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微花园营造”课程案例交流-清华大学_第1页
1.“微花园营造”课程案例交流-清华大学_第2页
1.“微花园营造”课程案例交流-清华大学_第3页
1.“微花园营造”课程案例交流-清华大学_第4页
1.“微花园营造”课程案例交流-清华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微花园营造

课程案例交流iGarden

微花园营造2023年12月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

周玥2一、课程简介二、课程亮点三、遇到的困难/问题四、心得体会课程简介课程名:微花园营造“微花园营造”是一门以园林艺术为载体,以生态文明为背景,以劳动教育为目的的综合实践类课程。园艺作为现代劳动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其特有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受到广泛欢迎。本课程通过带领学生以动手实践的方式领略园林艺术的美妙,了解双碳战略,习得劳动的意义和乐趣。营造主题:零废弃花园笔者自绘:零废弃花园营造理念示意图课程内容紧密结合国家关注的“双碳”问题,学生通过身体力行营造花园的方式,理解、传播低碳生活的理念,讲述中国青年的低碳故事。教学团队4本课程由清华大学基础工业训练中心开设。课程教学团队由周玥、梁雄、杨建新、李双寿、熊婧辉等多位老师组成,劳动实践环节涵盖了钳工、木工、焊接、车工、3D打印等多种工艺。课程亮点51.响应国家生态文明理念,开展绿色低碳教育,培养生态创新型人才。响应了国家“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的政策理念,普及生态文明建设的最新成果。从“知识、技术、态度”三方面培养生态创新型人才。绿色低碳相关知识技术态度课程侧重实践与创新,通过“做中学”的方式,引领学生通过体验、探索、实践,完成发现问题、定义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iGarden实践创新创业课程亮点62.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到现代园艺活动,以园艺为核心的课程载体。中国园林的造园思想和技艺是东方艺术殿堂中的瑰宝,是我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学生通过学习造园思想和技艺,传承与创新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增强了文化自信。并且园林艺术本身的丰富性也可以更好地将劳动教育目标落地,从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课程亮点73.基础性劳动+创造性劳动的课程设计。融合体力劳动、工具使用、智慧管理于一体,学生能够体验从简单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发展的完整过程。7基础性园艺劳动阶段土壤与堆肥种植与养护园林设计营造技艺园林智慧化管理发现问题洞见期望园艺技能前沿理念智慧园林······生态可持续设计······园林康养与园艺疗法······定义问题同理心Empathize定义问题Define创造性园艺劳动阶段创意Ideate原型Prototype测试Test解决问题小组协作,自主解决专题学习中的发现的问题/不足创造一个产品或者营造一个空间成果形式:设计思维(DesignThinking)是一套全球通用的创新语言和高效创新的方法论。在商业、教育、社会等各领域推动创新。(五个专题)课程亮点84.采用赛课结合的方式。每学期与北京大学联合举办“清北低碳校园设计友谊赛(THU&PKULow-carbonCampusDesignGame)”,促进两校劳动教育成果的交流学习,扩大劳动教育的影响力。每学期比赛有不同的主题:2021秋零碳空间大改造2022春为生物多样性而设计2023春校园里的绿色生活2023秋更健康的地球,更健康的我们9遇到的困难/问题第一类: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第二类:课程设计方面1)申请场地园艺是一门实践学科,劳动教育也强调实践,如果能够在校内有一块场地用于教学可以极大地提升教学质量。开课第一年做好内容获得学生的普遍认可和喜爱;2021秋季在北大蔚秀园开展实践教学,积累教学成果;2022春季在学校部署劳动教育工作之际,由中心领导带领教学团队向校领导汇报工作成果,提出有关需求并获得批准。10第一类: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2)建设场地设计方面:①基地景观风格与周边环境风格一致,保证校园整体风格的美观和谐;②基地紧邻学校东南门,每天有一定的人流量,要保证不论上课期间还是平时不上课时,从外面看基地都是整洁宜人的;③基地内留出足够的空间用于学生实践;④基地性质是公共开放空间,不做封闭处理,不上课时服务于校园人群的日常休闲、观赏。营建方面:营建基地本身就是一项真实课题的劳动实践,所以采用教师指导、学生为主力参与共建的方式进行。3)场地的可持续利用基地大致呈三角形,面积约550平方米,通过小路将场地划分为8块。因为面积有限,如何可持续的利用场地、每学期都能容纳学生开展教学是重点难题。解决这个问题和课程内容设计紧密相关。经教学团队不断摸索,从实际出发,结合学生特点及教学目标,调整教学方案为:iGarden的8块场地根据教学需求由教师设计不同主题,在此基础上留出学生可以继续发挥的空间。基础园艺劳动阶段的种植学习,每学期每个班共同完成一块场地的精细化种植,除结构性植物外,多选择一年生植物,尤其春季学期以种菜为主。创造性园艺阶段学生有两个任务可以选择,一是指定性题目:通过综合运用园林设计思想、低碳技术、智能化技术每人创作一个现代化盆景;二是开放性题目:将上个阶段学习中发现的问题或者产生的思考作为任务主题,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开展更有针对性的深度调研和深化方案,产生原创性的物化成果。11第一类:劳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4)场地维护与管理作为校园内的户外教学基地,景观风貌的管理也是一项重点问题。①学生层面。每次课至少留出20分钟的时间用于收拾场地;每组制定值日表,以周为单位指定个人负责小组场地内的卫生。②教师层面。制定教师值日表,以月为单位指定教师负责iGarden的日常养护和卫生情况。③校园内的园艺爱好者。iGarden建成后受到了校内各类人群的喜爱,他们会自发的主动进行养护工作。作为校内的公共空间,我们也希望iGarden在承担教学任务之余,还能为学校提供更多的价值。教学团队在积极制定相关制度,探索“共护共享”的花园维护新模式。第二类:课程设计方面1)因地制宜,明确课程性质课程的实施地点是在校内550平方米的实践基地内,“城市内的校园环境+较小的基地面积”决定了课程内容不能是简单的照搬学农种菜式的劳动教育。而是要考虑项目实施的环境特点,在农耕劳动基础上定义新的课程内容。以“园林艺术”为核心的微花园营造主题,既包含了国家的生态文明理念、绿色低碳技术,又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文化遗产,一个“微”字增强了内容的适用性,“园艺”相较于“农耕”也更贴近都市生活,是更适用于城市校园绿地场景下开展劳动教育的载体。12“微”花园营造可大可小盆景户外花园园艺工具园林文创产品花园装置一米菜园2)学生能够感兴趣,愿意学习并接受教育如何设计一门学生喜爱的劳动课,教学团队经过两年多的探索有以下三点的总结:①教学内容载体的选择。以学生为中心,寻找内涵丰富有趣、贴近学生生活、富有自主性和创造性的题材作为教学内容载体;②学习难度的把握。教师可以先依据自己的理解设计课程原型,之后定期与学生交流,及时获得反馈,不断进行课程迭代;③课程节奏的设计。微花园营造是一门长达64学时的课程,需要将学习内容切分成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要让学生有获得感,以鼓励其持续完成学习。13第二类:课程设计方面3)在教学环节中更好地融入劳动素养的培育围绕劳动教育目标和学习效果设计实践环节的内容,在实践教学的全过程中,合理设置劳动价值观、劳动精神、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内容的教学安排,从而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从“感受”出发,设计有代入感劳动场景,在亲身劳动的过程中获得感同身受的体验。基础性园艺劳动阶段老师演示+学生模仿创造性园艺劳动阶段学生自主探索+老师提供支持+兴趣选择自己感兴趣且适宜的主题作为课程内容,在建设的过程中会有持续的热情和动力,能够勇于接受挑战并且不断突破自我。勤奋面对新的领域,做的是原创性的工作,需要勤于思考并且积极行动,拥有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