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典宏观经济学1、古典宏观经济学基本假定1.1经济行为人都是理性的,没有货币幻觉1.2所以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1.3信息是完全的1.4所有市场出清这些假设保证了劳动力市场总是出清的。我们将经济假设为封闭的经济体,分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来考察1)就业和产出的决定;2)萨伊定律;3)货币数量论。前两个说明劳动和产出的均衡决定,后一个说明名义变量如何被决定。注:古典模型中存在两分法——古典经济学的标志——货币的变化不影响实际变量(如产出)。ABCDEBCDELYLMP01234报酬不变报酬递减2.古典经济学产出和就业的决定2.1产出的决定如右图生产函数Y=F(K,L)2.2古典经济学的劳动需求完全竞争市场均衡处存在P=MCP=W/MP得:回忆一下微观所学的劳动需求MP*P是什么?MC=w1MPLMP=WP

等于实际工资得BCDELMP0MP=WP1234WPWP2.3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供给劳动的总供给劳动时间的分配是出卖还是休闲自用?24小时休闲W/pW/pNS2.4古典经济学均衡产出和就业的决定劳动市场均衡LW/PLY(W/P)0L0L0Y0古典模型中产出和就业决定于实际投入:K,LLSLD=MP劳动的供给和需求决定均衡就业量L0名义工资与劳动供给和需求关系劳动市场均衡LW/P名义工资(W/P)0L0LSLD=MPLNS(P1)NS(2P1)MP*2P1MP*P1L0W12W1N2N1BA设价格2P1,名义工资为W1,则实际工资下降,劳动供给减少为A点对应的N1,而需求为B点对应的N2

,需求超过供给。这要求货币工资上升,D2.5古典宏观经济均衡产出和就业的变化当投入资本、技术发生变化,均衡产出、就业会发生变化,LYY2=F(K2,L)Y1=F(K1,L)L1L2Y1Y2L1L2Y1Y2YPLW/P(W/P)1(W/P)2LSL’dLd古典总供给曲线3、萨伊定律让·巴蒂斯特·萨伊(JeanBaptisteSay,1767~1832)萨伊生于里昂一个商人家庭。少年时代即开始经商。曾在英国伦敦附近一所商业学校学习,在此期间了解到英国工业革命进程并接触到斯密的学说。他最主要的著作是1803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一个产品一旦被创造出来,从那一刻起,它就以自身的全部价值为限,为其它产品提供了市场”(Say,1821)如何理解?“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总供给=总需求要了解这个观点,需要考察他们与投资、储蓄和利率有关的观点。古典的利率决定理论保证了总需求不足不会出现知识铺垫:设经济体由厂商和家庭组成只有消费者和企业,就不存在企业间接税,也不考虑折旧。这样国内生产总值GDP=NDP国内生产净值=NI国民收入从支出看,GDP=消费C+投资I从收入看,GDP=工资+利息+租金+利润,这些收入一部分用来消费C,余下的储蓄S,即GDP=C+S收支相等得:C+I=C+S得I=S古典的利率决定理论保证了总需求不足不会出现设经济体由厂商和家庭组成,古典模型中,I和C都被认为是利率r的函数。总支出=厂商的投资支出I(r)+家庭的消费C(r)总收入=居民的消费C(r)+储蓄S(r)均衡条件:S(r)=I(r)利率弹性变动维持均衡,确保总需求不会不足S,Irr0IS0S1r1I0I1-△CS↑I↑C↓总需求不变4、古典货币数量论及价格决定古典宏观经济学区分了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货币数量与实际变量的决定无关,长期的货币中性是古典模型的重要特征。为解释经济中名义变量的决定,古典经济学家支持货币数量论。代表人物:休谟、马歇尔、费雪、庇古大卫·休谟(DavidHume,1711-1776)是苏格兰的哲学家、经济学家和历史学家。《货币的购买力》和《利息理论》。通货膨胀率加实际利率等于名义利率,这种观点被称为费雪效应。1752年发表《论货币》一文,大多数反映货币主义的基本命题都可以追溯到这篇论文。欧文·费雪(IrvingFisher1867~1947)美国经济学家、数学家、经济计量学的先驱者之一。著作《经济学原理》(1890)集中了供求理论、边际效用理论和生产要素,形成了一个逻辑的整体。这部著作使他成为当时的最显赫的经济学家之一。艾尔弗雷德·马歇尔(AlfredMarshall,1842-1924),英国经济学家。阿瑟·塞西尔·庇古(ArthurCecilPigou,1877-1959)剑桥学派的主要代表之一。4.1费雪方程MV=PY——(1)费雪方程P为价格总水平或价格指数;M为流通中的货币数量。一般认识是外生变量,受控于国家货币当局;Y为一国的实际产出。因为充分就业,所以,产出Y既定;V为货币的流通速度。与社会支付习惯、支付技术有关,一般认为V是不变的强调货币作为交易媒介的作用。费雪方程又叫交易方程价格水平依赖于名义货币供给数量这也是古典总需求曲线4.2剑桥方程

MD=kPYK为货币拥有的最优收入比例。P为价格Y为产出强调货币的需求量,货币需求取决于交易的需求YPAD(M1)AD(M2)4.3古典模型价格水平的决定W/PLDLSL0Y=F(K,L)YY0ASAD1(M1)W1PLP1W0/P0AD0(M0)abcdP0W0W0/P1ACLALC5、古典宏观经济的政策含义5.1稳定的货币量保持稳定的价格货币是中性的,只改变名义变量,不改变实际变量5.2财政政策政府支出不改变总需求,不改变价格水平。因为政府扩大支出靠发公债,从而推高利率,减少当前消费,对私人投资也有“挤出效应”,2024/1/822宏观经济理论2024/1/823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经济波动政府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影响总供给影响总需求解释实际GDP随时间变化的长期增长解释实际GDP的短期波动2024/1/824第二部分经济增长2024/1/825宏观经济理论经济增长经济波动政府政策财政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影响总供给影响总需求2024/1/826第3章导论一、现象:1)世界各国生活水平差别巨大。1990年最不发达国家人均GDP为299美元,2007年为496美元1990年高收入国家人均GDP为19105美元,2007年为37566美元1990年两者相差64倍,2007年相差76倍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2024/1/8272)即使在一国内,生活水平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巨大变化。项目(美元)1990年人均GDP2007年人均GDP中国人均GDP3202360印度人均GDP390950项目(美元)1990年人均GDP2007年人均GDP日本人均GDP2666037670美国人均GDP2333046040资料来源: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数据整理2024/1/8283)国与国之间增长率差别巨大70规则的魔力:如果某个变量每年按x%增长,在将近70/x年以后,该变量翻一翻。项目(美元)1990年人均GDP2007年人均GDP增长率中国人均GDP32023607.38印度人均GDP3909502.44项目(美元)1990年人均GDP2007年人均GDP增长率日本人均GDP26660376701.41美国人均GDP23330460401.972024/1/829富国如何维持自己的高生活水准?穷国能促进经济增长,较快地改善人们的生活条件吗?政府能做什么?卢卡斯指出“一旦人们开始思考这些问题,就很难再考虑其它任何问题”。2024/1/830二、生产率的作用及决定因素解释各国生活水平巨大差异归结为一个词——生产率。(一)生产率的作用生产率指一个工人工作一小时生产的物品与劳务的数量。《鲁滨逊漂流记》为例,鲁滨逊生活水平的提高依赖于他所拥有的捕鱼的工具、方法、地点等。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能力。2024/1/831(二)生产率是如何决定的1、物质资本(资本K)用于生产物品和劳务的设备和建筑存量。2、人力资本(L)工人通过教育、培训和经验而获得的知识与技能3、自然资源(N)自然界提供的生产投入分可再生和不可再生两类。4、技术知识(A)社会对生产物品和劳务的最好方法的了解。2024/1/832思考:自然资源是增长的限制吗?关于人口和生活水平的增长能否持续到未来始终存在争论,因为资源是有限的。经济学家不那么关注这类问题,他们认为技术会提供避免这些限制的方法。自然资源的市场价格稳定或下降支持经济学家的看法。2024/1/833三、生产函数生产函数描述生产的投入量与产量之间的关系。Y表示产量L表示劳动力K表示资本N表示自然资源A表示可得的生产技术2024/1/834三、生产函数为简化我们建立一个只有两种要素投入模型:资本K和劳动力L,上述生产函数简化为考察Y如何对变量作出反应,我们看到1、Y与A成正比。2、Y对K、L变化的反应如何呢?2024/1/835Y对K变化的反应我们假定1)每种生产要素(K,L)在边际上都是有生产效率,但是递减的,并且假定如果资本存量为K为0,产出也为0,得下图资本K产出Yaba点的斜率比b点的大本曲线表示K对Y的影响,A和L保持不变,因此曲线任一点的斜率是资本的边际产量MPK,MPK递减。2024/1/836Y对L变化的反应我们假定每种生产要素在边际上都是有生产效率,但是递减的,并且假定如果劳动存量为L为0,产出也为0,得下图劳动力L产出Yaba点的斜率比b点的大本曲线表示L对Y的影响,A和K保持不变,因此曲线任一点的斜率是劳动的边际产量MPL,MPL递减。2024/1/837假定2)生产函数显示的两种生产要素K和L的投入规模报酬不变。即投入的规模扩大一倍,产出也将增加一倍。在数学上可写成:2024/1/838需要注意的是Y/L是每个工人的产量,它是衡量生产率的指标。1为常数,可以忽略。上式变为:这表明每个工人的产量仅取决于技术水平和每个工人的资本量。2024/1/839这个曲线表明每个工人的产量与每个工人的资本的关系,资本的边际产量随每个工人的资本k的增加而减少。每个工人的资本k=K/L每个工人的产量yaba点的斜率比b点的大2024/1/840四、增长核算由生产函数我们知道某个时点的产出水平Y取决于技术水平A,以及资本K和劳动L的投入。那么Y的增长如何取决于A,L,K呢?我们用增长核算来考察。即考察Y的增长率与A,以及K和L的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即2024/1/841增长核算1、由生产函数可知,Y应当与A按相同增长率增长。2、由前面的假设我们知道,当△K/K和△L/L增加时,△Y/Y也会增加。我们假设资本增长对产生增长由α●(△K/K)决定;同样假设劳动的增长对产出增长由β(△L/L)决定。αβ均大于0。在此情况下,产出的增长由下面方程式给出2024/1/842增长核算我们暂时忽略一下技术,则产出的增长率方程改为:前面我们假设生产函数规模报酬不变,这实际意味着问:如果K增长而L不变,Y增长率高于还是低于K的增长率?2024/1/843五、索洛增长模型索洛模型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罗伯特·索洛于上世纪50年代创立,这一研究使他获得1987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该模型后经扩展,冠以新古典增长模型。该模型实际上早在上世纪20年代就被弗兰克·拉姆齐在理论上预见到。所以这一模型又被称为拉姆齐模型。2024/1/8445.1、模型假设索洛假定:1、劳动力按不变比率增长(n);2、忽略政府的作用,没有税收、公共支出、债务等;3、封闭的经济体,只有资本和劳动两要素投入;4、不存在技术进步,生产规模报酬不变。5、社会储蓄函数为S=s•Y式中s是作为参数的储蓄率。5.2、经济增长表示为:

2024/1/8452024/1/8462024/1/8472024/1/8482024/1/8492024/1/8502024/1/8515.3△k——人均资本的增长只包含家庭和企业的简单经济体的均衡为假定折旧是资本存量K的一个固定的比率则资本存量的变化根据上式可写成:两边同除以劳动数量N另一方面,每个工人的资本增长率△k/k少于总的资本增长率△K/K,相差额为△k/k=△K/K-△L/L2024/1/8522024/1/853附录:5.3△k人均资本增长的另一简化解释2024/1/8542024/1/8552024/1/8565.4人均资本和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的关系2024/1/8575.5稳态分析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所谓稳态指的是一种长期的均衡状态,稳态时,人均资本、人均产量达到均衡值保持不变,据此,要实现稳态需△k=0人均储蓄曲线Sf(k)人均生产曲线f(k)资本广化(n+δ)kkA人均资本均衡点为什么?AsyAyAky2024/1/8585.6思考经济在向稳态过渡到时期当经济处于资本深化阶段时,Y比L增长的快。?当经济处于资本深化阶段时,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资本贫乏的国家增长快于资本富裕的国家。人均储蓄曲线Sf(k)人均生产曲线f(k)资本广化(n+δ)kkA人均资本均衡点AsyAyA2024/1/8595.7储蓄率的增加对产出的影响右图显示储蓄率的增加如何影响产量的增长。储蓄率的增加提高了稳态的人均资本和人均产量。短期提高了总产量和人均产量;长期看产量的增长率又将回到人口增长的水平人均储蓄曲线sf(k)人均储蓄曲线s’f(k)资本广化(n+§)kk0人均资本均衡点CAf(k)k1人均资本均衡点kyy0y12024/1/860对预算赤字的批评政府预算赤字会减少国民储蓄并挤出投资,减少储蓄率的长期后果是较低的资本存量和较低的国民收入2024/1/8615.8人口的增长对产出的影响初始A点,随着人口增加,降低了人均资本,从而降低了人均产出。一项重要结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导致的人均产量的下降,此外,人口增长率的上升增加了总产量的稳态增长率。人均储蓄曲线sf(k)(n’+§)kk1CA(n+§)kk0yf(k)ky0y12024/1/8625.9资本的黄金律水平δkk0CAk2yY=f(k)kk1BDic2024/1/8635.10索洛剩余技术增长率△A/A对产出的增长率有所贡献,△A/A项通常叫全要素生产率,也称索洛剩余理论评价:1)定量分析技术、劳动和资本对经济的增长的贡献,为政府制定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提供依据。2)规模报酬不变往往与现实不符。3)增长率是外生的。无法对劳动增长率和技术进步率做解释2024/1/864练习1、在新古典增长模型中,生产函数为y=2k-0.5k2,人均储蓄率为0.3,设人口增长率为3%,求

1)使经济均衡的k2)黄金分割律所要求的人均资本量2024/1/8651、解:1)根据sf(k)=nk将s=0.3;n=3%代入得0.3*(2k-0.5k2)=0.03k得k=3.82)按照黄金分割律,对每个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当使得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即f’(k)=n得2-k=0.03得k=1.97练习2024/1/8662、假定在某一个时期,资本的增长率k=4%。劳动的增长率为2%,实际产出下增长率为5%,已知资本的国民收入份额为α=0.3;劳动的国民收入份额为β=0.7求1)总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索洛剩余)2)假定资本增长率上升1%,产出的增长率上升多少?3)假定劳动增长率上升1%,实际产出率又如何变动练习2024/1/8672解:1)索洛剩余=5%-0.3*4%-0.7*0.2%=2.4%2)若资本上升1%为4%+1%=5%y’=2.4%+0.3*5%+0.7*2%=5.3%3)y’=5.7%练习2024/1/8683、假设国民收入份额中资本份为0.4,劳动份额为0.6,资本供给增加6%,劳动供给下降2%,对产出下影响如何?练习2024/1/8693.解:增长1.2%练习2024/1/8704、设经济体的人均生产函数为y=k1/2。如果储蓄率为28%,人口增长率为1%,技术(g)进步速度为2%,折旧δ为4%,那么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如果储蓄率下降到10%,而人口增长率上升到4%,这时该经济的稳态产出为多少?练习2024/1/8714、解:稳态条件为1)Sf(k)=(n+g+δ)k代入数值0.28k1/2=(0.01+0.02+0.04)K得k=16y=42)如果s=0.1,n=0.04,代入得k=1y=1练习2024/1/8725、新古典增长理论中,总产量生产函数为Y=F(K,L)=K1/3L2/3,求1)稳态时人均资本量和人均产量2)用这一模型解释“为什么我们如此富裕,而他们那么贫穷”3)求与黄金率相对应的储蓄率练习2024/1/8735、解1)由总量生产函数得人均生产函数为y=Y/L=K1/3L2/3/L=k1/3稳态条件sf(k)=nk即sk1/3=nk得人均资本量为k*=(s/n)3/2代入人均生产函数求稳态的人均产量为:y*=(k*)1/3=(s/n)1/23)黄金律所要求的资本存量应满足

f’(k)=n即(1/3)k-2/3=n而稳态时

k=(s/n)3/2代入得s=1/3练习2024/1/8746、设生产函数Y=(KL)1/2,1)求人均生产函数y=f(k);2)若不存在技术进步,求稳态下的人均资本量、人均产量和人均消费量,设人口增长率为n,储蓄率为s,折旧为§,人均消费为c,练习2024/1/8756、解1)人均生产函数y=Y/L=(K/L)1/2=k1/22)设人口增长率为n,储蓄率为s,折旧为§,人均消费为c,则稳态下sy=(n+§)k即sk1/2=(n+§)k得k=[s/(n+§)]2y=s/(n+§)c=y-sy=s(1-s)/(n+§)练习2024/1/8767、已知y=ka,折旧率为d,人口增长率为n,求最优消费的储蓄率.练习2024/1/8777、解c=y-sy而sy=(n+d)k,y=kac=ka-(n+d)k求极值得k=[(n+d)/a]1/(a-1)所以s=(n+d)k/y得代入s=a练习2024/1/8786、其它增长理论:哈罗德-多马模型6.1哈罗德假定:(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2)生产过程中只使用劳动与资本两种生产要素;(3)资本-产量比率不变;(4)没有折旧;(5)没有技术进步;(6)储蓄S=sY6.2模型推导资本―产量比率指的是生产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资本量,以

代表资本量比率,有:K=Y那么△K=

△Y由假设(4)得△K=I=

△Y由假设(6)得sY

△Y或表明实现均衡增长,国民收入增长率要等于社会储蓄倾向与资本-产量比的比2024/1/8796.3三种增长率的解释

1、如果

A是资本与产出的实际变化量之比,则推导出的是实际增长率,以GA表示。

2、如果

W是企业家所需要的资本与产出的变化量之比,则推导出的增长率是有保证的增长率,以GW

表示。西方国家的资本积累取决于资本家的意愿,所以只要实际增长率GA=GW,产出就会按GW一直增长。

3、自然增长率,指在人口增长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增长率,以Gn表示。多马模型2024/1/8806.4

长期、均衡增长的条件哈罗德认为,要使社会经济实现长期、稳定地均衡增长,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GA=GW=Gn

该条件十分苛刻,很难满足,即GA、GW

、Gn三者很难同时相等,所以一些经济学家称哈罗德提出的增长路径是处于“刃锋”状态。2024/1/881GA=GW=Gn6.4.1先从GA与GW的关系看:(1)如果GA

<GW

,说明企业的固定资产和存货大于于企业家所需要的,企业家减少订货,减少投资,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降低,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收缩。

(2)如果GA

GW

,说明企业固定资产和存货小于企业家所需要的,企业家会增加订货,增加投资,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提高,形成累积性的经济扩张,引起通货膨胀。2024/1/882GA=GW=Gn6.4.2再从GW与Gn的关系看:(1)如果GW<Gn

,表明还存在可供使用的剩余劳动力和潜在的劳动生产率,生产还有进一步扩大的可能性。这时经济将出现长期扩展的趋势,容易产生长期性通胀。(2)如果GW

Gn

,表明投资的增长超过了劳动力增长和生产率发展的限度,结果是生产率下降,导致经济长期停滞的趋势。结论:经济活动不能自我纠正。2024/1/883①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当一定得合意储蓄率与合意得资本—产量比率决定的经济增长率是有保障的增长率时,社会经济就能够实现稳定增长。②短期经济波动的原因。如果实际增长率与有保障的增长率不相等,就会引起经济波动。实际增长率和有保证的增长率一致是很少见的、偶然的。所以社会经济必然要出现波动,在收缩和扩张的交替中发展。GA≠GW③经济长期波动的原因。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之间的关系变化,成为经济社会长期波动的原因。GN≠GW2024/1/884第一,它将凯恩斯的理论长期化、动态化。所谓长期化,是指在人口数量、资本数量和技术条件都可能发生变化(都不再是常量而是变量)的较长时期里考察经济的发展变化。既谓动态化,是指把经济活动看成是一种在时间上具有连续性的活动,着重考察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和长期增长的变动趋势。模型重点阐明了投资的双重作用,发展了凯恩斯的理论,奠定了现代经济增长的理论基础。第二,说明了经济波动的原因和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均衡增长的条件,并将复杂的经济增长理论简化为简单的模型,为人们研究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简便的方法和工具。第三,它强调了资本积累(表现为储蓄率)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第四,强调了国家干预在促进经济增长中的必要性,为政府制定宏观经济政策和经济计划提供了理论依据、方法和手段。2024/1/885练习题单选题1、经济增长的标志是A失业率的下降B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C社会生产能力的不断提高D城市化速度加快2024/1/8861、C2024/1/8872、经济增长在图形上表现为A生产可能性曲线内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B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C生产可能性曲线外的某一点向曲线上移动D生产可能性曲线上某一点沿曲线移动2024/1/8882、B2024/1/8893、为提高经济增长率,可采取的措施是A加强政府的宏观调控B刺激消费水平C减少工作时间D推广基础科学及应用科学的研究成果2024/1/8903、D2024/1/8914、根据哈罗德的定义,有保证的增长率GW与实际增长率GA之间可能有的关系是AGW>GABGW=GACGW<GAD

以上皆有可能2024/1/8924、D2024/1/8935、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实际增长率,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2024/1/8945、B2024/1/8956、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大于自然增长率,经济将A持续高涨B长期萧条C均衡增长D不能确定2024/1/8966、B2024/1/8977、根据哈罗德的分析,如果有保证的增长率小于实际增长率,合意的储蓄率等于实际储蓄率,那么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将A、小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B、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C、等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D、以上都对2024/1/8987、B2024/1/8998、储蓄率一定,当合意的资本-产出比大于实际的资本-产出比,厂商的反应是

A增加投资

B减少投资

C保持原有投资

D不能确定2024/1/81008、A2024/1/81019、下列是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包含的内容是A、要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要使GA=GW=GnB、通过调整收入分配,降低储蓄率,可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C、长期看,由于市场的作用,经济总是趋向于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2024/1/81029、C2024/1/8103计算题1、已知社会的平均储蓄倾向为0.12,资本-产生比为3,求有保证的增长率。2024/1/81041、解:Gw=s/=0.12/3=0.042024/1/81052、已知资本-产出比为4,某国产出1000亿元,消费800亿元,据哈罗德模型,若储蓄全部转化为投资,第二年的增长率是多少2024/1/81062、解:S=1000-800=200s=200/1000=20%

根据Gw=s/

;=4

得Gw=20%/4=5%2024/1/81073、假定某国资本-产出比为4,储蓄率为0.2,Gn=6.6%,依新古典模型怎样才能实现充分就业?2024/1/8108解:依题意s/=GW=5<Gn.减少投资,使s/

降低,增加劳动力的使用,即s/

由5降为3.这样,GW=Gn=6.62024/1/81097、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又称新剑桥增长模型,neoCambridgegrowthmodel),它是现代凯恩斯主义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模型。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是由英国的琼·罗宾逊,卡尔多和意大利的帕森奈蒂提出来的2024/1/8110该模型的基本假设有:①资本―产量比率保持不变,即常数;②均衡条件为I=S;③社会成员分为工资收入者(工人)和利润收入者(资本家),两者的储蓄率都是固定的,而且利润收入者的储蓄率大于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以P代表资本利润,W代表工资,Y代表国民收入,

2024/1/81112024/1/8112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模型是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延伸,和后者一样,其基本观点是增长率决定于储蓄率或投资率,而资本―产出比例是固定不变的。第二,模型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结合起来,说明经济增长过程中收入分配的变化趋势以及收入分配关系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三,模型认为:在社会分化为两个阶级“资本家和工人”的条件下,经济增长加剧了收入分配比例失调,收入分配比例失调反过来又影响经济增长。要解决这一问题,重要的不是简单地谋求经济快速增长而是消除收入分配比例失调的状况。第四,模型否定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思路,即持续稳定增长取决于投入要素比例的变化和技术进步,而认为要实现持续稳定增长必须靠国家政策对分配比例失调进行干预。2024/1/8113新古典、新剑桥、哈罗德——多马模型联系与区别1、联系:都从生产函数出发,将资本和劳动作为投入2、区别:新古典哈罗德新剑桥变量不同储蓄率不变,资本劳动比率可变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不变储蓄率可变,资本产出比不变增长路径不同调整资本生产率使实际增长率=自然增长率增长不稳定调整分配结构内生增长理论一、技术内生化产生背景:索洛模型的缺陷生产率的增长简单地假设为给定的,没有从模型内部去解释生产率的增长(最主要的问题)。其它缺陷:规模报酬不变;对现实的解释上存在的问题——关于经济下趋同性问题。对这个短处的回应,内生增长理论试图从模型内部去解释生产率的增长以及产出的增长率。内生增长理论的一个重要含义是,一国的长期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和投资率,而不是仅仅取决于外生性的生产率增长。一个简单的内生增长模型:设工人的人数是固定的,意味着人均产出的增长率等于产出的增长率,我们设总生产函数:

Y=AK

其中Y为总产出;K为总资本存量;A是常数。模型资本的边际产量=A,是恒定的而非递减Y=AK资本边际产量恒定的原因在于人力资本的重要性。劳动力通过知识、技术、培训使得当物资资本存量增加时,人力资本同比例增加。从而使每单位物质资本得到有效运作。在于厂商的研发(R&D)产生的技术、新产品抵消了资本边际生产率递减的倾向。下面阐述上述模型的含义假设一个封闭的经济体;假设储蓄S是总产出AK的固定比例s。假设折旧率为d,△K为净投资由I=△K+dK;由I=S得sAk=△K+dK;两边除以K得(△K+dK)/K=sAK/K即:△K/K=sA-d因产出增长率等于资本增长率,所以△Y/Y=sA-d由上式可看到产出的增长率取决于储蓄率。(对比索洛模型)。原因在于较高的储蓄率和资本形成会刺激对人力资本和研发的更大投资。二、熊彼特的创新理论构建了一个创新理论体系来解释经济增长与波动主要观点:经济增长的关键在于创新1、创新的概念——经济的概念引入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获得原材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应源形成新的企业组织形式2、创新不会连续发生,但会密集发生3、创造性毁灭与反托拉斯政策与新古典主义的竞争观不同,熊彼特对竞争与垄断采取的是更长远的观点。他认为竞争是长期的过程,垄断是无法长期持续下去。因为垄断利润会为企业家对生产新产品等的创新活动产生激励。从而最终会毁灭掉现有的垄断势力。由此产生的政策建议是垄断是不值得忧虑的。三、制度与制度创新上述有关经济增长的理论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将制度作为外生变量,或假定不变。以科斯、诺思、德姆塞茨等人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则将制度看作经济分析的一个内生变量。在新制度经济学中对交易成本、企业的本质和企业规模的分析属于微观经济学,但对制度、制度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分析则属于宏观经济学的范畴。简而言之,制度是行为规则。制度创新就是对原有制度的更新或替代。新制度经济学研究了制度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其基本结论是,制度对于经济增长的推动甚至比技术更为重要。

例如:诺思通过对1600-1850年海洋运输生产率变化原因的研究发现,这一时期运输生产率的提高并非因为技术进步(19世纪后半期,轮船才代替帆船运输)而在于制度。诺思所谓的制度的因素体现在“海运安全”和“市场经济因素”上。制度创新可以促进经济增长例如我国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场改革;再譬如金融创新等。案例:制度的力量18世纪末,英国决定发配犯人去澳洲开发,起初,英政府根据装船人数支付船主报酬,实际送达澳洲的犯人很少,死亡率高,平均12%。原因在于船主一方面多装人,一方面降低犯人生活标准。为此,英政府派人随船监督,同时配医生治病。结果问题不但没解决政府派去的官员也常常送命。后来又想出说教一法,苦口婆心劝船主珍惜生命,毫无效果,最后终于想出从制度改革入手,提出依到达人数计酬的办法,犯人死亡率从12%降至1%。这便是制度的力量。四、刘易斯的二元增长理论假设1、不发达经济分为两个部门,即城市以制造业为中心的现代部门和农村以农业,手工业为主的传统部门。市场完全竞争2、劳动无限供给3、工资水平不变,城市工资率高于农村工资率sd1d2Q1Q2w1工资率=MRP劳动力的数量设厂商初始雇佣Q1数量的劳动力,他将获得b面积的利润,一部分再投入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劳动的边际产量提高转换为劳动需求曲线的右移,从而雇佣Q2数量的劳动力,厂商收入增加到b+c面积,再将一部分投入生产,以此往复促进经济增长,直到农村剩余劳动力完全吸收。bac完全竞争市场劳动的需求曲线为MRP曲线,MRP线段以下部分面积为产出。如d1,产出为ABQ1OABO刘易斯的模型解释了,以前储蓄和投资很少的国家如何将自身变为储蓄和投资占国民收入很大比例的国家,刘易斯过程一旦开始,国民产出和收入的增长将会自动发生。五、促进经济长期增长和提高人们生活水准的政府政策1、影响储蓄率的政策索洛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显示储蓄率决定长期生活水准以及影响经济增长。减税、提高政府的储蓄率即减少赤字增加盈余是政府增加储蓄的主要政策,也有学者认为可以通过提高税收减少赤字,并通过引导人们减少消费来提高国民储蓄。2、提高生产率的政策:1)改善基础设施 如交通运输的改善降低了货物的运输成本2)形成人力资本 通过教育和培训等促进和影响人力资本的发展,注重和促进企业家的生成与发展。3)产权与政治的稳定 保护产权和促进政治稳定可以加快经济增长例如:世界许多地方的饥荒产生的原因。4)控制人口增长人口的增长会减少人均GDP5)鼓励研发政府为基础研究以及一些应用研究提供直接支持。通过减税鼓励企业从事研究与开发通过专利制度保护发明者的利益。练习题单项选择题1、生产率通常衡量:A工作时数的每单位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的变化B每个工作时的产量C雇佣人数的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的变化D企业数量的每单位变化所导致的单位产量变化1、B2、经济的增长率取决于A失业工人的数量以及如果他们获雇佣所能生产的产量B就业工人的数量以及他们的平均产量C只取决于工作时数的增长率D只取决于每个工作时产量的增长率E每个工作时产量的增率及工作时数的增长率2、E3、较低的劳动生产率所带来的结果体现在多个方面,以下哪一项与其它项不同A更小的住房B更差的医疗保健C更多的贫困D更大的政府服务3、D4、以下哪个选项无助于生产率增长的A储蓄与投资B教育与劳动者素质C扩大劳动力的规模D将资源从低效率部门分配到高效率部门E研究与发展4、C5、工人人均资本量的增加称为:A生产率B资本的深化C报酬递增D资本的广化E折旧5、B6、资本深化是指A给每个工人配备更多的资本B提高每个工人的产出和经济增长率C仅在短期内提供增加的生产力增长率D以上都对E仅A和B对6、D7、右图的生产函数,k1到k2与k2到k3的变化一样而Q的变化不同,这归因于A资本的广化B收益递减规律C资本深化D不确定k1k2k3Q1Q2Q3每个工人的资本品每个工人的产出7、B8、若人均资本品的数量增大,其一个给定的增加值却并未导致人均产出的增加,则____抵消了____的影响A收益递减规律劳动力增长B劳动增长技术进步C劳动增长较低投资D技术进步收益递减规律8、D9、产权对观念而言很重要,下列哪一个解释除外?A为观念创新提供激励B仅对从事研究的企业而言C从新观念的发展中减少利润的不确定性D对新观念的前景不感兴趣的人9、D10、专利法A有助于克服生产非竞争性商品的抑制因素B给予发明者排他性的权利C允许发明者从其发明中获得更多利益D以上都是E仅B和C10.D11、经济学家采用全要素生产率的方法,尝试解释生产率增长放慢时区分不同因素的作用,不能用这种方法解释部分可归于A劳动力增长B物资资本的增长C研究于发展支出投资的下降D技术变化11、D第四部分经济波动现象:1978年-2009年

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宏观经济波动(谷——谷)进行如下划分:1978-1981年历时4年1982-1986年历时5年1987-1990年历时4年1991-1999年历时9年1999至今1978年-2009年中国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年份GDP增长率197811.719894.120008.419797.619903.820018.319807.819919.220029.119815.2199214.2200310.019829.1199314.0200410.1198310.9199413.1200510.4198415.2199510.9200611.7198513.5199610.0200711.919868.919979.320089.0198711.619987.820098.7198811.319997.6一、经济波动特征分析1、周期类型为增长型——从未出现负增长2、周期长度不规则,发生频率高,最长9年,最短4年,平均5.2年,不同于一般国家的中周期9-10年,或3.3年的短周期3、不同阶段的经济波动状态有所差异前3次波动表现为经济自身的固有机制和政策干预交互作用,第四次为转轨时期,波动周期明显延长。4、波幅基本上呈收缩趋势5、经济的上升和下降阶段表现出明显的非对称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波动呢?第四部分经济波动

——凯恩斯的解释一、凯恩斯交叉(Keynesiancross)1、实际支出(Y)和计划支出(E)的不同设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分实际支出(Y)是家庭和企业花费在生产和服务上的数额计划支出(E)是家庭和企业愿意花费在生产和服务上的数额2、为什么实际支出(Y)和计划支出(E)不同因为企业的销售与计划(预期)不符,可能被卷入非计划的存货投资,例如销售﹤计划,存货上升3、只有家庭和企业两部分情况下计划支出E=C+I,其中消费是收入的函数E=c(Y)+IYEE=cY+I计划的支出4、处于均衡状态的经济均衡状态:实际支出Y=计划支出E如下图的A点A450Y*YC+IC+I计划的支出实际支出Y=E如果在C点,实际产出大于计划支出,企业存货增加,将减少生产,解雇工人。直到Y下降到均衡水平为止,左侧相反Y1非计划存货增加,企业减少生产C凯恩斯交叉图二、凯恩斯消费函数(一)凯恩斯的猜测(依据内省和偶然的观察)1、边际消费倾向(MPC=dc/dy)即增加1单位收入用于消费的数额,依心理规律,收入增加消费增加2、平均消费倾向(APC=c/y)即消费与收入的比例,呈下降趋势。3、收入决定消费,利率没有重要作用。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为:C=α+βY凯恩斯消费函数:C=α+βYα为常数,必不可少的自发消费部分,即使收入为0也必须有的基本生活消费;β为边际消费倾向,在0—1之间,收入引致的消费。APC=C/Y=α/Y+β早期研究表明该函数近似描述了消费者的行为。C=α+βYAPC收入,Y消费,C注意与古典经济学的区别古典经济学认为C是r的函数三、储蓄函数因为收入y=c+s,所以s=y-c。如果c为线性,则s=y-(α+βy)=-α+(1-β)y。四、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的关系1、两函数互为补数,二者之和等于收入2、1-APC=APS;1-MPC=MPS四、长期停滞、库兹涅茨与消费者之谜1、二战的可怕预测:战争结束,战时需求停止,引起衰退,陷入长期停滞。2、库兹涅茨20世纪40年代构建了追溯至1869年的消费和收入数据时,发现消费对收入的比率非常稳定。即C=βY,未出现递减证据表明有两种消费函数如图长期消费函数短期消费函数CY五、跨期消费凯恩斯的消费函数把现期消费和现期收入联系在一起,然而人们消费时,即考虑现在也考虑未来。欧文•费雪建立一个模型来描述这种跨时际消费选择。1、预算约束设消费者跨两个时期消费第一期:S=Y1—C1

(1)储蓄=收入减消费第二期:C2=(1+r)S+Y2

(2)其中r为实际利率,S可以表示借贷也可以表示储蓄,假定借贷的利率和储蓄利率相同。即:第二期消费=储蓄加所赚利息+第二期收入(1)代入(2)式得:C2=(1+r)(Y1—C1)+Y2即(1+r)C1+C2=(1+r)Y1+Y2(1+r)C1+C2=(1+r)Y1+Y2或者C1+C2/(1+r)=Y1+Y2/(1+r)Y1Y2ACDY1+Y2/(1+r)(1+r)Y1+Y2消费者预算约束预算线斜率为1+r2、消费者偏好用无差异曲线表示3、最优化预算约束和无差异曲线相切,即O点MRS=1+r第一期消费C1第二期消费C2o六、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强调收入在人的一生中有系统地发生变动,会把高收入的收入转移到低收入的时期,这种解释称为生命周期假说。设一个人还要生活T年,有财富W,预计工作R年,每年赚Y,则保持平稳消费,他会选择C=(W+RY)/T其中,W为初始财富,生活T年,工作R年即:C=(1/T)W+(R/T)Y,如生活50年,工作30年,得消费函数:C=0.02W+0.6Y,如果每个人都这样,总消费函数就可以表示为:C=αW+βY消费即取决于财富又取决于收入六、莫迪利亚尼生命周期假说根据C=αW+βY得平均消费倾向为APC=C/Y=α(W/Y)+β莫迪利亚尼认为,在长期,财富和收入同时增长,使得W/Y不变,从而造成不变的平均消费倾向α(W/Y)αW短期财富不变时成立Y消费CY消费C长期,财富增长,消费函数向上移动,阻止平均消费倾向随收入增加下降,以此解释消费之谜αW1αW2X七、弗里德曼持久收入假说弗把现期收入Y看成两部分:持久收入YP和暂时收入YT。持久收入是平均收入(弗采用是加权平均),暂时收入是对平均值的随机偏差Y=YP+YT例如:YP=θY+(1-θ)Y-1其中Y为现期收入,Y-1为过去收入,θ权重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C=αYP即消费与持久收入成比例。补充:带有禀赋收入效应的斯勒茨基方程若消费者初始拥有两种商品数量为(w1、w2)两种商品,称(w1、w2)为初始禀赋,消费者的货币收入取决于禀赋的价值,其预算约束等于其初始禀赋的价值,令(x1,x2)表示总需求,(x1—w1,x2—w2)代表净需求,预算约束为p1x1+p2x2=p1w1+p2w2若价格发生变动,消费者收入将发生变动。如右图,设商品C1价格下降,则预算线将绕禀赋点转动。如果他是个纯C1的供给者,他的福利将降低,如果转成C1的购买者,则他的福利结果无法确定w1w2禀赋初始消费束新消费束(商品c1价格下降)c1c2通常用变化率表示斯勒茨基方程设消费者消费x1、x2两种商品,当x1商品的价格由p1变化为p1’时,在收入保持不变的情况下,x1需求变动为:考虑禀赋收入效应考虑禀赋收入效应——另一种推导二、简单的国民收入决定论(两部门)均衡国民收入就是收入和支出相等(也可理解为全社会的总需求和总供给相等)时的国民收入。(一)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决定联立方程:

解联立方程,求得均衡国民收入为假定i是常数例题:设自发投资100亿,消费函数c=1000+0.8y,求均衡收入。解:由代入得Y=8000亿元均衡收入的决定还可用几何图形来表示。

1、消费与投资曲线表示E点为均衡的收入水平,E点左侧支出大于收入,企业存货减少,将扩大生产,增雇工人,增加产量,使收入向均衡靠拢,右侧反之。ABEFY1Y*YC+ICC+I计划的支出实际支出2、使用储蓄函数表示均衡收入=计划投资+计划储蓄。E点为均衡点,若实际产量小于均衡收入水平,表明投资大于储蓄。社会供不应求,企业存货减少,企业扩大投资,使收入水平右移。S,I0ESYIY*(二)乘数论右图,投资改变△I,收入扩大△y。BEY1Y2YC+IC+I2总支出C+I1总支出△y△I投资乘数就是指投资的变化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变化的倍数。以Ki代表投资乘数,有:假设边际消费倾向为0.8,增加100亿投资,则使国民收入增加500亿。二、三部门国民收入决定论(一)均衡收入为:c+i+g=c+s+t削去c得i+g=s+t即计划的消费、投资和政府购买之和等于计划的消费、储蓄和净税收之和因税收分定量税和比例所得税两种,因此计算均衡收入有差异。例1:以定量税为例设消费函数C=1600+0.75yd,yd表示可支配收入,定量税t=800,投资i=100,政府购买支出为g=2000,求均衡收入。解:根据i+g=s+t,求s,如何求s先求可支配收入yd=y-t=y-800,代入储蓄函数s=yd-c中,得s=0.25y-1800。将i,g,s,t代入得y=16000例2:以比例税为例其它不变,t=0.2y,则可支配收入yd=y-t(y),储蓄为s=yd-c=yd-(α+βyd),略,得y=11500(二)三部门经济中的各种乘数y=c+i+g=α+β(y-t)+i+gt为定量税得由上述公式可得政府购买支出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1、政府购买支出乘数,以kg表示2、税收乘数求税收乘数,t为定量税3、转移支付乘数ktr4、平衡预算乘数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以等量增加或减少,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支变动的比率四部门国民收入决定y=c+i+g+nx其中nx=净出口=x-m五、对我国经济波动原因分析

1.第一轮(1978-1981):1976年党的指导思想转变,固定资产投资波动,盲目引进,经济失调,被迫调整。

2.第二轮(1982-1986):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波动是主因

3.第三轮(1987-1990):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波动是主因

4.第四轮(1991-1999):投资需求波动是主因练习题1、定量税的增加会减小总支出曲线在纵轴(代表总支出)上的截距。1、√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不一定带来平均消费倾向递减。2×3、两部门经济中,投资乘数为边际储蓄倾向的倒数。3、√

4.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并不意味着收入的增加会导致消费数额的减少。4.√5.根据凯恩斯的理论可以推论,MPC高时,恩格尔系数必较低。5.×单选题1、下述哪种消费函数论最不易用以说明申请较多货款来购房的行为?

A、相对收入B、绝对收入

C、生命周期D、持久收入1、B2、消费曲线的斜率与以下哪一项直接相关?

A、平均消费倾向

B、平均储蓄倾向

C、边际储蓄倾向

D、需求的收入弹性。2、C3、下列哪一项不符合投资乘数理论?

A、I的减少会引起Y的倍数减少

B、投资乘数KI的计算以MPC递减为假定前提

C、KI与MPC正相关

D、△C最终趋近于零3、B4、就同一时期的某经济体而言,其乘数之间一般存在如下关系

A、税收乘数大于政府购买乘数

B、投资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

C、转移支付乘数大于投资乘数

D、税收乘数大于转移支付乘数4、B5、投资乘数效应的产生过程中,下列哪一项是不存在的?

A、所有生产厂商均没有大量库存品

B、初始投资全部转化为消费

C、消费增量不断趋于减少

D、收入增量不断趋于减少5、B6.消费曲线的斜率决定于

A.MPC和APC

B.MPC和APSC.MPC和MPS

D.APC和MPS6.C7.MPC递减意味着

A.MPS递减B.消费额减少

C.APS递减D.产品滞销的可能性递增7.D8.如果以KW代表对外贸易乘数,则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A.边际消费倾向与KW正相关

B.税率与KW负相关

C.边际进口倾向与KW负相关

D.政府转移支付与KW正相关8.D9.如果MPS为负,那么

A.MPC大于1B.MPC等于1C.MPC小于1D.MPC与MPS之和小于19.A10.假设某经济体的边际消费倾向为0.8,边际进口倾向为0.2,比例税率为0.1,则该经济体的转移支付乘数为

A.3/2

B.1/0.1

C.1/0.6

D.18/710、C经济波动2IS——LM模型上次课我们指出投资的波动总是与GDP的周期性波动联系在一起。凯恩斯强调投资的波动是经济周期波动的根源,其基础机制就是乘数作用。上次课我们仅限于产品市场的讨论,这次课我们引入利率,即引入货币市场来进一步说明经济的波动一、投资的决定经济学上的投资指资本的形成,它意味着社会实际资本的增加,包括厂房、设备和存货的增加、新住宅的建筑。投资是流量,资本是存量。影响投资的因素主要有:实际利率水平、预期收益、投资风险等。一、投资的决定(一)实际利率与投资1、实际利率大致等于名义利率减去通货膨胀率。投资取决于投资的预期利润率与为购买资产而借进的款项所支付的利率的比较。在投资的预期利润率既定时,投资取决于实际利率,是实际利率的减函数。2507504321投资函数r%i投资需求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一、投资的决定2、资本的边际效率的意义资本的边际效率(MEC)又称预期利润率,是一种贴现率,这种贴现率正好使一项资本物品的使用期内各项预期收益的现值之和等于这项资本品的供给价格或者重置资本。例如:本金为100元,年利率5%,则第一年本利和为100×(1+5%)=105第二年本利和为105×(1+5%)=110.25第二年本利和为110.25×(1+5%)=115.7上例现在设利率和本利和已知,求本金1年的本利和为105,利率为5%,本金R0为推广设某项投资第i年的预期收益为Ri,投资收益期为n年,n年后资本品的残值为J,贴现率为r,则所有预期收益和残值的现值之和为:一、投资的决定例1:(按揭贷款问题)假设银行贷款利率为r=3%,某人现在想得到一笔A=200000元钱的现金供买房用,且期限为n=10年,试问此人今后每月应当归还贷款多少元?一、投资的决定一、投资的决定例2:(零存整取问题)假设现在银行的存款年利率为r=5%,某人在n=1年后想得到一笔A=20000元存款供小孩上学用,试问他每月应当存入银行多少钱?试列出方程式。一、投资的决定例3:某租赁公司购买设备花去10万元,现要出租每月租金为2000元,租期为2年,2年后收回,此时设备价值依然不变,试求该设备资本的年平均收益率?一、投资的决定一、投资的决定3、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r的大小取决于资本品的供给价格和预期收益。凯恩斯认为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是一条下降的曲线:利率越高,投资量越小,利率越低,投资量越大。i0r0资本的边际效益曲线riMECO一、投资的决定4、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需求函数)

MEC还不能代替企业的投资需求,在相同预期收益下,每个企业都增加投资,必然带来资本品价格的上升,r必然缩小。结论:在相同的预期收益下,投资的边际效率要小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图形上表现为资本的边际效率曲线位于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的上方。ri0r0资本的边际效益曲线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iMECOMEIr1一、投资的决定投资的边际效率曲线(投资需求函数)除了利率这一基本因素以外,投资还受到一些其它因素的影响,如国民收入的提高、企业税收的增加等。这些因素都会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一、投资的决定ƒ1ƒ3

r1I1I2ƒ2(二)预期收益、风险与投资影响预期收益的因素有投资项目产出的需求、产品成本、投资税抵免等。投资风险与也投资密切相关(三)托宾的“q”说股价影响企业投资企业的市场价值与其重置成本之比称为“q”q<1买旧企业,不会有投资。q>1有新投资。一、投资的决定二、IS曲线(一)IS曲线及其推导(两部门)1、定义:IS曲线反映的是利率和国民收入间相互关系的曲线。这条曲线上任一点都代表一定的利率与国民收入的组合,在这样的组合下,投资与储蓄相等,从而产品市场是均衡的。2、(数学推导)三部门如何推导?二、IS曲线三部门IS曲线由于存在政府支出和税收,设为比例税c=α+β(1-t)yy=c+i+gi=e-dr可得IS曲线的斜率为[1-β(1-t)]/d3、图形推导二、IS曲线储蓄函数s=y-c(y)sy1002002550投资储蓄均衡s=i投资需求函数i=i(r)s25502550i2550r31r31y100200i(r)=y-c(y)iAFCDEMNHIS曲线上,I=S,在IS曲线的右侧I<S如A点所示;左侧I>S储蓄函数s=y-c(y)sy100200投资储蓄均衡s=i投资需求函数i=i(r)s2550i2550r32r32y100200iISABiAiACsAEA点对应的储蓄额A点对应的投资额二、IS曲线(二)IS曲线的斜率几个重要结论:1、d是投资需求对利率的敏感程度,如果d值较大,即投资对于利率变化比较敏感,则IS曲线的斜率就较小,IS曲线越平缓。2、β是边际消费倾向,如果β较大,储蓄曲线比较平缓,则IS曲线也较平缓。3、在三部门条件下,IS曲线的斜率还与税率有一定关系,当d和β一定时,税率t越小,IS曲线越平缓,税率t越大,IS曲线越陡峭。[1-β(1-t)]/d(三)IS曲线的移动储蓄函数s=y-c(y)sy200投资储蓄均衡s=i投资需求函数i=i(r)s4040i40r3r3y200i(r)=y-c(y)iIS1IS21、投资变动:投资需求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左移。二、IS曲线ACDEFH(三)IS曲线的移动2、储蓄增加,IS曲线向左移,反之则右移。储蓄函数s=y-c(y)sy20050投资储蓄均衡s=i投资需求函数i=i(r)s5060i50r21r21y200i(r)=y-c(y)iIS1IS2二、IS曲线6060ACDFEH60(三)IS曲线的移动3、政府购买性支出增加,IS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则左移。增加投资支出kg*△g4、政府增加税收,IS曲线向左移动,反之则右移。增加税收减少投资-kt*△T二、IS曲线三、利率的决定(一)利率决定于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古典学派认为利率由投资和储蓄决定,投资是利率的减函数,储蓄是利率的增函数凯恩斯认为:1、储蓄不是决定于利率,而是决定于收入。2、利率不是由储蓄和投资决定的,而是由货币供给和货币需求共同决定的。3、货币供给是一个外生变量,一般由国家控制的。货币需求是内生变量,需要着重分析。三、利率的决定(二)货币需求动机货币需求就是人们在不同条件下出于各种考虑对持有货币的需要。1、交易动机,指个人和企业需要货币是为了进行正常的交易活动。交易性货币需求量的大小主要决定于收入。2、预防动机,指为预防意外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预防性货币需求量的大小主要也决定于收入。故以上两种货币需求可以合写成:L1=L1(y)=ky三、利率的决定(二)货币需求动机3、投机动机

指人们为了抓住有利的购买有价证券的机会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与利率成反向变动的关系。

L2=L2(r)=–hr

例如:一张债券可获利息10元,若利率为10%,该债券值100元,若利率5%,该债券值200元。凯恩斯假定:可供人们选择的金融资产只有两种:货币和债券;当债券价格将下跌(即预期利率将上涨),就会卖出债券保存货币,反之,买进债券。三、利率的决定(三)流动性偏好陷阱:凯恩斯认为,当利率极低时,人们认为利率不大可能再下降,或者说有价证券这时已经处在最高位置,不会上升只会下降,人们会抛出所有的有价证券而持有货币。此时,不管有多少货币人们都愿持有手中,这种情况称为“凯恩斯”陷阱或“流动偏好陷阱”。流动偏好是凯恩斯提出的概念,是指人们持有货币的偏好。三、利率的决定(四)货币需求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