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_第1页
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_第2页
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_第3页
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_第4页
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科学教案模板集锦篇科学教案篇1

活动目标

1、知道垃圾与我们生活的关系及回收垃圾的作用。

2、尝试根据可回收、不行回收及有毒有害进行垃圾分类。

活动打算

课件,废旧垃圾等。

活动过程

一、探讨垃圾与生活的关系。

1、出示地球妈妈图片。

师:今日,老师把地球妈妈请来了,你们看,她怎么了?

师:她为什么这么难过?

2、了解垃圾及垃圾与我们生活的的'关系。

师:你相识这些垃圾吗?是什么垃圾?

师: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产生的垃圾,假如大家不讲卫生,乱扔垃圾,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怎么样?

师:你们有什么好方法削减垃圾或处理垃圾?

二、垃圾分类

师:刚刚,地球妈妈请小挚友把垃圾扔进了一个垃圾箱里,觉得太乱了,想请你们分分类,好吗?

师:老师这里有3个垃圾桶,表示什么意思呢?

让幼儿自己探究各种垃圾的分类。

看视频,听清洁小博士进行介绍可回收垃圾,不行回收垃圾和有害物质。然后进行检查刚刚幼儿分的垃圾。

师:依据刚刚学的小本事在分一次,这次可不能错喽。

再一次检查

三、结尾

师:刚刚我们知道了可回收和不行回收还有有害物质的小本事,现在我们回去把教室的垃圾也进行一次分类吧!

科学教案篇2

活动目标

了解几种常见动物的习性,能依据他们所吃的食物将动物进行简洁的分类。

萌发对动物的爱好,初步了解大自然奇异的生物链。

活动打算

《小挚友的书,动物王国》,师幼事先收集各种动物的图片。

活动过程

1、共享沟通幼儿关于动物食性的资料。老师依据幼儿的讲解并描述,将动物图片根据是肉食草分类贴在黑板上。

2、阅历,根据动物的食性对动物进行比较。

引导幼儿对比发觉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的身体构造的共同点:如:食草动物的脚多有蹄,食肉动物的脚多有爪;食草动物的门牙发达,食肉动物的犬牙发达;在习性上食草动物多群居,食肉动物多单独行动。

依据新获得的阅历再次对动物进行分类。

3、辨析探讨,了解杂食动物动物以及特别食物喜好的动物的相关学问。

举例提问:熊是食肉动物还是食草动物?

幼儿阐述

活动评析

一、物质打算与阅历打算

活动的预设部分除了目标、过程,打算也是相当重要的,打算的内容须要考虑周全,要亲密地为幼儿活动服务,为老师教学服务。这个活动中老师做了较为充分以及贴近活动目标及实施须要的物质打算,但是却忽视了孩子们的阅历打算,这个主题都是关于动物的许多学问,可以在主题开展前让孩子了解一些的有关科学学问,既能激起孩子们的学习爱好又能做阅历的打算,这个活动前也可以有针对性的一些阅历打算。

二、老师的传授与幼儿的学习

活动中老师更多的赐予的是干脆的学问传授,和个别幼儿的操作参加,而缺少幼儿的自主探究,对于科学活动来说这是活动的关键,让孩子自主探究、发觉,这样获得的学问才扎实、有效,年轻老师在这方面的.考虑比较不够,可能对操作活动的把控实力不够,不太敢放手让孩子去操作,怕收不回来,影响接下来的环节,这须要更完善的预设和渐渐的熬炼,才能较好地把握整个教学。

三、学习重点与难点的把握

一个教学活动中,教学的重点、难点都只有一个,教学的内容不能过多,也不能主次颠倒。这里的动物的食性是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难点是生物链的初步了解,老师在活动中过多的把重心放在难点上,而重点的内容学习的比较肤浅,其实两者可以结合进行,在重点学习的基础上渐渐突破难点,而不是将两个内容孤立开来。

科学教案篇3

设计背景

通过野外孩子对小草的相识和感受,引导孩子酷爱小草,喜爱小草以至于学习小草坚韧的生命力,激励幼儿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坚毅英勇。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发觉各种各样的小草,留意野草和植物草的不同,知道爱惜草坪。

学问目标:丰富有关小草的学问,了解小草的生长于改变状况。

实力目标:初步理解小草与人类,动植物及环境的生态关系。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让幼儿相识各种各样的草,培育爱惜小草的良好行为。

教学难点:引导幼儿学习小草的精神:坚韧的生命力,百折不挠。

活动打算

阅历打算:活动前老师带幼儿到野外找寻各种各样的小草,让幼儿摸摸松软的叶子,闻闻小草的芳香,在大自然的'怀抱里感受春的气息。

物质打算:

1、找一处野草较多的地方。

2、收集有关小草和人类、动物、环境的图片。

3、画笔,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一、起先环节:

导入:出示图片,让小挚友们说一说图片上都有什么。

二、基本环节:

(一).户外视察

今日我们一起去找小草,把你们的发觉告知大家。

(幼儿分散视察,老师个别指导。)

(二).阅历共享

1、小草是什么颜色的?气味如何?

2、小草是怎么长出来的?

3、你相识那些草?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吗?

(三).引导思索

1、这么多的草是从哪里长出来的呢?是它们自己长出来的,还是人们种的?

2、草坪里的草和野草有什么不同?

3、我们应当怎样爱护草坪?

三、结束环节:

这节课我们视察了小草,大家都很喜爱小草,说说这是为什么?

(美化环境,净化空气等)想一想大地上假如没有一棵草会是什么样子。

三、活动延长:

绘画练习,指导幼儿拿起小画笔,按《幼儿操作材料》中的要求,为城市、草原增加绿色。

科学教案篇4

设计意图:

声音与幼儿的生活亲密相关。对于大班幼儿来说,声音是非常熟识的,在桌面嬉戏时,孩子们总爱用不同的玩具敲击,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并对声音是怎样来的产生了深厚的爱好;另一方面,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说话的声音也越来越大,有的甚至喜爱高声尖叫。因此,我设计了这次科学活动,旨在通过活动培育幼儿的探究精神、创新意识,学习辨别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什么是噪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探究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同时也求使活动尽可能地嬉戏化、多元化,充分发挥孩子的自主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关注生活中声音的多样性,用不同的方法使不同物体发出声音,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引导幼儿主动探究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发展动手视察力、操作实力,驾驭简洁的试验记录方法。

5、充分体验“科学就在身边”,产生在生活中发觉、探究和沟通的爱好。

活动重点难点:

1、重点:感受声音带来的乐趣。

2、难点:探究演奏生活中的各种声音,发挥幼儿想象力。

活动打算:

1、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等。

2、录制生活中各种各样的声音。

(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

3、沙锤、盘子、木碗、锅盖若干,人手一份,听课老师各一份。

活动过程:

一、起先部分

(猜猜他是谁:请四名幼儿事先藏在遮挡物后面,分别对大家说一句话,大家依据说话的声音,猜一猜都是谁在说话?)

小挚友,细致听一听,这是谁在说话?(请一幼儿说一句话)这是谁的声音?(幼儿猜)小挚友真棒!再听听这又是谁的`声音?(四名幼儿一一说一句话让幼儿才出是谁)

二、基本部分

1、玩一玩,让物体发出声音

老师:人的声音是各不相同,小挚友们都能依据不同的声音猜出说话的小挚友是谁。小挚友这是什么?(出示铃铛或三角铁)我们来听听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老师轻敲)老师用什么方法使它发出声音了?现在怎么没了声音?(老师停止了动作,它就发不出声音了)

小结:原来物品要运动运动起来,它才会发出声音,不动它,就没有声音了。

2、感受声音的不同

(1)老师打算了许多物品,小挚友想不想跟它们做好挚友?这些东西很惊奇的,你假如不疼惜、爱护好他,不和他做好挚友,他生气了发出的声音就不好听了,想不想让他们发出好听的声音?(一一出示响筒、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请幼儿敲敲、听听,引导幼儿说出嘹亮的、低沉的声音,高音、低音)。

(2)老师变更敲物品的快慢,请幼儿听听有什么改变。(节奏快、慢的声音)

(3)请小挚友说一说,除了刚刚听到的这些好玩的声音,生活中还听到过哪些不同的声音?(要求幼儿做出相应的动作)

(4)出示口哨:小挚友,这是什么?在哪里会用到它?(做操的操场上、竞赛场上、户外活动时……)在这些场合,它都能帮助我们。假如老师在上课,它突然冒出声音来会怎样?(让幼儿探讨)

小结:原来不同的物品发出的声音各有不同,物品敲动的快慢也使声音的节奏不同,假如我们运用不当,就会成为噪音。老师常常要求小挚友不要大声喊叫,上课用适量的嗓音读书,为什么?(要爱护好自己的嗓子)

3、听录音,想象感受声音的多样性

老师:生活中会有各种不同的声音,我们来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听到这些声音,你们会想象到什么事物?

(1)鸟叫声:这是什么声音?想一想,鸟儿会在哪里欢乐的歌颂?我们也来做一只欢乐的小鸟怎么样?(引导幼儿仿照鸟叫的声音,做出鸟飞的动作)

(2)马蹄声

(3)风声

(4)笑声

(5)掌声

(6)打雷、下雨声

(7)牛叫声

(8)公鸡报晓声音

(9)汽车:听到汽车的声音,你能想象是什么场景?在什么地方?

(10)母鸡带小鸡声音:去捉虫子

(11)警车声:警车出动,去抓坏蛋了

(12)加油声:运动员在赛场竞赛

(13)火车汽笛声:火车在铁轨上疾驰

小结:不同的声音能告知我们不同的事情,我们可以依据听到的声音想一想,揣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三、结束部分

小挚友,老师把生活中一些好玩的声音组成了一个小小的乐队,我们一起来演奏吧!(一一出示道具,让幼儿听听声音,说出相应的象声词。)(分组发放道具)

小小乐队

我的沙锤沙沙沙,我的盘子叮叮叮,我的小碗砰砰砰,我的锅盖铛铛铛,好玩的声音一起来,沙沙砰砰叮叮铛,真呀真喧闹!

小结:小挚友,生活中有各种各样好玩的声音,小挚友们以后细致视察,试着仿照,就会发觉许多乐趣。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内容贴近幼儿生活,适合幼儿年龄特点。我在活动起先时,设计了猜一猜的嬉戏引出课题,然后出示了铃铛、响筒、口哨、竹筷、木梳、玻璃杯、瓶盖等简洁直观的教具,让幼儿对声音产生爱好,分别感受各种声音的不同,将目标重点牢牢抓住。在这一环节,还抓住了一个教化契机,通过口哨出现的不同场合,让幼儿自己辨别什么是噪音,联系到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什么声音不应当出现的场合,引申到让幼儿知道怎么爱护好自己的嗓子。接着通过辨别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声音,鸟叫声、马蹄声、风声、打雷下雨声、笑声、掌声、牛叫声、公鸡报晓声音、汽车喇叭声、母鸡带小鸡声音、警车声、加油声、火车汽笛声,让幼儿感受声音的多样性。最终通过探究--发觉—操作,让幼儿在演奏中发挥幼儿想象力,从而达到目标的难点。整个活动设计合理,环环相扣,重难点把握得当,幼儿在自主的探究中、在轻松嬉戏的氛围中进行学习,参加的主动性高。

科学教案篇5

活动理念:

刚入园不久的幼儿,心情极其不稳定。特殊是早晨来园的时候都会哭着进入幼儿园,早适应幼儿园生活的小挚友看到在哭的同伴就会劝慰他们,有的还会对他们说,“你看看你,哭的眼睛都红了,像个小白兔的眼睛一样。”所以,我们在第一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支配了这样的一个活动。

因为镜子在我们的生活中每天用的到,孩子们对于镜子都比较的熟识。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可以让孩子通过玩镜子发觉镜子的特点,发觉其中存在的奇妙;再有一点就是对着镜子笑一笑,知道快乐起来是多么的美丽,激励幼儿能够开快乐心的上幼儿园。新入园的幼儿在开展集体活动的时候,须要特殊吸引他们的留意力。选择他们所熟识的材料镜子开展活动,更能够调动他们的主动性,激励他们去探究发觉的乐趣。

活动目标:

1、通过对镜子的操作活动,使幼儿知道镜子可以照人和物,会反光的现象。

2、激发幼儿视察镜子、探究镜子奇妙的新奇心。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乐于探究科学试验的乐趣。

活动打算:

1、孩子在家自己打算一个镜子带到幼儿园。

2、大镜子、各类不同类型的镜子个一面。

活动过程:

1、照照大镜子,激发幼儿参加活动爱好。

集体照镜子,看看镜子里的自己和挚友。

师:在镜子里面你看到了什么?

2、看看小镜子里的自己。

师:你们的桌子上也有一面小镜子,请你们看看小镜子,你看到了谁?你笑一笑,镜子里的'宝宝怎么样?你装出哭的样子,镜子里又怎样?哭和笑谁美丽?

幼儿看一看,玩一玩。

3、看看小镜子里还可以看到什么东西。

师:小镜子里能看到自己,还可以看到什么呢?现在请你们在镜子里再看看,看到别的东西告知我们大家好吗?

4、激发幼儿新奇心和爱好

师:小挚友们知道为什么镜子里面会出现许多许多的东西吗?因为镜子有反射的功能。

师:镜子不但可以照出我们的样子,还可以这样玩:运用镜子的反光将太阳光照进教室。

师:你们看那是什么?是谁帮忙把阳光照在墙上成一个圆圆的,可以到处跑的“球”?

请幼儿试一试。

提问:小挚友发觉了,墙上的“球”形态不一样?这是什么缘由呢?

小结:因为镜子的形态不一样,所以它反射的形态也不一样。

5、活动延长——更加奇妙的镜子。

玩不同的镜子(哈哈镜、凹凸镜等),了解它们不同的功能。

活动反思:

活动起先让幼儿自由的玩一玩,摸一摸、看一看、说一说,初步探究、感知了镜子的特征。幼儿在这个过程中都特别的感爱好。对着镜子做着各种各样的表情和动作,但是让幼儿说说你发觉了什么的时候,幼儿还不能表达。

最终的“照镜子”嬉戏活动让幼儿仿照老师的动作,跟着老师的动作而改变,通过嬉戏体验了照镜子的欢乐。

科学教案篇6

幼儿园大班科学教学设计教案:转动

活动目标:

1、情愿探究使各种物体转动的方法.

2、关注生活中的转动现象,发觉转动在生活中的运用.

活动打算:

筷子、绳子、勺子、风车、呼拉圈、碗、蜡笔盒、瓶子、积木、毛笔等生活中常见的各种物品。

活动过程:

一、嬉戏引入:

嬉戏:迷迷转

(迷迷转,迷迷转,大风停了,我不转。老师和小挚友一起念儿歌,念完后,做一个动作,老师数到十在动。)

二、第一次探究

1.熟识材料:

老师:听有声音,它在说我也想转。我们来看看有哪些东西想转?

(介绍材料)

2.第一次探究操作

老师:他们想请你们帮忙,你能帮助他们吗?(幼儿回答:能)

老师:但是我有一个要求,等会儿你要告知大家,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转动起来的?

3.小结

老师:我要请一个小挚友说你是用什么方法让什么东西转动起来的?

(依据幼儿的沟通抓住重点如一些动词的运用,以及与转动有关的因素都可以总结)

三、其次次操作

1、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

老师:看老师来变魔术,看这是几?(老师从背后出示手势2)

2、其次次操作操作

老师:这一次,我们要取两样不同的东西,让这两样东西合作,让其中一样转动起来。

老师:记住是“二”(出示手势2)!就是代表两样东西合作哦!

3、小结

留出空间,让幼儿边演示边讲解。老师适当在边上总结。

四、嬉戏:想得快,说得多

老师:你们说的太好了,老师要送你们一样小礼物,看看这是什么呀?(出示一

本关于转动的故事图画书)

老师:这本书可好看了,你们想不想看?先让我来看看(翻书)。哟,里面的.故

事讲的可好了,图画真美丽呀!(幼儿回答:想)

老师:我们先要玩一个想得快,说得多的嬉戏。就是老师把书放在桌子上,然后站到很远的地方,回答出来一个问题,老师就想前走一步。行吗?(幼儿回答:好)

老师:听好老师的问题,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东西是转动的呢?想得快,说得多,现在起先!

科学教案篇7

科学活动:沙的特点

设计思路:

沙子具有细小、松软、加水后可以随意造型等特点,简单诱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建欲。但平常,幼儿园的沙池或沙箱中的沙常常是干的或是湿的,而且,玩沙活动大多支配在户外活动时间,因此幼儿在玩沙的时候常常是在重复着铲沙、倒沙和堆沙动作,玩得不丰富,没有创建性。其根本缘由在于幼儿不了解沙的特性,尤其不了解干沙和湿沙的区分,所以,玩沙活动停留在浅表的动作上,玩法上没有创建性。

目标:

1、通过幼儿吹、分别、挖、塑造、阅历回忆等活动,感知和探究沙轻、细小、不溶于水及加水后易造型的特性,了解沙的用途。

2、发展幼儿的感知实力,诱发想象力和创建欲。

3、引起幼儿对四周自然物的关注,培育幼儿爱惜四周自然物的情感。

4、学习能两人和四人合作玩。

重点:感知和探究沙的'特性。

难点:加水后沙在造型功能上的不同。

过程:

一、用不同的感官感知干沙的特性:

1、用小筐子分别出小石子和细沙,并通过触摸、抓捏感受和体验沙细小的特点。

2、用吸管吹一吹干沙,体验干沙轻的特点。

3、把筛出的细沙倒入塑料杯中,通过视察和搅拌体验沙不溶于水的特点。

4、找寻宝藏—一通过用手扒开沙子找玩具的嬉戏。体验干沙松软的特点。

二、体验干沙与湿沙的区分:

1、爱喝水的沙—一往沙箱中加水,用手感知干沙与湿沙捏合上的区分,即干沙轻,不易捏合;湿沙重,易捏合。

2小组造型活动,体验湿沙可以随意造型。

三、谈话、探讨,了解沙的用途:

1、沟通关于沙的用途:沙纸、沙画、沙球、沙包、沙漏等。2、害处:沙尘暴、河流泥沙、沙漠等对环境的危害。

延长:

一、沙能不能种路物:

供应两盆植物(一盆用泥,一盆用沙),提出管理要求:每天给于肯定的阳光;浇同量的水,一周施一次肥;每组做好纪录。

二、制作"七色调泥"。

在细纱中加入水和颜料,混合搅拌,把沙染成多种颜色的沙,然后将彩沙晾干,分层装入或分色装入物色透亮的器皿内。

三、制作"沙雕"。

科学教案篇8

活动目标:

1.了解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2.运用肢体动作表现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

活动打算:

1."体能嬉戏":《毛毛虫变蝴蝶》。

2.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

3.蝴蝶相关信息参考。

4.铃鼓。

活动过程:

1.给幼儿讲故事《好饿好饿的毛毛虫》,介绍毛毛虫变蝴蝶的过程--毛毛虫是从哪里孵化出来的?

--小毛毛虫吃呀吃,变得怎样?

--大毛毛虫盖了一间房子,从房子里钻出来的是什么?

2.与幼儿共享蝴蝶的好玩信息,请幼儿想一想,说一说:

--蝴蝶有几只脚?蝴蝶的`脚是用来走路的吗?

--蝴蝶的触角有什么作用?

--蝴蝶有没有家?

--蝴蝶有没有毒?毛毛虫有没有毒?

--蝴蝶有牙齿吗?它是肉食性动物吗?

--蝴蝶会不会变老?蝴蝶会不会生病?

--蝴蝶会不会发出声音?耳朵在哪里?

--蝴蝶的幼虫究竟有几只脚?

3.毛毛虫变蝴蝶的嬉戏

--当老师摇铃鼓时,请幼儿将身体缩起来变成小小的毛毛虫(只有一小步分身体和地面接触),毛毛虫爬呀爬,吃了一大片叶子,身体长大了一点(请幼儿将身体与地面接触的更多些);又吃了一大堆叶子,身体变的好长、好大啊!毛毛虫爬呀爬,爬到树上结成茧;茧里的毛毛虫变成蛹挂在树上或叶子上;成虫咬破茧,变成蝴蝶飞飞飞。

--引导幼儿细致视察幼儿用书《毛毛虫变蝴蝶》。把视察到的信息,用肢体动作表现出来。

科学教案篇9

科学概念:

1、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2、在水中生活着许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

3、微生物通常都有特别的构造和功能,以适应四周的环境。

4、微生物具有生物的特征,如:对环境有肯定的需求、对外界的刺激有反应、能繁殖等。

过程与方法:

1、在显微镜下视察水中活着的微生物,用图文方式记录它们的形态和行为特征。

2、发觉微生物的生物特征。

3、比照资料识别微生物的种类。

情感、看法、价值观:

1、发展对微生物进行探讨的爱好。

2、培育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困难性的意识。

运用显微镜视察相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记录并识别水中的微生物。

分组试验器材:显微镜、水中的微生物如草履虫、眼虫等。滴管、载玻片、盖玻片、脱脂棉。

老师演示器材:介绍微生物的图片或

一、视察水中的微生物

1、故事导入:罗伯特·胡克最早在显微镜下发觉了生物的细胞结构,而列文·虎克用他自制的显微镜发觉了曾经不为人知的奇异的微生物世界,他在他的视察记录里这样描绘:“大量难以信任的各种不同的、微小的‘狄尔肯’……它们活动相当美丽,它们来回地转动,也向前和向一旁转动……”“一个粗糙沙粒中有100万个这种小东西;而在一滴水中,‘狄尔肯’不仅能够生长良好,而且能活跃地繁殖——能够寄生大约270多万个‘狄尔肯”。“狄尔肯”(拉丁文中“细小活泼的物体”的意思)就是后来人们常说的微生物。1675年,雨水成了列文虎克的视察对象,他描述到:“我用4天的时间,视察了雨水中的小生物,我很感爱好的是,这些小生物远比干脆用肉眼所看到的东西要小到万分之一……这些小生物在运动的时候,头部会伸出两只小角,并不断地活动……假如把这些小生物放在蛆的'旁边,它就似乎是一匹高头大马旁边的一只小小的蜜蜂……”。雨水中的小生物其实就是原生动物。1683年,牙垢成了列文虎克关注的对象,他发觉人口腔中竟然躲藏着很多“小动物”,它们像蛇一样用美丽的弯曲姿态运动。他惊羡地记录道:“在人的口腔的牙垢中生活的动物,比整个荷兰王国的居民还要多。”这就是人类第一次视察到细菌时发出的感叹。

今日我们借助显微镜来视察和相识一些水中的微生物。

2、制作装片

1)打算好一块载玻片

2)在玻片中心放少量脱脂棉纤维

3)在池塘水或培育液中取一滴水滴在棉纤维上

4)轻轻盖上盖玻片

5)用吸水纸吸去多余水分

3、搜寻视察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1)将装片放到载物台上将要视察的中心部分对准通光孔中心

2)调整好镜筒的高度,使视野里出现较清晰的物体影像

3)移动装片,搜寻装片上的生物

4)找到生物后接着调整镜头高度使镜头下的生物图像更清楚

5)初步辨别是否是生物(动物会动,生物一般都有较规则、完整的个体)

a)画下视察到的微生物

两个学生一组,将视察到的微生物画在科学记录本或18页上。

b)辨别相识微生物

比照18页,22-24页的资料,分辨所视察到的是什么生物。假如与资料供应的生物不相符,课外再找资料查证。老师也可在课前对培育液中的微生物进行视察,并事先找寻相关的资料与图片供应给学生作为参考。

4、微生物和我们

请学生思索探讨以下问题:

c)除了水中有微生物,哪些地方也有微生物?

d)它们是如何生存的?

e)微生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

板书设计:

水中的微生物

(张贴显微镜下视察到的微生物的图片)

科学教案篇10

活动目标:

1.知道气球变鼓是因为充入了空气。

2.从气流吹在脸上的感觉,感知空气的存在。

3.培育幼儿对事物的新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试验。

4.情愿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共享自己的心得。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爱好。

活动打算:

未充气的气球(与幼儿数量相等)、已充气的气球一个、水、馒头沙子、豆子

活动过程:

导入:今日老师给你们带来了礼物,猜猜是什么礼物?

一、探究“气球吃什么”

1.出示充气的气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