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江门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联觉,是指各种感觉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联觉最常见的现象是通过温度、形状、气味、声音或味道感知色彩。比如,红、橙、黄,类似于太阳和烈火的颜色,往往引起温暖感,是一种暖色;蓝、青、紫,类似于碧空和寒水的颜色,常常引起寒冷感,是一种冷色。前者是进色,给人向前方突出的感觉;后者是退色,给人向后方退让的感觉。色调的浓淡也使人产生远近之感:深色调使人感到近些,浅色调让人感到远些。联觉是一种真实稳定的感受。最初,人们认为联觉不过是对儿时的认知记忆和联想。也有人认为,当一个人说数字5是红色、数字6是绿色的时候,这种联觉描述是一种比喻形式。但是,都无法解释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拥有联觉能力。于是,科学家开始提出也许这种现象可以从生物学上得到解释。有研究者认为,这种紊乱现象是由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或者说主管情绪的大脑区域造成的异常活动。这是一种所有人都会产生的现象,只不过一些人对此有意识。西班牙实验心理学研究员阿莉西亚·卡列哈斯说:“建立在客观数据基础上的所有理论都认为,联觉现象是因大脑不同区域之间存在额外联系而造成的。”利用磁共振进行的研究似乎可以证实以下的假设:对于正常人来说,当看到数字和字母时,大脑中与形状处理相关的皮层区域就会被激活。但如果是一位拥有联觉能力的人,除了上述区域外,与颜色认知相关的V4区域也同时被激活。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这种互相联系可能存在于所有人的大脑中,但只有联觉者的被激活。对于这种能力,人们普遍存在一种疑问,即为什么只有一部分人会发生联觉现象。一些人用基因来解释这个问题。有研究者已经注意到,如果一个家族中有一人具有联觉能力,那么很可能会出现更多这样的人。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科学研究指出,联觉现象大多出现在数学较差的人身上,此外,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也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也有人认为,联觉能力与一个人的创造力有关,许多著名的科学家和艺术家都具备联觉能力。联觉现象对于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的研究,具有特殊意义。联觉现象的研究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打开了大门,一些针对联觉现象的研究提出,使声音和物体形状之间建立联系的能力可以成为语言和抽象思维发展的一粒种子。1.下列关于“联觉”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联觉产生于感觉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种感觉兼有另一种感觉的心理现象。B.联觉是只有部分人才有的能力,它是大脑中最原始的边缘系统造成的异常活动。C.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D.艺术家、左撇子、方向感较差以及有过预知经历的人通常会出现联觉现象。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声音能够“看”到,色彩能够“触摸”到,形状能够“嗅”到:这些都是联觉现象。B.画家画画“近山浓抹,远树轻描”,就是利用联觉现象产生的心理效应。C.研究结果显示,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D.研究联觉现象对探索人类认知和意识行为,找到比喻和语言能力的神经学基础有特殊价值。3.根据文意,下列诗文中不含联觉现象的一项是(

)A.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朱自清《荷塘月色》)B.清香落在人的心灵上比秋雨还要阴冷。(牛汉《悼念一棵枫树》)C.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知时节》一书,讲述的是故宫节气与天地万物之美的故事。此书以故宫博物院院藏详解七十二候的《月令图》为缘起,从文化与科学两个维度,图文并茂地解读古今节气与物候。中国古代历法中,关于时间的叙述方式有四时、八节、十二月令、二十四节气和七十二候。而七十二候是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和细化,是建立在古人长期对生物物候(植物、鸟类、昆虫、走兽)以及非生物物候(天气现象)的观察中,梳理、归纳、总结形成的。“候应”以五天为单位,动物的始振、始鸣、交配、迁徙,植物的萌动、开花、结实,自然的冰冻、解冻等,都可以成为时间的参照。比如,惊蛰一候为“桃始华”,山桃盛放,绚丽多姿的春天拉开序幕;冬天的立冬一候为“水始冰”,水面开始凝聚成冰,渐入隆冬。可见,古人不仅观天象、观气象,也观物象,从天文学、气象学到物候学的应用轨迹,是先贤们借鉴其他生物的智慧来感知物候,应用于耕耘稼穑与日常生活的大智慧。然而,二十四节气与七十二候又怎样与故宫相连?缘起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这套《月令图》册。全套书包含春夏秋冬四册,每册18个对开,对应各“候”,每候有一面绘画、一面文字。图册封面处题为南宋夏圭款,后经考证,实为明代画家所绘。该图册虽不是名家名作,但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七十二候”内容,为我们研究古代科学与文化提供了图像依据。古代社会,农事为立国之本,五谷是朝廷的税赋之源,也是民众的衣食之本。因此,古代颁布政令的出发点,就是顺应天时、地利,以求得物产的最大化。自先秦时期开始,月令与节气相继萌生且并行,开始了中国古人的时间法则。月令,便成为自上古时期开始延续几千年的礼法制度,是依循自然时节而做出调整的政令,是上至天子、下至百姓的当行之“令”,可见,也是“道法自然”、顺应上天意志所指导社会运转、生产生活,大家都依循“月令”这一官之施政、民之行事的“基本法”,概莫能外。月令除指导农事外,也关乎祭祀;关乎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水利、道路、房屋等的建设与修缮);关乎赏罚(包括赈济、抚恤);关乎贸易、税收、城市秩序;甚至关乎日用器皿的纹饰设计,衣冠服饰的更换等生活礼仪。可见,月令不只是施政纲领,还是生活指导;是古代社会的顶层设计,也关系到社会民生的方方面面;既是方法论,也是世界观,由此也看出,中国人与天地自然融合的哲学观。二十四节气是对于气候密码的中国式破译,而中国式破译的核心。就是把最复杂的气候转化成最浅显的物候,使得每个人都能明白,每个人都可以参与。让人们身边的每一种生物,都可以成为天气,气候的“同声传译”。于是,一年四季不仅仅是平铺直叙的数字,更是有情节的时间故事。即使在科技发展迅猛的今天,天气变化依然深刻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对于天气的关注,可以不止于自己的添衣保暖,也可以把眼界扩展到从天地变化、万物生息中悟得一些朴素的智慧。一年的时节,由立春启程,大寒结束。即便是在隆冬时节,七十二候中的“水泉动”“雁北乡”依然给人以春的消息。一年的起始,是天地万物生机勃发、欣欣向荣的伊始,也是每个人承故纳新、万象更新的伊始。古人依据节气这一时间法则,循时而耕耘,顺时而生养。一如今天的我们,同样地跟着日月行走、跟着节气过日子。《故宫知时节》一书的最后这样写道:“什么是好天气?遵循时令的天气、就是好天气。只要冷暖有常、雨旸有节,便可以被视为‘正气’,而无论月令,无论节气,还是七十二候,都是对于‘正气’的解读方式。中国人最高的气候理想,其实只有四个字——‘风调雨顺’,人们并无奢望,天气只要遵循时令规律便好。风调雨顺,于是五谷丰登;五谷丰登,于是国泰民安。”(摘编2020年5月24日《光明日报·物候与万物之美》)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故宫知时节》《月令图》都图文并茂,讲述了故宫节气与万物之美的故事。B.七十二候是古人了解时间的参照,由动物物候和植物物候构成。C.月令是古代官施政、民行事的基本法,体现了中国人与自然融合的哲学观。D.今天我们关注天气已不再是为了添衣保暖,而是为了从天地万物中悟得朴素的智慧。5.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我们想了解七十二候的惊蛰一候,《故宫知时节》应是可靠的参考书目。B.《月令图》是一本既有文化价值又有科学参考价值的物候图谱。C.七十二候可以让人们更真实具体感知气候变化并悟出人生智慧。D.古人遵循时令规律来耕耘稼穑与日常生活,便可实现“风调雨顺”的气候理想。6.关于“中国式破译”具体解读,下列各项不准确的一项是(

)A.惊蛰:万象新,春雷萌动。B.夏至:蝉始鸣,鸟语喧杂。C.霜降:草木落,蛰虫咸伏。D.大雪:万物闭,水适凝冰。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孔子的自白顾随孔子南游于楚的时候,有一天,楚国的叶公居然向子路打听孔子的为人来。——你们的先生,孔仲尼,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物呢?为什么你们大家都甘心给他老先生赶着车,困苦颠连地跟着他东西南北地跑啊?这问题使子路有些恼了。倘使在他年轻的时节,他会当面给他一顿抢白吧,然而他现在确是老了,跟着先生周游了几年,软钉子,硬钉子——长沮、桀溺、丈人、晨门诸人的话——吃得也着实不少了。他的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抢白叶公的话,已经来到嗓子里,又用力地咽了回去。子路想起这叶公就是相传有着好龙的奇癖的叶公,他的居室的墙上,所使用的器具上,都雕刻着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龙。于是天龙们被他的至诚所感动,居然有一条肯从半空中落在叶公的家院里。但想不到的是,叶公吓得面无人色,一头扎在床底下,紧闭了眼,又把两手夹住下死劲握住两只耳朵,浑身战栗着,泪和鼻涕流满了他的面颊,又沾湿了他的胡子。龙于是伤心了,一个焦雷,震破了屋项,它乘着云又回到半空去了。这个焦雷,据说不是龙的怒吼,乃是龙的叹息。这询问“孔子是怎样一个人物”的叶公,便是好龙而被龙吓坏了的那个叶公。——他这样好名而不务实的懦夫,也有打听圣人的为人的资格吗?子路这样想。子路于是装作没有听说,昂然地走出去。叶公的青脸几乎变成铁色,手脚似乎战栗得骨肉都要散开了的样子。他是愤怒呢?还是羞愧呢?那只有他自己知道吧。一个清秋的早晨,金黄色的太阳照着逆旅庭院中那棵银杏树的金黄色的叶子,而且那叶索索地抖着,仿佛太阳的光线在上面跳舞。在这样的晨间,孔子早已起来盥漱了多时了,他正在楚国逆旅的屋子里伤感着呢:——老了哇!真是老了哇!有好些时候,不曾梦见那位老圣人周公了!真是老了哇!梦也没有了呢!而且……而且……这趟南游,又是白跑了腿啊!回去吧!回去吧!不是有些天资极好的徒弟吗?回家去把他们好好地教育起来。行我的道的如果不是我自己,一定是我的徒弟们,或是徒弟的徒弟们呢!孔子想到这里,他觉得眼前分外的光明,他那为了读《易经》写《春秋》而老花了的眼睛炯炯地注视着对面的墙上,似乎看见一种东西——环绕着侍立的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子路蓦然说起话来了:——先生!像叶公那样的人物,也要向我打听先生是如何的一个人呢。孔子把注视着辽远处的眼光立刻收回来,在弟子群里找到了子路。——你同他说了些什么呢?——我同他说些什么呢?无论如何说,像那样的人,是不能了解先生的伟大的人格的,我昨天什么也不曾同他说哩!孔子有些怃然了。——由呀!你总是这样的执拗,你便告诉他又有什么妨害呢?你大概也觉得他好龙而又被天龙吓得生了病,有些滑稽,所以才厌恶他的为人吗?他好假的龙,岂不比那用了笼子里装着的鸟儿或手牵着的小狗儿的人们强得多吗?你们有谁不是发现了人世的真实而觉得恐怖呢?由呀!你是太执拗了!你宿在石门的那一夜,那晨门说我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你也不曾同他辩驳;长沮桀溺在你问津的时候,也曾说过许多不满意于我的话,你对于他们也不曾说过什么:那都是对的,因为他们——晨门、长沮、桀溺——都是深知道我的人们,都是了解我的主义和行为的人们呀!便是前几日,此处的接舆不是也在我的车前唱着“凤兮,凤兮!何德之衰……”的歌儿跑着过去了吗?我当时虽然想着同他说话而不能,然而我是不懊悔的啊!我不能使他变为我,犹之他不能使我变为他,我而今是第一次来到楚国,很愿多有几个人知道我的心迹。由啊!你为什么不答复叶公呢?他是一个富于好奇心而且不知道我是怎样一个人的人呀!子路被先生抱怨,心里有些着慌了:——同他说些什么呢?先生!——你说:我们的先生是一用起功来忘掉了吃饭;欢喜起来忘掉了忧愁;而且不晓得什么叫作“老”哩!孔子说这句话的时节,眼睛又从子路身上挪开,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又看见那众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但是子路听了方才的话,却分外地替先生伤悲。先生周游列国已经二十年了,到处受人家的欺侮与嘲笑。还用得什么功哩?欢喜从何而来呢?但是“老”的确来了——先生的两鬓和胡须实在白得令人恐惧,便是颜面也干枯得有如树皮了!但是先生还不知老,也许是先生不好照镜子的原故吧?孔子的眼光,仍然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看那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原刊于一九二六年十月《沉钟》第五期,署名葛茅。有删改)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叶公向子路问孔子,“使子路有些恼了”,是因为叶公的问话包含了对孔子及其弟子的质疑。B.弟子们所不能看见的“东西”,是指孔子周游列国回到家乡教育弟子的场景,以及后代门生实现孔子理想的景象。C.孔子对子路不回答叶公的问题“有些怃然”,可见这篇小说和《论语》中的子路形象完全一致,都常常因为鲁莽急躁而受到老师批评。D.孔子认可子路不回答晨门、长沮、桀溺这些人,批评子路不回答叶公,体现了孔子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和对理想的执著追求。8.关于文中叶公好龙的典故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专门交代叶公对龙的好奇,是为了表现叶公富有好奇心的形象特点。B.叶公见到天龙后判若两人,动作、神态极为夸张,这是典型的漫画式笔法。C.作者借用典故并加入想象,笔法灵活巧妙,嘲讽了好名而不务实的人。D.写叶公好龙的故事让小说情节发展更合情理,为下文孔子的自白做铺垫。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篇小说详尽展示子路和孔子对话前后的内心世界,有助于衬托孔子的执着有为。B.小说反复写孔子“注视着对面的墙上”,突显他希望后代门生继续推行仁道思想于天下的强烈愿望。C.这篇小说主要通过孔子的“自白”,即孔子的心理描写来塑造孔子形象,使读者更真切地感受到孔子的人格魅力。D.小说用故事新编的形式,选取了《论语》有关记述进行大胆糅合创造,达到了历史真实和艺术真实的高度统一。四、文言文阅读阅读材料,完成小题。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举进士,试南宫第一,擢甲科,调西京推官。范仲淹以言事贬,在廷多论救,司谏高若讷独以为当黜。修贻书责之,谓其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若讷上其书,坐贬夷陵令,稍徙乾德令、武成节度判官。修论事切直,人视之如仇,帝独奖其敢言,面赐五品服。奉使河东,凡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奏罢十数事。使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兵之始乱也,招以不死,既而皆杀之,胁从二千人,分隶诸郡。富弼为宣抚使,恐后生变,将使同日诛之。修曰:“祸莫大于杀已降,况胁从乎?既非朝命,脱一郡不从,为变不细。”弼悟而止。知嘉祐二年贡举,时士子为险怪奇涩之文,号“太学体”,修痛排抑之,凡如是者辄黜。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然场屋之习,从是遂变。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垅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修以为:“横垄功大难成,虽成将复决。六塔河狭小,而以全河注之,滨、博等必被其害。不若因水所趋,增堤峻防,疏其下流,纵使入海,此数十年之利也。”宰相陈执中主昌朝,文彦博主仲昌,竟为河北患。修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之,死则调护其家。熙宁五年,卒,谥号文忠。(选自《宋史·欧阳修传》,有删改)10.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修贻书责之

贻:赠送B.凡赋敛过重民所不堪者

堪:忍受C.脱一郡不从

脱:倘若D.增堤峻防

峻:严峻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B.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C.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D.河决商胡/北京留守贾昌朝欲开横垄故道/回河使东流/有李仲昌者/欲导入六塔/河议者莫知所从。1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京,是封建王朝国都的“京号”,北宋朝代实行两京制,将洛阳称为西京。B.贡举,贡是指古代地方官府向朝廷举荐人才;举是指乡里考察选举人才。贡举,泛指科举考试。C.太学体,是北宋流行的一种宫廷文体,强调文体复古,追求典雅华丽,语言艰涩险怪。D.谥号,是古代帝王、诸侯、高官大臣等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欧阳修率直敢言,不顾利害。范仲淹被贬后高若讷落井下石,欧阳修写信指责他不知羞耻,后因此遭到贬谪。B.欧阳修仁民爱物,富有远见。他奉旨带兵平定保州叛乱后,建议宣抚使富弼不要杀害投降的士卒,富弼于是停止滥杀。C.欧阳修才华横溢,文风朴实。他在议论上,简单而明了,实际而通情,善于联系事物说理,使文章有很强的说服力。D.欧阳修提携后辈,待友忠厚。不少人经他赏识推荐成为了名士,如曾巩、王安石、苏洵父子等,对待朋友非常忠实。1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毕事,向之嚣薄者伺修出,聚噪于马首,街逻不能制。(2)超然独骛,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师尊之。五、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螽

斯①《诗经·周南》螽斯羽,诜诜②兮。宜尔子孙,振振③兮。螽斯羽,薨薨④兮。宜尔子孙,绳绳⑤兮。螽斯羽,揖揖⑥兮。宜尔子孙,蛰蛰⑦兮。【注】①螽(zhōng)斯:有时也被称为蝈蝈,外表像飞蝗。②诜(shēn)诜:众多的样子。③振振:盛多的样子。④薨薨:象声词,指众虫齐飞声。⑤绳(mǐn)绳:绵延不绝。⑥揖揖:会聚貌,众多貌。⑦蛰蛰:群聚欢乐。15.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三句“宜尔子孙”可以看出,这是一首颂祝夫妻多子多孙、子嗣兴旺的祝福诗。B.全诗分三章,每章四句。其中每章的前两句都在描写螽斯的特征,后两句都在祝颂。C.全诗诗意并列呈现,首章侧重子孙兴旺;次章侧重时代昌盛;末章侧重聚集欢乐。D.在远古,物质资源匮乏,天灾人祸不断,本诗反映了华夏先民多子多福的传统观念。16.下列对这首诗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以虫作比,因“螽斯”的繁殖能力强,所以用它来比喻人的繁衍能力,诗歌既在咏物又在咏人。B.本诗注重细节刻画,尤写螽斯的震翅与鸣叫。诗中通过三次形象的细节特征描写来引出诗人的祝愿。C.本诗用词富有变化,叠词、拟声词、语气词的使用不仅使语言富有节奏韵律之美,还使语言更活泼。D.本诗采用重章叠句的手法,《诗经·芣苢》和本诗一样都只在每章一三句采用此手法以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小题。青玉案·送山谷①弟贬宜州黄大临②千峰百嶂宜州路,天黯淡、知人去。晓别吾家黄叔度③。弟兄华发,远山修水,异日同归处。樽罍④饮散长亭暮,别语缠绵不成句。已断离肠能几许?水村山馆,夜阑无寐,听尽空阶雨。【注】①山谷:黄庭坚,字鲁直,号山谷道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②黄大临:黄庭坚之兄。③黄叔度:黄宪,字叔度,东汉慎阳人,学识品行俱佳。在这里,词人赞黄庭坚就如当年的黄叔度。④罍(léi):古代的一种酒器。17.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峰百嶂”一方面形容到宜州路途艰险,另一面也表明黄庭坚此行前途未卜。B.“别语”句表达了分手就在眼前,词人心里格外悲伤,喉咙哽咽已经说不成句。C.“已断离肠能几许”使用疑问的方式,强化突出了词人漂泊远行的悲痛哀伤。D.这首词语言虽朴素、平淡,但感情却深厚、强烈,有一种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18.词的后三句用了虚写的手法,下列词句没有使用该手法的一项是(

)A.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B.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C.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陆游《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六、选择题组手工艺劳动多与天然原材料打交道,(

)。所谓“尊重”即重视其天趣、物性;所谓“巧用”就是“因材施艺”“因势利导”“化腐朽为神奇”等相关工作。二者_____________,目的是在满足实用功能的同时,保留材料本身______________的生命力痕迹,以实现“材美”。但是,不是所有的手工艺生产所使用的原材料都自带形式,譬如金、银、铜、铁等金属,刺绣用的丝线,织毯用的毛线等,使用这类材料制作手工艺品与工业生产有何不同呢?区别之关键在于手工艺品有鲜明的生命印痕。因人的意志力的参与,手工艺品具有工业产品所不具备的艺术个性和情感温度。新时代的手艺人要有勇气和才气去打破行业教条和旧的语言模式,靠智慧去发现生活中的美,靠工巧去创造让人_______________的工艺语言。不仅新时代的手工艺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广泛实行于都市和新农村建设中,使生活空间以人文意义。因此就它的社会美而言,我们提出新时代的好手艺须讲究“时宜”,即在社会服务能力上和审美影响力上都要________________。1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相辅相成原汁原味

耳目一新

与时俱进B.相反相成原汁原味

焕然一新

推陈出新C.相辅相成有滋有味

耳目一新

推陈出新D.相反相成有滋有味

焕然一新

与时俱进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手艺人必须懂得识别材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巧用自然,并尊重自然B.手艺人必须懂得识别材性,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尊重自然,并巧用自然C.在手艺人必须懂得识别材性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巧用自然,并尊重自然D.在此基础上尽可能地去尊重自然,并巧用自然,手艺人必须懂得识别材性21.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仅新时代的手工艺品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广泛应用于都市和新农村建设中,使生活空间具有人文意义。B.新时代的手工艺品不仅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在都市和新农村建设中广泛应用,使生活空间以人文意义。C.新时代的手工艺品不仅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广泛实行于都市和新农村建设中,使生活空间具有人文意义。D.新时代的手工艺品不仅应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而且广泛应用于都市和新农村建设中,赋予生活空间以人文意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说起茶,紫笋茶在唐代地位显赫,那是因为陆羽,他在阳羡品尝了紫笋茶后向宫廷隆重推荐,让紫笋茶一时

。到了宋朝,名茶中最负盛名的是小龙团茶,这个茶出名是因为它的创制者是蔡襄。令人没想到的是,蔡襄不仅是文人、书法家,他竟然还有一个身份——宋代第一大“茶人”。北宋熙宁八年(1075年),农历乙卯年,苏轼到无锡惠山拜访钱道人。这里有著名的天下第二泉,他拿出带来的珍贵的小龙团茶。于是名泉与名茶,诗人与道人,兴致盎然,又

。苏东坡这次一定品得欣欣然,陶陶然,提笔一挥写下了一首诗,其中就有“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的名句。苏东坡是大书法家,一落笔定然满纸云烟,灿然生辉。这次品茶一定让苏轼回味无穷,以至于

。后来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从徐州调任湖州,赴任路过无锡,便约了弟子秦观和诗僧参蓼又到无锡惠山沏二泉水品茗并唱和了一番。想来这又是一场

!22.文中“元丰”是用年号纪年,“乙卯”是干支纪年,根据干支纪年推算,“元丰二年”应该是农历(

)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A.丙辰

B.丁巳

C.戊午

D.己未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闻名古今

相得益彰

终身难忘

风雅B.闻名古今

相映成趣

终身难忘

雅致C.名闻天下

相得益彰

念念不忘

风雅D.名闻天下

相映成趣

念念不忘

雅致24.下面四个选项与文中画波浪线句子修辞一致的一项是(

)A.主人下马客在船

B.半山居雾若带然C.天姥连天向天横

D.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结合《乡土中国》的整本书阅读,完成小题。在我们的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虽则有着不民主的

,也有着民主的

,但是在这两者之外还有

,后者既非民主又异于不民主的专制,是另有一工的。所以用民主和不民主的尺度来衡量中国社会,都是也都不是,都有些像,但都不确当。一定要给它一个名词的话,我一时想不出比“

”更好的说法了。中国乡土社会的基层结构是一种我所谓的“差序格局”,是一个“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25.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横暴权力

同意权力

教化权力

长老统治B.横暴权力

长老统治

同意权力

教化权力C.同意权力

教化权力

横暴权力

长老统治D.同意权力

长老统治

横暴权力

教化权力26.下列选项中与上文波浪线上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读书绝不是要使我们“散心消遣”,倒是要是我们集中心智。(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B.他发现“天然杂交稻株”的往事,注定要成为世界农业史上的经典事例。(沈英甲《喜看稻菽千重浪》)C.当学生和老师进行双向选择时,有些学生可能因选不到合适的导师而“流落街头”。(叶雨婷《“探界者”钟杨》)D.我在园中读书,听见两个散步的老人说:“没想到这个园子有这么大。”(史铁生《我与地坛》)27.下列与《乡土中国》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礼是社会公认合式的行为规范,维护礼这种规范的是传统。“人有德于我,虽小不可忘也”,是乡土中国礼尚往来的朴素的文化传统。现在在一些地方却异化为一种愈演愈烈的“人情礼”,发人深省。B.双水村因水利建设而搬迁,遭到80岁金老太太以死相抗,局面不可收拾时,村支书田福堂的一声“干妈”与“扑通”一跪,刹时间化解了危机与矛盾,达到“无讼”效果。C.差序格局是像水波纹一圈一圈地平行推出去的,那么,所谓远近亲疏和自我中心就成了平面的,只是厚薄的差异,没有当代生活中人际关系纵深感的蜘蛛网似的状态。D.张飞误酒,导致刘备妻子被虏。刘备安慰道:“兄弟如手足,妻子如衣服。衣服破,尚可缝;手足断,安可续”。按照“男女有别”的观点来看刘备,他应该受到大众的批判。七、选择题28.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波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阅读能陶冶我们的性格,拓展我们的思维世界。A.(老师对学生说)你要记住,我们是学生,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学习。B.我们陈红真会说话,不论什么场合,她都能让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C.我们对翻然改进的人,应热情欢迎,不纠结历史旧账。D.周杨对着蛮横的父亲,气愤地说:“你这么不讲理,让我们怎么办?”29.下列各项,对加点词语的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

)将一门技术掌握到炉火纯青,这固然是工匠精神,但工匠精神的内涵又远不限于此。有人说:“没有一流的心性,就没有一流的技术。”的确,倘若没有发自肺府、专心如一的热爱,怎能有费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没有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怎能有出类拔粹、巧夺天工的卓越;没有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怎能有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笃实。工匠精神中所深藏的,有格物制知、正心诚意的的生命哲学,也有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从赞叹工匠继而推崇工匠精神,见证着社会对浮躁风气、短视心态的自我疗治,对美好器物、超凡品质的主动探寻。我们不必人人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成为工匠精神的践行者。A.“炉火纯青”换成“出神入化”,“固然”换成“诚然”,都不影响语意。B.“费寝忘食”“出类拔粹”“发自肺府”“格物制知”中都含有错别字。C.“超今冠古”中的“冠”与“新冠病毒”一词中的“冠”的读音相同。D.“境界”“笃实”“推崇”“浮躁”“探寻”“践行”都属于并列式合成词。3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2022年除夕之夜,美轮美奂的舞蹈诗剧《只此青绿》登上央视春晚。②舞者以“青绿”之身,舞出如诗如画的无垠山河,以山水人文之美,颂赞祖国千里江山。③此剧以《千里江山图》为灵感创作,每一帧都是一幅山水墨画。④舞蹈融合了当下新视觉技术,将科技与山水墨画结合,将服饰与绿水青山融合。⑤舞台绿水隐现,烟波浩渺;青峰叠嶂,层峦起伏。⑥当舞者们集体慢慢转身时,仿佛看到一座山峰迎面而来;当舞者们缓慢出脚重心下移,仿佛青峰山峦在动。⑦以舞蹈之美凸显生态之美,以生态文明彰显文化自信。A.“美轮美奂”如果换成“赏心悦目”更恰当。B.③句调至①和②之间,文段会变得更为连贯。C.⑦句中两分句可换位置,表达效果完全相同。D.⑤句中的横线处的两个四字词语不能换位置。31.下面是一位高中已毕业的学生在教师节给自己高中老师发送的短信,其中加点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处是(

)虽已毕业多年,但学生仍感念师恩。感谢您曾惠赐我知识与智慧,也感谢您曾纠正我的错误,是您用自己的光,照亮了我的前程。未来的日子,学生还有很多人生问题向您垂询,今天是教师节,遥寄鲜花一束,区区此心,请您收下!并恭祝恩师节日快乐,万事如意!A.感念

B.惠赐C.垂询

D.区区此心参考答案:1.C2.C

3.D【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C.“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存在广泛的联系”错,原文是“科学家们认为,联觉者的大脑区域间可能存在更加广泛的联系,毗邻区域间的互相沟通比正常人更加活跃”,注意是“科学家们认为”,还未得到肯定结论;“可能存在”,选项省略了这个修饰语,改变了语意。故选C。2.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C.“联觉者的同辈亲属中,有42%的人具备同样能力”曲解文意,原文是“研究结果显示,42%的联觉者在家谱的同一等级中有一位亲属具有同样能力”,显然42%是指“联觉者”而不是“同辈亲属”。故选C。3.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文本内容进行分析推断的能力。A.把“清香”比作“渺茫的歌声”,是把嗅觉和听觉联系起来。B.“清香”是嗅觉,“阴冷”是触觉,是把嗅觉和触觉联系起来。C.“大弦”“小弦”是琵琶声,是听觉,而急雨、私语、珠落玉盘在以听类听中也会唤起以听类形,属于联觉。D.把“愁”比作“一江春水”,运用的是比喻手法,没有提及感觉的联系和影响。故选D。4.C5.D

6.D【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A.“《故宫知时节》《月令图》都……讲述了故宫节气与万物之美的故事”错,根据原文“故宫出版社出版的《故宫知时节》一书,讲述的是故宫节气与天地万物之美的故事”“缘起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这套《月令图》……但图文并茂地呈现了‘七十二候’内容”可知,《月令图》没有讲述故宫节气与万物之美的故事。B.“由动物物候和植物物候构成”错,根据原文“而七十二候是二十四节气的延伸和细化,是建立在古人长期对生物物候(植物、鸟类、昆虫、走兽)以及非生物物候(天气现象)的观察中”可知,七十二侯是有动物物候、植物物候以及非生物物候构成。D.“已不再是为了添衣保暖”错,根据原文“对于天气的关注,可以不止于自己的添衣保暖”可知,原文是“可以不止于”,选项换成了“已不再是”,说法错误。故选C。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古人遵循时令规律来耕耘稼穑与日常生活,便可实现‘风调雨顺’的气候理想”错,根据原文“中国人最高的气候理想,其实只有四个字——‘风调雨顺’,人们并无奢望,天气只要遵循时令规律便好”可知,中国人最高的气候理想是“风调雨顺”,但并不是遵循时令规律来耕耘稼穑与日常生活,便可实现“风调雨顺”的气候理想,选项说法太绝对。故选D。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D.“大雪……水适凝冰”错,根据原文“冬天的立冬一候为‘水始冰’,水面开始凝聚成冰,渐入隆冬”可知,“水适凝冰”不是大雪的表现,而是立冬的表现。故选D。7.C8.A

9.C【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C.“子路形象完全一致,都常常因为鲁莽急躁而受到老师批评”错。《论语》中的子路的确是“鲁莽好勇”,常常受到孔子批评;但本文所描写的子路形象,却与《论语》中的子路有所不同,小说中子路陪同孔子出游多年,“气质也和平了许多,锋芒也收敛了许多了”,不再“好勇”了。孔子批评子路的不答,是认为答复叶公可以阐明孔子的为人与理想,是一次难得的宣传儒家思想的机会,而不是因为他鲁莽急躁。故选C。8.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典故的分析理解能力。A.“是为了表现叶公富有好奇心的形象特点”错,专门交代叶公对龙的好奇,为下文孔子主张对此类不了解儒家思想的人进行宣传做了铺垫。故选A。9.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C.“主要通过孔子的‘自白’,即孔子的心理描写来塑造孔子形象”错,本文所采用的孔子“自白”这一艺术手法,在文本中具体表现为两种人物描写技法,一是心理描写和幻觉描写,即孔子逆旅晨起后的心理活动;二是语言描写,即孔子与子路的对话。故选C。10.A11.C

12.C

13.B

14.(1)录取工作结束后,过去那些浮薄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在他的马前聚集鼓噪,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2)超然卓异,别人无法比得上,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A.贻:写。句意:欧阳修写信指责他。故选A。1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黄河在商胡(今河南濮阳)一带决堤,北京留守贾昌朝打算开掘旧日的横垄河道,使河水回头向东流去。而李仲昌打算将河水疏导引入六塔河。主持计划的人不知听从谁的意见。“故道”做“开”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六塔”修饰“河”,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追求典雅华丽”错误。“太学体”是对浮华淫巧的西昆体批判过程中形成的矫枉过正的产物,缺乏骈文的典雅华丽,直以断散拙鄙为高,完全与骈体文唱对台戏。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B.“他奉旨带兵平定保州叛乱后”错误。由原文“使还,会保州兵乱,以为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可知,出使河东回朝,正赶上保州士兵叛乱,朝廷任命欧阳修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由此可知,原文说的是“正赶上保州士兵叛乱”,并非他“奉旨”平定保州叛乱。故选B。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向”,过去;“嚣薄”,浮薄;“伺”,等着;“聚噪于马首”,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于马首聚噪”。(2)“莫”,没有人;“及”,比得上;“翕然”,一致。参考译文:欧阳修,字永叔,江西庐陵人。年幼时聪明超过常人,读书往往能背诵。到了二十岁,享有很高的名声。考进士,考中南宫第一,选为甲科,调任西京(洛阳)推官。范仲淹因为议论政事被贬谪,朝廷官员大多上奏章为他求情,只有司谏高若讷认为应当贬黜。欧阳修写信指责他,说他不再知道人间有羞耻的事情。高若讷将欧阳修的信交给皇帝,欧阳修受牵连被贬滴为夷陵县令,不久又迁任乾德县令、武成节度判官。欧阳修议论政事恳切率直,别人把他看作仇敌,唯独皇帝奖励他敢于说话,当面赐给他五品官服。奉命出使河东,凡是赋税过重百姓不能承受的,欧阳修上奏朝廷请求罢免十多件事情。出使河东回朝,正赶上保州士兵叛乱,朝廷任命欧阳修担任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士兵开始叛乱时,朝廷用不判死刑来招降叛乱的士兵,但他们归顺后不久又把他们杀了,对被胁迫参加的二千人,分别交给各郡去管理。富弼担任宣抚使,害怕日后发生变故,准备下令在同一天杀死他们。欧阳修说:“祸患没有什么比杀死已经投降的人更大,何况他们是被胁迫参与的。这既然不是朝廷的命令,倘若某个郡的士兵不服从,造成的事变可不小。”富弼听后醒悟,立即停止了这个决定。欧阳修掌管嘉祐二年的科举考试。当时的读书人崇尚写险怪新奇晦涩的文章,号称为“太学体”,欧阳修严厉排斥打击这些读书人,凡是写这种文章的人就不予录取。录取工作结束后,过去那些浮薄的人等欧阳修一出现,就在他的马前聚集鼓噪,巡街的士兵都无法制止。但是考场的文风,从此就逐渐改变。黄河在商胡(今河南濮阳)一带决堤,北京留守贾昌朝打算开掘旧日的横垄河道,使河水回头向东流去。而李仲昌打算将河水疏导引入六塔河。主持计划的人不知听从谁的意见。欧阳修认为:“开通横垄故道的工程浩大而难以完成,即使完成了还会再次决口。六塔河河道狭小,而以全部黄河水流入,那么滨州、博州必然遭受祸害。不如顺着水流的方向,加固加高堤坝,疏通下游,使河水流入大海,这样做就会带来数十年的好处了。宰相陈执中支持贾昌朝的意见,文彦博支持李仲昌的意见,最终成为黄河以北地区的祸患。欧阳修写文章才华横溢,朴实自然,不繁不省恰到好处。议论简单而明了,语言真实而通达,善于联系引用事物分析问题,阐明深刻的道理,来征服人心。超然卓异,别人无法比得上,所以天下人一致效法尊崇他。奖励引荐后辈,担心做得不好,经过他赏识推荐的人,大多成为名人。曾巩、王安石、苏洵,苏洵的儿子苏轼、苏辙,做平民时都隐没无名,不被人们知晓,欧阳修就揄扬他们的声名,认为他们将来在世上一定会显达。对朋友忠厚,朋友在世时就推荐提拔他们,朋友去世后就尽力照顾保护他们的家人。熙宁五年去世,谥号为文忠。15.C16.A【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的能力。C.“全诗诗意并列呈现”,错误,每组词意有差别,由子孙而时代而聚集,形成了诗意的层递。故选C。16.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语言、手法、形象的综合赏析能力。A.“用它来比喻人的繁衍能力”错误,因“螽斯”的繁殖力很强,生命力旺盛,用它的多子比喻人的多子,表达对多子者的祝福。不是比喻“人的繁衍能力”。故选A。17.C18.D【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疑问”错,应是设问;“词人漂泊远行的悲痛哀伤”错,是词人的弟弟黄庭坚远行,不是词人自己。故选C。1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D.“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没有使用虚写的手法,它写的是眼前真实所见。故选D。19.A20.B

21.D【解析】19.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互相配合。相反相成:矛盾的两个方面互相排斥或互相斗争,并在一定条件下联结起来,获得同一性。语境中“尊重”和“巧用”不是互相排斥或斗争的,应选“相辅相成”。原汁原味:比喻事物本来的,没有受到外来影响的风格、特性等。有滋有味:十分有味、生动。根据语境“保留材料本身”和“生命力痕迹”,应选“原汁原味”。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跟以前不一样,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根据语境“打破行业教条和旧的语言模式”“工艺语言”,让人感到新鲜,应选“耳目一新”。与时俱进: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前进。推陈出新:去掉旧事物的糟粕,取其精华,并使它向新的方向发展。根据前文语境“时宜”,应选“与时俱进”。故选A。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结合下文“所谓‘尊重’即重视其天趣、物性;所谓‘巧用’……”来看,应先“尊重自然”后“巧用自然”,排除AC;D.不符合事理逻辑,“手艺人必须懂得识别材性”是“尊重自然,并巧用自然”的前提,应放在其前面。故选B。21.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原句有以下语病:第一处,语序不当,句子只有“新时代的手工艺品”一个主语,因此关联词“不仅”应移到“新时代的手工艺品”后面;第二处,搭配不当,“实行于……建设中”搭配不当,应改为“应用于……建设中”;第三处,句式杂糅,“使……具有意义”和“赋予……以意义”杂糅,应选择其一。故选D。22.D23.C

24.B【解析】2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根据材料内容,天干地支相配,“乙卯”是指“1075年”,“元丰二年”是指“1079年”年,天干地支依次后推四年,也就是“乙卯”之后四年,后面分别为“丙辰”“丁巳”“戊午”“己未”。所以“元丰二年”应该是农历己未年。故选D。23.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闻名古今:意思是从以前到现在都十分有名。名闻天下:形容名声极大。语境讲陆羽向宫廷推荐紫笋茶,让紫笋茶名声极大,选用“名闻天下”。相得益彰:两者互相配合或映衬,双方的长处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相映成趣:互相衬托、映照而显得很有趣。语境讲“名泉与名茶,诗人与道人”,两者优势互补,达到更完美的境界,选用“相得益彰”。终身难忘:形容对他人的恩情或教诲难以忘怀。念念不忘:牢记在心,时刻不忘。语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