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档案管理办法_第1页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_第2页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_第3页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_第4页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会计档案的作用:

〔1〕是经济业务重要的史料和证据

〔2〕可以反映出这个单位是否遵守财经纪律,在会计资料中有无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行为。

〔3〕可以为国家、单位提供详尽的经济资料,为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单位制定经营决策提供参考。?会计法?和?会计根底工作标准?对会计档案的规定:

?会计法?“各单位对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和销毁方法,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出纳人员不得兼任稽核、会计档案保管和收入、支出、费用、债权债务账目的登记工作。〞

?会计根底工作标准?“各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和其他会计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经济社会的快速开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会计档案的范围、内容、承载形式、管理方式、应用程度等均发生了较大的变化,现行管理方法的有关条款已经无法适应新情况和新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

会计档案管理方法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法律、法规和规章?

1.法律广义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标准性文件。在与法规等一起谈时,法律是指狭义上的法律。

2.法规,指国务院、地方人大及其常委会、民族自治机关和经济特区人大制定的标准性文件。

3.规章是行政性法律标准文件。规章主要指国务院组成部门及直属机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及省、自治区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和人民政府,在它们的职权范围内,为执行法律、法规,需要制定的事项或属于本行政区域的具体行政管理事项而制定的标准性文件。

主要构架:一、修订背景

二、修订历程

三、修订意义

四、主要修订内容

五、内容解读

六、如何衔接具体内容:

一、修订背景

〔一〕随着各单位信息化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程度的日益提升,越来越多的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等会计资料以电子形式产生和传递,并形成大量的电子会计档案,需要予以标准。

〔二〕随着经营管理对会计核算多维信息需求的增加,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本钱效率问题,会计档案的保管形式需要进行变革。

〔三〕随着我国会计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国家有关档案管理标准的出台或修订,会计档案的范围、保管、利用、销毁、交接等方面的规定,相应需要进行调整。

下面现行政策和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规定的内容有差异:

?民法?民事诉讼最长诉讼时效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确立了电子签名的法律效力,满足规定条件的电子会计凭证具有与纸质会计凭证同等的法律效力。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分别将企业管理类档案和机关文书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统一为10年、30年。

?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标准?企业内部生成的会计凭证、账簿和辅助性会计资料,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可以不输出纸面资料。

等等……

二、修订历程

1984年出台;

1998年第一次修订;

2024年开始调研讨论;

2024年开展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试点工作;

2024年12月?征求意见稿?〔第一次〕;

2024年3-5月?征求意见稿?〔第二次〕;

2024年9月?草案?;

2024年12月11日发布;

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三、修订意义

一是,有利于推动互联网创新经济的开展;

二是,有利于促进形成绿色、低碳的开展方式;

三是,有利于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四、主要修订内容

一是,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

二是,增加并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

三是,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四是,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

五是,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

六是,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

七是,完善了会计档案利用的有关要求;

八是,明确了代理记账中涉及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一〕完善了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

1.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存在的问题

〔1〕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采用列举的方式,提出了四类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但未对会计档案的内涵进行界定。列举之外的其他会计资料是否应当归档,缺少相应的判断标准,导致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做法存在较大差异或者出现一些争议。

〔2〕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中会计档案定义只是强调了纸质会计档案的属性,而现在已经是网络电子时代,财务部门早就实现了电算化,计算机已经全面代替了手工记账。2.会计档案的定义和范围的新旧比照

续表会计档案范围具体包括:

〔一〕会计凭证类:原始凭证,记账凭证,汇总凭证,其他会计凭证。

〔二〕会计账簿类: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辅助账簿,其他会计账簿。

〔三〕财务报告类:月度、季度、年度财务报告,包括会计报表、附表、附注及文字说明,其他财务报告。

〔四〕其他类: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其他应当保存的会计核算专业资料,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第六条以下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

〔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3.修订内容解读

〔1〕旧定义是列举式的。主要是说明会计档案的作用。

新定义是界定式的,揭示会计档案的特点和本质。符合这个条件的都是会计档案。

〔2〕把电子档案纳入会计档案。

〔3〕范围上,列举了四类会计档案,且在附表中,列举了企业和其他组织、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更为详细的会计档案范围,便于操作。〔二〕增加并明确了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

1.标准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信息技术的应用和电子商务的开展改变了会计信息的产生、传递方式。

〔2〕数量庞大的电子会计凭证需要打印、整理、归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面临全新挑战。

〔3〕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的外部政策环境和法制环境根本成熟。

〔4〕信息技术的日趋成熟为会计档案电子化管理提供了有力支持。

〔〔1〕和〔2〕为必要性;〔3〕和〔4〕为可行性〕2.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的新旧比照原?会计档案管理方法?新?会计档案管理方法?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管理方法第十二条采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的单位,应当保存打印出的纸质会计档案。

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第七条单位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手段管理会计档案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内部形成的第八条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见下页〕外部接收的第九条满足本方法第八条规定条件,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移交保管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平安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销毁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3.电子会计档案管理的主要内容

〔1〕将电子会计档案纳入了会计档案的范围,规定会计档案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2〕删除了“具备采用磁带、磁盘、光盘、微缩胶片等磁性介质保存会计档案条件的,由国务院业务主管部门统一规定,并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备案〞的规定;

〔3〕规定满足一定条件时单位内部生成和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

〔4〕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5〕要求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4.明确电子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

〔重点解读上述第三条〕〔3〕仅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条件

为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平安,对于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的方式,新?管理方法?提出了如下要求:

一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二是,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收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三是,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的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四是,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五是,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六是,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七是,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

以上要求中:

第一、七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真实,第二、三、六项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第四、五项规定是确保电子会计档案的平安。单位内部生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六项规定;单位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必须同时满足第一至七项规定。〔三〕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

1.新旧?管理方法?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比照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第十六条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第十七条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第十条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除本方法第十一条规定的情形外,可以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由本单位档案机构会同会计机构提出销毁意见,编制档案销毁清册,列明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档案机构和会计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财政部门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

〔四〕监销人在销毁会计档案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清点核对所要销毁的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盖章,并将监销情况报告本单位负责人。第十八条经鉴定可以销毁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以下程序销毁:

〔一〕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

〔二〕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三〕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第十一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原始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原始凭证,不得销毁,应当单独抽出立卷,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单独抽出立卷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

正在工程建设期间的建设单位,其保管期满的会计档案不得销毁。第十九条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2.完善了会计档案的销毁程序的具体规定

〔1〕增加了销毁鉴定的程序和要求

〔2〕删除了国家机关销毁会计档案时,应当由同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派员参加监销的规定。

〔3〕明确了会计档案销毁工作的组织单位和监督单位,规定“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

〔4〕增加了会计档案销毁的责任人,要求“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5〕增加电子会计档案监销。“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四〕明确了会计档案出境的管理要求

新旧?管理方法?会计档案出境管理要求比照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境外机构会计档案管理第十八条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出境。驻外机构和境内单位在境外设立的企业〔简称境外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本方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十五条单位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国家档案局5号令

第十九条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级档案严禁出境。

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二级档案需要出境的,必须经国家档案局审查批准。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三级档案、各级国家档案馆馆藏的一、二、三级档案以外的属于国家所有的档案和属于集体所有、个人所有以及其他不属于国家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的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及其复制件,各级国家档案馆以及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需要携带、运输或者邮寄出境的,必须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审查批准,海关凭批准文件查验放行。〔五〕调整了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

1.调整理由依据

〔1〕为了和国家档案局最新的档案管理期限相衔接

?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8号〕、?企业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档案保管期限规定?〔国家档案局令第10号〕分别将企业管理类档案和机关文书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统一为10年、30年。

〔2〕为了照顾民事案件诉讼时效最长为20年的需要2.新旧?管理方法?会计档案的定期保管期限比照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保管第八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分为3年、5年、10年、15年、25年五类。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第十四条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永久永久永久定期3年

5年

10年10年15年

25年30年〔六〕延长了会计档案向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移交的期限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归档第六条各单位每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应当由会计机构按照归档要求,负责整理立卷,装订成册,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暂由会计机构保管一年,期满之后,应当由会计机构编制移交清册,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未设立档案机构的,应当在会计机构内部指定专人保管。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

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保管的会计档案,原那么上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档案机构应当会同会计机构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第十条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第十一条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七〕完善会计档案利用的有关要求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利用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第十三条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续表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利用第七条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如有特殊需要,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查阅或者复制会计档案的人员,严禁在会计档案上涂画、拆封和抽换。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出借档案、借入档案

单位负责人签字→内部控制制度

背景小贴士:出借不可防止

单位负责人负不了责续表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利用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平安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1.删除了“经本单位负责人批准,可以提供查阅或者复制,并办理登记手续〞的说法

2.现行?管理方法?规定,“各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不得借出〞。实际工作中,在业务主管部门的检查、国家审计部门的审计中或者出于司法需要,会计档案会被借出。因此新?管理方法?规定,“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3.强调各单位应当建立健全会计档案查阅、复制登记制度,要求各单位严格按照有关制度使用会计档案。

4.增加了借入档案的管理。会计档案借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平安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八〕明确代理记账中涉及的会计档案管理问题

第二十六条单位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

1.背景:近年来,我国会计效劳外包开展迅速,很多小企业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委托双方出现的问题、矛盾、纠纷也较多。

2.建议

〔1〕首先应该明确受托代理记账机构对于会计档案的管理、保护和利用同样应该遵循?会计档案管理方法?的总体原那么和具体要求

〔2〕应该具体明确双方对代理记账所完成档案确实认、查阅、借出、保管、保护等各个具体事项的要求

五、内容解读

1.制定依据

2.适用范围

3.会计档案范围

4.领导与组织

5.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6.会计档案归档

7.会计档案利用

8.会计档案保管

9.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

10.终止经营、分立后、合并后和建设期的会计档案管理

11.会计档案交接

12.境外机构会计档案管理

13.其他管理要求〔一〕制定依据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制定依据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统一会计档案管理制度,更好地为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效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的规定,制定本方法。第一条为了加强会计档案管理,有效保护和利用会计档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有关法律和行政法规,制定本方法。〔二〕适用范围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适用范围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按规定应当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和其他组织〔以下简称各单位〕,应当依照本方法管理会计档案。第二条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以下统称单位〕管理会计档案适用本方法。

第二十九条不具备设立档案机构或配备档案工作人员条件的单位和依法建账的个体工商户,其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参照本方法执行。续表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适用范围第二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管理部门,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根据本方法的规定,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具体情况,制定实施方法,报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备案。第三十条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单列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档案局,国务院各业务主管部门,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可以根据本方法制定具体实施方法。〔三〕会计档案定义及范围

会计档案的定义:第三条本方法所称会计档案是指单位在进行会计核算等过程中接收或形成的,记录和反映单位经济业务事项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等各种形式的会计资料,包括通过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传输和存储的电子会计档案。

会计档案范围:

第六条以下会计资料应当进行归档:

〔一〕会计凭证,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

〔二〕会计账簿,包括总账、明细账、日记账、固定资产卡片及其他辅助性账簿;

〔三〕财务会计报告,包括月度、季度、半年度、年度财务会计报告;

〔四〕其他会计资料,包括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银行对账单、纳税申报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及其他具有保存价值的会计资料。〔四〕领导与组织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领导与组织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共同负责会计档案工作的指导、监督和检查。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续表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领导与组织第四条各单位必须加强对会计档案管理工作的领导,建立会计档案的立卷、归档、保管、查阅和销毁等管理制度,保证会计档案妥善保管、有序存放、方便查阅,严防毁损、散失和泄密。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平安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平安。

单位的档案机构或者档案工作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管理本单位的会计档案。单位也可以委托具备档案管理条件的机构代为管理会计档案。第四条财政部和国家档案局主管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共同制定全国统一的会计档案工作制度,对全国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财政部门和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会计档案工作,并对本行政区域内会计档案工作实行监督和指导。

第五条单位应当加强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会计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和鉴定销毁等管理制度,采取可靠的平安防护技术和措施,保证会计档案的真实、完整、可用、平安。管理制度原?管理方法?立卷归档保管查阅销毁新?管理方法?收集整理保管利用鉴定销毁〔五〕电子会计档案管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的,单位内部形成的属于归档范围的电子会计资料可仅以电子形式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挡案:

1.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来源真实有效,由计算机等电子设备形成和传输;

2.使用的会计核算系统能够准确、完整、有效接受和读取电子会计资料。能够输出符合国家标准归档格式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表等会计资料,设定了经办、审核、审批等必要的审签程序;

3.使用的电子档案管理系统能够有效接收、管理、利用电子会计档案,符合电子档案长期保管要求,并建立了电子会计档案与相关联的其他纸质会计档案的检索关系;

4.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电子会计档案被篡改;

5.建立电子会计档案备份制度,能够有效防范自然灾害、意外事故和人为破坏的影响;

6.形成的电子会计资料不属于具有永久保存价值或者其他重要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

单位从外部接收的电子会计资料附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规定的电子签名的,且符合上述规定条件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存,形成电子会计档案。〔六〕会计档案归档

第十条单位的会计机构或会计人员所属机构〔以下统称单位会计管理机构〕按照归档范围和归档要求,负责定期将应当归档的会计资料整理立卷,编制会计档案保管清册。

当年形成的会计档案,在会计年度终了后,可由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一年,再移交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保管,因工作需要确需推迟移交的,应当经单位档案管理机构同意。

单位会计管理机构临时保管会计档案最长不超过三年。临时保管期间,会计档案的保管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且出纳人员不得兼管会计档案。单位会计管理机构在办理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并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办理移交手续。

纸质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保持原卷的封装。电子会计档案移交时应当将电子会计档案及其元数据一并移交,且文件格式应当符合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单位档案管理机构接收电子会计档案时,应当对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性、完整性、可用性、平安性进行检测,符合要求的才能接收。〔七〕会计档案利用

单位应当严格按照相关制度利用会计档案,在进行会计档案查阅、复制、借出时履行登记手续,严禁篡改和损坏。

单位保存的会计档案一般不得对外借出。确因工作需要且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必须借出的,应当严格按照规定办理相关手续。

会计档案利用单位应当妥善保管和利用借入的会计档案,确保借入会计档案的平安、完整,并在规定时间内归还。〔八〕会计档案保管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分为:永久、定期两类。定期保管期限一般分为10年和30年,此保管期限为最低保管期限。

会计档案的保管期限,从会计年度终了后的第一天算起。

单位会计档案的具体名称如有同本方法附表所列档案名称不相符的,应当比照类似档案的保管期限办理。

3年、5年、10年→10年

15年、25年→30年企业和其他组织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一会计凭证1原始凭证30年2记账凭证30年二会计账簿3总账30年4明细账30年5日记账30年6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7其他辅助性账簿30年三财务会计报告8月度、季度、半年度财务会计报告10年9年度财务会计报告永久四其他会计资料10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10年11银行对账单10年12纳税申报表10年13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14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15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16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

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

备注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税收会计一会计凭证1国家金库编送的各种报表及缴库退库凭证10年10年2各收入机关编送的报表10年3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的各种会凭证30年包括: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和传票汇总表4财政总预算拨款凭证和其会计凭证30年包括:拨款凭证和其他会计凭证二会计账簿5日记账30年30年6总账30年30年30年7税收日记账〔总账〕

30年8明细分类、分户账或登记簿30年30年30年9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固定资产卡片固定资产报废清理后保管5年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税收会计三财务会计报告10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1部门财务报告

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2财政总决算永久下级财政、本级部门和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3部门决算永久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4税收年报〔决算〕永久15国家金库年报〔决算〕10年16根本建设拨、贷款年报〔决算〕10年17行政单位和事业单位会计月、季度报表10年所属单位报送的保管2年18税收会计报表10年所属税务机关报送的保管2年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和税收会计档案保管期限表序号档案名称保管期限备注财政总预算行政单位事业单位税收会计四其他会计资料19银行存款余节表10年10年20银行对账单10年10年10年21会计档案移交清册30年30年30年22会计档案保管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3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永久永久永久24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永久永久永久〔九〕会计档案鉴定与销毁

单位应当定期对已到保管期限的会计档案进行鉴定,并形成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经鉴定,仍需继续保存的会计档案,应当重新划定保管期限;对保管期满,确无保存价值的会计档案,可以销毁。

会计档案鉴定工作应当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牵头,组织单位会计、审计、纪检监察等机构或人员共同进行。

销毁程序:

1.单位档案管理机构编制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列明拟销毁会计档案的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和销毁时间等内容。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销毁时间2.单位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负责人、会计管理机构负责人、档案管理机构经办人、会计管理机构经办人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署意见。

3.单位档案管理机构负责组织会计档案销毁工作,并与会计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监销人在会计档案销毁前,应当按照会计档案销毁清册所列内容进行清点核对;在会计档案销毁后,应当在会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的销毁还应当符合国家有关电子档案的规定,并由单位档案管理机构、会计管理机构和信息系统管理机构共同派员监销。

保管期满但未结清的债权债务会计凭证和涉及其他未了事项的会计凭证不得销毁,纸质会计档案应当单独抽出立卷,电子会计档案单独转存,保管到未了事项完结时为止。

单独抽出立卷或转存的会计档案,应当在会计档案鉴定意见书、会计档案销毁清册和会计档案保管清册中列明。〔十〕终止经营、分立后、合并后和建设期的会计档案管理

1.单位因撤销、解散、破产或其他原因而终止的,在终止或办理注销登记手续之前形成的会计档案,按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

2.单位分立后原单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由分立后的存续方统一保管,其他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3.单位分立后原单位解散的,其会计档案应当经各方协商后由其中一方代管或按照国家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处置,各方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

4.单位分立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业务相关方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5.单位因业务移交其他单位办理所涉及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原单位保管,承接业务单位可以查阅、复制与其业务相关的会计档案。对其中未结清的会计事项所渉及的会计凭证,应当单独抽出由承接业务单位保存,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

6.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解散或者一方存续其他方解散的,原各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由合并后的单位统一保管。

单位合并后原各单位仍存续的,其会计档案仍应当由原各单位保管。

7.建设单位在工程建设期间形成的会计档案,需要移交给建设工程接受单位的,应当在办理竣工财务决算后及时移交,并按照规定办理交接手续。〔十一〕会计档案交接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会计档案交接第十七条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第二十四条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和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已保管期限等内容。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负责人负责监交。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交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平安。1.单位之间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办理会计档案交接手续。

2.移交会计档案的单位,应当编制会计档案移交清册,列明应当移交的会计档案名称、卷号、册数、起止年度、档案编号、应保管期限和已保管期限等内容。

3.交接会计档案时,交接双方应当按照会计档案移交清册所列内容逐项交接,并由交接双方的单位有关负责人负责监督。交接完毕后,交接双方经办人和监督人应当在会计档案移交清册上签名或盖章。

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元数据一并移交,特殊格式的电子会计档案应当与其读取平台一并移交。

档案接受单位应当对保存电子会计档案的载体及其技术环境进行检验,确保所接收电子会计档案的准确、完整、可用和平安。〔十二〕境外机构会计档案管理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境外机构会计档案管理第十八条我国境内所有单位的会计档案不得携带出境。驻外机构和境内单位在境外设立的企业〔简称境外单位〕的会计档案应当按照本方法和国家有关规定进行管理。第二十五条单位的会计档案及其复制件需要携带、寄运或者传输至境外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十三〕其他管理要求原?管理方法?新?管理方法?其他管理要求第十九条预算、方案、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方法。第二十八条预算、方案、制度等文件材料,应当执行文书档案管理规定,不适用本方法。第二十六条单位委托中介机构代理记账的,应当在签订的书面委托合同中,明确会计档案的管理要求及相应责任。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方法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等法律法规处理处分。第二十一条本方法由财政部负责解释。自1999年1月1日起执行。1984年6月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自本方法执行之日起废止。第三十一条本方法由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负责解释,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1998年8月21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发布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财会字〔1998〕32号〕同时废止。

六、如何衔接财政部国家档案局关于新旧?会计档案管理方法?有关衔接规定的通知财会〔2024〕3号

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军委后勤保障部、武警总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方案单列市财政厅〔局〕、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档案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联合印发的?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财政部国家档案局令第79号,以下简称新?管理方法?〕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原?会计档案管理方法?〔财会字〔1998〕32号,以下简称原?管理方法?〕同时废止。为确保新?管理方法?的有效贯彻实施,实现新旧管理方法平稳过渡,现就有关衔接规定通知如下:

财政部国家档案局

2024年3月8日〔一〕关于保管期限的衔接规定

1.新?管理方法?与原?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不一致的,按照新?管理方法?的规定执行。

2.已到原?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并已于2024年12月31日前鉴定可以销毁但尚未进行销毁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的规定组织销毁;已到原?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并已于2024年12月31日前鉴定予以继续保管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确定继续保管期限〔最低继续保管期限等于新?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减去已保管期限,下同〕

3.已到原?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管期限,但2024年12月31日前尚未进行鉴定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的规定进行鉴定,确定销毁或继续保管。确定销毁的,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的规定组织销毁;确定继续保管的,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确定继续保管期限。

4.未到原?管理方法?规定的最低保期限的会计档案,应按照新?管理方法?的规定重新划定保管期限。〔二〕关于电子会计资料归档的衔接规定

1.单位如在新?管理方法?施行前已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会计核算和会计档案管理,其有关工作符合?企业会计信息化工作标准?〔财会〔2024〕20号〕的要求,所形成的、尚未移交本单位档案机构统一保管的会计资料符合新?管理方法?第八条、第九条规定的电子会计档案归档条件的,可仅以电子形式归档保管。2024年以前形成的会计资料一律按照原?管理方法?的规定归档保管。

2.各单位根据新?管理方法?仅以电子形式保存会计档案的,原那么上应从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年初开始执行,以保证其年度会计档案保管形式的一致性。最新政府会计改革解读202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24]63号〕,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原那么、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根据?改革方案?中确立的实施步骤,?财政总预算会制度?〔财库[2024]192号〕、?政府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2024年财政部令第78号〕相继发布。本局部对?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分别进行解读,简要介绍制度修订和准那么制定的背景,并对主体条款进行了重点分析,可将?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与?行政单位会计制度?、?政府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与?企业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比照理解。第一章政府会计准那么

本章重点内容:政府会计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根本准那么?制定的背景和意义根本准那么内容详细解析第一节政府会计与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一、政府会计开展历程

政府会计是反映和监督政府组织掌握和使用公共经济资源及其活动情况的会计。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对政府财政资金和非财政资金活动的过程和结果进行完整、连续、系统的反映和监督,借以加强政府的预算管理和财务管理,提供公共经济资源使用效益。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的重要战略部署,新?预算法?也对各级政府财政部门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提出了明确要求。2024年12月,国务院批转了财政部制定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24]63号,以下称?改革方案?〕,确立了政府会计改革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根本原那么、主要任务、具体内容、配套措施、实施步骤和组织保障。?改革方案?提出,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那么的重大改革,其前提和根底就是要构建统一、科学、标准的政府会计准那么体系,包括制定政府会计根本准那么、具体准那么及应用指南和健全完善政府会计制度,其中,制定出台?根本准那么?是?改革方案?确定的2024年应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根底上,2024年10月23日,财政部公布?政府会计准那么———根本准那么?,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

目前,我国政府会计准那么体系的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应结合我国政府会计环境,积极借鉴企业会计准那么建设的经验和政府会计的国际先进经验,稳步、有序地向前推进。〔一〕国际上政府会计准那么体系

1.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IPSAS〕国际公立部门会计准那么由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成立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理事会〔IPSASB〕制定。设立IPSASB的目标是:为公共利益效劳,为全球公共部门主体编制通用财务报表开发高质量的会计准那么,促进各国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的国际趋同,以提高全球公共部门财务报告的品质和统一性。截止到2024年1月,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理事会共印发了38项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第1号财务报表的列报目的,范围,定义,财务报表的目的,财务报表的责任,财务报表的组成,总体要求,结构和内容,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2号现金流量表目的,范围,现金流量信息的作用,定义,现金流量的列报,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列报,投资和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列报,净额根底现金流量列报,外币现金流量,利息和股利,所得税,对控制、共同控制、联营主体的投资,购置和处置控制主体和其他经营单位,非现金交易,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构成,其他披露、生效期第3号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过失更正目的,范围,定义,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重大过失,无法实施的追溯调整和追溯重述,生效期

第4号汇率变动的影响目的,范围,定义,功能货币外币交易列报,不同于功能货币的记账本位币的使用,汇兑差额的税务影响,披露,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5号借款费用目的,范围,定义,基准处理方法,允许选用的处理方法,披露,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6号合并财务报表与单独财务报表〔将被PSAS34、35取代〕范围,定义,合并报表列报,合并财务报表的范围,合并程序,个别报表中控制、共同控制、联营主体的核算,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第7号对联营企业的投资〔将被IPSAS37取代〕范围,定义,权益法的应用,个别财务报表,披露,

第8号合营企业中的权益〔将被IPSAS38取代〕范围,定义,共同控制经营,共同控制资产,共同控制主体,合营方与合营企业之间的交易,在投资者财务报表中对合营权益的列报,合营的参与方,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第9号交换交易收入目的,范围,定义,收入的计量,交易的认定,提供效劳,销售货物,利息、特许使用费和股利,披露,生效期

第10号恶性通货膨胀经济中的财务报告范围,定义,财务报表的重述,恶性通货膨胀经济的停止,披露,生效期

第11号建造合同目的,范围,定义,建造合同的合并和分立,合同收入,合同本钱,合同收入和合同费用确实认,预计赤字确实认,会计估计的变更,披露,生效期

第12号存货目的,范围,定义,存货的计量,费用确认,披露,生效期第13号租赁目的,范围,定义,租赁的分类,租赁和其他合同,承租人财务报表中的租赁,出租人财务报表中的租赁,售后租回交易,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14号日后事工程的,范围,定义,财务报表批准报出,确认和计量,持续经营,披露,生效期

第15号不适用,已被IPSAS28、29、30取代

第16号投资性房地产目的,范围,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转换,处置,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第17号不动产、厂房和设备目的,范围,定义,确认,初始计量,后续计量,终止确认,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18号分部报告目的,范围,定义,按分部报告,分部收入、费用、资产、负债和会计政策的定义,分部会计政策,共同资产,新认定的分部,披露,生效期

第19号准备、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目的,范围,定义,确认,计量,补偿,准备的变动,准备的使用,确认和计量原那么的应用,披露,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20号关联方披露目的,范围,定义,关联方认定,重要性,披露,第21号不能带来现金流量的资产减值目的,范围,定义,资产减值的认定,可收回金额的计量,减值损失确实认和计量,资产减值的转回,资产的重新认定,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22号政府公共部门的财务信息披露目的,范围,定义,会计政策,披露,生效期

第23号非交换性交易收益〔税收和转移支付〕目的,范围,定义,非交换性交易资源初始流入的分析,资产确实认,非交换性交易收益确实认,非交换性交易收益的计量,确认为负债的现时义务,税收,转移支付,披露,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24号财务报表中预算信息的列报目的,范围,定义,预算和实际数量的比较信息列报,预算根底、时间和范围的披露,财务报告中在可比根底上的实际数量和实际数量之间的平衡,生效期第25号雇员福利目的,范围,定义,短期雇员福利,辞退福利,其他长期员工福利,离职后福利,首次采用此准那么〔已删除〕,生效期

第26号能带来现金流量的资产减值目的,范围,定义,资产减值的认定,可收回金额的测量,单项资产减值确实认和计量,产生现金的单元,资产减值的转回,资产的重新认定,披露,生效期

第27号农业目的,范围,定义,确认和计量,披露,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第28号金融工具列报目的,范围,定义,列报,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29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目的,范围,定义,嵌入式衍生工具,确认和终止确认,计量,套期保值,过渡性条款〔已删除〕,生效期

第30号金融工具:披露目的,范围,定义,金融工具类别和信息披露水平,金融工具对财务状况和业绩的意义,金融工具风险的性质和范围,生效期和过渡性条款第31号无形资产目的,范围,定义,确认与计量,费用确实认,后续计量,使用寿命,使用寿命有限的无形资产,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可收回金额———资产减值,报废和处置,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32号特许经营安排:授予人目的,范围,定义,特许经营资产确实认和计量,负债确实认和计量,其他负债、承诺、或有负债、或有资产,其他收入,列报和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第33号首次执行基于权责发生制的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IPSASs〕目的,范围,定义,确认和计量,IPSASs追溯调整的例外情况,适用IPSASs的公允列报,过渡期间影响适用IPSASs公允列报的豁免规定,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34号个别财务报表目的,范围,定义,个别报表编报准备,披露,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35号合并财务报表目的,范围,定义,控制,会计要求,投资性主体,过渡性条款,生效期第36号对联营、合营企业的投资目的,范围,定义,重大影响,权益法,权益法的应用,个别财务报表,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37号合营安排目的,范围,定义,合营安排各方的财务报表,个别财务报表,过渡性条款,生效期

第38号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目的,范围,定义,在其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信息,重大判断和假设,投资性主体情形,在控制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控制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合营安排或联营企业中权益的披露,在未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结构化主体中权益的披露,在不可计量的所有者权益中的披露,因处置意向而获得的控制性权益,过渡性条款,生效期2.美国政府会计准那么

美国的财政联邦主义导致美国有两个政府会计准那么制定机构:一是效劳于联邦政府部门的联邦会计准那么咨询委员会和地方政府部门的政府会计准那么委员会。

联邦会计准那么咨询委员会负责制定联邦政府会计准那么,为联邦政府部门效劳。截至2024年6月30日,联邦会计准那么咨询委员会已发布7项概念公告、47项准那么公告以及假设干项解释公告和技术公告。

美国州和地方政府会计准那么由政府会计准那么委员会负责制定。截至2024年12月,政府会计准那么委员会已发布6项概念公告、78项准那么公告、6项解释公告及假设干技术公告。〔二〕我国政府会计标准体系

我国现行的政府会计标准体系根本形成于1997年前后,主要涵盖财政总预算会计、行政单位会计与事业单位会计,包括?财政总预算会计制度?〔财库[2024]192号,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行政单位会计制度?〔财库[2024]218号,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准那么?〔202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第72号,2024年1月1日起施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财会[2024]22号,2024年1月1日起施行〕,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高等学校、中小学校、科学事业单位、测绘事业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彩票机构等行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及?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与有关基金会计制度等。在会计核算根底上,现行政府会计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主要满足财政预算管理的需要。行政单位会计和事业单位会计在收付实现制核算的根底上还不同程度地采用了“双分录〞的记账方式,同时记录非现金资产和负债,在一定程度上兼顾了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二、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是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以政府财务信息为主要内容,以财务报表及相关文字说明为主要形式,全面反映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结果和受托责任履行情况的综合性年度报告。〔一〕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

从传统的收付实现制会计转向权责发生制会计已是一种国际趋势,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与财务报告已被所有经济合作与开展组织〔OECD〕国家运用于各个层级的政府。

从透明度、受托责任或决策有用的角度看,收付实现制会计有其局限性。公共部门引入权责发生制会计的目的是,更客观地衡量政府履行公共受托责任,改善向决策者和利益相关者所提供的财务信息质量。与收付实现制相比,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具有明显的优点:它能够更客观地度量收入和费用,反映政府财政、财务运行情况和结果,更好地衡量和评价政府绩效,改善控制程序,促进政府加强财务管理;通过全面确认和计量资产和负债,反映政府真实的财务状况,促进政府更好地管理资产和负债,切实防范债务风险;

更关注产出以及公共资源配置决策的长期效应,促进政府更好地履行受托责任。然而,权责发生制会计也有缺陷。例如,执行本钱高,程序复杂,可理解性较差,需要更多的专业判断而催化自利性的操纵会计数字行为,难以处理公共部门特殊的工程比方军事资产、历史文物和自然资源等资产,期末调账的会计行为经常导致审计师出具非标准审计意见等。〔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

以报告主体范围为标准,政府财务报告划分为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或政府整体财务报告。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仍缺乏清晰的界定,财务报告目的角度的“政府整体〞概念在逐步扩展。提供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的目的是从整体的角度为一系列相关的主体提供财务信息,它将这些主体看作是在一个主导主体的共同指导或控制下的虚拟经济实体。有学者概括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它提供政府整体的一致性、全面性财务信息,可以减少使用者分析和评价信息的本钱;

〔2〕恰当的政府层面的财务报表构成反映了政府受托责任的范围,它可以防止政府逃避应承担的受托责任;

〔3〕形成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所必需的数据收集、分析和汇总有利于强制政府改善和提高财务信息的质量

〔4〕合并财务报表与政府统一的财政总预算相配比,从而对政府形成一个更加有效的反响机制。在新公共治理模式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有利于实行综合系统控制并反映公共受托责任,有利于提供政府净资产的全景图,为评价公共财政状况提供有用的信息。〔三〕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在我国的开展

1.相关文件精神

2024.11.12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假设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内容:改进预算管理制度。实施全面标准、公开透明的预算制度。审核预算的重点由平衡状态、赤字规模向支出预算和政策拓展。清理标准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一般不采取挂钩方式。建立跨年度预算平衡机制,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立标准合理的中央和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2024.8.31发布〔2024.1.1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修订〕

第九十七条各级政府财政部门应当按年度编制以权责发生制为根底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报告政府整体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2024.9.26发布:?国务院关于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的决定?〔国发[2024]45号〕

建立权责发生制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研究制定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制度标准和操作指南,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政府会计标准体系,研究修订总预算会计制度。待条件成熟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向本级人大或其常委会报告。研究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主要指标作为考核地方政府绩效的依据,逐步建立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公开机制。

2024.12.12发布:?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方案?〔国发[2024]63号〕

必须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建立全面反映政府资产负债、收入费用、运行本钱、现金流量等财务信息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一、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和根本原那么

〔一〕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开展观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政府会计改革,逐步建立以权责发生制政府会计核算为根底,以编制和报告政府资产负债表、收入费用表等报表为核心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提升政府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政府会计信息公开,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二〕总体目标

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改革是基于政府会计规那么的重大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构建统一、科学、标准的政府会计准那么体系,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编制方法,适度别离政府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政府财务报告与决算报告功能,全面、清晰反映政府财务信息和预算执行信息,为开展政府信用评级、加强资产负债管理、改进政府绩效监督考核、防范财政风险等提供支持,促进政府财务管理水平提高和财政经济可持续开展。〔三〕根本原那么

1.立足中国国情,借鉴国际经验。在充分考虑我国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特点的根底上,积极借鉴我国企业会计改革的成功做法,吸收国际公共部门会计准那么、有关国家政府财务报告制度改革的有益经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

2.坚持继承开展,注重改革创新。积极吸收近年来完善现行政府会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改革以及政府综合财务报告试编中取得的经验,注重制度创新,强化信息技术支撑,准确反映政府资产负债状况和运行本钱,促进政府标准管理和有效监督。3.坚持公开透明,便于社会监督。按照政府信息公开要求,标准公开内容和程序,促进公开常态化、标准化和法制化,满足各有关方面对政府财务状况信息的需求,进一步增强政府透明度。

4.做好总体规划,稳妥有序推进。科学合理设计改革总体框架和目标,指导改革有序推进。充分考虑改革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先行试点,由易到难,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二、主要任务

〔一〕建立健全政府会计核算体系。推进财务会计与预算会计适度别离并相互衔接,在完善预算会计功能根底上,增强政府财务会计功能,夯实政府财务报告核算根底,为中长期财政开展、宏观调控和政府信用评级效劳。

〔二〕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体系。政府财务报告主要包括政府部门财务报告和政府综合财务报告。政府部门编制部门财务报告,反映本部门的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财政部门编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反映政府整体的财务状况、运行情况和财政中长期可持续性。

〔三〕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和公开机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和部门财务报告按规定接受审计。审计后的政府综合财务报告与审计报告依法报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