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解析)七年级语文11月定时练习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答题要求:
1、答题前,请用0.5mm黑色中性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填写你的基本信息。
2、答选择题时,请用2B铅笔填涂选择题对应的小方框;若写错了,请用橡皮擦擦了,再重新选择。
3、答非选择题用0.5mm黑色中性笔答题,书写工整,不能超出规定的范围。若写错了,请在旁边修改。严禁使用修正带、涂改液进行涂改。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确凿(zào)笃志(dǔ)碣石(jié)人迹罕至(hàn)
B.皂荚(jiá)匿笑(nì)竦峙(zhì)三省吾身(xǐng)
C.秕谷(bì)憔悴(cuì)高邈(miǎo)混为一谈(hún)
D.攲斜(jī)贮蓄(zhù)攒成(chuán)水何澹澹(dàn)
2.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搏学分岐各得其所疲惫不堪
B.恭敬侍弄咄咄逼人截然不同
C.祷告决别花枝招展人生鼎沸
D.徘徊骄媚从心所欲喜出往外
3.下面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每当我看到万里长城,我心中的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B.我们的新班级成立后,班主任依照能力给每个同学都安排了工作,让大家各得其所。
C.你说话的态度老是这样咄咄逼人,会人很不舒服,会交不到朋友的。
D.学习遇到困难时,我们要及时向老师求教,做到不耻下问。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食堂有没有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护措施,是保证同学们食品安全的关键。
B.网课学习持续一个多月了,同学们和家长们都盼望着开学。
C.《中国诗词大会》节目将诗词文化带到人们生活中,有利于更多人了解、走进、研究古诗词。
D.家长们在电脑前参加线上家长会,看到了老师们亲切的面容和恳切的发言。
5.读中华经典让我们知晓礼仪传承中华文明,交贤明朋友让我们相互帮助共同成长。七年级一班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协助完成以下任务:
下面是小文日记里写下的与朋友相处的感受,阅读这段文字,完成小题。
友情是①,是共同经历的点点滴滴,在岁月里潺潺流淌;友情是②,是彼此心头的缕缕光亮,在成长中驱散阴云;友情是③,是拂过心田的丝丝畅快,在征途上平添惬意。成功时,友情是一次击掌,为你喝彩;跌倒时,友情是一次扶起,给你安慰;友情,是我们共同度过的岁月,是地久天长里我们成长的足迹。
结合语境,在①②③横线处填写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A.①一阵柔柔的轻风②一轮明媚的暖阳③一条清澈的小溪
B.①一条清澈的小溪②一轮明媚的暖阳③一阵柔柔的轻风
C.①一阵柔柔的轻风②一条清澈的小溪③一轮明媚的暖阳
D.①一条清澈的小溪②一阵柔柔的轻风③一轮明媚的暖阳
6.材料探究:探究下列材料,说说你获得的交友启示。
(材料)
北宋的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当范仲淹卷起铺盖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生怕被说成是朋党,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一清二楚了。
交友启示:
7.本次活动准备邀请李校长前来指导。班长草拟了如下邀请函,请你就语言得体提出自己的看法。
邀请函
敬爱的李校长:
您好!我班将于11月15日上午9:00在本班教室举办“有朋自远方来”主题活动,真诚地邀请您前来指导。本次活动意义重大,恳请您鼎力相助。我们恭候您的惠顾。
七年级一班全体同学
2023年11月06日
(1)在人际交往中,准确得体地使用言辞,能更好地体现个人的修养和品位。如文中的“"一词,含有对别人帮助的感谢,表达了敬意。
(2)邀请函中含有表述不得体的词:“”,应改为“"。
二、古代诗文阅读(30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7分)
【甲】
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乙】
宾客诣陈太丘宿
宾客诣陈太丘宿,太丘使元方、季方炊。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炊忘著箅①,饭落釜中。太丘问:“炊何不馏②?”元方、季方长跪曰:“大人与客语,乃俱窃听,炊忘著箅,饭今成糜③。"太丘曰:“尔颇有所识不?”对曰:“仿佛志之。"二子俱说,更相④易夺,言无遗失。太丘曰:“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注)①箅(bì):蒸饭的工具。②馏:把食物蒸熟。③糜子:粥。④更相:互相。
8.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委而窃听抛下B.去后乃至就
C.入门不顾回头看D.乃俱窃听偷偷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B.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C.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D.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
10.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陈太丘与朋友相约同行,朋友没有如约而至,陈太丘就自己先走了。
B.陈元方指责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维护了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C.元方、季方做饭招待客人,又同时偷听客人和父亲谈话,饭煮成了粥。
D.陈太丘批评儿子饭没做好,元方、季元都为自己辩护,并且互相指责。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2)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7分)
【甲】
竹里馆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乙】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二)
苏轼
放生鱼鳖逐人来,无主荷花到处开。
水枕能令山俯仰,风船①解②与月徘徊。
【注释】①风船:风里飘荡的船;②解:能够,会。
12.下列对两首诗词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写竹里馆即诗人所在地的环境,塑造了一位身居茂密竹林的独处者形象。
B.甲诗第二句中诗人借弹琴和长啸来抒发情感,表现了诗人的孤单寂寞难以消解。
C.乙诗一、二句描绘自由成长的鱼鳖和荷花,突出表现了夏日湖中特有的野趣。
D.从诗题和内容来看,乙诗是诗人在望湖楼酒后描绘夏日湖景的七言绝句。
13.两诗写月都别有情趣:甲诗将明月与深林置于同一画面,突出了环境①的特点,乙诗中则将月拟人化,描绘了一幅这样的画面:夏日的夜晚,②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4)峨眉山月半轮秋,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5)《〈论语〉十二章》中讲述学思结合,要辩证对待学与思之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
三、现代文阅读(33分)
(一)课内现代文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春
朱自清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
⑥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他们的草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⑦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他们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⑧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他生长着。
⑨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⑩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他领着我们上前去。
15.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吹面不寒杨柳风"中的“杨柳风”是指吹动杨柳的风,指春风。意思是:春风吹到脸上不觉得寒冷,很温暖。
B.“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逼”字,表现了春雨洗涤后小草青绿的颜色特别浓烈、特别耀眼。
C.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是正面描写,烘托出春雨中安静祥和的氛围。
D.文章在语言方面多用叠词,使语句节奏舒缓且有韵律美。如“稀稀疏疏"“舒活舒活”“抖擞抖擞"等。
16.对第⑥段划线句子描写顺序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先动景后静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B.先静景后动景,先远景后近景,先绘物后写人。
C.先静景后动景,先近景后远景,先绘物后写人。
D.先动景后静景,先远景后近景,先写人后绘物。
17.对下面这句话的朗读处理,不恰当的一项是()
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
A.这句话应用盼望的语气朗读,要读出作者渴望春雨的心情
B.朗读这句话时应用舒缓的节奏,来表现春雨对万物的润泽。
C.朗读这句话时可重读“绿”,来突出树叶绿的程度之深。。
D.这句话可在“安静"后停顿,表现作者被这种美好的意境打动。
(二)非连续性文本(本题共3小题,9分)
中小学生使用手机问题
材料一:
《中国教育报》2021年2月1日讯为保护学生的视力,让学生在学校专心学习,防止沉湎网络和游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加强中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要求,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
《通知》强调,学校要将手机管理纳入学校日常管理,制定具体办法,明确统一保管手机的场所、方式、责任人,提供必要保管装置。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
《通知》指出,学校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让学生科学理性对待并合理使用手机,避免出现简单粗暴的管理行为。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材料二:
某社会调查小组在某中学做了关于“初中学生使用手机的不良影响”的调查统计,其具体数据见下图:
材料三:
意大利是欧洲第一个禁止学生上课时使用手机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颁布了一道全国禁令,一旦发现学生在校违规使用手机,在劝说无效的情况下,校方可对学生处以没收手机或取消期末考试资格等惩罚。2018年7月,法国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覆盖3岁至15岁的学生,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在校外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
材料四:
某中学校长认为,要结合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序稳妥积极推进禁止手机进校园,防止机械的“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与此同时,还必须意识到,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还来自社会和家庭,这不是靠学校禁令就能解决的,需要进行综合治理。
1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法国国民议会表决通过了禁止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法案,该法案适用于幼儿园到初中的孩子,覆盖了3岁至15岁的学生。
B.现在禁止学生在校园使用手机普遍存在执行难的问题,学校可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防止机械的“一刀切"。
C.法国通过的校园禁止使用手机法案,对我国治理学生使用手机有借鉴意义,但并不是说只要法律出台,学生在校园内使用手机的问题就能解决。
D.治理手机仅靠学校治理是不够的,因为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这就需要社会和学校联合起来,辅以家庭力量形成合力。
1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新闻报道《关于加强中小学生手机管理工作的通知》出台的原因及要求。
B.材料二采用画图的方法说明了某中学初中学生使用手机对视力影响最大。
C.材料三表明,意大利早在2007年就禁止学生在校内外使用手机。
D.从相关阅读材料中可以发现,意大利、法国对学生的手机管理比中国要求更严格。
20.请你结合上述材料,就学生使用手机的问题给下列对象各提几条合理建议,从而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
给学生:
给家长:
给学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一针一线皆关情
蔡勋建
①父亲常说“做出衣裳的是针线”,按说这没有什么创意,但从一名乡间职业裁缝口中说出,却有权威性和说服力。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
②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①子、钉扣子。翌年学习缝制衣服,第三年开始学绗②棉做棉衣,最后学剪裁。师父手艺高超,很严厉,连立身坐姿、穿针引线也有规矩,弄不好便举起尺子打过来。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三年后他便提着裁剪刀行走乡里,独当一面,还真是多亏了师父的言传身教。
③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
④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比如绗棉衣棉裤,父亲在铺好絮棉的布面上,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如此反复,他的徒弟再照线举针绗棉。
⑤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男服多用蜻蜓扣、春蚕扣(也叫一字扣),女服多用蝴蝶扣、菊花扣,还有男女通用的琵琶扣、树枝扣。一个个蜻蜓头,一对对蝴蝶结,公扣母扣,结对成双。这种衣服全用布扣,杜绝塑料扣子或有机玻璃扣子,着实漂亮。
⑥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
⑦他的裁缝工具很简单,裁剪刀、竹尺、皮尺、画粉、手针、顶箍,再就是熨斗。父亲剪裁时轻松自如,用剪吃布很干脆——咔哧,咔哧,咔哧,这像极了农夫耕田犁地,当犁尖插入土地,只听得一声吆喝,那黑色土壤便顺着犁头往右翻去。咔!最后一声特别干脆,听起来很果断,那肯定是剪刀将出,剪断布头了。
⑧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我揣测这种“停顿"绝不是率性而为,一定是有讲究的,应该是父亲为后来的缝纫制作留下的暗记,比如打褶、留岔什么的。案板上留下的“记号”,让我长久思索……
⑨除了在家等客上门做衣,很多时候是做“乡工",也称“上门工”。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
⑩早年,父亲行走乡里一直是手工制作,后来母亲加盟。不久有了缝纫机,一台“蝴蝶"牌缝纫机与他们“白头偕老”。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小时候我还没念书,就经常随父母去做“上门工"。一大早,东家挑一副挑子走在前头,一头是缝纫机头,一头是机脚,我紧跟父母在后,父亲说我从小就随他吃“百家饭”。
在乡间,这个行业有个笑话段子:“裁缝不落布,穿个冒裆裤。"少时我不解,便问父亲何意,父亲笑了,告诉我意思是说,如果哪个裁缝不留下布头,那他肯定穿着个没有裤裆的裤子。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
父亲从事职业裁缝五十年,他从手工到机制,见证了民间服装的演变发展,亲自经历了这些服装的全部制作过程。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
注:①襻(pàn)子:用布做的扣住纽扣的套。②绗(háng):缝纫方法,用针线固定面儿和里子以及所絮的棉花等。
2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②段写父亲“拜师学裁缝",在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在内容上,它也使文章叙事清晰,主旨鲜明突出。
B.文章第⑥段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主要是为了记录收人布料、量体裁衣的一些数据。
C.文章第⑦⑧段中“咔哧,咔哧,咔哧"“咔”“咚咚咚"等拟声词,生动地写出了父亲裁剪技艺的高超。
D.作者对农村生活非常地熟悉,选取的事件典型,反映出农民的心理、人情,充满乡村的泥土气息。
22.作者说“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父亲有哪些绝活?结合文章内容分条概括。
23.请从描写手法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
24.简要分析父亲的人物形象。
四、名著阅读(7分)
25.下列不适合作为《朝花夕拾》推荐语的一项是()
A.这本书记录了鲁迅先生的一些往事留下了他成长的足迹给人很多启发,值得一读。
B.我喜欢这本书里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讲的是鲁迅先生入学前后富有童趣的事。
C.这书可有意思了,比如鲁迅先生小时候和伙伴们夜半看迎神赛会后偷罗汉豆,很好玩。
D.这书像人物画卷,有迷信而善良的保姆长妈妈,还有严谨而正直的老师藤野先生
26.如果鲁迅要为《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建一个微信群,名为“‘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下面哪些人物不能入群?请选出人物并说明理由。
双喜阿长范爱农衍太太
五、作文(60分)
小作文(10分)
27.语言表述
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文字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做精细的描绘,为读者营造一种如临其境的感觉。
下面这段文字虽记叙了一件事,但读起来索然无味。请你帮作者“添枝加叶”,将这件事情进行详细的描写描摹。
写作要求:使用外貌描写和动作描写,并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放学回家,我不小心摔了一跤。回到家里,妈妈很心疼。
大作文(50分)
28.以我之眼观万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老舍看见了济南冬天的温晴,劳伦兹看见了鹦鹉可可的调皮,史铁生看见了母亲病中的坚韧……用心去看,你也能看见……
请以“看见"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请先在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作;(2)立意自定,文体自选(诗歌除外);(3)不得抄袭、引用本试题卷阅读部分的材料;(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5)书写规范,字迹工整,不少于550字。
参考答案与解析
1.B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
A.确凿(zào)——záo,人迹罕至(hàn)——hǎn;
C.秕谷(bì)——bǐ,混为一谈(hún)——hùn;
D.攲斜(jī)——qī,攒成(chuán)——cuán;
故选B。
2.B
【详解】本题考查字形。
A.搏学——博学,分岐——分歧;
C.决别——诀别,人生鼎沸——人声鼎沸;
D.骄媚——娇媚,喜出往外——喜出望外;
故选B。
3.D
【详解】本题考查成语理解和应用。
A.油然而生:形容某种感情自然而然地产生。这里形容看到万里长城后自然而然地产生民族自豪感,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B.各得其所:每个人或每件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排,此处用来形容同学们在老师的合理安排下,都能发挥各自的作用,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C.咄咄逼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此处用来形容说话态度强硬,使人难堪。符合语境,使用正确;
D.不耻下问:指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而不感到丢面子,比喻谦虚好学,不介意向学识或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符合语境“向老师求教”,对象使用错误;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
A.两面对一面,应在“保证"前加上“能否”或者删去“有没有";
C.语序不当,应将“了解”和“走进"调换位置;
D.搭配不当,在“恳切的发言”前加上“听到了"或删去“和恳切的发言”;
故选B。
5.B
【详解】本题考查句子衔接。
第①空,结合后面“在岁月里潺潺流淌"可知友情是“小溪”,小溪会流淌;第②空,结合“是彼此心头的缕缕光亮"可知友情是“暖阳”,暖阳会发出光亮;第③空,结合“拂过心田的丝丝畅快"可知友情是“轻风”,风可以拂过心田。
故选B。
6.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内容理解。
材料中列举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而被贬去颍州,一些平日与他往来甚密的官员担心被牵连而远离范仲淹,而生病在家的王质闻讯却大摇大摆地将范仲淹一直送到城门外;启发我们应多交品德高尚的朋友,不与势利小人交往,多交益友,少交损友。
7.鼎力相助惠顾光临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鼎力相助:dǐnglìxiāngzhù,大力相助。指别人对自己的大力帮助。敬辞,常用来表达对别人帮助的感谢与敬意。
(2)“我们恭候您的惠顾"中的“惠顾”不得体。
惠顾:敬辞,惠临光顾(多用于商家欢迎顾客)。
根据前面的“真诚地邀请您前来指导"可知,应改为“光临”或“莅临"。
8.B9.A10.D11.(1)和别人约定出行,却丢下我离开了。
(2)像这样的话,只喝粥就可以了,何必做饭!
【解析】8.本题考查词语释义。
B.句意:太丘离开后客人才到。乃,才。故选B。
9.本题考查断句。句意: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客与太丘论议”的主语是“客与太丘"。“二人进火”的主语是“二人",“俱委而窃听”的主语是“二人"。故断句为:客与太丘论议/二人进火/俱委而窃听。故选A。
10.本题考查对选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二子俱说,更相易夺”的意思是“兄弟二人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由此可知D项中“元方、季元都为自己辩护,并且互相指责”理解错误;“如此,但糜自可,何必饭也"的意思是“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可见陈太丘并没有批评两个儿子,D项“陈太丘批评儿子饭没做好’理解错误。故选D。
11.本题考查译句。重点词语:
(1)期行,相约同行。委,舍弃。去,离开。
(2)如此,像这样。但,只。可,可以。饭,做饭。
【点睛】参考译文:
甲: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乙:有客人在陈太丘家留宿,太丘让元方(陈纪)、季方(陈谌)兄弟二人做饭。兄弟二人正在烧火,听见太丘和客人在谈论,都停下来偷听。做饭时忘了放箅子,米都落进锅里。太丘问:“为什么没蒸饭呢?"元方、季方跪在地上说:“您和客人谈话,我们俩都在偷听,结果忘了放箅子,饭都成了粥了。”太丘说:“你们还记得我们说了什么吗?"兄弟回答道:“大概还记得。”于是兄弟二人跪在地上一块儿叙说,互相补充,大人说的话一点都没有遗漏。太丘说:“能够这样,喝粥就行了,不必做饭了!"
12.B13.环境特点:幽静湖面上一阵晚风吹来,船儿摇曳,与空中(水中)月亮都缓缓的移动,就像一对老友徘徊散步。(符合诗意即可)
【分析】12.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
B.“孤单寂寞难以消解”理解错误。甲诗第二句“弹琴复长啸",写月夜幽林之景中诗人在其间弹琴长啸,体现了诗人安闲自得、物我合一的心境;
故选B。
13.本题考查诗歌意境和画面分析。
①甲诗描写作者弹琴长啸之处的景色,将竹林与明月同置一画面中,竹林少有人来,显得很幽静;明月当空,可见是晚上,周围环境更加幽静,所以这两个意象组合在一起,突出了其清幽宁静的环境特点。
②乙诗将月亮拟人化,“风船解与月徘徊”,写出一种在船上泛游的情趣。苏轼把船的游荡和月的徘徊轻轻牵拢,拉到一块来,那就生出了新意。船在徘徊,月也在徘徊,但诗人不知是月亮引起船的徘徊,还是船儿逗得月亮也欣然徘徊起来。这种描述让整个情景饶有兴致,根据诗意描绘即可。示例:船被风吹的摇摇晃晃的,好像同月亮一起徘徊不前。
14.山岛竦峙随君直到夜郎西回乐烽前沙似雪影入平羌江水流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背诵。课文原句填空作答时,一是要深刻理解诗文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的语句;三是作答内容要准确,做到不加字、不少字、不写错字。注意易错字词:竦峙、随、郎、烽、羌、罔、殆。
15.C16.C17.A
【解析】15.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
C.作者描写雨中的乡村、行人和农民,是侧面描写,烘托出春雨中安静而和平的气氛,渲染出春雨的温馨意境;故选C。
16.本题考查理解语句。
C.结合“树叶子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乡下去,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还有地里工作的农夫,披着蓑,戴着笠"的内容可知,“树叶儿”“小草儿"“灯光”都是静景,“慢慢走着"“工作”是动景。先静景后动景;“树叶儿"“小草儿”是近看之物,“小路上,石桥边"“地里”“房屋"是远望之景,先近景后远景;“树叶儿”“小草儿"“灯光”写物,“慢慢走着的人"“农民”写人,先绘物后写人;故选C。
17.本题考查朗读设计。
A.春雨图是文章的第二部分“绘春"中的内容,不能用盼望的语气朗读;这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突出了树叶儿、小草儿的特点,写出了景物给人的强烈感受,应用高兴、愉悦的语气朗读,要读出作者对春雨的喜爱;故选A。
18.D19.C20.给学生:①要配合学校管理,无特殊需求不带手机进校园;②要科学使用手机,避免因使用手机分散学习精力,影响视力。
给家长:①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就孩子使用手机问题积极配合学校;②与孩子达成共识,监督孩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给学校:①不用手机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让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②提供通话设施,解决学生与家长的通话需求;③要规范手机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防止机械的“一刀切”,做到“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
【解析】18.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D.结合材料四“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还来自社会和家庭”可知,“学生沉迷网络的原因主要来自社会"表述错误。
故选D
19.本题考查理解材料内容。
C.“一律禁止在校内外”有误。与材料三“2018年7月,法国民议会通过法案,明确规定幼儿园、小学和初中的学生禁止在校内使用手机,无论是上课时间还是课间休息,甚至在校外进行教学活动时,都禁止使用手机"不相符。
故选C。
20.本题考查意见建议,根据材料内容分析即可。
给学生:根据材料一第一段句子“中小学生原则上不得将个人手机带入校园,确有需求的,须经家长同意、书面提出申请,进校后应将手机交给学校统一保管,禁止带入课堂”分析,提出建议:要配合学校管理,原则上不带手机进校园。根据材料二图表分析,提出建议:要科学使用手机,不要因为不合理使用手机分散学习精力,影响视力。
给家长:根据材料一第三段句子“各校要做好家校沟通,家长应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形成家校协同育人合力"分析,给家长提出建议:要切实履行教育职责,就孩子使用手机问题积极配合学校。在家里,一定限制孩子使用手机的时间,一方面可以有效防止孩子近视,另一方面还可以预防孩子沉迷于其中,无法自拔,让孩子可以利用更多的时间接触更加有意义的事情,多走出房间,看看世界。让孩子科学合理使用手机。
给学校:根据材料一第二段句子“应通过设立校内公共电话、班主任沟通热线等途径,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不得使用手机布置作业或要求学生利用手机完成作业”得出建议:不要使用手机布置作业,不要让学生用手机完成作业。学校应该提供通话设施,解决学生与家长通话需求。根据材料四“防止机械地‘一刀切’。禁止学生带手机,可能会让极个别心理特殊的学生无法接受,产生逆反心理,适得其反,所以要“采取‘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的方式"分析,提出建议:要规范手机管理制度,在此基础上防止机械地“一刀切”,做到“堵"和“疏”、“管"和“控”相结合。
21.B22.①画粉画线的绝活;②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③“两不记"的绝活;④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23.该句使用动作描写,详尽展示了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一举手,一投足中栩栩如生地勾画出了父亲的高超技艺,给人如在眼前的立体感;而且言语间也透露出对父亲的敬仰和骄傲。24.①父亲从事裁缝事业,历尽艰辛练就了一身绝技,养家糊口,表现了父亲能吃苦,有责任感,顾家;②父亲做衣服有四大绝活:画粉画线、做出漂亮的盘扣、“两不记”、裁剪与案板的和谐结合,表现了父亲心灵手巧。③虽然裁缝行业都有留下布头的做法,但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的糗事,说明父亲是一个淳朴、真诚的人。④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表现了父亲做事不贪财。
【解析】2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B.根据第⑥段“父亲喜欢在左胸前袋口插上一支钢笔,不过这笔大抵在算账立据时才派上用场。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可知,钢笔主要是用来算账立据,本项“主要是为了记录收人布料、量体裁衣的一些数据"有误;
故选B。
22.本题考查内容的梳理概括。
根据第④段“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可知,父亲画粉果断利落,画线精准无误,因此父亲有画粉画线的绝活。
根据第⑤段“父亲擅长做开襟衣衫,他最得意的是做得一手漂亮盘扣"可知,父亲有做得一手漂亮盘扣的绝活。
根据第⑥段“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可知,父亲即使有“两不记",也没有出现差错,可见父亲有“两不记”的绝活。
根据第⑧段“剪裁用的案板是杉木的,那案面上有许多凹坑,密密麻麻。有次我看到父亲握着剪刀,在画有纵横交错线条的布面上,让剪刀随意地疾走,剪刀在案面上发出‘咚咚咚’的声响,顿一下,布面一个窝,案板上一个坑"可知,父亲有裁剪与案板结合的绝活。
23.本题考查句子赏析。
“左手捏着画粉袋口,将线头置于棉裤一端,右手拉粉线,再用右肘根压住粉线另一端,右手拇指食指拈起粉线,轻轻一弹,不偏不倚完成一条白线”中“捏着"“拉”“压住"“拈起”“轻轻一弹"是父亲在画布上画线的动作,属于动作描写,富有极强的画面感,这些准确而娴熟的动作里,可以看出父亲高超的裁缝技艺。
联系第①段“父亲一生以裁缝为业,受乡亲敬重,行走乡间方圆二三十里,甚至跨出湘鄂边界为人缝制衣裳”,第③段“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以及第④段“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可看出,作者对于父亲的天赋和技术有着崇拜之情,划线句对父亲用画粉画线的完美过程的描写,表达出作者对父亲娴熟技术的敬仰和自豪。
24.本题考查分析人物形象。
根据第②段“他十二三岁拜师学裁缝,头年多半时间给师父家挑水打柴干家务活,渐渐地开始学缝扣眼、绞襻子、钉扣子"“父亲说,他没少挨师父训罚,怎样打罚都必须忍着,熬过了三年,便有出头之日了”写父亲跟随师傅学习裁缝时的辛苦和不易,体现出父亲的吃苦耐劳。
根据第③段“在我的记忆深处,父亲有些绝活儿",第④段“父亲没学过美术绘图,可他裁布料用画粉时,总是从容果断,绝不拖泥带水。画线时用的是画粉袋,一条纱线从装有画粉的小布袋里左贯右出,其原理与木匠的墨斗无异”以及第⑥段“父亲有‘两不记’:一是收人布料不记,客户来料,只要说明你要做什么衣服什么样式,他随手往那衣料堆里一放,绝不会张冠李戴;二是量体裁衣,他拿皮尺在来人身上左一拉右一扯,嘴里念叨着,只量体并不当面记录,也不开制衣单,顾客按期取衣,从不出错"可知,父亲是有绝活的,如画粉画线娴熟、“两不记”等,体现出父亲的心灵手巧。
根据第⑨段“这种方法是按天计收工钱,东家只管三顿饭,不需一件件算钱。但父亲并没有因此懈怠,只管埋头干活。平常东家客气,也有上烟上酒的,可父亲从来不沾,只吃些茶饭"可知,父亲上门做工时,认真不懈怠,不接受东家准备的上好的烟酒,体现出父亲的尽职尽责、不贪心的品质。
根据第⑩段“父亲担纲剪裁,母亲负责缝制,从此父母同出同归”,第段“父亲就像一枚绗针,行走乡间,缝紧了乡情,缝暖了家庭,缝美了生活"可知,父亲与母亲一起做裁缝事业,养家糊口,一直勤勤恳恳,体现出父亲的勤劳顾家的品质。
根据第段“父亲从来不做那种‘贪墨’糗事,每上门做完一家的衣服,他就将剩下的布头交给东家;若是在家,每做好一件衣服,他也将剩下的边角布料扎成一绺,塞进衣主的新衣荷包里。衣主自然高兴,因为这些边角布料又可去做千层布鞋底”可知,父亲对自己的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从不做“贪墨"之事,都会将剩下的边角布料还于衣主,体现出父亲的纯朴自律、真诚善良的品质
25.C
【详解】C.有误,“和伙伴们夜半偷罗汉豆”这一情节出自《社戏》,选自小说集《呐喊》,所以不能作为《朝花夕拾》的推荐语;
故选C。
26.双喜、衍太太。双喜是鲁迅的小说《社戏》中的人物,《社戏》收录于《呐喊》;衍太太为人刻薄,自私虚伪,无法体现“温馨的回忆"。
【详解】本题考查对名著人物的分析。
(1)双喜是《社戏》中的人物,不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自然不能加入到“‘朝花夕拾’之温馨的回忆”的微信群中。
(2)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的人物。在《琐记》和《父亲的病》两篇文章中出现。她在鲁迅的父亲临死时,一直怂恿他喊父亲的名字,鼓励小孩子吃冰,打旋,怂恿鲁迅看黄色书籍,唆使鲁迅去偷母亲的首饰并散布谣言,总盼着邻家小孩干坏事。总体来说,衍太太是一个心术不正的、令人憎恶的、自私自利的、爱推卸责任的市侩形象。对作者来说,衍太太并不能带给作者“温馨的回忆"。所以也不能入群。
27.示例:那天中午放学回家,我和同学在路上你追我打,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磕在水泥路面,我只觉得一阵钻心的疼痛!痛得忍不住像小刺猬一样缩成了一团。我一瘸一拐地挪回了家。妈妈见我这个样子,顾不上解下围裙,就心急火燎地在柜子里找药,然后小心翼翼地为我搽上消毒药水,心疼得她眼里泛起了泪花。
【详解】本题考查微写作。
根据审题可知,题干要求将原有句子进行扩写,在记叙的基础上加上描写。注意要求:一是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人物描写方法和一种修辞;二是要求字数80字左右。所以在写作的时候,我们可以加上人物描写(外貌描写、语言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比如在“我”摔跤这个情节上,进行动作、神态上的细节刻画,描写出“我"摔跤时的慌张,摔跤后疼痛,以及回家时一瘸一拐等;我们可以在回到家的情节里,加上语言描写,描写出“我”与妈妈之间的对话,体现出妈妈对“我"的心疼与关心;在“我”摔跤情节处可以加上修辞手法,写出“我"的狼狈,也可以在描写“我”的伤口或者走回家时加上修辞手法,体现出“我"的疼痛。
示例:那天下午放学回家,我一边蹦蹦跳跳一边看着路旁的广告牌,不小心踩到小石子摔了一跤,双膝重重跪在了路面,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垃圾清运服务合同报价
- 预制构件购买协议书
- 抽样误差与假设检验
- 九年级化学上册 3.2 制取氧气 氧气的制取教案2 (新版)粤教版
- 二年级品德与生活下册 快乐的六一 2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
- 高中信息技术《走近人工智能》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第8单元 第27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1
- 广东省廉江市实验学校高中政治 11.1 面对经济全球化教案(必修1)
- 2024秋八年级英语上册 Module 2 My home town and my country Unit 3 Language in use教学设计(新版)外研版
- 租赁空窗期合同(2篇)
- 合理用药软件系统建设方案
- Unit4Whatcanyoudo-PartBLetslearn(课件)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 1《阿Q正传(节选)》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 个人信息保护法教程全套教学课件
- 路堑高边坡土石方开挖施工工艺
- 高级教师职称面试讲课答辩题目及答案
- 人力资源总监绩效考核
- 与城投公司的合作协议(成立公司合作协议)
- 有效教学 崔允漷 读书汇报
- 铝合金模板工程设计与施工专项方案技术交底
- 初中英语词性讲解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