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模拟考试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1.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
特权;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
据此可知,商周时期()
A.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构成部分B.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C.宗族根据血缘亲疏决定内部等级D.不同宗法家族的社会地位平等
K答案2A
K解析D
根据材料“宗法家族把自己的成员固定在宗法血缘网络之中,以拱卫父系家长的一系列特权;
同时,各宗法家族又作为社会的基本细胞或单位一起大体平等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可知,
商周时期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它有利于巩固统治秩序,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
宗法家族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宗族内部等级无关,排除C项;材料强
调宗法家族是社会基础的构成部分,D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
2.位于今宁夏南部的固原,主要为山地和半干旱草原,在此地春秋战国时代的墓葬中,出
土了许多殉牲骨骼和刀、斧、错、凿、鹤嘴斧、锥等几类小巧便于携带的青铜生产生活工具。
这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A固原地区游牧特色鲜明B.统一多民族国家初步形成
C.传统华夷界限渐趋模糊D.小农生产方式扩展至边疆
R答案wA
K解析》
固原地区的墓葬出土文物有大量的殉牲骨骼和刀、斧、铐、凿、鹤嘴斧、锥等几类小巧便于
携带的青铜生产生活工具,这些工具中农具较少,便于携带,这说明当时的固原地区依然是
以游牧为主,A项正确;秦朝形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排除B项;C项与材料信息无关,排
除C项;出土文物中农具较少,说明当时依然是以游牧为主,排除D项。故选A项。
3.史载:鲁襄公十四年,姜戌首领驹支在诸侯集会中,赋诗言志,诵读《诗经》。楚国申叔
时要求对贵族子弟教之以春秋,教之《诗》,教之礼,教之乐。这些记载反映了当时
A.分封制度走向衰落B.儒学的正统地位得到确立
C.华夏认同观念加强D.贵族垄断教育局面被打破
K答案wc
K解析1
根据“姜戌首领驹支在诸侯集会中,赋诗言志,诵读《诗经》”“楚国申叔时要求对贵族子
弟教之以春秋,教之《诗》,教之礼,教之乐。”可得出当时中原周边的部落首领及诸侯都
认同中原的文化,说明当时华夏认同观念加强,c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分封走向衰落,排
除A项;B项是在西汉,排除B项;D项是孔子创立私学,排除D项。故选C项。
4.《语书》是出土于云梦睡虎地的秦简,是南郡太守腾在秦始皇二十年对县、道官员发布
的告示。其中有大量关于整顿和统一社会风俗的记载,如“去其邪僻,除其恶俗……而使之
之于为善”;又如“贵贱分别,男女礼顺”;“奸邪不容,皆务贞良”等。此告示的发布
A.践行了“兼爱”“非攻”理念B.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
C.摒弃了法家治国思想D.激化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K答案』B
K解析』
《语书》是政府告示,有大量关于整顿和统一社会风俗的记载,其中涉及了儒家的一些理念,
如“贵贱分别,男女礼顺”;“奸邪不容,皆务贞良”,这些举措有助于规范社会秩序,推
进社会进步,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到“非攻”信息,排除A项;秦朝实行的是法家思想,
排除C项;举措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并不会激化中央和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
项。
5.云梦秦简《日书》对选择善马的标准有严格规定,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
相马术已成为专门技术自设一科,与书数、射御等同。这一时期相马术的发展主要服务于
A.农耕技术推广B.商业交往的便利
C.军事战争的需要D.礼乐制度的重建
R答案1C
K解析1
根据材料“汉代官府内有专门学习相马理论者、与书数、射御等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古代战马对军队是非常重要的,故汉代设有专门的相马理论者,c项正确;农耕主要是铁犁
牛耕,排除C项:汉代采取的是重农抑商政策,不会因为商业而专门设立相马课,排除B
项;跟礼乐制度的重建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
6.西汉时出现了高头大马、葡萄、苜蓿、胡桃、蚕豆、石榴等几十种物产;这一时期丝和
丝织品在西域各国受到广泛欢迎,西域人学会了耕种、打井和炼铁等技术并用于发展生产。
这些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西汉经济发展市场需求扩大B.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
C.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D.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
K答案UD
K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为配合对匈奴的战争,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
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西域的汗血马、葡萄、苜蓿、
胡桃、蚕豆、石榴等物产传入中原,中原的丝和丝织品以及铸铁、凿井等技术通过这条道路
西传,D项正确;西汉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发展并不需要依赖世界市场,排除A
项;“中国丝织品在欧洲备受推崇”不是最主要的原因,当时最主要的原因是道路开通,排
除B项;“中外农业生产水平稳步提升”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7.下列关于秦汉历史的记述,集中反映了()
文献记述出处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贾谊《过秦论》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史记秦楚之际月表序》
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后汉书•班固传》
A.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B.家国同构模式改变
C.“大一统”的观念开始出现D.华夏认同不断增强
K答案』A
K解析』
“秦并海内,兼诸侯,南面称帝,以养四海”反映了秦朝统一全国,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于汉家”指西汉灭秦朝,建立统一的政权汉朝,统一
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接汉绪,茂育群生,恢复疆宇”指东汉延续了西汉国家的统一,
材料集中反映了秦汉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与发展,A项正确;家国同构指家庭、家
族和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具有共同性,均以血亲一宗法关系来统领,体现了血缘关系与政治
关系的融合,排除B项;C项中“开始”表述错误,排除;材料没有涉及华夏认同的信息,
排除D项。故选A项。
8.大运河打通了南北诸河流的联系,将扬州和全国连接成一体,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
交通枢纽,至中、晚唐时期,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运河最南端的余杭,在大
运河的影响下,也从一个边境前哨地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材料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
()
A.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B.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展
C.加快了隋朝统一进程D.加强了中外文化的交流
R答案』B
K解析D
根据材料“扬州自此成为东南地区的交通枢纽……成为’雄富冠天下’的一方都会”“而
运河最南端的余杭……一跃而成为繁荣的商业城市”可知,大运河开通后扬州和杭州成为繁
荣的商业城市,扬州和杭州都处于运河沿岸,由此反映出大运河的开通促进了沿岸城市的发
展,B项正确;材料无法看出大运河的开通改变了南北经济格局,排除A项;大运河的开通
是在隋朝统一之后,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中外文化交流的信息,排除D项。故选B项。
9.《元和郡县图志》载:“炀……通济渠……自扬、益、湘,南至交、广、闽中等州,公
家运漕,私行商旅,触胪相继。隋氏作之虽劳,后代实受其利焉。”该河道的开通()
A.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
C.缓和了隋朝的社会矛盾D.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
K答案》A
K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隋炀帝时期开凿了京杭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的发展,A项正确;唐安史
之乱后出现藩镇割据局面,排除B项;京杭大运河需要大规模征调民夫服徭役,会激发社会
矛盾,排除C项;科举制淡化了社会门第等级观念,排除D项。故选A项。
10.唐太宗认为“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才能巩固统治;还指
出:“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这反
映出唐太宗()
A.重视发展生产B.注重虚心纳谏
C.加强边疆管理D.强调以民为本
K答案』D
K解析D
根据“使民衣食有余”、“必须先存百姓”等信息可知这都体现了唐太宗重视民众,以民为
本的思想,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唐太宗以民为本,而非重视发展生产、注重虚心纳谏和
加强边疆管理,排除ABC项。故选D项。
11.钱穆指出,自汉代以降,在选举和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人构成了古代政府的主体,他们
起到了主导社会、限制君权的作用,形成“中国式民主政治”。由此推测“中国式民主政治”
的形成是因为士人
A以能晋身思想相对独立B.文采出众参与机要决策
C.熟悉典章政治素养较高D.出身官宦政治经验丰富
K答案』B
K解析2
依据材料“在选举和考试中脱颖而出的士人构成了古代政府的主体,他们起到了主导社会、
限制君权的作用”,可以看出士人阶层对社会,对君权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个人
才华出众,被录取后,可以参与机要决策,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思想的独立,排除A项:
熟悉典章政治素养较高仅仅是一个方面,排除C项;“出身官宦”表述错误,有的可能是平
民出身,排除D项。故选B项。
12.北朝早期的佛像,造型雄健粗犷、浑厚质朴,且神态庄严,形成无比尊严和压抑的氛围。
北朝中后期,佛像不仅体型变小,而且表情由肃穆威严变得慈眉善目、含蓄恬静。这一转变
主要反映出当时()
A.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睹案力C
K解析D
北魏早期,佛像雄健粗犷,浑厚质朴,这反映了北魏早期鲜卑族大气雄健和强悍的审美取向,
北朝中后期的佛像呈现的“慈眉善目,含蓄恬静”则体现了汉化的特点,这一转变反映出当
时民族交融的加强,C项正确;材料信息不能表明当时佛教信仰开始本土化,排除A项;北
朝中后期,社会局势动荡,排除B项;唐朝时,三教合一局面才逐渐形成,排除D项。故选
C项。
13.宋人笔记《朝野类要》记载,宋辽“漫渊之盟”后,每次辽国来使,都会举行宴射。由
殿前马步三司轮差,陪同来使,射于玉津园,如果获胜会有“金带、升转官资之赏”。这表
明,宋朝玉津园“宴射”()
A.深受官僚阶层的欢迎B.社会秩序趋于稳定
C.反映社会尚武的精神D.三教合一局面形成
R答案UB
K解析1
根据材料可知,宋代笔记记载辽国来使会举行宴射,获胜者可以得奖,这表明漫渊之盟后社
会秩序趋于稳定,B项正确;材料与官僚阶层的喜好无关,排除A项;材料与尚武精神无关,
排除C项;材料与三教合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14.元世祖忽必烈将国号从“大蒙古国”改为“大元”,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
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
政,期与物以更新”。这表明元朝()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B.实行各民族平等的政策
C.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D.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
K答案5c
R解析』
根据材料“取《易经》'大哉乾元”之义,以年号‘中统'纪年,并'内立都省,以总宏纲,
外设总司,以平庶政’,还表示要‘施仁发政,期与物以更新’”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
时期忽必烈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统治,虽身为蒙人,但采用汉人王朝的称谓、年号、
国号等,说明延续了中原王朝统治方式,c项正确;材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朝作为蒙古族建
立的王朝,延续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没有强调对巩固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的影响,排除
A项;材料内容没有体现元朝的民族政策,并且并没有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排除B项;材
料内容主要体现了元朝延续了中原王朝的统治方式,不代表放弃了游牧民族的传统,并且不
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C项。
15.观察如图所示的唐、宋、元三个朝代中央机构示意图。下列对图片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皇帝皇帝皇帝
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财政行政中书省
,
枢(।~rH-।~~1
密
中门
度盐户院工刑兵礼户吏
书下
支铁部部部部部部部
唐朝中央机构宋朝中央机构元朝中央机构
A.相权由分散演变为相对集中B.相权与皇权的矛盾日益缓和
C.政府的行政效率极大提高D.元朝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R答案1A
K解析1
根据图片信息,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被一分为三,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度,相权被
一分为多,而元朝实行一省制,相权又重新出现集中的趋势,呈现出一定的反弹,A项正确;
伴随着封建君主专制逐渐强化,相权与皇权之间的矛盾之间激化,排除B项;宋朝相比唐朝
的政府机构更加复杂,出现了冗官现象,行政效率逐渐降低,排除C项;清朝时期设立军机
处,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排除D项。故选A项。
16.从唐朝士子感叹“空有篇章传海内,更无亲族在朝中”到宋朝士子相信“惟有糊名公道
在,孤寒宜向此中求”,这一变化说明
A.唐代科举制度受到世家大族控制B.科举制的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
C.宋代的官员政治才能远超过唐代D.门第等级观念在宋朝己彻底消失
K答案》B
K解析》
唐代依然重视家世,宋代科举程序公正,选拔相对公平,门第观念对于科举制的影响较小,
这说明宋代科举制进一步完善,推动社会阶层流动,B项正确;A项表述绝对,排除A项;
材料没有对官员政治才能进行对比,排除C项;D项中的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
17.唐代法律规定“奴婢贱人,律比畜产”;宋代中期以后法律上则将“奴婢”之名改为人
力”“女使”,佃户、雇工、人力、女使等皆为国家“编户齐民”。这表明宋代
A.政府对民众控制力减弱B.社会成员身份趋于平等
C.儒家民本思想得到贯彻D.封建等级制度已经崩溃
K答案】B
K解析1
“奴婢”由唐代的“畜产”到宋代的“人力”、“女使”、“编户齐民”等可知身份地位提
升,这说明社会成员的身份趋于平等,故选B;民众身份的变化不代表国家控制力的减弱,
排除A;民本思想得到贯彻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C;封建等级制度在唐宋时期并没有崩
溃,排除I)。
18.武宗初宠东宫旧竖刘谨,别立内厂,使谨主事,并东西厂亦在监察之中。武宗坐朝,有
人投匿名书于路旁,数谨罪恶。瑾便矫诏,诏百官三百余人,跪在午门外,加以诘责。材料
反映了当时
A.皇权渐趋衰落B.君主专制的加强
C.内阁权势膨胀D.监察制度的完善
K答案1B
K解析》
材料描述了明武宗时期刘瑾专权,其根源在于当时君主专制加强,B项正确;宦官专权并不
意味着皇权衰落,排除A项;内阁权势膨胀并不会导致宦官专权,排除C项;监察制度不能
有效运行,因此宦官猖獗,排除D项。故选B项。
19.1726年,雍正皇帝发布上谕,对140余万七十岁以上老人给与奖赏,并表示这些老人
能“年登大寿”,“大抵皆居心忠厚、力行善事,即或有一二年少时未尽醇谨者,亦必中年
暮齿能自悔悟”。雍正皇帝此举意在
A.呼吁民众扶贫济困B.提升民众健康意识
C.促成良好社会风气D.重建儒家信仰体系
R答案』c
K解析》
依据材料这些老人能“年登大寿”,“大抵皆居心忠厚、力行善事,即或有一二年少时未尽
醇谨者,亦必中年暮齿能自悔悟”,可以看出雍正皇帝通过对老人进行奖赏来促进社会对老
人的尊重和爱护,有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扶贫济困,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民众的健康意识,排除B项;此时仍然是儒家主流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
20.我国第一部药学专书《神农本草经》大约成书于汉代,《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
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
由朝廷颁行。这些史实说明,我国古代药学的发展
A.源于大一统的政治体制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D.受到了宋明理学的推动
K答案HB
K解析》
由材料“《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制定的药典,宋代颁行了多部官修本草,明代李
时珍撰成药物学集大成之作《本草纲目》,由朝廷颁行”可知,古代中国药物学著作大都是
由国家或者朝廷制定或颁行的,由此得出,古代药学的发展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B符合
题意;材料反映的是国家对药学发展的支持,没有体现政治制度的影响,A不正确;材料没
有涉及商品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C不正确;药学的发展与宋明理学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
确。
r点石成金]:本题考查古代科技的成就,与时代热点紧密结合。科技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
大力支持,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当代,国家对科技的重视和支持是科技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本题属于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二、非选择题
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以郡统县,郡行政长官称中,掌一郡行政等事务,
设立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
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
朝廷据此行贯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里交县计薄.中央派监御史监界那域,对年
单劾有罪过的官吏.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据材料一概括秦朝中央政府通过郡县
制来加强对地方控制的措施。
材料二不同历史时期,选官的方式不同.先秦时期主要是“世官制”,……到汉武帝
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
选.官标准,出现了“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门阀士族垄断政权的局面。隋文帝开始
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继承和完善科举
制度。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
族的行列。这样-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
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一一据向仕碧《对古代选官制度变迁的认识》等整理
(2)根据材料二归纳隋朝以前选官制度的主要演变。据材料分析指出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
洗官制度走向成熟与完善的标志。
K答案》(1)条件:秦统一六国。措施:郡县官员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定期对郡县长官
实行考核;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官。
(2)演变脉络:世官制一察举制一九品中正制。分析:考试方式选拔官吏,使官员选拔变
得更加公开和公平;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
质等。
K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郡县制全面推行的政治条件是秦统一六国。根据材料“以郡统县,郡行
政长官称中,掌一郡行政等事务,设立郡尉负责军事,郡下设县,县行政长官称县令。每年
岁末,郡守派遣官吏赴京师上计(地方官吏于岁末年终将一年的政绩汇报给国君或上级官员),
向中央呈交记录本郡情况的计簿”可知措施有郡县官员分工负责,相互牵制;定期对郡县长
官实行考核;根据材料“朝廷据此行贯罚。县则在郡上计前,向郡守里交县计薄.中央派监
御史监界那域,对年单劾有罪过的官吏”可知措施有中央派官员监察地方官。
(2)根据材料“……世官制……到汉武帝时,正式形成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
实行的选官制度,注重门第出身,以门第为选官标准……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法选
拔官员;隋炀帝时,始建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可知隋朝以前选官制度主要的演变是世官制
一察举制一一九品中正制。根据材料“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
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就必然出现
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
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可知考试方式选拔官吏,使官员选拔变得更加公开和公平;
打破了特权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官吏来源):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等。
22.制度建设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元朔五年,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
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
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执掌。设置太学,学生学业完毕后,即派往各
政府机构任事。在全国各地设盐官38处,铁官48处,均统归大司农管辖,直属中央政府。
一一摘编自林永光《试论汉武帝的治国为政之道》
材料二魏晋以后的九品中正制度,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
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
打开,经由个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这制度,大体来说,较以前是进步
的。
一一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
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
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1)根据材料一,仿照示例指出汉武帝治国举措及其判断依据
示例:举措,盐铁官营;依据,设盐官、铁官,直属中央。
(2)根据材料二指出“这制度”的名称,并说明其较以前“进步”的理由。
(3)根据材料三,评价宋初的地方治理措施。
K答案》(1)举措与依据:实行推恩令,依据诸侯王分封子弟,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设
刺史,依据设十三州,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建中朝,依据外廷转内廷,概由内廷官执掌大
权;兴儒学,依据太学生毕业后在政府机构任职。
(2)制度:科举制。
理由:自由报考,打破了门第界限(扩大进士之门),有利于社会阶层的流动,扩大了统治
基础,彰显一定公平公开性;官吏选拔权收中央,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考试选拔(竞选),
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
(3)宋初削弱地方权力,加强对地方的监察,有效预防了内部动乱,强化了中央集权,维
护了政权的稳定,为后世地方治理提供借鉴。但权力分割过细,影响行政效率;强干弱枝,
边防力量薄弱。
K解析》
(1)举措与依据:根据“武帝令各地诸侯王在封地之内分封弟子,由中央政府给予名号”
得出实行推恩令;根据“划分全国为十三州,直接代表皇帝监察高官乃至诸侯王”得出设刺
史;根据“采用逐步将外廷权力转移至内廷的方法,一切文书、奏章、政令一概由内廷官吏
执掌”得出建中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手机屏幕保护膜定制施工合同
- 2025年度个人对个人房产抵押借款合同3篇
- 2025版养老服务机构投资管理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影视广告拍摄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个人租赁户外活动场地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牛奶冷链物流配送合同模板4篇
- 2025版政府机关办公计算机统一采购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门窗材料采购安装及技术研发合同4篇
- 2025年度智慧城市排水系统升级改造分项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土地租赁合同中合同解除与违约责任规定
- 【京东仓库出库作业优化设计13000字(论文)】
- 保安春节安全生产培训
- 初一语文上册基础知识训练及答案(5篇)
- 初中班级成绩分析课件
- 劳务合同样本下载
- 血液透析水处理系统演示
- GB/T 27030-2006合格评定第三方符合性标志的通用要求
- GB/T 13663.2-2018给水用聚乙烯(PE)管道系统第2部分:管材
- 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同步练习
- 固定污染源自动监控监测系统现场端建设技术规范
-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小小工程师》背背默默知识点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