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汇编:文学类文本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学类文本阅读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包适“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求生欲。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8.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有人说,小说“俗世奇人”,既包括“罐儿”也包含“老汉”,他们奇在何处?请任选一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蒙铁尔寡妇[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下午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宗教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笃信宗教,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里。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他们准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准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原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辽宁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不用提多么忙了,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不用提别的,就光拿上下汽车说,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寰自由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①丫寰就是丫寰,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来得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她看了看钟,已经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不为别的,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是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方先生要见女士。”“他又怎样了?”“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告诉明白,我在吃早饭以前不见人。”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回来你开这屋子的窗户。什么都得我现告诉,真劳人得慌!”自由轻快地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穆女士穿着睡衣到浴室去。热水使她痛快了些,她想:她在外国读过书,知道世界大势,她的天职是在救世。可是救世不容易!两年前,她提倡沐浴,到处宣传:“没有澡盆,不算家庭!”有什么结果?人类的愚蠢,把舌头说掉了,他们也不了解!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她就怕寒苦的人有多挣钱的机会;钱在她手里是钱,到了穷人手里是祸。她不是不能多给方先生几块,而是不肯,一来为怕自己落个冤大头的名儿,二来怕给方先生惹祸。连这么着,刚教了几个月的书,还把太太死了呢。不过,方先生到底是可怜的。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我的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呢,方先生既丧了妻,没人给他做饭吃,以后顶好是由她供给他两顿饭。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供给他两顿饭呢,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方先生应当感谢她这份体谅与怜爱。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经等了一点多钟了。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②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上次汪先生作寿,张家送的是一端寿幛,并不——”“现在不同了,张先生的地位比原先高了;算了吧,以后再找补吧。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点了根烟吸着,还想着张家的贺礼似乎太薄了些。穆女士不想上盲哑学校去,可是又怕展览会照相,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顶好是正赶上照相才好。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③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白不了你!”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一直这么办好不好?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整重?”“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反正他丧了妻,家中的嚼谷小了;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④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节选自老舍《微神集》,1947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太太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却喜欢被别人称为穆女士,这样她就觉得自己是独立的。B.自由的回话惊扰了穆女士的睡眠,穆女士想教训她的不识好歹,后因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便认为身体不错而消了点气。C.穆女士洗澡时想到自己读过书,救世是她的天职,继而想到自己两年前提倡沐浴而失败,禁不住感慨人类的愚蠢。D.穆女士派自由送鸡蛋给方先生,继而想到方先生丧妻之后没人给他做饭,决定以后供给他两顿饭,很体谅、怜爱他人。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叫她‘自由’也没用”的那种自相矛盾,正是穆女士内心矛盾的体现。B.句子②中的“倒”,看似形象表现出了穆女士的累,实则极尽讽刺她的故作姿态。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面的文字紧密相连,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穆女士的“伪善”。D.句子④表达的语气,与前文穆女士的“哎!也许!”一样,都显示出对自己的肯定。8.小说着力刻画了穆女士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女士的形象特点。(6分)9.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文中运用反话正说、对比映衬、漫画式夸张等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手法,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以上手法的表达效果。(6分)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不用提多么忙了,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不用提别的,就光拿上下汽车说,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①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来得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她看了看钟,已经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不为别的,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是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方先生要见女士。”“他又怎样了?”“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告诉明白,我在吃早饭以前不见人。”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回来你开这屋子的窗户。什么都得我现告诉,真劳人得慌!”自由轻快地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穆女士穿着睡衣到浴室去。热水使她痛快了些,她想:她在外国读过书,知道世界大势,她的天职是在救世。可是救世不容易!两年前,她提倡沐浴,到处宣传:“没有澡盆,不算家庭!”有什么结果?人类的愚蠢,把舌头说掉了,他们也不了解!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她就怕寒苦的人有多挣钱的机会;钱在她手里是钱,到了穷人手里是祸。她不是不能多给方先生几块,而是不肯,一来为怕自己落个冤大头的名儿,二来怕给方先生惹祸。连这么着,刚教了几个月的书,还把太太死了呢。不过,方先生到底是可怜的。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我的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呢,方先生既丧了妻,没人给他做饭吃,以后顶好是由她供给他两顿饭。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供给他两顿饭呢,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方先生应当感谢她这份体谅与怜爱。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经等了一点多钟了。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②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上次汪先生作寿,张家送的是一端寿幛,并不——”“现在不同了,张先生的地位比原先高了;算了吧,以后再找补吧。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点了根烟吸着,还想着张家的贺礼似乎太薄了些。穆女士不想上盲哑学校去,可是又怕展览会照相,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顶好是正赶上照相才好。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③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白不了你!”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一直这么办好不好?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整重?”“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反正他丧了妻,家中的嚼谷小了;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④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节选自老舍《微神集》,1947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太太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却喜欢被别人称为穆女士,这样她就觉得自己是独立的。B.自由的回话惊扰了穆女士的睡眠,穆女士想教训她的不识好歹,后因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便认为身体不错而消了点气。C.穆女士洗澡时想到自己读过书,救世是她的天职,继而想到自己两年前提倡沐浴而失败,禁不住感慨人类的愚蠢。D.穆女士派自由送鸡蛋给方先生,继而想到方先生丧妻之后没人给他做饭,决定以后供给他两顿饭,很体谅、怜爱他人。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叫她‘自由’也没用”的那种自相矛盾,正是穆女士内心矛盾的体现。B.句子②中的“倒”,看似形象表现出了穆女士的累,实则极尽讽刺她的故作姿态。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面的文字紧密相连,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穆女士的“伪善”。D.句子④表达的语气,与前文穆女士的“哎!也许!”一样,都显示出对自己的肯定。8.小说着力刻画了穆女士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女士的形象特点。(6分)9.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文中运用反话正说、对比映衬、漫画式夸张等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手法,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以上手法的表达效果。(6分)辽宁省抚顺市六校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走进上流社会(节选)狄更斯丑不死得到的奖金是一万两千多镑。一张彩票的全部奖金是两万五千镑,他买了半份,现在中奖了。他发狂似的过了一个礼拜——他的心情如何可想而知。①要是我让他摇风琴,我相信不消两分钟,他就会把它摇破,幸亏我们已把风琴藏好。后来他清醒了,对所有的人都十分慷慨,花钱大手大脚。那时他把他认识的一个年轻人找来。那人外表非常文雅,实际是赌场里拉人下水的骗子,他自称诺曼第,实际并不是。丑不死对他说道:“诺曼第,我现在要走进上流社会了。你愿意跟我一起去吗?”诺曼第答道:“丑不死先生,如果我没有听错,你的意思是,今后一切费用都归你负担?”“不错,”丑不死先生说,“你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津贴。”他们穿着丝绸衣服,坐上四匹灰色马拉的马车,前往上流社会。到了伦敦,他们住在蓓尔美尔大街,从此杳无音信。第二年秋天,我正在巴托罗缪市场表演,一个仆役打扮得奇形怪状,给我送来了一张请帖,于是我在指定的一个晚上,洗得干干净净,来到了蓓尔美尔大街。高贵的先生们已用过晚餐,正在喝酒,在丑不死先生的大脑袋上,那对眼睛呆滞无神,使我不免替他担心。那儿共三位仁兄(我是指一起作乐的共三人),第三个人我也认识,曾看到他穿一件罗马式衬衫,戴一顶披豹皮的主教冠,在野兽杂耍团的乐队里乱吹单簧管。他们都穿得花里胡哨。至于酒,真是应有尽有,但喝无妨。我过了一个非常愉快的晚上,差点酩酊大醉,赶紧起身告辞:“丑不死先生,谢谢你用各种外国酒款待了我,现在我用红葡萄酒祝你健康,我得告辞了。”丑不死先生答道:“马格斯门,劳驾你用右手把我提出椅子,我得送你出去。”我说我实在不敢当,但他坚持要送,我只得把他提出了他的宝座。他满嘴马德拉酒的气味。我把他放在大厅门口的地席上,可他抓住我的上装领圈,不让我站直身子,对着我的耳朵小声道:“马格斯门,我并不幸福。”“丑不死先生,你有心事吗?“他们待我并不好。这些人忘恩负义,只要我不给他们喝香槟酒,他们便把我放在壁炉架上,只要我不给他们钱,他们便把我锁在柜子里。”“那就叫他们滚蛋,丑不死先生。”“这不成。我们是一起走进上流社会的,那上流社会将怎么说我呢?”“那你就离开这个社会!”我说。“这不成。你不明白你在讲什么。一个人一旦走进上流社会,就没法离开它。”“那么,如果你不计较的话,丑不死先生,”我一边讲,一边严肃地摇摇头,“②我得说,你根本不应该进去。”丑不死先生拼命晃动他那个大脑袋,简直有些吓人,还用手把它捶了六七次,那副恶狠狠的样子是我从未料到的。然后他说:“你是一个好人,但是你不明白。晚安,走吧。马格斯门,小矮子现在要绕大篷车跑三圈,然后退场啦。”那以后不久,我在报上看到,丑不死先生进宫了。报上写道:“人们会记住”——我一生总是发现,凡是不必记住的事,报上偏偏说会记住——“丑不死先生是一个身材极端矮小的人,他在上次国家彩票中荣获头奖,使举世震惊。”好吧,我对自己说,生活就是这样!他终于如愿以偿,进了王宫!他使乔治四世大吃了一惊!…………他终于把香肠一扫而光(那是牛肉香肠,据我估计,有两磅四盎司),吃完以后,那个小矮人心头的智慧才像出汗似的向外渗透。“马格斯门,”他说,“你瞧我!站在你面前的,就是进了上流社会,又走出上流社会的人。”“啊!丑不死先生,你离开它了?先生,你是怎么离开的?”“我给骗光了!”他说。想不到他能说出这句话,可见他的脑袋一点不笨,根本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我的朋友马格斯门,我不妨把我的一大发现告诉你,这是花了代价的,它值一万两千五百镑呢;你终生都用得到它。我发现的这个秘密就是:与其说一个人走进上流社会,不如说是上流社会吞没了这个人。”我不能准确领会他的意思,只得摇摇头,装出深思的表情,说道:“丑不死先生,你讲得有道理。”“马格斯门,”他说,扭住了我的大腿,“上流社会吞没了我,把我的每个便士都吞没了。”我觉得我的脸色发白了,尽管我天生能说会道,这时却开不得口,只是勉强问道:“诺曼第在哪儿?”“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丑不死先生说。“那另一个呢?”我是指从前戴主教帽子的那个伙计。“跑掉了。偷走了我的珠宝。”丑不死先生说。我坐下,望着他,他站直身子,望着我。“马格斯门,”他说,这时我觉得他虽然声音变粗了,人却变得聪明了,“上流社会从整个说来,只是一群矮子。在圣詹姆士宫中,③他们都像在干我千的老行当一绕着大篷车跑三圈。只是他们穿着古老的朝服,而且都是阔人。在别处,他们都是摇着小铃铛在玩骗人的把戏。到处都有瓷盘子向人收钱。马格斯门,这盘子就是无往而不在的衙门!”你们明白,我看到他的不幸把他弄得非常伤心,因此对他很同情。“至于那些胖女人,”他说,把脑袋朝墙上狠狠撞了一下,“在上流社会,这种女人有的是。”说到这儿又把头撞了一下。“马格斯门,她们知道,④只要奉承你几句,你便会把钱当水一样送给她们。不论你是谁,她们都会从各个角落拥到你的身边来。等你没有什么可以给她们的时候,她们就当着你的面嘲笑你,把你丢在那儿喂秃鹫,像大草原上的死野驴一样。”说到这里,他又把脑袋死命撞了一下,倒在地上了。我以为他死了,但是不久他慢慢苏醒了,坐在地上,眼睛中露出从未有过的智慧的光芒……他又回到了杂耍团,好像完全换了个人。他干得很好,吸引了不少观众,但身体越来越虚弱。一天早上,我们叫他的时候,发现他已到另一个社会去了,我尽一切力量,为丑不死先生举办了值得欣慰的葬礼。(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诺曼第是一个骗子,他跟着丑不死混吃混喝,他有时还虐待丑不死,等到丑不死没钱的时候就跑掉了,还偷走了一只盘子。B.丑不死在彩票中奖之后,被动地被人引荐进王宫见国王,获得了人生的高光时刻;但他过得并不快乐,他想走出上流社会。C.丑不死回到杂耍团时,把大概两磅四盎司的牛肉香肠一扫而光,他已经把金钱挥霍一空,过上了衣食没有着落的生活。D.丑不死最终明白了所谓上流社会的贵族、官员们不是自己想象的那样,他们竟然巧取豪夺,非常贪婪。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用假设的方式和借代的手法,突出了丑不死在买彩票中大奖后内心的狂喜。B.句子②是“我”规劝的话,表明了“我”的冷静,与丑不死对上流社会的热衷形成反差。C.句子③中“老行当”的说法,表明上流社会和杂耍团本质上一致,都靠“表演”谋生存。D.句子④写出了上流社会中女人的虚伪本质,她们花言巧语,乐于交际,善于骗取钱财。8.小说塑造的主人公是丑不死先生,“我”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分)9.小说讲述了丑不死先生因为一笔意外之财走进上流社会而最终被上流社会“吞没”的故事,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请围绕关键词“吞没”写出你的短评思路。(6分)辽宁省重点高中沈阳市郊联体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二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三木小记梁衡“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物人相通,世界是一个有机体。所以才会见物思情,由物及理;才有艺术,才有哲学,才有朱子格物、达摩面壁。其实,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只要稍微留心身边的一草一木,它就会对你微笑,开示出一点什么道理。在院里遇见一株桃树本来,这院里的树都是为美化环境而栽的,有很多碧桃,只为看花,不为结果。但今天路过时发现了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它像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逃脱了平时果园里整形、压枝之类的管束,身心舒畅,红果满枝头。龚自珍在《病梅馆记》里惋惜那些天真烂漫的梅花,被扭曲绑扎成奇形怪状的盆,大哭三日,发誓要将它们全部松绑,放归大地,正是此意。昨夜风雨,桃子落了一地,我随便捡起一颗便是蜜汁横流,尝了一口,一下勾起小时候的山野记忆。七分甜,二分酸,还有一分难言。因为平常吃的桃子都是商店里买来的.多是反季节的温室大桃.就算是应季的桃子,未熟时就摘了下来,留出了运输的时间,等到了你的嘴里,已不是原来的味道。这桃子经过化肥农药的变性,加上路途遥远的疲劳、还有冷藏后的冻馁,它在强颜欢笑,以一个疲惫之身来满足你的口腹之欲。只不过因为你没有尝过最本真的桃子,便以为就是这个样子。而眼前的这一树桃,既不是供人赏花的碧桃,也不是作为商品培养的肥桃。它回归自然,吸泥土之香,承日月之华,酿出了一颗颗真桃。正当那些桃液饱满,薄薄的皮快要被撑破时,恰好来了一个幸运的我,看到了它们。原来世界上的事物,千好万好,自然最好;千变万化,美在一刹。最甜的瓜在地头,最好吃的桃在树下,蓦然回首忽相遇。抬头看见一丛荆条我每天散步时要经过一个小坡。坡顶上长满了凌霄、迎春、连翘、樱花、牡丹、玉兰,都是些富贵之木。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坡顶上还有一丛荆条树。它黄褐色的枝干钻出地面,紧紧地吸抓在坡塄上。叶扁而薄,花小而碎,跻身在这些华木荣花之间显得很不协调。让我吃惊的是它的枝条。按常规应该只有筷子或手指般粗细,它却有一握之粗,十分强壮。大概是它特别能吃苦的山野基因突然遇到了水饱肥足的条件,便发育得格外硕壮。可惜它生错了地方,这里几乎没人认识它。荆条是一种最普通的野生灌木。八岁以前我生长在农村,放学后的一项任务就是上山割荆条。背回家后连枝带叶弯成手臂粗、半尺长的“荆条把”,晒干备用。它枝细叶干,木坚而韧,是引火的好材料。放入炉膛里再加上几铲子煤,投进一根火柴,拉几下风箱,就火苗狂舞,呼呼有声。它还有其他用途,即制作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大到屯粮的粮仓、盖房的篱笆、担土送肥的箩筐,小至孩子们的背篓,灶台上插筷子用的插兜。还有一个特殊的用途,就是充当乡村教师手中的教鞭。它挺直细长,无论是敲着黑板认字还是敲哪个顽皮学生的脑壳,都很应手。这都因了它柔韧、刚劲、能伸能屈的个性。后来,在书里读到了“负荆请罪”这个成语,对荆条又有了新的认识。廉颇恃功自傲,与蔺相如争名斗气。而相如则以国事为重,处处屈身相让。荆条虽没有抽在廉颇的背上,却抽在了千万人的心上,在史书上留下了深深的一痕。从此,“负荆请罪”成了谦诚自责、光明磊落的象征。我每天还是照旧走过这个斜坡去散步,但是自从发现了头顶上方的这丛荆条,每过其下,总有一种上悬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的味道,会仰头向它行一个注目礼,有时还要发一会儿呆。散步的人少有注意到这丛卑微的荆条,也叫不出它的名字。然而它劲枝挺立,紫花低垂,静静站立,不以出身山野而自卑,却因曾登临庙堂而益刚,昂首坡上,威仪四方。我独爱这荆条出瘠贫而益增其坚,入富贵而不改其韧,柔条绕指可亲可近,长干如鞭,威严自重。它来自山野,以布衣之身而执公卿之责;它植根青史,铜干铁枝尽显纯朴绵长的古风。小摊上的实心竹一日逛街,见竹一节,拇指粗细,三寸之长,拈之沉沉,并不空心。问之为何物,曰“实心竹”,不觉大奇。向来说竹,“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从未听过有什么实心之竹。后来查资料才知道,有竹之初本来也是实心,在山间与它木竞争,追探阳光,拔身比高,为节省体量,减少自重,渐成空心。为保结实,便每隔尺许生一竹节,遂成现在这个模样。这就是达尔文说的,万物总是向最完善处进化。竹虽进化,但它不忘初心,留下了少许原始的实心之竹,藏在深山人未识。现在随着旅游商品的开发,它逐渐显身于世。竹本有许多可爱之处,现又加一实心之奇,不由人不动心。现在摊上卖的实心竹是供人把玩的,类似人们手中转的核桃、玉件。但我觉得这节实心竹远比珠宝古玩更珍贵,于是买了几支。我和摊主说,他现在卖的只是裸竹,可依竹之虚实两性,于其身刻两行字:虚心待人人人归实心做事事事成如此,游人买去,无论做纪念品还是赠送大小人物、政商民等,皆合口味。一握在手把玩乾坤,滋养精神,定能增价十倍。摊主听了,喜不自禁。我说:“待明年再来,买你的有字之竹。”(《光明日报》2023年8月11日,有删减)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文章开头作者提到,“我们不一定行万里、读万卷”,意思是只要留心身边的事物就会有人生的收获,没必要四处奔走,苦读诗书。B.在写院子里的那株桃树时,作者通过写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的做法,来表达对现在因园林美化而对植物造成伤害的担忧与愤慨。C.散步时偶然发现的荆条,让作者想起来儿时上山割荆条的经历,以及荆条的特殊用途,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体现了荆条的个性。D.小摊上的实心竹部分,作者让摊主在实心竹上刻字,既符合竹子虚实两性的特点,又契合我的审美意趣,最主要的可以给摊主增收。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第一部分在写院子里的桃树的时候,将院子里一株果实累累的桃树比作一匹溜出了马厩的野马,脱离管束自然舒畅。B.文章引用“未出土时先有节,便凌云去也无心”,意在表明竹子空心是对环境适应的进化,实心竹虽令人称奇,却少了凌云之志。C.本文语言畅达自然,典雅凝练,在文字背后随处可见作者智慧的哲思与感悟,充满了深刻的思想,而非简单的抒情。D.本文通过先后写了院子里的桃树、坡上的荆条和小摊上的实心竹,看似随意散漫,实则突出主题,凸显文章形散神聚的特点。8.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请结合文本中第二部分“抬头看见一丛荆条”,赏析其表达技巧。(6分)9.文本第一自然段说“见物思情,由物及理”,请结合全文概括作者在写景状物中获得了哪些人生思考与感悟。(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包适“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求生欲。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8.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有人说,小说“俗世奇人”,既包括“罐儿”也包含“老汉”,他们奇在何处?请任选一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6.B【解析】“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3分)7.A.【解析】“突出文章的主旨”错误,本文的主旨不是表现罐儿的“贫穷”,而是写其善良和对爱心的传递。(3分)8.【解析】①“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文段内容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再配以哲理性的自言自语,丰富了老汉的形象。②后文罐儿依照此处老汉的做法才慢慢学会了捏罐,并以之为生,此处描写推动了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老汉示范捏罐,只是为了帮助罐儿学个谋生的手艺,没有一点功利心,这一情节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共6分,每点2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解析】①老汉。老汉的忽然出场;低微的身份但却富有哲理的自言自语;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②罐儿。罐儿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巧遇老汉;在老汉指导并离开后,坚持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并因此得名“罐儿庄”。(共4分,选择一人作答。明确对象1分,理由三点每点1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辽宁省辽阳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蒙铁尔寡妇[哥伦比亚]马尔克斯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只有他老婆例外。可是让众人深信此人确死无疑,却着实花了好几个钟头。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送进奢华的祠堂供着,好让众人放心,他并非躺着装死。下葬之后,除他老婆之外,有一件事真让人难以相信:何塞·蒙铁尔竟是自然死亡并非暴卒。大伙儿一直以为他大概中了埋伏,挨了冷枪,可他老婆一口咬定他是年迈归天,寿终正寝。他虽则忏悔了,却没有露出一丝痛苦,活像一名新教徒。不过有些细节,这女人还是给弄混了。何塞·蒙铁尔是某个礼拜三下午八,点钟未遵医嘱而大动肝火死在吊床上的。他老婆满心希望全镇居民都来参加亡夫的下葬仪式,希望她的房子变得窄小,花圈多得容纳不下。然而,只来了几名志同道合的老熟人和几个宗教团体,仅仅收到镇公所敬献的几个花圈。她的儿子以主德领事的身份拍来了唁电,而她的两个女儿则从巴黎拍来了长达三页的唁电。显而易见,他们是站着用邮局里的公用墨水草拟电文的。他们费了许多电报稿子才凑满耗资二十美元的字数。他们谁也没答应要赶回来。那天晚上,六十二岁高龄的蒙铁尔寡妇伏在曾给她带来幸福的亡夫枕过的枕头上呜呜地哭,第一回尝到痛楚的滋味。“我要永远隐居起来,”她想,“反正我觉得我跟何塞·蒙铁尔一样,也给塞进那个盒子里去了。这世界上的事,我什么都不想知道啦。”男人的尸体从家里抬出三天之后,她流了不少眼泪才明白自己应该做出某种反应,可是不知今后应该如何开始新的生活。蒙铁尔寡妇叹了一口气。十月份的日子拉长了,淫雨连绵,积水成潭。她感到晕头转向;漫无目的地在何塞·蒙铁尔杂乱但巨大的庄园里漂流。家里那个勤奋的老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一直掌管着产业。如今丈夫既已归天,蒙铁尔寡妇便走出闺房,独当一面,管起家业来。她把房子收拾得整洁朴素,把所有家具统统涂上一层悲哀的色彩,给挂在墙上的死者遗像披上一圈丧带。整整两个月,她闭户不出,养成了咬指甲的毛病。寡妇打开窗户,这是她丈夫死后第一回。“这世道真坏透了。”她叹了一口气。丈夫死后,蒙铁尔寡妇濒临绝境,她以为卡尔米恰尔先生能力挽狂澜,但事情并不尽如人意。何塞·蒙铁尔过去倚仗权势垄断了地方商业,如今老百姓摆脱了他的胁迫,就进行报复了。没有顾客光顾,牛奶便成罐成罐地堆积在院子里凝结起来,蜂蜜发了酵,而奶酪则搁在仓库阴暗的柜子里喂肥了蛆虫。在装着电灯、供着仿大理石天使塑像的陵墓里,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国家历史上谁也没有像他那样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如此大发其财。独裁政权的首任镇长进镇那会儿,穿着裤衩、坐在谷仓门前度过了大半生的何塞·蒙铁尔还是个谨小慎微、不论谁当政都拥护的人。他财运亨通,笃信宗教,有一阵子名声不赖。他曾扬言,要是他彩票中了奖,就给神殿捐赠一个真人般大小的圣约瑟塑像。过了两个礼拜,他得了六份奖,实现了自己的诺言。人们第一次看到他穿着鞋子是在新镇长走马上任那会儿。这位新镇长当过警长,是个左撇子,为人粗野,负有消灭反对派的特别使命。何塞·蒙铁尔当起他的秘密情报员来。这位谦卑的商人虽说是个性情平和的胖子,但整起他的富的和穷的政治对手来,丝毫没有不安的神色。穷的,由警察在公共广场上执行枪决;富的,则限令其在二十四小时内离开本镇。何塞·蒙铁尔整日跟镇长躲在闷热的办公室里策划着这场屠杀。有一段时间何塞·蒙铁尔忙得不可开交。其实,穷人死也罢活也罢,他没啥油水可捞;轰有钱的主儿,倒有笔好生意里。自从镇长开枪打烂了有钱人的大门,要他们限期离镇以来,何塞·蒙铁尔便买下了他们的土地和牲畜,而且,价格是由他自己定的。不到一年,反对派便按这种速度被清洗干净,何塞·蒙铁尔变成镇上最有钱有势的人物。他把女儿送去巴黎,给儿子谋到驻德领事的职位,自己挤出老命来巩固他的帝国。可惜,他虽攒下偌大一份产业,只享了不到六年的清福。何塞·蒙铁尔去世已经一年,他的遗孀倒没有听见楼梯咯吱作响,只感到一个坏消息沉重地压在头上。傍晚时分,总有人来。“又闹贼啦,”有人说,“昨天,五十头小牛给偷走啦。”蒙铁尔寡妇坐在摇椅上一动不动地咬着指甲,只感到心头一阵绞痛。“我一直跟你说,何塞·蒙铁尔,”她自言自语,“这地方的人没良心,你尸骨未寒,人们就变了嘴脸。”儿女们谁也没有回家。那几个月淫雨连绵,能见到的人就是不屈不挠的卡尔米恰尔先生一人。卡尔米恰尔先生给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写了好几封信,劝少东家最好回来出面经管生意,甚至答应由他本人负责照顾寡妇的身体,可他老是得到含糊其词的回答。最后,何塞·蒙铁尔的儿子坦率地回答说,他不敢回国,因为怕挨枪子儿。于是卡尔米恰尔先生上楼走进寡妇的卧室,硬着头皮向她承认由他经管的产业已濒临破产。“这倒好了,”她说,“我受尽了欺骗,吃足了苦头。你想拿什么就拿什么吧,让我安安静静地死了就得了。”从那时起,她跟这世界唯一的来往便是每月月底给女儿写信。“这地方人坏透了。”她告诉女儿。(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得赶紧把棺材盖板的螺丝拧上”“好让众人放心”,语言幽默又饱含讽刺意味,情感态度鲜明。B.蒙铁尔寡妇以为亡夫的下葬仪式会很隆重、壮观,结果却恰好相反,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C.蒙铁尔死后,当地居民摆脱了他的胁迫,就开始进行报复,不再购买他家的商品,最终蒙铁尔寡妇破产。D.卡尔米恰尔先生多次给蒙铁尔的儿子写信,让他回来接手家里的生意,但蒙铁尔的儿子始终没有回来。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堂·何塞·蒙铁尔一命归阴,人人都觉得解了心头之恨”,小说一开场就设置了悬念,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B.“他们准也没答应要赶回来”与后文“儿女们准也没有回家”相照应,使结构更加紧凑,更加完整。C.小说两次写到“淫雨连绵”的天气,属于环境描写,渲染了凄冷悲凉的原围,烘托了蒙铁尔寡妇的心情。D.“这地方的人没良心”“这地方人坏透了”运用语言描写,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含意丰富,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4分)9.马尔克斯在《百年孤独》中写到“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请结合小说简要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6.B(“可见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错误,从后文“何塞.蒙铁尔在为他六年来杀人和欺压的暴行付出代价”来看,蒙铁尔是罪有应得,而不是表现“现实的冷酷,人们的无情”)7.D(“旨在刻画蒙铁尔寡妇脆弱无力的形象”错误,主要是为了表现蒙铁尔寡妇并没有意识到蒙铁尔的罪行,没有反思自己的过错)8.①“真让人难以相信”“竟是”等语句表明蒙铁尔的死亡很突然,大家都没有预料到,更没有想到蒙铁尔还是自然死亡,而不是被杀。②“除他老婆之外”“可他老婆一口咬定”等语句表明蒙铁尔是一个坏事干尽、不得人心、随时都可能被暗杀的人,只有他老婆维护他。(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9.①蒙铁尔死后,留下借大一份产业,蒙铁尔寡妇无力经营,眼看着产业濒临破产,她内心感到痛苦、孤独。②蒙铁尔死后,儿女都没有回家,蒙铁尔寡妇长期能见到的人只有用人卡尔米恰尔先生,她的生活充满孤独。③蒙铁尔死后,蒙铁尔葬礼备受冷落,人们开始报复,周围的社会环境让蒙铁尔寡妇感到痛楚、孤独。④蒙铁尔寡妇除了每月给女儿写信,没有任何精神寄托和社交活动,只是迷茫、麻木地活着,体现了她的孤独。(每点2分,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也可得分)辽宁省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不用提多么忙了,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不用提别的,就光拿上下汽车说,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寰自由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①丫寰就是丫寰,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来得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她看了看钟,已经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不为别的,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是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方先生要见女士。”“他又怎样了?”“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告诉明白,我在吃早饭以前不见人。”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回来你开这屋子的窗户。什么都得我现告诉,真劳人得慌!”自由轻快地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穆女士穿着睡衣到浴室去。热水使她痛快了些,她想:她在外国读过书,知道世界大势,她的天职是在救世。可是救世不容易!两年前,她提倡沐浴,到处宣传:“没有澡盆,不算家庭!”有什么结果?人类的愚蠢,把舌头说掉了,他们也不了解!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她就怕寒苦的人有多挣钱的机会;钱在她手里是钱,到了穷人手里是祸。她不是不能多给方先生几块,而是不肯,一来为怕自己落个冤大头的名儿,二来怕给方先生惹祸。连这么着,刚教了几个月的书,还把太太死了呢。不过,方先生到底是可怜的。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我的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呢,方先生既丧了妻,没人给他做饭吃,以后顶好是由她供给他两顿饭。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供给他两顿饭呢,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方先生应当感谢她这份体谅与怜爱。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经等了一点多钟了。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②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上次汪先生作寿,张家送的是一端寿幛,并不——”“现在不同了,张先生的地位比原先高了;算了吧,以后再找补吧。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点了根烟吸着,还想着张家的贺礼似乎太薄了些。穆女士不想上盲哑学校去,可是又怕展览会照相,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顶好是正赶上照相才好。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③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白不了你!”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一直这么办好不好?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整重?”“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反正他丧了妻,家中的嚼谷小了;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④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节选自老舍《微神集》,1947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太太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却喜欢被别人称为穆女士,这样她就觉得自己是独立的。B.自由的回话惊扰了穆女士的睡眠,穆女士想教训她的不识好歹,后因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便认为身体不错而消了点气。C.穆女士洗澡时想到自己读过书,救世是她的天职,继而想到自己两年前提倡沐浴而失败,禁不住感慨人类的愚蠢。D.穆女士派自由送鸡蛋给方先生,继而想到方先生丧妻之后没人给他做饭,决定以后供给他两顿饭,很体谅、怜爱他人。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叫她‘自由’也没用”的那种自相矛盾,正是穆女士内心矛盾的体现。B.句子②中的“倒”,看似形象表现出了穆女士的累,实则极尽讽刺她的故作姿态。C.句子③语义上与上面的文字紧密相连,但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穆女士的“伪善”。D.句子④表达的语气,与前文穆女士的“哎!也许!”一样,都显示出对自己的肯定。8.小说着力刻画了穆女士这一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穆女士的形象特点。(6分)9.老舍素有“语言大师”之称,文中运用反话正说、对比映衬、漫画式夸张等具有幽默讽刺效果的手法,体现了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以上手法的表达效果。(6分)6.D【解析】“很体谅、怜爱他人”说法错误,穆女士决定供给方先生两顿饭是为减少给方先生的俸禄。7.A【解析】“正是穆女士内心矛盾的体现”说法错误,选项中“那种自相矛盾”是指丫鬟的名字叫“自由”而实际上不“自由”,并非指穆女士内心矛盾。穆女士言行的自相矛盾对她自以为是“善人”的讽刺。8.①自私自利、无为忙碌。穆女士耽于享受、喜欢表现,却说是为社会劳累,为了救世而忙碌;虽经常参加集会、公益活动等,但对社会并无实际贡献。②唯利是图、精于算计。穆女士打算用提供两顿饭菜来减少方先生的佣金;解雇方先生而请冯女士兼职家庭教师,以减少佣金。③好高骛远、沽名钓誉。穆女士自恃出国读过书,要救世,提出的却是不切实际的主张;不想出席盲哑学校展览会,又想拍照出风头。④自私、冷漠。在方先生死了太太后,用“二十块”打发他,埋怨他荒废儿子的学业,并让冯女士取代了他。⑤虚伪,伪善。依靠丈夫而标榜“独立”,不愿被人称呼“汪太太”;给仆人起名“自由”“博爱”而对她们颐指气使;标榜自己“生命是献给社会的”“为救世而来”,却只是为了排遣空虚,打造自己“新女性”的形象。(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满分。如有其他答案,如“空虚”“自恋”等,分析合理亦可得分。)9.①反话正说。小说多处反话正说,如穆女士虚伪冷酷,作者却称她为“善人”;她极其自私冷漠,却说她体谅怜爱别人。作者用这种肯定赞美的语言来描述她的虚伪自恋,使这一人物形象更加可鄙可笑,厌恶之情表达得更为强烈。②对比映衬。小说巧用对比映衬手法,如穆女士一方面想以“穆女士”的称谓证明自己是独立女性,一方面又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她给丫鬟起名“自由”“博爱”,又百般役使她们,不给她们以尊重。她的言与行矛盾对比鲜明,虚伪冷漠的丑陋嘴脸被刻画得淋漓尽致。③漫画式夸张。小说以漫画的笔法,描写穆女士自我膨胀的心理,比如送给方先生十个鸡蛋,她就认为方先生吃了“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这一夸张描写把人物的丑态推向极致,极尽揶揄、讽刺之能事,让人印象深刻。(每点2分,举出一例即可,例子1分,分析1分)辽宁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善人老舍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穆女士一天到晚不用提多么忙了,简直忙得喘不过气来。不用提别的,就光拿上下汽车说,一天得上下多少次。哪个集会没有她,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穆女士还没起床,丫鬟自由就进来回话。她嘱咐过自由们不止一次了: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①丫鬟就是丫鬟,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来得不知好歹。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了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她看了看钟,已经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不为别的,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是不错;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方先生要见女士。”“他又怎样了?”“他说他的太太死了!”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不用说,又是要钱!”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小皮夹来:“去,给他这二十,叫他快走;告诉明白,我在吃早饭以前不见人。”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叫博爱放好了洗澡水;回来你开这屋子的窗户。什么都得我现告诉,真劳人得慌!”自由轻快地走出去,穆女士想起来: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们的教育的。穆女士穿着睡衣到浴室去。热水使她痛快了些,她想:她在外国读过书,知道世界大势,她的天职是在救世。可是救世不容易!两年前,她提倡沐浴,到处宣传:“没有澡盆,不算家庭!”有什么结果?人类的愚蠢,把舌头说掉了,他们也不了解!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拿二十块钱,不算少。她就怕寒苦的人有多挣钱的机会;钱在她手里是钱,到了穷人手里是祸。她不是不能多给方先生几块,而是不肯,一来为怕自己落个冤大头的名儿,二来怕给方先生惹祸。连这么着,刚教了几个月的书,还把太太死了呢。不过,方先生到底是可怜的。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自由,叫厨子把我的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继而一想呢,方先生既丧了妻,没人给他做饭吃,以后顶好是由她供给他两顿饭。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不由她,惯了。供给他两顿饭呢,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方先生应当感谢她这份体谅与怜爱。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她的秘书冯女士已经等了一点多钟了。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哎!今儿个有什么事?说吧!”②她倒在个大椅子上。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今儿个早上是,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十二点,张家婚礼;下午……”“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上次汪先生作寿,张家送的是一端寿幛,并不——”“现在不同了,张先生的地位比原先高了;算了吧,以后再找补吧。下午一共有几件事?”“五个会呢!”“哼!甭告诉我,我记不住。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穆女士点了根烟吸着,还想着张家的贺礼似乎太薄了些。穆女士不想上盲哑学校去,可是又怕展览会照相,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她决定晚去一会儿,顶好是正赶上照相才好。她想起方先生来:“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方先生真可怜!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哎!也许!”③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心了些。“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冯女士很关心似的。“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要不我先好歹地教着他?我可是不很行呀!”“你怎么不行!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你先教着他得了,我白不了你!”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一直这么办好不好?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整重?”“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那没什么,反正他丧了妻,家中的嚼谷小了;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那没什么!我可该走了,④哎!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节选自老舍《微神集》,1947年,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汪太太不客气地花着丈夫的钱,却喜欢被别人称为穆女士,这样她就觉得自己是独立的。B.自由的回话惊扰了穆女士的睡眠,穆女士想教训她的不识好歹,后因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便认为身体不错而消了点气。C.穆女士洗澡时想到自己读过书,救世是她的天职,继而想到自己两年前提倡沐浴而失败,禁不住感慨人类的愚蠢。D.穆女士派自由送鸡蛋给方先生,继而想到方先生丧妻之后没人给他做饭,决定以后供给他两顿饭,很体谅、怜爱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