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1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2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3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4页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自评报告

第一部分课程建设简介

C语言是近年来国内外得到迅速推广使用的一种计算机语言。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和信息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基础课,它功能丰富,表达能力强,使用灵活方便,应用面广,目标程序效率高,可移植性好,既具有高级语言的优点,又具有低级语言的优点。既适用于应用软件编写,又适用于系统软件的编写。它是数据结构等后续专业课的基础。是程序员、等级考试、一些高校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必考课程,在计算机专业中是一门举足轻重的课程,因此,学好C语言是非常重要的。几年来,课程建设组成人员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上投入了很大精力,积极地进行了教材建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已经编写《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和《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C语言程序设计》获渤海大学2005年优秀教材奖(A类)。2005年完成教改项目“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2005年又开始“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整合研究”教改项目的研究。“C语言程序设计立体教学法研究”获渤海大学2004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按照国家精品课建设标准完成了C语言程序设计校级精品课程建设。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调动了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学生程序设计水平和程序调试能力有了显著提高。教师培养成就斐然,博士生和硕士生学历教师比例增加。本课程组有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在读硕士4人。主讲教师都有8年以上教学经验。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显著提高,科研立项级别稳步上升,科研立项数量逐年增加。网上资源齐全,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保障。

第二部分自评结果及各项评分依据

依据《国家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和《课程建设与评估指标》体系,自评内容和结果如下:一、教学队伍(20分)(一)课程负责人与主讲教师的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与教师风范。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8分。近年来,课程建设组成员一直注重把精品课程建设与高水平教师队伍建设相结合。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已形成一支教师职称、学历、学位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高的教学队伍。教学队伍成员具有良好的师德,学术造诣高,教学能力强,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1)学术造诣高。课程建设组成人员在科研方面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机器学习、数据库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算法等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在计算机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控制与决策等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有10余篇被SCI、EI检索,省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主讲教师刘卫江同志在2002年被评为渤海大学学科带头人。主讲教师赵春晓同志在2005年被评为渤海大学学科带头人。(2)教学能力强。课程建设组成员学历层次较高,知识面广,爱岗敬业,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有着极强的责任心与事业心。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被学校定为免检课程。2001年秦玉平获锦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学素质大赛二等奖,王丽君获2004年青年教学大赛一等奖。(3)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主讲教师都有8年以上的教学经验,讲授专业课科目都在三门以上。课程负责人秦玉平同志为本科生主要讲授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汇编语言、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和软件技术基础等专业课,为研究生讲授算法设计与分析、计算语言学和机器学习等课程。根据本专业的特点,课程建设组采取“五个结合,两个整合和一个分解”的模式组织教学,所讲授课程受到校内外同行专家好评。学生评价优秀率一直在97%以上。秦玉平在2003年被渤海大学评为教学带头人。赵绪辉在2003年被渤海大学评为教学骨干。(二)教学队伍结构及整体素质。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4分。(1)课程建设组中的教师责任感强、团结协作精神好。课程建设组的每位教师都有强烈的事业心,团结协作,工作干劲足,善于合作攻关,每个科研项目都是集体完成。应该说,C语言程序设计教改项目的完成,以及每个成果的获得,都是教学团队团结协作、共同努力的结果。(2)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并有专任的辅导教师。课程建设组现有教师14人,其中,主讲教师9人,辅导教师2人,实验教师3人。从学历结构看,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在读硕士4人;从职称结构看,教授4人,副教授2人,讲师3人,助教2人,实验师1人,助理实验师2人;从年龄结构看,50-55岁1人,40-45岁4人,30-39岁3人,20-29岁6人。(3)一直认真执行学校中青年教师培养计划,对中青年教师的培养采取出外进修、攻读学位和校内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副教授以上教师每年都有帮带青年教师的工作任务。对中青年教师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有4名青年教师在工作的同时攻读硕士研究生,有1名教师在工作的同时攻读博士学位。在提高中青年教师学历层次的同时,增进中青年教师的学术水平和教学能力。(三)教师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8分。五年来,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和实际需要,课程建设组在以下方面进行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改探索:向既重理论又重应用的方向转化;注重学生自学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手段向现代化迈进。实施一系列教改措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完成省级教改项目3项,在研1项。完成校级教改项目1项,在研3项。两次获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1)教学改革与教学研究体现现代化、系统化特点。对教学大纲进行论证和修订,调整授课学时与实验学时的比例,增设研讨型课程,建立了笔试和上机试题库。鼓励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和讨论,开设了网络课堂和专题BBS,已经取得了较好效果。根据多年教学经验,秦玉平和马靖善主编的《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和《数据结构教程》两部教材在2003年由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和《数据结构习题解答和实验指导》两部指导书在2005年由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C语言程序设计》和《数据结构》两部教材在2005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开发了C语言程序设计、数据结构和计算机网络等多套多媒体课件和考试系统,加大了对实验环节的投入,注重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的培养。(2)教学研究与学术研究密切结合,互相促进。教学研究为进一步的学术研究提供基础,学术研究促进教学研究的深化。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发表“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等9篇教改论文。完成了省级教改项目“无线自组织网络管理及教学应用系统的研究”和“经济信息管理专业课题教学模式研究”。在研省级教改项目有“多媒体电子线路教学软件”、“基于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开放式计算机网络教育平台设计”和“多媒体电子线路教学软件”。完成了校级教改项目“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在研的校级教改项目有“计算机程序设计类课程整合研究”、“计算机相关专业实验报告、平时作业及课程设计在线提交管理系统”和“打造模拟训练和实践锻炼环境,创建强化职业能力的实践教学模式”。赵春晓在2000年获锦州师范学院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秦玉平在2004年获渤海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二、学术内容(22分)(一)课程内容设计。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10分。(1)结合实际案例组织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明确每节教学内容的目的,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强调知识之间的联系,作到循序渐进。例如,在讲授指针数组时,我们结合菜单设计,借助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学生不但容易理解,而且对指针数组的作用和使用方法印象深刻,使复杂问题简单化、兴趣化,达到了事半功倍的目的。设计大量与教学内容同步的思考题和与实际问题有关的实验题目,通过思考题和实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调动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即保证了课程内容新颖,又作到了信息量大。(2)在教学中我们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及时把教改教研成果或学科最新发展成果引入教学。根据教学经验和实际需要,及时修订教学大纲和实验大纲,调整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充分利用网络资源。(3)注重课程的基础性,强调与后继课程相关的内容。例如,链表是C语言较难理解的部分,这部分内容掌握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对数据结构等课程的学习,为此,为了便于数据结构课程的学习,增加了链表知识的内容,由传统的不带头结点的单链表扩充到带头结点的单链表,同时也增加了链表知识讲授的学时和实验学时,为数据结构、Java语言等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教学内容组织与安排。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1)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因果关系,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能力培养。为此,我们根据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从实际需要出发,强调理论讲授与实践能力培养的密切结合,调整课堂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比重,加大了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实验题目结合实际问题,并且让学生参与项目课题,通过解决问题促进教学。在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中加大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能力的培养,以适应社会的需求。我们要求学生把基础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养成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重视课外活动的教学作用。教师不但要管课内,也要管课外,课外活动是课内教学的重要补充,课内课外的密切结合,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果。在校园网上开设了网络课堂、自动答疑系统和专题BBS。课后组织专题讨论班、科研小组。带动学生走进社会进行调查,为企事业单位义务设计小型管理系统。组织学生为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讲授程序设计课程,定期举办程序设计大赛、基础知识大赛等,激发并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3)教书育人效果明显。人才培养的质量是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也是教育的生命线,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适应培养满足国家和辽宁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教师担负从思想、道德、知识、能力等各方面培养学生的任务,不但要教书,而且要育人。教学中,既要看到学生学习的共性,也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进取精神。因此,我们在每个教学环节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力求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形成。王丽君同志在2005年被评为三育人标兵(三)实践教学。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1)根据教学内容结合实际应用设置16个实验题目。每周给学生布置一个与当前教学内容有关的实验题目,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完成,写出实验报告,然后进行分组讨论,写出总结,并分组演示程序,最后教师根据存在的问题进行讲解。学期末给学生布置3-5个综合性的实验题目,要求学生任选其一,目的是要求对所学的全部知识进行综合利用,检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出的各类实践题目能很好地满足培养优秀学生的要求。(2)组织学生进行系统开发,使学生感觉到学有所用,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效显著。学生的程序设计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全国计算机考试三级过级率和程序员考试过级率连续三年创我院历史新高,并在全省名列前茅,已经设计出许多界面友好,功能齐全的管理软件,如:“服饰销售管理系统”、“科研教学管理系统”等。(3)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术研讨活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定期组织学术研讨活动。近五年来,在每个教程中都至少安排一次学术研讨活动,每次研讨的内容或是教学重点,或是课题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或是学术界中研究的前沿。学术研讨活动促进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了他们对课程学习的兴趣。组织本科生分批参加研究生的讨论课。由主讲教师举办与课程有关的学术讲座,扩展和加深学生的知识。选派优秀学生参与主讲教师的课题研究。三、教学条件(20分)(一)教材及相关材料。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8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中,我们十分重视教材建设。集众家所长,结合多位教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实际需要,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已被多所高校选用。(1)依据教学经验和生源实况自编教材。2003年以前,我校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一直使用名校教材,但这些教材在体系结构、内容深度和例题习题配置上,使大多数学生感到不适应。其主要原因是实例少,实例和习题过于数学化,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不能调动学习的积极性。课程建设组在集体讨论的基础上,从2003年开始使用自编教材《C语言程序设计教程》(辽宁民族出版社),经过2年试用,我们发现效果良好。这部教材是渤海大学教改立项“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法研究”教改成果。在总结教学经验和征求同行专家意见的基础上,在知识结构、内容安排、文字表述和习题配置等方面都根据生源又做了反复认真地推敲,出版了《C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出版社),达到了教学难度与学生接受能力的最佳平衡。已被沈阳大学、辽宁师范大学、大连交通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使用,受到高度评价。(2)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指定了有效的文献资料。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中英文阅读书目,作为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的扩充性资料(见参考材料)。这些资料数量充足,版本齐全,在学校图书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资料室都有存书,学生借阅率较高。在教学过程中,十分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要求领会精神实质,弄清基本概念,反对死记硬背;做到融会贯通,反对生吞活剥;吸收有用的新信息,不钻牛角尖。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提出的问题补充丰富了我们的教学内容。(3)为了保证课程知识体系的连贯与完整,2003年编写了《数据结构教程》(辽宁民族出版社出版),在此基础上,2005年编写了的《数据结构》(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实验材料配套齐全,满足教学需要。2005年编写了《C语言程序设计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和《数据结构习题解答与实验指导》两部指导书(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编写了《Java语言程序设计》(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二)实践教学条件。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现有6个多媒体机房,每个机房配有50台PⅣ计算机,一台投影仪。所有机房都已连入校园网,实践教学环境和设备能够满足教学要求,能够进行开放式教学,且效果明显,具有开设高水平选作实验的现代实验设备与实验技术。(三)网络教学环境。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1)网络教学资源已经初具规模。目前C语言程序设计课在校园网上运行的课程资源有: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大纲、实验大纲、教学计划、C语言程序设计教学演示系统、笔试考试模拟系统、上机考试模拟系统、网上自动答疑系统、专题BBS和C语言程序设计电子讲稿等。(2)1998年10月以来,学校共投资500多万建成校园网,用于教学的计算机2500多台。校园网设备先进,有专业人员管理维护,运行状态良好。2001年10月又建成学校教育网站“渤海浪花”。(3)所有软件资源都是建设组根据实际需要制作的,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充分满足了教学和学生自学的需要,已经成为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四、教学手段与手段(18分)(一)教学方法。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10分。(1)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项目案例进行教学;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进行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根据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布置几个与实际问题有关的讨论题目,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室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将电子教案、多媒体演示系统和项目案例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复习和自学;面对面答疑和网上答疑相结合,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同时利用网络答疑系统可随时答疑,开设了BBS,对观点不一致的问题定期进行讨论并讲解。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潜能。(2)积极进行学习效果评价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注重对学生知识运用能力的考察。在考试内容中,取消了死记硬背的试题,试题题型主要为程序分析、程序填空、程序改错和程序设计,目的是考核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了作到即客观又公平,建立了试题量大、覆盖面全、难易比例合理的试题库,设计开发了笔试考试系统和上机考试系统,试题的抽取和评卷都由计算机完成,使之科学化、现代化,保证了命题组卷的科学性和客观性。(3)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方式分为平时实验、期末上机考试和期末笔试考试三部分,所占比例为2:3:5。平时实验根据实验题目进行程序设计,写出实验报告,利用大屏幕讲解。期末笔试试题的层次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识记”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有相应程度的认知;“理解”层次要求学生对某些问题能够清楚掌握,能对类似问题进行举一反三的解释;“应用”层次要求学生对相关问题能够清晰掌握并能熟练应用。(二)教学手段。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8分。我们把课程抽象内容有机地整合、匹配到多媒体课件之中,开设了网络课堂、网上自动答疑系统和专题BBS,充分、恰当使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率和教学效果。例如排序过程和函数递归调用过程形象地用课件演示,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生学得好、记得牢,提高了教学效率,优化了教学质量,为传统课程的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可以帮助学生自主学习,如学生可随时到网上查阅电子教案、提出疑难问题、讨论、测试等。从2000年开始,就积极引进并合理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目前,已经构成了集多媒体、网络环境和教师讲授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五、教学效果(18.4分)学校重视教学效果的评价工作,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改进,已经形成了一个由领导及同行听课评教、学生反馈评教、离退休教授听课评教、教师自身评价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师教学评价系统。(一)校内外专家评价和声誉。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在多年的课程建设中,已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在校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为此受到了校内外同行专家的好评。沈阳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范立男教授高度评价了我们的课程建设成果,已连续3年选用我们编写的教材。大连理工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王秀坤教授,在2003年到我校讲学时,对我们的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建设成果给予了高度评价。后续课程教师殷延知教授认为,C语言为后续课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若所有课程建设都能达到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水平,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定会产生一个飞跃。课程建设组及建设组成员多次受到表彰,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被渤海大学定为重点扶持学科(2003年),2001年秦玉平获锦州师范学院中青年教学素质大赛二等奖,王丽君获2004年青年教学大赛一等奖,秦玉平同志在2003年被渤海大学评为教学带头人。(二)学生评价意见。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A,6分。学生普遍反映C语言程序设计课教学效果好,教师教学态度认真,治学态度严谨,授课信息量大,眼界开阔,特别是教师注重C语言的实际应用,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在近三年学校教务处组织的6次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测评中,有1300名学生参加,C语言程序设计课主讲教师的综合评价每次都是优秀,学生满意率每次都超过97%。(三)课堂录像。本项评估指标得分等级为B,分。课程建设组的每位主讲教师在授课时仪表端正、声音清晰、富有教学激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参与程度高,师生互动效果明显,但课堂录像资料不够齐全,每位主讲教师都没有全套的教学录像。以上各项综合得分:98.4分。

六、课程特色(一)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现代化。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重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课程建设过程中,采取了“五个结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即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结合项目案例进行教学;讲解与多媒体演示相结合,借助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进行教学;教师讲授与学生讨论相结合,根据讲授内容的重点和难点布置几个与实际问题有关的思考题目,并安排时间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教室课堂与网上课堂相结合,将电子教案、多媒体演示系统和项目案例都放在校园网上,供学生复习和自学;面对面答疑和网上答疑相结合,在规定时间和地点进行答疑,同时利用网络答疑系统可随时答疑,构成了集多媒体、网络环境和教师讲授于一体的立体化教学模式。(二)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针对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两个整合”,一是对讲授内容和实验内容进行整合,即充分利用现代教学设备和教学手段,借助多媒体教学演示系统将实验教学融入到理论教学中,加大对实验教学的投入,强调实验教学的重要性,使学生体会到堂堂都是实验课,解决了教学内容和实验内容脱节的问题;二是对理论课和习题课进行整合,即取消习题课,在理论课上结合典型习题和具体案例组织教学内容,时刻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体会到堂堂都是习题课,解决了教学内容和习题讲解脱节的问题。在教学设计上充分体现实践教学的理念。制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内容时,明确每一章节实践教学的方式方法及教学目标,强调课程实践教学环节的系统性,强调实践环节与理论讲授的密切配合,强化实践教学与培养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间的有机联系。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能学以致用,切实解决学生三方面的问题,即所学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问题,疑难知识点的突破问题、用C语言进行程序设计和程序调试问题。利用社会环境、网络环境和讨论班强化实践教学。实践教学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三)考核方式的科学性。打破了传统的考核方式,在课程建设过程中,我们对考核实行了“一个分解”,即将考核分解为平时实验考核、期末上机考核和期末笔试考核三部分,三部分的比例为2:3:5。平时实验考核的方法是要求根据根据实验题目进行程序设计,写出实验报告,利用大屏幕演示讲解。为了作到即客观又公平,建立了试题量大、覆盖面全、难易比例合理的试题库,设计开发了笔试考试系统和上机考试系统,期末笔试和上机试题的抽取和评卷都计算机完成,使之科学化、现代化,保证了命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