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语文】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课件25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导入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

对于刻骨铭心的离愁别恨,古人感之,苦之,悲之,言之,别离的哀音在古典文学世界回响不绝。漫漫时光使分别化成了一声声长叹,迢迢山水让别离酿成了一曲曲哀歌,所以思念之情往往显得格外动人。今天,就让我们重回两千年前的汉末,一起走近涉江采芙蓉的有情人。诗歌鉴赏五步走一、知作者二、读顺畅,通大意三、找诗眼,抓主旨四、找意象,品意境五、依景情,析手法,悟情感《古诗十九首》简介1、汉代无名作家的作品合称2、五言诗成熟期的代表作3、刘勰《文心雕龙》中称它为“五言之冠冕”4、南朝.梁.钟嵘的《诗品》赞颂它“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一字千金”。它是指《古诗十九首》的语言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程度了。5、南.梁萧统将之合收在《文选》中。6、以平浅质朴的文字展深情《古诗十九首》简介

《古诗十九首》是乐府古诗文人化的显著标志,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社会思想大转变时期,追求的幻灭与沉沦、心灵的觉醒与痛苦,抒发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几种情感和思绪。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具有天然浑成的艺术风格,处处表现了道家与儒家的哲学意境,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龙》)。《古诗十九首》的思想内容

1、失志伤时、人生无常的感慨。如《今日良宴会》、《生年不满百》(”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年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为乐当及时,何能待来兹?“)、《驱车上东门行》(“人生忽如寄,寿无金石固。……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

2、世态的炎凉与人情的冷暖。如《西北有高楼》感叹知音难逢。《明月皎夜光》写朋友离我而去。

3、游子思妇们离别相思之苦。《涉江采芙蓉》、《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背景

《古诗十九首》大约产生在东汉末年。这一时期社会矛盾极为尖锐,下层人民深受水深火热的痛苦。在上层统治阶级内部,政治腐败黑暗,外戚宦官和地方豪强垄断政治,彼此又争斗不息。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中下层知识分子既无社会地位,又无政治前途,或为避祸,或为寻求出路,只得落魄江湖,背井离乡,辛苦辗转,走投无路,失意彷徨。他们“离乡背井,辞别父母,亲戚隔绝、闺门分离”,因而也就有了思妇的闺怨和游子的羁旅乡愁。这些人文化素养较高,熟悉《诗经》和《楚辞》的传统,又能吸收汉乐府的营养,来抒写自己的人生。

东汉末年政治混乱、败坏、没落以及社会动乱的时代面貌,真实地反映在《古诗十九首》中,即大多写思妇游子的相思离别之苦和士人失意的苦闷哀愁。

《涉江采芙蓉》就是抒写思妇游子相思离别之情的作品。各朝情况诗歌朗读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疏通诗意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①芙蓉:荷花的别名。②兰泽:长着兰草的低湿之地③遗(wèi):赠送。④远道:犹言“远方”。⑤还顾:回顾,回头看。⑥旧乡:故乡。⑦漫浩浩:犹“漫漫浩浩”,形容路途的遥远无尽头。形容无边无际。⑧同心:古代习用的成语,多用于男女之间的爱情或夫妇感情融洽。指感情深厚。⑨而:连词,却以:连词,表结果⑩终老:终生。文本翻译

踏过江水去采芙蓉,美丽的水泽中长满香草。采了荷花要送给谁呢?想要送给那远方的爱人。回望那一起生活过的故乡,长路漫漫而又四野茫茫。两心相爱却又各在一方,愁苦忧伤以至终老异乡。找诗眼,抓主旨诗眼:指作品中点睛传神之笔。①诗词句中最精炼传神的某个字;②全篇最关键的词句,是一篇诗词的主旨所在。

本诗的“诗眼”是“忧伤”你认为这首诗主要表达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诗人在忧伤什么?忧伤以终老所思在远道找意象,品意境①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

“芙蓉”、“兰泽”、“芳草”等意象。②描述了怎样的情景?描述了抒情主人公涉江采摘芙蓉的情景,营造了轻松欢快的氛围。③其中哪个意象是最重要的?芙蓉④这些意象有什么特征?

这对全诗意境的营造有什么艺术作用?

特征:仪表庄重姿态优美气质优雅品质高洁,属于环境描写营造高洁清幽的意境;表达出诗人情怀的高雅,感情的纯洁、美好;侧面烘托诗人人物形象。文本解析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远道”①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这两句诗有哪些意象?②这句话的语气如何,你从“远道”一词品出什么?自问自答,语气缓和“远道”为下面的情绪转折透露一些消息。把人物放在美好、欢乐的采莲背景上,抒写独自怀远的忧伤,正具有以“乐”衬“哀”的强烈效果。运用了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③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

表达感情的方式是:采摘芙蓉。目的是:“遗”远方的“同心”者。文本解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旧乡”“长路”①这两句里有哪些意象?这些意象包含着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旧乡”在“漫漫”长路的那头,看不到也望不着,“旧乡”的爱人此时也正凝眸相望吗?相爱却不得相见,浓浓的相思之情溢于言表。这两句将“远道”意思说尽。文本解析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②“还顾”、“漫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环顾所见“旧乡”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可是又没有直接点明主人公的痛苦,这样就给读者留下了很大的想象空间,具有含蓄不尽的艺术效果。文本解析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表达主人公黯然痛苦的心情,还能让人深切地感受到两个彼此相爱的人的真挚笃厚的感情。因爱之深才思之深,因爱之长久才有“终老”之“忧伤”。①这两句表达了主人公怎样的心情?一是意境高洁、清幽;二是含蓄不尽,余味悠长。②试对这首诗的艺术特点加以概括依景情,析手法,悟情感

写作手法:1.借景抒情(以乐景衬哀情)2.对写法(虚实结合)3.白描“对写法”:(落笔对方)的“悬想”方

“对写法”法又谓主客移位,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手法。简单说就是自己思念对方,却说对方不忘自己。想象对方写法的特点。特定情境下,诗人在抒发自己某种情思时,不直接从自身写起,而是想象对方此时此刻的情形,或先描述自身情形,突然调转笔墨,描述对方情形,以便更深一层地表达自己情感,并形成含蓄曲折的艺术效果。虚实结合

画面一: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一位怅立船头的女子。她与众多女子的嬉笑不同,她注视着手中的芙蓉默然无语。所见之景,实写

画面二: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身在“远道”的游子。四处张望着,看着回家的路无边无际,忧愁不已。想象之景,虚写

诗歌两个画面不是先后的,而是分隔、同时显现的:

一边是痛苦的妻子,正手拈芙蓉、仰望远天,身后是密密的荷叶,红丽的荷花,衬着她飘拂的衣裙,显得那样的孤独凄清;

一边是脑海中隐隐约约摇晃着返身回望的丈夫的身影,那一闪而隐的面容,竟是那般愁苦!情感变化情感

《涉江采芙蓉》是一首采用“思妇调”的“虚拟”方式表达游子思乡苦闷的怀乡之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