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纲版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纲版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纲版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纲版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大纲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5讲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命题视角·预测探究提升演练·知能闯关考点串讲·分层突破第15讲考点串讲·分层突破考点一戊戌变法1.早期维新思想(1)产生:19世纪60年代以后,在一些知识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_________等。(2)主张: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外国进行商战;文化上主张兴办学校,学习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郑观应2.康、梁的维新思想(1)思想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的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宣传维新变法的道理。(2)代表作:《新学伪经考》和《__________》是康有为的代表作,它有力地冲击了顽固守旧势力,奠定了资产阶级维新派进行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3.维新思想的传播(1)开办学堂:康有为在广州开办万木草堂。(2)创办刊物:《时务报》《国闻报》《中外纪闻》。孔子改制考(3)著书立说: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4)“公车上书”:1895年,康有为领导的“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5)组织团体:1895年成立强学会。(6)进行论战①内容:要不要维新变法,要不要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要不要提倡西学、改革__________等。教育制度②实质:资本主义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的正面交锋。③影响:使一些知识分子开始摆脱封建思想束缚,推动维新变法运动的高涨。4.百日维新(1)提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________________》。(2)发动组织救亡团体:保国会,各地设立分会。(3)光绪帝重用维新人士:任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章京上行走,准许专折奏事。(4)颁布《定国是诏》开始变法应诏统筹全局折①变法诏书的颁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西学的传播,有利于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参与政权,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官僚制度。②局限性在于,新政内容没有涉及维新派提出的________、开国会、定宪法等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5.戊戌政变1898年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将_______囚禁于中南海的瀛台。杀害“戊戌六君子”,变法失败。光绪帝设议院6.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1)历史意义①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②戊戌变法是一次_____________的政治运动。③戊戌变法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2)教训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是行不通的。爱国救亡考点二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义和团运动(1)义和团运动的兴起①1898年,山东冠县的义和团在________等领导下,攻打当地教堂,揭开了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的序幕。②1899年秋,这场反帝斗争的火焰蔓延到山东、直隶的许多州县。赵三多(2)义和团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①“扶清灭洋”的口号具有爱国的性质,反映了当时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已成为主要矛盾,义和团打击的对象是外国侵略势力。“扶清”有利于争取官军,“________”能够动员广大群众参加反帝斗争。②“扶清”容易让群众放松对清政府的警惕;“灭洋”带有笼统排外色彩。(3)义和团运动的发展灭洋①1900年春,义和团挥旗北上,连克州县,势力发展到京津地区。②清政府对义和团由“剿灭”改为“招抚”,企图控制利用义和团。(4)抗击八国联军的斗争1900年6月,义和团包围______________和东交民巷使馆区;义和团在廊坊、杨村一带狙击敌人;义和团和清军坚守天津。西什库教堂(5)义和团运动失败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剿杀下,义和团运动失败。2.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经过①1900年6月初,英、俄、德、法、美、日、意、奥八国组成侵略联军,由英国海军中将________率领,从天津向北京进犯。②7月,大批八国联军攻陷天津,侵略军成立__________,对天津实行殖民统治。西摩尔都统衙门③8月,八国联军攻陷北京,在北京实行分区占领。联军统帅德国人瓦德西在紫禁城内设立司令部,统治北京城。八国联军在北京犯下滔天罪行。(2)结果1901年9月强迫清政府签订《___________》,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辛丑条约【归纳概括】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发展、高潮及在社会上所起的作用兴起甲午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直接促成了资产阶级维新派救亡图存的戊戌变法运动。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和维新思想的产生与发展是这一运动能够发生的阶级和思想条件。“公车上书”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发展强学会的成立,各地报刊、学堂的创办以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又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展高潮1898年的“百日维新”使变法运动达到高潮作用维新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在当时具有爱国性和进步性;同时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名师点拨】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对点训练1

(2011年长春市高中毕业班第一次调研测试)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出现了由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意识形态层面的转变,这反映出(

)①封建统治者进行制度变革,以挽救民族危亡②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日益成熟③中国人民的日益觉醒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日益发展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解析:选D。中国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经历了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的过程,即经历了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其中洋务运动坚持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学西方的技术而不革新落后的制度,故①错,排除带有①的A、B、C三项。【归纳概括】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19世纪末,面对日益加剧的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再次登上政治舞台,掀起了轰轰烈烈的义和团反帝爱国运动。这一运动最初由反洋教斗争发展而来,最早从山东爆发,迅速扩展到京津地区,迫使清政府默许义和团为合法团体。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1900年西方列强发动了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义和团虽进行了英勇抵抗,但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最后失败了。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彻底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终形成。(2)义和团、清政府和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知识图示】近代以来社会矛盾的变化对点训练2(2010年天津模拟)坐落在天津市红桥区的吕祖堂是目前我国仅存的较完好的义和团坛口,现为义和团运动纪念馆。后殿陈列有当年使用的传单和神牌上供奉着宋江、燕青等名号,显系效法梁山好汉。这表明(

)A.义和团运动是一次农民起义B.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反侵略斗争C.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D.义和团运动带有盲目排外的倾向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天津是当年义和团运动的中心之一,保留着大量义和团运动的遗迹和文物。义和团运动是一场农民运动,但并不以推翻清政府为目的,不是起义,故A项错误;B、D两项虽然本身与史实相符,但与题干中提供的材料没有关系,故也不能选;义和团供奉宋江、燕青等名号,实际是“扶清灭洋”这一口号的体现,这说明义和团对清政府缺乏清楚的认识。一、康、梁维新派的维新变法活动考点整合类别内容影响著书《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冲击了顽固势力办报《时务报》、《中外纪闻》抨击了旧势力,阐明变法的重要性上书“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想发展成为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类别内容影响团体强学会推动了变法运动在全国的展开论战维新派同封建顽固势力的论战被称为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组织保国会变法运动激荡全国纲领《应诏统筹全局折》成为维新派的施政纲领变法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变法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打击了封建势力二、《辛丑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危害1.巨额赔款成为中国人民长期的沉重负担,严重破坏了中国的社会经济,清政府的税收机构,实际上成为替帝国主义收款的代办机关。2.拆毁北京至大沽的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守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使帝国主义完全控制了京津地区,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完整和国防安全,使清朝心脏地区控制在帝国主义手中。3.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由各国派兵保护。使馆区从此成为国中之国,成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干涉中国内政的反动据点。清政府完全处于帝国主义的政治、军事控制之下,成了帝国主义的傀儡。4.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吏,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加入反帝性质的组织,其目的是要摧毁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以实现其永远奴役中国人民的企图,而清政府也从此完全变为其统治中国的工具。5.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位居六部之首,这是对中国内政的粗暴干涉,目的是使之更适应帝国主义侵华的需要,同时也标志着清政府的中央机构完全半殖民地化。6.《辛丑条约》的签订,使帝国主义进一步扩大了在华权益。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命题视角·预测探究改革是历史发展的鲜明主题(1)人类历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演进过程。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反思归纳历史上的重大改革,有利于我们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视角1追踪社会热点(2)戊戌变法开启中国近代变法运动之先河,维新志士们力图通过变法改革现状,挽救民族危亡的努力,体现了近代先进知识分子的爱国情操与追求进步的精神风范。戊戌变法的背景、内容、影响和评价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高考的热点。高考例析

(2009年高考天津文综卷)胡适评价19世纪末的梁启超为“革命第一大功臣,其功在革新吾国之思想界”。这主要是因为梁启超宣传了(

)A.民主科学,自由平等B.民主共和,主权在民C.托古改制,变革维新D.开设议院,变法图存【解析】A项是新文化运动的指导思想和口号,B项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C项是康有为的思想特点,D项才是梁启超的思想主张。【答案】

D尝试命题1

(2011年沅江模拟)19世纪末,在中华民族处于危亡的历史关头,戊戌变法运动得到了后人的肯定,主要是因为它(

)①要求救亡图存②激发了人们的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③要求发展资本主义④主张实行民主共和制度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解析:选C。本题以“后人肯定戊戌变法”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分析理解与探究的能力。评价历史事件应把其放在相应的历史背景中去。①②③都是运动的内容和意义,并且在当时具有进步性,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提倡君主立宪制度而非民主共和制度,故④不符合题意。尝试命题2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康有为在受光绪皇帝召见时称:“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戊戌变法》材料2:戊戌变法期间,光绪皇帝共计发布各种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几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康有为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在思想上引发了极大震动,不仅顽固派坚决反对,而且不少维新派人物如唐才常、黄遵宪也难以接受,帝党领袖翁同龢也斥之为“说经家一野狐也”。因此,他的著作出版不久,即被光绪皇帝下令毁版。——《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材料3: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颇有民不聊生之戚。——《梦蕉亭杂记》请回答:(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希望“变法三年可以自立”的历史背景。(2)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多方面的原因。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维新派在变法中的失误之处。解析:此题考查了中国维新变法的基本历史史实,要求学生对该历史事件要全面地把握。第(1)问“根据上述材料”,因此在做题时必须对材料进行仔细分析,特别是关键句子如“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中国)变法三年可以自立……富强可驾万国。”可以较容易的概括出变法的背景。同时题目还规定要结合所学知识,因此解答题目要将该事件放在特定的大环境中将前后历史相联系,从而分析出甲午战败,中国危机加深这一点来。第(2)问是对维新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题目要求是对材料进行概括,因此解题关键是对材料进行解读,明确关键语句的含义。答案:(1)西方和日本变革取得成功;甲午战败,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康有为希望通过变法,独立自强,尽快摆脱被瓜分的命运。(2)变法过程中急于求成;变法内容上贪大求全;触动了既得利益者,树敌过多;变法理论有偏激之处,内部意见分歧。视角2多角度考查高频考点考点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角度(1)《辛丑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完全确立(2)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立意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揭露列强掠夺中国的本质,振兴中华高考例析(2008年高考天津卷)1900年以后,在天津老城南门外(南市一带)出现了租界与天津地方当局均不实施管理并一度畸形繁荣的地区,俗称“三不管”。这本质上反映出近代天津城市的(

)A.封建落后性B.治安管理的不合理性C.半殖民地半封建性D.建设的散乱随意性【解析】本题关键是注意题干中“租界”、“地方当局”以及“本质上反映”等信息。天津老城南门外出现“三不管”地带,是指租界和地方当局均不管理,由题干中的“租界”反映出当时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了近代天津城市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答案】

C尝试命题3

(2011年北京市海淀区高三检测)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定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道无断绝之处。今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C.使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解析:选C。本题主要考查《辛丑条约》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从条约的规定反映了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这一事实,故C为正确答案。材料中没有反映侵害中国领海主权的信息,故A错;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是在辛酉政变以后,而材料反映的是八国联军侵华的后果,故B错;材料中也没有新增通商口岸的内容,故D错。尝试命题4(2010年长沙模拟)右图为现存南京紫金山天文台的中国古代天文器“浑仪”。1900年的庚子之变中,浑仪曾被侵略者掠往海外,1920年才归还。当年这场战乱所造成的恶果是(

)A.中国的领土所有权进一步沦丧B.中国完全被西方列强所瓜分C.中国内地被置于列强军事控制之下D.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