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新教材2024版高中地理第4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第1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件中图版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四章地球上水的运动与能量交换1.学习思路(1)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从整体的视角看待某一水体类型,通过绘制示意图解释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同时结合典型的区域加以说明。(2)世界洋流:在必修第一册学习的基础上,重点归纳洋流的分布规律,抓住某典型海区,如北大西洋或北太平洋海区,总结洋流分布模式,同时联系全球风带模式图,将世界洋流分布模式化。(3)海—气相互作用和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制非常复杂,因此不要求对成因进行分析,侧重分析和解释这些现象的表现及其对全球水热平衡、全球气候、人类活动的影响。2.学习技法(1)案例学习法:选取一些典型的案例分析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如长白山天池与松花江、长江与洞庭湖、黄河下游地上河与地下水、松花江与冰雪融水等,尝试绘制示意图进行解释,归纳原理和规律。(2)读图分析法:遵循“读图分析—总结规律—案例探究—归纳影响”的思路,对比全球风带模式图和洋流分布模式图,归纳洋流分布的“8”“0”模式;结合上升流示意图,分析上升流与渔场之间的联系;构建正常年份太平洋中部的热力环流形式,结合示意图分析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探究其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节陆地水体及其关系课标要求素养目标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人地协调观]结合生活实例,认识陆地不同水体的类型,对比不同水体储量的差异及分布,从人地关系的角度理解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综合思维]以河流补给为例,通过绘制示意图,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各种水体的相互转化与补给的关系。[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自然环境的差异,从区域认知的角度认识不同补给类型出现的时间和地区差异。课前|必备知识

·

自主夯实【

】一、陆地水体的类型1.陆地水体(1)类型划分。划分依据类型按空间分布按性质咸水、淡水湖泊沼泽(2)重要意义。①陆地水体的存在方式、运动和变化影响着地形、气候和植被等其他自然地理要素。②陆地水体作为人类不可缺少的资源,对社会生产和人们生活有重要影响。

固态运动状态②分布:高纬度和高山地区。③类型。类型分布大陆冰川山岳冰川格陵兰岛高山

冰川江河洪水类型分布世界湖泊集中分布在北欧和北美我国湖泊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部平原地区

类型分布世界沼泽分布在亚洲、欧洲和北美洲的温带地区中国沼泽过度排水不畅若尔盖

土壤沉降二、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1.河流的补给类型(1)雨水补给。分布特点典型地区东部季风降雨量夏秋冬季(2)冰雪融水补给。典型地区影响因素:气温对农牧业的影响西北塔里木丰水枯水夏半年(3)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类型湖泊与沼泽水补给地下水补给相互关系湖泊和沼泽的面积和水量越大,对河流的补给量越大,对河流的调节作用越显著是河流最稳定的补给水源流量特点缓慢均匀2.陆地水体间的补给关系(1)单向补给:冰川对其他水体的补给是单向的。(2)相互补给。地下水与河流湖泊与地下水相互补给关系取决于两者的水位高低,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河流地下水地下水河流湖泊、地下水与沼泽湖泊与河流

相对较多地下水位[小提醒]陆地水体之间并非都存在互补关系分析陆地上各种水体之间的补给关系,关键是看两种水体的水位高低。一般都是由高水位水体补给低水位水体,因此补给关系并不都是相互的,有些是单向的,如内流河对内流湖的补给、地上河河水对地下水的补给、冰雪融水对河流水或地下水的补给等。【

】小拓展1:认识水体的类型(1)按存在形态分。①液态水:数量最大。②固态水:仅在高纬度、高海拔或特殊条件下存在。③气态水:分布最广但数量最少。(2)按存在空间分: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想一想1:地球72%的面积覆盖水,储水量很丰富。结合水圈的构成分析,为什么还要强调珍惜水资源呢?【答案】地球上水的主体是海洋水,陆地淡水仅占约3%,而陆地淡水的主体是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高山地区,大部分不能直接被人们生产、生活利用,因此陆地上可供人类直接利用的淡水很有限,要珍惜并合理利用水资源。小拓展2:四类湖泊的成因及特征成因特征举例构造湖断裂下陷,积水成湖,湖水较深,湖岸陡峭贝加尔湖、青海湖堰塞湖由滑坡等地质灾害形成的物体阻塞河道而成,堰塞体往往不稳定,易垮坝五大连池、镜泊湖等火口湖火山口积水而成,多为近圆形,湖岸陡,湖水深长白山天池冰川湖冰川侵蚀形成洼地,冰碛物积水而成北美五大湖、欧洲高山湖泊小拓展3:潜水和承压水地下水按照埋藏条件可分两大类,即潜水、承压水。分类概念特点潜水埋藏在地表以下第一层较稳定的隔水层以上,具有自由面的重力水主要依靠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下渗补给,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承压水赋存于地表以下两个稳定隔水层之间的重力水受季节变化的影响小想一想2: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都在夏季吗?【答案】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不一定都在夏季,如地中海气候区冬季降水丰富,河流汛期在冬季;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降水丰富,河流水位一直比较高且比较稳定。想一想3: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答案】不科学。陆地各水体之间存在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水位较高的水体可以补给水位较低的水体,当井水水位低于河流水位时,河水补给井水,反之,井水补给河水。所以“井水不犯河水”的说法是不科学的。小技巧:图示法记忆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大气降水(雨水)是陆地各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其相互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读图,完成第1~2题。1.据图判断,下列水体中分布最广的是 (

)A.①

B.②C.③

D.④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水的三态中,固态水数量最多B.热带地区没有固体状态的水C.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D.我国内流区域没有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答案】1.A

2.C

[解析]第1题,在水的三态中,气态水数量最少,但分布最广。第2题,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液态水数量最多;热带地区高海拔的高山上有固态冰川存在;我国西部地区外流河既参与了海陆间循环,又参与了陆地内循环。(2023年吉林调研测试)下图示意我国某湖泊的水位、地下水水位以及湖泊附近降水量的年内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3.该湖的最主要补给类型为

(

)A.地下水 B.高山冰雪融水C.季节性积雪融水 D.大气降水4.下列关于该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冬季湖面面积最小B.主要排泄方式是蒸发C.春季湖面面积较小D.夏季湖面面积最大【答案】3.A

4.B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地年降水量小,地下水位全年高于湖水水位,且地下水的水位与湖水的水位变化基本一致,可知湖水的主要补给是地下水,A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该地的年降水量大约为170毫米,应分布在我国的干旱地区。由上题分析可知,湖泊主要由地下水补给,湖水的水位全年基本稳定,说明实际蒸发量等于降水量,使湖泊的水位基本稳定,故推测出其排泄主要方式是蒸发,B项正确。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径流深度指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完成第5题。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C.冰雪融水 D.沼泽水【答案】C

[解析]图中径流深度远大于降雨量,且降雨量、气温、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说明河流流量与降雨量和气温有关。结合图示可判断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气温高,冰雪融化多,融水量大,与大气降水量叠加,导致夏季径流深度明显加大。因此,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冰雪融水。课堂|关键能力

·

探究提升【

】洞里萨湖是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水量季节变化大,湖水经洞里萨河在金边汇入湄公河,洞里萨河有罕见的河水流入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奇观。洞里萨湖北部的吴哥通王城两边有两个巨大的长方形人工湖——西池和东池。这两个大水池并不是在地面挖坑形成的,而是在地面上四面筑起土墙形成的高于地面的水库,是著名的古老灌溉工程。图甲为洞里萨湖地理位置图,图乙为洞里萨湖西池模式图。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补给甲乙(1)推测洞里萨河出现“河水倒流”奇观的季节并说明理由。【答案】夏季。理由:东南亚地处季风气候区,夏季为雨季,进入汛期的湄公河水位高于洞里萨湖,洞里萨河出现河水流向洞里萨湖的“河水倒流”现象。(2)分析两个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及能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答案】洞里萨湖丰水期水位高于地上水库,为水库补给水源,枯水期水位回落,因此,地上水库最主要的补给水源是湖泊水。地上水库有效发挥灌溉作用的时间为湖泊的枯水期,即冬春季节。【

】1.河流的四种补给类型甲乙丙丁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雨水补给(图甲)

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图乙)

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图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和地下水补给(图丁)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2.分析径流量特征,判断补给类型(1)径流量随降水量的变化而变化——雨水补给。气候区径流特点热带雨林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流量大,径流季节变化不大季风气候区夏汛,径流季节变化大热带草原气候区径流季节变化大地中海气候区冬汛,径流季节变化大(2)径流量随气温的变化而变化——冰雪或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①冰雪融水补给:夏季气温最高——夏汛,河流冬季断流,总体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年际变化小。②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回升——春汛,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较大,年际变化小。(3)径流量稳定——地下水或湖泊水补给。①湖泊水补给:对湖泊以下河段起调节作用,调蓄洪水。②地下水补给:与河流有互补作用。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图所示。【

】[考向1: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023年广东梅州模拟)2022年夏季,新疆气候异常,平均气温创历史新高。塔克拉玛干沙漠竟然出现众多新湖泊。下图为塔里木河畔罗布人村寨一带的沙漠湖泊景观图。据此完成第1~2题。1.新出现的沙漠湖泊中的湖水主要直接来源于 (

)A.高山冰雪融水 B.河流水C.地下水 D.雨水2.推测上述沙漠湖泊最终会 (

)A.变大 B.保持不变C.变小 D.消失【答案】1.B

2.D

[解析]第1题,高山冰雪融水补给当地河流,不直接补给沙漠湖泊,A项错误;该地位于塔里木河畔,河流泛滥形成湖泊,B项正确;地下水为属于稳定补给,不会突然出现,C项错误;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降水稀少,D项错误。第2题,由材料可知,湖泊出现只是偶然,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深居内陆,夏季高温、干旱,理论蒸发量大,沙漠里的湖泊最终只能被炎热的温度蒸发殆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D项正确。[考向2:河流补给类型的判断](2023年河北石家庄期末)河流补给决定了河流径流量的大小及季节变化。下图示意我国某水文站观测的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据此完成第3~4题。3.春季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为 (

)A.雨水补给 B.冰川融水补给C.地下水补给 D.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4.推测该水文站位于我国 (

)A.吉林省 B.山东省C.浙江省 D.广东省【答案】3.D

4.A

[解析]第3题,季节性积雪主要是头年冬天和第二年年初降落的雪,蓄积在流域地表,春暖时融化补给河流,易形成春汛,与图示相符,D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该河流每年有两个汛期,结合上题分析,春季为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夏季应为雨水补给,故应位于我国东北地区。吉林省位于东北地区。【

】如图是我国某条河流流量与气温的关系示意图,该河流域全年降水量比较均匀。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1)比较该河流甲、丙两个汛期形成原因的异同。【答案】(1)相同点:影响因素均为气温。不同点:甲汛期是春季季节性积雪融水所致;丙汛期是夏季冰川融水所致。(2)分析乙时段河流流量较小的原因。【答案】(2)4—5月,随着气温的升高,蒸发量增加,季节性积雪的融化量不断减少,补给河流的水量减少;同时,农业用水量较大,致使河流流量较小。(3)归纳该河的主要水文特征。【答案】(3)流量小;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出现在春季和夏季,冬季断流;径流量年际变化小。(4)近几十年来,该河水量明显减少,夏季甚至出现断流现象,请分析其原因。【答案】(4)人类活动规模扩大,沿岸过度使用水资源;全球气候变暖,冰川退缩。【

】1.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因素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水位水位高低,水位变化的大小主要与降水的季节变化或气温变化有关。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降水特点决定;以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水位变化由气温特点决定。同等条件下,植被覆盖率高的流域水位变化要小于植被覆盖率低的流域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或小以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流量取决于降水量多少;流域面积大,一般流量大含沙量含沙量大或小取决于流域内植被状况及降水集中程度(暴雨发生频率)水文特征要素描述特征影响因素结冰期有或无,长或短无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有结冰期,最冷月均温<0℃凌汛有或无必须具备两个条件:有结冰期;发生在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河段流速快或慢地形坡度(落差)2.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判读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描述了河流径流量的特征和运动的基本规律,是河水的空间来源和时间变化的总体反映,它是由纵、横坐标组成的坐标图。具体判读方法如下。(1)识别图中横、纵坐标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和单位,特别是纵坐标应更加关注,如代表几个地理事物,各个地理事物是用什么形式表示的等。(2)以横坐标的时间变化为主线,分析其水文特征,如流量大小、汛期及流量的季节变化、冰期及断流情况、流量的年际变化情况等。①阅读图中流量过程曲线,依纵坐标中流量数据(绝对值或相对值)推断河流全年流量(或多年平均流量)的大小。②分析图中流量过程曲线弯曲的变化幅度,可以确定河流流量的枯水期(年)、丰水期(年)的时间段,丰水期和枯水期流量的差值大小,是否有断流,断流出现在哪几个月份等,从而说明河流流量年内季节变化规律(或流量的年际变化规律)。(3)从流量过程曲线分析原因。①流量是由河流来源决定的。②洪水期出现在夏秋季、枯水期在冬春季的河流,一般多为雨水补给,但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刚好相反。③汛期出现在夏季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也可能是冰川融水补给。④春季和夏季出现两个汛期的河流,除由雨水补给外,还可能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⑤河流在冬季断流可能是河水封冻的缘故;内流河往往是由于气温低,冰川不融化,没有冰川融水补给所致。⑥曲线变化和缓,多为地下水补给,也可能是热带雨林气候区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的河流。【

】[考向1:河流径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2022年辽宁沈阳质检)浑河流经辽宁省中东部,水系发达,水量丰富,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流经中低山丘陵,以下河段流经辽河下游平原。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下图为浑河干流上的三个水文站2000—2018年月均流量变化过程图。据此完成第1~2题。1.三个水文站的位置关系是 (

)A.北口前站位于最下游B.邢家窝棚站位于最下游C.邢家窝棚站位于抚顺站上游D.抚顺站位于北口前站上游2.5—8月,抚顺站比邢家窝棚站水量大的原因是 (

)A.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蒸发量大B.抚顺站受大伙房水库的调节作用C.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用水量大D.抚顺站上游在此期间降水量更大【答案】1.B

2.C

[解析]第1题,结合三个水文站的月径流量可知,北口前水文站水量最少,位于最上游,A项错误;浑河流域水量自上游至下游逐渐增加,大伙房水库以下农业灌溉用水量大,而农业灌溉用水主要在5—8月,因此在5—8月期间,大伙房水库以下地区河流径流量小于上游,由此判断三个水文站由上游到下游依次是北口前、抚顺、邢家窝棚,故B项正确。第2题,由材料“大伙房水库以上河段流经中低山丘陵,以下河段流经辽河下游平原。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可知,抚顺站位于大伙房水库附近,水库蓄水,方便下游灌溉用水,邢家窝棚站位于浑河中下游地区,浑河中下游地区工农业发达,灌溉便利,用水量大,因此5—8月抚顺站比邢家窝棚站水量大的原因是邢家窝棚站上游区间用水量大,C项正确。[考向2:河流径流量与补给类型的关系](2023年甘肃张掖开学考试)对流层中气温会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当地面气温在0℃以上时,在高空中就会出现0℃等温面,称之为0℃层高度。我国某内流河全长120千米,汛期径流量呈“一日一峰一谷”的特点。下图示意该河流下游某水文站2020年汛期0℃层最低高度与径流量变化特征。据此完成第3~5题。3.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 (

)A.雨水补给 B.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C.冰川融水补给 D.地下水补给4.与7、8月份相比,6月份径流 (

)①补给速度慢②集水区域小③补给速度快④集水区域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5.调查发现,该水文站汛期最大日径流量出现在夜间,其最为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河床深度 B.河流流程

C.水位高低 D.河水含沙量【答案】3.C

4.A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当地面气温在0℃以上时,在高空中就会出现0℃等温面,称之为0℃层高度”可知,0℃层最低高度越高,说明近地面气温越高。由图可知,径流量与0℃层最低高度呈正相关,即近地面气温越高,径流量越大,且径流量在7、8月较高,说明其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补给,C项正确。第4题,由图可知,与7、8月份相比,6月份径流量较小。由上题可知,该河流主要补给类型是冰川融水补给,6月份气温较低,冰雪融化慢,补给速度慢,①正确,③错误;由于6月份气温较低,主要是较低海拔处冰雪融化;7、8月气温较高,较高海拔处冰雪融化;故6月份集水区域小,导致径流量较小,②正确,④错误。第5题,由材料“我国某内流河全长120千米”,该水文站位于下游,故白天冰雪融水经历较长时间流至水文站,导致汛期最大日径流量出现在夜间,B项正确。拓展|素养提升

·增效培优【

】教材第82页探索1.坎儿井的水来自地下水,其补给来源是雨水、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2.根据材料和图示,坎儿井采集的是浅层地下水。暗渠一端修建到潜水层下,潜水层里的水会通过暗渠的壁面不断渗入暗渠,并且慢慢汇聚,由暗渠的送水段送往地表。教材第83页读图略。教材第84页活动H2处水更容易喷出。理由:从图中可以看出,承压水的补给区位置高于H2处井口的高度,而低于H1处井口的高度,所以在补给区压力的作用下,H2处水更容易喷出。教材第85页思考长江位于季风气候区,其主要补给来源是雨水补给。除此之外还有冰雪融水补给、地下水补给和湖泊水补给等。教材第87页绘图略。教材第89页活动河水属于地表水,主要补给水源是雨水和地下水;井水属于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源为河流水。所以河水与井水是相互补给的关系。教材第90页思考略。教材第91~92页作业1.(1)趵突泉的泉水属于承压水。(2)根据材料和图示,趵突泉及附近泉水补给区为南部山区,地下水主要是受雨水、河流水下渗补给,由南向北运动,在趵突泉附近受到隔水的辉长岩(岩浆岩)体阻挡,水位抬高,沿石灰岩裂隙通道涌出地面,从而形成几十处泉水。2.(1)河西走廊的水体主要有冰雪水、地表水、地下水,其中地表水以河流为主。在祁连山区,大气降水凝结形成冰雪水;冰雪融水和部分降水补给河流水,部分下渗补给山区地下水;河流流出山区后,大量下渗补给地下水;地下水在冲积扇边缘以泉水溢出,转化成河流水和湖泊水。(2)河西走廊气候干旱,绿洲的形成取决于水源因素,所以河西走廊的绿洲主要分布在祁连山的山前冲积扇边缘和河流沿岸。(3)玉门坐落在昌马洪积扇的东北边缘。当地水源的补给是以地下水补给为主,补给区在祁连山区。3.当夏天结束时,地表水位下降了2米,说明该地区夏季降水少,气温高,地表水蒸发旺盛。同时要注意地下水也有蒸发,还要考虑人类可能抽取了地下水,因此地下水位也在下降。地表水会不断补给地下水,从而导致地表水水位降低。夏季结束时,地表水位降低了2米,地下水位由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