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07(解析版)_第1页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07(解析版)_第2页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07(解析版)_第3页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07(解析版)_第4页
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07(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赢在高考·黄金8卷】备战2024年高考历史模拟卷(上海专用)黄金卷07(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一、信息技术的演进(22分)人类不断追求更快更好地传递信息,信息技术发展反映了人类文明的进步。有学生开展了以“信息技术的演进”为主题的学习活动。1.活动一:寻找人类文明早期信息传递方式将下列古代信息传递故事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相匹配。(填字母,6分)A.传递敌情的烽火B.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报捷的雅典信使C.《吉尔伽美什》记载了打探洪水消息的鸽子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2.活动二:了解信息传递技术的发展(1)下列各项中,助力“地球村”形成的信息技术有(双选,4分)A.高速铁路B.计算机C.互联网D.有线电报(2)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将下列材料排序。(6分)A.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B.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C.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3.活动三:感悟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下列关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选项正确的有()(三选,6分)A.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B.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C.信息技术进步既拉近社交距离也削弱人口流动意愿D.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E.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答案】1、①B(2分)②C(2分)③A(2分)2、(1)B(2分)C(2分)(2)①A(2分)②C(2分)③B(2分)3、ABD(6分)【解析】【小问1详解】匹配: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传递敌情的烽火”出现在古代中国,所以A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中的③相匹配;“希波战争中马拉松战役报捷的雅典信使”反映的马拉松战役,其爆发地在雅典,所以B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中的①相匹配;“《吉尔伽美什》记载了打探洪水消息的鸽子”反映的是古代两河流域的神话传说故事,所以C与示意图所示文明区域中的②相匹配。【小问2详解】①:根据所学可知,“地球村”促进了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计算机和互联网助力了“地球村”的形成,所以B、C项均正确;“地球村”是互联网的发展,是信息网络时代的集中体现,而高速铁路指的是交通基础设施,这与题意不符,排除A项;助力“地球村”形成的是网络信息技术,而有线电报诞生于19世纪30年代,属于近代通信工具,这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B、C项。②:根据材料“贝尔通过送话机喊道:‘沃森先生,请过来!我有事找你!’助手沃森跃出实验室,奔向贝尔喊话的寝室去,一路大叫‘我听到了贝尔在叫我!’”,并结合所学可知,这反映的是1876年是贝尔发明有线的场景;根据材料“中央电视台的王轲平通过网上银行服务,从世纪互联公司购买了10小时的上网机时”,并结合所学可知,国内第一笔电子商务交易成功的时间是1998年;根据材料“高能物理所的吴为民,从北京向瑞士日内瓦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并结合所学可知,吴为民于1986年从北京向瑞士日瓦内成功发送了中国第一封国际电子邮件。由此可知,按技术发明或应用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排序是:①A;②C;③B。【小问3详解】影响:根据所学可知,信息技术对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信息科技产品有助于突破信息交流传播的时空限制,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人类多样文化的交融与共享,诸多信息科技产品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呈现传播方式,所以A、B、D三项均正确;“信息技术进步削弱人口流动意愿”不属于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排除C项;“信息技术虚拟化的特征使人不受限制表达个人情绪”不是信息技术对文化的影响,排除E项。故选A、B、D项。二、众说汉武帝(24分)汉武帝是雄才大略的皇帝,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争议的皇帝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汉兴七十余年之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之灾,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漏积于外,阡陌之间成群。——《史记•平淮书》(1)材料一描述的景象史称什么?是怎样出现的?(6分)材料二武帝即位,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史记•匈奴列传》材料三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举其俊茂,与之立功。兴太学,改正朔,定历数,作诗乐,建封禅,绍周后,号令文章,后嗣得遵洪业,而有三代之风。……如武帝之雄才大略,虽《诗》《书》所称何有加焉。——《汉书》(2)材料二和材料三,记述汉武帝哪些方面的事迹?(4分)材料四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资治通鉴》(3)材料四从哪些方面批评了汉武帝?(4分)材料五(汉武帝诏)“前有司奏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是重困老弱孤独也。……乃者贰师败,悲痛常在朕心。朕即位以来,所为狂悖,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汉书•西域传》(4)作为史料,材料五能对上述哪则史料观点提供证据支持?说明理由。(4分)(5)基于上述材料,你怎样理解对汉武帝评价的争议?(6分)【答案】(1)景象:“文景之治”。(2分)原因:汉初统治集团吸取奉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4分)(2)事迹:与匈奴和亲,互市贸易;(2分)尊崇儒术,兴办太学。(2分)(3)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大兴土木,攻打匈奴,崇奉神仙。(4分)(4)史料:材料四。(2分)理由:材料五是汉武帝反思自身过错的诏书,在赋役沉重、民众困苦、边疆战事频繁方面能够印证材料四对汉武帝的批评。(2分)(5)理解:应该辩证地评价,汉武帝始终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积极进取的千古一帝,他开边、兴学、知人善任、锐意进取、积极改革。虽然也犯了诸多错误,如重用酷吏、崇信迷信、迷恋长生、大兴土木工程等等。概括而言,汉武帝还是功大于过的,是对整个历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封建帝王。(6分)【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初中国。结合所学可知,汉初出现了“文景之治”。结合所学可知,“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有汉初统治集团吸取奉朝速亡的教训,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小问2详解】本题是特点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二“明和亲约束,厚遇关市,匈奴自单于以下皆亲汉,往来长城下”可知,与匈奴和亲,互市贸易;根据材料三“卓然罢黜百家……兴太学”可知,尊崇儒术,兴办太学。【小问3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三“孝武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内侈宫室,信惑神怪,巡游无度,起为盗贼,其所以异于秦始皇无几矣”可知,穷奢极欲,繁刑重敛,大兴土木,攻打匈奴,崇奉神仙。【小问4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四“所为狂悖,不可追悔。自今事有伤害百姓,糜费天下者”并结合所学可知,该材料出自《罪己诏》,是汉武帝对自身的批评,可以佐证材料四,理由结合所学展开即可,如材料五是汉武帝反思自身过错的诏书,在赋役沉重、民众困苦、边疆战事频繁方面能够印证材料四对汉武帝的批评。【小问5详解】本题是认识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汉代中国。对汉武帝的评价要坚持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如汉武帝始终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积极进取的千古一帝,他开边、兴学、知人善任、锐意进取、积极改革。虽然也犯了诸多错误,如重用酷吏、崇信迷信、迷恋长生、大兴土木工程等等。概括而言,汉武帝还是功大于过的,是对整个历史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的封建帝王。三、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0分)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史学界有几种观点。观点一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它对应的是乡村经济的进步,蒸汽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由此,近代工业从英国走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在哲学和宗教领域,介绍理性思想、科学和近代技术的著作终结了漫长的中世纪。18C末,在政治领域,它对应了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君主制运动。——摘自(法)勒高夫《我们必须给历史分期吗?》观点二到1500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信与交流。新的商业、文化、生物上的互动,随着连接印度、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交通网络的形成而显现出来。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摘自(英)本特利《新全球史》观点三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世界历史”。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发展的纵向序列。横向发展,这指各地区之间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界历史这一客观过程。这个历史结果也经历了15、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转折后才出现的。——摘自吴于廑《世界史》总序(1)根据上述材料,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有哪几种时间界定?(6分)(2)观点一中法国史学家赖高夫是依据哪些重要事件作出判断的?(4分)(3)观点二、三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有何差异?(4分)(4)根据上述材料,你认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为何会有不同的界定?(6分)【答案】(1)时间界定:15、16世纪;1500年;18世纪中叶。(6分)(2)重要事件: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4分)(3)差异:观点二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是,1500年,新航路开辟后,各个社会之间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2分)观点三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2分)(4)原因:历史学家所在国家不同、出发点不同、分析历史的角度不同。(言之有理即可,6分)【解析】【小问1详解】时间界定:根据材料观点一“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可知,观点一认为18世纪中叶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观点二“到1500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信与交流……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可知,观点二认为1500年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根据材料观点三“……这个历史结果也经历了15、16世纪的一系列重大转折后才出现的”,可知,观点三认为15、16世纪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小问2详解】重要事件:根据材料观点一“漫长中世纪的终结发生在18世纪中叶……蒸汽机的发明,近代工业的诞生。由此,近代工业从英国走向整个欧洲大陆传播开来……18C末,在政治领域,它对应了法国大革命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反君主制运动”,可知,法国史学家赖高夫是依据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大革命作出判断的,认为18世纪中叶为世界近代史的开端。【小问3详解】差异:根据材料观点二“到1500年,各个社会之间业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方便了彼此间的旅行,通信与交流……1500年—到1800年间,世界各地建立了广泛的联系,从而把人们带入了近代历史的早期阶段”,可得出,观点二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是,1500年,新航路开辟后,各个社会之间已建立起复杂的运输网络;根据材料观点三“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连成一个整体,从而‘首次开创世界历史’……”,可得出,观点三界定历史分期的依据是,近代资本主义的大工业和世界市场日益在经济上把世界联成一个整体。【小问4详解】原因: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学家所在的国家不同、出发点不同、分析历史的角度不同等方面分析世界近代史开端有不同界定的原因。四、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34分)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是东西方国家共同关注的话题。某校课题组以此展开探究。(1)围绕东西方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课题组梳理了以下内容:①邻保制度②《济贫法》③保甲制④《社会保障法》A美国B唐朝C英国D清朝问题:将上列左侧文本框中的制度或法案与右侧文本框中的朝代或国家一一对应。(填写字母)(8分)①;②;③;④。课题组就下述亚里士多德对基层治理的描写,开始进一步探究。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十八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国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作出决定……⑤结合材料及所学,课题组就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基层治理模式相似点,可能达成的共识是:()(2分)A.议会表决B.自我管理C.放任自流D.君主独断(2)古代社会生产力低下,为应对灾害,国库中常备储粮。聚焦“库粮”,课题组注意到如下两则材料:至今上即位数岁,汉兴七十馀年之间,国家无事……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司马迁《史记•平准书》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杜甫《忆昔》问题:帮助课题组提炼两则材料所反映的相同社会特征。(4分)(3)课题组在深入聚焦社会赈济后,发现了两段带有冲突、耐人寻味文献记载:(开皇十四年)关中大旱,民饥,上(隋文帝)遣左右视民食,得豆屑杂糠以献。上流涕以示群臣,深自咎责,为之不御酒肉,殆将一期。——司马光《资治通鉴》隋开皇十四年天旱,人苦饥乏。是时,仓库盈益,竟不赈给,乃令百姓逐粮。隋文帝不怜百姓而惜仓库……古人云: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吴兢《贞观政要》问题:就开皇十四年旱灾中隋文帝所为,《资治通鉴》与《贞观政要》记载有何明显不同?学者普遍认为《贞观政要》所述不实。说说这些学者普遍认为不实的理由。(6分)(4)除了关注古代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外,课题组又注意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许多欧洲国家建成了“福利国家”,并找到下列一组数据:西欧国家的社会福利费用从60年代以后也持续增长,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从60年代的20%上升到70年代的30%左右,以后又逐年上升。英国1991年政府社会保障开支为720亿英镑,1992年增至760亿英镑,1994年达800亿英镑,为整个财政预算的40%左右。1994年英国财政赤字为500亿英镑,很显然,其社会保障政策是以严重的财政赤字为代价的。——史柏年《西方社会保障制度的困境与出路》问题:综合上述材料,联系所学,谈谈你对古往今来东西方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发展历程的认识。(14分)【答案】(1)①B(2分)②C(2分)③D(2分)④A(2分)⑤B(2分)(2)社会现象:仓库充盈,社会安定,国家强盛。(4分)(3)《资治通鉴》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关心百姓疾苦;《贞观政要》认为旱灾发生后,隋文帝不怜惜百姓而珍惜仓库。(3分)理由:《贞观政要》意在假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