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与产品创新研究_第1页
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与产品创新研究_第2页
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与产品创新研究_第3页
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与产品创新研究_第4页
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与产品创新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些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其作为新时期现代化建设的关键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助力,农村普惠金融信贷业务可以帮助边缘地区收入较低的群体获得优质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帮助乡村居民实现资产的增值保值,在现代化新农村变革中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尽管有关部门和金融机构都在积极地沟通与协作,但是农村金融变革依然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严重影响了农村金融基础作用的发挥。基于此,针对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防范以及产品创新进行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农村普惠金融相关概述普惠金融指的是能够为社会各个阶层不同领域的群体特别是经济收入不稳定以及较为贫困的群体提供高效系统服务的金融体系。由于受到区域、经济、文化等不同因素的影响,贫困群体获得的金融服务较少,普惠金融主要是为这些群体提供均等公平的金融产品或者服务。其特点主要有服务对象的广泛性、机会的均等性、产品的全面性、服务网点的便捷性、参与的共同性、经营模式的商业性等。农村普惠金融是相对于城市金融来说的,通常指的是为农业、农村和农民提供支持的金融服务[1]。由于农村区域的政府、企业、农民等在进行各项活动时都会出现资金需求,需要通过金融服务实现成本的降低或者利用金融机构对货币资金进行调节,使得金融服务和产品逐渐完善。二、农村普惠金融信贷风险问题与成因分析(一)贷前问题1.信息收集难度大农村普惠金融的授信主体通常是农户、涉农小微企业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经营规模较小,大多缺乏生产、销售、加工、消费环节的存量信息沉淀,缺乏产业数据的积累,因而客户经理上门调查时只能收集到经营现场的固定资产信息以及通过询问了解到的大致的经营情况,而客户经理对产业了解程度不够深入的情况下更加剧了信息搜集的难度,客观导致了金融机构与客户的信息不对称。2.风险缓释能力不足农村普惠金融客户群体特点是“小、散、多”,大多经营规模小,农业生产技术含量不高,抗风险能力较弱,特别是水产养殖业,存在着“靠天吃饭”的现象,在缺乏保险支撑的情况下,风险缓释能力非常低。加之农村普惠金融客户普遍缺乏合格的担保品,多为信用保证类贷款,缓释担保强度不够。3.信贷产品与贷款主体的需求不匹配在目前农村普惠金融产品中,以面向农户生产和消费的“零散小”产品占据多数,几乎所有重点服务企业生产型贷款的农村中小银行都只是针对产业链核心企业发放贷款,而没有拓展到行业的上下游[9]。除了额度较低的零散信用保证贷款外,农村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授信的依据主要为财务报表、抵押物、担保等信息,而处于上下游的大多数小微企业规模较小,缺少有效的抵质押物、担保不足,因而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并不能满足他们的贷款需求。另外,由于缺乏对产业信息的深入了解,农村金融机构很难结合产业特点因地制宜地设计适合农民和农业的信贷产品。(二)贷中问题1.信息完整性真实性难以判断金融机构在开展普惠金融业务时,在贷前调查环节都制定了规范的管理制度,要求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双人上门核查客户的经营状况。但是为了提高业务办理的效率,普遍存在客户资料单独提交给客户经理的现象,使得一些数据资料真实性难以考究,为后期审查增加了难度。另外,农村普惠金融客户自身经营不规范,存在着信息不透明、有效信息少、信息碎片化、信息难以书面化等多方面信息质量问题,提交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无法保证。2.合规性审核难度较大与大额企业贷款不同,农村普惠金融客户群体大多是农村承包经营户、个体工商户以及小微企业,缺乏规范的财务制度和产销手续,如果按照传统的申贷标准,该类客户大多难以提供财务报表等相关合规性手续,但并不表示客户资质差。在受理农村普惠金融客户贷款时,侧重于看资信、看人品、看还款意愿这些定性的标准,调查报告容易空洞,大多凭借客户经理的既往经验来判断客户资质,因此对比大额贷款规范化的定量性的指标,审查审批人员难以根据书面资料对企业的经营实力、发展趋势做出评估判断,普惠金融贷款的合规性审核难度较大。3.审查审批链条过长农村普惠金融客户贷款需求多为“短、频、急”,这就对金融机构在办贷效率上有更高的要求。而针对金融机构的贷中审查、审批环节进行分析可以发现,由于客户经理与审查审批人员的风控能力参差不齐,存在着贷款审核反馈次数较多,授信审查、审批时间过长等问题。在贷款审查环节,客户经理撰写的调查报告普遍存在模板化,未能具体、真实、全面反映客户的实际情况,所以需要进行多次的反馈和报告[2]。大多数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由风险管理部、信贷管理部、授信审批中心、公司业务部、零售业务部、普惠金融部等其中的多个部门分模块管理,客户经理需要协调统一各个涉贷部门的意见,部分业务还会牵扯农业农村局、担保公司、保险公司等外部单位,业务衔接时间过长,严重影响了办贷效率,因而,应该建立有效的内部协调机制,简化审批流程,提高办贷效率。(三)贷后问题1.贷后检查不到位普惠金融客户“小、散、多”,负责普惠金融信贷业务的客户经理通常人均管贷户数达到数百户以上,如果按照大企业贷款的常规贷后管理操作,需要落户调查、逐户查询征信报告,并撰写贷后检查报告,贷后工作繁重,效率低下,客户经理疲于应付贷后管理工作中,难以冲到前线去拓展新客户。因此,为了兼顾业务发展,实际贷后检查工作的开展往往存在着流于形式、应付检查的现象,难以做实贷后工作。2.风险信息获取不全面由于农村普惠金融客户通常体量较小且风险抵抗能力较差,所以金融机构为了强化风险管理能力,会要求客户提高本行账户结算水平,对客户的资金状况进行动态监测,并通过查询征信报告,了解客户的总体授信额度变化及还款情况。但对于外部的风险信息,例如跨行资金使用情况、起诉情况、抵押物变化、经营主体及关联主体的工商信息变化等,都需要手工查询或收集,工作量大,客户经理难以每户都全面获取客户的风险信息。3.缺乏有效的风控技术当前银行普惠信贷业务贷后管理主要采取现场调查、人工查询、基于规则的预测等方式对客户信贷风险进行识别和预测,多由客户经理通过经验判断风险,这些传统方法不但成本较高,且效率很低,贷后检查频率、检查针对性均未实现差异化管理[8],缺乏行之有效的风控技术。虽然现在各大银行也陆续开发出了风险监测系统反映外部风险信息,但是农村普惠金融客户自身数据缺乏沉淀,存量数据维度与内容相对匮乏,难以在监测系统中反映出来,缺乏行之有效的自动化智能化风控技术。三、创新金融产品与防控信贷风险的措施(一)转变金融业务发展思路许多金融机构过去在进行业务拓展时采用的是全面发展模式,没有明确重点发展方向,但是大环境使得许多企业面临停产停工危险,甚至出现破产倒闭风险,所以金融机构需要对原有的普惠金融业务拓展模式进行创新,顺应国内外发展形势进行业务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思路的转变,积极提高普惠条线客户规模和体量,加快产品创新速度,实现风险敞口的下降。由于政府部门非常重视普惠金融业务,市场环境给金融机构带来的压力不断增加,国有银行在利率方面的优势和地方银行在渠道方面的优势会帮助他们积极抢占具有强抵押物的客户,在这一背景下,金融机构要改变不动产担保的业务拓展思路,积极与质监局、科技局等单位合作,通过政银分担模式实现风险敞口的压缩,有效降低客户获得融资的难度,不但可以帮助政府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实现税收的大幅增加,而且可以降低金融机构业务风险敞口,实现风险的有效管控[3]。(二)设计多元化与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产品1.设计个性化的普惠金融产品金融机构要结合乡村振兴政策,针对不同的农村经济主体,在担保方式、还款方式、资金用途等方面开发出个性化的普惠金融贷款产品。要积极响应政府部门出台的优惠政策,结合乡村振兴政策,对金融产品的种类进行创新,从而满足农村各类客户的实际需求。依据群体需求的差异进行细化分解,对不同的客户制定出差异化的服务策略,重点对成长性较高的客户进行培养,对有关的门槛设置进行灵活调整[6]。一是要结合农村普惠金融客户的经营生产周期和实际需求,为其提供更加灵活的还款方式,采用额度循环模式对贷款产品进行优化,从而帮助客户节约资金使用成本。针对收入较低的群体,金融机构可以为其提供小额信贷产品,通过一次授信、多次支出使用的模式,充分满足其教育和生活方面的资金需求。二是金融机构要全面分析当地的实际情况,不断探索适合农村普惠群体的担保方式,积极借鉴其他银行的先进经验,例如通过核心企业为其上下游的小微企业提供担保的方式实现共赢,不但可以有效拓展普惠金融的覆盖范围,而且可以实现新业务类型的创新[5]。2.金融机构要提升普惠金融产品的多元化针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贷款产品进行梳理能够看出,中小微客户在银行贷款中所占的比例较低,主要是因为小微企业无法提供银行贷款所需的抵押品,而且银行为中小微企业提供的产品体现出了同质化特点,无法满足其实际需求,所以,金融机构在为小微企业提供产品和服务时,需要全面梳理小微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其提供针对性的金融服务和产品。具体来说,金融机构要针对小微企业的业务特点、资金状况、行业趋势等情况进行全面分析,依据需求的不同为其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方案,同时,要结合其生命周期的不同,设计出差异化的经营现金流产品。3.通过挖掘整合内外部数据开发设计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一是基于行内积累的存量历史数据。客户信息、账户交易数据、代发工资数据、POS商户交易数据等;二是基于政府机构或者第三方平台信息。例如水电费、税费等;三是基于农村产业供应链的信息流。包括供应链上下游的小微企业及农户的产、供、销及消费数据,特别是对于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的经营模式,如何实现产业和金融的融合,创新出能够符合新型经营模式的普惠金融信贷产品。(三)创新金融服务手段1.优化服务模式农村是一个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市场,农村金融机构可以通过数字化转型并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优化金融服务模式,更加深入农村,掌握农村各类经济主体的实际情况,降低信息不对称性。比如目前银行业已经形成的几种做法:一是助农服务点,又称为金融服务点、乡村驿站等。助农服务点是服务农村的桥头堡、收集业务信息的交通站。二是本地乡村产业链式服务。打造“龙头企业+农民农业合作社+农户”产业链、“家庭农场、新型农村经营主体”生态链等合作服务模式。三是整村授信。以行政村为单位向农户提供无抵押和担保的金融授信服务,提高了授信效率和准确性。四是线下智能化改造和移动展业。围绕业务数字化开发网点营销、移动营销工具、管理平台等,提升客户体验。五是政银企合作。通过与农村三资监管平台、银证直连平台等外部信息平台的合作共建,形成银政企的数据共享、渠道共享、业务合作等模式。六是金融“村官”。金融“村官”由农村中小银行派驻,并参与村级基层治理,提供金融宣传、金融产品服务等。[9]2.简化审批流程金融机构可以设立专门的农村普惠金融部门,比如普惠金融事业部,专门负责普惠金融业务的产品创新、业务模式探索,以及普惠金融贷款的审查审批,为普惠金融业务开辟绿色审批通道,缩短业务流程,提高贷款审批效率,使客户获得更好的体验,提高客户的满意度。3.业务流程线上化金融机构通过探索业务流程线上化、智能化操作,大大改善了客户的体验感,提高了办贷效率,降低了普惠金融较高的经营管理成本。一是在线申请。现在大部分银行都能够针对特定产品在手机银行等发起线上贷款申请,也有部分可以通过公众号引流、APP申请等方式向客户提供线上申请途径,大大改善了客户的体验感,同时为金融机构开拓了新的获客渠道,适应普惠金融客户零散、量大的特点。二是在线审查审批。通过对接大数据,建立风控模型,实现线上审查审批。三是在线签署合同。目前大部分银行都已经运用了电子签章以及人脸识别技术,客户无需上门签订合同,节省了经营管理成本。四是在线评估押品及查询押品状态。通过建立房产、土地等常规押品的评估数据,在客户线上提交押品资料及信息后,能够实现线上押品评估,减少了客户经理通过人工走访查看押品的环节,提高了办贷效率。(四)完善农村普惠金融产品风险防控机制1.金融机构要加强对合规风险的管理作为风险管控的基础内容,合规风险是农村普惠金融产品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金融机构建立科学完善的管控体系,制定严格权威的监督管理制度,对产品创新和风险管理的责任进行明确。第一,金融机构要遵守底线原则,强化风险隐患排查的力度,有效规避业务风险问题。第二,要强化监督管理措施的执行,对管理流程和范围进行优化。第三,要建立科学规范的市场风险预警和监测体系,对金融产品创新可能出现的风险问题进行防范,并依据识别出的问题进行整改,积极推动企业产品结构的升级。第四,要在有关法律法规的指引下强化风险监管,为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7]。2.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风险防控体系进行优化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的应用,能够对内外部的信息数据进行全面的整合和科学地分析,从而更好地开展风险的评估和应用,对普惠金融风险管控体系进行创新,建立完善的风险预警和审批制度,提高贷前、贷中和贷后各个环节的风控效率和风控水平。一是基于大数据挖掘方法,利用内外部数据,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精准画像,通过智能化算法自动化识别客户风险,加强对还款来源数据的验证,多维度对小微企业客户进行预警,提高客户准入质量。二是在贷中阶段能随时监控用户交易行为,发现警报后系统自动调整额度或冻结额度,大幅降低潜在损失;三是建立实时的贷后风险预警系统,开展可行合理的风险预警、监测、管控。加快贷后非现场监测系统建设,通过对接行内外各类大数据进行日常动态监测,实现客户风险排查自动化;进一步细化贷后检查规则,针对客户风险程度,实行差异化贷后管理,发生预警风险信号后再人工干预,提高客户经理贷后检查效率。[8]3.做好征信体系建设,加大风险教育商业银行应积极推动金融风险教育下乡,借助宣讲、微信公众号、电视媒体、网络媒体等,向风险意识薄弱的农户、个体户等普及信贷风险的利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