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 第2部分 古代文言文阅读 专题八 古代诗歌鉴赏(三)鉴赏诗歌的语言课后对点集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鉴赏诗歌的语言第一板块炼字1.[2016·贵州联考]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和李秀才边庭四时怨(其四)卢汝弼朔风吹雪透刀瘢,饮马长城窟更寒。半夜火来知有敌,一时齐保贺兰山。明人胡应麟在《诗薮》中称这首诗“语意新奇,韵格超绝”,结合诗歌的第一、二句,找出生动传神的两个字,并加以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透”“更”二字。①“透”,风吹飞雪,雪借风势,穿透刀瘢。边疆将士身经百战,留下累累瘢痕,其艰险痛苦情形已不言而喻;该字写出负过伤的将士仍在守戍的岗位上继续冲风冒雪,所以该字又不单写风雪本身,而是说风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辛。②“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此句化用了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极言边塞的苦寒。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鉴赏这是一首写卫戍将士奋起守土卫国的小诗。首句写北风吹飞雪,穿透将士身上的累累瘢痕。负过伤的将士仍在继续顶风冒雪,冲锋陷阵,风雪从已有的刀瘢处透进去,加倍写出戍边将士的艰苦。次句由古乐府“饮马长城窟,水寒伤马骨”句化来,加一“更”字,以增其“寒”字的分量。这两句对北地的严寒做了极致的形容,为下文蓄势。第三句写烽火夜燃,传来敌人夜袭的警报。结句写闻警后将士们在极困难的自然条件下团结一致,共同奋起对敌。全诗格调急促高亢,写艰苦,是为了表现将士们的不畏艰苦;题名为“怨”,而毫无边怨哀叹之情,正是一首歌唱英雄主义,充满积极乐观精神的小诗。原文翻译北风劲吹,搅动着漫天飞雪,严寒透过将士身上的累累瘢痕,似乎要钻进身躯。来到长城下有水的窟窿饮马,更觉寒气逼人。半夜时分,忽见烽火燃起,知道有敌前来侵犯。将士们立即披坚执锐,不分先后,没有例外,一齐奔赴前线,誓死保卫贺兰山。2.[2016·浙江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青溪王维言入黄花川,每逐①青溪水。随山将万转,趣②途无百里。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我心素已闲,清川澹③如此。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请分别对三、四句中的“随”“趣”两个字作简要赏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①“随”是依随的意思,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溪的蜿蜒曲折,引人入胜。②“趣”通“趋”,是经过、走过的意思,把走过的路途不过百里却曲曲幽幽的景色特点凸显了出来。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歌鉴赏此诗借颂扬名不见经传的青溪,来印证诗人自己的素愿。以青溪之淡泊,喻自身之素愿安闲。全诗语言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皆轻轻松松,然而韵味隽永醇厚。诗人笔下的青溪是喧闹与沉静的统一,活泼与安详的糅合,幽深与素静的融合,吟来令人羡慕向往。诗人每次进入黄花川,都要沿着青溪水而行。水随着山势千回万转,但走过的路却不过百里。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溪水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诗人的心一向闲静,就像这淡泊的溪水。他愿意留在溪边岩石上,垂着钓竿了此一生。第二板块诗眼1.[2016·合肥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偶成萧立之雨妒游人故作难,禁持闲了下湖船。城中岂识农耕好?却恨悭①晴放纸鸢②。[注]①悭:缺少,没有。②纸鸢:风筝。理解《偶成》这首诗的关键是哪一句?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第三句。这一句是反问句,在前两句委婉的讽刺之后突然直接表明态度:城里人怎么知道雨对农耕的好处?这一句引出下面对“却恨悭晴放纸鸢”的斥责,表明了诗人对朱门大族只知享乐、不顾民生疾苦的批判。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难点是给出理由。一般来说,应先分析关键句的意思,然后指出这句在结构上、意境营造上、主旨表达上的作用。2.[2015·沈阳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客怀何应龙客怀处处不宜秋,秋到梧桐动客愁。想得故人无字到,雁声远过夕阳楼。全诗的诗眼是哪个字?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愁”字。诗歌内容情感句句围绕“愁”字展开,首句写诗人客居他乡,处处秋景引发游子的悲秋情怀;第二句写梧桐落叶的景象触动了异乡客寂寞、孤独的悲秋情思;第三句写诗人急盼见到亲人朋友的片语只言,结果却“无字到”,杳无音讯,便是更添愁苦;最后一句写传书的鸿雁飞去,消失在洒满夕阳的高楼之外,只余雁声回荡耳际,更是愁上加愁。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诗眼”是指能够集中体现诗歌思想的词语,这是一首羁旅诗,表达了游子思乡怀人的愁苦,所以可以确定本诗的诗眼为“愁”字。接下来结合全诗分析,诗句是如何体现“愁”的。分析时一定要注意突出“愁”字。3.[2016·南昌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祝英台近·除夜立春吴文英翦红情,裁绿意,花信上钗股。①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有人添烛西窗,不眠侵晓,笑声转、新年莺语。旧尊俎。玉纤曾擘黄柑,柔香系幽素②。归梦湖边,还迷镜中路。可怜千点吴霜,寒销不尽,又相对、落梅如雨。[注]①红情、绿意:红花、绿叶,剪裁为春幡,可以戴在头上。花信:花信风,应花期而来的风。②幽素:幽情素心。“残日东风,不放岁华去”两句的意思是什么?分析其在全词中的作用。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夕阳不肯轻易落山,东风又带来了春的讯息。切合“除夜立春”的题意,表达除旧迎新之意。抒发了作者对即将逝去的一年的恋恋不舍和对新年到来的感慨。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句含意及表达作用的能力。第三板块语言风格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南溪早春杨万里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更入新年足新雨,去年未当好时丰。杨万里的诗描写细腻,语言清新颖秀。以颔联为赏析对象,请你就此特色加以鉴赏。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颔联“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描写细腻入微:柳枝返绿首先从下垂的枝条末梢开始,故说“垂处绿”;而桃花开放总是先从上伸的枝条末端开始,所以说“末梢红”。语言新颖活泼,它体现在:“下来”“上去”分别写柳枝桃枝的特点,让人耳目一新,又具有拟人意味。解析对诗歌语言风格的赏析应该立足于整体,不能只从个别词入手,颔联主要意象“柳”“桃”,主要关注其修饰语,然后发挥想象,营造意境,分析其清新之处。2.阅读下面一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山中送别王维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试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首送别诗的语言特色。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是一首送别诗,语言朴素、自然,像是从平凡生活中信笔拈来,如“相送罢”“归不归”。这种朴素、自然的语言,恰到好处地表达出了自己对朋友的那种朴素真挚的情感。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西江月·遣兴[宋]辛弃疾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着全无是处。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请简要分析这首词的语言风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这首词的语言有两方面的特点:一是含蓄蕴藉,不明说为什么醉里贪欢笑,为什么会觉得古人的书全无是处,为什么昨夜会醉倒松边,让读者通过词句自己去揣摩联想,使得整首词的思想更显深沉感人;二是形象生动,通过动作、语言描写把醉态写得活灵活现。解析这首词上片前两句写饮酒,后两句写读书。下片仅仅二十五个字,却构成了剧本的片段:这里有对话,有动作,有神情,又有性格的刻画。小令词写出这样丰富的内容,是从来少见的。“问松”“疑松”“推松”“斥松”的过程写得逼真传神,惟妙惟肖。这首词的语言明白如话,文字生动活泼,表现手法新颖奇崛,体现了作者晚年清丽淡雅的风格。第四板块综合训练1.[2015·重庆高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好事近[清]黄之隽高卧小船梢,仰看插江峰色。都被绿痕皴断,是丛篁幽石。天开十折画屏风,遮住半江黑。仔细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1)开头两句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插”字有何表达效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末尾两句中的“悬崖”“崩坼”分别指什么?作者为何说“乱篙撑处”“怕悬崖崩坼”?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表现了作者乘船观看山水时悠闲自得的心情。用一“插”字,把江边山峰的尖峭、挺拔形象地表现出来。(2)“悬崖”指倒映江中的陡峭山崖。“崩坼”本指倒塌断裂,此指江中的山影破碎散乱。作者担心竹篙一撑,江面激起水波,把江中的山影漾乱,美景被破坏。解析(1)这是一道炼字炼句题。“高卧”二字是解题的关键,从此二字可见作者的心情是悠闲自在和放松的;对“插”字分析时要注意对意境画面进行描述,并将山峰陡峭挺拔的特点概括出来。(2)联系前句“乱篙撑处”可知,这里是指水中景象,而非山间景象;再联系下阕的第一句“天开”“画屏”,可见江景之美,所以着一“怕”字,来表现自己的担心,从而衬托出江景之美,写出了对江景之喜爱。分析时要联系具体诗句。2.[2016·重庆铜梁一中模拟]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题目。除夜野宿常州城外二首(其一)[注]苏轼行歌野哭两堪悲,远火低星渐向微。病眼不眠非守岁,乡音无伴苦思归。重衾脚冷知霜重,新沐头轻感发稀。多谢残灯不嫌客,孤舟一夜许相依。[注]宋神宗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苏轼奉命前往润州等地赈济灾荒,路过常州时曾在此野宿,作此诗;除夜即除夕夜。(1)这首诗的前六句,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尾联,简要赏析“嫌”字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同情与忧虑百姓疾苦,病中感伤,客中孤寂,思归的痛苦,老之将至的无奈。(2)尾联描写了客中、长夜、孤舟中只有残灯相伴的情景,“嫌”字把“残灯”拟人化,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残灯”不嫌弃作者的情态,表达了作者除夕夜旅居他乡漂泊孤苦时在“残灯”陪伴下感受到的宽慰与温暖,这是作者的无奈与自嘲。解析(1)解答本题要抓住诗歌中的意象来揣测作者的感情,另外要通过注释了解写作背景,达到对作者思想感情的全面理解。(2)解答本题需要把关键词放入具体语言环境中,关注“嫌”字及相关语句所运用的写作手法,同时要写出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感情。3.[2016·南昌模拟]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秋思寄子由①黄庭坚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老松阅世卧云壑,挽著沧江无万牛②。[注]①元丰四年(1081),诗人任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令,很不得意。这时苏子由(苏辙)被贬,在筠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为监盐酒税,两人相距不远。诗人因秋而思,触景生情,有慰勉苏子由之意。②“挽著沧江无万牛”意为“志甚坚,难以动摇”。(1)第二句中“催”字用得十分传神,说说这样写的好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黄庭坚的诗中经常出现“岁寒三友”的形象,结合全诗,赏析本诗中“老松”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催”有“催促”之意,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今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光阴徒催人老,诗人借此表达自己当年也曾想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的郁闷心境。(2)在草木凋零、小虫鸣叫的晚秋时节,唯有一棵老松安卧云壑,冷眼静观,只有沧江挽纤的万头牛才能把老松拉走。老松正是看透炎凉世态、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意志坚定的诗人形象的象征。解析(1)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萧条,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至今落魄,一事无成,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2)诗人把自己比作高卧云壑的老松,早已饱尝了人间的炎凉世态,对功名富贵看淡。因此,绝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他说,只有沧江挽纤的上万头牛才能把老松拖走。言外之意是此志甚坚,难以动摇。4.[2016·陕西质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点绛唇李清照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有人来,袜戋刂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1)上片中“露浓花瘦”这一写景句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简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妙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①表明时间是在春天的早晨,地点是在花园;②烘托了少女“薄汗轻衣透”的娇美风貌。(意思对即可)(2)①“和羞走”一语,生动描绘了少女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②“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这一细节极精湛地写出了这位少女对来人羞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大胆见,只好借嗅梅来掩饰,却偷眼去看的微妙而又细致的心理。(意思对即可)解析(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手法的能力。(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和手法的能力。诗歌鉴赏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写出少女的娇憨。“露浓花瘦”一语既表明时间是春天的早晨,地点是花园,也烘托了人物娇美的风貌。“薄汗轻衣透”,写少女娇弱美丽的神态恰如娇嫩柔弱的花枝上缀着一颗颗晶莹的露珠。下片以动作写心理,几个动作层次分明,曲折多变,把一个少女惊诧、惶遽、含羞、好奇以及爱恋的心理活动刻画出来。荡完秋千,“见有人来”,她感到惊诧,来不及整理衣装,急忙回避。“金钗溜”,写匆忙惶遽时的表情。“和羞走”三字,对她此时此刻的内心感情和外部动作做了精确的描绘。更妙的是“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二句,以极精湛的笔墨描绘了这位少女怕见又想见、想见又不敢见的微妙心理。最后她只好借“嗅青梅”这一细节掩饰一下自己,以便偷偷地看来人几眼。原文翻译春日,清晨,花园内。少女刚刚荡完秋千,懒得揉搓细嫩的手。在她身旁,瘦瘦的花枝上挂着晶莹的露珠;在她身上,涔涔香汗渗透着薄薄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