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2021年初升高语文无忧衔接(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21古诗文阅读综合练习(二)

综合练习01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1•鹤山市第二中学高一月考)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齐宣王)目:“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何以异?”

日:“挟太山以超北海,语人曰:‘我不能。'是诚不能也。为长者折枝,语人曰:'我不能。'是

不为也,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

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

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

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

王请度之!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

王日:“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

日:“王之所大欲,可得闻与?”

王笑而不言。

口:“为肥甘不足于口与?轻暖不足于体与?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声音不足听于耳与?便嬖不足

使令于前与?王之诸臣,皆足以供之,而王岂为是哉?”

曰:“否,吾不为是也。”

口:“然则王之所大欲,可知已: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也。以若所为,求若所欲,犹

缘木而求鱼也。”

日:“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

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今也制民之产,仰

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

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

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

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挟太山以举北海超:跳过

B.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开U:施加刑罚

C.欲辟土地,期秦楚朝:使……朝拜,名词用作使动词

D.尊中国而抚四夷也莅:临,这里指统治

2.下列句中加点词古今同义的是()

A.不推恩无以保搴于B.古之人所以大迎人者,无他焉

C.商贾皆欲属于王之市D.欲辟土地,朝秦楚,莅中国而抚四夷

3.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以挟泰山以超北海与为长者折枝的生动的事例说明了不能做与不去做的根本区别。

B.孟子指出了齐宣王要想治理好国家,需要有善于推恩之心。

C.在上面的选段里,齐宣王的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

D.孟子不仅强调了经济的重要性,而且还强调了教化的重要性。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②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5.孟子和齐宣王谈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

1.B

2.B

3.C

4.(1)敬爱我家的老人,来推及到别人家的老人;关爱我家的小孩,来推及到别人家的小孩;天下可以在

手掌上运转(天下很容易治理)了。

(2)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大道理反复地教导老百姓,那么,须发花白的老人也

就不会自己背负或顶着重物在路上行走了。

5.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施王道。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B.开IJ,通“型”,典范,用作动词,做榜样。句意是:给自己的妻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

治理好一家一国。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中的古今异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B.过人:古义今义均为:超过一般人。

C.臧:古义,储存货物。今义:藏匿。

D.中国:古义,指中原地区。今义,指中华人民共和国。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言文内容能力。

C.“心里已经没有了以武力争霸的想法”错,从“王笑而不言”来看,此时他的主要的想法还是耍以武力

来称霸的。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第一个“老”“幼”,形容词作动词,尊敬,爱护;第二个“老”“幼”,为名词,老人,小孩;“天

下可运于掌”,天下可以在手掌上运转,比喻天下很容易治理。

(2)“谨”,作动词,慎重办理;“庠序”,指学校;“申”,申诫,告诫;“孝悌之义”,孝顺父母、

尊敬兄长的大道理;“申之以孝悌之义”,状语后置,即“以孝悌之义申之”,用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

大道理反复地教导老百姓;“颁”,通“斑”,“戴”,用头顶着物体;“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状语

后置,即“颁白者不于道路负戴”,须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在道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内容,筛选整合文言文信息,归纳概括文言文中心意思能力。

根据“故王之不王,非挟太山以超北海之类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类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

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

推其所为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

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抑王兴甲兵,危士臣,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心与”“以若所为,求若所欲,

犹缘木而求鱼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

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轻”“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

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可以得出选文主要内容是“孟子劝说齐宣王放弃霸道实施王

道”。

参考译文:

(齐宣王)说:“不肯干与不能干的表现怎样区别?”

(孟子)说:“(用胳膊)挟着泰山去跳过北海,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确实是做不到。为

年长者按摩肢体,告诉别人说:'我做不到。'这是不肯做,而不是不能做。大王所以不能统一天下,不

属于(用胳膊)挟泰山去跳过北海这一类的事;大王不能统一天下,属于为年长者按摩肢体一类的事。敬

爱自家的老人,从而推广到(敬爱)别人家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家的孩子。

(照此理去做)要统一天下如同在手掌上转动东西(那么容易)。《诗经》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

子和子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说的就是把这样的心施加到他人身上罢了。

所以,推广恩德足以安抚四海百姓,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圣人大大超过别人的原因,

没别的,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如今(您的)恩德足以推广到禽兽身上,老百姓却得不到您的好处,

又是什么原因呢?用秤称,才能知道轻重;用尺量,才能知道长短,任何事物都是如此,人心更是这样。

大王,您请思量一下吧!”

“难道(大王)您要动用士兵(发动战争),使大臣们陷于危险,与各诸侯国结怨,这样心里才痛快么?”

齐宣王说:“不是的,我怎么会这样做才痛快呢?我是打算用这办法求得我最想要的东西罢了。”

(孟子)说:“您最想要的东西是什么,(我)可以听听吗?”

齐宣王只是笑却不说话。

(孟子)说:“是因为美味的食物不够吃呢?轻软暖和的衣服不够穿呢?还是因为绚丽的颜色不够看

呢?音乐不够听呢?左右受宠爱的大臣不够用呢?(这些)您的大臣们都能充分地提供给大王,难道大王

真是为了这些吗?”

(齐宣王)说:“不是,我不是为了这些。”

(孟子)说:“那么,大王所最想得到的东西便可知道了:是想开拓疆土,使秦国、楚国来朝见,统

治整个中原地区,安抚四方的少数民族。(但是)用这样的做法,谋求这样的理想,就像爬到树上找鱼一样。”

(孟子)说:“没有长久可以维持生活的产业却有长久不变的心,只有有道德操守的读书人才能做到,

至于老百姓,没有固定的产业,因而就没有长久不变的心。如果没有长久不变的善心,不遵守礼仪法度,

无所不为。等到(他们)犯了罪,接着就处罚他们,这样做是陷害百姓。哪有仁爱的君主掌权,却可以做

这种陷害百姓的事呢?所以英明的君主规定老百姓的产业,一定使他们上能赡养父母,下能养活妻子儿女;

假使一辈子都遇丰年,就一辈子都可以吃饱,在荒年也不至于饿死。这样之后驱使他们向善。所以老百姓

跟随国君走就容易了。如今,规定人民的产业,上不能赡养父母,下不能养活妻子儿女,好年景也总是生

活在困苦之中,坏年景免不了要饿死。这样,只是使自己摆脱死亡还怕不足,哪里还顾得上讲求礼义呢?

大王真想施行仁政,为什么不回到根本上来呢?(给每家)五亩地的住宅,种上桑树,(那么)五十岁的人

就可以穿上丝织的衣服了;鸡、小猪、狗、大猪这些家畜,不要失去家禽家畜生长繁殖的时节,七十岁的

人就可以有肉吃了:一百亩的田地,不要(因劳役)耽误了适宜种植、收获庄稼的时节,八口人的家庭就

可以不挨饿了;慎重办理学校的教育,用孝顺父母、尊重兄长的道理告诫他们,头发斑白的老人便不会在

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老年人穿丝衣服吃上肉,老百姓不挨饿受冻,如果这样还不能统一天下,那是没

有的(事情”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湖北襄阳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

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

夕阳连雨足,空军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

[注]义公:唐代高僧。莲花:为佛家语,佛教以莲花为最洁,亦指《莲花经》。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为题赞诗,也是山水诗,义公禅房点明了身份地点,同义公习禅相呼应。

B.空林是禅房背景,空寂的山林为义公安心修禅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C.连绵雨后,夕阳斜照,翠影斑驳,庭院阴冷,义公禅房显得空寂落寞。

D.禅房驻足,可仰观高峰,可欣赏深壑,所见之景气象宏大,雄奇壮观。

2.请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

C

2.①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②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怀的赞美。③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之情。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及鉴赏诗歌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庭院阴冷,义公禅房略显空寂落寞”分析错误,“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是说当雨过天晴之际,

夕阳徐下时分,天宇方沐,山峦清静,晚霞夕岚,相映绚烂。翠绿的山影静静地投印在庭院中,阴幽空灵,

清爽怡人。可见景色应该为清幽。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构成了一种“深林人不知”的空寂境界,描绘出了义公坐禅的环境背

景,为全诗写景勾画了一个总背景。

颔联“户外一峰秀,阶前群壑深”着意表现禅房位置的高深。门外孤峰高耸,阶前深壑纵横。人到此地,

瞻仰高峰,注目深壑,自有一种断绝尘想的意绪,神往物外的志趣。这二句诗,景物交叠,气象森闵,雄

奇壮观,层次感十分强烈。前两联描绘高僧禅房位置、禅房庭前的自然环境,通过环境的清雅脱俗、悠远

深邃衬托出义公清高的志趣。既有对义公禅房及周围美景的喜爱之情,也有对义公追求禅境、超凡脱俗情

怀的赞美。

颈联“夕阳照雨足,空翠落庭阴”描写雨后空山清幽之景。这二句从动的方面描写禅院清净爽洁,与前两

句从静的方面描写禅院的幽寂高深相结合。虽以写景为主,但景中有人。这时,空翠的水气飘落,禅房庭

上,和润阴凉,人立其间,更见出风姿情采。这一联,诗人抓住一了雨后高僧隐居环境的特点,进一步由

景色环境的描写烘托义公脱离凡间、超于尘世的胸襟和情怀。无一字赞美高僧却字字饱含尊敬和赞美之情,

明是写景实是赞人;明是赞景实是赞人。

尾联“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巧用佛教的比喻赞美禅师虚空高爽的禅心。义公选取了这样美妙的山水

环境来修筑禅房,可见他有佛眼般清静的境界,方知他怀有莲花一样纤尘不染的襟怀。

孟浩然生性自然不羁,为人耿介,志在隐逸。这首诗通过描写高僧修行的环境来赞美高僧清净纯洁的心胸。

也寄托着自己时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21•湖南省东安县第一中学高一期中)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白部分。

(1)《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可见

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齐桓晋文之事》中,孟子说明了养民的措施之后,用“,”两句指出了民众教育

的方法。

(3)《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明了秦晋的利害关系之后,希望秦伯能慎重考虑的句子:“,

【答案】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答题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字:庠、悌、阙。

综合练习02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1•汕头市澄海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年十二,以父德任为辇郎。既笔,以行修饬擢为谏大夫。是时,宣帝循武帝

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更生以通达能属文.与王褒等并进对,献赋颂凡数十篇。会初立《谷梁春秋》,

征生受《谷梁》,讲论《五经》于石渠。

元帝初即位,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堪为诸吏光禄大夫,皆领尚书事,甚见尊任。更生年少于

望之、堪,然二人重之,荐更生宗室忠直,明经有行,姻为散骑宗正给事中,与侍中金敞拾遗于左右。四

人同心辅政,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

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谓■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成帝即位,显等伏辜,更生乃复进用,更名向。向以故小军召拜为中郎,使领护三辅都水。迁光禄大

夫。是时帝元舅阳平侯王凤为大将军秉政,倚太后,专国权,兄弟七人皆封为列侯。向睹俗弥奢淫,而赵、

卫之属起微。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故序次为《列女传》,凡八篇,以戒天子。采传记

行事,著《新序》《说苑》凡五十篇奏之。数上疏言得失,陈法戒。书数十上,以助观览,补遗阙。上虽不

能尽用,然内嘉其言,常嗟叹之。

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向自见得信于上,

故常显讼宗室,讥刺王氏及在位大臣,其言多痛切,发于至诚。上数欲用向为九卿,辄不为王氏居位者及

丞相御史所持,故终不迁。居列大夫官前后三十余年,年七十二卒。

(节选自《汉书•刘向传》,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B.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C.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D.向为人简易/无威仪廉靖乐道/不交接世俗/专积思于经术/昼诵书传/夜观星宿/或不寐达旦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冠,古代男子年满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已经成年。

B.《谷梁春秋》,与《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

C.九卿,古代中央部分行政长官的总称,类似后来的六部尚书。

D.“擢”是选拔、提拔的意思,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向通晓经书,擅长写作。他曾经被征召教授《谷梁》,在石渠宣讲《五经》,也曾经编撰《新序》《说

苑》等著作。

B.刘向正直有为,疾恶如仇。他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

的宦官。

C.刘向忠君爱国,献计献策。他曾编纂《列女传》来警诫天子注重教化,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

律,弥补遗漏的过失。

D.刘向颇有才能,深受重用。宣帝选用贤才,他进献了几十篇赋颂;后来成帝多次想任用他做九卿,但始

终没能施行。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时,宣帝循武帝故事,招选名儒俊材置左右。

(2)未白而语泄,遂为许、史及恭、显所谱诉,堪、更生下狱,及望之皆免官。

5.关于礼仪教化,刘向有怎样的看法?请简要说明。

【答案】

1.A

2.D

3.B

4.(1)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

(2)没有禀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弘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被关进监狱,以及萧望

之等都被免去了官职。

5.反对奢侈淫逸的习俗;出身微贱的人行事不能超越礼制;王的教化应由内到外施行,从亲近的人开始•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无威仪”是“为人简易”的表现,而“廉靖乐道”的意思是“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两句的主语

都是“刘向”,且主谓宾齐全,所以这两句中间需断开,据此排除C、D两项。

“昼诵书传”与“夜观星宿”,结构一致,中间断开,排除B项。

句意: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

传,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与‘除'‘征'‘辟''迁’等意思相同”错误。“除”“征”“辟”都表示授予官职。“迁”表示

调动官职,一般表示升职。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他曾带领一起辅助政事的大臣请求皇上罢免身居高位的骄纵外戚和玩弄权术的宦官”的说法不正确。由

原文“患苦外戚许、史在位放纵,而中书宦官弘恭、石显弄权。望之、堪、更生议,欲白罢退之。未白而

语泄”可知,既没有“带领”,也没有“请求皇上”,只是有这个想法。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赋分点:(1)“循”,按照;“故事”,先例;“俊材”,才智出众。

(2)“白”,禀告;“为……所”,表被动,被动句;“潜诉”,诬陷,谗毁攻讦。5.本题考查学生理

解文本内容,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本题要求概括刘向对礼仪教化的看法,解答时首先要在文中找到相关内容,通读文章可知,本题答案集中

在“向睹俗弥奢淫,而赵、卫之属起微贱,逾礼制”“向以为王教由内及外,自近者始”两句,刘向看到

习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

然后将其内容分点进行归纳即可。

【点睛】

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

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词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

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

“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

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

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

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

的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刘向字子政,本名更生。十二岁时,因为父亲刘德被任用为辇郎。成年后,因为品行美好谨慎被提拔

为谏大夫。这时,宣帝按照武帝的先例,招引选出有名的儒士、才智出众的人放置在身边。更生因为洞明

事理能写文章,和王褒等一起进献应对,献上赋颂共几十篇。适逢(朝延)刚把《谷梁秋》立于学官,征

召更生教授《谷梁》,在石渠讲解谈论《五经》。

元帝刚即位,太傅萧望之担任前将军,少傅周堪担任诸吏光禄大夫,都兼掌尚书的事务,很受尊重信

任。更生的年纪比萧望之、周堪小,然而这二人器重他,推荐更生宗族忠诚正直,又能通晓经术有所作为,

更生升为散骑宗正给事中,和侍中金敞担任左、右拾遗。四人一心辅助政事,憎恶外戚许、史在位放纵,

而中书宦官弭恭、石显玩弄权术。萧望之、周堪、更生商议,想要禀告皇上,(让皇上)罢免他们。没有禀

告皇上话就泄露了,于是被许、史和恭、石显等人诬陷,周堪、更生被关进监狱,以及萧望之等都被免去

了官职。

成帝即位,石显等人服罪,更生于是又被提拔任用,改名为刘向。刘向凭借过去的九卿身份被召见授

予中郎一职,让他管理保卫三辅都水。升为光禄大夫。这时皇上的大舅阳平侯王凤担任大将军执掌政权,

依仗太后,专擅国权,兄弟七人都被封为列侯。刘向看到习俗更加奢侈,而赵、卫之流出身低贱,超越礼

制。刘向认为王的教化应该从里到外,从亲近的人开始。因此编次《列女传》,共八篇,用来警诫天子。搜

集传记、往事,写成《新序》《说苑》共五十篇,并把它们进献给皇上。多次上书谈论利害,陈述法则戒律。

上书几十次,用来帮助皇上阅览,弥补遗漏的过失。皇上虽不能都采用,然而内心赞许他的言论,经常咨

嗟感叹。

刘向为人平易没有威仪,廉洁清静,喜好圣贤之道,不和世俗相接触,专心研究经术,白天朗读书传,

晚上观察星象,有时不睡觉直到天亮。刘向看到自己被皇上信任,所以经常颂扬宗族,批评王氏和在位的

大臣,他的言论大多沉痛而恳切,这都出于叛度忠诚。皇上多次想任用刘向做九卿,都不被在位的王氏和

丞相御史支持,所以(刘向)始终没有晋升。做列大夫官前后三十多年,七十二岁时去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湖北荆州市•荆州中学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

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②,维舟吊屈平。

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③。

(注)①杜审言和宋之间都是初唐诗人,他们在政治、文学上志同道合。公元698年,杜审言坐事贬吉州

司户参军,宋之问写此诗以赠。②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

始参镇东军事。③龙泉剑:传说在豫章丰城(江西丰城县,与杜审言的贬谪地吉州同属江西)地下四余丈

的地方,曾有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一曰龙泉,一曰太阿。

1.下面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诗中“万里行”“不相送”“远含情”等内容都与诗题中“送别”相呼应。

B.“卧病人事绝”一句写出了诗人因卧病对世事感到绝望的心境,为全诗奠定了孤独伤感的感情基调。

C.诗歌颔联写出了诗人无法到河桥为友人送行,只能想象友人远去,唯有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

D.本诗多处用典,孙楚、屈平、龙泉剑等典故的运用,寄寓了诗人对友人被贬远行的无限感慨之情。

2.有人评论说本诗“嗟君万里行”中“嗟”字用的好,“自然而又蕴藉”。请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嗟”

字包含的多重情感。

【答案】

1.B

2.①对友人离别的惆怅之情。诗人因病不能为友人送行,但诗人想像着江边垂柳依依含情的情景,形象含

蓄地表达了自己的惜别之情。②对友人仕途坎坷的嗟叹之情。友人被贬,让诗人联想到了孙楚、屈平的坎

坷遭遇,寄托了诗人对友人才学高超但仕途坎坷的同情和惋惜。③对友人怀才不遇的不平之情。诗人用龙

泉剑埋丰城的故事暗示出友人的贬所,“可惜”“流落”等词寄寓了对友人怀才不遇、遭遇不公的不平和

慨叹。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卧病人事绝”是指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绝”不是“绝望”的意思,是“断绝”的意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包含多重情感。这首诗的情感围绕“嗟”字展开,“卧病人事绝”,首

句便营造出寂寥情绪;加上“君”竟要远行万里,更令人嗟叹。诗人因“卧病”不能将朋友送至渡口桥边,

故感觉到江上远远烟树都含有诗人心中的惜别之情;下两联用典,颈联将友人贬谪所行之路写成一条追思

故杰的路,孙楚不遇、屈原冤屈,借他们的身世遭遇喻友人仕途之坎坷,寄托了作者对友人的同情和惋惜,

为故人不得志而感伤;同时,“嗟”字含有安慰和鼓励友人的意思。尾联将朋友被贬谪比作宝剑流落,以

龙泉剑终于被有识之士发现,喻友人也终将脱颖而出,再得起用。于愤懑不平中寄托了对友人的深情抚慰

与热切期望。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21•湖北鄂州市•高一期末)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六国论》中表现列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

⑵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诗人运用夸张的笔法,描绘出雪中天地的整体形象,勾画出瑰奇壮丽

的边塞雪景的两句是“,”。

⑶杜甫《登高》中“,”两句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年老体衰的惆怅之情。

【答案】暴霜露斩荆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

登台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暴,荆,棘,瀚,阑,惨,凝,作。

综合练习03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1•广东茂名市•高一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研,沛丰邑中阳里人也,姓刘氏。高祖为人,常有大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及壮,试吏,为泗上

亭长。高祖常徭咸阳,纵观秦皇帝,喟然大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矣!”

单父人吕公善沛令,辟仇,从之客,因家焉。沛中豪杰更闻令有重客,皆往贺。萧何为主吏,主进,

令诸大夫曰:“进不满千钱,坐之堂下。”高祖为亭长,素易诸吏,乃绐为岁曰“贺钱万”,实不持一钱。

谒入,吕公大惊,起,迎之门。吕公者,好相人,见高祖状貌,因重敬之,引入坐上坐。萧何日:“刘青

固多大言,少成事。”高祖因狎侮诸客,遂竺上空,无所讪。酒阑,吕公因目固留高祖。竟酒,后。吕公

日:“臣少好相人,相人多矣,无如季相,愿季自爱。臣有息女,愿为箕帚妾。”

高祖以亭长为县送徒骊山,徒多道亡。自度比至皆亡之,到丰西泽中亭,止饮,夜皆解纵所送徒,曰:

“公等皆去,吾亦从此逝矣!”徒中壮士愿从者十余人。高祖被酒,夜径泽中,令一人行前。行前者还报

日:“前有大蛇当径,愿还。”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后人来至蛇

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曰:“人杀吾子。人日:“妪子何为见杀?”妪曰:“吾子,白帝子

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后人至,高祖觉。

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诸从者日益畏之。

(选自《汉书•高帝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B.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C.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D.高祖醉/日/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即汉高祖刘邦,高祖是刘邦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起的名号。

B.“谒”是进见时用的名帖,又称“名刺”“名帖”,类似于后来的名片。

C.“季”是刘邦的字,古代有一定身份的人除了有名,还有字,如屈原名平字原。

D.“坐”就是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上坐”的“坐”是座位的意思。

3.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高祖有胸襟,有气量,但到了壮年,才当上泗上亭亭长,他在观看秦始皇出行时,发出了“大丈夫当

如此矣”的感慨。

B.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为奉承县令的贵客,都去送礼,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却

假称“贺礼一万钱”。

C.吕公善于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很敬重他。酒宴结束送客的时候,吕公告诉高祖要保重自己,并愿意

把女儿许配给高祖。

D.高祖押送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半路逃跑,他估计等到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他放走民夫,

自己也准备逃命。

4.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后人至,高祖觉。告高祖,高祖乃心独喜,自负。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一一《鸿门宴》

5.请简要分析“诸从者日益畏之”的原因?

【答案】

1.C

2.D

3.B

4.(1)走在后面的人到了,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

不起。(2)(我)派遣将领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为了防备其他盗贼进来和意外的变故。希望您详细告诉项王

我不敢背叛恩德。

5.人们更加敬畏高祖是因为人们听信了老妇人的话,认为高祖是赤帝之子。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蛇分为两”中“分为”属于偏正结构,“分”作“为”的状语,之间不可断开,这是一个被动句,“两”

作补语,之后断开,排除A;

“行数里”承前省略主语“高祖”,“数里”作“行”的补语,独立成句;“醉困卧”中“醉困”是并列

词语共同作“卧”的原因状语,之间不可断开,排除BD:另:“何畏”是一个宾语前置句,应独立成句,

在“何”前面断开,“畏”后面断开。

整句话的翻译为: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

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

故选Co

2.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坐在职位最高的位置上”错误。“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为奉承县令的贵客”是错误的,应是奉承县令。“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是错误的,高祖瞧不起那

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话的得分点为:“后人”,走在后面的人:“觉”,睡醒;“自负”,自己了不起。

第二句话的得分点为:“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来;“非常”,意外的变故;“具”,

详细;“倍”,通“背”,背叛。

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信息的能力。

文章最后一段说到“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

卧。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人问妪何哭,妪日:'人杀吾子。‘人曰:'妪子何为见杀?'妪曰:

‘吾子,白帝子也,化为蛇,当道,今者赤帝子斩之,故哭。’人乃以妪为不诚,欲苦之,妪因忽不见”,

意思是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两段,道路就通了。又

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哭泣.

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

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

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他点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所以人们更加敬畏高祖是因为人们听信了老妇

人的话,认为高祖是赤帝之子。

【点睛】

参考译文:

汉高祖,是沛县丰邑中阳里的人,姓刘。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

产劳动。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汨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

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沛县的豪绅和

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

“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在堂下。”高祖虽然只做个亭长,但向来瞧不起那班官吏,于是递上个名帖,

假称“贺礼一万钱”,其实一个钱也没带。名帖递了进去,吕公非常吃惊,立即起身到门口迎接。吕公这

个人喜欢给人相面,看到高祖面相后就敬重他,并引他到上座坐下。萧何说:“刘季向来爱说大话,很少

成事。”高祖趁机会要戏弄耍笑一下客人们,就坐了上位,一点也不谦让。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

祖使了个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等人们饮完酒,高祖走在最后。吕公说:“我年轻时就喜欢给人相面,

相过许许多多的人,但是没有人像你这样的好面相。希望你保重自己。我有一个亲生女儿,愿意许给你做

妻子。”

汉高祖以亭长的身份,替县里押送一批民夫到骊山服役,不少民夫在半路上逃跑了。高祖估计,等到

达骊山时,民夫将全都跑光,于是等走到丰邑西面泽中亭时,便停下来休息饮酒,到夜晚就把押送的役夫

全部放走,他说:“各位都逃走吧!我从此也逃命去了!”民夫中有十多个年轻力壮的汉子,愿意与高祖

一起走。高祖乘着酒兴,当晚就抄小路从泽中走,派一人到前面探路。探路人回来报告说:“前面有条大

蛇挡道,咱们还是回去吧。”高祖带醉说:“好汉走路,怕什么!”于是亲自向前,拔剑斩蛇,蛇被斩为

两段,道路就通了。又走了几里路,高祖既醉又困,卧于路上。落在后面的人来到高祖斩蛇的地方,见一

位老妈妈夜间在那哭泣。人们询问原因,老妈妈说:“有人杀了我的儿子。”有人问:“你的儿子为什么

被人杀了?”老妈妈说:“我的儿子是白帝的儿子,变成大蛇,伏在路当中,现在被赤帝的儿子杀了,所以

我在此哭泣。”人们以为这位老妈妈说假话,想给他点苦头吃,老太婆却忽然不见了。走在后面的人到了,

高祖睡醒,大家就把刚才发生的事告诉他,高祖听了便暗自高兴,觉得自己了不起。那些跟随的人从此也

越来越敬畏高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2021•湖北高一期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除夜®

陈与义②

畴昔追欢事,如今病不能。

等闲生白发,耐久是青灯。

海内春还满,江南砚不冰。

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

注:①除夜,即除夕夜。②陈与义,两宋之交杰出诗人,靖康之变后,他辗转流亡多地,于绍兴元年(1131)

抵达南宋朝廷所在地临安。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采用对比手法,令往年除夕夜的欢愉与眼前自己卧病在床、身心憔悴形成鲜明对比。

B.颔联中,“白发”“青灯”等意象的使用,为读者勾画出一个忧国伤时的孤寂者形象。

C.颈联写冬天己经过去,江南大地一派春色,使得诗歌的情感也由低沉苦闷转为昂扬向上。

D.本诗综合使用记叙、描写、抒情等表达方式,将个人身世、时代背景融入其中,意蕴深刻。

2.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寄寓着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

2.尾联写诗人在除夕夜磨墨挥毫,饯别残岁,而外面迎新的晨钟已经敲响,提醒人们新一年已经来临。新

年来到、春回大地,带给诗人新的希望,诗人希望在新的一年中,国家形势能有所好转,也希望自己能有

所作为.

【分析】

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C.“转为昂扬向上”说法错误。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低沉苦闷,尽管新春的到来带给诗人一丝诗兴和希望,

但仍然没有脱离诗歌的沉闷基调。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饯”是告别的意思,“残年”指旧年,尾联上句是说诗人题诗饯别旧年;“钟鼓报晨兴”指迎新的晨钟

已经敲响,新年已经来到。分析两句诗歌寄寓的情感,要联系全诗内容和诗人生平,一方面是诗人对新年

来到、春回大地的喜悦,另一方面也有对国家形势好转的殷切期盼,也有他希望一展抱负的壮志雄心。

诗的尾联“题诗饯残岁,钟鼓报晨兴”写诗人在除夕夜研墨题诗,送别旧年,而室外迎新的晨钟已经敲响,

它在告诉人们新的一年已经来临。尾联有写作者题此诗的意义的含义。寄寓着作者将自己复杂的情感梳理,

并且勇敢迎接新的生活的情感。作者通过首联、颈联描写自己孤寂的等待,颔联一个转折,春还冬去,结

果是好的,但是作者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高兴和激动,反而心情复杂。最后,通过题诗,将自己的心理进

行梳理,所以尾联寓意着作者接受了这样的现实,也勇敢的迎接新生活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2021•湖北高一月考)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谏逐客书》中李斯论述秦穆公任用客卿达到的效果的句子是

(2)《谏太宗十思疏》中强调刑法威吓都只能让百姓,,劝谏唐

太宗要重视百姓的力量。

(3)《红楼梦》中,“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描写出了薛家的豪富奢侈之气。《阿房宫赋》中与之

相近的句子是:,,表现了秦国统治者豪奢挥霍的生活。

【答案】并国二十遂霸西戎终苟免而不怀仁貌恭而不心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形:戎、鼎、铛、砾。

综合练习04

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2021•湖北鄂州市•高一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子元,为元安福州判官。兵乱,守义死。父开,太祖尝召见论元事,欲官

之,辞去。缙幼颖敏,外式二十一年举进士。授中书庶吉士。甚见爱重,常侍帝前。一日,帝在大庖西室,

谕缙:“朕与尔义则君臣,恩犹父子,当知无不言。”缙即日上封事万言,书奏,帝称其才。已,复献《太

平十策》,文多不录。成祖入京师,擢传读,命与黄淮、杨士奇、胡广、金幼孜、杨荣、胡俨并直与斗弓,

预机务。内阁预机务自此始。

缙少登朝,才高,任事直前,表里洞达。引拔土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威否,无顾忌,廷臣多

害其宠。又以定储议,为汉王高煦所忌,遂致败。先是,储位未定,淇国公丘福言汉王有功,宜立。帝密

问缙。缙称:“皇长子仁孝,天下归心。”

帝不应。缙又顿首日:“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会大发兵讨安

南,缙谏。不听。卒平之,置郡县。而太子既立,又时时失帝意。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口:“是

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四年赐黄淮等五人二品纱罗衣,而不及缙。久之,福

等议稍稍传达外廷,高煦遂潸缙泄禁中语。明年,缙坐廷试读卷不公,谪广西布政司参议。既行,礼部郎

中李至刚言缙怨望,改交趾,命督饷化州。永乐八年,缙奏事入京,值帝北征,缙谒皇太子而还。汉王言

缙伺上出,私觐太子,径归,无人臣礼,帝震怒。缙时方偕检讨王储道广东,览山川,上疏请凿赣江通南

北。奏至,建缙下承然,拷掠备至。十三年,锦衣卫帅纪纲上囚籍,帝见缙姓名曰:“缙犹在耶?”纲遂

醉缙酒,埋积雪中,立死,年四十七。承其家,妻子宗族徙辽东。

后仁宗即位,出缙所疏示杨士奇曰:“人言缙狂,观所论列,皆有定见,不狂也。”诏归缙妻子宗族。

正统元年八月,诏还所籍家产。成化元年,复缙官,赠朝议大夫。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

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节选自《明史•列传三十五》,有删改)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B.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C.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D.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后高煦以叛诛/安南数反/置吏未久/复弃去/悉如缙言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洪武,明成祖朱棣的年号,古代年号始自汉武帝,此后形成制度,一个皇帝在位时,可以多次更改年号,

称为改元。

B.文渊阁,最初是皇家藏书、编书以及皇帝讲读之所,后设大学士,于翰林及六部官员内择取,成为阁臣

办公的地方。

C.诏狱,由皇帝直接掌管,意为此监狱的罪犯是由皇帝亲自下诏定罪,文中的锦衣卫就下设诏狱,直接对

皇帝负责。

D.籍,又称籍没,古代官员因犯律条,官府登记并没收其家财充公,有的朝代还有将其家属子女强逼为奴

为婢的做法。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缙天纵英才,少年得志。他考中进士后被授为中书庶吉士,深受皇帝赏识,皇帝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

样看待。

B.解缙直言快语,无所顾忌。无论在高祖还是成祖面前,他都直言敢说,深得皇帝器重,同时也招致了群

臣的妒忌。

C.解缙仕途起伏,结局不幸。他被朱高煦诬陷入诏狱,后来皇帝见其姓名表示关切,可惜被纪纲埋在雪中

冻死。

D.解缙胸怀抱负,富有远见。早年上封事万言、献《太平十策》,后来在立皇储、讨安南上的态度,都体

现了这一点。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引拔士类,有一善称之不容口。然好臧否,无顾忌,廷臣多害其宠。

⑵高煦宠益隆,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

5.解缙外放为官,远离政治中心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

【答案】

1.B

2.A

3.C

4.(1)他引荐士人,只要有某一方面的长处总要言不绝口地加以称赞。但他好品评人物,无所顾忌,廷臣

多忌妒他受宠。

(2)朱高煦更加受宠,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解缙又进谏说:“这样做会引发争端,不可。”皇上大怒,

说他离间骨肉,解缙所受的恩宠便渐衰了。

5.(1)汉王享受的礼仪等级超过了嫡子,解缙谏止,惹怒皇帝;(2)朱高煦诬陷解缙泄露宫中机密;(3)

廷试读阅卷子不公。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题中,“始缙言汉王及安南事得祸”,“言汉王及安南事”是“得祸”的原因,作“得”的状语,语意

联系紧密,不可断开;且“祸”是“得”的宾语,其后断开,排除AD;

“安南数反”,主谓结构,其后应断开;“置吏未久”的主语是朝廷,其前应断开,故排除C。

本句译为:当初解缙因说汉王和安南事而得祸,后来朱高煦因反叛被诛,而安南因多次造反,设官统治不

久,也放弃而去,都应了解缙的话。

故选B。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洪武,明成祖朱棣的年号”错误。解缙是洪武二十一年举进士,后来才有“成祖入京师,擢侍读”,

可以推断,“洪武”不是明成祖朱棣的年号,而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年号。

故选A„

3.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C.“后来皇帝见其姓名表示关切”错误。根据“缙犹在耶?”的“犹”字,以及身为锦衣卫的纪纲“遂醉缙

酒,埋积雪中”中的“遂”字,可以推知,杀死解缙才是皇帝的本意。

故选C。

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得分点:

(1)“引拔”,引用提拔;“臧否”,褒贬,评论;“害”,忌妒。

(2)“益”,更加;“启争”,引发争端;“浸”,渐渐、逐渐的意思。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首先注意审题,先弄清“外放为官,远离政治中心”指的是什么?根据原文,应该是指“谪广西布政司参

议”。

其次,锁定答题区间,梳理答案。

本题考查“原因”,直接原因是“缙坐廷试读卷不公”;根本原因还是在他失去皇帝的宠爱“高煦宠益隆,

礼秩逾嫡。缙又谏曰:'是启争也,不可。’帝怒,谓其离间骨肉,恩礼浸衰”;当然,一个关键的原因

是在立储问题上“缙又顿首日:‘好圣孙。’谓宣宗也。帝颔之。太子遂定。高煦由是深恨缙”,得罪汉

王,被他诬陷“高煦遂谐缙泄禁中语”。

参考译文:

解缙,字大绅,吉水人。祖父解子元,担任元朝安福州判官。遭逢兵乱,(他)坚守道义而死。父亲解

开,太祖曾召见他谈论元朝之事,想给他授官,解开推辞而去。解缙自小聪颖,洪武二十一年考中进士。

被授为中书庶吉士。很被太祖喜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