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C/0E/wKhkGWWmkjCATZmEAAPMb7DTc8U000.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C/0E/wKhkGWWmkjCATZmEAAPMb7DTc8U0002.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C/0E/wKhkGWWmkjCATZmEAAPMb7DTc8U0003.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C/0E/wKhkGWWmkjCATZmEAAPMb7DTc8U0004.jpg)
![广东省中山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0/0C/0E/wKhkGWWmkjCATZmEAAPMb7DTc8U000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山市高一年级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语文试卷本试卷共8页,21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班级、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书写(6分)1.本题根据答题卡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力求做到书写正确、工整、美观。(6分)二、现代文阅读(一)(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4题。历经几千年的文化陶养,读书已成为多数读书人的“生活方式”。在这种生活方式中,读书本身就成为目的,成为享受。中国文化史上津津乐道的“孔颜乐处”,恐怕指的就是读书之乐吧!颜回是孔子唯一认定的“好学”的弟子,所以,至少读书是这种孔颜之“乐”的重要部分。在当代读书人中,人文学者读书大概最接近于以“无功利”的美学态度读书,也比较接近以读书为乐的古风。现代人读书无非两种,读专业之书和读非专业之书。有一种说法,提倡“好读书,不求甚解”。我以为,读非专业的书,大可“好读书,不求甚解”;而读专业的书,则切不可不求甚解。用司马迁的话说,应该“好学深思,心知其意”。不同的书要求不同的读法,而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读书习惯,没有固定的模式。如果读中国文化的经典,这里我推荐宋代大儒朱熹的读书诀:“敛身正坐,缓视微吟,虚心涵泳,切己省察。”朱熹在这里讲的主要是读经典之书的方法,也就是把读书作为修养自己心性的一种活动。这虽然是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但同样值得今人思考。读书与修身有着密切关系,修身的首要一条就是读书。不过,在这个问题上,朱熹的理学和王阳明的心学存在分歧。理学认为要成圣贤既要读书又要修身,脱离读书去修身或脱离修身去读书,都不可取;而心学则认为,要成圣贤,只要修身,增进心性修养就可以了,读书是没有用的。现在看来,光读书并不能一定增益你的道德品质,但如果不读书,仅仅从事心性修养,那么道德发育程度也是有限的。修身的“身”主要不是指生理的躯体,而是人的各种行为的综合载体。修身实际上是指如何使一个人的身体行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但是,这个提法本身尚未进入心理层面,比如,一个人虽然行为上服从了,但心里未必认可。所以,在儒学经典《大学》里,又强调“正心诚意”,意即行为背后的动机也应与行为遵守的规范相一致。正心修身还包括要把那些不良的、破坏性的情绪排除掉,这就涉及保持心理健康的问题。所以,修身最好的境界是把德性培养、人格完善和自己的发展融为一体。读书也是一种练功,是一个收心去杂念的过程。要读书,就要凝神静虑,致心一处。有些人光读些“大全”“技巧”之类的实用书籍,这是生存的需要,本来是无可厚非的,但在一个注重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中,只读那些能赚钱的书,毕竟是浅薄的。人们应该多读一些对人类的生命处境加以关怀和思考的书籍,包括一些很好的文学作品。如果从中国思想史来看,读书跟“学习”亦有密切关系。中国思想有一个特点,就是“学习”和“读书”很早以前就成为中国文化中备受关注的问题,相关讨论也就变成中国思想史的一个传统。儒家传统是重视读书、重视学习的。孔子堪称好学的典范,他最重视、评价最高的一个德行就是“好学”。到了宋代,重视读书和学习的文化得到加强。朱子的出现把孔子的传统大大加强了,因为朱子讲“格物致知”,“格物”归根结底就是读书。朱子的哲学就是为学习的精神、学习的必要性、在学习上下功夫的重要性做一个哲学论证。在整个中国思想史中,从孔子到朱子,其主要基调是强调学习、强调读书。今天要建构学习型社会,就不能不追溯到我们自己的学习文化和读书传统。在这方面我们有先天的优势。其实在民间也是一样,明清以来,“读书人”在基层社会里都是很受尊重的。士大夫就是做官的读书人,所以“读书”和“读书人”在中国文化中很受重视。(摘编自陈来,《读书的意义》,有删改)2.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现代人对专业之书应“好学深思”,认真钻研方可领悟其要义,对非专业之书可采用“不求甚解”之法。B.朱熹认为读书与修身缺一不可,读书胜于修身;王阳明则认为只要增进心性修养即可,修身胜于读书。C.修身与躯体有关,但主要是指人的身体行为及行为背后的动机符合社会道德规范,也包括剔除坏情绪。D.在中国思想史中,从春秋一直到今天,所遵循的共同儒家传统是重视学习、重视读书、尊重“读书人”。3.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以颜回为例,论证自古读书人已养成享受读书、以读书为乐的生活方式。B.文章运用引用、对比、举例等论证方式来论证古代哲学家的读书观和读书法。C.文章从读书的态度与方法,读书与修身、学习的关系等方面论证读书的意义。D.文章道理论据与事实论据兼具,古今结合,既肯定读书传统也有现实针对性。4.今天应如何建构学习型社会?请结合文章简要概括。(4分)三、现代文阅读(二)(共12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5-7题。也是冬天,也是春天迟子建在我这样的外地人眼中,上海是中国城市历史中,最具沧桑美感的一-册旧书。这里的每一处老弄堂,都是一句可以不停注释的名言,于我来讲是陌生的。但有-处地方,在记忆中却仿佛是熟知的,就是四川北路。这条路留下了许多历史名人的足迹,而其中最难抹去的,当属鲁迅先生了。二零一七年岁尾,《收获》杂志六十周年庆典,在太热闹的时刻,很想独自出去走走,有天上午得空,我吃过早饭,叫了一辆的士,奔向四川北路。我先去拜谒原虹口公园的鲁迅先生墓。天气晴好,又逢周末,园里晨练的人极多。入园处有个水果摊,再向前是个卖早点的食肆,等候的人,从屋里一直排到门外。想着多年前萧红在这一带,有天买早点,发现包油条的纸,居然是鲁迅先生一篇译作的原稿。萧红愕然告知鲁迅,先生却淡然,复信调侃道:“我是满足的,居然还可以包油条,可见还有一些用处。”也不知这里的早点铺,如今用什么包油条?还能包裹出这乌云见日般的绮丽文事么?绕过食肆向前,再是人潮汹涌。这幅世俗生活的长轴画卷,在渐次打开的时候,我也领略了背景上的植物风光。槭树正在最美时节,吊着一树树红红黄黄的彩叶,被阳光照得晶莹剔透,看上去激情饱满,像要与旧时代决裂的起义者。除了槭树呈现壮丽之色,也有耐寒的杜鹃绽放,那红的粉的花朵,在我这个刚经历了哈尔滨十二月飞雪的北方人眼里,无疑是日历牌上被漏撕的春日。在公园的西北角,就是鲁迅先生的墓地了。墓前广场比较开阔,最先看到的是长方形草坪上矗立着的鲁迅塑像,他坐在藤椅上,左手握书,右手搭着扶手,默然望着往来的人。墓地两侧的石板路旁,种植着樟树、广玉兰和松柏,树高枝稠,长青的叶片在阳光下如翻飞的翠鸟,绿意荡漾。我随手摘下一片广玉兰的叶子,拈着它走向鲁迅先生长眠之所,将它轻轻摆在墓栏上。鲁迅墓由上好的花岗石对接镶嵌,其形态很像一册灰白的旧书,半是掩埋半是出土的样子。因为是园中独墓,看上去显赫,却也孤独。其实无论是鲁迅的原配夫人、为他寂寞空守了四十年的朱安,还是无比崇敬鲁迅的萧红,都曾在遗言中表达了想葬在鲁迅身旁的想法,可惜都未如愿——怎么可能如愿。鲁迅曾在文章中交待过后事:“赶快收敛,埋掉,拉倒”,这像他的脾气,这像一个目光如炬的人穿行于无边的黑暗后,留给自己的大解脱——最后的光明。可鲁迅的一生,是雷电的一生,身后必将带来风雨,不会是寂寞。鲁迅墓前并不安静,左右两侧的石杆花廊下,一侧是两个男人在练习格斗,互为拳脚;另一侧是三位大妈,在热聊什么。我脱帽向着这座冷清的墓,深深三鞠躬,静默良久。当我怅然离开墓地的时候,忽然间狂风大作,搅起地面的落叶和尘土,在半空飞舞。公园所有的树,这时都成了鼓手,和着风声,发出海潮般的轰鸣。我回身一望,我献给鲁迅先生的那片玉兰叶,已不见踪影,我似乎听到了他略含嘲讽的笑声:敬仰和怀念,不过是一场风,让它去吧!我出了公园,一路打听,步行去鲁迅在大陆新村的最后寓所——山阴路132弄9号。鲁迅故居虽是坐北向南的房子,一进去还是给人阴冷的感觉。讲解员介绍着一楼会客室的陈设,餐台餐椅,墙上的画等等,而我的目光聚焦在了瞿秋白寄存此处的那张著名的书桌上了。只三两分钟吧,就被保安吆喝着去二楼。二楼是鲁迅的书房兼卧室,不很宽敞,南窗和西墙摆放着书桌、藤椅、镜台、茶几、台灯等旧物。最让人触目惊心的是近门处东墙边的那张黑色铁床,鲁迅先生就是在这张床上,吐出最后一口气的。而那最后一口气是真的散了,还是附着在了室内的台灯上,做夜的眼?或是附着在了南窗的窗棂上,做曙光的播撒器?保安已在一楼大声呼唤讲解员,让她赶快带游人出来,说是时间到了,其实我们进来不过一刻钟。等我下去,保安在训斥讲解员,说她不该把游人留在最后,说这是重点文物保护区。我郁郁出了鲁迅故居。走在异乡的街头,只觉得这里的冬天与我故乡相比,更像春天,因为闪烁的花朵,像黑夜的笑声,从苍绿中挣扎而出。这样的花朵也就格外明亮和湿润,就像感动的泪。快走出山阴路时,我终于打到一辆车。我将目光放在窗外,往来的车辆都急匆匆的,车辆侧面,是缩着脖子仄身而行的人,是摇晃着的树和招幌。(有删改)5.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植物中,槭树的红黄色彩是鲁迅先生激情革命精神的写照,樟树、松柏的翠绿色彩则营造出鲁迅先生墓庄严肃穆的氛围。B.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风雨”指鲁迅先生的去世会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不会是寂寞”指人们会对鲁迅先生有褒贬不一的评价。C.作者通过对保安“吆喝”“大声呼唤”“训斥”等动作的描写,形象地写出了鲁迅故居的游人之多和后人对重点文物的爱护之情。D.园里尤其是墓前的热闹,及作者为了表达敬仰和怀念而摆在墓栏上的玉兰叶,都不是鲁迅先生去世后想要的宁静、清寂。6.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篇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了鲁迅先生在作者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抒发了作者对鲁迅先生的崇敬之情,为下文写拜谒鲁迅先生墓作了铺垫。B.文章运用插叙手法,回忆了萧红告知鲁迅先生原稿被用来包油条的生活往事,刻画出一个淡然、幽默的鲁迅形象,也能看出二人的深厚友谊。C.作者善用比喻,如把“最后一口气”比作“夜的眼”“曙光的播撒器”,表达出鲁迅虽已逝世,但鲁迅精神长在,会继续给国民以指引和希望。D.本文以作者的游览路线为线索,对鲁迅先生的哀悼、追思和对鲁迅精神传承方式的担忧蕴涵其中,这种文章结构安排与《荷塘月色》截然不同。7.题目“也是冬天,也是春天”意蕴丰富,其中“也是冬天”实写二零一七年岁尾。“也是春天”有何深意?请结合文章分析。(6分)四、名著阅读(共3分)8.下列各项中,对名著内容或解读的相关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在《乡土中国》的“维系着私人的道德”这一节中,费孝通认为: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所谓的“团体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这种格局和现代西洋的“个人格局”是不同的。B.在《乡土中国》的“从欲望到需要”这一节中,费孝通认为:“人类行为是有动机的”包含着两个意思:一是人类对于自己的行为是可以控制的,也就是所谓意志;一是人类在取舍之间有所根据,这根据就是欲望。C.《边城》中,本应陪伴翠翠看龙舟赛的爷爷,却因惦念那位帮助自己看渡船的朋友,便独自回去替换他,而将翠翠一人留在了河边看划船,爷爷本想“工作”结束后回来接翠翠回家,又因和朋友相谈甚欢而饮酒醉倒。D.《边城》中,作为“天才歌手”的傩送,在“走马路”这一方式上,足以以绝对优势战胜哥哥,天保面对此情形,黯然选择离开。天保乘船离开不久就因翻船事故而遇难,这一切让傩送的内心产生了深切的自责,傩送最终远走他乡。五、古代诗文阅读(39分)(一)文言文阅读(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韩愈字退之,邓州南阳人。愈自知读书,日记数千百言,比长,尽能通《六经》、百家学。擢进士第。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经愈指授,皆称“韩门弟子”,愈官显,稍谢遣。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每言文章自汉司马相如、太史公、刘向、扬雄后,作者不世出,故愈深探本元,卓然树立,成一家言。其《原道》《原性》《师说》等数十篇,皆奥衍闳深,与孟轲、扬雄相表里而佐佑《六经》云。至它文造端置辞,要为不袭蹈前人者。然惟愈为之,沛然若有余,至其徒李翱、李汉、皇甫湜从而效之,遽不及远甚。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唐兴,承五代剖分,王政不纲,文弊质穷,蛙俚混并。天下已定,治荒剔蠹,讨究儒术,以兴典宪,薰釀涵浸,殆百余年,其后文章稍稍可述。至贞元、元和间,愈遂以《六经》之文为诸儒倡,障堤末流,反刓以朴,刬伪以真。然愈之才,自视司马迁、扬雄,至班固以下不论也。当其所得,粹然一出于正,刊落陈言,横骛别驱,汪洋大肆,要之无牴牾圣人者。其道盖自比孟轲,以荀况、扬雄为未淳,宁不信然?至进谏陈谋,排难恤孤,矫拂媮末,皇皇于仁义,可谓笃道君子矣。自晋汔隋,老佛显行,圣道不断如带。诸儒倚天下正议,助为怪神。愈独喟然引圣,争四海之惑,虽蒙讪笑,跲而复奋,始若未之信,卒大显于时。昔孟轲拒杨、墨,去孔子才二百年。愈排二家,乃去千余岁,拨衰反正,功与齐而力倍之,所以过况、雄为不少矣。自愈没,其言大行,学者仰之如泰山、北斗云。(节选自《新唐书·韩愈传》)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B.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C.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D.愈性明锐/不诡随/与人交/始终不少变/成就后进士/往往知名/10.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至,与《登泰山记》中“至于泰安”的“至”意义不同。B.徒,在本文中的意思与《师说》中“郯子之徒”的“徒”意义相同。C.殆,有接近、几乎之义,文中“殆百余年”意思是接近一百多年。D.卒,意为最终,与《赤壁赋》中“而卒莫消长也”的“卒”意义相同。11.下列对文本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韩愈自幼聪颖勤奋,每天能记诵大量的文字。长大后,他贯通多门学问。他曾深入探究名家文章,形成独特见解,建立自成体系的学术思想。B.韩愈的文章内容博大精深,措辞匠心独运,不抄袭前人作品。他的文风对革除当时文坛上内容空洞、淫邪俚俗之语混杂的不良风气有积极作用。C.韩愈是信守道义的正人君子,他曾经向君王进言献策,希望君王为百姓排忧解难,关心体恤孤弱的人,纠正鄙薄衰败的风气,弘扬仁义之道。D.在众多儒生帮助宣传鬼怪邪说,道教和佛教盛行的情况下,韩愈坚持援引圣人学说,与那些受到迷惑的人辩论,在当时形成很大的影响力。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1)凡内外亲若交友无后者,为嫁遣孤女而恤其家。(2)从愈游者,若孟郊、张籍,亦皆自名于时。(3)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13.文中韩愈看待孟轲与荀况二人思想学说的态度有什么不同?(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14.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2)小题。采莲子(二首)皇甫松其一菡萏香连十顷陂,小姑贪戏采莲迟。晚来弄水船头湿,更脱红裙裹鸭儿。其二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无端隔水抛莲子,遥被人知半日羞。(1)请把“船动湖光滟滟秋,贪看年少信船流”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2)这两首诗的主角为同一位少女。两首诗分别通过哪些动作描写来表现人物活泼和大胆的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15.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成分。(8分)(1),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熊咆龙吟殷岩泉,。(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3),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5)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荀子·劝学》)(6)静女其姝,。(《诗经·邶风·静女》)(7)近些年,我国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相对于非可再生能源总量有限这一缺点而言,我们可以用苏轼《赤壁赋》中“,”这两句来描述可再生能源总量无限的优点。六、语言文字运用(20分)1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2023年端午节的夜晚,河南卫视举办的那场名为“端午奇妙夜”的震撼人心的展演艺术,为观众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美。B.航天员要完成体质训练、航天环境耐力与适应性训练等8大类上百个科目的训练。这些训练不仅挑战学习能力,还挑战生理与心理极限。C.通过阅读《乡土中国》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基层社会的主要特征,习得为人处世的道理、看见治理社会的思路。D.《我本是高山》是一部根据张桂梅事迹改编的真实电影,电影再现大山深处的动容故事,一经公映后便在全国引发热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11分)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的内涵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17.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关联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不仅而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班级历史文化传承的举措计划
- 大班班级日常管理的注意事项计划
- 2025年玉米酒精糟回收蛋白饲料成套设备(DDGS)项目建议书
- 2025年异步转移模式宽带交换机项目建议书
- 2025年不停电电源(UPS)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年中国文创产品行业发展策略、市场环境及前景研究分析报告
- 2025年鼠抗肿瘤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项目合作计划书
- 客户资料查询权限严格把控
- 简易私人承包合同
- 电缆电线采购合同书
- 2025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直属事业单位第一批招聘应届毕业生96人历年高频重点模拟试卷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春季开学典礼校长讲话稿-少年无畏凌云志扶摇直上入云苍
- 2025年上半年中煤科工集团北京华宇工程限公司中层干部公开招聘易考易错模拟试题(共500题)试卷后附参考答案
- 会议室墙面隔音板施工方案
- 特朗普就职演说全文与核心要点
- 1《北京的春节》课后练习(含答案)
- (完整版)陆河客家请神书
- 2025年教科版新教材科学小学一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含进度表)
- 2025年学校教师政治理论学习计划
- 集团专利管理制度内容
- 202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科研人员招聘4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