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4500字】_第1页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4500字】_第2页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4500字】_第3页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4500字】_第4页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45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析孔子的德育思想目录TOC\o"1-3"\h\u11723一、孔子提出德育思想的历史背景 一、孔子提出德育思想的历史背景(一)社会背景孔子生活在春秋晚期,处于奴隶制发达时期,宗族统治制度和社会结构开始瓦解。这一时期,随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发展,社会动荡,经济停滞,危机日益加剧,人民贫困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孔子出身于贫困家庭,经历了社会动荡和艰辛,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立志通过道德教育和政治生活来学习,长大后通过道德教育来实现。孔子的生活实践为他的道德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实践基础。(二)文化背景由夏商周断代工程的成果告诉我们,中国在公元前世纪,就已经进入文明时代。其标志是尧、舜、禹等圣贤形象的出现和我国最早的奴隶制国家一一夏朝的建立。与重“科学分析”的西方文化不同,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带有浓厚的“人文”精神。这种“人文”精神在尧、舜、禹时代就初见端倪,历经夏、商,特别到西周,“人文”精神初具规模。在此期间,圣贤辈出,是孔子最令人羡慕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文”精神,强调道德修养,注重家庭伦理,追求社会理想。然而,在孔子时代,原始部落联盟制度的建立--皇帝王子周规则完全崩溃,在仪式的原系统早期奴隶制所包含的氏族民主、人性化,并且在许多小型和中型的氏族民主却被吞噬。孔子着眼于当时的社会政治形势,走遍了许多国家,试图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改革当前的政治复兴周礼,但没有成功。孔子把周公推崇为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人物,把周公之才和美比作最高的标准。孔子和周公的思想学说是一致的,所以孟子称“周公仲尼之道”,是完全正确的。周公治民之道是“明德慎罚”,在积极的方面提出了“敬德”、“修德'夕、以德保国的思想。[[][]冯文全,冯碧瑛.论孟子对孔子德育思想的传承与弘扬[J].教育研究,2013,(01):131-138.孔子在晚年看到乱臣当道、礼崩,于是告老回家不在从政,专注于讲座和写作,孔子对中国文化的重大贡献就是对《诗》、《书》、《礼》、《乐》、《易》、《春秋》的整理和修治。孔子根据自己的哲学、政治和历史见解,对大量古代文献进行筛选,整理编次成《六经》。孔子认为,《诗经》表达了纯正的思想,《书经》让人了解先朝历史事件,《礼经》使人懂得礼节规范,《乐经》使人性情祥和,《易经》表达了做人的哲理,《春秋经》表达了对善恶的褒贬[[][]张武华.浅析孔子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人民论坛,2010,(17):235-237.三、论述孔子的基本德育思想(一)仁爱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素质教育等。孔子的道德教育体系内容丰富,但根源是“仁”。在思想教育上,孔子主张“仁心”在政治教育上,他主张“仁政”在道德品质修养上,孔子要求学生做“仁人”。孔子认为,一要靠“礼”,礼是道德的行为规范。“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仁”是从人性的本质来加强动物属性的固有区别,礼是在实践中规范人的天性,明确人应该有社会责任的理性。孔子说:“不知礼,无以立也”,做人必须是知礼、执礼、达礼,从“仁”源于某些品格应该由“礼”来实现、规范。(二)礼义“复礼”是仁慈的表现。孔子要求学生发展自己的素质。“仁”是人类从动物属性中固有的差异,而“礼”来自人类自然规范的实践,人们应该有明确的社会责任理由。孔子的所谓“礼”,主要指的是社会伦理水平和生活规范。[[]王洁.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5,(01):14-16.]这个规范,并在很大程度上,包括国内的社会制度;往小方向说,包括人们在人们日常生活礼仪中的互动。“礼”是孔子“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规范,也是维系封建社会长治久安的杠杆。仁是礼的起点,礼是仁的目的地的,仁是人的心思的基础。孔子倡导利用“仁”丰富“[]王洁.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论,2015,(01):14-16.(三)忠孝“孝梯”和“忠”等。“梯”是处理家庭内部关系的行为准则,是实现“仁”的基础。孔子说:“孝梯也者,其为仁之本软”。孔子要求“弟子入则孝,出则梯,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在这里,“入则孝”是指在家要孝顺父母;“出则梯”是指在外要尊敬兄长。[[]张高产.论孔子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46-48.]孔子的学生有若对老师所提倡的孝梯之道有着深刻的理解,他曾经这样说:“其为人也孝梯,而好犯上者,鲜矣;[]张高产.论孔子德育思想在大学生感恩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成人教育,2012,(17):46-48.在孔子的认识中,可以在家里做孝子,在朝忠诚;在家庭中形成孝敬父母的良好的品质,在朝廷养成忠诚高贵品格,这是孔子以社会家庭导向的概念在道德教育的反射。孔子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后来学者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形成了“移孝作忠”,求忠臣于孝子之门的取士传统。孔子及后来的儒者把父子关系与君臣关系联系起来,充分体现了其道德政治化的特点。(四)“政”人君子子曰“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政,这里与正确、正派、正直相通,“正”是从政者的行为规范,是“仁”与“礼”恰如其分的表现,也是平民百姓生活的标杆。仁与礼的和谐、统一最终落在人的“正”上。政治也可以理解为正治,也就是孔子所说的仁政德治。“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潘静.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15-17.]孔子教育学生授之六艺六经的目的在于培养执政者,他自己也力图成为一个“政”人。另外,孔子把强烈的从政愿望寄托在学生身上,把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放在“[]潘静.孔子德育思想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04):15-17.孔子认为,君子应该言行一致,内外如一,诚实、慷慨和宽宏,是“仁”和“礼”的载体。君子要正别人、正自己、正世道,直立绅士,在国家治理中要从政以德,齐之以礼,与人民一起,百姓安定,民族繁荣。直到现在,“正人君子”依旧是理想的好人,在民间充满活力。可以看出,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综上述,“政”人君子是孔子德育的目标,孔子强调对人们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其目的是要培养“正人君子”。四、孔子的德育思想对我们当代的德育教育的借鉴价值(一)对德育教育的重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资源。孔子在《礼记·礼运篇》中就为我们描绘了重诚实、讲仁爱、求友善、修和睦的社会蓝图,继承孔子德育思想的精华,对建设新的道德教育文化,塑造中华民族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现实意义。(二)拥有进行德育的具体内容继承道德教育“仁”的思想本质,构建新时期的道德内涵。孔子的“仁”建立在血亲情感—“孝”、“锑”的基础之上,却超越这种情感。它要求把“孝”所包含的血亲之爱扩展到一切人身上,“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它要求人们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考虑别人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关心,相互帮助,建立密切和谐的人际关系。孔子思想的道德教育是爱自然,社会和人,注意“和谐”,强调关系,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坚持“知情意行”的理念,统一道德教育观,提高道德教育的有效性。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相同,孔子德育思想注重“情理融通”、“智仁结合”。孔子主张个人应该考虑道德培养过程中理性与情感的关系。孔子说:“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在这两句话对世代名影响深远,孔子这两句话将情感与理性有机结合,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对情感设计没有明显的理性和情感对抗,孔子在情感教育通过培养个人道德思想仍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以“君子理想人格”为道德教育的目标,加强公民的道德修养。创造和追求绅士的理想个性是多年来孔子在道德教育中创造的道德教育模式。培养“君子”是孔子德育思想的目标,孔子似乎能否真正成为圣人绅士不重要,重要的是“学为圣贤”能在不同程度上增强道德的个性。这是一个睿智的策略,在市场经济将继续向社会和教育价值观和目标迈向庸俗导向的今天,孔子的理想人格具有特别强大的道德教育,参考价值。(三)进行德育教育的具体方法借鉴孔子德育的方法原则,转变德育思路。孔子德育理论的根源是立在己心道德的自觉反省上的,从“为人由己”到“内省不疚”,说明“仁”之思想发端于人之内省。强调个人主观努力和自我修养的重要性,即德性的内化与养成,这是孔子德育思想的一大特色。注意德育方法的改进。通观《论语》可见,融洽亲密的师生关系,即师生互为朋友的关系,是孔子德育思想方法的独特之处,这种方法在师生各自修身修德中起到了互动互补的特殊德育作用。孔子认为,以朋友关系待人,是他们追求的人格表征之一,即朋友友谊没有等级观念或私人利益掺杂,最合乎仁、义精神,所以《论语》开篇即讲“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做好德育工作,需要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孔子认为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要循循善诱,以促进学生去主动思考和钻研道德的内容,他说“不愤不启,不啡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重视因人而异的教育。《论语》中保存了许多孔子对学生情况进行个别分析的记录,如“由也果”仲由果敢决断,“赐也达”端木赐通情达理,“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参也鲁”曾参迟钝等等。由此可见,孔子平时十分注意了解学生,因而对学生的特点了如指掌。孔子因材施教有很多典型的案例。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重要性。榜样在道德教育中的示范作用,有巨大的吸引力和对人民的说服力。孔子在学生的道德素质上的缺点教育上,特别注重说服和教育的榜样。他说“举善而教不能”。通过“举善”,即树立好的道德榜样,表彰好人好事,教育和启发其他有缺点错误的人,使他们认识自己的缺点之所在并努力改正。孔子特别强调“行”的重要性。他认为“行”比“言”更为重要,“行”是德的归宿,“德”不能离开“行”。他强调言行一致,“君子耻其言过其行”,如何衡量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不仅是他的说法,而是看他做的如何,如果你不能把人的道德知识和信仰转化为道德行为,意味着道德教育的失败。五、总结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蕴含着丰富的智慧。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作为我国传统思想的领导者,对大众的思想道德教育有其指导性。在孔子的整个教育制度中,道德教育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就是孔子重视道德教育很好的说明。他的志士、君子、成人的人才观也多体现了对人才道德方面的要求。孔子的德育思想丰富、系统,深入挖掘有助于古为今用,为现代社会服务。

参考文献[1]王洁.孔子德育思想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教育的启示[J].教育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