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
请考生注意:
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
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
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
一、积累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幅射部署顶梁柱迫不及待甘拜下风
脉搏松弛捅篓子悬梁刺股鼎力相助
家具描摹势利眼墨守成规山清水秀
寒暄籍贯度假村凭心而论共商国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羁绊惋惜大杂炒殃及池鱼克敌致胜
B.间谍涅磐乌篷船含辛茹苦屈指可数
C.商榷沉湎吊脚楼水乳交融含英咀华
D.编辑葱茏侦察兵惩前毙后恃才傲物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墨子认为真正厉害的人,可以驾要比自己更强大的人。
B.纷扬的白雪里,依稀看到她穿着蓝色羽绒衣,在结冰的湖面掷下一串雪团般四处进溅的清脆笑声。
C.诵读经典对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提升学生修养,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D.他悟性极高,无论多么深奥晦涩的文章,只要浮毛野影地看上眼,就能抓住其实质。
4.请选出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
A.“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沿线各国的理解、认同和支持,中国和这些国家之间的交流领域不断扩大。
B.能不能在今年6月的中考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看努力。
C.一本好书可以影响你的一生,甚至可以带给你许多教益。
D.深圳博物馆正在展出几千年前刚出土的文物。
5.填空。蒸葭苍苍,白露为霜。,在水一方。(《诗经•兼葭》)所以动心忍性,»(《<孟子>两
章》),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6.名著阅读。阅读下面,填写人物名字。
“不喝就滚出去!好心好意,不领情是怎着?你个傻骆驼!辣不死你!连我还能喝四两呢.不信,你看看!”她把
酒盅端起来,灌了多半盅,一闭眼,哈了一声,举着盅儿:“你喝!要不我揪耳朵灌你!”
快到立秋,他又拉上了包月。这回,比以前所混过的宅门里的事都轻闲;要不是这样,他就不会应下这个事来。
他现在懂得选择事情了,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然,拉散座也无所不可,不象原先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他晓得
了自己的身体是应该保重的,一个车夫而想拚命——象他原先那样——只有丧了命而得不到任何好处。经验使人知道
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
(1)以上文字中的“你”“他”都是,“我”是。(填人名)
(2)“他”对待劳动的态度与以前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二、阅读
7.阅读《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与《孟子论得天下》,完成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
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威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孟子曰:"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
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②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扩④也。"
注释:①指夏桀、商纣,古代的暴君。②与:同”为",替的意思。③尔也:而已。④拧(k*ng):原野。
1.解释加点词语。
⑴寡助之至(2)兽之本蚌
2.翻译句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3.下列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民之归仁也
B.得道者多助得其民有道
C.以天下之所顺可以一战
D.失道者寡助得其心有道
4.甲文说的“多助之至,天下顺之”的情形,在乙文中有形象的描绘。乙文中的这个句子是:»乙文
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
5.甲文说“得道者多助”,乙文说“得天下有道”。这两个“道”的意思一样吗?说说你的理解。
8.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昔者,齐王使淳于髡®献鹄②于楚。出邑门,道飞其鹄,徒揭③空笼,造诈成辞④,往见楚王曰:“齐王使臣来献鹄,
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去而飞亡。吾欲刺腹绞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鹄,毛物,
多相类者,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久故来服过久叩头受罪大王。”楚
王日:“善,齐王有信士若此哉!”厚赐之,财倍鹄在也。
(选自《史记•滑稽列传》,有删改。)
(注释)①淳于髡(kiin):战国时期齐国人。②鹤(hii):天鹅。③揭:举。④造诈成辞:编造出一套欺骗的话。
⑤痛吾两主使不通:痛心因为我让两国君主从此断绝往来。⑥服过:伏罪。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以鸟兽之故()
(2)妆来服过故()
2.翻译文中画线句。
吾欲买而代之,是欺吾王也。
3.淳于髡从①、不想陷王于不义、②、③____四个方面“造诈成辞”,为自己开脱罪责。
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齐景公以司马穰苴为将军,使庄贾监军。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日:“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
下漏,特贾。
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扑表决漏,入。约
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贾谢曰:“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日:“今敌国深侵,
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日:“军法期而后
至者云何?”对目:“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
振悌■»
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政日:“驰三军法何?”正日:
“当斩。”使者大惧。穰苴口:“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以拘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士卒次舍,井灶
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
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司马穰(rang)苴(讪):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立表下
漏:立起了木表和漏壶,用来计时。
1.下列各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既辞辞:辞别,告别B.仆表决漏仆:倒下,趴下
C.以徇三军徇:巡行示众D.士卒次舍次:驻扎安营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
A.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化其赢弱者
B.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惠到者
C.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D.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
3.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马穰苴与庄贾约定第中午在军门会和,并立起木表和漏计时。
B.庄贾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自己又是监军,参加亲戚朋友的劝酒挽留,故而迟到。
C.庄贾派人向景公求救,求救的人还没来得及返回,庄贾就被斩首示众。
D.司马穰苴用三天整训军队准备出战,要病弱者都奋勇争先上战场。
4.将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
10.鼾声
①最后那几年,她总睡不好,一方面因为更年期,精神紧张,一方面因为他的野声实在太大。连偶尔回家的女儿
都说:“爸爸打呼噜那么吵,你怎么睡?干脆搬到我房间,空着也是空着,何必不用?”
②半夜被吵醒,她也确实想过分房,好几次翻身坐起,抓着枕头,但不知为什么,又放下了,继续接受他的“轰
炸”。
③四十年了,从年轻时两个人搂着睡得地老天荒,到中年时,他因为工作压力太大,常半夜磨牙。到这几年,大
概因为胖,由偶尔打小呼噜,到斯声震四壁。
④起初半夜被吵醒,推推他,或把他的脸转向一侧,还能管用,后来就算用力推,甚至狠狠踹,都无效。只听他
哼两声,有时候还说两句梦话,跟着又睡着了,而且变本加厉,杆声更响。
⑤她也曾陪他去看睡眠科的医生,拿回一本小册子,照着在睡前练习,说是能强化喉咙里的不知什么地方。只是
仍然没用,而且可能强化了喉咙的肌肉,却增加了嘴唇的效果,后来除了杆声,还夹着咻咻的吹气。
⑥“是吗?恐怕不是好现象!”他听她抱怨,叹口气说:“有人讲打呼噜没关系,千万别吹,吹是吹土,吹坟上
的灰,吹着吹着,吹得够深,就走人了。”岂知一语成谶,他才说不久,就心肌梗死,连半句话都来不及交代,便走
了。
⑦从死那天,到丧礼结束,她每天夜里都哭,哭他的死和自己的大意,尤其是朋友的一句无心之言:“心脏病常
有前兆,像是打呼噜的声音特别大,或者带着吹气,好像常常一下子上不来气的样子……”
⑧她总想朋友的那句话,悔自己为什么没注意,也不断回忆他死前的杆声。结果虽然旁边没了打呼噜的人,耳根
清净了,心里却有了另一种鼾声,反比以前睡得更不安,连吃安眠药都不管用。
⑨半年下来,每个看到她的人都说她瘦了,她知道因为失眠,自己憔悴了不少,也老了许多,朋友只是没明说。
⑩女儿终于看不下去,拉着她到日本散心,好死不死,才到东京,就碰上大台风。
(11)住在旅馆三十多层的高楼上,觉得整个房间都在震动,还有那强风吹过窗边发出的呼啸。女儿女婿睡在隔壁,
身在异乡,她一个人躺着,更显得孤独凄凉。只是不知是否因为白天舟车劳顿,她居然一点也没被台风吵到,反而很
快地进入梦乡。梦里有风有雨也有他,她还是受不了他的斯声,伸手去推,又不舍地把手举高,改成搂,却一下子搂
空。她突然惊醒:“他为什么不在旁边?”
(12)窗外天已亮,而风雨依旧,轰隆轰隆地摇撼,又咻咻地呼啸,她哭着哭着居然又睡着了。
(13)梦中的他刚才只是去洗手间,现在又睡回了她的身边,继续发出那熟悉无比的鼾声……
1.试分析第②段中划线人物描写的作用。
2.文章第⑦自然段中划线句能否去掉,为什么?
3.请你说说第⑧自然段中加点词“另一种鼾声”的含义。
4.丈夫去世后女人一直失眠,为什么她在大台风的风雨之夜却能很快进入梦乡?说说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
①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
在前进的道路上就会少一些在黑暗中的摸索。
②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是民族前进的灯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积淀了许多有价值的理念和精神,值
得挖掘和弘扬。
③首先是和而不同的理念。中华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中国人自古就主张和而不同。春秋时期的姜子曾说,“和”
就像八音的和谐,一定要有高低、长短、徐疾各种不同的声调,才能组成一首完整和谐的乐曲。孔子也认为,“君子
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就是说,君子以“和”为准则,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独立思考,加以判断。“和”不
是争,而是在相互影响中使事物得到发展。“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就是“和而不同”的具体体现。面对当今纷
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相互尊重,共享和谐生活。
④不可或缺的是勇于担当的精神。孟子讲“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责任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
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国家,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今天讲的担当精神,可以从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
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中获得不羯的动力。我们今天讲勇于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知难而
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
敢于坚决斗争,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
⑤还有经世致用④的胸怀。中国思想文化史告诉我们,做人和做学问这二者应当统一,而前者比后者更加重要。将
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首先要有高尚的人品,要有气节和操守,如果做不到,所谓“经世致用”就失去了灵魂。经世
致用也是端正优良的学风。《论语》第一句就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的“习”有两个含义:一是温
习,一是践行。儒家倡导“行胜于言”,强调知来源于行,行高于知。当然,我们更应该把知识和行动联系起来,就
像清初思想家顾炎武主张的,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学以致用。
⑥曾说:“对绵延5000多年的中华文明,我们应该多一份尊重,多一份思考,”所以,我们要用优秀文化
引领人们的生活,不断挖掘和弘扬其积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注:①“经世致用”本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出),后发展为要有远大理想抱负,
胸怀天下,并将“学用结合”,脚踏实地,做有成效。
链接一:和谐持中的思想境界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即认为每一个事物都应按照其自身的规律自然
地发展。这其中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个人自我身心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就会促使社会稳定,家庭
和睦;个人身、心间的和谐就能使人做到遇事宠辱不惊,进退有据;人与自然的和谐就能互得其利,持续发展。儒家
所讲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最终目标主要是要达到第一种和谐,而佛教、道家则侧重于后两种和谐。道
家的"道法自然"的思想对我们今天学习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尤有借鉴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还认为,要
达到上述的三种和谐,就必须坚持“中庸”之道,即做事要适可而止、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
链接二: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孔子的"诗可心怨"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
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再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四夫有责"都打上了这种忧患意识的烙印。从岳飞的“笑谈渴饮匈
奴血"到文天祥的"留取丹心照汗青"。这种忧患意识就是一种爱国精神,体现了以天下为己任的高尚情怀。
链接三: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为了与天地斗争,中国人民从来就不肯轻易认输,总是不屈不饶地抗争。《易传》总
结为"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正是这种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支撑着中华民族的发展,激励着中华儿女在困境中崛
起,在逆境中奋进,永不屈从于外来的压迫。自强不息还体现为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形成中国人讲名分、重
气节的民族精神。正如孔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四夫不可夺志也。“孟子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此之谓大丈夫"。这使得人们追求一种独立完善的人格,这种美德流传下来,成为人们为国家、为民族奋争的精神力量,
并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链接四:以德化人的高尚风范春秋时期的大政治家管仲曾把道德与国家的存亡联系起来,把礼义廉耻提高到国家
兴亡的高度。大思想家孔子则更是以礼释仁,认为"仁"与"礼"是相互制约、相互统一的,而"仁”"礼"的统一就是德。
孔子所强调的"德",一是指统治阶级的统帅之德,要求以此德来统治百姓,拥有百姓。二是指感化之德即伦理之德,
以此德来感化百姓,保持和谐。这种崇德思想不断发展和泛化,并在家庭伦理中得到完全的体现。这使得我国古代在
文化传递和教育过程中始终把道德放在第一位,如孔子进行教育的内容是礼、乐、射、御、术、数,他把礼放在首位,
这是崇德思想在教育活动中的典型反映。这一思想的目的是主张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
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
1.阅读上述材料,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化是民族的精神命脉,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离不开繁荣的文化。
B.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包容、相互尊重、和谐共处。
C.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出发,勇于担当的精神指的就是以天下为己任。
D.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没有气节和操守,很难将学问用在匡时济世上。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事件中不属于“勇于担当”精神的一项是()
A.苏武奉命出使匈奴,匈奴贵族多次威胁利诱,欲使其投,使他历尽艰辛,持节不屈。
B.东晋诗人陶渊明,性格耿直,看不惯官场的污浊与黑暗,便辞官归家,过着隐居生活。
C.著名文学家闻一多,在战争年代拍案而起,激情演讲,奋不顾身地为真理而斗争。
D.邓稼先在艰苦的年代里,毅然回国,积极参加组织和领导我国核武器的研究、设计工作。
3.结合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的文明理念,下面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中国传统优秀文化中挖掘文明理念和精神,其目的主要是为了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B,和而不同的理念主要告诉人们如何为人处世,君子主“和”,小人主“同”。
C.自强不息不仅是一种自立和自尊的人格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和国家发展的精神推动力量。
D.古代经世致用的胸怀主要强调“行”而不重“知”,今天我们要强调二者的结合。
4.请分析下面语句中加横线词语的表达效果。
先进的文化是人类生活的随意,是民族前进的红塔。
5.“链接一”中讲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境界就是和谐”,结合文本,请你谈谈如何做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三、应用
12.综合性学习。
刘向说,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今年4月23日是第24个“世界读书日”,学校开展了“少年正是读书时”
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拟写标语)请你围绕主题为这次活动补充宣传标语。
上联:好读书趁青春年少
下联:_______________
(慧眼识真)下面这幅图是世界读书日的一幅宣传画,请你说说看后的感悟。
4•23世界读书日关注世界读书日
我的感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探究)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儿童研究专家舒华教授公布:很多孩子的学习问题是由阅读问题引起的,很多智
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严重的已经发展成为阅读障碍,阅读困难不仅会使孩子的语文学习产生困难,
也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
材料二:随着音像制品的迅速普及。“读图”已逐渐成为未成年人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有关媒体调查表明,相
当一部分中学生用影视、漫画来代替名著。不少孩子对图像产生依赖心理,逐渐降低乃至失去了对文字阅读的兴趣,
对图像的过分摄入,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不少青少年反映:“很多时候,心里明明知道怎么说,但就是
说不出来。”
以上两则材料反映了一个什么现象?
(口语交际)同学们针对现代社会“读文”与“读图”的利与弊展开讨论,邀请你参加并发表观点。
甲:我们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图形更形象,信息量大。
乙:中学生还是以读文为主,把大量的时间耗在读图上,将造成阅读水平低下。
我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从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作文。
(1)半命题作文
请以“—在心间流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
要求: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自命题作文
苏轼的《定风波》中:“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了词
人与朋友出游,旅途中突遇风雨,“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词人顶风冒雨,从容前行,不畏坎坷,乐观豁■达的情怀,
让人敬仰。
人生如旅途,一道道风景,让你经历得意与失意,喜悦与农伤,泪水与汗水,每经历一处风景,你就会拥有一份
宝贵的阅历,人生就会多一份精彩。
请以“路上风景”为写作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作(诗歌除外);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积累
1、C
【解析】
关于字形,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形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辨析字形既要注意平时的积累,也要联系
整个词语的意思。C项正确。ABD三项修改为:A.强射;B.捅娄子;D.干心而论。
2、C
【解析】
A.克敌致胜——克敌制胜。B.涅磐一一涅槃。D.惩前毙后——惩前瑟后。
3、D
【解析】
A.驾驭:意思是驱使车马行进;使服从自己的意志而行动,掌控。使用恰当;
B.依稀:指仿佛,粗略、不清楚的样子。使用恰当;
C.不容置疑:意思是不允许有什么怀疑,表示论证严密,无可怀疑。使用恰当;
D.浮光掠影:比喻观察不细致或印象很不深刻,像水上的反光和一闪而过的影子,一晃就过去了。也比喻景物景象飘
忽不定,难以捉摸。与语境不符。使用不恰当。
故选D。
【点睛】
要结合积累的词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词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
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词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
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4、A
【解析】
B.“能不能”表示两方面,与后面不对应;
C.语序不当,应把“影响你的一生”和“给你带来许多教益”调换位置;
D.语序不当,应为“展出刚出土的几千年前的文物”。
故答案为Ao
5、所谓伊人曾益其所不能零落成泥碾作尘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这是传统的记忆型默写题,要求学生直接默写出指定的文句,
这类题目要求考生日常加强背诵识记,尤其是不仅能背诵,还要能默写。“曾"“碾”“作”是此题中的易错字,作答时要
注意字形。
6、(1)祥子虎妞
(2)以前的热爱现在全然消失。由诚实、勤劳变得油滑、麻木。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名著的知识积累。选段出自老舍的文集《骆驼祥子》中的第六章。(1)文段中的“你”“他”都是祥子,
“我”是虎妞。(2)祥子最初带着梦想来到城里,他勤劳肯干,踏实,从文段中“有合适的包月才干”,“不象原先
那样火着心往宅门里去了”,“经验使人知道怎样应当油滑一些,因为命只有一条啊”可以看出此时的样子已经变得
油滑,自私。据此作答。
二、阅读
7、1.(1)至:极点(2)走:跑。
2.得到人民,就能得到天下了。
3.C
4.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始也。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5.不一样。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理解的能力。正确理解古文中字词的意思,是学生学习文言文必须要掌握的能力。学习时
一要熟读强记,二要用心关注古文中词语在用法上的变化,比如由本义引申为文中的意思。注意“至”解释为“极点”o
2.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文言文句子要抓住翻译的关键得分点,得分点基本上都是句子中的关键词语和特殊
句式,并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注意“得”解释为“得到”,“斯”意思是“于是,就”。
3.A.结构助词,的/连接主谓,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B.施行/得到。C.都是介词,凭借。D.道义,道德/办法。
故选C。
4.本题考查筛选文章信息的能力。“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印也”是讲老百姓归顺的情形,是对“多助之
至,天下顺之”的形象描绘。乙文中说到的“桀、纣”,其失天下的原因,用甲文的句子来解释就是“寡助之至,亲
戚畔之“。
5.本题考查对文章重要词语理解的能力。答题时首先表明自己的看法,然后结合文章相关内容阐述两个“道”的含义。
两篇文章中的“道”是不一样的。甲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治者施行的“仁政”;乙文所说的“道”,指的是统
治者得天下的方法、途径。
【点睛】
参考译文:
【甲】所以说,使人民定居下来而不迁到别的地方去,不能靠划定的边疆的界限,巩固国防不能靠山河的险要,震慑
天下不能靠武力的强大.能行“仁政”的君王,帮助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帮助他的人就少.支
持帮助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内外亲属也会背叛他;支持帮助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天下所有人都会归顺他.凭着天下
人都归顺他的条件,去攻打那连亲属都反对背叛的君王,所以,君子要么不战斗,(如果)战斗就一定会取得胜利.
【乙】孟子说:“桀和纣失去了天下,是因为失去了人民;失去人民,是由于失去了民心.得天下有办法:得到人民,
就能得到天下了;得人民有办法,赢得民心,就能得到人民了;得民心有办法:他们想要的,就给他们积聚起来,他
们厌恶的,不加给他们,如此罢了.人民向于仁,如同水往下方流、野兽奔向旷野一样.
8、1.⑴缘故(2)因此,所以
2.我要买(一只鹄)来代替它,这是欺骗我们大王的做法。
3.因为怜鹄之渴而亡鹄不愿欺王不希望两国因为亡鹄而断绝往来。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
本题中的“以鸟兽之故”的“故”是“缘故”;“故来服过故”中的“故”是“因此,所以"。
2.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
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欲(想要)、是(这)、欺(欺骗)”的意思,必须翻译出来。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筛选符合题意的句子概括作答。从文章内容看,
淳于髡在出使楚国的途中,弄飞了黄鹄,为了开脱罪责,用“齐王使臣来献鹄,过于水上,不忍鹄之渴,出而饮之,
去而飞亡”说是因为怜鹄之渴而亡鹄;用“吾欲刺腹绫颈而死,恐人之议吾王以鸟兽之故令士自伤也”来说自己不愿
欺王;用“吾欲买而代之,是不信而欺吾王也”来说自己不想欺骗楚王;用''欲赴它国奔亡,痛吾两主使不通”来说
自己不希望两国因为亡鹄而断绝往来。据此可填写作答。
【点睛】
在文言文翻译过程中,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
中的关键词汇,运用“增、删、调、换、留”等译文的基本方法,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句意
尽量达到完美。
参考译文:
从前,齐王派淳于髡去楚国进献黄鹄。出了都城门,中途那只黄鹄飞走了,他只好托着空笼子,编造了一篇假话,
前去拜见楚王说:“齐王派我来进献黄鹄,从水上经过,不忍心黄鹤干竭,放出让它喝水,不料离开我飞走了。我想
要刺腹或勒脖子而死,又担心别人非议大王因为鸟兽的缘故致使士人自杀。黄鹄是羽毛类的东西,相似的很多,我想
买一个相似的来代替,这既不诚实,又欺骗了大王。想要逃奔到别的国家去,又痛心齐楚两国君主之间的通使由此断
绝。所以前来服罪,向大王叩头,请求责罚。“楚王说:“很好,齐王竟有这样忠信的人。”用厚礼赏赐淳于髡,财
物比进献黄鹄多一倍。
9,1.B
2.B
3.D
4.(司马穰苴)于是把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
【解析】
1.试题分析: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
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B.“仆
表决漏”的意思是:打倒木表,摔破漏壶。这里的“仆”是“打倒,推倒”的意思,不是“倒下,趴下”。故答案为
2.试题分析: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
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
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羸弱者”的意思是:还把自己
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据此,正确的句
读是: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惠到者。故答案为B。
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可知,三天后重新整训
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地为他战斗。并不是“要病弱者都奋勇争先上战场”。
故答案为D。
4.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注重积累,尤其是重点篇目,要
做到熟记。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同时,还要注意
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在此题中,要注意“召(召来)、军正(军法官)、期(约定)、后至(指迟到)”的意思,必须翻
译出来。
【点睛】
文言文朗读节奏的划分是有规律可循的:①句首关联词或语气词之后要停顿;②有些古今异义词朗读时要分开;③主
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一般要停顿;④需要着重强调的地方,一般要停顿;⑤省略句中省略的地方
一般要停顿;⑥并列短语间要略作停顿;⑦古代的国名、年号、官职、人名、地名等应作停顿。⑧根据句子表达的意
思来句读。
参考译文:
齐景公让司马穰苴为将军,让庄贾作监军。穰苴向景公辞行后,便和庄贾约定说:“明天正午在营门会齐。”第
二天,穰苴率先赶到军门,立起了计时的木表和漏壶,等待庄贾。但庄贾一向骄盈显贵,认为率领的是自己的军队,
自己又做监军,就不特别着急;亲戚朋友为他钱行,挽留他喝酒。已经等到了正午,庄贾还没到来。穰苴就打倒木表,
摔破漏壶,进入军营,巡视营地,整饬军队,宣布了各种规章号令。等他部署完毕,已是日暮时分,庄贾这才到来。
穰苴说:“为什么约定了时刻还迟到?”庄贾表示歉意地解释说:“朋友亲戚们给我送行,所以耽搁了。”穰苴说:
“身为将领,从接受命令的那一刻起,就应当忘掉自己的家庭,来到军队宣布规定号令后,就应忘掉私人的交情,擂
鼓进军,战况紧急的时刻,就应当忘掉自己的生命。如今敌人侵略已经深入国境,国内骚乱不安,战士们已在前线战
场暴露,无所隐蔽,国君睡不安稳,吃不香甜,全国百姓的生命都维系在你的身上,还谈得上什么送行呢!”于是把
军法官叫来,问道:“军法上,对约定时刻迟到的人是怎么说的?”回答说:“应当斩首。”庄贾很害怕,派人飞马
报告齐景公,请他搭救。报信的人去后不久,还没来得及返回,就把庄贾斩首,向三军巡行示众,全军将士都震惊害
怕。
过了好长时间,齐景公派的使者才拿着节符来赦免庄贾。车马飞奔直入军营。穰苴说:“将领在军队里,国君的
命令有的可以不接受。”又问军法官说:“驾着车马在军营里奔驰,军法上是怎么规定的?”军法官说:“应当斩首。”
使者异常恐惧。穰苴说:“国君的使者不能斩首。”就斩了使者的仆从,砍断了左边的夹车木,杀死了左边驾车的马,
向三军巡行示众。又让使者回去向齐景公报告,然后就出发了。士兵们安营扎寨,掘井立灶,饮水吃饭,探问疾病,
安排医药,田穰苴都亲自过问并抚慰他们。还把自己作为将军专用的物资粮食全部拿出来款待士兵。自己和士兵一样
平分粮食。把体弱有病的统计出来。三天后重新整训军队,准备出战。病弱的士兵也都要求一同奔赴战场,争先奋勇
地为他战斗。晋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把军队撤回去了。燕国军队知道了这种情况,就渡过了黄河,燕国的进攻
被瓦解了。
10、1.第②自然段运用了心理描写和动作描写,写出了丈夫鼾声对女人的影响之大,和女人内心的矛盾,也表现了女
人对丈夫的宽容与爱。
2.不能,因为划线句交代了丈夫的死因;照应了上文,也为下文写“她”后悔、自责以致失眠作铺垫。
3.指女人回忆起的丈夫死前的鼾声,以及她心中涌起的后悔、自责,和对丈夫的思念。
4.白天舟车劳顿容易疲劳,窗外风雨轰隆轰隆的摇撼声,咻咻的呼啸声极似丈夫的鼾声和咻咻的吹气声,让她产生错
觉,以为丈夫睡在身边,她心安、踏实,因此进入了梦乡。这表现了女人对丈夫的挚爱和对丈夫深深的思念。
【解析】
1.试题分析: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有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话)、心理等。
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其作用是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
衬托、突出……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本题画线句子运用的是动作和心理描写,从这个角度结合语境分析作
答。
2.试题分析:考查重点语句的作用。这种题型一般回答不能删除,要结合文章主旨和表达作用来分析。答题格式:分
析语句的含意+表达作用。作答时要结合语句在文章内容和结构上的作用进行分析。
3.试题分析:考查重点词语的理解。理解词语的含义不要仅浮于语句的表面意义,要重点进行片段研读和探究,结合
语境,联系上下文,紧扣文章中心主题。作答时要结合语段的具体内容从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4.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题作答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依据“只是不知是否因为白天舟车劳顿,
她居然一点也没被台风吵到,反而很快地进入梦乡。梦里有风有雨也有他,她还是受不了他的鼾声,伸手去推,又不
舍地把手举高,改成搂,却一下子搂空。她突然惊醒:,他为什么不在旁边?'”这一语句分析作答。
11、1.c
2.B
3.D
4.“引领者”原指引导、带领前进的人,“灯塔”是一种固定的航标,用以引导船舶航行或指示危险区。文中把“先
进的文化”比作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民族前进的“灯塔”,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
5.秉持“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行为准则,要有勇于担当的精神和经世致用的胸怀;坚持中庸之道,做事适可而止、
恰到好处,反对走极端;以“和”为准则,听取各种不同的声音,独立思考,加以判断;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交流、
互相借鉴、共同进步,互相尊重,共享和谐社会。
【解析】
1.C项不符合文意。以“天下为己任”只是勇于担当的一个方面。原文中,孟子讲“以天下为己任",“己任”就是
责任担当。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取向强调个人对他人、对国家,甚至对自然所负有的责任。我们今天讲的担当精神,
可以从这种“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担当中获得不竭的动力。我们今天讲
勇于担当,就是要直面问题、知难而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
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负起属于自己的历史责任。故选C。
2.B.陶渊明归隐属于避世,不属于勇于担当。A.苏武持节不屈属于对国家有责任。C.闻一多在战争年代拍案而起属于
对民族有担当。D.邓稼先在艰苦年代里毅然回国属于对国家有担当。故选B。
3.D项强调“行”而不重“知”错。原文:“经世致用”本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由明清之际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提
出),后发展为要有远大理想抱负,胸怀天下,并将“学用结合”,脚踏实地,做有成效。故选D。
4.此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表达效果。解题思路:本义+文中义+作用(写出了什么特点/情感),如果词语运用了修辞手法,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进行赏析。“引领者”原指引导、带领前进的人,“灯塔”是一种固定的航标,用以引导船舶航行
或指示危险区。文中把“先进的文化”比作人类生活的“引领者”、民族前进的“灯塔”,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
动形象地突出了“先进文化的引导作用”。
5.本题考查学生思维的拓展能力。解答此类题需要学生在深入把握文章主旨的基础上根据文章观点、实际生活提出问
题及相应的建议。本题可结合文中“面对当今纷繁复杂的世界,人与人之间应该平等交流、相互借鉴、共同进步,相
互尊重,共享和谐生活”“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面对失误敢于承担责任,面对歪风邪气敢于坚决斗争,担负起属
于自己的历史责任。”“把'读万卷书'与'行万里路'相结合,做到慎思笃行、行以致知、学以致用。”“我们要
用优秀文化引领人们的生活,不断挖掘和弘扬其积淀的文明理念和民族精神,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爱国精
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德化人,利用道德的作用和力量来寻求家庭伦理的和谐,寻求社会政治秩序的一致
和整个社会秩序的稳定。”等观点并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论。
三、应用
12、【拟写标语】示例:读好书伴青年成长【慧眼识真】示例:书犹如望远镜,读的书越多,就会看得越远。【材
料探究】示例:学生的语言表达和阅读能力下降.【口语交际】示例:我说:中学生应该把读文放在第一位,阅读
文章,能让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对联的理解、掌握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掌握对联的一些基本知识,如语句对仗,词性相同,还
要注意修辞运用,语境是否符合等方面。上联:好读书对读好书,趁青春年少对伴青年成长。
(2)本题要在理解漫画寓意的基础上,写出感悟。从漫画看,书籍卷成了望远镜的样子,寓意很明确,通过阅读,掌
握了知识,我们就可以知道的更多,看得更远。
(3)本题考查提取信息和提出建议的能力。根据材料一中的“很多智力正常的孩子存在不同程度的阅读困难”和材
料二中的“导致了语言表达能力的大幅下降“可知这两则材料反映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下降的现象。
(4)开放性试题,选择读文或读图的观点均可,理由要能支持自己的观点,且理由充分合理,语句通顺即可。如,
中学生应该把读文放在第一位,阅读文章,能让我们沉浸于优美的文字,放飞想象,陶冶情操。
【点睛】
图文转化应注意:①注重整体阅读。对这类考题,应当先对材料或图表资料等有一个整体的了解,把握一个大主题或
方向。要通过整体阅读,搜索有效信息。②注意图的细节.图中一些细节不能忽视,他往往起提示作用。如图画中的
字、图下的“注”等。③把握题目要求。
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
13、爱在心间流淌
爱是春天里的和煦春风,让人们沐浴着春的温暖,爱是秋日里的阵阵秋风,给人们带来丝丝凉爽,爱更是冬日里的一
米阳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温暖,带来快乐……用心感受,我们会发现爱在点滴中,爱就在我们的身边,也许是一句
话语、一个眼神、一个动作……爱无处不在,我们就生活在一个被爱包围的世界里。
“最美妈妈”吴菊萍在妞妞从十楼掉下来的瞬间挺身而出,勇救妞妞,用自己的行动创造了奇迹;“最美教师”姜文
和陈霞用“一个孩子都不能少,一个细节都不能放过”的责任心救回了三条生命,向人们传递着爱的喜讯。不管是最
美老师还是最美妈妈,当我读了她们的故事之后,都被深深地震撼了,也被深深地感动了。
其实,在我们的身边,也会经常发生这些爱的插曲。阳光灿烂的早晨,我早早地来到学校,因为今天要去秋游了。今
天的教室格外热闹,同学们都在讨论秋游的事情。我也迫不及待地把书包往桌上一甩,就加入到他们的讨论中。可是
糟糕的事情发生了,有人大喊一声:“肖嘉宁,你的杯子破了。"我忙跑回位子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