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2章地球上的大气第2节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第1课时大气受热过程课后限时训练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章第二节第1课时【A基础培优练】时间:30分钟总分:51分(知识点1:大气的受热过程;知识点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知识点1、2](2022年湖南邵阳月考)下图为地球表面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天空呈蓝色而云为白色的原因分别是()A.折射和反射 B.散射和反射C.折射和散射 D.反射和散射2.冬季农民用人造烟幕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箭头能表示其原理的是()A.辐射A增强 B.辐射C减弱C.辐射D增强 D.辐射B增强【答案】1.B2.C[解析]第1题,“蓝蓝的天上白云飘”,天空呈蓝色的原因是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更容易被大气散射;云层对太阳光具有反射作用,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各波段的可见光都可被反射,所以云层呈现白色。第2题,冬季农民人为制造烟幕就相当于增厚了云层,加大了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从而增强了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从而防止农作物受冻。图中A为太阳辐射,B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C为地面辐射,D为大气逆辐射。[知识点1、2](2023年辽宁沈阳期末)2022年11月18日清晨,沈阳市出现大雾,随着气温的升高,大雾慢慢消散。气象部门解释说,此次大雾是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水汽凝结而成,属于辐射雾。如图示意大气受热过程。据此完成第3~4题。3.与此次大雾产生相关的条件是()A.②减弱 B.③减弱C.⑤减弱 D.⑦减弱4.促使本次大雾消散的热量传递过程为()A.①→②→④ B.①→③→⑤C.①→③→⑥ D.②→⑤→⑦【答案】3.C4.C[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①是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是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③是经过大气削弱作用后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④是射向宇宙的大气辐射,⑤是大气逆辐射,⑥是地面辐射,⑦是射向宇宙的地面辐射。由材料可知,本次大雾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因地面热量散失,温度下降,空气中一部分的水汽凝结出来,变成很多小水滴,即大雾形成的条件为大气逆辐射减弱,导致地面热量快速散失,所以与此次大雾产生相关的条件是⑤减弱,C项正确。第4题,由材料“此次大雾是由于地表辐射冷却使近地面大气水汽凝结而成,属于辐射雾”可知,辐射雾消散是大气温度升高,水汽蒸发所致。而大气升温的过程是太阳辐射(①)穿过大气层被削弱,剩下的大部分太阳辐射到达地面(③),地面辐射(⑥)被大气吸收而使大气增温,C项正确。[知识点1、2]下图示意北半球中纬度某地连续三天的天气状况。读图,完成第5~6题。5.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A.保温作用 B.吸收作用C.反射作用 D.散射作用6.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11月4日平均气温最高B.11月5日昼夜温差最大C.11月6日夜间最容易出现霜冻D.三天中气温最低都出现在子夜时分【答案】5.C6.B[解析]第5题,据图可知,11月4日白天云层的主要作用是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第6题,11月5日昼夜均为晴天,白天大气削弱作用弱,气温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昼夜温差最大。[知识点1](2022年浙江宁波期末联考)在夏季,对新疆某绿洲以及周边的沙漠地区的地温进行测量,会出现沙漠整日温度高于绿洲的现象。下图为某日绿洲与沙漠的温度变化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在图示的时段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正午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②日落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③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④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A.①④ B.②③D.①② D.③④8.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①白天温度高,积累热量②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③夜间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④夜间大气逆辐射强,保温的效果好A.①④ B.②③D.①② D.③④【答案】7.D8.C[解析]第7题,读图可知,沙漠温度最高时是17时左右,温度越高,物体辐射能力越强,因此沙漠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7时左右,①错误;绿洲温度最高时是13时左右,因此绿洲的大气逆辐射最强时是13时左右,②错误;物体温度越低,辐射能力越弱,读图可知,上午绿洲温度低于沙漠,因此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弱于沙漠,③正确;6时左右绿洲温度最低,因此6时左右绿洲地面辐射最弱,④正确。第8题,读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的主要原因是白天沙漠温度高,积累热量多,且沙漠中植物少,夜间蒸发(腾)少,带走热量少,使夜间沙漠地表温度高于绿洲,①②正确。夜间沙漠中空气湿度小,吸收地面辐射少,大气逆辐射弱,对地面保温作用弱,应该是沙漠地表温度低于绿洲温度,与题意不符,③④错误。[知识点1、2](2022年江苏扬州期末)近年来,温室效应不断增强,其中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多是主要原因之一。图甲为二氧化碳增强温室效应模拟实验示意图,图乙为根据该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制的统计图。据此完成第9~10题。甲乙9.二氧化碳在增强温室效应中所起的作用是()A.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大气增温B.强烈吸收太阳辐射,使地面增温C.通过化学反应向大气释放热能D.破坏臭氧层,增加到达地面的紫外线10.为了使实验效果更加显著,可以采取的改进措施是()A.将实验玻璃瓶悬空放置B.将内瓶底涂成黑色C.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D.将纵坐标间隔扩大【答案】9.A10.B[解析]第9题,由所学知识可知,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二氧化碳主要吸收长波辐射,所以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不吸收,但可强烈吸收地面长波辐射,使大气温度升高,A项正确;破坏臭氧层的是氟氯烃,不是二氧化碳。第10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瓶子悬空放置,二氧化碳吸收的地面辐射减少,减弱了实验效果,A项错误;将内瓶底涂成黑色,可增加地面吸收的太阳辐射,从而增加二氧化碳的保温作用,B项正确;将温度传感器放至瓶底则测量的不是空气的温度,C项错误;将纵坐标间隔扩大不能使实测数据变化,D项错误。[知识点1、2](2023年内蒙古赤峰期末)通常对流层的气温是近地面较高,且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但在一天中的不同时段会有差异,有时甚至出现高层气温反而高于低层气温的现象,这种现象称为逆温。垂直温度梯度指在垂直方向上每变化100米高度气温的变化值,并以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升高为正值。下图示意某市城郊秋季某时段垂直温度梯度时空变化。据此完成第11~13题。11.该日此地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时段是()A.8时—16时30分B.16时30分—次日7时C.7时—23时D.23时—次日5时12.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A.100米 B.150米D.350米 D.500米13.对流层出现逆温时,空气中污染物不易扩散的主要原因是()A.抑制了对流层空气的对流上升B.人类排放污染物增多C.增强了对流层空气对流上升D.阻挡了对流层空气的水平运动【答案】11.B12.C13.A[解析]第11题,垂直温度梯度是上升一个单位高度后气温的变化值,正负表示升高或降低,只要垂直温度梯度等于或大于零,就属于逆温现象。读图可知,该地16时30分—次日7时左右发生逆温现象,B项正确。第12题,垂直温度梯度等于0处对应的海拔为发生大气逆温现象的最大高度,约为350米,C项正确。第13题,当大气发生逆温时,抑制了对流层空气的对流上升,空气对流减弱,抑制污染物向上扩散,污染程度加重,A项正确。[知识点1、2]“阳伞效应”是指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战争、森林草原火灾、火山爆发等人文与自然的活动,向大气排入大量的烟尘,这些弥漫于大气中的烟尘犹如地球的一把“遮阳伞”。据此完成第14~15题。14.“阳伞效应”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大气的散射作用增强B.大气的保温作用增强C.大气的反射作用增强D.大气的吸收作用增强15.“阳伞效应”可能会()①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②降低地面温度③降低夜间气温④减小昼夜温差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答案】14.C15.D[解析]第14题,据“阳伞效应”的概念可知,受大气中大量烟尘的影响,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减少,这主要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作用有关。第15题,“阳伞效应”可以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从而减少太阳紫外线伤害,降低地面温度,①②正确;空气中存在大量灰尘,会加强大气逆辐射,从而提高夜间气温,③错误;白天气温降低,夜间气温升高,从而减小昼夜温差,④正确。二、非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分)[知识点1、2](2023年山东聊城期末)覆盖防寒(寒潮来前,用网纱等覆盖茶树蓬面,以减少霜冻)和熏烟驱霜(晚霜来前,气温降至2℃左右时点火生烟,以减轻晚霜冻害)是浙江西湖龙井茶农常采用的防冻措施。如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第16~17题。16.霜冻多出现在秋冬季节晴朗的夜晚,是因为()A.①减弱 B.②增强C.③减弱 D.④增强17.下列关于两种防冻措施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A.网纱覆盖可减少地面辐射的散失B.网纱覆盖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片C.熏烟直接使地面温度增加,地面辐射增强D.熏烟增强了大气对地面辐射的吸收,保温作用增强【答案】16.CD17.BD[解析]第16题,读图可知,①的下一步是大气吸收,故①是太阳辐射;②的上一步是大气吸收,因此②是大气辐射;③为大气辐射射向地面的热量,为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后太阳辐射到达地面被地面吸收,并向大气辐射热量,故④是地面辐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晴朗的夜晚,大气云量少,大气对地面辐射(④)的吸收作用较差,大气逆辐射(③)较弱,保温作用较弱,地面热量散失快,夜晚地面温度较低,因此容易出现霜冻,C、D项正确。第17题,网纱距离地面有一定的距离,且只覆盖了茶树叶面,没有完全覆盖地面,A项错误;网纱覆盖后,茶树叶面不直接霜冻,阻隔霜冻直接接触叶面,B项正确;熏烟产生的热量很少,不足以使得地面温度出现较大提高,C项错误;点火生烟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烟尘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补偿损失的地面辐射,D项正确。【B素养提升练】一、单项选择题(2023年福建泉州期末)研究表明,近几十年北极地区的近地面气温急剧升高,且在冬季尤为显著,这一现象被称为“北极放大”效应。图甲示意1979—2017年北极地区9月份平均海冰覆盖范围变化,图乙示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据此完成第1~3题。甲乙1.推测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大的月份是()A.2月 B.5月D.8月 D.9月2.1979—2017年海冰覆盖范围的变化直接引起该区域()A.地面辐射减弱 B.大气辐射增强C.太阳辐射增强 D.地面反射减弱3.北极冬季增温与该区域大气水汽含量增加有关,原因是大气()A.削弱作用增强 B.保温作用增强C.削弱作用减弱 D.保温作用减弱【答案】1.A2.B3.B[解析]第1题,北极海冰覆盖范围最大,应该是北极最冷的时候,2月为北半球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且北极的太阳高度很小,气温较低,A项正确。第2题,由图甲可知,1979—2017年海冰覆盖范围变小,区域颜色由白色的海冰变化为颜色较深的海水,海面接收的太阳辐射增多,使海面辐射增强,对地面辐射和反射影响较小,A、D项错误;太阳辐射与地面变化无关,C项错误;海冰覆盖面积变小,大气层中的湿度增加,大气层吸收太阳辐射和海面辐射增强,从而大气辐射增强,B项正确。第3题,海冰覆盖面积减小,该区域大气水汽含量增加,大气吸收太阳辐射和海面辐射的能力增强,从而大气逆辐射增强,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增强,B项正确。二、综合题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矿物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提高。开发利用新能源,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下面甲、乙两图反映的是开发利用新能源的两种途径。图甲为“阳光居室”景观图,图乙为潮汐能发电机景观图。甲乙(1)冬季晴天时,在未采用任何取暖设备的条件下,图甲所示“阳光居室”室内的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