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8课辛亥革命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

农民阶级

地主阶级

资产阶级

农民阶级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刺激了中华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新思想的传播阻止了列强瓜分中国的企图救亡之路▲辛亥革命浮雕【新课标要求】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第18课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的概念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期间,为实现资产阶级民主,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政府,建立共和制度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的总和(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而得名。广义的辛亥革命狭义的辛亥革命19世纪末1911年10月10日1912年3月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签订《南京条约》签订《北京条约》签订《马关条约》签订《辛丑条约》魏源《海国图志》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变法时代背景:清政府成为了“洋人的朝廷”民族危机加剧

各阶层探索救亡道路均告失败晚清危局思考:在此背景下,清政府有无自救措施?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清末新政(1901—1905)编练新军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改革官制(外务部等)结合课本110页历史纵横,概括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政治经济教育军事1、内容清政府被迫进行了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又称庚子新政。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末新政(1901—1905)编练新军教育改革废科举、办学堂、设学制倡导创办工商企业改革官制(外务部等)政治经济教育军事新政不新民族资本主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革命思想新式知识分子清政府掘墓人新军一个政权最危险的时刻通常是在其开始改革之际。——【法】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2、影响(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

清廷以“新政”挽救王朝气数的动机,却换来了推翻王朝以实现改革的结果:新式学堂培养了近代学生,因而造就了成批反封建斗士;新政发展工商,却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新军淘汰了旧军,结果却铸成了把枪口指向清王朝的武装力量……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3、认识:由于政权掌握在极端腐败无能的权贵手中,清政府不可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只有推翻这个政府,中国才有希望。新政非但没有延长它的寿命,从某种意义上说还加速了它的灭亡(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清末新政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预备立宪1、背景:清末新政后,革命运动反而高涨。2、历程:①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②立宪派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积极推进立宪运动。③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作为制定“宪法”的准备。◎五大臣出洋考察◎日俄战争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预备立宪2、历程:④立宪派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但很快被证明此路不通。立宪派三次的请愿第一次是1909年10月至1910年1月。由江苏咨议局发起,要求一年之内召开国会。被清政府以“国民知识程度不齐”为理由拒绝。第二次是1910年4月至6月。专门成立“国会请愿同志会”和“国会期成会”进行联络。并创办机关刊物《国民公报》进行宣传,被清政府以“财政困难、各地受灾、匪徒滋扰”为由拒绝。第三次是1910年7月至11月。成立“各省咨议局联合会”,通过“速开国会”的提案。资政院成立,通过的第一个议案也是“速开国会”。清廷被迫宣布将召开国会的期限由九年缩短到五年,并立即着手组织内阁。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一)清政府的自救运动——预备立宪2、历程:⑤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首批内阁成员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内阁协理大臣:那桐、徐世昌外务部外务大臣:梁敦彦民政部民政大臣:肃亲王善耆度支部度支大臣:镇国公载泽学部学务大臣:唐景崇陆军部陆军大臣:荫昌海军部海军大臣:贝勒载洵法部司法大臣:绍昌农工商部农工商大臣:贝子加贝勒衔溥伦邮传部邮传大臣:盛宣怀

理藩部理藩大臣:宗室寿耆立宪派彻底失望转而支持革命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清政府的自救——“新政”和“预备立宪”“新政”(1901—1905)的主要内容:政治上:改革官制。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军事上:编练新军。经济上:倡导创办工商业企业,奖励实业。教育上:推行教育改革,废除科举制,兴办学堂,派留学生出国;“预备立宪”(1906-1911)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将立法行政司法大权统归于皇帝。1911年,设立内阁。【观点】历史学家陈旭麓说“新政”和“预备立宪”时期的清政府是“革命的制造厂”。如何理解?请具体说一说。清政府的自救行为客观上为革命准备条件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促使新军力量壮大,最终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产生了众多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留学生推动了西方思想的传播“皇族内阁”使清政府的反动本质、虚伪性彻底暴露,促使立宪派转向支持革命,汉族官僚与清政府离心,推动了反满运动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1911年清政府第一届内阁(共13人)内阁总理大臣:庆亲王奕劻(皇族)内阁协理大臣:那桐(满族)徐世昌(汉族)外务大臣:梁敦彦(汉族)民政大臣:善耆(皇族)度支大臣:载泽(皇族)学务大臣:唐景崇(汉族)陆军大臣:荫昌(满族)海军大臣:载洵(皇族)司法大臣:绍昌(皇族)农工商大臣:溥伦(皇族)邮传大臣:盛宣怀(汉族)理藩大臣:寿耆(皇族)满族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官僚仅4人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辛亥革命的背景1840年

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进一步推向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842年《海国图志》1851年—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19世纪60—90年代洋务运动1898年6月11日—9月21日维新变法1899年秋—1900年9月7日义和团运动1、时代背景:民族危机加深,各阶层的救亡探索均告失败。列强不断侵略,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辛亥革命的背景

材料二:1905至1908年四年间,新设资本万元以上厂矿238家,资本6121.9万元,较上次高潮增长三倍以上。1909、1910年发展势头减弱,但还是有所增长。总计1901至1911年间,新设厂矿386家,资本额8.8348亿元,十年间超过前此三十年设立的厂矿、资本额总数二倍以上。——摘自李侃《中国近代史》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进一步壮大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辛亥革命的背景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同盟会)。4、社会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深了清朝统治危机,加速了辛亥革命爆发。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辛亥革命的背景

1894年11月,孙中山在美国檀香山建立兴中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革命团体)1905年8月,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会上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革命政党)前排居中孙中山右二是黄兴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二)辛亥革命的背景6、指导纲领:三民主义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三民主义对应的同盟会纲领具体主张(含义)地位(内在关系)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核定全国地价,增涨地价由国民共享(夺取政权)补充和发展核心(建立政权)(巩固政权)

前提(民族革命)(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未明确反帝未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未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最具号召力最潮流最具远见性(1)三民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2)如何评价三民主义?

性质:是当时最进步,最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作用: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推动了革命的发展,对结束封建君主专制、促成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起了巨大作用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还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没有将整个封建主义作为斗争对象,没有明确反对汉族军阀、地主也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不能满足农民对土地要求总结:三民主义的局限性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能彻底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广州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墓浙皖起义萍浏醴起义黄花岗起义镇南关起义6、革命实践: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为辛亥革命奠定了军事基础。林觉民的《与妻书》黄兴秋瑾黄花岗起义1911年4月27日,同盟会在广州发动由黄兴领导的武装起义。在这次起义中,喻培伦、林觉民等80多人英勇牺牲。后来收殓烈士遗骨72具,合葬于城郊黄花岗,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在这封绝笔信中,作者委婉曲折地表达了自己对妻子的深情和对处于水深火热中的祖国深沉的爱。他把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和国家前途、人民命运联系在一起;把对妻子亲人的爱和对国家人民的爱连为一体,阐述一个深刻的道理:没有国家和人民的幸福,就不会有个人的真正幸福。1911年,清政府宣布“铁路国有”政策,收回已经准许商办的铁路干线,将铁路修筑权出让给帝国主义,但已募集的修路股银概不退还,四川人民奋起反抗,掀起了群众性的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后,清政府抽调部分湖北新军入川镇压,造成武昌空虚,革命党人决定在武昌发动起义。7、有利时机(导火线):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造成湖北防务空虚,为革命爆发提供了有利时机。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随堂演练】据不完全统计,1901-1911年留日学生出版的以反帝救亡为出发点的革命报刊有六七十种之多。随着留日学生大量归国,他们的影响以燎原之势,迅速遍及全国各地。材料可用于说明(

)A.清末新政促进了新式学堂出现B.民族危机推动革命思想传播C.日本是当时中国革命主要榜样D.学生是辛亥革命的主要力量【随堂演练】清末新政是清政府一次自救运动,也是一次“自掘坟墓"的改革。清末新政推行的教育改革,是想造就“尊崇孔教,爱戴大清国"的人,但无论是在国内新式学堂中还是在留学生中,清政府并没有获得多少为己所用的人才,反而出现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士类的知识分子群体。材料旨在说明清末教育改革(

)A.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B.推动了思想解放C.挽救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D.传播了民主科学思想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自主完成】根据课本112-113页,简要叙述从武昌起义到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的过程1911.10.10新军工程营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武汉三镇取得胜利,成立湖北军政府,各省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清政府土崩瓦解。01爆发05政权旁落04清帝退位03南北议和02共和诞生袁世凯在列强支持下,一方面武力镇压革命,一方面诱其和议,孙中山在重重压力下发表声明:只要清帝退位,袁世凯赞成共和,即推举他做大总统。1912年2月15日,南方的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清王朝结束。《清帝逊位诏书》1、革命历程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湖北新军中的革命党人1911年10月10日1、时间:2、主力:3、结果:1、武昌起义★武昌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新的共和政体产生。2、中华民国的建立▶五色旗(五种颜色依次代表汉、满、蒙、回、藏五个民族,象征着“五族共和”)纪元:民国纪年改用公历

资产阶级革命派共和政体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思考:袁世凯为何能够窃取革命果实?原因:①帝国主义扶持;②立宪派、旧官僚的支持;

③袁世凯掌握大量军队;④革命派的软弱妥协;又脱离人民群众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力量弱。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钦定宪法大纲》(1908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912年)一、大清皇帝统治大清帝国,万世一系,永永尊戴。二、君上神圣尊严,不可侵犯。五、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第一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二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第三章参议院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和国务员;第五章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主权在君主权在民封建等级自由平等君主专制分权制衡责任内阁制两部宪法的转换,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专制走向民主,从人治走向法治的发展趋势,是政治近代化的重要成就。否定君主专制制度否定封建等级制度防止专制独裁,确立民主共和政体限制袁世凯独裁,维护共和制度体现了哪些原则?(1)目的:为防止袁世凯专权。(2)内容:看书意义: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制的建立(法治取代了人治)。缺点:因人设法法院参议院多数党选举、弹劾参议院总统经参议院同意任免内阁总理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否决权任命副署——三权分立政体:责任内阁制局限:因人设法【随堂演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国务员负责政府的实际责任,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国务员副署方为有效。这说明了南京临时政府为限制袁世凯专权采取了(

)A.总统共和制B.责任内阁制C.君主立宪制D.君主专制【随堂演练】在袁世凯、张之洞等的奏请和立宪派的压力下,清政府于1911年5月成立责任内阁。内阁总共13人,满族占到9人,其中皇族7人,汉族有4人,被称为“皇族内阁”。此举(

)A.意在促进传统政治转型B.客观上缓解了统治危机C.壮大了革命反清的势力D.提高了立宪派政治地位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问题探究:根据材料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与局限性。史料一:“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低估的,这并不足怪,因为他们没有看到推翻几千年来因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一件事。”

——1941年《解放日报》林伯渠

史料二: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扩建新增资本达1.3万元以上,相当于革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汽动力,1913年为43448马力,1918年尾82750马力,约增加一倍。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资料》

史料三: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想要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

——梁启超史料四: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政策法令,如:革除历代官厅“大人”、“老爷”等称呼,剪辫易服、放足、行握手鞠躬礼等政治民主化: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共和政体。经济近代化: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思想近代化: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社会生活近代化:促使文化和社会风俗方面发生一系列新变化世界影响:对近代亚洲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作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革命党虽然进了城,倒还没有什么大异样。知县大老爷还是原官,不过改称了什么,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阿Q正传》独立各省都督身份革命党5革命党18.5%新军将领13旧官僚70.4%巡抚3布政使1提督1总参议1咨议局议长3立宪派11.1%谁在革命?有民主共和的民国,无自主理性的国民。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推翻了皇帝,败给了自己)根本原因: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主观:缺乏一个能够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能够发动广大民众,以及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力量过于强大。教训: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本主义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局限性: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有效;革命以前满清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