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6300字】_第1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6300字】_第2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6300字】_第3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6300字】_第4页
【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63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互联网金融时代证券公司未来发展探究目录TOC\o"1-3"\h\u9943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概述 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概述(一)互联网金融的概念互联网金融是一个本土化的概念,因信贷、众筹以及余额宝等金融创新产品的快速发展而被大众所了解。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传统金融业与现代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度结合,以支付方式的转变、信息处理的升级和资源配置的优化为核心,是在互联网环境下的新型金融生态体系,主要表现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互联网化和互联网企业的金融化。(二)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及原因互联网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公司的倒逼。我国长期以来对金融行业釆取严格的市场准入和监管措施,金融企业基本处于垄断状态。这一方面造成了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低下、金融服务水平较低,另一方面使金融行业相对社会其他行业的整体利润水平偏高,其他行业企业对金融业务一直伺机进入。互联网技术起后,互联网公司犹如一个“野蛮人”对通信、传媒、图书、电视、零售等低效率的传统行业进行了巨大的变革和格局的重塑,效率低下而又利润髙企的金融业自然不可避免地成为互联网改造和重塑的目标。由于金融业本身就是一个集信息、技术和服务于一体的行业,使互联网企业天然拥有生长的基因,因此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孕育而生。传统金融不能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传统金融难以满足市场的融资需求。过去十几年,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主要依靠投资尤其是国家主导的各种大规模固定资产投资来拉动,这种经济增长模式注定了传统金融机构是以服务国有企业和大客户的融资需求为市场定位的。但是近年来,伴随经济逐步转型到以消费为驱动的大背景下,以及在大众创业的新形势下,众多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急剧增长,由于成本问题以及贷后风险控制的困难,传统金融对中小企业的惜贷情绪较为严重,使得中小企业资金需求的匹配较为困难,且成本较高。互联网金融诞生后,以大数据系统为基础,通过信息化平台,凭借低廉的人力成本、渠道成本和较低的融资门檻,为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提供了一条有效的解决途径。传统金融不能满足投资者的理财需求。过去十多年,存款是我国居民最主要的投资渠道,由于我国没有银行破产的先例,所以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得到了大众的信赖和认可。但是银行存款利率低,随着通货膨胀的攀升,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难以帮助投资者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同时随着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也逐步打破了大众对银行存款和银行理财产品刚性兑付的预期。近年来,房地产投资成为我国居民主要的投资方向之一,但随着房价遭遇拐点,投资热情开始冷却,且对于普通大众来说房地产投资占用资金量较大,投资门滥较高。二、证券公司迎接互联网金融时代的颠覆性挑战(一)我国证券公司发展现状1.证券公司产业链当前我国证券公司主要从事以下业务:(1)证券经纪业务,即代理客户买卖股票、基金、期货及其他金融衍生品的业务;(2)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即为企业上市和证券发行进行推荐的业务:(3)证券自营业务,即证券公司以自己的名义和资金从事证券投资从而获取利润的业务;(4)资产管理业务,是指证券公司作为资产管理人,接受投资者委托,对受托人的资产经营运作,提供投资管理服务;(5)资本中介业务:是指证券公司运用自有资金为客户提供融资服务,例如融资融券、股权质押融资、约定式购回等;(6)财务顾问业务,是指为上市公司的并购重组、证券交易、投资活动等相关业务活动提供交易估值、方案设计、出具专业意见等服务;(7)证券投资咨询业务,是指为证券投资者提供证券投资的相关信息、分析、预测或建议,并直接或间接收取服务费用的业务。2.行业收入结构情况长期以来,我国证券公司主要以经纪业务收入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近年来,随着证券市场产品创新力度的加大,证券公司服务的转型,经纪业务占比呈下降趋势,自营业务收入、融资业务收入及资产管理业务收入等快速增长,收入占比不断提高。2014年我国证券公司全行业净收入结构为:经纪业务占比40.3,自营业务占比27.3%,融资融券业务利息收入占比17.1%,投行业务净收入占比9.2%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占比4.7%,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占比2.6%,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占比0.8%。(二)证券公司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转型考验过近两年来的创新发展,证券业总体面貌得到很大改观,但券商传统业务仍然高度同质化,创新业务可复制性强,大部分券商仍然在享受着业务牌照的制度红利,享受着传统盈利模式的红利。国金联手腾讯以“万二”佣金冲击证券经纪业务这个“口粮田”,打破行业三年来佣金率平缓下降的态势,仅仅是互联网触发行业变革、改造行业格局的开始和序幕。在互联网时代,券商不彻底革命,自然就会有人革券商的命。当前,券商\t"/2015-05-05/_blank"股票交易佣金定价底线的信息已经非常透明化、公开化,如果没有不同地区监管宽严造成的佣金级差,券商传统通道业务今后只能勉强维持底线,甚至不得不零佣金,佣金自由化加速的节奏已不可逆转。短期来看,现在行业进行的已经不仅是一场价格上的攻防战和客户资源上的拉锯战,更是一场比抗压能力的消耗战和比应对能力的转型战。从不远的将来看,券商靠通道业务保底的传统盈利模式根本无法持续,以此立足的传统券商必将走向消亡。(三)互联网金融对证券业的冲击和颠覆冲击券商的经营理念和服务价值导向。尽管券商也强调以客户为中心,但实质上一直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更多是产品导向、业务导向,习惯于将产品或服务推给客户;互联网金融强调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全力发现和挖掘客户需求,设计和提供更多、更好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并以适合的方式将其提供给合适的客户。券商更多强调的是能够提供什么样更好的产品和服务给用户,争取提供行业内最好的东西让用户满意;但互联网企业是看用户到底想要什么,要什么就给你什么,不管是什么行业。所以互联网金融自然就会跨界,就会围绕客户需求搭建全方位服务链。正因为互联网企业对客户需求极度重视,其对客户的研究和人性的挖掘也到了极致,而这正是我们券商的软肋。不能真正了解和满足客户的需求,服务实现不了有针对性的全覆盖,券商的服务价值就非常容易被互联网金融冲垮。冲击券商的经营模式。由于投融资模式不同,券商经营首先看中的是投资回报和盈利,不会轻易进行短期无法见效的大幅度扩张;互联网企业首先不考虑赚钱,看中的是规模,一般不苛求用户质量,只要能满足客户需求,大量的用户能圈过来,后边再挖掘价值。这样,券商经纪业务长期以来依靠营销、渠道、经纪人来开发客户,然后通过收取佣金和获得利差赚钱,再开展后续的服务和理财产品销售等工作的传统模式就会受到很大冲击。互联网金融依托固定或移动互联网渠道可以以较低的成本产生长尾效应,对中小客户的获取成本更低。随着移动化、本地化、数字化和社交化趋势的强化,互联网客户的转化成本、边际服务成本和运营成本更低,这将冲击券商长期以来的实体网点加人海战术的高成本运营模式。互联网强调专注、极致、口碑、快,具有包容和容忍失败的文化特征;而审慎、严谨、效率则是多数券商长期以来赖以生存的基本哲学,券商更加强调风控和流程,对失败、风险和亏损的容忍度很低。作为外来者的互联网金融,既不需要把老系统整合进新平台,也没有新旧营销渠道左右互博的冲突制约,没有历史包袱,所以颠覆现状、挑战券商既有业务格局就成为互联网渗透的必然结果。冲击券商的客户体验。用户体验和客户口碑日益成为金融市场竞争的关键性因素。尽管金融产品本身,尤其是产品收益水平及其稳定性仍是吸引客户关注的重要前提,但在重视客户体验的程度上,券商与互联网金融相比差距还是很大。互联网公司追求用户良好的体验,产品简单、界面友好、业务流程简约,实现单点突破,根据客户需求快速迭代、迅速反应,信息上强调交互,保障高效率的客户服务,在客户体验上无疑颠覆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余额宝、微信理财通、支付宝、财付通无不是以良好体验征服客户的明星产品。而在监管约束和合规风险管理下,券商更多追求所谓的绝对安全,客户服务流程和环节操作更加繁琐冗长,连客户接触最多的交易操作界面也没有实现将科学\t"/2015-05-05/_blank"投资策略和理财理念转化为智能化、一体化、模块化的便捷操作功能。即使做出服务和流程的改进也节奏迟缓,这必然是以牺牲客户体验和服务效率为代价,最终必然会在一些标准化产品和服务上被互联网金融服务机构迅速抢占分流。三、未来互联网证券的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一)未来互联网证券的发展方向1.券商经营去物理渠道化在物理渠道方面,传统商业银行受到互联网的冲击最为严重。据统计,银行的离柜业务己经逐步替代了柜台业务,例如工商银行目前80%的业务量以网上银行为主,32%的客户基本不来银行。证券行业也受到类似的冲击,例如在国外的金融咨询等服务中,也出现了以虚拟渠道为主要经营方式的网络券商,例如美国的TDAmeritrade。未来券商的经营场所将转向在线互联网,物理网点或营业部的职能将转型为投资者提供增值服务或公司形象展示,而不是像现在的提供开户服务等基础功能。2.移动交易去PC化在券商的互联网证券金融重塑过程中,应足够重视移动互联的手机使用情况,即移动交易去PC化。据统计,中国全部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已经达到85.8%。据统计,工商银行的手机银行客户己经超过网上银行客户数的67%,且20-40岁年龄群的客户为手机银行的主要用户客户群。移动互联的技术变革具有颠覆性的作用,更适应于客户时间的碎片化管理,对客户的粘性更加强,必须更加重视手机等移动互联客户端市场的占领,这是未来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一个领域。3.大数据将成为信息化券商的发展方向券商在提供交易的过程中,实际上是企业和个人交易信息的集合点,这些交易信息、金融信息、结合物流信息等将成为券商的重要资产。所有的信息经过大数据的处理和数学建模分析,形成一个综合信息网,券商可以从中发现市场的商业不对称机会,同时可以满足企业的金融服务需求。这样,不仅会巩固券商金融服务提供商的地位,更可转型成为大型的信息服务提供商,即信息化券商。因此,大数据的使用和挖掘过程,将更大程度的推动券商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对金融业的核心改变就是提供了大数据,而与其他传统行业相比,金融业对于数据的依赖成都非常高,因为风险定价是金融产品设计的核心环节,很多风险定价不取决于财务报表等传统信息来源的分析,而是取决于行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由于大数据提供了更多更全面的信息,大幅度降低信息不对称,从而可以在计量和定价金融产品时更加准确和有效。因此,在互联网的助力下,证券公司应该充分利用大数据,在大数据中寻找和挖掘新的产品和盈利增长点。(二)证券公司经纪业务发展对策1.构建分类客户全业务服务体系于综合金融服务提供商的战略定位以及客户资源潜力,要在集团层面集中汇集梳理各条业务线的客户资源和客户信息,确立零售客户、高净值客户、专业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四大类重点客户群,相应地打造零售客户服务体系、财富管理体系、机构客户服务体系和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只有明确这个,我们才能引导业务和人员走专业化服务路线,提升专业化能力,真正做透客户、做精客户。分类打造重点客户服务体系,将公司内部资源配置到最有价值的客户身上,也是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的关键。随着资本中介、\t"/2015-05-05/_blank"场外市场以及大资管业务的发展,高净值客户、专业机构客户和企业客户对公司今后业务发展更加具有决定性意义。专业机构客户开发和服务体系打造要互促并进,刻不容缓。2.建立完善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业务链组织机制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全业务链业务体系必须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组织机制。要进一步厘清业务管理、职能管理、区域管理的功能定位和分工合作关系。在业务管理上,要基于现有组织架构,做实零售客户模块、财富管理模块和机构客户模块,每个模块都要承担相关客户和对应业务的归口管理和协调服务功能,大投行、大资管、投资交易及大固定收益业务线要对接或融入各业务模块中。各个业务模块要能针对相应的客户群进行相对独立的、准事业部式的运作,从客户自身特点和需求角度去整合业务资源,具备足够的资源调配权力。在机构客户、企业客户群方面,要借鉴美林的组织管理模式,形成“一个中心,三线联动”的管理机制,即以客户为中心对应归口协调部门,以此强化产品、职能、地区三条线联动。3.提升全业务链服务的客户体验全业务链服务要让更多客户充分感受到并受益才能创造价值。以零售客户服务为例,现在我们网上、移动端开户一套体系,网上、移动端交易一套体系,网站一套体系,咨询服务一套体系,产品销售大量还游离于互联网之外,体系割裂造成客户入口和服务推送也是割裂的。在互联网金融如此讲究客户体验的时代,没有形成统一的客户入口和服务平台,客户自然就形不成对公司全业务服务的直观感受,也就谈不上客户一站式的体验效果。因此,我们的全业务链体系必须大力强化统一端口、快速响应、灵活协作、专业集成、开放合作的功能特色。客户至上的关键是要创造客户真正需要的价值。尽管我们核心的专业服务和金融产品是决定客户认可度和忠诚度的首要因素,但以什么样的形式服务客户,以什么样的效率和效果服务客户也至关重要。为了提高服务效率,我们要打破一些串联式的、刚性的审批流程和业务流程,能合并和并联的尽量简化,能提高的决策效率和流程要尽快提高。这也不能变,那也不能少,不真正重视客户体验,是完全行不通的。要强化针对重点客户的跨部门团队服务机制,让客户充分感受到专业及时和统一高效的服务。要借鉴互联网领域讲求的“微创新”精神,善于贴近用户需求心理,进行应用服务创新和产品开发。四、结语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科技和传统金融领域共同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2013年可以说是互联网金融元年,互联网金融借助互联网思维革新金融服务,给广大的网民带来了普惠金融服务。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平台深耕十余年,凭借电商平台的不断升级和庞大企业数据的支撑下,勇敢的向着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