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_第1页
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_第2页
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_第3页
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_第4页
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介入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介入事业部2016.031、介入治疗介绍目录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2.2消化道出血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4食管癌2.5贲门失弛缓症2.6食管-气管瘘2.7食管-胃吻合口瘘2.8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1、介入治疗介绍目录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2.2消化道出血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4食管癌2.5贲门失弛缓症2.6食管-气管瘘2.7食管-胃吻合口瘘2.8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什么是介入治疗?基本概念:以影像诊断学为基础,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igtalSubtractionAngiography,DSA)等影像设备的引导和监视下,利用穿刺针、导管及其他介入器材,通过人体自然孔道或微小的创口将特定的器械导入人体病变部位进行微创治疗的一系列技术。穿刺针血管鞘造影导管子宫动脉管1、介入治疗介绍1、介入治疗介绍通俗来说:外科治疗是靠手术暴露病灶后来做的;内科治疗则靠服药;而介入治疗,既不用开刀把人体剖开,也不是单靠药物来治疗,它是介乎于二者之间新兴治疗方法,所以更多的医生习惯把介入治疗称为“不用开刀的手术”,对病灶局部进行治疗的创伤最小的治疗方法。现已与传统内科、外科并驾齐驱,成为临床三大支柱性学科之一。

什么是介入治疗?1、介入治疗介绍介入治疗的原理栓塞灌注成形超选择进入病变组织器官供血血管后,用栓塞剂栓塞材料封堵供血血管,使“肿瘤孤立无援”,乃至“饿死”通过导管导丝及微导管的介导,超选择进入治疗靶血管,将药物送入特定的病变组织器官,起局部化疗作用。运用支架或球囊等特殊材料将病变血管形态重塑,达到血管再通或消除血管梗塞、出血等疾患危险。1、介入治疗介绍相关设备及手术图片展示1、介入治疗介绍临床应用范围1、介入治疗介绍目录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2.2消化道出血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4食管癌2.5贲门失弛缓症2.6食管-气管瘘2.7食管-胃吻合口瘘2.8食管--胃吻合口狭窄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消化道狭窄可分为良性狭窄和恶性狭窄。

良性狭窄可发生消化道的各个部位,以食管及贲门最为常见。恶性狭窄常是由食管、胃等的恶性肿瘤向腔内生长或管壁浸润所致。恶性狭窄呈渐进性加重,终因不能进食水而造成水电解质平衡紊乱,出现恶液质而危及生命。患者常因不同程度的吞咽困难来院就诊。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消化道良/恶性狭窄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良性狭窄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食道癌所致恶性狭窄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恶性狭窄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球囊扩张成形术或(和)内支架置入术优点:具有微创性、可重复性强、位准确、疗效高、见效快、并发症低、多种技术的联合应用、简便易行介入治疗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适用于①手术后吻合口狭窄②化学烧伤后狭窄③贲门失弛缓症④肿瘤放疗后狭窄⑤返流性食管炎所致食管狭窄

⑥恶性肿瘤放置支架前

⑦食管静脉曲张硬化剂治疗后狭窄⑧食管外伤或异物引起的损伤后狭窄⑨先天性狭窄

⑩幽门梗阻主要因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或幽门溃疡愈合后的瘢痕狭窄球囊扩张术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适用于:①上消化道晚期恶性肿瘤引起的管腔狭窄存在严重梗阻或瘘者,已不可能手术或拒绝手术者②纵隔恶性肿瘤压迫食管引起吞咽障碍者食管癌,置入金属支架后,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支架置入术③吻合口肿瘤复发导致狭窄者

④食管自发性破裂或穿孔保守治疗无效者⑤食管良性狭窄球囊反复扩张无效或效果欠佳者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透视引导下经皮穿刺胃造瘘术是在透视监视下,经皮穿刺放置胃造瘘管,以达到胃肠营养和(或减压)的目的。适用于①各种原因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②食管狭窄③食管瘘④食管癌术后⑤头颈部手术后吞咽障碍⑥咽、喉及神经系统病变导致的吞咽障碍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经皮穿刺胃造瘘术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2.1消化道良/恶性狭窄经皮穿刺胃造瘘术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消化道出血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之一,通常以十二指肠悬韧带为界,将其分为上消化道和下消化道,大量出血指在数小时内失血量超出1000毫升或循环血容量的20%,如不及时有效治疗可危及生命,随着介入放射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在病灶的诊断定位和栓塞治疗发挥了重要作用。2.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

对于出血量大、内科保守治疗无效,特别是小肠出血的患者,造影的主要价值在于直接显示出血部位(30%-60%),明确出血原因(20%-50%),同时行导管迅速栓塞治疗。动脉造影诊断动脉栓塞术超选择靶血管插管,经导管向靶血管局部注入栓塞剂(如明胶颗粒)或栓塞物质(如钢圈)阻断血流而继发促进凝血形成从而闭塞血管。2.2消化道出血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胃左动脉明显增粗,其末端分支紊乱,并可见造影剂外溢,立即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其栓塞,再次造影,造影剂无外漏。

2.2消化道出血病例1-胃溃疡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病例2-十二指肠出血血管造影检查发现,肠系膜上动脉发出的胰十二指肠下动脉血管紊乱,并可见造影剂外漏,立即使用明胶海绵颗粒及钢圈对其进行栓塞,再次造影显示造影剂无外漏,出血得到控制。2.2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直肠上动脉右肢增粗,走形紊乱,并有明显造影剂外漏。利用明胶海绵颗粒对其进行栓塞,栓塞后造影显示,造影剂无外漏。病例3-直肠出血2.2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十二指肠隆部憩室并出血,血管内栓塞止血病例4-十二指肠出血2.2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右髂内动脉造影示右直肠下动脉多发造影剂外溢(A);于该动脉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后出血停止(B);同一病例,左直肠下动脉亦见造影剂外溢(C);栓塞后,出血停止(D)病例5-直肠出血2.2消化道出血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消化管(食管、胃、大肠)的癌,是由粘膜上皮及腺上皮细胞发生的恶性肿瘤。癌组织局限于粘膜和粘膜下层,未侵犯肌层者称为早期癌;超越粘膜下层,侵犯肌层者称为中晚期(进展期)癌。病人临床上可出现梗阻、出血、肿块及疼痛等表现。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

消化道良性肿瘤仅占约2%,主要为恶性肿瘤;

癌占绝大部分,肉瘤较为少见;

癌在食管、胃和大肠较为多见,小肠极少发生癌。特点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示胃网膜右动脉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增粗,肿瘤染色不均血管造影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灌注化疗术(TAI):在DSA造影下,将可塑形的导管经股动脉插入,通过导管将药物灌注到供应肿瘤的分支血管中。动脉栓塞术(TAE):将导管选择性插入到肿瘤供血靶动脉后(对血管进行超选择),以适当的速度注入适量的栓塞剂,使靶动脉闭塞,引起肿瘤组织的缺血坏死。简单来说,就是阻断肿瘤血液供应,切断养分来源,使肿瘤“饿死”。肿瘤供养血管栓塞经股动脉穿刺治疗手段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栓塞化疗(TACE):即同时进行TAI和TAE,用含化疗药物的微球或微囊栓塞肿瘤血管,达到局部化疗和肿瘤缺血坏死的双重机制。TACE的优势:1.局部化疗药物浓度是静脉化疗的几百到几千倍;2.配合栓塞剂的使用,可以使化疗药物作用时间明显延长(几个月以上);3.栓塞肿瘤供养动脉,减少肿瘤血供;4.一定程度上可以适当减少化疗药物的用量,减少并发症和不良反应。治疗手段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ABC胃十二指肠动脉造影示胃网膜右动脉粗细不均,分支增多、增粗,肿瘤染色不均(A、B)。于胃网膜右动脉灌注5-FU500mg、DDP40mg、MMC6mg,随后用明胶海绵栓塞胃十二指肠动脉(C)。退至腹腔干,灌注同剂量的上述化疗药。治疗前后对比——胃窦癌2.3消化道良/恶性肿瘤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食管癌(Carcinomaofesophagus)是由食管黏膜上皮或腺体所发生的恶性肿瘤,占所有恶性肿瘤的2%。我国是食管癌高发区,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男性多于女性,近年来40岁以下发病者有增长趋势。食管癌2.4食管癌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好发于三个生理性狭窄部:食管中段65%鳞癌食管下段25%腺癌食管上段10%鳞癌与腺癌食管癌2.4食管癌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早期食管癌可没有任何症状或仅有轻微症状,如吞咽食物时哽噎感、.胸骨后疼痛、下咽时食管疼痛、烧灼感、针刺感等。中晚期食管癌可有进行性吞咽困难、呕吐粘液、胸背疼痛、轻重不同的体重减轻、恶液质等。如为食管下段-贲门癌还可伴有上消化道出血、贫血等症状。累及气管、主支气管后,还可有饮水呛咳、严重感染等食管-气管瘘表现,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时间。临床表现2.4食管癌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通过口腔-咽-食管这一自然腔道,送入食管内支架输送器,在影像设备辅助下定位病变的位置,释放支架的一种无创手术。动脉化疗灌注/动脉栓塞术/化疗栓塞术(TAI/TAE/TACE)食管内支架置入(食管狭窄)介入治疗2.4食管癌放置前食管癌肿物梗阻放置金属支架术后官腔通畅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普通支架多种支架类型2.4食管癌加膜支架粒子支架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贲门失弛缓症是由于食管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的食管功能性疾病。主要特征是吞咽时食管体部蠕动消失、食管下括约肌(LES)松弛障碍引起咽下困难。贲门失弛缓症2.4食管癌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贲门失弛缓症的病因迄今不明。一般认为是神经肌肉功能障碍所致。其发病与食管肌层内Auerbach神经节细胞变性、减少或缺乏以及副交感神经分布缺陷有关。神经节细胞退变的同时,常伴有淋巴细胞浸润的炎症表现,或许病因与感染、免疫因素有关。吞咽困难食物反流和呕吐胸骨后及上腹部疼痛体重减轻病因临床表现贲门失弛缓症2.5贲门失弛缓症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气囊位于痉挛的LES部位,压力100-150kPa,持续3-5min,放气2-3min,再次充气,共2-3次原理:通过外力强行过度扩张,将LES肌纤维延伸拉长,造成部分平滑肌松弛或断裂而失去张力,从而降低食管下端括约肌静息压(LESP),改善食管下端括约肌松弛力,达到治疗目的。球囊扩张成形术2.5贲门失弛缓症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贲门失弛缓症—45mm球囊扩张2.5贲门失弛缓症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食管气管瘘是由于先天性或者后天性原因如外伤、食管癌等引起的气管食管相通的一种疾病,大多数表现为进食后呛咳、呕吐,长期反复下呼吸道感染甚至发生呼吸窘迫综合症,偶见咯血。食管-气管瘘2.6食管-气管瘘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食管-气管瘘发病率很低,主要发生于食管癌中晚期或手术后,约占48%-80%,外伤性食管-气管瘘的发病率则更低,国内仅见少数报道。气管食管瘘常常带来严重的、难以治愈的肺部并发症如吸入性肺炎等,严重者使患者不能经口进食,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气管膜部是弹性纤维,一旦破坏难以愈合,因此食管气管瘘发生之后难以治疗。发病特点2.6食管-气管瘘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食管覆膜支架置入术通过物理方法遮盖瘘口,同时解除合并的食管狭窄,恢复进食,可防止食物及分泌物通过瘘口污染呼吸道,控制吸入性肺炎的发生,同时还有应用人工合成的丙烯酸酯胶促进瘘口愈合,能够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同时到达治愈目的。

治疗方法2.6食管-气管瘘支架植入过程。

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狭义的食管胃吻合口瘘:吻合线的瘘,吻合口闭合/愈合不良广义的食管胃吻合口(区)瘘:各种原因造成吻合口及上下方组织损伤导致吻合口闭合/愈合不良由于造成吻合口瘘的原因众多,使得食管胃吻合口瘘成为食管胃吻合术难以杜绝的并发症,此症十分凶险,其病理生理过程对机体全身及局部均构成严重危害。食管-胃吻合口瘘2.7食管-胃吻合口瘘2、介入治疗在消化内科的应用蘑菇状内支架体部(食管部)

长管状,直径18mm~22mm,长度50~

80mm,并且体部设计两处球形膨大区(直径25mm~30mm),以加大与食管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