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1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2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3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4页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考研真题汇编(含部分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第一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历年

考研真题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含部分答案)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及详解

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

题及详解

第二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历年考研复试真题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含部分答

案)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含部分答

案)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含部分答

案)

2014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5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及详解

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6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及详解

2017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2018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硕士考研复试真题

第一部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

融学院435保险专业基础[专业硕

士]历年考研真题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1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吉芬商品

答:吉芬商品是一种随着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增加的特殊低档物品。

作为低档物品,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与价格成反方向的变动,收入效应

则与价格成同方向的变动。吉芬商品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的收入效应的

作用很大,以至于超过了替代效应的作用,从而使得总效应与价格成同

方向的变动。这也就是吉芬商品的需求曲线呈现出向右上方倾斜的特殊

形状的原因。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如图1所示。

图1吉芬商品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

2恩格尔系数

答:恩格尔系数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19世纪德

国统计学家恩格尔根据统计资料,对消费结构的变化得出一个规律:一

个家庭收入越少,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

的比例就越大,随着家庭收入的增加,家庭收入中(或总支出中)用来

购买食物的支出比例则会下降。推而广之,一个国家越穷,每个国民的

平均收入中(或平均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支出所占比例就越大,随

着国家的富裕,这个比例呈下降趋势。

3信用

答:信用是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

务关系的约定。它以商品货币的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

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信

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目前主

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

信用等。

4金融衍生工具

答:金融衍生工具亦称金融衍生商品、金融衍生产品,指从原生金融商

品的价值中派生出自身价值的金融商品,根据原生商品的性质不同,可

分为远期、掉期、期货和期权。一般根据利率或债务工具的价格、外汇

汇率、股票价格或股票指数、商品期货价格等金融资产的价格走势的预

期而定值,可以支付少量保证金签订远期合约或互换不同金融商品的交

易合约。金融衍生工具主要有三大特点:①虚拟性。当金融衍生工具的

原生商品是实物或货币时,投资于金融衍生工具所得的收益并非得是相

应的原生商品的增值,而是得自这些商品的价格变化;当原生商品是股

票、债券等虚拟资本时,相应的衍生工具则更具有双重虚拟性。②杠杆

性。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只需缴存一定比例的押金或保证金,便可得到

相关资产的管理权,通常无需支付相关资产的全部价值。③高风险性。

对于金融衍生工具来说,至少存在价格风险、运作风险、交割风险、流

动性风险、信用风险和法律风险。

5弃权与禁止反言

答:弃权与禁止反言是最大诚信原则的一项内容。

弃权是指保险合同的一方当事人放弃其在保险合同中可以主张的权利,

通常是指保险人放弃合同解除权与抗辩权。禁止反言是指合同一方既已

放弃其在合同中的某项权利,日后不得再向另一方主张这种权利,也称

为禁止抗辩,在保险实践中主要约束保险人。

构成保险人的弃权必须具备两个要件:①保险人须有弃权的意思表示,

无论是明示的还是默示的;②保险人必须知道有违背约定义务的情况及

因此享有抗辩权或解约权。

对于默示的意思表示,可以从保险人的行为中推断,如果保险人知道被

保险人有违背约定义务的情形而做出下列行为的,一般被视为弃权或默

示弃权:

①投保人有违背按期缴纳保险费或其他约定义务的时候,保险人原本应

解除合同,但是,如果保险人已知此种情形却仍旧收受补缴的保险费

时,则证明保险人有继续维持合同的意思表示,因此,其本应享有的合

同解除权、终止权及其他抗辩权均视为弃权。

②在保险事故发生后,保险人明知有拒绝赔付的抗辩权,但仍要求投保

人或被保险人提出损失证明,因而增加投保人在时间及金钱上的负担,

视为保险人放弃抗辩权。

③保险人明知投保人的损失证明有纰漏和不实之处,但仍无条件予以接

受,则可视为是对纰漏和不实之处抗辩权的放弃。

④保险事故发生后,保单持有人(投保人、被保险人或受益人)应于约

定或法定时间期限内通知保险人,但如逾期通知,保险人仍表示接受

的,则认为是对逾期通知抗辩权的放弃。

⑤保险人在得知投保人违背约定义务后仍保持沉默,即视为弃权。具体

来说,如财产保险的投保人申请变更保险合同,保险人在接到申请后,

经过一定期间不表示意见的,视为承诺;保险人于损失发生前,已知投

保人有违背按期缴纳保险费以外约定义务的,应在一定期限内解除或终

止合同,如在一定期限内未做任何表示,其沉默视为弃权。

弃权与禁止反言在人寿保险中有特殊的时间规定,保险人只能在合同订

立之后一定期限内(通常为2年)以被保险人告知不实或隐瞒为由解除

合同,超过规定期限没有解除合同的视为保险人已经放弃该权利,不得

再以此为由解除合同。弃权与禁止反言的限定可以约束保险人的行为,

要求保险人为其行为及其代理人的行为负责,同时也维护了被保险人的

权益,有利于保险人权利义务关系的平衡。

6代位追偿原则

答:代位追偿原则是指在保险标的遭受保险责任事故造成损失,依法应

当由第三者承担赔偿责任时,保险人自支付保险赔偿金后,在赔偿金额

的限度内,相应取得对第三者请求赔偿的权利。代位追偿原则是损失补

偿原则派生原则代位原则中的一种,是对损失补偿原则的补充和完善。

二、简答题(共70分)

1简述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均衡的条件。(10分)

答:厂商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追求最大的利润。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对厂

商来说,商品的价格和生产要素的价格都是既定的,厂商可以通过对生

产要素投入量的不断调整来实现最大的利润。厂商在追求最大利润的过

程中,可以得到最优的生产要素组合。这一点可以用数学方法证明如

下:

假定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生产函数为Q=f(L,K),既定的商

品的价格为P,既定的劳动的价格和资本的价格分别为w和r,π表示利

润。由于厂商的利润等于总收益减去总成本,于是,厂商的利润函数

为:π(L,K)=P×f(L,K)-(wL+rK)。式中,P×f(L,K)表

示总收益,(wL+rK)表示总成本。

利润最大化的一阶条件为:

根据以上两式,可以整理得到:

2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国民生产总值(GNP)之间存在什么样的

关系?(10分)

答:(1)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

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

价值。国民生产总值(GNP)是指一国或地区的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

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2)GDP与GNP这两个统计指标在统计思想上反映了是按国土原则还是

国民原则进行统计的区分。国内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土原则,而国

民生产总值的统计原则是国民原则。按国土原则统计,凡是在本国领土

上创造的收入,不管是不是本国国民创造的都要统计;按国民原则统

计,凡是本国国民所创造的收入,不管是否在本国领土上都要统计。

(3)两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表示如下:GNP=GDP+(本国居民从外国获

得的收入-外国居民从本国获得的收入)。

3简述短期生产函数中总产量、平均产品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

(10分)

答:总产量、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曲线如图2所示,从图中可以总结

出这三个产量之间的关系:

(1)总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TPL曲线上每一点的斜率代表边际产量。当劳动量在0~L2之间时,

MPL不仅是正数,而且是逐渐增加的,TPL曲线的斜率为正,TPL曲线向

上凹。在L=L2时,MPL达最大(即B′点),这时总产量曲线的斜率最

大。

②当劳动量L2<L<L4时,边际产量虽然是正数,但是递减的,MPL逐

渐变小,在TPL曲线上表示向上凸;当劳动量L=L4时,这时总产量极

大,即D点是总产量最大值点,MPL曲线此时与横轴相交于D′点,即

MPL=0。

图2产量曲线和产量三阶段

③当投入劳动量L>L4时,MPL为负数,MPL曲线达到横轴以下,总产

量也处于递减,即当再投入劳动量时,总产量会减少。

(2)总产量与平均产量的关系

①连接TPL曲线上任何一点和坐标原点的线段的斜率,就是相应的APL

值。当投入劳动量0<L<L3时,总产量与平均产量都是增加的。当L=

L3时,APL达到最大,即C′点。

②当L>L3时,随劳动量投入的增加,总产量虽不断增加,但到L=L4

达到最大时就要递减,而平均产量在L>L3时已处于递减阶段。

(3)平均产量与边际产量的关系

①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增阶段,如0<L<L3时,MPL>APL;当L=L3

时,MPL=APL,平均产量达最大。

②当平均产量处于递减阶段时,如C′点以后的APL曲线段,这时MPL<

APL,这时说明边际产量的下降幅度大于平均产量的下降幅度。

4可保风险的构成条件有哪些?(10分)

答:可保风险即可保危险,是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

险公司转嫁的风险。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但也并非任何

危险均可向保险公司转嫁,也就是说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危险是有条件

的。

可保风险应具备以下条件:

(1)风险不是投机的。保险人承保的风险,一般是纯粹风险,即仅有损

失机会而无获利可能的风险。例如火灾风险,只有给人的生命财产带来

损害的可能,而绝无带来利益的可能。而投机风险则不然,它既有损失

的可能,又有获利的机会。例如股市风险,投机股票既有因股市下跌遭

到损失的可能,又有因股市上扬而获利的机会,对这类投机风险(包括

商业风险),保险人是不能承保的。

(2)风险必须是偶然的。风险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偶然性是对个体标

的而言的,比如对某个人、某个企业等。偶然性包含两层意思:

①发生的可能性,不可能发生的风险是不存在的。

②发生的不确定性,即发生的对象、时间、地点、原因和损失程度等,

都是不确定的。如果是确定的风险,那么就是必然要发生的风险。对某

个人必然发生的风险,保险人是不予承保的。比如某人患了绝症,并已

确诊,他就不能向保险公司投保死亡保险,因为在可预见的时间内,死

亡对他来说已是必然的。

(3)风险必须是意外的。风险的意外性包含两层意思:

①风险的发生或风险损害后果的扩展都不是投保人的故意行为。投保人

故意行为引发的风险事件或扩大损害后果均为道德风险,保险人是不予

赔偿的。

②风险的发生是不可预知的,因为可预知的风险往往带有必然性。比如

适航的海轮在海上出险是不可预知的。而不适航的海轮由于出险机率相

当大,在海上出险可以说是可预知的,因此,保险人就不予承保,船东

瞒过保险人投保了的,出险时一经查出,保险人也不负赔偿责任。

(4)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这一条件是要满足保

险经营的大数法则要求。也就是说,某一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

损失的可能性(不确定性),但实际出险的标的仅为少数(确定性),

比如火灾对于建筑物。只有这样的风险,才能计算出合理的保险费率,

让投保人付得起保费,保险人也能建立起相应的赔付基金,从而实现保

险的“千家万户帮一家”的宗旨。如果某种风险只是一个或少数几个个体

所具有,就失去了保险的大数法则基础,保险人承保该类风险等于是下

赌注,进行投机。

(5)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发生有导致重大或比较重

大的损失的可能性,才会有对保险的需求。如果导致损失的可能性只局

限于轻微损失的范围,就不需要通过保险来获取保障,因为这在经济上

是不合算的。

52010年11月19日中国人民银行在9天之内第2次,也是年内第5次调整

金融机构存款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决定再次上调0.5个百分点。请简

要评价中国人民银行频繁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行为。(15

分)

答:法定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按中央银行规定的比例上交的部分。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按比例

上交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比例达到收

缩或扩张信用的目标。

(1)我国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目的

①当前我国经济、货币信贷量增长同比过快,必须加强信贷风险管理。

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已经构成了通货膨胀压力。货币信贷过快增长

可能会引发通货膨胀或资产价格泡沫,可能形成新的银行不良贷款,积

聚金融风险。贷款的过快增长还可能助长经济的低水平扩张,加剧经济

的结构性矛盾,进而使生产资料瓶颈问题日益突出。此次调整存款准备

金率,主要是为了防止货币信贷总量过快增长,为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

提供稳定的货币流量和良性发展的金融环境。

②我国外汇储备规模增长因素复杂,导致货币供给量短期剧增。货币供

给增长过快的原因不单是经济高增长、银行系统追求利息与利润收入的

结果,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外汇占款大幅度上升,需要通过调整存款

准备金率来对流动性加以控制。

③经济形势决定了需要采用数量型工具。价格型工具作用机制复杂、传

导过程曲折,而数量型工具作用机理直接、传导过程简单。在一定的时

点背景下到底选择哪一种工具全看调节的紧迫程度和目标的预期值域。

为适当抑制商业银行的信贷过度扩张及降低扩张中生成的金融风险,只

能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之间进行选择。由于国内国际经济形势的压

力,我国并不具备提高利率的环境,因此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就是必然选

择。

④实行差别准备金率制度,可以弥补货币政策实施过程中的不均衡。通

过差别准备金率的实施,可以进一步促使金融企业完善股份制治理结

构、提高控制风险的能力,使当局的货币政策由内传导转向外传导,使

市场发挥能动的货币资源配置效率,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有效的传导机

制。

⑤通过货币政策的改变,进而引导投资者改变心理预期。现代经济学理

论认为,每一个经济投资主体都是理性的经济人,其投资行为很大程度

上受到货币当局目标政策的影响。同时,投资预期理论分析,央行提高

存款准备金率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影响投资者的预期,使之感到央行要

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从而对其投资领域进行重新组合,使之减少风

险,实现其经济利益最大化。

此次央行货币政策的意图并非完全紧缩银根,而是为了控制由于低水平

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的金融风险。同时考虑货币信贷增长对物价、资产价

格等方面的滞后影响,选择适当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政策,可以改变投

资者的心理预期和投资方向,继续保持货币信贷的长期稳定增长,是符

合我国经济发展要求的。

(2)此次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产生的作用

①经济的预期效应。货币当局宣布实施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给投资者一

种货币政策紧缩的预期,从而影响投资者的市场行为。同时,对人们心

理预期的影响也是很明显的。

②利润递减效应。由于当局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存款类金融机构的可

用贷款头寸发生变化,进而对其利润造成一定的影响。然而商业银行仍

将会保持正常的支付清算水平,并具有平稳增加贷款的能力。

③多米诺骨牌效应。此政策通过影响货币供应量,改变市场资金供给状

况,进而影响到资本市场,然后波及到经济的各个层面。

④市场利率效应。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市场利率的影响程度,与市场利

率的资金供求弹性有关。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对不同市场的利率影响并不

相同,这也是央行实行差别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

⑤市场结构效应。存款准备金率调整不但对金融市场整体供求均衡点

(如股价指数)产生影响,而且会使市场结构发生变化,而不同上市公

司、不同板块的股票价格受存款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也不相同。

6简述保险费率厘定的主要原则。(15分)

答:保险人在厘定费率时要遵循权利与义务平衡的原则,具体包括以下

几点:

(1)公平合理原则

公平有两方面的含义,对保险人来说,其收取的保费应与其承担的危险

相当,对投保人来说,其负担的保费应与被保险人获得的保障相对称;

但公平原则只能在一定程度上得以贯彻,想达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

的。合理是指保险费率的制定应尽可能合理,保费的多少应与保险种

类、保险期限、保险金额相对应,保险人不能为追求超额利润而制定高

费率。

(2)充分原则

充分原则是指收取的保费在支付赔款及合理的营业费用、税收后,仍有

一部分利润。可见,充分原则要求保费的厘定应确保保险人的偿付能

力。如果保费过低,就会降低保险人的偿付能力,结果使保险人的经营

处于一种不稳定状态,不利于其稳健发展。在竞争激烈的保险市场上,

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保险人常常不惜降低保险费率以招揽顾客,结

果导致盲目竞争。为了贯彻充分原则,避免恶性竞争,许多国家都对保

险费率进行管制,以保证偿付能力。

(3)相对稳定原则

相对稳定原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应保持费率的稳定。稳定的费率有利于

保险机构核算。对投保人来说,稳定的费率可使其支出确定,免遭费率

变动之苦;反之,如果费率经常上涨,尽管保险人可以获得一定的利

润,但势必激起投保人的不满,以至于逐步减少对保险的购买。如果保

险费率呈下降趋势,投保人也将会减少对保险的购买,以等待一个更低

的价格。可见,不稳定的价格会给保险机构的经营活动带来负面影响,

因此,在厘定费率上,要遵循相对稳定原则。但这一原则并不是指保险

费率一成不变,当危险环境、保险责任以及保险需求状况发生变化时,

费率应及时改变。

(4)促进防灾防损原则

促进防灾防损原则是指保险费率的厘定应有利于促进防灾防损。具体

说,对注重防灾防损工作的被保险人采取较低的费率。贯彻这一原则有

两个好处:①减少了保险人的赔付支出;②减少了整个社会财富的损

失。

三、论述题(以下3题中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论商业保险与社会保险的联系与区别(可举例说明)。

答:社会保险是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

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主要包括养老社会

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商业保险,又称

合同保险或自愿保险,即保险双方当事人(保险人和投保人)自愿订立

保险合同,由投保人交纳保险费,用于建立保险基金,当被保险人发生

合同约定的财产损失或人身事件时,保险人履行赔付或给付保险金的义

务。

(1)作为现代保险的两大支柱,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具有保险的一般共

性:

①都是基于特定危险事故的共同分担,其中,危险事故是指人的生命和

健康方面的事故;

②都是处理偶然事件的损失;

③都是进行危险转嫁的保险技术;

④都是对被保险人的利益损失进行赔偿或给付保险金;

⑤都需要足够的保险资金作为后盾。

(2)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也必然存在着一些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

方面:

①目的不同

社会保险的本质是一项社会保障制度,体现的是政府的职能和责任,具

有社会福利性和政策性,其目的是为了保障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维护

公民应享有的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安定,注重社会效益,不以盈利为目

的。

商业保险是一种商业行为,追求的是利润最大化,通过出售保险服务商

品获取利润,经济效益是评判保险经营管理活动的重要指标之一。

②实施方式不同

社会保险一般是由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公民参加,而且保障范围、缴纳

保费标准、给付水平等都依法规定,被保险人无权选择,属于法定强制

保险。

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商业活动,遵循的是平等、互利、自愿原则,投保人

投保与否是自愿的,其投保险种、保险水平等都有选择余地,而保险人

承保与否、对被保险人、保险标的的选择也有自主性。

③保障的范围和内容不同

社会保险具有普遍性特点,其保障范围是社会保险法律法规所规定范围

内的劳动者,福利国家覆盖全体国民。

商业保险由于是自愿选择投保,因此不具有普遍性,但其保障内容比社

会保险宽泛得多,既涉及人的身体和寿命,也涉及物质财产及其相关利

益。

④保障水平不同

社会保险的保障水平是以满足公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标准,大多数国家

的保障水平都是以社会平均生活水平为依据决定的。

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则依投保人的购买能力和风险保障需求而定,“多

买多保,少买少保,不买不保”。所以商业保险的保障水平相对高于社

会保险的保障水平。

⑤保险费计算与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基金筹集模式有现收现付制和预筹积累制。这两种方式都是事

先测算出当前或以后社会保险给付需求总额,然后按一定比例强制分摊

给每一个参加保险的被保险人,带有以收定支性质,对长期给付不必完

全提存准备金,其保险基金由政府负责投资运用。

商业保险的保险费率是严格按照数理统计理论,用科学的精算方法计算

出来的,并依此展业承保,保费的收入多少完全取决于展业承保的措施

是否得力,对长期给付须提存准备金。保险基金主要由企业来投资运

用,保险费由投保人承担。

⑥权利和义务的关系不同

社会保险是国家有关劳动立法中所规定的劳动者应享受的基本权利,其

义务包括两种含义:为社会贡献劳动和缴纳社会保险费。

商业保险则主要依据的是保险法,企业法和合同法,贯彻的是等价交换

原则。合同双方当事人是平等互利关系,被保险人享受多少权利,取决

于其缴纳保费的多少和保险金额的大小。而且这种权利和义务局限在契

约有效期内,一旦契约终止,保险责任自行消失。

⑦管理体制不同

社会保险是政府行为,由各级政府统一领导,由政府指定的专门社会保

险机构负责组织实施和经营管理,实行的是行政事业管理体制。

商业保险通常是由具有法人资格的企业组织,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实

行的是企业经营管理体制。

(3)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补充关系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虽然有很大区别,但二者在保障社会成员生活安

定、保证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基本目的和作用上

是相同的。从它们的社会角色来看,既有明确分工,又有相互合作。二

者的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①在保险项目和保障水平上二者相互补充

社会保险的种类限定在较窄范围内,而且保障水平也不高,只提供基本

生活保障;而商业保险作为一种商业行为,哪里有可保风险,保险人就

会提供相应的保险服务,其保障水平可以满足收入和消费水平不同的投

保人的不同需求,保险的种类既涉及人的身体和寿命,也涉及物质财产

及其相关利益。商业保险不仅在保障范围弥补了社会保险的不足,而且

还可以满足社会成员更高层次的风险保障需求,同时社会保险提供了商

业保险不会涉及的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使社会成员能够

在特殊情况下获得维持基本生活的物质保障。

②在实施范围上二者相互补充

只有符合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人员才能接受社会保险的保障;而商业保险

则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下自愿投保,所有社会成员都可以提出保险申

请,使社会保险实施范围外的人员也有机会获得风险保险,弥补了社会

保险的不足。

③商业保险可以接受政府委托办理某些项目的社会保险

在不少国家,针对企业补充养老年金和个人储蓄保险,都是由政府提供

优惠鼓励政策,由商业保险公司经办的。

(4)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的相互制约关系

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在许多方面有着实质性的区别。社会保险与商业保

险既有相互统一的一面,又有相互制约的一面,它们之间共同发展是有

一定界限的。在保险资源空间一定的前提条件下,社会保险与商业保险

相互制约,即一方的发展往往会削弱另一方的发展,商业保险的发展以

社会保险只能保障人们的基本生活水平为条件;同样,社会保险的发展

也只能以商业保险仅仅保障那些具有投保资格的人们为条件。倘若社会

保险的保障水平超出人们基本生活需要的界限,或者商业保险没有投保

条件的限制,那么任何一方越位都会给对方造成压力,甚至影响和制约

对方的发展。

社会保险和商业保险既存在紧密联系又有质的区别,不能随便将商业保

险经营社会化,也不能将社会保险经营商业化。但也不能将两者对立,

而应将两者配合设计,相互拾遗补缺,共同构建一个比较完善的保险体

系。

2在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史上,曾一度不重视保险公司的资金运用效

益,而后又发展成为对投资利润过度依赖,忽视承保业务的质量和效

益。根据承保与投资的关系,对这两种模式加以评论。

答:抱歉,本题暂未提供答案。

3试论确立保险利益原则的意义,以及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答:(1)保险利益原则是指在签订和履行保险合同的过程中,投保人

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险利益,保险利益是指投保人或被保

险人对保险标的所具有的法律上承认的经济利益。在保险理论与实践

中,坚持保险合同的成立必须具有保险利益这一原则的意义在于:

①规定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

保险作为一种经济补偿制度,其宗旨是补偿被保险人因保险标的出险所

遭受的经济损失,但不允许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而获得额外的利益,所以

就必须以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在保险标的上所具有的经济利益,即保险利

益作为保险保障的最高限度。保险利益为投保人取得保险保障和保险人

的保险补偿提供了客观的依据,否则保险保障和保险赔偿就无法可依,

无章可循,从而也可能使被保险人通过保险而获取额外的利益。

②防止道德危险的发生

保险赔偿或保险金的给付以保险标的遭受损失或保险事件的发生为前提

条件。如果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无保险利益,那么该标的受

损,对他来说不仅没有遭受损失,相反还可以获得保险赔款,这样就可

能诱发投保人或被保险人为谋取保险赔款而故意破坏保险标的的道德风

险。反之,如果有保险利益存在,经济利益因保险标的受损而受损,因

保险标的存在而继续享有,这样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就会关心保险标的的

安危,认真做好防损防险工作,使其避免遭受损害。在人身保险方面,

保险利益的存在更为必要,如果投保人可以以任何人的死亡为条件而获

取保险金,其道德危险发生的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③区别保险与赌博的标准

就单个保险合同来说,保险与赌博同样决定于偶然事件的发生而获得货

币收入或遭受货币损失。所以,从表面上看,保险同赌博相似,都具有

射幸因素,但从实质上看,二者毫无共同之处。保险是基于人类互助共

济的精神,千家万户帮一家,通过保险补偿被保险人由于保险危险所造

成的经济损失,从而保障社会再生产的顺利进行,保障人民生活的安

定。而赌博是基于个人的私利,以图不劳而获,是一种损人利己的行

为。所以,为了使保险区别于赌博,要求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必须具有保

险利益,被保险人只有在经济利益受损的条件下,才能得到保险赔偿,

从而实现保险补偿损失的目的。如果保险不以保险利益存在为前提,则

将与赌博无异。

(2)各类保险的可保利益:

①财产保险的保险利益

财产保险的保险标的是财产及其有关利益,因此,投保人对其受到法律

承认和保护的、拥有所有权、占有权和债权等权利的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具有保险利益。该保险利益是由于投保人或被保险人对保险标的具有的

某种经济上或法律上的利益关系而产生的,包括现有利益、预期利益、

责任利益、合同利益。

②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在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利益关系。人身保险

以人的生命或身体为保险标的,只有当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生命或身体

具有某种利益关系时,投保人才能对被保险人具有保险利益。即被保险

人的生存或身体健康能保证其原有的经济利益,而当被保险人死亡或伤

残时,将使投保人遭受经济损失。

人身保险的保险利益决定于投保人与被保险人之间的关系:a.投保人

对自己的生命或身体具有保险利益;b.法律规定投保人与有亲属血缘

关系的人具有保险利益;c.投保人与其有经济利益关系的人具有保险

利益;d.合伙人对其他合伙人、财产所有人对财产管理人具有保险利

益。

③责任保险的保险利益

责任保险是以被保险人的民事损害经济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的一种保

险。投保人与其所应负的损害经济赔偿责任之间的法律关系构成了责任

保险的保险利益。凡是法律法规或行政命令所规定的,因承担民事损害

经济赔偿责任而需支付损害赔偿金和其他费用的人对责任保险具有保险

利益,都可以投保责任险。

④信用与保证保险的保险利益

信用与保证保险是一种担保性质的保险,其保险标的是一种信用行为。

权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必须建立合同关系,双方存在经济上的利益关

系,当义务人因种种原因未能履行应尽义务,使权利人遭受损失时,权

利人对义务人的信用存在保险利益;而当权利人担心义务人的履约与

否,守信与否时,义务人因权利人对其信誉怀疑而存在保险利益。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2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隐性成本

答:隐性成本是相对于显性成本而言的,是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

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中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隐性成本与厂商所使用的自有生产要素相联系,反映着这些要素在别处

同样能被使用的事实。比如,某厂商在生产过程中,不仅会从劳动市场

上雇佣一定数量的工人,从银行取得一定数量的贷款或租用一定数量的

土地,而且有时还会动用自由的土地和资金,并亲自管理企业。当厂商

使用自有生产要素时,也要向自己支付利息、地租和薪金。所以这笔价

值也应该计入成本之中。由于这笔成本支出不如显性成本那么明显,故

被称为隐性成本。

2边际替代率

答:商品的边际替代率是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

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商

品1对商品2的边际替代率的定义公式为:

当商品数量的变化趋于无穷小时,则商品的边际替代率公式为:

边际替代率的几何意义在于:无差异曲线上某一点的边际替代率就是无

差异曲线在该点的斜率的绝对值。

3金融期货

答:金融期货指以金融工具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金融期货作为期货交

易中的一种,具有期货交易的一般特点,但与商品期货相比较,其合约

标的物不是实物商品,而是传统的金融商品,如证券、货币、汇率、利

率等。

与金融相关联的期货合约品种很多。目前已经开发出来的品种主要有三

大类:

①利率期货,指以利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利率期货主要包括以长期

国债为标的物的长期利率期货和以3个月短期存款利率为标的物的短期

利率期货。

②货币期货,指以汇率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货币期货是适应各国从事

对外贸易和金融业务的需要而产生的,目的是借此规避汇率风险。目前

国际上货币期货合约交易所涉及的货币主要有英镑、美元、欧元、日

元、瑞士法郎、加拿大元、澳大利亚元等。

③股票指数期货,指以股票指数为标的物的期货合约。股票指数期货不

涉及股票本身的交割,其价格根据股票指数计算,合约以现金清算形式

进行交割。

4金汇兑本位制

答:金汇兑本位制,又称为虚金本位制,是指本国国内不流通金币,但

规定本币与一种可直接兑换黄金的外汇保持固定汇率,同时本国发行货

币时必须将等值黄金与外汇存于该外汇发行国作为准备的一种货币制

度。金汇兑本位制进一步节省了黄金的使用,扩大了各国的信用创造能

力,使黄金货币职能进一步减弱,货币制度的稳定性下降。

5道德风险

答:道德风险是指交易双方在签订交易合约后,信息占优势的一方为了

最大化自己的收益而损坏另一方,同时也不承担后果的一种行为,即市

场的一方不能查知另一方行动的一种情形,又被称作隐藏行动问题。道

德风险的存在不仅使得处于信息劣势的一方受到损失,而且会破坏原有

的市场均衡,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

6现金价值

答:现金价值又称“解约退还金”或“退保价值”,是指带有储蓄性质的人

身保险单所具有的价值。保险人为履行合同责任通常提存责任准备金,

当被保险人在保险有效期内因故要求解约或退保时,保险人按规定,将

提存的责任准备金减去解约扣除后的余额退还给被保险人,这部分余额

即解约金,亦即退保时保单所具有的现金价值。

二、简答题(共70分)

1简述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同厂商收益的关系及厂商的市场销售策

略。(10分)

答: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ed)表示商品需求量的变化率对于商品价格

的变化率的反应程度。这意味着,当一种商品的价格P发生变化时,这

种商品需求量Q的变化情况,进而提供这种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P·Q

的变化情况,将必然取决于该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的大小。所以,在商

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和提供该商品的厂商的销售收入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

系。

(1)对于ed>1的富有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增加厂商的销售收入;

相反,提高价格会减少厂商的销售收入,即厂商的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

格成反方向变动。这种情况便说明了“涨价未必增收”。这是因为,当ed

>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的增加率大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

着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必定小于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

售收入的增加量。所以,降价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增加的。相

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收入P·Q值是减少的。

(2)对于0<ed<1的缺乏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减

少;相反,提高价格会使厂商的销售收入增加,即销售收入与商品的价

格成同方向变动。这是因为,当0<ed<1时,厂商降价所引起的需求量

的增加率小于价格的下降率。这意味着需求量增加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

增加量并不能全部抵消价格下降所造成的销售收入的减少量。所以,降

价最终使销售收入P·Q值减少。相反,在厂商提价时,最终带来的销售

收入P·Q值是增加的。

(3)对于ed=1的单位弹性的商品,降低价格或提高价格对厂商的销售

收入都没有影响。这是因为,当ed=1时,厂商变动价格所引起的需求

量的变动率和价格的变动率是相等的。这样一来,由价格变动所造成的

销售收入的增加量或减少量刚好等于由需求量变动所带来的销售收入的

减少量或增加量,所以,无论厂商是降价还是提价,销售收入P·Q值是

固定不变的。

因此,厂商应该根据自己产品的需求价格弹性来调整自己的定价策略:

若ed>1,则降低商品价格;若ed<1,则提高商品价格;若ed=1,则无

需变动商品价格。

2简述企业停止营业的基本原则。(10分)

答:在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停止营业点是平均可变成本(AVC)和平

均收益(AR)的交点。下面用图1加以说明。根据西方经济学理论,完

全竞争市场厂商的短期均衡条件为:SMC=MR,在实现均衡时,厂商

可能盈利也可能亏损。在如下的图1中,厂商实现短期均衡E1点时所对

应的平均成本SAC大于平均收益AR,说明此时企业是有亏损的。而企

业要不要继续生产取决于E1点对应的平均可变成本AVC与平均收益AR

的大小关系。因为短期中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无论是否生产都要支出,

所以,只要平均收益AR可以补平或超过可变成本AVC,企业就要生

产。但如果AR低于AVC,企业连可变成本也无法弥补,它就无论如何

不生产了。所以企业的短期停止营业点就是平均收益AR与平均可变成

本AVC相等的点,也就是图1中的E1点。此时SMC=MR=AR=AVC,

SMC与AVC相交于AVC的最低点,AVC与AR相切于AVC的最低点。

图1厂商的停止营业点

3简述国民收入核算的几种方法和当前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

缺陷。(10分)

答:(1)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

①支出法

支出法是指通过核算在一定时期内整个社会购买最终产品的总支出(即

最终产品的总卖价)来计量GDP的一种方法。国民产品和劳务的需求者

在GDP核算体系中分为四类:

a.个人消费支出总额(C):不包括居民购买新建住宅的支出;

b.国内总投资支出(I):增加或替换资本资产的支出,包括固定资产

投资与存货投资。其中,总投资=净投资+重置投资(补偿固定资本损

耗和意外损坏)。

c.政府购买支出(G):指各级政府部门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支出,包

括政府在军事设施和物资方面的支出和政府雇员的薪金支出。但政府转

移支付不计入GDP。

d.商品和劳务的净出口:(X-M)。

结论:GDP=C+I+G+(X-M)。

②收入法(或成本法)

收入法是指把生产要素在生产中所得到的各种收入加总来计量GDP的一

种方法。由于要素的收入从企业角度看即是产品的成本(包括企业利

润),所以这种方法又称要素成本法。收入法核算的GDP应包括的项

目:

a.工资、利息和租金等这些生产要素的报酬。

b.非公司企业主收入,如医生、律师、农民和小店铺主的收入。

c.公司税前利润,包括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股东红利及公司未

分配利润等。

d.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这些虽然不是生产要素创造的收入,

但要通过产品价格转嫁给购买者,故也应视为成本。企业转移支付包括

对非营利组织的社会慈善捐款和消费者呆帐,企业间接税包括货物税或

销售税、周转税。

e.资本折旧。它虽不是要素收入,但包括在总投资中,也应计入

GDP。

结论:国民总收入=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

+折旧+统计误差。

③生产法(部门法)

生产法是从生产的角度出发,把所有企业单位投入的生产要素新创造出

来的产品和劳务在市场上的销售价值,按产业部门分类汇总来计量GDP

的一种方法。标准形式生产法的步骤:

第一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总产值。

第二步,计算各产业部门的中间消耗,即各部门生产单位在生产中所消

耗的购自其他生产单位的货物和服务。

第三步,从总产值减去中间消耗,得出各产业部门的增加值。所有产业

部门增加值的总和,便是国内生产总值。

第四步,对第三步所得结果进行调整,即从国内生产总值中扣除支付给

外国居民的要素收入,加上本国政府和居民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其结

果即为国民生产总值(GNP)。

核算国民收入最为常用的为支出法和收入法。

(2)当前以GDP为核心核算国民收入的缺陷

①这种核算体系并不能真实地反映一个经济社会的总产出。首先,因为

国民生产总值是根据商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计算的,因此,许多并不通

过市场交易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就不能计算到GDP中,而实际上,它们

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产出。

②现行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也不能真实地反映国民的福利水平。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GDP水平越高,就意味着所消耗的资源越多,所造成的污染

也可能越严重。同时,过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不得不迫使人们更紧张地工

作,还可能牺牲人们的闲暇时间,甚至会导致更多的生产事故。因此,

GDP的增长速度与国民所获得的福利水平并不一定成比例。正是基于这

个原因,人们才提出绿色GDP的概念。

4简述人寿保险合同中不丧失价值条款的含义。(10分)

答:不丧失价值条款,又称为不丧失价值任选条款。除定期保险外,一

般人寿保险单中都有此条款的规定。一般人寿保险合同在交付一定时期

的保险费后都具有现金价值。这种价值称为不没收价值或不没收给付。

当保险费交给保险人后,其中的一部分用于支付保险人的费用,大部分

被积存用作责任准备金,保险事故发生前,保险人也可以利用这部分现

金价值;保险事故发生后,投保人可以取回全部保险金;而当投保人不

愿继续投保而致使合同失效时,投保人仍然享有现金价值的权利,因此

称为不丧失价值条款。投保人有权任意选择有利于自己的方式来处理这

种现金价值,如保单贷款、抵交保险费或于放弃保险单时领回现金。

5《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

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请根据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的关系理

论,结合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分析应该如何运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实现这

两个目标。(15分)

答:(1)四个货币政策目标

货币政策目标是一国中央银行或货币当局采取的货币政策希望达到的最

终目的。包括:经济增长、价格水平稳定、充分就业、国际收支平衡。

下面详细说明:

①稳定物价目标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而物价稳定的实质是

币值的稳定。目前各国政府和经济学家通常采用综合物价指数来衡量币

值是否稳定。物价指数上升,表示货币贬值;物价指数下降,则表示货

币升值。稳定物价是一个相对概念,就是要控制通货膨胀,使一般物价

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急剧的波动。

②充分就业目标,就是要保持一个较高的、稳定的水平。在充分就业的

情况下,凡是有能力并自愿参加工作者,都能在较合理的条件下随时找

到适当的工作。充分就业,是针对所有可利用资源的利用程度而言的。

但要测定各种经济资源的利用程度是非常困难的,一般以劳动力的就业

程度为基准,即以失业率指标来衡量劳动力的就业程度。

③经济增长就是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必须保持合理的、较高的速度。

目前各国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一般采用人均实际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增长

率,即用人均名义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剔除物价上涨率后的人均实际

国民生产总值年增长率来衡量。政府一般对计划期的实际GNP增长幅度

定出指标,用百分比表示,中央银行即以此作为货币政策的目标。

④国际收支平衡目标,简言之,就是采取各种措施纠正国际收支差额,

使其趋于平衡。长时期的巨额逆差会使本国外汇储备急剧下降,并承受

沉重的债务和利息负担;而长时期的巨额顺差,又会造成本国资源使用

上的浪费,使一部分外汇闲置,特别是如果因大量购进外汇而增发本国

货币,则可能引起或加剧国内通货膨胀。

(2)货币政策目标之间的关系

货币政策之间的关系较复杂,有的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如充分就业

与经济增长;有的相对独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更多表现为

目标间的冲突性。各目标之间的矛盾表现为:

①物价稳定与充分就业之间存在一种此高彼低的交替关系。当失业过多

时,货币政策要实现充分就业的目标,就需要扩张信用和增加货币供应

量,以刺激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就业人数;同时

由于需求的大幅增加,会带来一定程度的物价上升;反之亦然。

②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也存在矛盾。要刺激经济增长,就应促进信贷和

货币发行的扩张,结果会带来物价上涨;为了防止通货膨胀,就要采取

信用收缩的措施,这又会对经济增长产生不利的影响。

③物价稳定与国际收支平衡存在矛盾。若其他国家发生通货膨胀,本国

物价稳定,则会造成本国输出增加、输入减少,国际收支发生顺差;反

之,则出现逆差,是国际收支恶化。

④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随着经济增长,对进口商品的需求

通常也会增加,结果会出现贸易逆差;反之,为消除逆差,平衡国际收

支,需要紧缩信用,减少货币供给,从而导致经济增长速度放慢。

(3)略。

6简述风险的三要素。(15分)

答:(1)风险因素

风险因素,也称风险条件,是指引发风险事故或在风险事故发生时致使

损失增加的条件。因此,风险因素是就产生或增加损失频率与损失程度

的情况来说的。例如,对于建筑物来说,风险因素是指其建材与建筑结

构等;对于人体,风险因素是指其健康状况和年龄等。

风险因素通常可分为三类:

①实质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是指有形的并能直接影响事件的物理功能的风险因素。例

如,汽车厂家生产的刹车系统、发动机功能等,建筑物的坐落地址、建

筑材料、结构、消防系统等,均是实质风险因素。

②道德风险因素

道德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品行修养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诈骗、纵火

等恶意行为或不良企图,均属道德风险因素。

③心理风险因素

心理风险因素是指与人的心理状态有关的无形因素。例如,人的疏忽、

过失、投保后片面依赖保险等,均属心理风险因素。

实质风险因素与人无关,故也称为物质风险因素;道德风险因素和心理

风险因素均与人密切相关,前者侧重于人的恶意行为,后者侧重于人的

疏忽行为,因此这两类风险也可合并称为人为风险因素。

(2)风险事故

风险事故也称风险事件,是指损失的直接原因或外在原因,也即指风险

由可能变为现实,以致引起损失的结果。风险因素是损失的间接原因,

因为风险因素要通过风险事故的发生才能导致损失。风险事故是损失的

媒介物。火灾、爆炸、地震、车祸、疾病等,是风险事故常见的表现形

式。

风险事故和风险因素的区分有时并不是绝对的。例如,暴风雨。如果是

毁坏房屋、庄稼等,暴风雨就是风险事故;如果是造成路面积水、能见

度差、道路泥泞,引起连环车祸,暴风雨就是风险因素,车祸才是风险

事故。在这里,判定的标准就是看是否直接引起损失。

(3)损失

损失作为风险管理和保险经营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非故意的、非计划

的和非预期的经济价值的减少。这一定义包含两个重要的要素:

①“非故意的、非计划的、非预期的”;

②“经济价值的减少”。

两者缺一不可,否则就不构成损失。例如,恶意行为、折旧、面对正在

受损失的物资可以抢救而不抢救等造成的后果,因分别属于故意的、计

划的和预期的,因而不能称为损失。再如记忆力的衰退,虽然满足第一

个要素,但不满足第二个要素,因而也不是损失。但是,车祸使受害人

丧失一条胳膊,便是损失,因为车祸的发生满足第一个要素,而人的胳

膊虽不能以经济价值来衡量,即不能以货币来度量,但丧失胳膊后所需

的医疗费以及因残废而导致的收入减少却可以用金钱来衡量,所以车祸

的结果满足了第二个要素。

损失通常分为两种形态,即直接损失与间接损失。前者指风险事故直接

造成的有形损失,即实质损失;后者是由直接损失进一步引发或带来的

无形损失,包括额外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由于任何风险造

成的损失都不会脱离上述形态,所以有人将损失直接分为四类,即实质

损失、费用损失、收入损失和责任损失。其中,责任损失包括两方面:

一是无法履行契约责任的损失;二是因为过失或故意而导致他人遭受人

身伤害或财产损失的侵权行为依法应负的赔偿责任。

三、论述题(以下3题中任选2题,每题25分,共50分)

1阅读材料:2011年3月,平安财产保险公司与淘宝网携手签署合作协

议,平安车险投保功能在淘宝网上线。投保者通过淘宝网购买平安商业

车险将享受15%的优惠。早在2010年,中国平安就已经在淘宝网上建立

了自己的旗舰店,但销售产品多以短期险为主,比如交通意外保险、国

内旅游保险等。此次将产品拓展到相对复杂的车险领域,包括第三者责

任险、机动车损失险、车上人员责任险、机动车盗抢险等,这些产品都

可在淘宝网直接订购、支付。淘宝网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投保需要自由

选择,直接使用用户名进行车险投保和保费支付。目前,阳光财险、大

地财险也在淘宝网建立了自己的旗舰店。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各类保险销售渠道的理解,并作对比分析。

答:(1)个险营销

“个险”,即个人保险,是为满足个人和家庭需要,以个人作为承保单位

的保险,个险的风险选择对象基于个人。这是目前各家寿险公司的一项

主要营销业务,从业人数也最多,占到保险业从业人数的80%。

个险营销,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初,由美国友邦寿险上海分公司从海外

引入,借由保险公司与营销员签订代理合同,以多层级的组织发展和佣

金计酬模式,通过不断扩大营销员队伍和个体营销员的业务拓展来实现

个险业务规模的增长。这一渠道的优势在于代理人与客户一对一、面对

面地直接沟通和交流。

目前,这一营销渠道已成为我国个险产品的主流销售渠道,为我国保险

事业的迅速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但随时间推移,这一渠道也暴露出很

大的弊端,主要表现为营销员与保险公司之间权责不明、关系不顺、从

业人员大进大出,致使从业者的整个素质下降,公众形象和社会评价长

期得不到改善,亟需改革和新型营销渠道的有力补充。

(2)团体保险

团体保险是由保险公司用一份保险合同为某单位同一类型的众多成员

(一般为8人以上)提供保险保障的一种销售模式。符合条件的单位

(团体)为投保人,其成员为被保险人,由保险公司签发一张总保单,

为其成员提供相应的保障计划。

团体保险主要有团体意外伤害保险、团体养老(年金)保险和团体健康

保险等。团体保险具有计划灵活、成本低廉、保费分担、投保简单等优

势。但存在受单位(团体)负责人因素影响较大,对具体的被保险个人

服务不直接,不到位等弊端,被保险人几乎终年见不到保险服务人员的

面,也没有保单持有。只知道自己往单位交钱买了份保险,往往不知道

买的是什么保险,在哪里买的保险,具体保什么,出了事儿找谁,怎么

找,怎么办手续,怎么获得理赔。

(3)银行保险

银行保险是银行业与保险业的合作模式,目前是在保险公司专职银保业

务员的联络下,银行通过向保险公司收取手续费的模式介入保险领域,

保险公司通过银行代售来完成保险销售业务。

有些公司的银保业务员直接在银行大厅充当银行的服务人员,通过为储

户提供与银行业务有关的服务获得银保产品推销机会。

这种合作模式利用了银行的信誉和客户资源,为客户提供了更为宽泛的

理财渠道。但由于缺乏操作的透明度,许多储户抱怨在毫不知情的情况

下“被”买了保险产品,有朝一日要与保险公司打交道,并非自己理解的

另一类定期“储蓄”,又比定期储蓄更具优势的“银行里的”保险。

就目前来讲,银行仅相当于一个保险代理中介机构和销售场所,确切地

说是银行在代理保险业务,从该项业务的组织形式和产品品种来说,目

前的银行保险业务尚处于初级阶段,银行保险还需精细化和创新模式。

(4)经纪公司

保险中介营销渠道之一,由经纪公司的专业工作人员——经纪人基于投

保人的利益,站在客户的立场上,为其提供专业化的风险管理服务,设

计投保方案、办理投保手续,通过为投保人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实现

保险营销。

优势在于该渠道的专业性、规范性和服务性。保险经纪人在同客户签订

委托协议后,能够针对客户的特定需求,运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协助客

户制定与其自身需要相匹配的、全面的、科学合理的、也是最佳的风险

管理规划。再由保险经纪公司组织市场询价或招投标,选择综合承保条

件最优越、产品最适合的保险公司作为承保公司。在与保险公司的谈判

中维护客户的利益,争取对客户的最大优惠,是真正的风险管理顾问。

但受保险从业人员整体素质所限,加之我国对保险经纪公司的设立与运

作实行十分严格的准入和监管制度,目前,我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风

险管理顾问,现有保险经纪公司无论是工作能力、管理水平,还是发展

规模,远不及保险消费者对风险管理顾问的要求。

(5)代理公司

保险中介营销渠道之一,是一种保险专业代理模式,保险代理公司根据

保险公司的委托,在保险公司授权的范围内专门代为办理保险业务。

其优势在于为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量体裁衣,超市化向导。不过,包

括经纪公司在内的保险中介这一块儿目前在国内发展的都不太理想,尚

未得到客户的普遍认同。但中介渠道营销是行业发展的方向,长期看

好。由保险人(即保险公司)、投保人和为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最终达

成保险合同而提供相关服务的保险中介人构成的保险消费结构是成熟保

险市场的显著特征。

(6)电话营销

一般认为电话营销是2003年由海康人寿率先从国外引入,这一渠道的优

势在于成本低,便捷、快速,直达销售对象,从致电客户到客户确认购

买,仅需要几分钟时间,投保过程大大缩短。电话营销的反馈率较高,

且能事先进行一定的客户分析与细分,有针对性地营销。由于是非现场

直接和客户进行交流,其主动性和针对性较强,也避免了直面拒绝的尴

尬。

但由于我国保险市场的成熟度不够,消费者的保险意识还不是很强,保

险知识比较缺乏,更多的消费者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保险公司掌握了自

己的个人信息深感不安,进而对这种营销方式产生很大质疑和抵触,整

体成功率很低,约只有电话营销受众总人数的5%左右。

而且通过该渠道销售的产品多为简易的短期意外险和医疗险,缺乏专属

产品等因素,到目前为止,电话营销并未被大多数人所接受,进而迅速

推广开来。

(7)网上营销

网上营销是通过互联网,利用数字化信息和网络媒体的交互性来与客户

交流,提供保险各个环节的服务,使保险信息咨询、保障计划设计、投

保、核保、缴费、承保、保单信息查询、理赔和给付等保险全过程实现

网络化,辅助营销目标达成的一种新型营销渠道。

其优势主要是多媒体并用,超越时空限制。《电子签名法》《电子支付

指引》和《电子服务认证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陆续出台和实施,使

网络营销的身份认证、电子保单、数据备份及在线保费支付等问题得以

解决,为网络营销渠道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和保险网上营销市场环境逐渐成熟,一个年轻

的、中产阶层、高教育水准、购买力较强且具有很大市场影响力的客户

群体正逐步形成,可以说,网上营销是一种极具发展潜力的营销渠道。

但由于网上营销的信息不对称,目前可上网交易的保险产品既不够丰富

也不具备独有优势,中老年人对于网络较为生疏,网上交易安全问题的

客观存在,以及网销产品的理赔和售后服务尚缺乏有力的配套措施和有

约束力的信用评价体系等,对客户的购买产生一定客观和心理障碍。

从销售层面来说,销售人员尚缺乏必要的沟通耐心和娴熟的网上沟通技

巧;而在保险网络营销模式的发展初期,想完全抛弃传统营销手段,只

通过网上操作就能下单,还很不现实。

2试论投资连结保险与分红保险的不同。

答:投资连结保险与分红保险的不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投保人承担的风险不同。分红保险的投保人保证享有预定利率带来

的固定回报,而分红的多少取决于保险公司的经营情况。投资连结保险

投保人完全承担投资风险。

(2)保单收益来源不同。分红保单的收益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①费差

益,即公司实际的费用率低于预计的费用率,产生的费用盈余;②死差

益,即因公司实际承保的风险低于预计的风险发行的程度而产生的盈

余;③利差益,即保险公司的实际投资收益率高于保单的预定利率,产

生的投资利润。投资连结保险的收益主要来源于投资账户的收益。投资

账户中的资金由保险公司的投资专家进行投资管理,投资所获得的收益

将全部摊到投资账户内,归客户所有。

(3)收益分配方式不同。分红险通过增加保额、直接领取现金等方式给

客户,出售分红保险的保险公司每年派发给保单客户红利的多少,取决

于该保险公司上一会计年度该险种的实际经营成果,分红收益率是不确

定的。投连险没有固定收益,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情况。

(4)公司收取的费用不同。分红保险在保险期间,保险公司不会再另外

收取费用,而出售投资连结保险的保险公司会每月按一定比例收取投资

账户管理费、保单管理费等费用。

(5)退保给付不同。分红保险的客户退保时,能得到保单现金价值和过

去应该领取而未领取的累计红利的总和。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客户要

退保,保险公司将按照收到退保申请后的下一个资产评估日的投资账户

价值,计算保单价值,将其支付给客户。

(6)身故给付不同。如果出险,购买了分红保险的客户除了得到投保保

额的保障外,还要加上未领取的红利。而购买了投资连结保险的客户出

险后,保险公司将在该客户自己的投资账户价值和保险金额价值两者之

间进行比较,并把其中比较高的一个价值支付给客户。

(7)透明度不同。分红险透明度较低。投连险投资部分运作透明,透明

度较高。

3试论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区别。

答:财产保险是指以财产及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因保险事故的发生导

致的财产的损失,以金钱或事物进行补偿的一种保险。

人寿保险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当发生保险事故时,保险人对被保

险人履行给付保险责任的一种保险。人寿保险与财产保险的区别有:

(1)保险标的不同。财产保险以财产及相关利益为保险标的;人寿保险

是以人的寿命为保险标的。

(2)给付方式不同。财产保险按受损财产的价值赔偿,赔付受损财产基

本恢复原状的修理、修复费用,修理、恢复受损财产,使之达到与同类

财产基本一致的状况;人寿保险属于给付性保险,只要发生了保险合同

约定的保险事故,保险公司就要按照合同规定给付保险金。共有三种:

红利、退保金和保险金给付。

(3)保险金给付条件不同。财产保险以因保险事故的发生导致的财产的

损失时进行支付保险金;人寿保险以人的生死为保险事故,当发生保险

事故时支付保险金。

(4)支付形式不同。财产保险以金钱或事物进行补偿;人寿保险是保险

人对被保险人履行给付保险责任的一种保险。

(5)分类不同。财产保险包括财产保险、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证保

险、信用保险等以财产或利益为保险标的的各种保险;人寿保险包括定

期人寿保险、终身人寿保险、生存保险、生死两全保险、养老保险。

(6)危险性质不同。人寿保险中的死亡危险及其费率,是根据职业危险

和生活环境与年龄大小等因素来确定的。一般来说,人寿险费率应逐年

递增,但实践上按均衡费率在年度间进行平衡使各年费率保持一致,从

而使费率结构发生变化,导入储蓄因素。对于财产险,一般来说,作业

条件、建筑情况、消防设备、管理方法等项目都不发生变化时,保险责

任事故一般是比较稳定的,其费率也就无需均衡了,亦就不存在储蓄因

素。

(7)分保要求不同。财产险承保的现代化高科技火箭、飞机、投保大型

工厂、高层大楼、集中存放在机器物资仓库,以及万吨级海洋轮船的货

物,集中着高度危险。在洪水、台风等灾害中,广大地区都在同一灾害

情况下受损,则是特大的高峰危险。为了分散危险,就必须分保。但

是,人寿险业务中,特别在社会主义国家里,没有百万富翁和亿万资本

家投保人寿险,只有一般工资收入者投保各种人寿险,即使人寿险保险

金额大点,一般符合危险分散原则,对分保的要求相对较少。

(8)保险费率不同。财产险除个别灾年受损较多,或除个别特约保险危

险程度集中而制订的费率较高外,一般的险种灾害损失率较低,保险期

限又较短,因而保险费率亦较低。人寿保险情况就不同,不少长期性业

务的死亡率逐年上升,加以费率中含有储蓄因素,最终将通过各种方式

予以返回,因而寿险费率相对高于非寿险。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

2013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435保

险专业基础[专业硕士]考研真题(含部分

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30分)

1外部性

答:外部性也称为外溢性、相邻效应,指一个经济活动的主体对他所处

的经济环境的影响。外部性的影响会造成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之间,或

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不一致,这种成本和收益差别虽然会相互影

响,却没有得到相应的补偿,因此容易造成市场失灵。

外部性的影响方向和作用结果具有两面性,可以分为外部经济和外部不

经济。那些能为社会和其他个人带来收益或能使社会和个人降低成本支

出的外部性称为外部经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有利的外部性;那些能够

引起社会和其他个人成本增加或导致收益减少的外部性称为外部不经

济,它是对个人或社会不利的。

外部性理论可以为经济政策提供某些建议,它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提供

了一种强有力的依据,政府可以根据外部性的影响方向与影响程度的不

同制定相应的经济政策,并利用相应的经济手段,以消除外部性对成本

和收益差别的影响,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和收入分配的公平合理。纠正

的办法有:使用税收和津贴;企业合并;规定财产权。

2边际成本

答:边际成本是指增加最后一单位产量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增加量,或者

说,边际成本是由1单位产量的变动所引起的总成本的变动。用公式表

示为:MC(Q)=ΔTC(Q)/ΔQ。在产量水平较低的阶段上,边际成

本可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减少,但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则随着产量的进一

步增加而增加。之所以如此,是由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所决定的。边际

成本MC曲线如图1所示,呈现出U形的特征。

图1边际成本曲线

3市场失灵

答:市场失灵是指由于完全竞争市场以及其他一系列理想化假定条件在

现实中并不存在,导致现实的市场机制在很多场合下不能导致资源的有

效配置,不能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的情形。垄断、外部影响、公共物品

以及不完全信息都是导致市场失灵的重要原因。

西方经济学者认为,在现实社会中,种种原因将导致市场失灵,即市场

机制的运转无法使社会资源达到最优配置,无法实现社会经济福利的最

大化等社会目标。因此,市场机制的作用并不是万能的,必须通过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来加以克服。

4公开市场业务

答: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

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以影响基础货币的活动。公开市场业务作

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具有以下几个明显的优越性:①中央银行能

够运用公开市场业务影响银行准备金,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公

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

续性的操作;③通过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不像贴现

政策那样处于被动地位;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