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防城港市2022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1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2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2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2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3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2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4页
广西防城港市2022年高考压轴卷历史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高考历史模拟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

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马丁•路德曾提出过两个政府的理论,他认为基督徒不仅生活在上帝统治的宗教国度里,而且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

世俗国度里。教会不应享有世俗的行政、司法权力,不能干涉国家事务。在国家的管理上,国王的权力是唯一合法的

权力。对这一理论认识正确的是

①沉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

③使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④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A.①②③B.®<g)@C.①③④D.②③④

2.南北朝以来,“婚”“宦”关系到士大夫一生的成败得失。隋炀帝时期一反隋文帝“前代品爵,悉可依旧”的政策,

限制勋贵子弟的政治特权;唐代多次禁止世家大族间联姻。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是

A.使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克服察举制弊端,确立九品中正制

C.削弱贵族特权垄断,加强中央集权

D.促使士大夫阶层放弃传统的婚姻观

3.1928年7月,南京国民政府外交部部长王正廷提出了“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

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

的目的”的“革命外交”策略。这表明

A.国民革命推动了群众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B.国民政府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

C.西方列强对华的外交政策已经发生质变

D.世界范围内涌现出一股民族自决的潮流

4.史料记载:"(甲午中日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

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逐渐解体

5.下列事件与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无关的是

A.意大利法西斯专政的建立B.德国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C.罗斯福新政的实施D.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6.西周时期,在祭天或祭祖完毕之后,天子会拿一块作供品用的肉来赏赐给某一诸侯。这个诸侯会感到非常光荣,其

他诸侯也羡慕得很。这反映出当时

A.周文化的延续性

B.宗法制的稳固

C.神权的至高无上

D.王权高度集中

7.鸦片战争后,上海所在的江浙地区成为了生丝出口的主要地,到十九世纪五、六十年代,生丝出口由江浙地区转向

广州,并且在广州还出现了最早的近代机器缥丝工业,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国资本对上海严格控制B.广东受到了清政府的扶持

C.传统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D.政治局势影响经济的发展

8.清政府曾规定京官在五品以下,外官在四品以下,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文官由吏部、

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这一规定

A.推动了京官与外官的交流B.有助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

C.促进了文官与武官的配合D.成为加强皇权的重要手段

9.图中的动物是郑和下西洋时外国使臣随船向明政府贡献的奇珍异兽。明朝君臣认为,这就是中国传说中的“麒麟”。

明成祖遂厚赐外国使臣。这表明当时

A.对外交流促使中国传统绘画出现新的类型B.朝廷用中国文化对朝贡贸易贡品加以解读

C.海禁政策的解除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D.外来物品的传入推动了传统观念更新

10.有数据显示,罗斯福新政推行后,商品仍然大量过剩,失业大军依旧高达900多万人,期间(1937—1938年)还

造成了新的经济危机,有学者据此认为罗斯福新政没有也不可能造成经济复兴和高涨。该学者的观点

A.全面认识了罗斯福新政B.建立在一定的史实基础之上

C.充满了主观臆断的色彩D.认为新政是经济危机的根源

11.1947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向欧洲国家发出邀请以共同制订经济复兴计划。马歇尔称,这个计划“不是针对哪个

国家,也不是针对哪一派信仰原则,而是针对饥饿、贫穷、绝望和混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冷战由此正式开始

B.西欧的复兴对美国有利

C.该计划无政治目的

D.美国为此成立世界银行

12.从春秋战国到秦汉时期,旧贵族阶层不断遭到打击。下列对其权益有较强冲击作用的是

A.“民贵君轻”思想、焚书坑儒

B.“有教无类”思想、中朝的设立

C.“有教无类”思想、郡县制

D.“礼”的思想、郡县制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3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清时期是我国古代图书出版史上的全盛时期。除了以出版经、史、子、集为大宗的官府刻书取得长足

发展外,满足大众文化类出版物消费的民间刻书业也快速发展。北京、徽州、杭州、南京、苏州等成为当时的印刷出

版中心,但未形成自己的行会和独立职业。当时的出版业以手工雕版印刷为大宗,期间杂以木、铜、铅、泥等各种活

字印刷方式。明清书坊主已经具有明确的图书销售意识,常见促销手段有巧立书名、借用序跋、利用插画、化用评点、

美化装帧等,这对后世图书出版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摘编自黎泽潮、温娟《明清图书出版特征及促销艺术》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时期我国出版业的特点,并简析其影响。

材料二15世纪以后,欧洲出版业迎来了辉煌开端。1440—1450年,德国古登堡发明了包括木制转轮式印刷机

的一整套印刷工艺;1464年,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械印刷厂。同时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社会世俗化程度的加

深,欧洲图书种类明显增加,内容涉及自然科学、医学及其他人文学科。16世纪开始,欧洲已开始出现从印刷业中分

离出来的出版社和图书贸易商,继而出现出版、印刷、销售的三大专业分工,逐渐形成产业化生产。1709年,英国以

“安娜女王法”的形式首次确认出版物的专有权归作者所有,此后逐步形成现代版权制度。

——摘编自王昭启《明清时期中国未能最早形成出版产业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时期中西方出版业发展的不同走向,并简析其成因及启示。

14.(2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梁漱溟,近代著名思想家,有“中国最后一位大儒家”之称。他对中西文化的比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改

造与重建等做出了突出贡献。1921年中西文化论战正酣之时,他出版了《东西文化及其哲学》,发出了在西洋文化强

大的冲击之下,中国文化出路何在的呼声。他不赞同国粹派顽固守旧的文化观,也不赘同全盘西化派一概否定传统文

化及全盘照搬西方文化的主张,也不赞同中西文化相互调和的论调,认为并不能从根本解决问题。他提出首先要以民

主和科学为核心,实现西化(短期目标),然后再重新拿出中国文化(中长期目标)。该书出版引发新一轮中西文化论

争。

梁漱溟曾醉心于西方政治制度在中国的实现,先赞成“君主立宪”,后加入过中国同盟会,最终转入从中国传统

文化中寻求改造旧中国,建设新中国的“路向”,不赞成用暴力革命解决中国社会问题。他认为中国是“伦理本位,

职业分途”的特殊社会形态,必须从乡村入手,以教育为手段来改造社会,并积极从事乡村建设的实践梁漱溟认定,

尽管目前东方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迫,几有断绝之虞,但这却是暂时的,中国文化不仅仅不应该断绝、也不会断

绝;不仅仅会在中国复兴,更是会走向世界——正如古希腊文化在近代西方的命运一般。

——摘编自孙凯《梁漱溟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梁漱溟的主要思想观点,并指出其对中西方文化的态度。

(2)中国思想界“中西文化论争”时,产生“梁漱溟之间”的历史背景。

参考答案(含详细解析)

一.选择题(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B

【答案解析】

马丁•路德认为基督徒应该生活在凭法律治理的世俗国度里,肯定了世俗政权的地位,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教权,

①符合题意;马丁•路德认为教会不应该干涉国家事务,否定了教会高于国家的思想,②符合题意;因信称义思想使

人们获得了灵魂自救的自主权,但是材料未涉及,③不符合题意;马丁•路德对世俗国家权力的肯定,有利于促进近

代民族国家的形成,④符合题意。结合上述分析可知B正确,ACD排除。故选B。

2、C

【答案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隋唐时期对世家大族特权的限制,主要是为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服务,C正确;隋唐时期的选官方式

科举制,AB排除;D说法不符合史实,当时的婚姻仍然重视家世,排除。故选C。

3、B

【答案解析】

据材料“1928年7月……在不顾及过去及过去不平等的条约、协定与惯例的前提下,运用大胆而强烈的手段,在革命

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支持下,在胁迫性或半胁迫性的情况下,以达到我国外交谈判的目的”可知,北伐战争的胜利

进军,使南京国民政府成为全国性的中央政权,地位提高。而且在对外上南京国民政府在革命精神与群众运动的强大

支持下也试图通过外交谈判达到废除旧的不平等的条约,签订平等互惠的“改订新约运动”,这些表明了“国民政府

独立自主的民族意识有所增强”,B正确;据所学可知,材料主要是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而不是“群众爱国运动蓬

勃发展”,A说法错误;C与材料无关;材料只是强调的国民政府的外交行为,未涉及其他国家,D以偏概全。

4、D

【答案解析】

根据“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可知,

材料反映了纺织分离的现象,这是自然经济解体的重要表现,故D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家庭手工业,不是民族工业,A

错误;孟买棉纱质优价廉,大量进入中国市场,冲击了手工纺纱业,是造成“纺”“织”分离的原因,“使人注意到

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体现出“纺”“织”分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BC不属于实质,故排除。

【答案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

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联系所学近代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分析解答。

5、A

【答案解析】

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下,意大利出现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阶层对现状不满,

1922年10月,意大利国王任命墨索里尼担任总理,法西斯主义在意大利建立,故A符合题意;受1929年到1933年

的经济大危机的打击,德国法西斯和日本法西斯政权趁机上台,故BD项不符合题意;在1929年到1933年经济大危

机的影响,美国经济进入大萧条时期。为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实施新政,主张国家干预经济,故C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A.

6、B

【答案解析】

通过赏赐,诸侯感到光荣,其他诸侯也羡慕,说明当时宗法制度较为稳固,没有出现周王室衰微的局面,故B项正确;

材料没有体现周文化的延续性,故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神权,西周没有实现王权的高度集中,故排除CD两项。

7、D

【答案解析】

依据材料中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的太平天国运动对江浙地区的生丝出口造成了极大的冲击,体

现了政治局势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不是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排除;B选项不符合当时史实,

排除;C选项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出现,不是产生这一转向的原因,排除。故选D。

8、D

【答案解析】

据材料中“初次任用、保举、学习期满留用等,均须朝见一次皇帝”,可知材料反映了清政府采取措施促使官员感受

到皇帝的恩赐,这是加强皇权的体现,故D选项正确;材料未提到京官与外官之间的交流,A错误;材料未提到采取

措施增加行政官员的数量,B错误;材料仅提到“文官由吏部、武官由兵部分批引见”,不能推断出促进了文官与武

官的配合,C错误。

9、B

【答案解析】

图中的动物是长颈鹿,而明朝君臣则认为这是传说中的麒麟,麒麟在传统中国被视为祥瑞之物,这说明明朝君臣在用

传统文化解读朝贡贸易的贡品,故B项正确;图中属于古代绘画中的动物画,属于传统的绘画类型,故A项错误;明

朝初年,东南沿海倭患严重,下令实行海禁,禁止官民私自出海,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的观念仍然是“天朝上国”

的观念,故D项错误。

【答案点睛】

本题考查历史解释的核心素养,落实对教材主干知识的考查,体现出高考考查“双基”的基本特点。“表明类”选择

题的解题可转化为问题意识,如本题材料可转化为“为什么明朝君臣要把外国进献的长颈鹿当做'麒麟'"?这一方

面说明明朝君臣孤陋寡闻,另一方面说明“天朝上国”的心态,用中国文化解读外国贡品。

10、B

【答案解析】

由材料可知,罗斯福新政推行后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者从一些数据得出的认识具有一定的史实依据,说明材料所

述现象建立在一定史实的基础上,B项正确,C项错误;数据只是揭示了罗斯福新政的某些方面,所以该学者并没有

全面认识罗斯福新政,A项错误;经济危机的根源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而非新政,D项错误。

11、B

【答案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认识,马歇尔计划通过经济援助西欧以遏制苏联,同时也有利于美国扩大其在欧洲的市

场,故B正确。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排除A项;该计划有利于美国对西欧的控制,因此C项不正确;D项

是针对世界的,而材料是针对西欧的。

【题目详解】

12、C

【答案解析】

本题主要涉及的知识点是社会转型期的思想和政治,具体的知识点是春秋战国的转型期,做题的方法是利用知识解读

史料。根据设问,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哪些举措冲击旧贵族阶层,这里的旧贵族主要指的是奴隶主贵族。首先是“有教无

类”思想,这种思想推动下私学产生冲击了旧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为此冲击旧贵族的教育特权;其次是郡县制取代分

封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措施,打击旧贵族的世袭特权,故答案选择的是C选项。“民贵君轻”是儒家民

本思想的重要体现,焚书坑儒则是打击的术士等人,“礼”是为了维护传统旧贵族的利益,中朝则是为了打击汉初的相

权故都不符合题意,故排除ABD。

二、非选择题(2小题,共52分)

13、(1)特点:出版主体多元;出现行业中心;以手工技术为主;讲究促销艺术。影响:促进文化的传承与传播;满

足市民生活需求;催生小说兴盛;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2)不同走向:中国出版业仍处于传统阶段,西方出版业已向近代化转型;中国出版业未形成产业化,西方出版业已

实现产业化。

原因:技术应用状况不同,中国印刷以手工为主,欧洲则出现机械印刷技术;教育状况不同,中国传统教育发达,欧

洲则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保障制度不同,中国的专制文化不能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欧洲则形成了版权保护制度;

经济发展程度不同,中国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欧洲则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并发展;文化氛围

不同,中国实行文化专制主义,欧洲则兴起思想解放运动。

启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科技创新;文化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取决于社会环境。

【答案解析】

(1)特点:依据材料“除了以出版经、史、子、集为大宗的官府刻书取得长足发展外,满足大众文化类出版物消费的

民间刻书业也快速发展”来看,出版主体多元化;依据材料“北京、徽州、杭州、南京、苏州等成为当时的印刷出版

中心”来看,出现了行业中心;依据材料“当时的出版业以手工雕版印刷为大宗”来看,以手工技术为主;依据材料

“已经具有明确的图书销售意识”来看,讲究促销艺术。影响:出版主体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化的传承和传播,民间消

费的民间刻书业满足了市民生活需求,催生小说兴盛,对后世有借鉴意义。

(2)不同走向:依据材料“杂以木、铜、铅、泥等各种活字印刷方式德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家机械印刷厂”来看,

中国出版业仍处于传统阶段,西方出版业已向近代化转型;依据材料“欧洲已开始出现从印刷业中分离出来的……逐

渐形成产业化生产”来看,中国出版业未形成产业化,西方出版业已实现产业化。原因:依据中西社会发展状况来看,

技术应用状况上,中国印刷以手工为主,欧洲则出现机械印刷技术;教育状况上,中国传统教育发达,欧洲则近代高

等教育发展;保障制度上,中国的专制文化不能实现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欧洲则形成了版权保护制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