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云南省昆明市五华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认真核准条形码上的准考证号、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及科目,在规定的位置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被誉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青铜器。一直以来,对这些青铜器的铸造工艺及渊源众说纷纭。2013年12月,北大考古学院的学者采用最新技术,对三星堆出土的部分青铜器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得出了三星堆青铜器和殷商青铜器可能拥有同一来源的结论。以下说法合理的是()A.历史结论必须得到考古学证据佐证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初步形成C.古蜀文明和殷商文明可能存在交集 D.商朝统治范围扩展到今四川地区【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三星堆遗址被称为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考古发现之一,昭示了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一样,同属中华文明的母体,被誉为“长江文明之源”,说明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格局初步形成,B项正确;有些历史结论难以得到考古学证据佐证,排除A项;古蜀文明属于新石器时代文明,与殷商文明不可能存在交集,商朝统治范围也不会扩展到今四川地区,排除CD项。故选B项。2.商朝甲骨文“德”字没有“心”旁,也不常见。西周金文“德”字加入“心”旁,且常常被周人提到,并提出“天命靡常,惟德是依”。这种变化反映了()A.文化影响范围扩大 B.儒家道德观念形成C.周人关注人的努力 D.神权迷信思想破除【答案】C【解析】“德”字从无心到有心的变化,说明“心”的重要性,而“心”则是人的体现,因此反映出对人的作用的重视,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影响范围,排除A项;儒学春秋出现,排除B项;废除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C项。3.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掘出三万余枚秦简。简文中出现“洞庭郡”的郡名,洞庭郡在传世文献中从未出现过。由此可知()A.里耶秦简缺乏史料价值 B.秦郡设置比文献记载复杂C.里耶是秦政治文化中心 D.“洞庭郡”是秦简主产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湖南里耶古城出土的秦简中明确记载了洞庭与苍梧两个郡名,这两个郡名不为人们所知,有关学者不得不对秦郡问题重新进行探讨,说明新的考古发现引发对历史问题的重新研究,秦郡设置比文献记载复杂,B项正确;里耶秦简是一手史料,价值高,排除A项;咸阳是秦政治文化中心,排除C项;湖南龙山里耶古城发掘出三万余枚秦简,不能说明“洞庭郡”是秦简主产地,排除D项。故选B项。4.西晋实行官员按品级占有土地。第一品可占50顷(一顷等于100亩),每品递减五顷,一直到九品。而男性农民一人最多可占土地70亩。这一做法()A.助长士族势力发展 B.加快皇族势力膨胀C.提高自耕农的地位 D.遏制地方土地兼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占田制是指晋初限制土地占有量的制度。西晋时为保证赋税收入和徭役负担,于公元280-289年间规定男子占田七十亩,女子三十亩,各级官员按品级高低占五十顷至十顷不等,对不同等级官员占田数量的规定能够一定程度上抑制土地兼并,D项正确;材料对不同等级官员占田数量的规定,有利于抑制士族和皇族势力发展,排除AB项;材料并不是提高自耕农的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5.唐初,宰相在政事堂共同商讨国家大事,午后归本省处理本职工作。唐玄宗时期,宰相基本专职化,“不归本司”。这种变化有助于()A.加强宰相行政职能 B.提高宰相参与决策功能C.防止地方藩镇割据 D.削弱中央政府六部职权【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唐朝的宰相逐渐专职化,集中精力处理行政事务,这就加强了宰相的行政职能,A项正确;宰相逐渐专职化,和提高宰相参与决策的功能没有关系,不一定能够提高宰相参与决策的功能,排除B项;这一变化是在藩镇割据出现以前,并不是为防止藩镇割据而实行的,排除C项;宰相专职化并不是在削弱六部的职权,排除D项。故选A项。6.五代时期,节度使通常兼任治所所在州的行政长官,还可自行任命州县官吏。宋太祖时,由中央派遣文官任知州、知县等职。这一调整()A.导致北宋积贫积弱 B.削弱了科举取仕C.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D.加强对地方控制【答案】D【解析】据题意可知,五代时期的节度使兼任地方行政长官,可以自行任命官吏,权力较大;而宋代则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这是对地方长官权力的削弱,从而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D项正确;“三冗”导致了北宋的积贫积弱,排除A项;这一调整与科举取士无关,也不能提高地方行政效率,排除BC项。故选D项。7.南宋礼部贡院(科考场所)周边,有大量书市,刻板作坊,还充斥着酒楼饭馆和茶肆。每逢科考,成千上万的举子在此云集。这说明()A.城市经济功能显著 B.科举录取人数众多C.知识分子地位提高 D.市民注重文化素质【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南宋时期在科考场所的周围出现了大量的商业场所,说明城市的经济职能增强,A项正确;材料只能说明应试的考生数目多,并不代表录取人数众多,排除B项;大量商业场所的出现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地位提高和市民注重文化素质,排除CD项。故选A项。8.明朝人谢杰认为,“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明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合法化后,倭患问题基本解决。这说明倭患问题()A.由国内贸易引发 B.与海禁政策相关C.靠商人自发解决 D.因西葡殖民引起【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可知,倭寇的出现主要是因为海禁政策的实施,由此可知海禁政策的实行加剧了倭患,明中后期,私人海外贸易合法化后,倭患问题基本解决,B项正确;明倭患问题与海禁政策相关,与国内贸易无关,排除A项;解决明倭患问题与政府政策有关,不是靠商人自发解决,也不是因西葡殖民引起,排除CD项。故选B项。9.下表为清代人口、耕地变迁表(部分)。据表可知()年代田地(顷)人口每人平均(亩)田地资料来源顺治十八年5393576765506087.18《清朝文献通考》康熙二十四年6078430813669527.47康熙《会典》雍正八年72363271044478126.93雍正《大清会典》乾隆十八年73522181836782594.00乾隆《大清会典》乾隆四十九年76056942861313072.66乾隆《大清一统志》嘉庆十七年78892563337005602.36嘉庆《大清会典》A.农业生产技术有较大提高 B.封建小农经济开始解体C.传统经济结构发生变动 D.封建统治危机逐步显现【答案】D【解析】从表格中的数据可得出,人口增长迅猛,人均耕地面积下降明显,反映出人地矛盾突出,封建统治危机逐步显现,D项正确;当时仍然采用传统的铁犁牛耕,生产技术并没有较大提高,排除A项;小农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B项;从材料看不出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C项。故选D项。10.民国时期,清华大学的学者们克服重重困难,把大量书籍和珍贵实验设备迁到昆明;国立西南联大教授曾昭伦率领考察团前往大凉山地区进行科学考察并写成《大凉山夷区考察记》;以上事件的时代背景是()A.民族战争促使文化教育机构转移 B.知识分子投身“国民经济建设”运动C.南京国民政府引导西部地区开发 D.社会经济发展促进文化教育事业繁荣【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七七事变后,日本全面侵华,国民政府组织将战区高校向后方的迁徙行动,高校内迁保留了近代中国宝贵的教育资源,有力地支援了抗战,A项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是蒋介石于1935年发起的一场全国性的物质建设运动,排除B项;材料不是南京国民政府引导西部地区开发,排除C项;日本全面侵华,社会经济发展遭到严重破坏,排除D项。故选A项。11.1953年初,个体经济仍是我国农村的主要经济成分,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不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由此,新中国开展了()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C.乡村振兴战略 D.大规模工业建设【答案】B【解析】根据“这种分散落后的个体经济不利于开展多种经营和大规模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可知,为了集中有限的力量发展经济,新中国开展了农业合作化运动,B项正确;1952年底,新中国已经完成了土地改革运动,排除A项;这一时期还没有开展乡村振兴战略,排除C项;材料内容涉及的是农村,和进行工业建设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12.下图是某一时期的票证,其反映的实质是()A.人民享受较高社会福利 B.国内肉类供应紧张C当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 D.居民生活丰富多彩【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的票证可知,这是由国家统一分配物资,实质上体现的是实行计划经济体制,C项正确;实行票证是实行计划经济的表现,不能说明人民享有较高社会福利,排除A项;票证的出现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肉类供应紧张,但不是实质,排除B项;仅根据一张票证不能说明居民生活丰富多彩,排除D项。故选C项。13.从1961年1月开始,中共中央统一部署,多次精简全国职工人数,经过两年半的时间,共精简职工1940万人,减少城镇人口2600万左右。中央此举()①意在减轻粮食供应压力,增加农村劳动力②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③执行了毛泽东让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④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措施之一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1958年大跃进运动造成我国城镇人口急剧增长,60年代中央提出调整国民经济的八字方针,纠正“左”倾错误,精简职工、减少城镇人口意在减轻粮食供应压力,增加农村劳动力,是纠正“左”倾错误的措施之一,①④正确,D项正确;大跃进造成了工农业比例失调,②错误,排除AB项;执行了毛泽东让知青“上山下乡”的号召是文化大革命时期,③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4.一位同学在学习新中国法制史时,对新中国某部法律文献的内容做了以下摘编。由此可知,这位同学研读的法律文献是()(1)“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营者的合法权利;(3)国家通过普及理想教育,道德教育,文化教育,纪律和法制教育,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4)拟定了对台湾等个别地方设立特别行政区;A.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197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答案】D【解析】根据“今后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国家保护个体经营者的合法权利;”可得出这是改革开放后的内容,即国家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立面,同时进行经济体制的改革,D项正确;ABC项都在1978年前,排除ABC项。故选D项。15.“一带一路”倡议继承和发扬丝绸之路精神,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这一重大倡议()①有利于唤起沿线国家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②对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空间进行了统筹谋划③推动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最终形成④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把中国发展同沿线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把中国梦同沿线各国人民的梦想结合起来,赋予古丝绸之路全新的时代内涵。”并结合所学可得出,“一带一路”倡议有利于唤起沿线国家对古丝绸之路的历史记忆,对新时代我国的对外开放空间进行了统筹谋划,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提供了新机遇,①②④C项正确;最终形成的说法错误,④错误,排除ABD项。故选C项。16.2022年2月,俄乌战争爆发,西方各国纷纷谴责并制裁俄罗斯,中国做出了“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对俄罗斯的安全表达关切”的表态。中国的表态反映了()A.反对西方霸权主义的决心 B.推进并扩大同各国的利益交会点C.“韬光养晦”的现实选择 D.平衡外交符合我国当前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根据“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对俄罗斯的安全表达关切”可得出中国从事实出发,即尊重乌克兰的主权,同时也关切俄国的行为,这两方都有所顾及,体现了我国外交的平衡,这符合当前我国的利益,D项正确;材料并没有针对西方国家,排除A项;材料与扩大各国的利益交会无关,排除B项;此时并不是“韬光养晦”阶段,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由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普通民众的衣料基本是和丝绸无缘的,他们大多穿着麻布和皮革。棉花在唐代从印度传入,宋元时期棉花在长江中下游普遍种植。元朝黄道婆借鉴海南岛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在松江府乌泥泾镇传授改进后的棉纺织工具和棉纺织技术,之后松江府各地的棉纺织业很快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棉纺织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柔软亲肤保暖的棉布成为广大普通民众的衣服布料,纺织棉布也成为中国农村家庭手工业的主要内容。——摘编自黄时鉴《中国历代史话》材料二辛亥革命后摆脱旧习、剪辫易服、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流,人们争相抢购洋货洋装,西服所用布料羊毛呢绒也成为畅销商品,在这个风潮中,民族工业加大毛纺织业的投入,毛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毛呢制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但在很多传统节日和场合,丝绸和棉布制作的长袍马褂及传统裙装还是主要服饰,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民国的民众服饰属于古今结合中外并存的状态。——摘编自勾爱玲《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服饰的演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民众服饰面料的变化。(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影响中国民众服饰面料变化的主要因素。【答案】(1)变化:古代从麻布和皮革到纺织棉布;近代使用布料羊毛呢绒、毛呢制品,同时出现化纤材料。(2)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纺织技术的革新;政治制度的变革;等级观念的淡化;西方文明的影响;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根据“他们大多穿着麻布和皮革。……棉纺织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推广使柔软亲肤保暖的棉布成为广大普通民众的衣服布料”得出古代从麻布和皮革到纺织棉布;根据“西服所用布料羊毛呢绒也成为畅销商品”“毛纺织业得到快速发展,毛呢制品开始进入寻常百姓家庭”“一些赶时髦的青年还穿着最流行的化纤材料服装招摇过市”得出近代使用布料羊毛呢绒、毛呢制品,同时出现化纤材料。【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棉花在唐代从印度传入,宋元时期棉花在长江中下游普遍种植。元朝黄道婆借鉴海南岛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得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纺织技术的革新;根据“辛亥革命后摆脱旧习、剪辫易服、向西方学习,成为当时社会思想的主流”得出政治制度的变革;根据“由于中国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和经济发展状况,普通民众的衣料基本是和丝绸无缘的”得出等级观念的淡化;根据“西服所用布料羊毛呢绒也成为畅销商品”得出西方文明的影响;根据“民族工业加大毛纺织业的投入”得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退休,古代称为致仕。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即所谓的“养老”,老是指70岁以上的人。秦汉时期;官吏可以因病乞退、告老还乡的致仕制度逐渐发展起来。隋唐时期,官员退休纳入令典。“诸职事官七十听致仕"。除年龄条件外,身体健康状况也是退休的重要条件。“年虽少,形容衰老者,亦听致仕"。此外,还有侍亲养老的规定,即至亲亲属中有年80岁以上及有重病在身者,可享受“侍丁”的待遇,即离职养亲,称为“归侍”或“终养”。明清是官员退休制度日益成熟和完善时期,有比较完整的制度规定,举凡退休条件、待遇,以及安置与管理,都有明确的规定。——摘编自柏桦《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与思考》材料二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作,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1951年国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和1955年颁布的《关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退休处理暂行办法》等,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退休福利制度陆续出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退休制度在运行中巳经开始了渐进的变化和改革。1983年,《国务院关于高级专家离休退休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和《国务院关于延长部分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退休年龄的通知》规定,部分高级专家、骨干教师、医生、科技人员根据本人条件并经相关部门的批准可适当延长退休年龄1到5岁甚至10岁。200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规定,符合国家法定退休年龄或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的公务员都应当退休,公务员满足提前退休三个条件之一:(1)工作年限满30年;(2)工作年限满20年,距法定退休年龄少于5年;(3)符合提前退休其他规定的。本人自愿提出申请,经任免机关批准,可以提前退休。——摘编自王进《中国弹性退休制度改革探析》(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退休制度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新中国建立的退休制度并谈谈你对退休制度的认识【答案】(1)特点:起源早并逐步发展,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得到历代王朝重视;制度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人治色彩)。(2)评价:新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建立起来的,是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的,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退休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认识:退休制度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适应人民的需要。【解析】(1)特点根据“中国古代官员退休制度早在夏、商时就已经存在”可知起源早并逐步发展;综合材料内容可知,中国古代的退休制度主要适用于官员群体,与官僚政治相适应,服务于专制皇权的需要;根据这些退休制度的内容可知,退休制度得到历代王朝重视;制度执行具有一定的随意性。(2)根据“新中国建立后制定的第一个退休人员处理办法规定:年龄50岁、工龄满10年均可退休,不分男女、不分干部和工作,没有身体状况方面的要求”可知新中国的退休制度是在新中国建立后建立起来的,是适应当时的实际情况的,根据“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现行的退休制度在运行中巳经开始了渐进的变化和改革”可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退休制度也在不断地进行调整以迎合社会发展的需要。综合材料可得到的认识是退休制度应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以适应人民的需要。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新疆重要历史遗迹及其介绍历史遗迹相关介绍楼兰古城处于西城的枢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繁华之邦。中原的丝绸、茶叶、西城马、葡萄、珠宝,最早都通过楼兰交易;后来楼兰突然神秘地消失了,引发后人无限遐想高昌古城位于今断疆吐鲁番市境内,奠基于公元前1世纪,由西汉王朝在车师前国境内的屯田部队所建,汉、魏、晋历代均派有戊已校尉驻扎此城,管理屯田,故又被称为“戊已校尉城”北庭故城位于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它是在汉代西城的车师后国王庭金满城的基础上扩建而成的,是唐代设立的北庭都护府所在地,曾出土过唐代铜狮和玉石镇纸等大批文物.交河故城位于今新疆吐鲁番市境内,是世界上最大、最古老、保存最完好的生土建筑城市,也是我国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