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南省邓州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复习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西周时期,一些贵族大臣可以对周王“谏议”,平民也可以对朝政发表意见或评论,平民的意向影响周王的决策。这反映出当时A.贵族等级制度开始瓦解 B.原始民主传统尚存C.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增强 D.周王失去共主地位【答案】B【解析】西周平民、贵族大臣都可以影响朝政,这体现了西周政治中存在原始民主传统尚存,B正确;A中的“开始”错误,排除;西周时期尚未产生地主阶级,排除C;西周时期周天子尚未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排除D。2.春秋决狱又称“经义决狱”,是用儒家经义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量刑的一种审判案件的推理断方式,董仲舒曾收集整理了232个案例,指导律吏,称《春秋决狱比》。这表明汉代A.推行礼法并用 B.关注人情冷暖C.弱化宗法观念 D.强化法制体系【答案】A【解析】从材料可知,汉代法律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法律儒家化伦理化,礼法并用,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未涉及相关信息,排除。故选A。3.中国古代的农具改进大都朝着轻便、小型的方向发展,这不同于近代西欧农具那样向着机械化、大型化,适用于大农场的方向发展。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古代()A.实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B.农具制造技艺比较落后C.政府不注重对农具的改进 D.自然地理环境的局限性【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性别分工,不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生产,A项正确;农具制造技艺落后,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小农经济是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政府重视农业生产,也重视农具的改进,排除C项;地理形势的局限,不是中国古代的农具与西欧近代农具不同的主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A项。4.“丝绸之路”开通以后,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于西方,在罗马成为贵族富人们普遍使用的衣服和帘幕材料。此外,中国的铁器、漆器等也输入西方。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这反映了“丝绸之路”A.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 B.有利于罗马帝国的建立C.推动了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影响了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答案】A【解析】材料“罗马帝国玻璃器皿、毛织品,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通过这条路而输入中国”体现的是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文化之间的交流,A项正确;材料与罗马帝国的建立无关,排除B项;资本主义萌芽是在明中叶后产生的,排除C项;材料与影响罗马下层民众的生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据史料记载,开皇三年(583年)正月,隋文帝曾下诏举“贤良”。开皇十八年七月,又令京官五品以上、总管、刺史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这表明隋文帝时A.恢复实施察举制B.道德品行成为选才的唯一标准C.科举制全面实施D.开始采用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答案】D【解析】由材料“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说明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来选拔官员,故选D;察举制是地方向中央举荐,排除A;由材料“清平干济”,排除B;由“曾下诏举“贤良””,可见科举制尚未全面实施,排除C。6.下表是关于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规定。这些规定的变化反映出初唐学有所成的士人,自己可向所在州县报考,经县、州选拔参加考试中唐需经过“户部籍阅、结款通保”等诸多审查环节和流程,报考资格的要求越来越严晚唐“举人曾为官司可罚,虽有辞艺,不得举送,违!”者举送官停职,考试官贬黜A.国家官员选拔能力的提升 B.儒学衰败刺激科举变革C.科举成为入仕的唯一通道 D.唐朝的社会流动性加强【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表格中所列举的唐代士人科举报考资格的相关规定,可知唐朝政府对士人科举报考的规定越来越严格,这反映出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据此可以判断出国家的官员选拔能力不断提升,A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儒学没有到衰败的地步,排除B项;题干表格内容仅是述及唐朝时期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不能得出“科举制度是士人入仕唯一途径”的结论,排除C项;根据表格内容可知,唐朝政府对士人参加科举考试的资格越来越严格,说明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士人数量会不断减少,其社会流动性会减少,而不是加强,排除D项。故选A项。7.如图是出土于四川邛崃花牌坊地区井盐画像砖拓片。画面上,在起伏的山峦间,左边是一高大井架,四人在吸卤,有槽将盐卤引入如角的灶锅内,有三人在灶旁操作,山间另有五人在背柴和狩猎。这反映出当时四川A.所产井盐品质极高B.民间生活富足太平C.资源开采具有协作特征D.农业生产劳作的繁忙性【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中信息可知,图中的井盐开采分工合作,每个环节都有专人负责,这说明当时四川资源开采具有协作特征,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当时四川的井盐品质;B选项错误,依据材料无法得出当时四川民间生活富足太平,该表述不符合史实;D选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井盐开采,属于手工业领生产,不是农业生产。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8.“行中书省与都省(中书省)为表里……世常赋岁钞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这反映了元代行省A.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 B.与都省相互制衡C.是元朝最高行政机构 D.受到都省的节制【答案】D【解析】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材料中“四百万锭,各省备用之外,入京师者二百八十万锭”表明大部分上缴中央,D项正确;“主要职责是征收赋税”以偏概全,材料中未涉及主要职责,A项错误;行中书省是中书省的派出机构,B项错误;行中书省是地方上的最高行政机构,C项错误。9.明王朝统治所及的范围内,包括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几乎都编造了黄册,以户为单位,详细登载姓名、年龄、田宅、资产,并按从事职业划定户籍。明政府编造黄册的直接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便于征收赋税C.抑制土地兼并D.缓和社会矛盾【答案】B【解析】黄册是明代国家为核实户口、征调赋役而制成的户口版籍,所以明政府编造黄册的直接目的是便于征收赋税,故B正确;编造黄册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但不属于直接目的,排除A;明政府编造黄册对抑制土地兼并有一定作用,但不是直接目的,排除C;明政府编造黄册与缓和社会矛盾无直接联系,排除D。10.王阳明指出:“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致良知”也就意味着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去证实、肯定和扩展人的存在。王阳明的思想A.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哲学的范畴B.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性C.主张通过外在规范维护秩序D.突出个体道德的自我意识【答案】D【解析】“致良知”即在自觉的伦理行为中,肯定人的存在,强调的是伦理的意志自觉原则,极大地突出了个体的历史责任感以及道德的自我意识,故D项正确。王阳明心学强调人的主体性属于主观唯心主义哲学,故A项错误。王阳明心学的“知行合一”是强调道德的自觉性和主宰性,不是指理论与实践的关系,故B项错误。“主张通过外在的规范维护秩序”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C项错误。11.据史料记载,汉代任命品行高尚的人担任三老并颁布“乡约”。明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做非为”。清顺治九年,在明“六条圣谕”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充实。这表明,封建王朝()A.完善法制建设 B.规范等级体制 C.加强君主专制 D.注重道德教化【答案】D【解析】明清时期,皇帝亲自过问“乡约”,要求民众“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等,表明封建王朝注重道德教化,D项正确;封建君主关注基层乡约不能说明法制建设完善,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规范等级体制无关,排除B项;明清时期皇帝对乡约的重视,不能说明君主专制有所强化,排除C项。故选D项。12.明英宗冲龄即位,内阁大学士杨士奇等人制定经筵,规定内阁学士每月二日、十二日、廿二日三次至文华殿向皇帝讲经。明人十分注重经筵,认为“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明朝的经筵反映了()A.士大夫借经筵制约皇权 B.君相矛盾得到有效缓和C.贤臣佐明君的理想政治 D.重儒崇师成为主流思想【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经筵一日不废,则圣学圣德加一日之进;经筵讲学,正人主开广心思,耸励精神之所也”可以得出臣子设置经筵的目标是增进皇帝学养和德行,期待将皇帝培养成英明之主,体现了贤臣、明君的政治理想,C项正确;培养皇帝能力不能片面理解为制约皇权,且经筵没有能够制约皇权,排除A项;明朝朱元璋已废除宰相,因此不存在君相矛盾,排除B项;明朝主流思想是理学,重儒崇师观念尚未达到主流思想高度,排除D项。故选C项。13.《中东战纪本末》中记载:(1895年)朝廷创办新事业(推行新政),在在需款,战后经济至为拮据,国家财政未经彻底改革,固决不足以担负此无数之开办费也。而况新政人才亦至为缺乏,内外政事又积重难返,故推动一事,往往障碍重重,枝节横生,以至迁延日久,不能大见成效。这一记载折射出当时()A.推动变革面临多重困境 B.变法运动陷入失败境地C.战争阻断近代化的进程 D.统治阶层思想故步自封【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而况新政人才亦至为缺乏,内外政事又积重难返,故推动一事,往往障碍重重,枝节横生,以至迁延日久,不能大见成效”可知,甲午战后,推行新政面临经济拮据、人才缺乏等问题,说明推动变革面临多重困境,A项正确;材料只提到变法将面临的问题,而选项强调变法的结果,排除B项;材料并未体现出战争阻断近代化进程,排除C项;统治阶层的思想故步自封只是材料中的一个方面,排除D项。故选A项。14.1904年,清政府颁布的《考验游学毕业生章程》规定:每年举行一次归国留学生考试;考试分两场,第一场按学科门类考试,第二场以经史命题,“观其学识,以宗旨纯正,文笔明畅为合格”。考试分一二三等,分别赐予进士、举人、拔贡出身,再分配官职。此举旨在()A.开启近代教育改革 B.融入现代文明C.加快立宪运动步伐 D.削弱革命力量【答案】D【解析】20世纪初,清政府确立了留学毕业生选官制度,考试内容除各学科外,还注重经史,再根据考试结果授予相应的官职,目的是将留学生纳入统治集团,防止他们走向革命道路,D项正确;洋务运动开启了近代教育改革,排除A项;融入现代文明非此举主要目的,排除B项;晚清预备立宪运动始于1905年五大臣出洋考察,排除C项。故选D项。15.“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且在全国普遍实行的学制,它的颁布以及随后所实行的一系列措施产生的影响是十分深远的,它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统一的教育行政体系等等”。对这一学制的评析错误的是()A.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 B.促进了科举制的正式废除C.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 D.标志着文官考试制度的确立【答案】D【解析】1913年颁布《文官考试法草案》等法案,标志文官考试制度的建立,D项符合题意,D项正确;1904年,由张百熙、张之洞、荣庆等奏拟《奏定学堂章程》颁布,该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教育法令公布并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根据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等几个阶段的划分,对学校教育课程设置、教育行政及学校管理等作了明确规定,奠定了中国现代教育的基础,打破了儒家经典一统天下的局面,对中国近代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这是清末新政的重要成果,标志着学堂选官制度正式设立,促进了科举制的正式废除,ABC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项。故选D项。16.1931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呈急剧攀升之势,到1933年夏秋间,党员人数至少不低于13000。1933年2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创造一百万铁的红军”的号召后,整个苏区出现了巨大的扩红热潮。在各级苏区政权的领导下,苏区社会力量对这一号令表现出极大的支持。仅江西一省在红五月扩大红军的动员中,突破了23万五千人。这些现象()A.保障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B.得益于苏维埃政权巨大的整合能力C.有利推动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 D.已然受到“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1年11月后,中国共产党党员数量呈急剧攀升之势,到1933年夏秋间,党员人数至少不低于13000”可知,中华苏维埃建立后,中共党员数量急剧增长,说明苏维埃政权具有巨大的整合能力,吸引了广大群众加入中国共产党,B项正确;中共中央正确的指挥保障红军取得第三次反围剿的胜利,排除A项;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已经于1931年11月建立,排除C项;材料无法体现出“左倾”错误思想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17.一位美国驻华记者曾这样记述当时的抗日根据地:“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这一记述表明,根据地()A.农民运动激发了革命热情 B.封建的土地私有制得以废除C.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现在,农民们成立了乡、县参议会,参议会都被赋予权力,能解决有关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这些都是农民们自孩提时代起就一直面临的问题。农民们第一次进入政府机构,并且发现自己具有不容置疑的管理能力和从未显露的才华。”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对根据地进行了民主政权建设,例如实行“三三制”原则、议行并列,加强监督、实行普选制和竞争制等,使民主政权建设落到了实处,巩固和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了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C项正确;材料所述是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建设,并非农民运动,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的土改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排除B项;1936年西安事变标志着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材料主旨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8.1954年宁夏省撤销建制,与甘肃省合并,但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建议在回族比较集中的宁夏建立自治区。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由此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A.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 B.遵循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C.出于当时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 D.依据中国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渊源【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党考虑到回族有700多万人,遍布全国各地”“由于甘肃东北部的回族人口占回族总人口的近50%,因此选择在该地区建立宁夏回族自治区”可知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建立遵循回族人口的分布特点,符合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原则,B项正确;新中国的成立使回族实现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愿望,排除A项;材料主旨强调的是自治区的建立遵循回族人口分布情况,不是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现实需要,排除C项;材料体现的是因地制宜的原则,排除D项。故选B项。19.《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规定,民族区域自治是中国共产党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国家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A.促进对外开放 B.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C.保证民族平等团结 D.保障民族高度自治【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有利于保证民族平等团结,C项正确;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非经济特区,不是促进对外开放的因素,排除A项;我国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能发挥经济特区的作用,排除B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并非“一国两制”,不保障“高度”自治,排除D项。故选C项。20.从1986年“一五”普法规划开始至今,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进程。这说明我国()A加强立法 B.注重普法 C.研究法理 D.严格执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我国的普法“不只停留在条文的宣传贯彻和传单的发放等简单行为上,而已走入普通大众生活的细枝末节”,说明我国注重普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立法和执法,排除AD项;材料体现了我国注重普法,而不是研究法理,排除C项。故选B项。21.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其内容共7编、1260条,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这些规定表明《民法典》()A.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 B.重在保护我国广大公民的私权利C.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 D.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基础性文件【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各编依次为总则、物权、合同、人格权、婚姻家庭、继承、侵权责任,以及附则”可知,民法典涉及当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利于维护我国广大公民的私权利,B项正确;新时期的一系列法律奠定了中华民族复兴的法制基础,排除A项;54宪法初步奠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排除C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但并不是基础性文件,排除D项。故选B项。22.海伦·琼斯在《建筑与民主》中说:“……公民的权利与规模意味着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而雅典人通常在雅典卫城西面的普尼克斯山半圆形的山坡上集会。……它的形状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此段描述A.体现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B.反映了雅典分权与制衡的民主原则C.折射出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D.揭示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公正与客观【答案】A【解析】从材料“政治是在公开场合进行的”和“确保了每一个参加者不仅能看到发言的人,也可以看到其他出席的人”可以判断材料主要表达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开放性。故A正确。23.1648年的《威特伐利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承认新教和天主教享有同等机利的方式,还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这些规定()A.推动了德国宗教改革的兴起 B.结束了世界大国间的混战局面C.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 D.促进了德意志民族国家的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承认了国家主权的统一性、不可分割性和独立性”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这些规定强化了世俗的主权国家统治,C项正确;德国宗教改革兴起于1517年,排除A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仅暂时结束了欧洲大国间的混战局面,“世界大国”的表述有所夸大,排除B项;《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承认德意志各诸侯国的主权,加剧了德意志分裂割据的局面,排除D项。故选C项。24.1855年,英国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1870年,英国颁布了规定文官委员会有权决定文官的基本录用条件的法令。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规定: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的政治活动,“文官职务常任原则”是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这些规定()A.弱化了政党的政治影响力 B.提高了公共权利的实行效率和国家行政秩序稳定C.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D.旨在限制总统的行政权力【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文官不得因为政党关系等政治原因被免职;文官必须保持政治‘中立’,不得参加党派间政治活动,‘文官职务常任原则’是职业文官任职终身的一种制度性安排”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文官制度的逐渐完善,有利于提高英国官员的文化素质和行政效率,推动英国政治民主化进程,提高了公共权利的实行效率和国家行政秩序稳定,B项正确;材料信息得不出文官制度弱化政党的政治影响力,排除A项;三权涉及行政、司法、立法等,材料没有体现强化了三权分立政治体制,排除C项;英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不存在总统,排除D项。故选B项。25.钱满素在《美国掀翻:分权﹒制衡﹒民主化进程》中写道:杰弗逊曾经说过:“自由政府是建立在猜疑之上,而不是建立在信任之上的”。制宪者们精明地设置障碍,使权力不能集中在任何一个人或一个部门之手,以避免胡作非为或盲动。控制的办法主要是使每个部门都在别的部门中发挥一定作用,有能力延缓甚至阻止其他部门的行动。下列对材料理解最正确的是()A.猜疑的实质是权力的相互制衡B.政府分权和制衡降低行政效率C.总统对国会负责避免盲目行动D.联邦制使中央和地方相互制衡【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是一个表示解说关系的句群,主旨附着在第一句,联系第二分句,可以简单概括为:自由是通过权力的制衡来实现,A项正确;材料讲制衡的重要性,未涉及制衡的弊端,排除B项;材料讲相互制衡,而非总统对国会负责,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制衡,不单指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A项。26.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一些大国在签订时,提出保留条件:如英国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这说明《非战公约》A.作为国际法的效力有限 B.能够和平解决国际争端C.规定明确废弃战争职责 D.确立了民族自决的原则【答案】A【解析】据材料“1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但一些大国在签订时,提出保留条件:如英国提出在对自己有特殊重大利益关系的地区进行自卫时,不受条约约束”可知,《非战公约》签订时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非战公约》签订时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B项说法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据材料可知,“928年8月签订的《非战公约》,宣布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和平解决国际争端”,但英国等一些大国提出保留条件,这就使条约执行受限制,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民族自决原则,排除D项。故选A项。27.法国1952年为农民建立了社会养老保险制度,1960年将医疗保险覆盖到农业从业人员。德国于1957年颁布《农民老年救济法》,开始建立农民养老保险制度,1972年建立农民医疗保险体系。由此可知A.德法两国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善B.德国和法国已经成为完善的福利国家C.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D.西方资本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的改变【答案】C【解析】材料反映了20世纪50-70年代,法德两国经过长时间的工作,逐渐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养老与医疗保险制度,这说明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一个渐进的过程,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养老与医疗,“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全面完善”“已经成为完善的福利国家”过于夸大,排除AB两项;当前法国、德国依旧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并没有因为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而发生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故选C项。28.据报导,美联储为配合美国政府接二连三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大量印钞,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疯长,这种价格暴涨所带来的通胀效应给经济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这反映了A.布雷顿森林体系逐步确立 B.世界仍普遍实行固定汇率制C.美元还是当今世界主要货币 D.其他国家的货币影响力上升【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美联储为配合美国政府接二连三推出的经济刺激政策,大量印钞,造成全球大宗商品价格疯长,这种价格暴涨所带来的通胀效应给经济脆弱的发展中国家带来灾难性影响”可知,美国大量印钞的货币政策,对全球带和发展中国家带来巨大影响,说明美元还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货币,C项正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是双挂钩原则,其目的是稳定汇率,这明显和材料中美国的印钞政策不符,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大量印钞,这明显不是实行固定汇率制,而且B项“世界普遍实行”的说法也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元对世界的影响,没有提到其他国家的货币影响力,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赵豹劝诫赵王:“秦以牛田,水通粮,其死士皆列之于上地,令严政行,不可与战王自图之!”——摘编自《战国策》材料二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中国的农业,是如何进化的呢?一言以蔽之,曰:自粗耕进于精耕。总而言之:农业有大农制和小农制。大农制的长处在于资本的节约,能够使用机械,以及人工的分配得宜。小农制的长处,则在以人尽其劳,使地尽其力。所以就一个人的劳力,论其所得的多少,是大农制为长。就土地同一的面积,论其所得的多少,则小农制为胜。中国农夫的技能,在小农制中,总可算首屈一指了。这都是长时间自然的进化。——摘编自吕思勉著《中国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当时秦国普遍使用的耕作方式的名称,并论述秦国之所以能够崛起的经济方面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分析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答案】(1)名称:铁犁牛耕。原因:①、铁犁牛耕;②.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③、修筑郑国渠、都江堰。(2)特征:起源较早;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铁犁牛耕;精耕细作。有利因素: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政府对农业的重视。【解析】(1)名称:根据材料“秦以牛田,水通粮”可知,秦国实行铁犁牛耕。原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实行铁犁牛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国修筑郑国渠、都江堰,促进了农业发展。(2)特征:根据材料“自尧舜追溯农业发达之时,亦必在千年左右。我国农业发达,总在距今五千年之前了”可知,起源较早;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实行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小农经济的产出主要是实现自给自足;从耕作方式看,古代农业的主要耕作形式是铁犁牛耕;从耕作特征看,古代农业耕作中体现了精耕细作。有利因素: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改进和进步促进了农业发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大量水利工程的修建有助于农业发展;从政府政策层面看,古代政府对农业的重视。30.材料乾德二年,宋太祖“选强壮卒,定为兵样,分送诸道。其后又以木梃为高下之等,给散诸州军,委长吏、都监等召募、教习,俟其精练,即送都下。”自此,地方的募兵必须以中央诏令为准,严格禁止高级将领在军中私自召募亲兵卫队。后在平定江南过程中,陆续下达诏令,释放被强征入伍的百姓,并遣散征自民众的乡兵。规定凡是不“情愿”入伍的,即使已经被强制为兵,也得改正。对在募兵制度下特有的士兵们养家糊口的正当要求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同时规定地方部队中的精锐“壮勇”被抽调至京师充禁军,“老”、“病”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其余既非“壮勇”,又不“老病”者则编入厢军。宋太祖对募兵制度进行的改革,为募兵制度在两宋以至后世长期居于古代兵役制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范学辉《变法与变意: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刍议》(1)根据材料,概括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太祖募兵制度改革的影响。【答案】(1)中央统一募兵,禁止私自募兵;坚持“情愿”原则,禁止强制征兵;关注士兵生活;创立“剩员”和“厢兵”制度。(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割据;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增强民众对新政权的认同;军队规模庞大,但战斗力不高;对后世影响深远【解析】(1)根据材料“地方的募兵必须以中央诏令为准…规定凡是不“情愿”入伍的,即使已经被强制为兵,也得改正。对在募兵制度下特有的士…兵们养家糊口的正当要求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从募兵政策、原则、对士兵的关注、制度创新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2)根据材料“严格禁止高级将领在军中私自召募亲兵卫队…对在募兵制度下特有的士兵们养家糊口的正当要求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老”、“病”无家可归者归入剩员…古代兵役制度的主导地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结合所学从加强中央集权、稳定社会秩序、加强政权认同、提高军事战斗力及对后世影响进行归纳概括。3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19世纪初,有关中国科举制度的著作在英国大量出现。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这些建议遭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直到1870年格拉斯顿内阁颁布新的政令,确认了报告中的基本原则,并做了较具体的规定,英国文官制度最终确立。——摘编自倪越《西方文官制度》材料二1913年1月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由此确立了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1916年6月北洋政府成立文官高等典试委员会,举行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参加考试。考试分4次进行,3次笔试,1次口试。同时规定:凡中等以上学校毕业,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考试前的一种非正式考试)。初试合格者,送官署学习两年后可直接参加下次大试。大试和口试及格,依《文官任用法》任用。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此次考试录取194人中许多人未被任用。1919年10-11月举办了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录取行政官员480名和外交官领事官10名。——摘编自韦庆远、柏桦编《中国政治制度史》(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英国官员录用的新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确立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洋政府文官考试制度的特点和对后世政治制度发展的重要作用。【答案】(1)原则: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代议制的建立与发展;工业革命的推动(或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的普及提高(或公民文化政治素养的提高);启蒙思想的传播;对中国科举制的借鉴;传统选官制度存在弊端等。(2)特点:选拔方式多样;以立法形式确立,法制化、制度化;考试资格的严格限制;受政局的影响。作用:初步建立起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了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南京国民政府和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解析】(1)原则一问:根据材料“到18世纪末,英国官吏任用仍主要采用恩赐制、政党分肥制”“1853年底英国政府颁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中建议:确立考试任用制度,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文官”,可知从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发展为更公平公正的考试任用制度。原因一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建立与完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推动、教育的普及、启蒙思想的传播、中国科举制的借鉴等角度分析。(2)特点一问,根据材料“北洋政府公布了《文官考试法草案》和《典试委员会编制法案》,由此确立了民国时期的文官考试制度”,可以得出以立法形式确立,法制化、制度化;根据材料“第一次文官高等考试”“考试分4次进行,3次笔试,1次口试”“或具有相当资格者,可免甄录试(考试前的一种非正式考试)”等信息,可以得出选拔方式多样;根据材料“因袁世凯暴毙,政局混乱,此次考试录取194人中许多人未被任用。1919年10-11月举办了第二次文官高等考试,录取行政官员480名和外交官领事官10名”,可以得出受政局影响;根据材料“规定年满25岁的中国男子,在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教育部指定的国外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学习3年以上,具有毕业文凭者才能参加考试”等信息,可以得出考试资格的严格限制。作用一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以从近代文官法律制度的雏形、推动人事制度近代化的进程、对南京国民政府和当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借鉴意义角度回答。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美国学者奥斯古德曾说:“国家利益被理解为一种只对国家有利的事态。导致人们追求这一目标的国家利己主义动机,是以只关心一国自己的福利为标志的,它是国家集团自私的表现。”美国政治学教授詹姆斯·罗森奥在考察国家利益这一概念的历史时写道:“国家利益的概念,在政治分析和政治行为这两种意义上均被加以使用。作为分析工具,它用以描述、解释或估价一国外交政策的本源或适当性,作为政治行为的手段,它用来为某些政策进行辩护,提出谴责,或加以肯定。”——摘编自蔡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防台防汛演练总结范文(11篇)
- 【+高中语文+】《老人与海(节选)》课件++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 江苏省南京市第四中学集团校2024-2025学年度12月月考九年级数学试卷(含答案)
- 医学教程 当前玉米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与解决途径郭庆法
- 医学教材 肠道门诊业务知识培训学习资料
- 高一 人教版 化学 第二章第三节第三课时《物质的量浓度》课件
- 2025届高考备考全国九月联考 卷一(含答案解析)
- 4.1 一阶有源滤波器
- 高一 人教版 地理必修一 第六章《自然灾害》知识体系结构 课件
- 物质的量完整课件
- 水质饱和碳酸盐指数及稳定指数计算工具
- 沪教版化学方程式全书(共3页)
- 公安派出所建筑外观形象设计规范
- 微电影招商赞助方案
- 水泥压力板施工工艺12页
- 新版学生会-台词(开心麻花-完整版)剧本(1)6页
- 水土保持遥感监测技术规范
- 61#楼基础超深处理方案
- ICC国际商会NCNDA和IMFPA中英文对照可编辑
- 水利工程平行检测计划
- 检验科性能验证程序文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