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新华社电:“这次……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电文讲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B.第一枚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发射成功C.“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D.“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从材料中“是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这一信息可以判断出当时处于1966~1976年的“文革”时期,从“发展空间技术"这一提示,可排除A、B两项;D项的时间是2003年,显然应选C。答案:C2.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独立进行载人航天的国家,同时嫦娥工程也有很多技术和尝试是开创性的。这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这说明()A.中国已经是世界的超级大国B.当代科技发展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展示C.航天技术决定了一个国家的兴衰D.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中国并不是世界超级大国,故A错;C项错在夸大了航天科技的作用;中国科技在世界上已经处于领先的地位不符合材料信息,材料仅强调了航天技术,而科技包含面很广,故D项不符合材料。B项符合题意。答案:B3.某兴趣小组以“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为课题,开展研究,收集到以下资料,其中最适合入选的是()A.中国第一颗原子弹B.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C.“神舟”五号载人航天D.“南优2号"杂交水稻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探究能力。“新中国科技世界之最”应该是指新中国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而在四个选项中只有“南优2号"杂交水稻能达到这一高度。答案:D4.有关下列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A.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在地震观测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B.图2反映出中国为和平利用核能源作出了卓越贡献C.图3反映出“文化大革命”促进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发展D.图4反映出中国在载人航天领域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分析能力。浑仪属于观测天象的仪器,地动仪才是观测地震的仪器;原子弹爆炸成功不属于和平利用核能;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不是“文革”推动的结果;神舟5号发射成功表明中国航天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答案:D5.毛泽东在一次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总结发言。他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我看这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艺术问题上“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讲学术,这种学术可以,那种学术也可以,不要拿一种学术压倒一切.你如果是真理,信的人势必就会越多。这一发言应该是在()A.《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B.《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提到的C.发出“向时代学习,向人民学习”的口号中提到的D.是1956年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逐步建立时提到的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判断能力。1956年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在科学文化工作中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答案:D6.1955年,植物学家胡先驌因为批评前苏联生物学家李森科而遭到批判.1956年,周恩来与中科院负责人谈话:“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如果李森科不对,我们没有理由为李森科辩护,我们就向被批评的胡先驌承认错误.”该谈话()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实现了思想路线上的拨乱反正C.反映了学术问题政治化的要求D.蕴含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思想解析:本题可以用排除法,注意时间信息以及人物信息,题干关键信息在于“科学是科学,政治是政治"。从时间上可以排除B、D两项;材料中反映出我国当时克服了李森科学派打击其他学派的学术政治化倾向,因此C项是错误的;故选A项。答案:A7。根据老舍同名经典话剧改编的电视剧版《茶馆》于2010年7月正式登陆央视八套黄金档,播出后引起观众热议,有关《茶馆》的命运,如右图所示。其中《茶馆》的重生主要得益于()①“双百”方针的贯彻②“二为”方向的指导③国家政府设立的戏曲艺术方面的政府奖的鼓励措施④破除“文艺黑线专政"的鼓噪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②④ D.②③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据图可知《茶馆》的重生是在新时期。在新时期,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的指导下,文学艺术创作同时,原有文学艺术再现勃勃生机。国家设立的一批文化艺术奖也推动文化精品的创作和繁荣。故①②③正确.④属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故排除.答案:B8.新中国刚刚建立,就召开了“工农教育会议”,确定工农教育首先以识字教育为主,这表明当时中国教育事业的性质与目的主要是()A.占领教育阵地,壮大工农革命力量B.培养国民的民主政治意识,提高工农的地位C.开展人民教育,为国家建设服务D.变半殖民地教育为社会主义性质的人民教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当时新中国已经成立,革命已基本结束,从目的上来看,主要是进行建设,而不是革命,A项错误;题干强调以识字教育为主,故B项错误;D项是教育的性质但没有目的.只有C项既表达了性质又说明了目的,符合题意。答案:C9.某校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正在进行相关的学习和研究,他们翻阅了许多材料,其中包括以下四幅插图。请问以下插图所列事件不是发生在“文革”期间的是()A.②③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上山下乡是1968年在毛泽东的号召下,在全国掀起的运动,①可排除;新中国成立后,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工农速成中学等相关措施,②正确;1970年,中共中央提出恢复“文化大革命”后业已停止的高等学校招生,对象是工人、农民和解放军战士,③可排除;高考制度恢复是在1977年,因此,④与题意相符。答案:D10“1978年春天,27万多青年学子白日放歌、青春作伴,跨入大学校门,尽情拥抱‘科学的春天’”。能够与这一情景联系起来的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行改革开放B.邓小平复出,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C.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实施科教兴国战略D.实施“211工程”计划,发展高等教育解析:题干1978年学子“跨入大学校门”的时代背景是“文革"后,邓小平复出,于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A、C、D时间上都与题干不符。十一届三中全会在1978年底召开的,故A错误.科教兴国战略、“211工程”出现在20世纪末,故C、D错误.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为青年人提供了进入高校深造的机会,所以出现了题干所述情景,故B正确。答案:B11.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A.“载人航天工程”B.“双百”方针C.“科教兴国”战略 D.“三个面向"方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教育优先发展的思想,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实行“科教兴国”发展战略。此题也可使用排除法来作答。答案:C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是()①“有教无类”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③“三个面向”思想④发展希望工程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①②④ D.①②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中国的教育政策。题干材料主要强调教育要公平。而“三个面向"思想是教育的现代化主张,不符合题意,可排除③;“有教无类”扩大了受教育者的范围;《九年义务教育法》和希望工程有助于困难群体接受教育,故正确答案为C项。答案:C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科技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不断走向富强的重要标志。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毛泽东1956年《论十大关系》材料2:经济体制,科技体制,这两个方面的改革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新的经济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科技进步的体制。新的科技体制,应该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体制。——邓小平1978年《在全国科技工作会议上讲话》材料3:江泽民指出:“‘二战’后,以电子信息、生物技术和新材料为支柱的一系列高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和飞速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人类的生活。科学技术日益渗透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推动生产力发展的活跃因素.并且国际间的竞争,说到底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竞争。"“科技的发展,知识的创新,越来越决定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发展进程.”请回答:(1)据材料1指出20世纪50~70年代,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战略重点是什么?为什么确定这样的战略重点?(6分)(2)据材料2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高科技发展的方向作了怎样的调整?为什么作出这样的调整?(8分)(3)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新特点?为此,党和政府作出了怎样的战略决策?新世纪,我国在高科技领域取得的骄人成绩是什么?(6分)解析:本题通过材料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创新的有关史实。结合所学知识,针对问题进行解答。第(1)问重点根据材料可以判断;结合当时的国际环境回答原因。第(2)问从材料中获取信息,与材料1比较并结合当时的国内外形势总结答案。第(3)问通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重点发展“两弹一星",加快国防科技的发展方针。原因:当时,中美处于敌对状态,中苏关系也在60年代初破裂,美苏敌视中国,严重威胁我国安全。发展“两弹一星”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加强国防,维护国家安全.(2)方向变化: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推动科技与经济的结合,发挥科技对生产力发展的推动作用。原因:国内,工作重心转向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科技现代化成为首要任务;国际上,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美、中、苏关系缓和,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激烈。(3)特点:高科技发展迅速,知识经济兴起,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日益明显,全球化进程加快。战略:科教兴国。成绩:“神舟”5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答“神舟”6号、7号或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发射成功皆可)。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改革教育、改革文艺、改革一切不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以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在这场文化大革命中,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材料2:1977年的中国没有冬天。这一年冬季和1978年夏季报考大学的人数,竟高达1160万!当时百废待兴的中国,居然拿不出足够的纸来印考卷。为了解决77级考生的考试用纸问题,中共中央决定,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1978年的春天来得更早.1978年3月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邓小平在会上宣布中共中央的观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改革开放20年之科教篇》材料3:邓小平同志在总结“文化大革命”和十年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教训时指出:“没有人才不行,没有知识不行.‘文化大革命’的一个大错误是耽误了十年人才的培养.现在要抓紧发展教育事业。”他还说“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材料4: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请回答:(1)材料1对我国的教育作出了怎样的错误估计?这种“教育革命”造成了怎样的后果?(6分)(2)从材料2中你可以获取哪些历史信息?你如何看待“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论断?(6分)(3)结合材料3和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以后,邓小平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指导方针。(6分)(4)材料3、4表达的观点有何共同之处?(2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材料及概括能力。第(1)问抓住材料1中的“必须彻底改变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统治我们学校的现象”这一信息分析。第(2)问注意分析材料2中的第二段话和第四段话分别介绍的是1977年恢复高考和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第(3)问可结合材料的中心就是发展教育事业及所学知识归纳。第(4)问注意两则材料表明了不同时期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十分重视和关心教育事业的发展.将教育置于“国运兴衰”的战略地位.答案:(1)错误估计:认为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已经统治了学校,必须在“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中国饮用水行业现状分析及投资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陆上货物运输保险市场运行状况及发展风险评估报告
- 2025湖南省建筑安全员-B证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铝合金型材市场十三五规划及发展建议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营林及木竹采伐机械制造产业需求分析及发展状况预测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航模行业竞争格局及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罗汉果茶市场发展现状及前景规划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红薯淀粉市场运营状况及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端氨基聚醚行业风险评估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
- 2025-2030年中国电工机械专用设备制造市场规模分析及投资策略研究报告
- 中小学教师教育法律法规培训PPT页
- 医疗器械可用性工程文档
- 非遗文化介绍推广课件
- 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教学解读及建议1
- 火电机组整套启动前安全技术交底卡
- 菲斯特转子秤的
- 药学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申报书
- 解读《泰州市市区城市排水管理办法》
-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口算题大全(全册齐全)
- 林则徐课件完整版
- 旅行社运营实务电子课件 6.1 初涉旅行社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