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梁启超论中国法制史》读后有感梁启超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在通读他所著的《梁启超论中国法制史》后,我对中国法理学的发展,以及中国法制的发展史有了新的认识,现对我个人的心得汇报如下:提到梁启超先生,有人会想到他是戊戌变法的领袖之一,也有人会想到他是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父亲,但除此之外,梁启超先生也有着一个我们大多数人鲜为人知的身份——中国历史上法学家。对于中国现代的法理学、宪法学、行政法学、法律史学、国际法学,这些都开端于梁启超先生。作为法律人,我们熟知的一些法律概念,也都是梁启超所使用并且提出的,比如“法学”、“宪政”、“法系”、“法治主义”、“自然法”,如此多的概念都是他提出来的。就生活而言,人民口中所提到的“权利义务”,同样也是梁启超先生把它整合到了一起,因此而构建了我们中国现代权利义务的理论基础,所以,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称梁启超为现代法学之父。在《梁启超论中国法制史》这本书中,梁启超先生在书中对于中国的法制发展的论述总共分为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围绕“法”的起因、语源等,梁启超先生称之为中国法理学发达史论。在书中的这一部分内容中,梁启超先生从儒家、道家、墨家的核心观点出发,先是论述了旧学派关于法之观念。在儒家的相关法制概念中,最突出的就是孔子的法治思想。作为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在其法律思想上更多偏向于“德主刑辅”,即强调德政,而轻视政令刑罚。再者,梁启超先生论述了中国法理学发展史上的各大法治主义的相互交替,诸如“放任主义”、“人治主义”、“礼治主义”、“势治主义”等,这些对中国法治主义的发展都起到了一定的影响作用。书的第二部分主要围绕中国的成文法展开,梁启超先生从战国前的成文法介绍起,到近代明清时期的成文法。成文法的主要定义是指国家层面的高级机构根据法定的程序去制定、完善并实施的具体系统的法律文件,中国历史上的成文法从最初的不完备到明清时期的相对完善,梁启超先生都在书中进行了总结。第三部分主要围绕中国专制政治的变迁来讲。诸如各朝代政体的变化,封建制度、贵族制度的渐革等,梁启超先生都与法相结合,论述详尽。梁启超先生认为,近代中国之衰败,唯有崇尚法治,才能振兴奋起,富国强兵,可见法理二字在梁启超先生心中的分量之重。梁启超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思想观念对于后世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现代社会来说,梁启超有着有着不可磨灭的意义。在维新变法时期,梁启超认为“救亡图存”是变法的起点,而对对于拯救国家来说“维新变法”是国家的必须要经历的选择。梁启超首先反驳了封建思想中的“祖宗之法不得不变”的错误想法,由于社会的发展的速速较快,思想也必须要进行变革,传统的思想已经不能再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梁启超看来,中国要改变当时的现状,需要改革当时的政治制度、文化制度以及法律的制度。变法需要对于当时的社会存在的政体进行改变。首先要立民选议会,其次要制定宪法法律,再者要实行“三权分立”的制度。梁启超在吸收了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于“三权分立”进行改造,建立了属于自己的学说。他将“三权”称作“体”,而“三权”的行使称为“用”,对于“三权”的行使上对于行使的权利做出了限制,相关思想理论在《梁启超论中国法制史》中也有涉及。法理学可以成为一门科学和一门法律的法律视野,它必须像其他科学一样,阐明其对象的发展规律,即法律发展规律。法律的发展是内在的,客观的,它反映了内部现象复杂性之间的内在联系,而这一本质联系是法律现象内在的根本矛盾。“法理学的任务”首先,有必要在一个历史性的阶段阐明全球法律发展原则的原理,了解法律发展与世界之间的关系,以及了解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其次,运用一般原则来理解中国法律与特殊法律中国社会与中国社会发展特殊路线之间的关系发展了可以相互适应并可以促进其发展的法律理论,作为改革和丰富法律的指南。在对法理学进行学习的同时,我也深刻地了解到国家法律的原理以及近代法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这一切都让我感受到国家正在不断地发展、进步与完善。法理学的学习对于法学本科的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因为这门课程可以带领我们了解法律的基本原理以及法律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学习另外的法律知识有了基础性的作用。众所周知的是,法制观念在不断进步,而我们的社会各种法制体系也在不断地完善。在结束这学期对于法理学的学习后,使我对法学这个专业的认识也更加深刻,使我也坚定了从事相关法学工作的职业梦想。在我看来,学习法律不仅仅可以守护社会的主义,还可以守护祖国的尊严,捍卫属于祖国的法律尊严。尽管中国法学主要是通过整合西方法学院的不同观点而形成的,但中国法学学还没有像西方那样形成法学学派;关于法治、法律的理论体系还不够完善;既难以自圆其说(逻辑上存在很多相互矛盾的观点),也没有形成解决、在社会矛盾方面解释中国法学的原则体系。在中国的法学中,“中国”并不是那么杰出,“法理”的意义也没有得到充分准确的展示,捍卫法治、推进法治建设的“法治之理”也不是很突出。法理还没有成为政治生活、日常决策所需的原因。对于某些人来说,中国法学并不是一所自治学派,自主性创设的理论很少,因而只能用“特色”“实践”等来装饰。然而,仅仅看到问题就否定中国法理学的存在是不全面、不客观的。如果您“略过”“中国法理学”,则至少具有三个含义。法律的适用不能脱离法律解释。要解释法律,我们必须注意立法时代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除了关注法律的立法时代之外,我们还必须关注法律解释时代。法律及其术语的一般含义仅限于立法时的含义;在没有特殊原因的情况下,对法律术语进行广义解释,而对惩罚或责任法则进行狭义解释。法律解释的类型取决于形式和方法。有哲学和理论上的解释,在有效性方面,有学术解释和强制解释。本质上,有广泛的解释和有限的解释。此外,法律的时效性,即法律效力理论的广度也得到了发展,一般分为三类:人的效力,法律效力和法律效力。法律的最高价值以法治的形式存在。法治是什么?对于立法,行政和司法机构,它们必须遵守严格的纪律并忠实地服务;对于人民而言,他们使用判断系统来构建和培养社会的制度与秩序。人民受国家法律管辖,所有法规平等,权利和义务平等,判决待遇平等。这就是所谓的法治。法治精神的发展必须包括三个要素:首先,必须有一个全面的守则。形式上,必须有一个通过正式立法程序制定的法律制度;实质上,其内容是:机密要适合一个国家的国籍,要适应环境,要考虑到时代和公众意识,否则法律将通过常规程序进行颁布,因此颁布的法规并不完整。第二,我们必须普及法律:必须普及法律,必须在人民中普及法律知识。每个依法治国的人都必须具有法律常识。法律当然不是一个谜。第三,我们必须革新法律。一般而言,判例法在中国古代非常不发达,至少存在两个致命缺陷。一个是判例法中最基本的问题没有得到实质性的科学答案:法律价值及其实践功能的本质属性和取向。对中国社会现实的无知”往往是肤浅的,难以渗透。其次,还没有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法学体系。当时的法学主要是引进的,其主要内容是引进和吸收西方自然法学院,历史法学院,分析法学学院的法学,社会法学院。它不是相对科学的元素,而是相对分散的收集和结合法律理论思考。参考文献:彭中礼.当代中国法律本质理论研究重述[J].时代法学,2009,7(4).舒国滢.“真理标准”的讨论与中国当代法理学的发展[J].政法论坛,1998(05):9-11.钟永圣.中国传统法理学观念溯源[J].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6):82-87.刘冬.论社科法学在中国的发展及价值[D].西南民族大学,2017.曹瀚予.中国近代法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研究[J].法制博览,2018(07):64-66.苗沛霖.规范与价值的论战及其对中国法理学的影响[J].公民与法(综合版),2013(12):23-25.何勤华.中国近代法理学的诞生与成长[J].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编程实践中的常见挑战与解决方案试题及答案
- 测试数据管理的策略试题及答案
- 嵌入式软件开发流程解析试题及答案
- C语言与高性能计算的关系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一级Msoffice知识梳理试题及答案
- 店铺租赁合同协议书样本
- 员工餐饮合同协议书范本
- 单方解除工程合同协议书
-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书移交
- 计算机四级编程语言学习路径试题及答案
-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公开课《飞机本领大》课件
- 体育竞彩考试题及答案
- 中国日用器皿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考试真题及答案
- 2025-2030年中国玻璃容器行业市场发展趋势与前景展望战略分析报告
- 2025中考英语解题技巧专题10.阅读表达解题技巧(学生版+解析)
- 青少年体重健康管理
- 23G409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
- 防洪防汛监理实施标准细则
- 中国字-中国人-歌词
- 客户信用等级评定表(超实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