②提高工作效率,三省出现了一体化的趋势。③是中国政治制度的重大变革,是古代中国中央官制成熟的标志,对此后历朝产生了深远影响。5.唐代租庸调制的内容?作用?内容:①税征收对象为21至59岁的成年男子。②除租、调外,男子不去服徭役的可以纳绢或布代役称为庸。作用:以庸代役保证农民有较充分的生产时间,政府的赋税收入也有了保障。6.两税法实行的背景?目的?内容?意义?背景:天宝年间,土地买卖和兼并之风盛行,政府直接支配的土地日益减少,均田制无法推行,租庸调制也无法维持,政府财政收入锐降。目的:解决财政困难。内容:①每户按人丁和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②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③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意义:①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②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问题探究】1.材料:进士科始于隋大业中,盛于贞观、永徽之际。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其推重谓之“白衣公卿”,又曰“一品白衫”。其艰难谓之“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其有老死于文场者,亦所无恨。故有诗云:“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王定保《唐摭言》卷1《散序进士》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了约1300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废除。科举制度对中国历代王朝的统治有什么影响?答案提示:科举制度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巩固中央集权的制度保障,在程序上给所有考生提供了公平竞争的机会,形成了相当大的社会阶层流动;以才学为依据,保证了政府官员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但是,科举选拔标准单一,压抑个性;用儒学作为考试内容,忽视科技;片面应试严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不能与时俱进。2.唐朝赋税制度的变化说明了什么?答案提示:汉到唐前期,赋税制度是以人丁为征税之本,而以人丁为征税之本的前提条件是纳税人必须有相应的土地、资产。然而,随着土地兼并的加剧,特别是安史之乱爆发,唐朝的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沦为地主的佃户,唐朝政府控制的农户越来越少,赋税来源逐步枯竭,以均田制为基础、以人丁为本的租庸调制已经无法实行,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财政收入。两税法扩大了税源,简化了手续,增加了财政收入,挽救了唐朝中期以后的经济危机,稳定了唐朝政权的统治。更重要的是,它为赋税制度确立了一个新的合理的征收标准。从此以后,征税标准开始从人丁转移到土地、资产。3.两税法推行后,有人批评说:每州各取大历中一年科率钱谷数最多者,便为两税定额,此乃采非法之权令以为经制,总无名之暴赋以立恒规。——陆贽《翰苑集》卷22《中书奏议·均节赋税恤百姓第一条》诗人白居易则写出如下诗句: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厥初防其淫,明敕内外臣:税外加一物,皆以枉法。奈何岁月久,贪吏得因循,浚我以求宠,敛索无冬春。织绢未成匹,缫丝未盈斤,里胥迫我纳,不许暂逡巡……昨日输残税,因窥官库门。缯帛如山积,丝絮似云屯,号为羡余物,随月献至尊。夺我身上暖,买尔眼前恩,进入琼林库,岁久化为尘。——《白居易集》卷2《重赋》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两税法利弊的认识。答案提示:利∶分夏秋两次征税民的负担能力,体现了合理负担原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两税法实施后,中央财政实力得到加强,起到了巩固和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户税纳钱,地税交实物,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加速了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否定了以'人丁'为基础的赋役制度,开创了我国封建历史上以土地和财产为基本计税依据的先例。弊∶税外加征,税外又出台许多苛杂,人民负担逐渐加强;配赋不均,两税法以大历十四年的垦田数为准,各州各道按照所掌握的旧有数额进行摊派,但由于战乱,田亩数量变化很大,而当时仍然以旧额摊派赋税,显然是不合理的;折钱纳税,使得人们的负担随币值的波动而波动,负担不稳定;两税法按照资产计税,但是实际操作过程中,资产难以估算。【本课小结】【巩固练习】1.据史料记载,琅琊王氏,从东晋的王导到南齐的王俭,“六世名德,海内冠冕”,当宰相的极多。在东晋,只要是高门,甚至弱智和低能儿也可以出仕。这种现象的出现主要是因为()CA.郡县制的推行 B.科举制的设置C.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D.中央集权的加强2.在唐代,文人进身仕途除了参加朝廷举行的科举考试外,通过“干谒”即达官贵人、朝廷重臣或是社会名流的举荐而入仕,也是科举制的重要途径。这表明唐代()DA.深受汉代察举制影响 B.科举制度的高度成熟C.排除了世家子弟入仕 D.人才选拔的灵活多样3.唐初置中书省出诏令,门下省掌驳正违失,意在二者“以相检察”,使诏敕“务求至当”,但由于各自不能“舍已从人”,故行之不久,相互之间便产生了矛盾。于是太宗初年增设政事堂,“使两省先于政事堂议定,然后奏闻”。这说明政事堂设置的目的是()DA.强化君主专制 B.监督宰相执政C.明确三省分工 D.完善中枢体制4.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B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