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1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2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3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4页
高二上学期12月语文试卷汇编:文言文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阅读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文本一: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文本二: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节选自《隋书·循吏传》)【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及A去B官C吏D人E无F少G长H号I泣J于K路L将M送N数O百P里Q不R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奉法循理之吏”的“循”是遵循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奉事循公姥”的“循”字含义不同。B.别驾,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C.“上优诏听之”的“听”是听从、应许、允许的意思,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字含义相同。D.“每以诚恕应物”的“物”是别人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的“物”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损失之后才离开。B.公孙景茂先后在多地任职。等到其去世时,前来奔丧的官吏和百姓有数千人,一些没有赶上葬礼的就望坟哭泣,随地祭祀后离开。C.敬肃在担任颍川郡丞时得罪了宇文述,所以宇文述对其怀恨在心。后隋炀帝多次准备提拔敬肃担任太守,宇文述总是诋毁敬肃。D.监狱都长满了杂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在刘旷的治理下,平乡的社会风气发生了良好的变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2)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14.较之司马迁,《隋书·循吏传》的作者为循吏增加了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①,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材料二: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D.区区,指愚拙,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江西省宜春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语文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性宽仁,袭封唐公。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节选自《新唐书·本纪·卷一·高祖》)材料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遂奋击,大破之。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节选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标号。(3分)突厥A围炀帝B雁门C炀帝从围中D以木E系诏书F投汾水G而下H募兵I赴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关”即函谷关。B.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摐金伐鼓”中的“金”即为“钲”。C.“遂引去”中“引”意为退,《苏武传》中虞常谋反“果引张胜”的“引”也是此意。D.且,意为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朝为官,建功立业,功勋卓著,后隋朝君主昏庸,猜忌杀戮,天下大乱,最终君臣分裂。B.李渊曾因生病没能按时觐见隋炀帝,听闻被隋炀帝问起,就放纵自我,以喝酒、收受贿赂来掩藏自己对朝廷的异心。C.合理使用真假虚实的策略、打心理战能取得克敌制胜的效果。太宗以此让突厥相信救援大军来到,成功救出隋炀帝。D.成功从来艰难,除了大量的人才储备、物资支撑,还需要政策路线的指引,高祖与太宗也曾意见相左,但最终走向统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2)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唐高祖、太宗两位君主开国建功共同的综合素养。(5分)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注]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韩,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有删改)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大写字母写在答题卡上。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G报吴H则夫差为擒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B.“恃诸侯者危其国”中的“其”与墨子《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其”意思相同。C.“财匮而民望”的“民望”,指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D.“其安易持”的“安”,指安然未变,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也从正面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显明法度。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评析,并说明你的观点。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文本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鸟吾知A其能飞B鱼吾知C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为罔游者E可以为纶F飞者G可以为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C.泮,同“判”,分离之意;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中老子认为,品德高尚的君子时运来了就要出去做官,时运不济就和蓬草一样随风飘转。这跟儒家“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别老子后,对弟子们说的一番话,彰显了圣人虚怀若谷、温良恭俭的品格,同时也侧面烘托了老子见识远过于常人。C.文本二中老子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有坚定的毅力,只有从小事做起,才可能成就大事业。D.文本二中老子认为圣人要有高远的追求。他强调圣人要追求常人不想要的东西,要学习那些常人所不学习的大道理,而不要妄为妄动。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够表现出“老子,隐君子也”?江西省婺源市天佑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节选自韩愈《师说》)材料二子厚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遮其父时,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薪然见头角,众谓柳氏有子矣。其后以博学宏词授集贤殿正字。俊杰廉悍,议论证据今古,出入经史百子,踔厉风发,率常屈其座人。名声大振,一时皆慕与之交。诸公要人,争欲令出我门下,交口荐誉之。顺宗即位,拜礼部员外郎。遇用事者得罪,例出为刺史。未至,又例贬州司马。居闲益自刻苦,务记览,为词章泛滥停蓄,而自肆于山水间。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体,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以南为进士者,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其召至京师而复为刺史也,中山刘梦得禹锡亦在遣中,当诣播州。子厚泣曰:“播州非人所居,而梦得亲在堂,吾不忍梦得之穷,无辞以白其大人;且万无母子俱往理。”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虽重得罪,死不恨。遇有以梦得事白上者,梦得于是改刺连州。呜呼,士穷乃见节义。子厚前时少年,勇于为人,不自贵重顾藉,谓功业可立就,故坐废退,卒死于穷裔。材不为世用,道不行于时也。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斥时有人力能举之,且必复用不穷。然子厚斥不久,穷不极,虽有出于人,其文学辞章,必不能自力,以致必传于后如今,无疑也。虽使子厚得所愿,为将相于一时;以彼易此,就得孰失,必有能辩之者。(节选自韩愈《柳子厚墓志铭》,有删减)10.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B.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C.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D.子厚与设方计/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字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与成语“毋庸置疑”的两个“庸”意思不同:“作《师说》以贻之”与成语“贻害无穷”的两个“贻”意思不同。B.“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四书五经”,“四书”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指《诗》《书》《礼》《乐》《春秋》。C.“说”是一种议论性文体,一般以记叙、议论或说明等方式来陈述自己对某种事物的见解,类似于现在的杂文。《马说》《捕蛇者说》《爱莲说》《师说》等都属于这一种文体。“说”比“论”随便些,《师说》即“说师”,意思是解说关于“从师”的道理。D.“墓志铭”是一种悼念性文体,一般由志和铭两部分组成。志多用散文撰写,叙述逝者的姓名、籍贯、生平事略,铭则用韵文概括全篇,主要是对逝者一生的评价。《柳子厚墓志铭》打破了传统碑志文的形式,形成了夹叙夹议、议论横生、深沉蕴藉、诚挚委婉的特殊风格。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第1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B.柳宗元才识过人,声名大噪,时人都敬慕他,想与他交往,那些权贵公卿也争着要投到柳宗元的门下,一致赞誉举荐他。C.柳宗元因为居官清闲,他愈加刻苦自励,专心读书记诵,恣意寄情于山水之间,写出了不少经典散文。D.韩愈对柳宗元一生的遭际评价中肯。他认为柳宗元由于自身原因再加上没有人扶持,所以潦倒一生不被重用;但他同时也看到这种遭际对柳宗元在文学创作上的积极意义。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请于朝,将拜疏,愿以柳易播。14.材料二第1段最后加点的句子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作用?文言文阅读江西省宜春市丰城中学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高二第三次段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文本一:奉法循理之吏,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节选自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文本二:赵轨,河南洛阳人也。父肃,魏廷尉卿。周蔡王引为记室。迁卫州治中。高祖①受禅,转齐州别驾,有能名。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②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公孙景茂字元蔚,河间阜城人也。开皇初,诏征入朝,拜汝南太守。郡废,转曹州司马。俄迁息州刺史,法令清静,德化大行。开皇十六年,转道州刺史。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好单骑巡人,家至户入,阅视百姓产业。有修理者,于都会时乃褒扬称述。如有过恶,随即训导,而不彰也。由是人行义让,有无均通,男子相助耕耘,妇人相从纺绩。大村或数百户,皆如一家之务。其后请致事,上优诏听之。大业初卒官。身死之日,诸州人吏赴丧者数千人,或不及葬,皆望坟恸哭,野祭而去。敬肃字弘俭,河东蒲坂人也。少以贞介知名,释褐州主簿。炀帝嗣位,迁颍川郡丞。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当涂用事,其邑在颍川,每有书属肃。肃未尝开封,辄令使者持去。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由是述衔之。八年,朝于涿郡,帝以其年老,有治名,将擢为太守者数矣,辄为述所毁,不行。刘旷,不知何许人也。性谨厚,每以诚恕应物。开皇初,为平乡令,单骑之官。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所得俸禄,赈施穷乏。百姓感其德化,更相笃励,曰:“有君如此,何得为非!”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节选自《隋书·循吏传》)【注】①高祖:隋文帝杨坚。②卫王爽:隋文帝杨坚异母弟杨爽。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及A去B官C吏D人E无F少G长H号I泣J于K路L将M送N数O百P里Q不R绝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奉法循理之吏”的“循”是遵循的意思,与《孔雀东南飞并序》中“奉事循公姥”的“循”字含义不同。B.别驾,官名。汉置,为州刺史的佐吏。因出巡时不与刺史同车,别乘一车,故名。C.“上优诏听之”的“听”是听从、应许、允许的意思,与《陈情表》中“听臣微志”的“听”字含义相同。D.“每以诚恕应物”的“物”是别人的意思,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善万物之得时”的“物”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踩坏了庄稼。于是,赵轨停下来等到天明,在赔偿百姓的损失之后才离开。B.公孙景茂先后在多地任职。等到其去世时,前来奔丧的官吏和百姓有数千人,一些没有赶上葬礼的就望坟哭泣,随地祭祀后离开。C.敬肃在担任颍川郡丞时得罪了宇文述,所以宇文述对其怀恨在心。后隋炀帝多次准备提拔敬肃担任太守,宇文述总是诋毁敬肃。D.监狱都长满了杂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这些都能够反映出在刘旷的治理下,平乡的社会风气发生了良好的变化。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2)述宾客有放纵者,以法绳之,无所宽贷。14.较之司马迁,《隋书·循吏传》的作者为循吏增加了哪些内涵?请简要概括。(3分)10.CHL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及去官”为句首状语,应在其后断开,即C处;“吏人无少长”作“号泣于路”的主语,且为定语后置,后面可断开,即H处。“号泣于路”是状语后置句,后面断开;且此句与“将送数百里不绝”说的是两个方面,中间应该断开,即L处;11.A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A.错误。两句中的“循”字含义相同,都是依照,遵循的意思。句意: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一切行事都顺着婆婆的意思。B.正确。C.正确。都是听从、接受的意思。句意: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应许我微不足道的心愿。D.正确。前一个“物”指人,意为别人;后一个“物”指客观存在的各种物质、物体。句意: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羡慕万物恰逢繁荣滋长的好时节。12.A本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A.“卫王杨爽在夜间行走,其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错误。原文“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可见在夜间行走的是赵轨,是赵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农田中。13.(1)(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2)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解析:(1)“悉”,全部;“秩俸”,俸禄,俸薪;“存”,生存,生活;“……者”,……的人。(2)“绳”,制裁;“无所”,没有;“宽贷”,宽恕;“述宾客有放纵者”,定语后置,正常语序是“有放纵述宾客”。14.①为官重在教化疏导;②为官心系百姓疾苦;③为官深受百姓爱戴。解析:由文本一可知,司马迁指出循吏的内涵有三,分别为:“不伐功矜能”“百姓无称”“亦无过行”。回答本题,需要在此基础上审视文本二中循吏还有其他什么内涵特点。由“在州四年,考绩连最。征轨入朝。时卫王爽为原州总管,上见爽年少,以轨所在有声,授原州总管司马。在道夜行,其左右马逸入田中,暴人禾。轨驻马待明,访禾主酬直而去。原州人吏闻之,莫不改操”可知:为官重在教化疏导;由“悉以秩俸买牛犊鸡猪,散惠孤弱不自存者”可知:为官心系百姓疾苦;由“在职七年,风教大洽,狱中无系囚,争讼绝息,囹圄尽皆生草,庭可张罗。及去官,吏人无少长,号泣于路,将送数百里不绝”可知:为官深受百姓爱戴。【参考译文】文本一:奉行法律遵循事理的官吏,不自夸功劳自称贤能,百姓对他们没有什么称誉,他们也没有什么错误行为。写作《循吏列传》第五十九。文本二:赵轨,是河南洛阳人。父亲赵肃,担任魏国的廷尉卿。周蔡王请他做记室。升任卫州治中。高祖登基,赵轨改任齐州别驾,有能干的名声。赵轨在齐州四年,政绩连年第一。朝廷征赵轨入朝。当时卫王杨爽担任原州总管,皇上嫌他年轻,因为赵轨的政声很好,就授其为原州总管司马。半夜走在路上,赵轨手下人的马脱缰跑入稻田中,踩坏了农民的禾苗。赵轨停下马等到天亮,寻找禾苗的主人按其价值赔偿而去。原州的官吏听说了这件事,没有不改变节操的。公孙景茂字元蔚,是河间阜城人。开皇初年,下诏征召公孙景茂入朝,授汝南太守。汝南郡被废弃,公孙景茂改任曹州司马。不久升任息州刺史,法令稳妥,德教广为推行。开皇十六年,改任道州刺史。(公孙景茂)把自己的俸禄全部拿来买牛犊、鸡、猪等,分给孤儿和病弱无法生活的人。公孙景茂喜欢一个人骑着马巡察民情,到了百姓门口就进入家中,看看百姓的家产。有持家很好的,在集会时就表扬称赞。如有过错,就当即教诲,但不宣扬。因此人人谦让,互通有无,男子相互帮忙耕种,妇女一起纺丝绩麻。大村几百户,像是一家人。随后公孙景茂请求辞官,皇上特下诏书批准。大业初年死于官任。去世的那天,各个州郡赶来奔丧的官吏百姓有数千人,有的没赶上葬礼,都望坟痛哭,随地祭祀而去。敬肃字弘俭,是河东蒲坂人。从小因为方正耿介闻名,初仕州主簿。隋炀帝继位,升任颍川郡丞。当时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执政当权,他的封邑在颍川,经常有书信嘱咐敬肃。敬肃不曾开封,就命令使者拿回去。对宇文述的放任不受约束的宾客,敬肃用法律制裁他们,没有宽恕的。因此宇文述怀恨在心。八年,在涿郡朝见皇帝,皇帝因为他年事已高,而且为政有好名声,多次准备提升为太守,总是受宇文述诽谤,没有成功。刘旷,不知是什么地方人。生性谨慎笃厚,总是以诚实仁爱待人。开皇初年,任平乡令,一个人骑着马上任。百姓中有诉讼的,就再三晓以大义,不施行惩罚,这些人各自悔过而去。刘旷所领取的俸禄,都救济布施给穷困的人。百姓被他的德化感动,互相劝勉说:“有这样的县令,哪能胡作非为呢?”在任七年,风气大变,牢狱中没有囚犯,诉讼争斗绝迹,监狱都长满了草,官署厅堂可用来张设罗网捕捉鸟兽。等到刘旷离职,官吏百姓不论老少,在道路旁号啕大哭,送行的队伍绵延几百里。江西省宜春市上高二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陆贽入翰林,年尚少,以材幸。在奉天①,朝夕进见,帝亲倚之,同类莫敢望。尝为帝言:“今盗遍天下,宜痛自咎悔,以感人心。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帝从之。故奉天所下制书,虽武人悍卒无不感动流涕。及辅政,不敢自顾重,事有可否,必言之。道有献瓜果者,帝嘉其意,欲授以试官。贽曰:“爵位,天下公器,不可轻也。”帝曰:“试官虚名,且已与宰相议矣,卿其无嫌。”贽奏:“非功而获爵则轻,非罪而肆刑则亵。今所病者爵轻也,设法贵之犹恐不重,若又自弃,将何劝焉?”或规其太过者,对曰:“吾上不负天子,下不负所学,皇它恤乎?”帝自用裴延龄。贽言:“延龄僻戾躁妄,不可用。”不听。俄而延龄奸佞得君,天下仇恶,无敢言。贽上书苦谏,帝不怿,竟以太子宾客罢。延龄揣帝意薄,谗短百绪,帝遂发怒,欲诛贽,赖阳城等交章论辨,乃贬忠州别驾。韦皋数上表请贽代领剑南,帝犹衔之,不肯与。(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二》)[注]①建中四年,泾原兵变,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材料二:窃谓人臣之纳忠,譬如医者之用药,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伏见唐宰相陆贽,才本王佐,学为帝师。论深切于事情,言不离于道德。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上以格君心之非,下以通天下之志。但其不幸,任不遇时。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谓进苦口之药石,针害身之膏肓。使德宗尽用其言,则贞观可得而复。臣等每退自西阁即私相告言以陛下圣明必喜贽议论……臣等欲取其奏议,稍加校正,缮写进呈。愿陛下置之坐隅,如见贽面;反覆熟读,如与贽言。必能发圣性之高明,成治功于岁月。臣等不胜区区之意,取进止。(选自苏轼《乞校正陆贽奏议进御札子》)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臣等每退A自西阁B即私相C告言D以E陛下F圣明G必喜H贽议论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指轻视、看轻,与《报任安书》中“或轻于鸿毛”的“轻”意思不同。B.恤,指忧虑,与《答司马谏议书》中“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的“恤”意思相同。C.格,指纠正,与成语“别具一格”“格格不入”“格杀勿论”中的“格”意思不同。D.区区,指愚拙,与《答司马谏议书》中“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的“区区”意思相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陆贽在唐德宗避乱于奉天时,得到皇帝倚重,他认为面对叛贼遍布天下的现状,德宗应责备自己,反省悔过,进而感化人心。B.唐德宗想封赏“试官”之位给一个进献瓜果的人,并说这只是一个虚名,但陆贽坚持认为应使爵位贵重,不要轻易授予爵位。C.苏轼认为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如果他的进言能被皇帝完全采纳,则贞观之治的盛世将会再现。D.苏轼认为陆贽的奏议意义非凡,希望皇帝能把整理校对后的陆贽奏议放在座位边,反复熟读,这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陛下诚不吝改过,以言谢天下,使臣持笔亡所忌,庶叛者革心。(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不必皆从于已出。14.材料二中,苏轼认为陆贽“但其不幸,仕不遇时”的事实依据是什么?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说明。(3分)10.BDG11.D12.C13.(1)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为文,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2)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奏效,那么就不必都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14.①陆贽没有遇上明君,唐德宗为人苛刻猜疑,喜好用兵、聚财,在政见方面,两人相差很大。②裴延龄等奸臣当道,用各种方法诋毁陆贽,陆贽受到排挤打压。【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会喜欢陆贽的议论。“臣等每退自西阁”中,“自西阁”做谓语“退”的后置状语,故B处断;“即私相告言”省略主语“臣等”,“私相告言”做其谓语,故D处断;“以陛下圣明”中,“陛下圣明”做“以”的宾语,故G处断。综上,BDG处断。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一词多义的能力。A.正确。轻视、看轻。/分量小。句意:没有功劳却能获取爵位,那么人们就会轻视爵位。/比大雁的毛还轻。B.正确。句意:哪里还会忧虑其他呢?/士大夫们多数把不顾虑国家大事、附和世俗(的见解)。C.正确。纠正。/风格、格调。/阻隔、阻碍。/击打。句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另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形容彼此思想不协调,想法不相容。/把拒捕、行凶或违反禁令的人当场打死而不以杀人论罪。D.“意思不同”错误。都是“愚拙”之意。句意:臣等说不尽愚拙的心意。/你怎么这样没见识!故选D。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C.“陆贽的智慧、文才胜过张良,论辩、谋术胜过贾谊”错误,原文“智如子房,而文则过;辩如贾谊,而术不疏”,意思是智慧与西汉的张良齐肩,但文才却要胜过他;论辩与西汉的贾谊齐肩,但谋术却不粗疏。故选C。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诚”,果真;“谢”,认错;“亡”,通“无”,没有。(2)“药虽进于医手”“方多传于古人”“若已经效于世间”,状语后置句,正常语序为“药虽于医手进”“方多于古人传”“若已经于世间效”,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奏效;“效”,名词作动词,证明奏效;“皆”,都。1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由“德宗以苛刻为能,而贽谏之以忠厚;德宗以猜疑为术,而贽劝之以推诚;德宗好用兵,而贽以消兵为先;德宗好聚财,而贽以散财为急”可得出:陆贽没有遇上明君,唐德宗为人苛刻猜疑,喜好用兵、聚财,在政见方面,两人相差很大。由“至于用人听言之法,治边驭将之方,罪已以收人心,改过以应天道,去小人以除民患,惜名器以待有功,如此之流,未易悉数”可得出:裴延龄等奸臣当道,用各种方法诋毁陆贽,陆贽受到排挤打压。参考译文:材料一:陆贽任翰林学士时,年纪还很轻,凭借自己的才能得到皇帝的宠幸。跟随皇帝在奉天避乱的时候,白天晚上都进朝面见,皇帝亲信倚重他,官位相当的人都不敢奢求这样的待遇。陆贽曾经对皇帝说:“如今叛贼遍布天下,陛下您应该深切地责备自己,反省悔过,来感化人心。陛下果真不惜改正过失,用辞章向天下认错,让我无所顾忌地执笔为文,希望可以让叛变者改变心意。”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所以,在奉天所下的制书,即使是武人悍卒读了也没有不感动流泪的。等到陆贽匡辅政事时,不敢顾念重视自身,碰到需要决策的事情,一定会表达自己的看法。路上有向皇帝进献瓜果的人,皇帝赞许他的心意,想要授予他试官(未经正式任命的官职)的职位。陆贽说:“爵位,是天下共有的器物,不可以轻易地授予。”皇帝说:“试官只是一个虚名,而且这件事我已经与宰相商量过了,你就不必疑虑了。”陆资上奏说:“没有功劳却能获取爵位,那么人们就会轻视爵位;没有犯罪却滥用刑罚,那么人们就会轻慢法律。现今所担忧的是爵位轻贱,想办法使它贵重仍然担心不够贵重,如果又自己随意弃置,那拿什么来勉励人们呢?”有人规劝他(这样做)有点过头了,他回答说:“我上不辜负天子,下不辜负所学,哪里还会忧虑其他呢?”皇帝自己任用裴延龄。陆贽说:“裴延龄怪僻暴戾、急躁轻率,不可任用。”皇帝没有听取他的意见。不久裴延龄因为奸猾谄媚得到了皇帝的宠幸,天下人都憎恨他,但没有人敢说。陆贽上书苦苦进谏,皇帝不高兴,最终任命陆贽为太子宾客而罢免宰相之位。裴延龄揣摩皇帝对陆贽的恩情淡薄,用各种方法诋毁诽谤,于是皇帝发怒,想要诛杀陆贽,依靠阳城等人交替向皇帝上书奏事论说辩护,陆贽才被贬为忠州别驾。韦皋多次上表请求让陆贽替代他担任剑南节度使,皇帝依然怀恨陆贽,不肯给他这个职位。材料二:我私下认为臣子向皇帝进献忠诚,就像医生对准病症去用药一样,药虽然经医生之手传过去,但药方多是从古人那里留下来的,如果药方已经在世间证明奏效,那么就不必都由医生自己创造出来才用。我听说唐德宗时的宰相陆贽,才能本来就是帝王的辅佐,学问足可成为帝王的老师。他的议论深刻而切合物事人情,言语从不偏离圣贤的道德规范。智慧与西汉的张良齐肩,但文才却要胜过他;论辩与西汉的贾谊齐肩,但谋术却不粗疏。上可以纠正皇帝想法上的错误,下能够贯通天下人的心志。但他不幸的是,做官没能赶上好时机。唐德宗以严厉刻薄为能事,陆贽就以忠诚敦厚去规谏;唐德宗以猜疑忌恨去对人,陆贽就以推心置腹去劝说;唐德宗喜好用兵打仗,陆贽则认为消除战事是首先要做到的;唐德宗喜好敛聚财物,陆贽则认为散财于民最为迫切。至于任用人才、接受意见的方法,整治边防、驾驭将帅的策略,归罪于自身以收拢人心,改正过错以顺应天道,斥去小人以消除人民的祸患,珍惜爵位、宝器以授予有功的人,像这类合理的建议,很难例举完。陆贽真可以说是进献了苦口的良药,去诊治危害身体的重病。假使唐德宗能完全按陆贽的进言去实行,那么贞观之治的盛况便会再一次出现。臣等每次从皇帝听讲的西阁退出,都私下相互议论,认为您是圣明的天子,一定会喜欢陆贽的议论……臣等想把他向唐德宗进言的文章,稍微加以整理校对,重新抄好进呈给陛下。希望陛下把它放在自己的座位旁边,就像亲眼见到陆贽之面一样;反复熟读它,就像和陆贽当面谈话一样。这样一定能启发陛下天子之性的神明天资,在不长的时间内就能成就强盛国家的功业。臣等说不尽愚拙的心意,请陛下决定是否采用。江西省宜春市东煌学校2023-2024学年度高二语文12月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三、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性宽仁,袭封唐公。炀帝征辽东,遣高祖督运粮于怀远镇。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炀帝遽班师,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是时,隋政荒,天下大乱,炀帝多以猜忌杀戮大臣。尝以事召高祖,高祖遇疾,不时谒。高祖有甥王氏在后宫,炀帝问之,王氏对以疾。炀帝曰:“可得死否?”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十一年,拜山西河东慰抚大使,击龙门贼母端儿,射七十发皆中,贼败去,而敛其尸以筑京观,尽得其箭于其尸。又击绛州贼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突厥犯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击之。隋兵少,不敌,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节选自《新唐书·本纪·卷一·高祖》)材料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高祖次子也。大业中,突厥围炀帝雁门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投汾水而下募兵赴援。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虏敢围吾天子者,以为无援故也。今宜先后吾军为数十里,使其昼见旌旗,夜闻钲鼓,以为大至,则可不击而走之。不然,知我虚实,则胜败未可知也。”定兴从之。军至崞县,突厥候骑见其军来不绝,果驰告始毕可汗曰:“救兵大至矣!”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遂奋击,大破之。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唐兵西,将至霍邑,会天久雨,粮且尽,高祖谋欲还兵太原。太宗谏曰:“义师为天下起也,宜直入咸阳,号令天下。今还守一城,是为贼尔。”高祖不纳。太宗哭于军门,高祖惊,召问之,对曰:“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高祖寤,曰:“起事者汝也,成败惟汝。”(节选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填写答案标号。(3分)突厥A围炀帝B雁门C炀帝从围中D以木E系诏书F投汾水G而下H募兵I赴援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过秦论》中“叩关而攻秦”的“关”即函谷关。B.钲鼓,古代行军或歌舞时指挥进退、动静的两种乐器。“摐金伐鼓”中的“金”即为“钲”。C.“遂引去”中“引”意为退,《苏武传》中虞常谋反“果引张胜”的“引”也是此意。D.且,意为将要,与《六国论》中“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的“且”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李渊、李世民父子在隋朝为官,建功立业,功勋卓著,后隋朝君主昏庸,猜忌杀戮,天下大乱,最终君臣分裂。B.李渊曾因生病没能按时觐见隋炀帝,听闻被隋炀帝问起,就放纵自我,以喝酒、收受贿赂来掩藏自己对朝廷的异心。C.合理使用真假虚实的策略、打心理战能取得克敌制胜的效果。太宗以此让突厥相信救援大军来到,成功救出隋炀帝。D.成功从来艰难,除了大量的人才储备、物资支撑,还需要政策路线的指引,高祖与太宗也曾意见相左,但最终走向统一。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2)还则众散于前,而敌乘于后,死亡须臾,所以悲尔。14.结合两则材料,概括唐高祖、太宗两位君主开国建功共同的综合素养。(5分)10.CFH11.C12.B13.(1)杨玄感将要谋反,他的那些随从隋炀帝征讨辽东的兄弟都逃回去了,高祖事前察觉,禀报隋炀帝。(“反”,谋反;“其兄弟从征辽者”,定语后置,应为“其从征辽兄弟”;“闻”,禀告皇帝。)(5分)(2)现在退军,众军就会在前面溃散,敌军在后面乘虚进攻,死亡马上就到面前,因此悲痛啊。(“还”,退军;“众散于前”“敌乘于后”,状语后置,“众于前散”“敌于后乘”;“须臾”,即刻,马上。)(5分)14.①敏锐的政治洞察力;②宽仁的个人品质;③卓越的军事才能(武功高强及善于行军打仗);④韬光养晦,积蓄力量。(5分)【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句意:突厥在雁门包围了隋炀帝,炀帝在木棒上捆绑诏书,投进汾水,顺流而下,招募兵丁前来援救。“突厥围炀帝雁门”是“突厥围炀帝(于)雁门”的省略句,其后C处要断开;“炀帝从围中以木系诏书”,是主谓句,“炀帝”是主语,“从围中”“以木”均为是状语,“系”是谓语,“诏书”是宾语,结构完整,其后F处断开;“投汾水而下”,是“投(之于)汾水而下”的省略句,其后H处要断开;“募兵赴援”,是揭示前文行为的目的,要与前文断开。故选CFH。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一词多义现象的能力。A.正确。B.正确。C.“也是此意”错误。“引”:退,撤退/攀供,招供。句意:敌人于是撤走了。/果然供出了张胜。D.正确。将要/况且。句意:粮食将要用完。/况且燕赵两国正处在秦国快要把其他国家消灭干净的时候。故选C。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B.“以喝酒、收受贿赂来掩藏自己对朝廷的异心”错误,原文是说“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可知,就以酗酒受贿来掩盖自己的名声,韬光养晦。故选B。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1)“反”,谋反;“其兄弟从征辽者”,定语后置,应为“其从征辽兄弟”;“闻”,禀告皇帝。(2)“还”,退军;“众散于前”“敌乘于后”,状语后置,“众于前散”“敌于后乘”;“须臾”,即刻,马上。14.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杨玄感将反,其兄弟从征辽者皆逃归,高祖先觉以闻”“时天下已乱,盗贼起,知隋必亡,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可知,他们都具有敏锐的政治洞察力;从“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讳渊,字叔德,性宽仁”“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讳世民……乃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可知,他们都具有宽仁的个人品质;从“以高祖为弘化留守,以御玄感,诏关右诸郡兵皆受高祖节度……高祖选精骑二千为游军,居处饮食随水草如突厥,而射猎驰骋示以闲暇,别选善射者伏为奇兵。虏见高祖,疑不敢战,高祖乘而击之,突厥败走”“太宗时年十六,往应募,隶将军云定兴,谓定兴曰……遂引去。高祖击历山飞,陷其围中,太宗轻骑取之而出,遂奋击,大破之”可知,他们都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武功高强及善于行军打仗);从“高祖闻之益惧,因纵酒纳赂以自晦”“推财养士,结纳豪杰。长孙顺德、刘弘基等,皆因事亡命,匿之”可知,他们都韬光养晦,积蓄力量。参考译文:材料一:高祖神尧大圣大光孝皇帝李渊,字叔德,性情宽厚仁慈,承袭爵位封为唐公。隋炀征讨辽东,派高祖在怀远镇督运军粮。杨玄感将要谋反,他的那些随从隋炀帝征讨辽东的兄弟都逃回去了,高祖事前察觉,禀报隋炀帝。隋炀帝立即率军返回,调高祖任弘化留守来抵御杨玄感,并诏令关右诸郡军队都受高祖调度指挥。这时,隋朝的政治荒废,天下大乱,隋炀帝常常因猜忌而杀戮大臣。曾经因事诏见高祖,高祖有病,没能及时前往谒见。高祖有外甥女王氏在后宫,隋炀帝询问这事,王氏回答说因为有病,隋炀帝说:“死得了死不了?”高祖听到更加恐惧,于是用纵酒行贿来遮掩自己。大业十一年,高祖任山西河东慰抚大使,还击龙门的贼寇母端儿,射七十箭全部命中,贼寇败退,高祖收聚贼寇尸体垒高示众,从尸体上尽数收得所射的箭。又攻打绛州贼寇柴保昌,降服其部众数万人。突厥侵犯边塞,高祖与马邑太守王仁恭迎击。隋军兵少,不能抵御敌人,高祖挑选两千精锐骑兵作为流动部队,宿营、饮食靠近有水源和牧草的地方,习俗如同突厥,并射箭捕猎纵马驰骋,以显示兵力悠闲有余,另外选择擅长射箭的士兵埋伏下来。作为出奇制胜的军队。敌寇遇见高祖,疑惑不敢交战,高祖趁机攻击他们,突厥军大败而逃。材料二:太宗文武大圣大广孝皇帝名李世民,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大业年间,突厥在雁门包围了隋炀帝,炀帝在木棒上捆绑诏书,投进汾水,顺流而下,招募兵丁前来援救。太宗当时十六岁,去应募,隶属于将军云定兴。他对云定兴说:“敌寇胆敢围困我天子的原因,是认为我们没有援兵。如今可以把我军前前后后拉成数十里的阵形,让敌人白天看见我军的旌旗,晚上听到我军的战鼓,以为大军到来,便可不出击就使敌军退却。不然的话,敌人知道了我们的虚实,胜败就未可知了。”云定兴听从了他的建议。云定兴率领的军队到达崞县的时候,突厥侦察骑兵见到云定兴的军队源源不断的到来,果然奔赴报告始毕可汗:“大批救兵赶到了!”敌人于是撤走了。高祖攻打历山飞,深入贼人阵营中。太宗用精锐的骑兵突围而进,在万众敌营之中救出高祖。高祖与太宗又奋力攻击,大破敌军。当时天下已乱,盗贼四起,太宗断定隋朝定会灭亡,于是出钱财供养士人,结交英雄。长孙顺德、刘弘基等人,都因犯事逃命,太宗藏匿他们。高祖起兵向西进军,将至霍邑的时候,赶上阴雨不停,军粮将尽,高祖想回师太原。太宗进言说:“正义之师是为天下兴起的,就该直接攻入咸阳,号令天下。如果回去守住一座城池,这是乱贼的表现啊。”高祖不采纳。太宗在军营门口大哭,高祖惊异,召他来问原因,他说:“回去军众就会马上解散,可是敌人在后面趁机追击,死亡在顷刻之间,因此悲伤而哭。”高祖醒悟了,说:“起事的就是你,成败就由你了。”江西省上饶市新知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卷(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古者先王尽力于亲民,加事于明法。彼法明,则忠臣劝;罚必,则邪臣止。忠劝邪止而地广主尊者,秦是也。群臣朋党比周,以隐正道,行私曲而地削主卑者,山东是也。乱弱者亡,人之性也;治强者王,古之道也。越王勾践恃大朋之龟[注]与吴战而不胜,身臣入宦于吴反国弃龟明法亲民以报吴则夫差为擒。故恃鬼神者慢于法,恃诸侯者危其国。曹恃齐而不听宋,齐攻荆而宋灭曹。邢恃吴而不听齐,赵伐吴而齐灭邢。许恃荆而不听魏,荆攻宋而魏灭许。郑恃魏而不听韩,魏攻荆而韩灭郑。今者韩国小而恃大国,主慢而听秦、魏,恃齐、荆为用,而小国愈亡。故恃人不足以广壤,而韩不见也。荆为攻魏而加兵许、鄢,齐攻任、扈而削魏;不足以存韩,而韩弗知也。此皆不明其法禁以治其国,恃外以灭其社稷者也。臣故曰:明于治之数,则国虽小,富;赏罚敬信,民虽寡,强。赏罚无度,国虽大,兵弱者,地非其地,民非其民也。无地无民,尧、舜不能以王,三代不能以强。人主又以过予,人臣又以徒取。舍法律而言先王明君之功者,上任之以国。臣故曰:是愿古之功,以古之赏,赏今之人也。主以是过予,而臣以此徒取矣。主过予则臣偷幸,臣徒取则功不尊。无功者受赏,则财匮而民望;财匮而民望,则民不尽力矣。故用赏过者失民,用刑过者民不畏。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故曰:小知不可使谋事,小忠不可使主法。(节选自《韩非子·饰邪》,有删改)材料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节选自《老子》第六十四章,有删改)[注]大朋之龟:又称“十朋之龟”,指用以占吉凶、决疑难的十类龟,古人视为大宝。10.材料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相应的大写字母写在答题卡上。身臣入A宦于吴B反国C弃龟D明法E亲民F以G报吴H则夫差为擒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朋党”,指为争权夺利,排斥异己而结合起来的集团,在本文意为拉帮结派。B.“恃诸侯者危其国”中的“其”与墨子《兼爱》中“大夫各爱其家”的“其”意思相同。C.“财匮而民望”的“民望”,指民众心生怨恨,与现代汉语“众望所归”的“众望”意思不同。D.“其安易持”的“安”,指安然未变,与《大学之道》中“静而后能安”的“安”意思相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开篇运用了举例和对比论证,以秦国和山东六国的国运对比,来证明彰明法度的重要性。B.材料一选用越王勾践的故事,也从正面论证了治理国家要显明法度。C.材料一中用较大篇幅说明韩国的灭亡,指明其灭亡原因完全在于它自身不彰明法度。D.材料二运用“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自然、社会现象说明“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的观点。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有赏不足以劝,有刑不足以禁,则国虽大,必危。(2)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14.在治国理政的理念上,老子和韩非子有何不同?请结合选文简要评析,并说明你的观点。10.BDH11.D12.C13.(1)有奖赏不能起到鼓励作用,有刑罚不能起到禁止的作用,那么一个国家即使强大,也一定会危险。(2)一般人做事,常在接近成功时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情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14.①韩非子主张治国理政应当彰明法度(赏罚符合法度)。②老子则主张无为,顺应自然规律不妄为。③道法结合。既要遵循自然规律,又要让治国理政有法可依。“道”为“法的基础;“法”可维护“道”。江西省上饶市广丰一中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语文试题(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文本一: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吾闻之,良贾深藏若虚,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是皆无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关令尹喜曰:“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于是老子乃著书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终。或曰:老莱子亦楚人也,著书十五篇,言道家之用,与孔子同时云。(《史记•老庄申韩列传》节选)文本二: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第六十四章)(选自《老子》)10.文本一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鸟吾知A其能飞B鱼吾知C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D走者可以为罔游者E可以为纶F飞者G可以为矰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守藏室之史:“藏室”是藏书之所。“守藏室史”亦称“征藏史”。“征”是典掌之意,与“守”相同,就是管理周王朝图书的史官。B.矰,是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因拴着丝绳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来也泛指短箭。C.泮,同“判”,分离之意;累,同“蔂”,土筐,累土,一筐土。D.《老子》又名《南华经》,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权术上讲究物极必反,修身上力求性命双修。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