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1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2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3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4页
辽宁省锦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150分。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3.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题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相应区域内,超出答题区域或写在本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文化既坚守本根又不断与时俱进,使中华民族保持了坚定的民族自信和强大的修复能力,培育了共同的情感和价值、共同的理想和精神。古往今来,中华民族之所以在世界有地位、有影响,不是靠穷兵黩武,不是靠对外扩张,而是靠中华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我们的先人早就认识到“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的道理。阐释中华民族禀赋、中华民族特点、中华民族精神,以德服人、以文化人是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在我国发展史上,包括文艺在内的文化发展同样与中华民族发展紧紧联系在一起。先秦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兴盛局面,开创了我国古代文化的一个鼎盛期。20世纪初,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全民族思想解放运动的重要引擎。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生生不息、薪火相传、顽强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中华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摘编自习近平《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材料二:中国学界在五四时期关于文学批评标准的讨论,主要集中于文学中的“美”(艺术标准)与“真”(现实标准)究竟何者占据主导地位的问题。求真派在继承“诗言志”“文以载道”等传统文论资源的基础上,吸收经俄苏现实主义改造后的马克思主义文论,更重视文学对社会的反映与批判作用,故在建构文学批评标准时更强调文学介入现实(“为人生”)的程度。求美派则在继承“诗缘情”“诗有别趣”等传统文论资源的基础上,借鉴新批评和其他形式主义文论,更重视文学超越现实的审美意蕴和情感表现的张力(“无功利”)。这两种文学批评标准之争持续了二十余年,直到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提出“以政治标准放在第一位,以艺术标准放在第二位”,这一论争才告一段落。时至今日,文学批评所面对的作品和现象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全球化、大众化和新媒介化成为文学发展的新趋势,这对于文学批评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今天应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已成为新时代文艺面对的重要问题。更多优质资源可进入/恩格斯当年提出的“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由于其包容性为日后研究者留下了充裕的阐释空间,也使其在今天依然被普遍视为中国文学批评的最高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文学创作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优秀的文艺作品“最好是既能在思想上、艺术上取得成功,又能在市场上受到欢迎”,能够“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体现中华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有机统一”。这不仅是基于中国文艺创作实际对“美学的和历史的”标准的全新阐释,同时也为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提供了指导思想。在媒介融合和全球化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中西对话不应像过去一样仅仅是对国外学术观点的翻译介绍或简单解释,而是应转变为更加广泛且富有深度的双向交流。具体路径包括但不限于邀请国外学者长期来华访问讲学,中国学者出国访学并与西方学界直接交流、发表外文论文与西方学者进行直接的理论对话等,在此过程中积极对外展示来自中国学界的最新思考和成果,真正做到“请进来”和“走出去”。历史已反复证明,拿西方的理论话语直接“剪裁”中国文学实践是行不通的。在当下中国的文化语境中,文学需要新的批评标准进行体系化的评价,且针对不同类型文学的批评标准应有不同的侧重。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网络文学,其不仅在本土飞速发展,而且已通过翻译初步产生了国际影响。因此,建构中国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已迫在眉睫。对这一问题的思考显然需要考虑到文化、读者、市场与媒介等诸多因素,而非“市场标准”或“文化标准”能够简单概括。任何文学批评标准的提出与建构都不应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下,相信文学批评标准的建构这一“老生常谈”的问题能够在今天焕发新的生机,成为“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有机组成部分,并以此为契机,为促进世界人文学科的发展作出贡献。(摘编自陈新儒《文学批评标准的西学之鉴与本土启示》)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中华文化从古至今所具有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有助于提升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扩大我国的国际影响力。B.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并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推动了民族思想解放。C.中国学界在五四时期关于“真”与“美”的争论,在毛泽东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之后才暂时停止。D.“请进来”和“走出去”的形式和内涵,在媒介融合和全球化已成为大趋势的背景下,应当更加广泛且富有深度。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了传统文化,但二者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立场有所不同。B.求真派与求美派二者的文学批评理论都有对新的文学批评形式的借鉴与发展。C.恩格斯所提出的文学批评标准时至今日依然发挥较大的作用与其包容性有关。D.对于网络文学的批评标准,不能直接拿西方的理论话语“剪裁”中国文学实践。3.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A.宋代诗人黄庭坚说:“随人作计终后人,自成一家始逼真。”B.清代学者赵翼在《论诗》中提出“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C.唐太宗《帝范》中说到:“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D.清代诗人郑板桥写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4.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这一文化现象。(4分)5.如何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俗世奇人之罐儿冯骥才①罐儿是码头最穷的人。他爹是要饭的,死得早,他娘靠给人家缝补衣服把他拉扯大。他娘没吃过一顿饱饭,省下来的吃的全塞进了他的嘴里,他却依旧瘦胳膊瘦腿,胸脯赛搓板。打他会走的时候,就去街上要饭。十五岁那年白河闹大水,水往城里灌。城内城外所有寺庙都成了龙王庙,人们拿木盆和门板当船往外逃。他娘带着他跑出了城,一直往南逃难,连饿带累,娘死在路上。②他孤单一个人只能再往下逃,可是拿嘛撑着,靠嘛活着,往哪儿去,全都不知道。这天下晌,来到一个村子,身上没多大劲儿了,他想进村找个人家讨口吃的。忽然,他看见村口黑森森大槐树下有个窝棚,棚子上冒着软软的炊烟,一股煮饭的香味儿扑面而来。③这可是救命的气味儿!他赶紧奔过去,走到窝棚前,看到一个老汉正在煮粥。老汉看他一眼,没吭声,低头接着煮粥。他站在那儿,半天不敢说话。忽听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他听了一怔。罐儿是他的名字。他现在还不明白,爹娘给他起这个名字,是叫他有口饭吃。他爹是要饭的,要饭的手里不就是拿个罐儿吗?可是,他现在两手空空,嘛也没有。老汉说:“没罐儿?好办。那边地上有一堆和好的泥,你去拿泥捏一个罐儿,放在这边的火上烧烧就有了。”罐儿看见那边地上果然有一堆泥,他过去抓起泥来捏罐儿。可是他从小没干过细活儿,拙手拙脚,罐儿捏得歪歪扭扭、鼓鼓瘪瘪,丑怪之极,像一个大号的烂柿子皮。老汉看了一眼,没说话,叫他放在这边火中烧,还给他一把蒲扇,扇火加温,不久罐儿就烧了出来。老汉叫他把罐子放在一个木案上,给他盛粥。他把罐儿捧起来往案子上一放,只听“咔嚓”一声,罐儿竟散成一堆碎块。他不明白一个烧好的罐儿,没磕没碰,怎么突然散了。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放在案上,自己干起来。他先用掌揉,再用拳捶,然后提起来用力往桌上“啪、啪”地一下下摔,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老汉一边干活儿,一边说了两句:“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这两句话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罐儿说的。他没弄明白老汉这两句话的意思,好像戏词,听起来似唱非唱。老汉捏好罐儿,便放在火中烧,很快烧成,随即从锅里舀一勺热腾腾香喷喷的粥放在里边,叫他喝。他扑在地上跪谢老汉,边说:“我一个铜子也没给您。”老汉伸手拦住他,嘴里又似唱非唱地说了两句:“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等罐儿把热粥喝进肚里后,老汉对他说:“这一带的胶泥好烧陶。反正你也没事,就帮我把地上那些泥都捏成罐儿吧。你照我刚才的做法慢慢做,一时半晌做不好也没关系。”罐儿应声,开始捏罐。按照老汉的做法,一边琢磨一边做,做过百个之后,一个个开始像模像样起来。他回过头想对老汉说话,老汉却不见了。窝棚内外找遍了,影儿也没找着,怎么找也找不着。窝棚里还有半锅粥,够他喝三天。原打算喝完粥接着往前走。可是他待在窝棚里这三天,慢慢把老汉那几句似唱非唱的话琢磨明白了——老汉不仅给他粥喝,救他一命,还教他做罐。④前边的两句话“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是教他活下去的要领;后边两包适“行个方便别提钱,帮帮人家不叫事”,这是告诉他做人做事的道理。这个烧陶的棚子不是老天爷给他安排的一个活路吗?那么老汉又是谁呢?没人告诉他。多少年后,天津津南有个小村子,原本默默无闻,由于陶器做得好,众人都知道了。这人专做陶盆陶缸陶碗陶盏。这地方的胶泥很特别,烧过之后,赤红如霞,十分好看;外边再刷一道黑釉,结实耐用,轻敲一下,其声好听,有的如磬,有的如钟,人人喜欢,渐渐闻名,连百里之外的人也来买他的陶器用。这人的大名没人知道,都叫他罐儿。他铺子门口堆了一些罐子,那时逃荒逃难的年年都有,逃难路过这里,便可以拿个罐儿去要饭用,他从不要钱。有人也留在这里,向他学艺,挖泥烧陶,像他当年一样。又过了许多年,外边的人不知这村子的村名,只知道这村子出产陶器,住着一些烧陶的人家。家家门口还放着一些小小的要饭用的陶罐,任由人拿。后来,人们就叫这村子“罐儿庄”或“罐子庄”。一个秀才听了,改了一个字,叫贯儿庄。这个字改得好,从此这个小村子就有了大名。(有删改)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头介绍罐儿父母先后去世的情况以及当时的背景信息,写出了罐儿家庭的悲惨以及罐儿生长环境的恶劣。B.煮粥老汉说“想喝粥是吗?拿罐儿来”,运用了双关的手法,既指盛粥的罐儿,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C.在罐儿初次捏罐儿时,所捏的罐儿不仅外形丑怪,而且烧制后还很不中用,这符合罐儿的身份和现实逻辑。D.老汉在教会罐儿捏罐儿之后,竟然不见了,这看似不合情理,其实正体现了小说“俗世奇人”的特色,耐人寻味。7.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独立成段,点明主人公的最显著特点,突出文章的主旨,又易于引起读者注意。B.句子②承上文而来,写出了罐儿的“孤单”和走投无路,且“嘛”富有一定的地域色彩。C.句子③中的“救命”,符合当时罐儿的心理状态,又以感叹号写出了罐儿的强烈求生欲。D.句子④两处引用老汉的原话,既写出老汉对罐儿的深刻影响,又明确罐儿的具体感悟。8.小说为什么详细描写了老汉捏罐儿的情形?请结合小说文本简要分析。(6分)9.有人说,小说“俗世奇人”,既包括“罐儿”也包含“老汉”,他们奇在何处?请任选一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4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孔子使宰予使于楚,楚昭王以安车象饰,因宰予以遗孔子焉。宰予曰:“夫子无以此为也。”王曰:“何故?”对曰:“臣以其用,思其所在观之,有以知其然。”王曰:“言之。”宰予对曰:“自臣侍从夫子以来,窃见其言不离道,动不违仁。贵义尚德,清素好俭。仕而有禄不以为积。不合则去,退无吝心。妻不服彩,妾不衣帛,车器不雕,马不食粟。道行则乐其治,不行则乐其身,此所以为夫子也。若夫观目之丽靡,窈窕之淫音,夫子过之弗之视,遇之弗之听也。故臣知夫子之无用此车也。”王曰:“然则夫子何欲而可?”对曰:“方今天下道德寝息,其志欲兴而行之。天下诚有欲治之君能行其道,则夫子虽徒步以朝,固犹为之,何必远辱君之重贶①乎?”王曰:“乃今而后知孔子之德也大矣。”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子贡对曰:“未尽夫子之美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节选自《孔丛子·记义》)材料二:颍川太守髡②陈仲弓③客有问元方④:“府君何如?”元方曰:“高明之君也。”“足下家君何如?”曰:“忠臣孝子也。”客曰:“《易》称‘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何有高明之君,而刑忠臣孝子者乎?”元方曰:“足下言何其谬也!故不相答。”客曰:“足下但因伛为恭,而不能答。”元方曰:“昔高宗放孝子孝已,尹吉甫放孝子伯奇,董仲舒放孝子符起。唯此三君,高明之君;唯此三子,忠臣孝子。”客惭而退。(节选自《世说新语·言语》)[注]①贶:赏赐。②髡(kūn):古代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③陈仲弓,陈寔,字仲弓,东汉人。④元方:陈纪,陈寔之子。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夫子A德高B则配天C深D则配海E若予之F言G行H事之实也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因,指凭借,和《过秦论》中“蒙故业,因遗策”的“因”意义相同。B.乐,以……为乐,意动用法,和《谏太宗十思疏》“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的“乐”用法相同。C.辱,指辜负,与《苏武传》中“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的“辱”意义相同。D.放,指驱逐、流放,和《屈原列传》中“是以见放”的“放”意义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楚昭王要送给孔子用象牙装饰的车子,宰予先以孔子不会使用这辆车为由婉拒,然后借助孔子的日常用度和言行举止等表现做出说明。B.在宰予看来,孔子有志于重振道德礼义,但如今没有君主愿意推行孔子的政治主张,不然的话也不必让他出使楚国而且遭到这番羞辱。C.元方对施加刑罚的太守和遭受处罚的父亲都给出了积极的评价,客引用《易经》中的言论,是想指出元方的回答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D.客的设问步步推进,他最后用驼背之人弯着腰表示恭敬来诘难元方的不回答其实是不能答,在元方举出三个事例后无言以对,羞愧退去。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宰予归,以告孔子。孔子曰:“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4分)(2)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4分)14.结合材料一的信息来看,你认为孔子是否会认可元方回答问题的言辞?请做出判断并简述你的依据。(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书喜[南宋]陆游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绵万里尽春耕。阴阴阡陌桑麻暗,轧轧房栊机杼鸣。亭鼓不闻知盗息,社钱易敛庆秋成。天公不负书生眼,留向人间看太平。[注]作此诗时陆游乡居山阴,时年74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雨过天晴,土地湿润,广袤无垠的田野上,农人忙于春耕的情景。B.颈联写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C.整首诗语言平易明畅、生动自然,又不乏用词上的精心锤炼,富有表现力。D.该诗风格不同于陆游金戈铁马式的爱国诗作,体现出诗人多样的诗歌风貌。16.诗题为“书喜”,请结合全诗指出诗人因何而喜。(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论语·卫灵公》中,提到了“,”的可贵品质,孔子主张这种不强人所难的品质是要用一生的时间去践行的。(2)在《春江花月夜》一文中,“”中的“谁家”和“”中的“何处”互文见义,一种相思,牵出两地离愁,一往一复,曲折有致。(3)孟子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名句,在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意思与之相近的两句是“,”。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很多人都以为,买眼镜时送的那块布就是擦眼镜的布。其实不然,①,避免眼镜与眼镜盒发生磕碰。如今市面上大部分眼镜布材质都不够细腻,并且布上和镜片上容易存留灰尘和细小的异物,如果直接用眼镜布干擦,就相当于在用小颗粒摩擦镜片。镜片的灰尘或油污,其实大部分是我们睫毛上的油脂、脸上的角质、空气中的细小沙砾等。因为是沙砾,它们虽然看起来很弱小,但实际上从镜片及镀膜来说是非常坚硬的。若用眼镜布在留有沙砾的眼镜上干擦,就会越擦磨损越严重,最终会让镜片“伤痕累累”。我们看着镜片表面虽然是透明的,但其表面其实分布着②:有增加透光度的,有增加抗磨性的,还有增加防污能力的。所以擦拭眼镜并非是擦拭眼镜片本体,而是擦拭镜面上附着的镀膜。如果镀膜或者镜片的质量不太好,再加上不正确的擦拭手法,镀膜就会破损,甚至会直接脱落。如果失去镀膜的保护,③。18.对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伤痕累累”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A.著名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B.我站在山脚抬头望去,只见无数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向山顶延伸着。C.父亲的话让我意识到,要打破我们父子之间这层令人悲哀的“厚壁障”太难了。D.调查队方圆跋涉了5000余里,终于使县委抓到了兰考“三害”的第一手资料。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20.文中画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请结合前后语境,分别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适当增删个别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我们驱车去了位于酒泉的胡杨林景区。汽车奔驰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无边戈壁沙丘,那种土色映入眼帘,让人感觉困乏不已。进入景区,步行一段路之后,倏而一个转弯,,一丛树枝纷披、树叶沙沙作响的胡杨树出现在眼前。它们一排排,一丛丛,一洼洼,四散分布在各处的沙丘或者旱地里。这些野生迹象明显的胡杨树,拯救了这片荒芜的土地。粗粝的树干像被狂风过一般,皮开肉绽。树枝随心所欲地伸向四周,呈现着别样的姿态。它是年轻奔放的胡杨。它无法与塔克拉玛干沙漠胡杨的千年雕琢之神奇相,也无法和额济纳奇胡杨的健硕道劲之壮美相比拟,然俊秀如它,粗粝如它;热烈如它,沧桑如它;豪放如它,内敛如它。无论是扎根沙漠瀚海,还是景区沙丘,都是那么精神饱满。在这个金色的秋天,它便是的大家,毫不吝啬,在沙漠戈壁深处,描绘出一幅别样清新的画卷,令人震撼和陶醉。2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A.峰回路转肢解匹敌挥洒自如B.柳暗花明肢解媲美挥毫泼墨C.峰回路转分解媲美挥洒自如D.柳暗花明分解匹敌挥亳泼墨22.请指出文中画横线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并从所学诗歌中,选出一句同样修辞手法的诗句。(4分)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本学期我们学习了很多先贤经典,至今仍然闪烁着智慧的光辉。如:①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③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已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⑤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⑥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青年是中华文化基因的重要传承人,关系到国家的发展、民族的未来。请你从上面的经典语句中选择两到三句,深入分析其内涵,明辨其关系,写一篇文章表达你对当今社会背景下“青年·成长”的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二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B【解析】“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发端于五四新文化运动”错误,原文为“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发端于文艺领域的创新风潮对社会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创新风潮”与“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概念内涵上有本质区别。同时,根据“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等表述可知“中华民族强大的文化创造力”在历史上很早就已经产生并发挥着影响。(3分)2.A【解析】两则材料都认为要继承和发扬优秀文化传统,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立场相同。(3分)3.B【解析】材料二的核心观点是“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不应脱离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A项,意思是跟着别人走,最终只能落在别人后面,只有自成一家才能接近真实美妙的境界;B项,意思是诗歌和文章要紧随时代盛衰治乱的变化,没有一天不在趋时更新,与材料二的观点契合;C项,意思是只有放宽视野,定高目标,才能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果;D项,意思是要有以民为本、民生至上的情怀。(3分)4.①“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体现了文学批评标准的提出和建构与具体的社会历史语境息息相关。②在全球化、大众化和新媒介化成为文学发展的新趋势下,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已成为新时代文艺面对的重要问题。(4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5.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批评标准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中汲取创造力,发挥“中国智慧”;③开展更加广泛且富有深度的中西对话,将“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④立足本土的文学实践,探索建构富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标准体系。(6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3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6.B【解析】“又暗示老汉知道罐儿的名字”错误,从文本来看,老汉并不知道罐儿的名字,老汉说的罐儿只是盛粥的器具。(3分)7.A.【解析】“突出文章的主旨”错误,本文的主旨不是表现罐儿的“贫穷”,而是写其善良和对爱心的传递。(3分)8.【解析】①“老汉还是不说话,扭身从那边地上捧起一堆泥……不一会儿这堆泥就变得光滑、细腻、柔韧,并随着两只手上下翻卷,渐渐一个光溜溜的泥罐子就美妙地出现在眼前,好赛变戏法”“不花力气没好泥,不下功夫不成器”,文段内容展示了老汉精湛的捏罐手艺,再配以哲理性的自言自语,丰富了老汉的形象。②后文罐儿依照此处老汉的做法才慢慢学会了捏罐,并以之为生,此处描写推动了了情节的发展,为下文教罐儿捏罐手艺,罐儿靠制作陶器谋生做铺垫。③老汉示范捏罐,只是为了帮助罐儿学个谋生的手艺,没有一点功利心,这一情节凸显了小说主旨,彰显了不求回报、乐于助人的主题。(共6分,每点2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9.【解析】①老汉。老汉的忽然出场;低微的身份但却富有哲理的自言自语;帮助罐儿学习制陶的技术之后突然消失得无影无踪。②罐儿。罐儿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巧遇老汉;在老汉指导并离开后,坚持制陶,技艺精湛,让津南一个默默无闻的小村子变得众人皆知,并因此得名“罐儿庄”。(共4分,选择一人作答。明确对象1分,理由三点每点1分,学生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10.CEG【解析】断句:夫子德高则配天,深则配海。若予之言,行事之实也。“夫子德高则配天”指“夫子的道德就像天一样高”,“高则配天”和“深则配海”句式结构相同,故从中断开;“深则配海”指“(夫子的道德)就像海一样深”,与前一分句共用主语,语义到此完结,之后另提它事,故断开;“若予之言”中的“予”是指宰予,“若予之言”指“像宰予所说的那些话”(呼应上文“宰予归,以告孔子”的内容),“行事之实也”指宰予所说的那些话是“是(孔子)所行的事实”,后句评述对象是孔子,故断开。(3分,选对1个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0分。)11.A(3分)【解析】A《过秦论》中的“因”是“遵循、沿袭”的意思。12.B(3分)【解析】B“遭到羞辱”曲解文意,楚昭王给孔子送象牙装饰的车子是为了表达对他的敬重。13.(1)宰予回来,把这些话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认为宰予的话怎么样?”(“以告孔子”是“以之告孔子”的省略,要译出省略的部分;“二三子以予之言何如”的“以”,认为;“何如”,怎么样。此三处各1分,句意1分,共4分)(2)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心意的话语,它的气味就像兰花一样芳香。(利:形容词活用为名词,锋利的刀刃。断:截断、斩断。臭:气味。此三处各1分,句意1分,共4分)14.孔子应当会认可元方的言辞。(1分)孔子主张“言贵实”(1分),而元方有一说一,不作浮夸之言,所以应当会得到孔子的认可。(1分)【解析】结合原文“子曰:‘夫言贵实,使人信之,舍实何称乎?是赐之华不若予之实也’”可知,孔子主张“言贵实”,他认为舍弃了真实便无足称道,端木赐(子贡)的浮华比不上宰予的真实。另结合原文元方的回答可知,元方秉持中正之心,有一说一,言辞不施藻饰,不作浮夸之言,他的回答表现合乎孔子的主张,故应当会得到孔子的认可。【参考译文】材料一:孔子派宰予出使楚国,楚昭王用象牙装饰安车,想通过宰予赠送给孔子。宰予说:“夫子他老人家是不会坐这车的。”楚昭王问:“为什么?”宰予回答说:“我通过老师的日常用度,考虑老师的心思所在来判断,所以知道他不会用这辆车。”楚昭王说:“说说看。”宰予回答说:“自从我侍候夫子以来,私下里见他言语不离大道,行动不违背仁。重视义崇尚德,清正廉洁喜好节俭。出仕享有俸禄,但是却不用来积累财富。不合于道义则离去,辞官的时候没有留恋之心。妻子不穿华丽的衣服,妾也不穿丝制的衣裳,车马器皿都不雕刻华丽的花纹,不把谷物等粮食喂给马吃。如果道能够施行则以治理国家为乐,道不能施行则以修身为乐,这就是夫子成为夫子的原因。如果是看起来外观华丽的东西,听起来淫邪的妖冶女子的歌声,夫子经过的时候不会去看它,遇到的时候也不会去听它。所以,我知道夫子不会使用这辆华丽的安车。”楚昭王说:“既然这样,夫子的意愿是什么呢?”宰予回答说:“现在天下道德被搁置,夫子的志向就是想重兴礼义道德并推行它。果真有想治理天下的君主能推行夫子之道,夫子即使是走路去上朝,也一定会乐意去,何必在远方辜负了您这厚重的赏赐呢?”楚昭王说:“从今以后就知道夫子的道德是多么伟大了!”宰予回来,把这些告诉孔子。孔子说:“你们认为宰予的话怎么样?”子贡说:“没有说尽老师道德的高美。夫子的道德与天一样高,与海一样深。像宰予所说的那些话,不过是老师的一些实在事情罢了。”孔子说:“言语贵在真实,才能使人相信,舍弃了真实还有什么可称赞的呢?所以,子贡的浮华比不上宰予的真实。”材料二:颍川太守把陈仲弓判了髡刑。有位客人问陈仲弓的儿子元方说:“太守这个人怎么样?”元方说:“是个高尚明智的人。”又问:“您父亲怎么样?”元方说:“是个忠臣孝子。”客人说:“《易经》上说:‘两个人同一条心,就像锋利的刀刃能斩断金属;同一心意的话语,它的气味就像兰花一样芳香。’那么,怎么会有高尚明智的人惩罚忠臣孝子的事呢?”元方说:“您的话怎么这样荒谬啊!因此我不回答你。”客人说:“您不过是拿驼背当做恭敬,其实是不能回答。”元方说:“从前高宗放逐了孝子孝己,尹吉甫放逐了孝子伯奇,董仲舒放逐了孝子符起。这三个做父亲的,恰恰都是高尚明智的人;这三个做儿子的,恰恰都是忠臣孝子。”客人羞愧地退去了。15.B【解析】“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因此人们才能踊跃交纳社钱”说法有误。亭中示警的鼓声止息是说明社会安定没有强盗,而人们踊跃交纳社钱来举办祭祀活动的原因则是“秋成”,即秋天粮食收获丰厚。(3分)16.【解析】风调雨顺,春耕得时;桑麻茂盛,织机繁忙;社会安定,丰收可待;暮年岁月,欣逢太平。(共6分,每点2分,答出3点即可。)17.(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3)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6分,每句1分,错一字不得分。)18.C【解析】A.是引用话语的作用。B.“之”的引号,有突出强调火把的形状的作用。C.“厚障壁”并非实指厚厚的墙壁,而是虚指父子之间存在厚厚的隔阂。是表述特定含义。D.特定称谓。19.①它的作用是保护眼镜②不同用途的镀膜③镜片就会更容易磨坏【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①这是在说眼镜和眼镜布的关系,根据后文“避免眼镜与眼镜盒发生磕碰”,说明眼镜布的作用是保护眼镜,可填“它的作用是保护眼镜”。②根据后文“有增加透光度的,有增加抗磨性的,还有增加防污能力的。所以擦拭眼镜并非是擦拭眼镜片本体,而是擦拭镜面上附着的镀膜”,说明镜片的表面分布着有不同用途的镀膜,可填“不同用途的镀膜”。③镀膜能够增加镜片的抗磨性,所以如果失去镀膜的保护,镜片就会很容易受到磨损,可填“镜片就会更容易磨坏”。(共6分,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