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考点专练:考点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4新题详解)_第1页
高三历史考点专练:考点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4新题详解)_第2页
高三历史考点专练:考点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4新题详解)_第3页
高三历史考点专练:考点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4新题详解)_第4页
高三历史考点专练:考点20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含4新题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考点20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考点巩固提升限时训练·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考点题号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1、2、3罗斯福新政4、5、6、7、8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9、10、11、12综合13、14一、选择题1.(2013安徽联考)“美国国内经济的不平衡与国际经济的不平衡一样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工资落后于不断上升的生产率,从1920年到1929年,工人每小时的工资只上升了2%,而其生产率却猛增了55%。"这表明造成1929年经济大危机的原因是()A。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基本矛盾B。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C。美国国内的生产相对过剩严重D.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解析:C从材料看,当时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迅速,而工人的工资却增加很少,导致社会购买力相对降低,生产相对过剩,故选C。2.(2013浙江联考)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解析:A经济危机期间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提高关税,引发关税大战、贸易大战,造成资本主义各国间矛盾日趋尖锐,故A项正确;B、C、D三项属于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各国自身的影响,排除。3。(2013蚌埠一模)如图是美国1890~1945年的某项经济指标统计示意图,依据所学分析,该示意图最有可能是哪一项数据()A.工业发展指数 B.黄金储备总量C.失业人数指数 D。农业发展指数解析:C由曲线图可以看出1930~1935年,该指标数目急剧增加,之后五年逐渐下降,联想这时正是美国经济大危机时期,失业人数急剧增加,工农业萧条,故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4.史学家艾伯特·林德利指出:“罗斯福先生是正当美国旧制度一败涂地之时就任总统的。”这里的“旧制度”是指()A.资本主义民主制度 B。自由资本主义体制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体制 D。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解析:B本题考查罗斯福新政的背景。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和资本主义世界。面对严重危机,美国总统胡佛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政策,反对政府直接干预,结果使危机迟迟得不到解决.罗斯福上台后,实行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因此“旧制度”是指自由资本主义体制.5.(2013南平质检)《罗斯福的过失:罗斯福和他的新政如何延长了大萧条》一文指责新政是“反市场、反私人投资”的政策。最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法律文献是()A。《全国劳工关系法》B。《公平劳动标准法》C.《全国工业复兴法》D。《社会保险法》解析:C“反市场、反私人投资”强调了罗斯福政府对市场的干预,《全国工业复兴法》将生产的各个环节置于国家监督之下,最能体现“反市场,反私人投资"。A、B两项体现了新政中对劳工权利的保护,D项是新政中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的相关法律.6。(2013安徽联考)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A.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B.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C。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D。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解析:A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由题干中“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分析,选A项。B项说法错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包括了金融、工农业、社会保障等方面,C项说法片面;D项与题干内容不符。7.(2014江南联考)下表是根据罗斯托著作《世界经济:历史与展望》中有关数据绘制的,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1936~1938年,世界工业生产总值分布简表地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国美国苏联亚非拉地区占世界工业生产比例100%76%32%19%5%A。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在于其未发展工业B.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未显示成效C.罗斯福新政保障了美国工业经济发展优势D.资本主义工业国丧失了在世界经济中的优势解析:C由表格材料可以看出,资本主义工业国所占比例高达76%,故排除D项,而美国占32%,说明罗斯福新政效果明显;A、B两项表述错误,亚非拉地区落后的根源是殖民主义的侵略,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在这一时期取得明显效果,使苏联成为一个工业国,故选C。8。(2014阳江模拟)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纽约时报100年》中记载,“有时他(指罗斯福总统)又像社会改革家,甚至像一个工运鼓动家,告诉煤商们,如果他们不将自己的企业打理得井然有序,那么共产主义就会将一个‘日益衰弱’的工业所剩下的一切都摧毁掉。"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斯福代表工人阶级利益B.苏联在美苏对抗中处于优势C。盲目竞争和劳资纠纷危及资本主义发展D。新政严重侵害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罗斯福新政是在维护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A、D不正确。美苏对抗是在二战后,故B不正确.9。(2013福建联考)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GNP:国民生产总值)GNP年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指数年增长率1968~1972年4.3%3。2%4。8%1973~1975年2。4%5。3%9.4%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的措施有()①出售部分国有企业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解析:A表格材料反映的是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经济领域的“滞胀”现象,针对这一状况采取的措施有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②,选A.10。(2013韶关二模)二战后,西北欧国家盛行一种“生产中的资本主义,分配中的社会主义”.其中“社会主义”是指()A。马克思主义 B。自由主义C.福利制度 D。经济计划解析:C“分配中的社会主义”指分配中注意公平正义,福利制度是国家对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11.(2014广东联考)前美国总统肯尼迪曾说:“如果自由社会不能帮助众多的穷人,也就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此言论可谓道出了“自由社会"的某些国家()A。实行失业保险的时代背景B。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的实质C。实行自由放任政策的目的D。推行“以工代赈”的直接目的解析:B从材料信息可知,肯尼迪认为,在“自由社会”里,能够帮助众多的穷人,才能保全少数的富人。即实行该政策的本质目的在于保全少数的富人,这体现了福利政策的实质。故选B项。材料信息无法体现人们是否“失业",排除A;材料信息反映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排除C;推行“以工代赈”是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排除D。12.(2013琼海一模)在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中,社会公正这一概念始终包含着两重含义,彼此相辅相成:一是机会的平等,即制度的平等问题;二是国家保护人的转移支付,即再分配作用问题。结合下图,下列对西方国家福利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A.实施社会福利,实现了社会平等B。“保护人的转移支付”是为了削减贫困C.福利制度提高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D.国家福利就是保障就业和收入解析:B二战后,西方国家从缓解社会矛盾等角度提出了建立福利国家的主张,但并不可能实现社会公平。福利制度助长了人的懒惰心理,国家福利与保障就业和收入不能划等号。A、C、D三项均不正确。社会福利的核心是为了削减贫困,B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13。(2013郑州质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每一个人处在他当时的地位,显然对其经济利益能判断得比政治家或立法者好得多。如果政治家企图指导私人如何运用他们的资本,那不仅是自寻烦恼地去注意最不需要注意的问题,而且是僭取一种不能放心地委托给任何个人、也不能放心地委之于任何委员会或参议院的权力。把这种权力交给一个大言不惭的、荒唐的自认为有资格行使它的人,是最危险不过的了。—-亚当·斯密《国富论》(1776年)材料二如果财政部把用过的瓶子塞满钞票,并把塞满钞票的瓶子埋在废弃矿井的适度深度中,然后,用城市垃圾把矿井填平,并且听任私人企业根据自由放任的原则把钞票再挖出来(当然,要通过投标来取得在填平的钞票区开挖的权利),那么,失业问题便不会存在,而且在受到由此而造成的反响的推动下,社会的实际收入和资本财富很可能要比现在多出很多。确实,建造房屋或类似的东西会是更加有意义的办法,但如果这样做会遇到政治上和实际操作上的困难,那么,上面说的方法总比什么都不做要好。-—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根据材料一,概述亚当·斯密的主要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该观点产生的社会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述凯恩斯的主要观点。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其影响。(3)有人认为,亚当·斯密和凯恩斯经济学思想是完全不同甚至是相反的,但事实并非如此.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二者的相同之处。解析:第(1)问,亚当·斯密主张自由主义,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主张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和自由贸易。结合材料信息,从材料中亚当·斯密对政治家干预经济的认识角度回答“主要观点".从18世纪中后期英国经济发展特征角度回答“背景”.第(2)问,凯恩斯主张政府应干预经济,主张适度扩大开支,刺激经济的发展。结合材料信息中政府浪费性支出的积极影响回答“主要观点”.从凯恩斯主义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方面回答“影响”.第(3)问,一定时期的经济思想与一定时期的经济发展有关.从经济思想产生的背景、作用等角度回答“相同之处”即可。答案:(1)主要观点:政府是对社会有害的垄断特权的授予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不必要的和不受欢迎的。社会背景: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工业资产阶级要求更多的经济自由。(2)主要观点:政府应该采取措施刺激经济发展;政府的浪费性支出要比有用的项目更加可取。影响: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经济危机带来的失业问题;但也造成了政府严重的财政危机。(3)都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的产物;都服务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都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主流思想.14。古往今来,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面临的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月无雨旱风起,麦苗不秀多黄死。九月霜降秋早寒,禾穗未熟皆青乾"。-—白居易《杜陵叟》“富强者兼并有余,贫弱者糊口不足”.—-《魏书·食货志》“今百姓贫困,冗官至多,授任既轻,政事不举”.—-范仲淹《答手诏条陈十事》“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曹操《蒿里行》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1850年:100)年份1759~17681779~17881789~17981799~18081809~1818名义工资818694114114生活费728597137159实际工资112101988372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地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材料四全球贫困人口数变化表地区每天生活费不足1美元的人口(百万)1993年1987年东亚和太平洋464416拉丁美洲和加勒比91110南亚480515撒哈拉以南非洲180180欧洲和中亚215中东和北非1011全球12271316——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根据材料一,归纳指出中国古代贫困问题出现的因素.(2)根据材料二,概括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况的变化并分析其影响。(3)据材料三分析,20世纪30年代中期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4)根据材料四,归纳全球贫困人口数及变化在地区分布上有何明显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归纳、分析材料有效信息的能力.第(1)问注意根据材料一逐句提取有效信息;第(2)问由表格信息“名义工资”增加幅度小于“生活费”的涨幅,“实际工资”逐年减少,可知工人生活日益贫困,结合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的史实从政治、经济、思想等角度分析其带来的影响;第(3)问由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到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认为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可知政府态度的变化。据所学知识回答罗斯福政府采取的解决社会贫困问题的措施;第(4)问由表格不难看出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