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1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2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3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4页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特别说明: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新版)配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第一单元大数的认识第二单元公顷和平方千米第三单元角的度量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第七单元条形统计图第八单元数学广角——优化第九单元总复习1.我国的领土面积约为9600000平方公里,位居世界第三位。2.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它的占地面积约为720000平方米。3.国家大剧院“蛋壳”面积约为35000平方米。4.北京天安门广场的总面积约为440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1000000人集5.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提出问题:以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为例,你知道这个数中每个数字的含义吗?(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认识)(1)请学生说出万以内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2)填一填,说一说。10个一是();10个十是();10个千是()。(3)读出下列各数:2362、1002、8945。提问:九千再加上一千是多少?千位满十要怎样?十个一千是多少?(板书:提问:九万再加上一万是多少?万位满十要怎样?认识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又是多少呢?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是一亿。小结:两个相邻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即十进关系。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千千位百位十位个位让学生将北京市人口——19612368人,在全班交流,抽查:十万位上的6表示什么?百万位上是几,表示什么?千万(2)学习数位分级。每四位为一级。个、十、百、千是个级,表示多少“个亿位千万位百万位十万位十位(3)即时练习。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页“做一做”第1、2题。(1)10个一万是(),10个十万是(),10个一百万是()。(2)一个五位数,它的最高位是()。一个数的最高位是千万位,这个数是()位数。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亿以内数的读法第2课时总第课时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主题图。同学们,这些数据你们会读吗?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亿以内数的读法。(板(1)先让学生尝试读。(2)比较24960000和2496在数位上的区别。而2496是含个级上的数。(3)启发:引导24960000的读法。师:你认为哪种读法比较简便?引导学生读出正确的读法。(4)讨论:万级的数和个级的数在读法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不同点:万级上的数表示多少“万”,读数(5)即时训练。读一读:308000040500000(6)小结:首先要先明确万级上的数(引导学生可以画一条分级线。)(1)出示例3。③你发现了什么?有什么需要提醒大家的吗?(2)思考讨论:读数时有哪些规则?先读哪一级,怎样读?再读哪一级,(3)引导学生总结多位数的读数法则。③每级末尾不管有几个0,都不读,其他数位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6页“做一做”第2题。(1)北京故宫占地面积约720000平方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宫殿。(2)2003年中国科技馆接待观众1900803人次。(3)地球赤道周长40075700米。(4)永乐大钟上铸了230184个汉字,是世界上汉字最多的大钟。(1)一个“0”都不读的数。(2)只读出一个“0”的数。(3)读出两个“0”的数。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3)小结。(1)南京长江大桥全长六千七百米。(2)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的海拔高度是八千八百四十四米。吗?一位上写0。呢?今天,我们就进一步学习新的内容——亿以内数的写法。(板书课题:亿以内数的写法)2.教学例4。(1)课件继续出示信息:北京大钟寺的永乐大钟的内外共铸了二十三万零①尝试写出二十三万零一百八十四。(对照数位顺序表来写)没有就写0占位。写23,再在个级上写184,千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2)自主写数。十万二千三百四十五三百零二万六千二千零四十万零七百提出存在的问题,学生或教师讲解。重点提问0的写法。②哪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4)即时练习。一百零四万三十六万零五千三百三千四百零一万零三百(1)我国的领土面积是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2)中国国家图书馆累计藏书约二千一百六十万零九百册。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教学难点:每级中间、末尾含有0的数的读写法。(1)读出下面各数。(2)写出下面各数。三十万二千四十二万零三百五千一百六十二万五千五千四百万六千零一万零五十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1)第1题。(2)第2题。(3)第6题。先出示440000,让学生用不同的方式来表示这个数。(1)第3题。让学生正确地读出教材第2页上的数。(2)第4、5题。(3)课件出示图片,让学生正确地写出图上的数。(1)第9题。八十六万零一百一千三百零九万零三十四(2)第11题。(3)第12题。如第(1)小题:提出问题:最高位是什么位?(对照数位顺序表)百万位上写什么数字?十万位上写什么数字?万位上写什么数字?千位上写什么数字?其余各个位上写什么数字?(4)第13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一单元课题:亿以内数的大小比较大数的认识(1)你能读出这两个数吗?分别让学生读一读。(2)解决问题:十万位上的“4”表示什么?百万位上的“4”又表示什么?师:为什么同样的数字——4,在不同的数位上所表示的大小不一样呢?(3)比一比,这两个数哪个大,哪个小?来看一看这种方法对亿以内的数是不是适用?这就是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板出示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教师简要介绍这6个国家,并出示这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美国:2116100日本:3658200俄罗斯:2536300印度:606500韩国:4185400师:你知道2011年哪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最多吗?(1)让学生正确地读出这些数。(2)分小组任意选取位数相同和不同的两个国家进行比较。如:泰国:608000美国:2116100又如比较:日本:3658200韩国:4185400学生根据位数相同,从最高位开始比较,也很容易得出结果:(3)汇报交流比较的方法和经验。提出问题:根据2011年几个国家到我国旅游的人数,将它们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你会吗?请排一排。(1)让学生尝试排列。(2)让学生分组交流,校对排列结果,并说说各自的比较方法、过程。(3)引导概括比较方法。四个七位数中,哪个最大?哪个最小?你是怎么比较的?4185400>3658200>2536300>2116100>60895965O10000020480O2348080060O89999789000O78900003.写出几个大于999987的六位数。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三十万三百零三万一千七百万学习大数的改写。(板书:大数的改写)(1)课件出示教材例6情境图。菌、清洁血液,并说明一小滴血液含有:红细胞:5000000个,白细胞:10000如40028,213000,6000006…(2)说明:在生产生活中人们为了方便读写,常常将整万的数万位后面的4个0省略掉,换成一个“万”字来代替数末尾的4个0,这样就把整万的数改板书出示:5000000=500万10000=1万(3)观察、比较等号右边与等号左边的数。提出问题:等号右边的数与等号左边的数有什么不方?(4)总结方法。面的4个“0”改写成一个“万”字。(5)即时练习。(1)认识“四舍五入”法。学生交流后,明确:在写这些整十数时,有时候把个位直接变成0,有时候把个位的数变成0的同时,还往十位进一。②进一步提出问题:是否向前一位进一,由谁决定呢?怎么决定?教师随机介绍“四舍五入”法:其实在2000多年前,我国的数学家就已经根据要求舍去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尾数,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不满5(是4、3、2、1、0),就直接把尾数舍去,改成0;如果尾数的最高位满5(是5、6、7、8、9),舍去尾数改写成0后,还要向它的前一位进一。(2)教学例7。①课件出示教材情境图。学生观察、收集信息,了解太阳和地球的大小关系。并分别读一读太阳和地球的直径的大小。提出问题:太阳的直径是地球的多少倍?②启发学生思考:用“万”作单位的数进行比较会比较方便,那如何才能把这两个数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呢?在省略12756和1389000万位后面的尾数时,要根据哪一位上的数进行四舍五入?学生试做,同时指定学生板演。=1万=139万③讨论:怎样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汇报交流。用“万”作单位写出一个数的近似数的方法与我们上面介绍的方法相同,只是写法上有所不同,它不是把尾数改写成0,而是把尾数改写成一个“万”字。④学生独立完成教材第13页“做一做”。(3)小结。师:我们学习了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万位后面的尾数,求出近似数;我们还学习了把一个整万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这两方面内容在意义和方法上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学生分小组讨论,师生交流。教师总结:求近似数和改写数都要改变数的表现形式,但它们的实质是不同的,求近似数改变了原数的大小,而用“万”作单位只改变了数的表现形式,没有改变数的大小。三、反馈完善1.把下面的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2.把下面的数用“四舍五入”法改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提问:从个位起,右边第九位是哪一位?第五位是哪一位?怎样对数位进行提问:怎样把一个多位数改写成用“万”作单位1.第1、5题。2.第2题。3.第3、4题。们呢?完成教材第3、4题。注意点2:“四舍五入”不要忘记进位。三、综合练习1.第6题。提醒同学的地方。(鼓励学生针对同学的回答质疑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第8课时总第课时怎样产生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产生和十进制计数法。(板书课(1)出示教材第16页主题图。(2)各国的计数符号。学生自学教材第16页内容,分别认识巴比伦数字、中国数字、罗马数字。的阿拉伯数字。(课件演示阿拉伯数字)介绍:3世纪时,印度人发明了一种特殊的数字,(板书:1,2,3,4,5,6,7,8,9,10,11……)(3)认识自然数。表示物体个数的1,2,3,4,5,6,7,8,9,10,11…都是自然数。“0”的出现比较晚,人类开始只是数看得见的东西,对于看不见的东西是不数的,因此没有“0”这个数。随着生产和数最小的自然数是0,没有最大的自然数,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1)师:生活中还有更大的数,需要用数级更多的数位表读写。你知道我课件出示: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总人口数为:1339724852人。提问:怎么读出这个大数呢?哪些?师:至今为止,我们学习的最大的计数单位是什么?(亿)那还有没有比亿更大的计数单位?你猜猜是什么。万位满十怎么办?(板书:亿)办?(板书:十亿)(3)认识十进制计数法。把教材第18页的数位顺序表填写完整。(1)一百亿有()个十亿,()个百亿是一千亿。(2)从个位起,第()位是万位,第()位是亿位。(3)和亿位相邻的两个数位是()和()。(4)一个数由5个亿、3个千万、2个万组成,这个数是()。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香港特别行政区人口为7097600人。澳门特别行政区人口为552300人。台湾地区人口为23162123人。师:你能读这些数吗?并说说你是怎么读的。课件出示教材第19页情境图:据统计,全球人口已达7000000000人。(1)出示一些亿以上数的信息。例如:①据统计,全球人口已达7000000000人。②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③我国平均每月生产和丢弃的一次性筷子大约是3700500000双。(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研究要求。②和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读这些数的?试着说说读数的方法。(3)全班反馈。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1)整亿数的写法。写。(引导学生说出整亿的数,要从亿级写(2)非整亿数的写法。①这些数包含几级?写数时先写哪一级,再写哪一级?②百万位到个位为什么写0?③百亿位到十亿位为什么连续写2个0?(1)展示不同记录方式记录的信息,引导学生观察:①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00000000立方米。北京每年因漏水浪费水资源1亿立方米。②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00000000立方米。北京天然气供应量超过14亿立方米。③2014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0000人,科技活动经费23000000000元。2014年全市从事科研活动人员24万人,科技活动经费230亿元。(2)引导学生观察、比较100000000、1亿两种记录形式,你有什么发现?(3)总结改写的方法。方法类似。即:省略亿位后面的8个“0”,再添上一个“亿”字。(1)出示例4:省略下面各数亿位后面的尾数,求出它们的近似数。(2)小结。看“千万位”上的数是否满5,再按照“四舍五入”法求出近似数。(3)即时练习。(1)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是149600000千米。(2)三峡水电站建成后,年平均发电量约84700000000千瓦时。(3)地球陆地总面积是149000000平方千米。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练习三第10课时总第课时(1)读出下面各数。(2)写出下面各数。八亿五千一百六十万五千四十二亿五千四百万六掌握哪些知识点呢?(让学生自己说出练习目标。)(板书课题:练习三)(1)第1题。(2)第3、4题。这些数字你们会读吗?出示教材第22页的第3题。汇报后师生共同完成第4题。(3)第5题。在写数时,你觉得哪些地方最容易出错?你们能想出师:下面我们练习写数。完成教材第22页第5题。(4)第7题。完成教材第22页第7题。注意点1:省略哪位数后面的尾数就要看这一位后面的数。如省略万后面的注意点2:四舍五入不要忘记进位。1.第2、6题。数级的知识:个级、万级、亿级,个级表示几个什么?(几个一)万级呢?(几个万)亿级呢?(几个亿)指导学生完成第2、6题。提醒同学的地方。(鼓励学生针对同学的回答质疑问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初步学会简单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用计算器进行较大数目的四则运师:同学们,你们喜欢数学吗?你们的计算能力怎么样?比比看!我们都知道,数学总是离不开计算。今天我们(1)计算工具从古到今,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经过了漫长的发展过(3)17世纪初,英国人发明了计算尺。直到20世纪中叶,计算尺才逐渐(4)从17世纪到19世纪长达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人们进行了机械式计算(1)算盘。许多地方还能见到。你认识算盘吗?对算盘有哪些了解?常见的算盘是两颗算珠在横梁上,每颗代表5;五颗在横梁下,每颗代表1。在拨数时要先定好数位,规定哪档是个位,然后再拨第三档为个位)拨出一个数:602,说一说,这表示多少?然后出示教材第24页内容,让学生分别写出算盘所表示的数。出示两种不同的算盘(教材第24页图):观察它们的不同。原因是:原先中国采用的是16进制,满15进1,所以算盘每档上是15;进入日本后,采用的是十进制,所以算盘的上面剩下1颗珠子。(2)计算器。(1)学习例1。再按“179”,屏幕显示179,按“=”,显示结果565。学生试算:825-138=26×39=312÷8=反馈后让学生说说使用计算器时需要注意些什么。(2)学习例2。比一比,看谁做得又对又快。(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说说你为什么做得又对又快。观察上面的算式和结果,你发现什么规律?学生畅所欲言。教师总结:碰到9999乘9以内的自然数(0、1除外)答案都是五位数,最高位和个位就是自然数与9的乘积,中间三位数都是9。4.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26页“做一做”。用计算器算出前面几道算式的结果,找出规律,再直接写出下面几个算式的结果,然后用计算器进行验证。5.指导学生学习教材第27页“你知道吗”。引导学生认识这些功能键,并运用这些功能键进行简单的计算。2.用计算器计算前两小题,再根据规律直接写出后两题的结果。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课题:练习四第12课时总第课时(1)读出下面各数。(2)写出下面各数。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1.第1题。2.第2题。3.第3题。4.第4、5题。5.第6题。6.第7题。7.第8题。第9题。的个位应该是3等。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整理和复习第13课时总第课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大家学会了哪些知识?谁来说一说?(1)什么叫数位、计数单位、数级?整数数位的排列顺序是怎样的?从个(2)每级的数位和计数单位的组成有什么相同点?完成教材“练习五”第1题。(3)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有什么关系?10个一万是十万;10个十万是一百万;10个一百万是一千万;10个一千万(4)自然数的认识:表示物体个数1,2,3,4,5,6,7,8,9,10,11,…(1)多位数的读法。再在后面加上一个“亿”字或“万”字。数中间有一个0或连续几个0,都只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都不读。(2)多位数的写法。上写0。完成教材第30页第1题的第(2)、(3)小题,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并互相的数?又该如何改写?1.完成教材第31页“练习五”第2题。学生交流后,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练习五”第6题。师生交流后,完成教材30页第2题。3.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五”第3、7、8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1亿有多大第14课时总第课时2.通过探索1亿有多大的过程使学生初步获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数感,形成1亿有多大的空间观念。2.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用“亿”作单位的数据呢?(1)1亿张纸叠起来大约有多厚?(2)数一亿张纸,大约要用多久?(3)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4)一亿个硬币摞在一起有多高?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及学生已有的认识基础,研究来大约有多厚?”提出问题:是否真的要直接测量出1亿张纸叠起来的厚度呢?不能直接测量怎么办?启发学生说出:可以先量出100张纸的厚度或1000张纸的厚度。教师追问:你们为什么不取105张、1016张呢?学生在小组内分别用100张和1000张纸的厚度为基数进行测量、推算。(1)小组交流活动过程及体会。(2)验证猜想,通过计算得到1亿张纸的高度大约是1万米。课件出示进行对比:世界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米。(3)拓展延伸。教学楼每层大约4米,1亿张纸摞起来相当于(2500)层教学楼高。相当于(500)栋五层教学楼那么高。刚才我们研究了一亿张纸的厚度,你们还想研究哪些有关1亿的问题呢?学生大胆想象,提出问题。如:口算一亿道口算题需要多少时间?1亿个一元硬币的厚度、1亿个人的重量、1亿秒有多长……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了解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掌握平方千米和公顷间的进率,会教学难点:建立1公顷、1平方千米的概念。师:谁能说一说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和1平方米分别有多大?①一个文具盒表面面积大约是200()。②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3()。③黑板的面积大约是4()。④我们学校的占地面积是3()。用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它们是公顷和平方千米(1)认知1公顷的含义。边长是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公顷。引导:1公顷有多少平方米呢?(2)体会1公顷的大小。师:从推算结果来看,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米之间的关系,你想不想亲自感受一下1公顷的大小?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带学生到操场,汇报几个操场的面积,使学生初步建立1公顷的表象。可以出示教材的情境图,或直接利用学校的田径分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还可以让8名学生手拉手为一组,4个小组围成一个正方形。师: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大约是10米,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00平方米。推算:多少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合起来就是1公顷?想象:100个这样的正方形是1公顷,你有什么感受?(1)感知1平方千米。顷更大的面积单位呢?在生活中,如果人们要进行更大面积的计算或是测量时还会用到比公顷还要大的面积单位——平方千米(板书)。师:我们刚才认识的公顷是边长100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请大家猜想一下,1平方千米可能是边长多少米的正方形土地的面积?揭示: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平方千米可以用符号km²表示。(板书: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就是1平方千米。)1000米有多长?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2)推算平方千米和公顷之间的进率。既然1公顷=10000平方米,而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你能根据这些板书:1平方千米=100公顷课件出现1平方千米的示意图,指出边长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千米,也就是1000000平方米,还可以用100公顷来表示。补充板书: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00公顷(3)即时练习。(1)北京的天安门广场是世界上最大的广场,面积约40()。(2)上海市的面积大约是6340()。(3)中国的领土面积大约是960万()。2.某农场有一块长方形的水稻田,长是800米,宽是400米。这块水稻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和多少公顷?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练习六第2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进一步明确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熟练进行面积单位间的换算。2.通过练习,进一步发展学生对面积大小的推算和估算能力。教学重点:在理解公顷和平方千米概念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来整理和复习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公顷和平方千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题。(板书课题:练习六)二、师生互动边长100米的正方形的土地面积是1公顷。1公顷=10000平方米提问:新学的公顷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与以前学过的三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有什么不同?(以前学习的三个面积单位进率是100,现在新学的公顷和平方米的进率是边长是1000米的正方形土地面积是1平方千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1000000平方米平方千米是一个最大的面积单位,它一般用于一个城市、省、国家等很大范围的面积测量。平方千米、公顷、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只有公顷和平方米之间的进率是10000,其他的相邻面积单位间的进率都是100。1.第2、3、6题。2.第4、7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3)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3.第5题。4.第8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线王国去看看吧!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关线的知识。(板书课题:线段、直线、射线和角)(一)认识线段。像这样的线,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什么线呢?(线段)教师想把线段画到黑板上,你觉得我应该怎么画呢?为什么?(二)认识射线和直线。出示教材第38页中的三幅情境图。(1)认识射线。(2)认识直线。(3)介绍射线、直线读法并板书:读作:射线AB、直线AB或直线1。(三)比较直线、射线和线段的区别。图形名称形式相同点不同点线段都是直的两个端点,可以量出长度射线只有一个端点,无限长,不能量出长度直线不能量出长度(四)认识角。4.在角的图形里面画一段弧线,让学生清楚地看到角是两条射线组成的图(1)一条直线长4厘米。(2)射线只有一个端点。(3)经过两点只能画一条直线。(1)经过点A,画两条射线。(2)经过点A、B画直线。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课题:角的度量第2课时总第课时1.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图形有角?向大家说说。2.大家找到了这么多的角,哪些角比较大?哪些角比较小?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角的度量方法。(板书课题:角的度量)(一)感受统一计量单位和度量工具的需要。师:下面两个角哪个大些?大多少?小结:用三角尺上的角来测量,还是不能准确地知道∠2比∠1大多少。要度量面积的大小可以用面积单位:平方厘米、那度量角的大小呢?怎样才能使大家的测量结果相同呢?(二)认识量角器。课件出示教材第40页第3幅情境图。说明:人们将圆平均分成360份,其中的1份所对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记示量角器)现在我们来看这个半圆,从0开始到180为止。想一想,这个半圆被平均分说明:把半圆平均分成180份,每一份所对的角就叫做1度的角。(1)把半圆分成180等份,每一份是1°,这样的10份所对的角是10°的角,这样的60份所对的角是60°的角,这样的90份所对的角是90°的角。教师(2)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量角器上这个小圆点(指中心)叫做量角器的中心。再仔细观察,量角器上有几圈刻度?这些刻度是怎样排列的?指出: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外圈刻度从左往右按顺时针方向从0到180,内圈刻度从右往左按逆时针方向从0到180。(三)尝试量角,探求量角的方法。尝试量出教材第40页上∠1和∠2的大小。提出问题:现在你知道∠1和∠2分别有多大吗?(1)活动要求:先在组内说一说自己准备怎样测量,动手测量,小组总结(2)全班交流测量结果和量角的方法。(学生上台展示测量步骤。)(3)教师课件演示量角的过程。“两重合”是指:量角器的中心点和角的顶点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线和在量角器上有两圈刻度,例如教材上∠1的一条边既对着30°,同时也对着150°,这时我们应该看哪一个度数?为什么?通过观察分析,引导学生认识到:在量角时,如果一条边重合,就看外圈,找角的另一条边指的1.出示第1题,让学生独立完成。2.第2题。想一想: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有关吗?(无关)3.第3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角吗?问: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会运动吗?它们是怎样运动的?在旋转中时针和分(1)学生拿出准备的活动角,先把角的两条边重合在一起放在桌面上,然(2)教师观察学生转动的情况,当学生转出一个锐角时,教师叫停,然后让学生说一说转出的角是什么角,锐角的度数在什么范围。(板书:锐角小于(3)让学生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的边,并要求学生转到直角时停下,(4)让学生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的边,当学生转出一个钝角时,教师钝角大于90°)学生对钝角小于180°可能暂时还不好理解,因此这里就先出示大于90°,(5)小结。(1)让学生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的边,并要求学生转到角的两条边在(2)让学生在活动角上指出角的顶点和边。(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平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4)学生比较钝角和平角,发现平角比钝角大的特点;比较平角和直角,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1个平角=2个直角。(1)让学生继续沿逆时针方向转动角的边,并要求学生转到角的两条边重(2)让学生在活动角上指出角的顶点和边。(3)教师在黑板上画一个周角,然后让学生指出这个角的顶点和边。系,也可以通过180÷90、360÷90这些计算发现它们之间的关系。1周角=2平角=4直角师:我们认识了哪几类角?你能按照角的大小把它们排列起来吗?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3.把下面的度数按要求填在圈里(看剩下的是什么角)。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课题:画角第4课时总第课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画角。(板书课题:画角)小组讨论怎样用量角器画角(试着说一说步骤)。(1)画一条射线,使量角器的中心和射线的端点重合(2)在量角器60°刻度线的地方点一个点。(3)以画出的射线的端点为端点,通过刚画的点,再画一条射线。提出问题:在量角器上有两处都标了60°,那应该点在哪呢?为什么?汇报画角的过程及方法,着重汇报画150°的角与60°的角有什么不一样或(1)汇报一副三角尺中各个角的度数。(2)用三角尺画简单的特殊角。(3)用三角尺画比较复杂的特殊角。2.画一个150度的角,看谁的画法多。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三单元角的度量课题:练习七第5课时总第课时2.揭示本课练习内容。(板书课题:练习七)(一)回忆知识,明确重、难点。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1周角=2平角=4直角。1.第1题。直接出示题目,过点0能画出多少条直线?让学生画一画。2.第2、3、4、10、13题。如第4题完成后,提问:你能发现什么?通过学生回答∠1=∠3,∠2=∠4,3.第5、6、12题。第6题和第12题要指导学生用三角尺画角。4.第11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四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乘法第1课时总第课时1.使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因数中间或末尾没有0)的笔算方法。一、谈话导入2.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3.小结:两位数乘两位数,先用第二个乘数的个位与第一个乘数相乘,再用第二个乘数的十位与第一个数相乘,最后把两次乘的结果相加。4.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笔算的相关知识。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47页例1。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145×12=(若学生列12×145这样的算式,教师也应给予肯定。)2.估算。请学生估一估145×12的大致范围。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估算一:把145看作140,把12看作10,140×10=1400,所以145×12大约等于1400。145>140,12>10,所以结果应比1400大一些。估算二:把145看作150,把12看作10,150×10=1500,所以145×12大约等于1500。3.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1)独立计算。师:那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也就是145×12的结果是多少呢?请同学们动手算一算吧。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了解学生情况。(2)小组交流算法。师:在小组内说一说你的计算方法。学生组内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帮助个别学生计算,掌握学生的不同算法,为后面的共享做好准备。(3)全班交流、共享算法。①口算:先算10小时:145×10=1450(千米),再算2小时:145×2=290(千米),加在一起:1450+290=1740(千米)。②口算:145×12=145×4×3=580×3=1740(千米)。③表格计算。×52引导学生表达,表格中第一行是把145分成100、40和5,第一列是把12分成10和2。1000是100和10的积,200是100和2的积,依次类推,把获得的积相加所得的和就是145×12的积。④竖式计算。引导学生介绍算法,组织其他学生倾听,互评。然后和学生一起观察比较,找到不同算法之间的联系,明晰算理。4.优化算法。师:在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中,你最喜欢哪种方法?能说说理由吗?师生交流后重点介绍竖式计算。(1)学生独立尝试列竖式计算。教师进行巡视指导,特别关注平时计算错误率较高的学生,看看他们每一部分积的书写位置和计算结果是否正确。(2)小组交流算法。让同桌间把计算的过程互相说一说。(3)全班交流并集体反馈。先算什么?(先算145×2)再算什么?(再算145×10)最后算什么?(2个145与10个145的和)学生说计算过程,教师板书算式:师:要注意什么?(两部分积的相同数位要对齐)(4)说一说,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与步骤和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通过回答,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每一层的算理,并梳理计算步骤,从而归纳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的一般方法。(5)验算。师:刚才笔算的结果对吗?我们可以用计算器验算。5.总结算法。(1)师:今天学习的是三位数乘两位数(板书课题),你们能总结出计算方法吗?(2)学生小组内讨论。(3)师生共同小结。三位数乘两位数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类似,先用两位数个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个位对齐;再用两位数十位上的数乘三位数,得数的末位和两位数的十位对齐;然后把两次乘得的积相加。教师再次提醒学生注意相同数位要对齐。6.即时练习。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7页“做一做”。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三、反馈完善2.判断下列竖式计算的对错。3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课题: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第2课时总第课时1.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2.使学生经历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过程,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3.培养学生知识迁移的能力、计算的能力和认真计算的良好学习习惯。教学重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列竖式计算的简便写法,尤其是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教学难点:掌握竖式的简便写法以及积的末尾0个数的确定。一、谈话导入2.笔算。说一说,笔算的方法是什么?3.这节课继续学习笔算乘法。二、探究新知(一)探究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笔算。1.出示例2:(1)160×30=师:你能不能口算160×30,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师生交流后小结:可以先算16×3=48,因为把160缩小了10倍,把30也缩小了10倍,所以积要扩大100倍,即160×30=4800。2.请你尝试着把口算的过程转化为笔算过程,用竖式去计算,小组讨论交流计算方法。说一说计算的方法、过程。用实物投影仪出示学生所列的竖式。师:这两种方法都对吗?哪一种更简便?为什么可以这样写?然后重点围绕竖式的简便写法和积进行讨论:第一,写竖式时,如何处理0和非0数字的对位问题。第二,怎样确定积的末尾0的个数?引导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乘数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师生交流后总结。计算末尾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与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法是一样的,即:可以先用0前面的数相乘,再根据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积的末尾添几个0。3.即时练一练。(二)探究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笔算。1.出示(2)106×30=比较算式106×30与160×30有什么不同?(第一个因数中间有0,第二个2.能不能根据刚才我们探究的方法自己尝试笔算106×30,做完以后和你的同桌互相讲一讲,你是怎么计算的。学生自己练习,同桌之间交流笔算过程。讨论:在乘积的末尾应填写几个0?4.小结: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是什么?师生归纳:先把0前面的数相乘,乘完以后再看乘数末尾共有几个0,就在乘得的数的末尾填写几个0。5.即时练习。×三、反馈完善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48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自己是如何计算的。2.用竖式计算。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1.进一步熟练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计算的正确率和速度。2.通过练习,提高学生分析、处理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意教学重点: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在能够正确迅速计算的同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复习旧知。(1)口算:(2)计算并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2.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一般笔算方法。(2)学习了乘数中间有0或末尾有0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3)学习了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1)出示题目后,让学生独立计算,然后进行交流反馈。(2)第1、7题。(3)第8题。1.第2、5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题目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检查。(3)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2.第9、10、11题。引导学生理解题意,并理清解答的思路和过程,确定解题方案,然后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指名板演,教师巡视,个别提示。交流解题方法、过程。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1.让学生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能将这规律恰当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让学生经历观察、比较、猜想、验证和归纳等一系列的数学活动,体验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进一步获得一些探索数学规律的经验,发展思维3.通过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并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结论的严谨性与正确性,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发现规律、验证规律、应用规律。出示卡片,学生口算。出示课件:动车的速度可达6千米/分钟。算一算它开2分钟会行多少千米呢?20分钟呢?200分钟呢?中,积有怎样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积的变化规律)(1)出示:(2)引导学生从上往下看这一组算式,发现了什么?它们的积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板书出示:(3)让学生在小组里说一说自己的发现。(1)出示:(2)小组内讨论交流。3.验证规律。刚才大家发现的规律是不是具有普遍性呢?研究数学问题一般不匆忙下结(1)先用积的变化规律填空,再用笔算或计算器验算。(2)学生自己举例说明积的变化规律。(3)同桌互相检查所举的例子,并交流因数和积的变化是否与所发现的规师生小结: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几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2.根据8×50=400,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积。3.一个长方形果园,如果长不变,宽要增加到24米,扩大前的面积是400平方米,扩大后的果园面积是多少?如果每4平方米产苹果9千克,扩大后的果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每个书包50元,4个书包多少钱?(2)300元钱买了6个同样的书包,每个多少钱?(3)一辆动车每小时行20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4)一辆动车行了800千米,每小时行200千米,行了多少小时?的关系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板书课题:常见的数量关系)(1)出示例4。(2)教学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师: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3)概括單价、数量和总价的数量关系。两题里的單价、数量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板书:單价×数量=总价)怎样求?如果知道总价和数量,又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4)小结。2.教学例5。(1)出示例5。(2)教学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含义。师:这两道题的条件有什么共同的特点?都是求怎样的问题?行的路程,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汽车的速度是每小时70千米。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自行车行驶的速度是每分钟225米。可以写成225米/分,读作225米每分。人们为了用起来方便,把每小时、每分钟或每秒所行驶的路程)叫做速度。度吗?①燕子飞行的速度是每小时120千米。②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③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大约是每秒30万千米。(4)概括速度、路程和时间的数量关系。两题里的速度、时间各是多少,求出了什么?是怎样求的?这两题在计算方法上么?怎样求?如果知道路程和时间,又可以求什么?怎样求?师:现在请同学们看一看这一组三个数量关系式,它们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5)小结:速度、时间和路程是一组联系紧密的数量,只要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记这一组数量关系式时,(1)猎豹奔跑的速度可达每小时110千米,可写作:()。(2)蝴蝶的速度每分钟500米,写作:()。(3)声音传播的速度是每秒340米,写作()。(4)一名运动员3秒跑了3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写作:()。(1)学生独立完成。(2)汇报时,让学生说说分别应用了哪个数量关系。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一下本单元所学的内容。(板书课题:练习九)(1)学习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2)学习了积的变化规律: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积也乘(或除以)几。(3)学习了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4)学习了运用乘法的有关知识,联系生活实际解决简单的问题。师:本单元所学的知识点中,你认为最困难1.第2题。对因数中间、末尾有0的笔算是否能作出正确的处理。反馈时,主要要求学生说明因数中间、末尾的0在笔算时的正确方法。2.第1、4、6、10题。出示第1、4题,让学生根据第1小题中的积,写出后两题的得数,然后让在此基础上复习积的变化规律,然后利用这个规律解决第6题和第10题。3.第3、5、7题。出示第7题,让学生分别进行判断,并说一说自己判断的理由。在此基础上出示第3、5题。4.第8、9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呢?(1)学生动手操作。(2)展示。(3)讨论探究。提出问题:你能对这些图形进行分类吗?你分类的标准是什么? (4)引导提问。提出问题:像图(2)中的两条直线是相交呢?还是不相交呢?反馈时让学生明确:这两条直线(直线两端可以无限延长)经过延长,它们(5)小结。2.认识“平行”(1)出示图(3):(2)移一移。学生准备两根小棒放在一条线段上(先重叠放在一起),然后平移其中一根教师:这两根小棒经过平移后是什么位置关系?(平行)如果我们把其中的一根小棒叫a,另一根叫b,那么就可以说a平行于b,记作a//b,读作a平行于b。(1)两根小棒相交可以摆出很多图形,动手摆一摆。(2)汇报交流。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图形分类吗?怎样分?依据什么?(3)质疑: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垂直,关键看什么?对于互相垂直,教师举高一根小棒:能不能说这根小棒垂直?为什么?垂直,记作a⊥b,读作a垂直于b。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1.使学生掌握“过直线上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和过直线外一点作直线的垂线”平行?什么是垂直?1.出示例2:你能画出互相垂直的两条直线吗?(1)让学生自学教材第58页过直线上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2)学生试画,教师巡视,帮助指导学困生正确使用三角尺。(3)找学生板演,且讲述操作步骤,教师给予相应提示。(4)即时练习:过直线上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出示例2(2):过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垂线。提出问题:学生已经掌握了过直线上A点作垂线的画法了,外,这条垂线该如何画?你能利用过直线上(1)把三角板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2)沿直线移动三角板,使三角板另一条直角边过A点。(3)从直角的顶点起,沿另一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认识垂线性质第3课时总第课时2.前面我们已经学会了画已知直线的垂线,那垂线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垂线的性质。(板书(1)出示例3,从直线外一点A,到这条直线画几条线段,可以画多少条线段?哪一条最短?(2)教师适时指出: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画的垂直线段最短,它的提出要求:在a上任意选几个点,分别向b画垂直的线段。(1)提出问题:画一个长10厘米、宽8厘米的长方形。(2)阅读与理解。(3)分析。(4)学生尝试。(5)画图。先画一条长10厘米的线段,再画线段上的两条垂线各8厘米,最后把两条出示题目后,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走路线最短?为什么?画一个边长为4厘米的正方形。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2.说一说,什么叫互相平行?什么是平行线?什么叫互相垂直?什么叫垂足?1.第1、5、8、10题。2.第4、9、11、12题。3.第13、14题。出示第13题,让学生动手测量两个角的大小,说一说自己的发现。出示第14题,让学生说说哪些线段互相垂直,并说说自己判断的理由。(1)摆一摆。出示第2题,让学生动手摆一摆。(2)折一折。出示第3题,让学生动手折一折。(3)挂一挂。出示第7题,怎样挂画又正又快?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五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第5课时总第课时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平行四边形。(板书课题:认识平行四边形)(1)提出问题:仔细观察平行四边形,大胆地猜想平行四边形可能会有哪(2)探索平行四边形的特征。(3)汇报交流:请你说说你们是用什么办法验证平行四边形的特点?你发(4)小结。呢?(板书:两组对边分别平行)(1)师生共同操作,突破难点。(学生自学教材第64页。)(2)请学生用笔和三角板画出高并标上垂足。再用同样的方法折几条高,(3)完成教材第64页“做一做”。(1)教师演示。反方向拉,观察两组对边有什么变化?拉成了什么图形?为什么没有变?(2)动手操作。让学生自己把准备的长方形(用四根吸管串成)拉成平行四边形,并动手测(3)交流归纳。(4)举例说明。师:平行四边形对我们的生活有哪些帮助呢四边形容易变形这一性质的例子吗?(课件播放:电动门伸缩过程)现在你知道为什么校门口的电动门要做成由许多个平行四边形组成的了吗?你还能举出更多的例子吗?大家课后做个有心人,搜集相关的资料吧!形和梯形吗?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1.上节课我们认识了平行四边形,你知道它们的本质特征是什么吗?(两组像这种只有一组对边平行的四边形,就是我们今天题:认识梯形)(1)课件继续出示梯形实物图。①生活中你见到过这样的图形吗?它们外面的形状都像什么?(梯子、槽子、木箱)(2)交流测量结果。(3)概括梯形的定义。(1)课件出示:下底从上底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一条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梯形的(2)想一想:能不能在梯形的腰上画高?师:今天我们认识的梯形与昨天学习的平行图形对角有两组对边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不相等不相等(1)介绍等腰梯形。(2)介绍直角梯形。(1)同桌交流:从四边形的特点来看,四边形可以分成几类?长方形和正方形是平行四边形吗?为什么?(2)用集合图表示四边形之间的关系。(3)思考讨论,汇报交流。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知识?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只有一组对边平行1.第1、2、6、13题。2.第3题。3.第4题。4.第5、7、14题。课件依次出现第5、7、14题的图形,让学生分别找出其中学过的图形,可5.第8题。6.第9题。7.第11、12题。8.第10题。的度数相加,会是多少度呢?这是一个四边形,那其他的四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口算除法第1课时总第课时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数(商一位数)的口算方法1.复习。(出示口算卡片)我们已经学过了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同学们(1)有80面彩旗,每班分2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2)你有办法解决图中的问题吗?自己动手试一试。(3)学生独立列出算式。(80÷20)(4)引导学生观察这个除法算式,通过观察发现: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计算呢?(板书课题:口算除法)(1)提问:80÷20等于几?你们会口算吗?(2)学生先独立思考口算方法,然后组内交流。(3)汇报口算方法。①因为4乘20等于80,所以80÷20=4。②因为80里有4个20,所以80÷20=4。③因为8÷2=4,所以80÷20=4。师小结:口算80÷20时,可以由20×4=80,想到80÷20=4,这种方法可以称作“相乘算除”法;也可以根据8÷2=4,想到80÷20=4,这是根据表内除法大家知道这两题是什么意思吗?(估算)(1)学生独立尝试估算。(2)先小组内交流,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估算方法。(3)师小结,归纳估算方法。4.教学例2。学校又买来了150面彩旗,每班分50面。可以分给几个班?(课件出示)(1)提出问题:谁能解决这个问题?怎么列式?(2)探索、讨论口算方法。方法一:150÷50=3,因为3个50是150,也就是50×3=150,所以150÷方法二:150÷50=3,因为15÷5=3,所以150÷50=3。2.学校饲养场里有180只兔子,如果30只兔子关进一个笼子里,需要多少个笼子?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第1题。2.第2题。3.第4题。教师出示第4题,要求学生在充分理解算理、4.第6题。1.第3题。提出问题:要捆多少包?列出算式算一算。2.第5题。提出问题:你是怎样想的?“限载40人”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要用除法计3.第7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第3课时总第课时(1)口算下面各题。指名说出思考方法。(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3)计算:2.导入。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继续探索有关除法的知识。(板书课题: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二、探究新知1.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1)创设情境。希望小学举办一个阅读节,买了很多书。其中买了92本连环画,如果每个班级借30本,可以借给几个班级?引导学生认真读题,弄清题意,明确已知条件和问题。指名口述算式,教师同时板书:92÷30=(2)估算。请学生估一估,并说一说自己是如何估算的。估算一:做除法想乘法,利用估算:30×3=90,92≈90,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估算二:利用除法估算方法:92≈90,92÷30≈3,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3)笔算。启发思考:92÷30,用竖式又应该怎样计算呢?学生独立计算后,在小组内交流。板演汇报。指名板演,并说说自己笔算的方法。师:商是几?3为什么写在商的个位上?师生交流后明确:因为92里面有3个30,所以商3。3表示3个30,所以要写在商的个位上。3提出问题:余下的2表示什么?(4)即时练习。(1)提出问题:178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你会用刚才的办法进行笔算吗?试试。学生笔算,列式178÷30(2)学生独立用除法竖式计算结果,算完后与同桌进行交流。(3)讨论交流算法。5交流讨论,使学生明确:因为30×5=150接近178且小于178,所以商应该是5。(4)即时练习。2.下面几道题,请你帮老师查一下对错。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除数是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第4课时总第课时1.使学生学会“四舍”“五入”的试商方法,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知道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调商,初步掌握调商的方法。2.在学生试商、调商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运用能力,在比较、概括、试商方法中,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和归纳能力。3.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教学重点:掌握“试商”“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地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指名板演,全班交流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计算的。2.括号里最大能填几?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想到了这个答案?你是怎么想的?3.说出下面各数的近似数:师:为什么你这么快就想到了这个答案?你是怎么想的?4.导入。前面我们学习了用整十数除,商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如果除数不是整十数,而是任意两位数该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除数是任意两位数除法的计(一)教学用“四舍”法试商。1.出示例3(1)。(1)呈现购物情境,然后让学生提出问题。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解决“84元可以买多少个”的方法,从而列出算式“84引导学生观察这个算式和以前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引出课题。(2)初步探索竖式计算方法。独立探索。学生尝试用竖式计算,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计算情况。教师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的指导。(3)讨论交流笔算方法。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在汇报交流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掌握试商的方法。教师可以进行必要的引导和组织,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进行如下板书以帮助学生理解。84里最多有4个20。84里最多有4个20。80教师强调两点:其一,把除数21看成20试商的意思是,把84÷20的商作为84÷21的商进行计算;其二,商“4”必须和除数21相乘,不能和20相乘。2.出示例3(2)。(1)继续呈现购物情境,提出问题:430元可以买几个台灯?还剩多少元?师生交流后,列出算式:430÷62。(2)探索竖式计算方法。学生自主探索算法。你会用竖式计算“430÷62”的得数吗?让学生用竖式计算,算完后在小组内交流各自的计算情况。指名汇报计算过程,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过程,使学生明白:在试商时,是先把62看作60,430里面最多有7个60,因7此先用7进行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7×62”的积比被除数大,这就说明商7太大了,要进行“改商”,也就是把商改成6再进行计算。7把62看作60来试商。积比被除数大了,说明商7太大了。7 6(3)阶段小结。这时我们就要把商改成比原来的商小1的数。(二)教学用“五入”法试商。1.出示例4。(1)讨论交流算法。通过讨论交流使学生明白:在试商时,是先把28看作30,197里面最多有6个30,因此先用6进行试商,但在具体计算时,会发现余数比除数大了,这就说明商6太小了,要进行“改商”,也就是把商改成7再进行计算。30来试商。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商6太小了。6(2)阶段小结。在计算这道除法时,你遇到什么新问题?你又是怎么解决的?比原来的商大1的数。(3)交流验算方法。怎样知道刚才的计算结果是否正确呢?你会验算吗?2.归纳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对比例3和例4的计算,想一想,计算除数是任意两位数的除法,应该怎样计算?先让学生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教师进行引导归纳。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试商时应先把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一个整十数,然后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前两位比除数小就看前三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那一位的上面,每次除完的余数必须小于除数。三、反馈完善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时,让学生分别说说怎样才能找出准确的商。四、反思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五、课堂作业《补》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练习十四第5课时总第课时教学目标:1.进一步熟练应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2.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灵活试商。3.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熟练掌握试商和调商的方法。教学难点: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准备:课件(一)复习旧知。(1)把除数和被除数用“四舍五入”法看作整十数。(2)看被除数里最多有几个除数,就用几进行试商。(3)如果发现商太大了,就把商减去1再试;如果发现商小了,就把商加上1再试。2.在做笔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1)竖式中的数位要对齐。(2)余数必须必除数小。(二)导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问1.第1、11题。2.第2、12题。3.第3、5、6题。出示第5题,让学生进行口算。第3、6题让学生进行笔算。4.第7题。5.第8、16题。6.第15题。7.第10、18题。1.第4、9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2.第14、17、19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除法第6课时总第课时2.竖式计算。让学生说一说试商的方法和计算的过程。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通过“四舍”“五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的笔算除法,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笔算除法,希望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大家能掌握灵活试商的方法,更好地进行笔算除法。(板书课题:除数不接近整十数的笔算除法)1.出示例5:240÷26师:怎样能很快地想出商?(1)学生尝试列竖式计算。(2)在小组内交流计算方法和发现的问题。(3)小组代表汇报,教师引导归纳。方法一:把26看作30来试商,初商8,8与26相乘得208,240-208=32,余数32大于除数26,所以商改大,8+1=9,9与26相乘得234,240-234=6,余数6小于除数26,说明商9合适。8—32里还有1个26方法二:想10个26是260,比240多20,可以商9。方法三:把26看作25,4个25是100,8个25是200,240-200=40,余下的40里还有一个25,所以用商9合适。26比较接近25,把它看作25来试商。(4)比较一下,这几种试商的方法,你觉得哪种方法比较简便?为什么?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四舍五入”法把除法看成30来试商,需要调商,不太(5)即时练习。可看作15、25、35……这些特殊数来试商,也可直接利用一位数乘两位数来确2.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82页“练习十五”第2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2.引导学生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使学生在实质上把握两者之间的联系和区别。3.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并对学生树立环保意识的教育。教学重点:探究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明白个位商0的道理。教学准备:课件一、谈话导入2.先说一说下面的商是几位数?为什么?再计算。二、探究新知课件出示教材第83页的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图上的内容。引出环保活动。1.研究“商是两位数的计算过程,重点解决商的最高位的书写位置”。出示例6:学校共有612名学生,每18人组成一个环保小组。可以组成多少组?(1)分析条件问题,列出算式:(2)探索交流,理清算理。计算612÷18时,你先用18除什么数呢?为什么?商的最高位怎么写?在除完后余数是几?注意余数必须比除数小。接下来又怎样算?根据学生的反馈,出示如下:师:这道题的商是几位数?商是多少?观察每次商后的余数,你发现了什板书:612÷18=34(3)反馈。 0(3)观察思考,揭示课题。仔细观察,你能发现这节课学习的除法和前面学习的除法有什么不同?(揭示课题:商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2.研究“商的个位是0的除法”。出示例7:940÷31(1)想一想:940÷31该怎样计算?学生在小组内完成后,进行全班交流。师:为什么商的个位是商0?师生交流后明确:用31除94个十,商是3个十,余下1个十,所以商的十位是3,个位是0。(2)如果被除数是930,商的个位商几?出示:930÷31①被除数十位余下的数是0怎么办?②个位上的数也是0,这个0应该怎么办?③十位余数是0,个位也是0,那商的个位应该怎么写?学生自己尝试解决以上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归纳总结。3.比较“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和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异同”。(1)竖式计算:372÷34=252÷6=学生同桌内交流检查竖式计算过程。(2)让学生比较“372÷34”和“252÷6”的计算过程,找出相同点和不同让学生先独立观察比较,并在小组内交流想法,可以通过除的顺序、商的位置、余数的大小、求商的方法等比较。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全班交流。(4)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1)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在那一位上面写商。(2)求出每一位商,余下的数必须比除数小。1.第1、2、9题。是几位数?”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商的位数与被除数的位数有什么关2.第6题。3.第7、12题。4.第3、5、11题。1.第4题。2.第8题。(1)学生自由读题,理解题意。要求什么?应该知道什么?(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3)及时反馈解决问题的情况。3.第10、13题。通过本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哪些疑问?《补》第六单元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课题:商的变化规律第9课时总第课时1.师:今天,老师带来两组题目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大家有兴趣吗?(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初步观察这几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教师对学生的汇报作适当点评,并引导学生发现:被除数、除数和商之间发生的变化规律。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商的变化规律。(板书课题:商的变化规(一)探索商随被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第一组题目。这一组题中,什么数发生了变化?什么数没有发生变化?从上往下看,被除数和商的变化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汇报。小结并板书。(板书:除数不变,被除数乘几,商也乘相同的数)2.如果从下往上看,这组题目又有什么特点?学生交流后汇报并板书。(板书:除数不变,被除数除以几,商也除以相同的数)3.你能具体说说在除数不变时,被除数发生了什么变化?商又是怎么变化的呢?谁能把两种发现归纳成一句完整的话?学生归纳,教师补充并板书:除数不变,被除数乘(或除以)几,商也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二)商随除数变化而变化的规律。1.引导学生观察第二组题目。提问:从这道题中,你发现了什么?你能用上面的方法发现这组题中的规律吗?同桌讨论并汇报。2.谁又能用一句完整的话总结一下你的发现?学生总结,教师补充后板书:被除数不变,除数乘(或除以)几,商就乘(或除以)相同的数。(三)探究商不变的规律。1.初步探索规律。(1)出示第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