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历史冲刺热点复习中国古代赋税制度古代赋税制度:赋、税、役
田赋、人头税、徭役等一、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演变1.西周时期:诸侯以上贡的形式缴税;为王室服役2.春秋战国(1)背景:(2)表现:(3)实质:(4)影响:①铁犁牛耕出现②井田制逐渐瓦解,诸侯国财政收入减少①齐国:相地而衰征②鲁国:“初税亩”(BC594)③秦国:商鞅变法承认土地私有制①推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变;②是中国古代土地税的开端。井田制赋税极重3.秦朝:赋税率极重田赋税率极高;征收极重人头税更卒、正卒、戍卒4.汉朝:与民休息、田赋较轻,人头税较重口赋(7—14)20钱算赋(15—56、商人和奴婢加倍)120钱以均田制为基础,隋唐实行了税制改革。汉末魏晋时期,战乱频繁,百姓流离失所,土地兼并严重。失去土地的农民无力缴纳赋税,社会危机严重。北魏开始实行均田制,将无主土地收归国有,按人口分配土地,便利税收。5.北魏:租调制(+均田制)6.隋唐前期:租庸调制(+均田制)纳粟为租、纳绢帛或布为调、纳绢或布代役为庸影响:①保证了农民生产时间,促进了农业发展;②税收从劳役地租转变为实物地租;③保障了财政收入。7.唐中期:两税法背景:土地兼并导致均田制破坏。内容:①量出为入②地税+户税③夏、秋两次纳税影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由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征税;减轻人身控制;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8.宋朝:王安石变法——方田均税法和免役法背景:土地政策是“不抑兼并”,导致土地买卖频繁,不利税收。影响: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由人丁为主到以财产为主征税;减轻人身控制;由实物地租到货币地租;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未能遏制土地兼并;宋代商业发达,商业税比重增大9.元朝:租庸调与两税法,分别施行于北方和南方。
税粮之外有前朝没有过的科差南方:夏税、秋粮北方:丁税、地税10.明朝:一条鞭法1581年、张居正、赋役合并、一概折银简化征收手续,减轻农民负担,缓和社会矛盾;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商品经济发展;促进白银货币化;删繁就简11.清朝:康熙:盛世滋丁,永不加赋雍正:摊丁入亩标志着人头税(丁税)被废除。有利于商品经济及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促进人口增长;重大变革:废除人头税,减轻国家对人民的人身控制。朝代制度秦赋役繁重,田税轻,人口税重汉服役繁重,田税轻,人口税重隋租调役唐初期租庸调制晚期两税法宋方田均税法、募役法元租庸调(北)、两税法(南)、科差明一条鞭法清摊丁入亩任务一:根据所学知识,梳理中国古代的赋役制度赋税任务二:根据所学知识,探究中国古代赋役制度演变的特点(趋势)人丁为主
土地(资产)为主1.征收标准:2.赋役形式:实物为主
货币为主
3.征收种类:4.征收时间:繁杂
简单不定时
定时5.人身依附关系:强→弱;必须役
纳物代役
6.国家重农抑商,对商品征收重税2005年12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车站装修批荡施工协议
- 防腐施工应急预案合同
- 互联网项目招投标合同注意事项
- 化工行业招待费管理新方法
- 花艺助理劳动合同注意事项
- 供水供电收费管理:发票管理办法
- 食品饮料输送管道施工
- 2025版空置房屋闲置资源盘活利用合作开发合同3篇
- 临时办学场所租赁合同
- 2025版二零二五年度新能源充电桩建设与运营合同3篇
- 编码规则(标准)
- 家政培训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前景分析
- 定制酒项目投资分析及可行性报告
- 售后客服年终工作总结汇报
- 教师专业化发展经费保障制度
- 家长会课件:初二家长座谈会课件
- 健康照护师(初级)理论知识考核试题
- 物理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沪粤版)
- 20567-5纳税筹划-教案及讲稿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作文评价表
- 2019MATLAB-Simulink电力系统建模与仿真第2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