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评估检测卷(四)_第1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评估检测卷(四)_第2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评估检测卷(四)_第3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评估检测卷(四)_第4页
江西省2022年中考语文总复习评估检测卷(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评估检测卷(四)(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授课提示:对应学生用书第181页一、语言文字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他是一名赤胆忠心的科学家,为推动祖国尖端领域的发展全心全意、殚(dān)精竭虑,人们被他的淳(chún)朴情怀深深感动。B.“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等家喻(yù)户哓的经典名句,潜(quán)移默化地勘正着我们的方向,滋养着我们的心灵。C.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各类鲜花次第绽(zhàn)放,绚(xún)丽缤纷,引得市民纷至踏来。D.蓝天白云拥抱着这片绿水环饶的净土,令人远离喧嚣(xiào)、静聆心灵,尽情享受这恬(tián)静怡人的绿色风情。解析:本题考查字音字形。B项,家喻户哓—家喻户晓,quán—qián;C项,xún—xuàn,纷至踏来—纷至沓来;D项,环饶—环绕,xiào—xiāo。答案:A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依次填入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读书要识其字、断其义、知其人、通其典、解其事,而不是________、走马观花;更不是囫囵吞枣、________。书读得越多,越感觉自己知之甚少;书读得越多,越感觉到自己的________。书读得多了,那些书中的知识,就会变成自己不必亲身经历就能拥有的阅历;书读得多了,每一本书都会变成铺路的砖石,脚下的道路便会无限________。A.一丝不苟望文生义菲薄延伸B.浮光掠影不求甚解浅薄延伸C.浮光掠影望文生义浅薄蔓延D.一丝不苟不求甚解菲薄蔓延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的选用。第一空,“一丝不苟”指连最细微的地方也不马虎,形容办事认真。“浮光掠影”意思是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从“而不是……走马观花”来看,第一空应填“浮光掠影”。排除A、D两项。第二空,“望文生义”指不懂某一词句的正确意义,只从字面上去附会,做出错误的解释。“不求甚解”意思是说读书只领会精神实质,不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懂得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与“囫囵吞枣”相照应,据此第二空应填“不求甚解”。排除C项。答案:B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演出的上座率超高,显示出人们对传统戏剧的热情可见一斑。B.因为严格管理、严抓质量,格里希获得了“质量先生”。C.西班牙人萨马兰奇被认为是继顾拜旦之后对奥林匹克运动贡献最大的人。D.个人所得税起征点提高后,工薪阶层普遍受益,尤其是中等以下收入群体税收问题明显下降。解析:A项,句式杂糅,或者说“显示出……”,或者说“……可见一斑”,可删去其一;B项,成分残缺,可在句后加上“的称号”;D项,搭配不当,“问题”与“下降”主谓不搭配,可将“问题”改为“负担”。答案:C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是深深的一库啊,这偌多的绿,可供多少笔来蘸抹呢?她飞化开来,不知会把世界打扮成什么样子。大湖是极静的,整个水面只有些微的波,____________,又像一块正在抖动的绿绸,没有浪的花、涛的声。A.像一块晶莹剔透的碧玉B.像一朵纯洁无瑕的梨花C.像一面正在晃动的镜子D.像一颗熠熠生辉的宝石解析:联系前面“只有些微的波”可知,只有C项中的“正在晃动”与之对应。答案:C5.“经典是否适合与其他艺术形式组合进行创新?”下面是四位同学讨论该话题的记录,其中偏离议题的一项是()A.甲:某节目中,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陈涌海教授借助吉他,用摇滚的方式来演唱《将进酒》,将传统经典与现代流行元素融合,给予传统经典以新的生命力。B.乙:广西南宁“斗逗乐”喜剧坊为了吸引人的眼球,以《黄河大合唱》为背景音乐,做出一些夸张的肢体动作,这是拿严肃的东西来调侃,与其说是艺术创新,不如说是诋毁经典。C.丙:《国家宝藏》以史实为基础,用现代的艺术形式展现传统文化特有的魅力,帮助大众深入了解和认识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利于传承文化。D.丁:某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宗旨,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动全民重温那些曾经学过的古诗词,分享诗词之美,感受诗词之趣。解析:本题考查语言交际。D项未体现某节目与其他艺术形式相结合,不符合题意。答案:D二、古代诗文阅读(20分)(一)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蝶恋花·暮春别李公择①[宋]苏轼簌簌无风花自堕。寂寞园林,柳老樱桃过。落日有情还照坐,山青一点横云破。路尽河回人转舵。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凭仗飞魂招楚些②,我思君处君思我。【注】①李公择:苏轼的朋友,两人都因反对新法遭贬,交情甚笃。②凭仗飞魂招楚些:语出《楚辞·招魂》“魂兮归来,反故居些”。6.下列对本词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簌簌无风花自堕”描写花落的情景:花落不是风吹所致,而是悠悠然自己坠落在地。B.本词上片主要写暮春之景,微露惜别之情;下片写送别,兼写对再受重用的渴望。C.两人在“寂寞园林”之中话别,相对无言,各怀心事,不忍打破这欢乐的气氛。D.“系缆渔村,月暗孤灯火”,这两句是词人想象朋友今夜泊于冷落的渔村中通宵不寐、独对孤灯、唯有暗月相伴的情景。解析:C项,应为“静默、忧伤的气氛”。答案:C7.“凭仗飞魂招楚些,我思君处君思我”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流露出作者渴望得到朝廷的重用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10分)与王子予书黄庭坚比来①不审读书何似?想以道义敌纷华之兵,战胜久矣。古人有言:“并敌一向,千里杀将。”要须心地收汗马②之功,读书乃有味。弃书策而游息,书味犹在胸中,久之乃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尽心于一两书,其余如破竹节,皆迎刃而解也。古人尝喻植杨。盖杨,天下易生之木也,倒植之而生,横植之而生。然十人植之,一人拔之,虽千日之功皆弃。此最善喻!(有删改)【注】①比来:近来。②心地收汗马:指收敛心神,潜心道义。8.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3分)(1)向()(2)尝()(3)弃()答案:(1)方向(2)曾经(3)废,废除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如此则尽心于一两书,其余如破竹节,皆迎刃而解也。(2)盖杨,天下易生之木也,倒植之而生,横植之而生。答案:(1)能这么用功,那只要尽心细读深究一两本书,以后再读其余的书,就势如破竹,都迎刃而解了。(2)杨树是最容易生长的树,倒着栽能够成活,横着栽也能够成活。10.读完此文,说说你获得了哪些有益的启示。(3分)解析:谈阅读启示,首先要读懂原文。其次,要从原文主要观点或某一要点出发进行回答。如示例一是从原文“并敌一向,千里杀将”以及“要须心地收汗马之功,读书乃有味”等概括出来的。示例二是从原文“弃书策而游息,书味犹在胸中,久之乃见古人用心处”等概括来的。最后,表达的语言要具有概括性。答案:(示例一)读书要像打仗一样,集中主要兵力、精力,选择适当的突破口,有所突破,其余部分则势如破竹,都能迎刃而解。(示例二)读书要专心致志,刻苦用功,不可放松;要持之以恒,悉心揣摩,这样才能体会书中的精妙。【参考译文】近来不知道怎么读书?我想用高尚的道德修养、礼仪标准来抵挡荣华富贵的吸引,这样就能长久地抵挡荣华富贵的诱惑了。古人说过:“集中兵力朝一个方向进攻,(这样)即使长驱千里,也可以斩杀敌将。”(读书和打仗一样)要怀有征战疆场、建立功勋的心思,读书才能体察其中的深意。放下书本游玩休息的时候,书中的意思还在心里回旋,这样时间长了,就能了解古人用心的地方。像这样在一两本书上用心琢磨、体会,并且有所感悟,那么其余的书,读起来也会势如破竹,问题都能迎刃而解了。古人曾经用种杨树作比喻。杨树是天下最容易成活的树木,倒着插种能够成活,横着种植也能成活。然而十个人种杨树,一个人拔杨树,纵使已有千日的成绩,也会前功尽弃。这是最好的比喻。(三)默写。(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空1分)(1)《论诗》中与“长江后浪推前浪”意思相近的诗句是,。(2)《次北固山下》中蕴含哲理的诗句是,。(3)《满江红》中,词人化用陶渊明《饮酒》和李清照《醉花阴》的句子是。答案:(1)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为篱下黄花开遍三、现代文阅读(3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16分)古藤王剑冰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仙佛奇踪》说:何仙姑为广州增城何泰的女儿,生时头顶有六条头发。经常在山谷之中健行如飞。传说武则天曾遣使召她去宫中,入京的途中何仙姑突然失踪,之后百日成仙。这之后还有人为吕洞宾与何仙姑罩上了感情色彩,说何仙姑成仙返回家乡,在家庙的树林里乘凉,师父吕洞宾欣然而往,匆忙间用神仙拐杖叉住了何仙姑的绿丝带。何仙姑掩面飞往天庭,吕洞宾丢掉拐杖去追何仙姑。于是,何仙姑的绿丝带化作了盘龙古藤,吕洞宾的神仙拐杖也变成了支撑古藤的大树。当然这只是传说,但我仍然会恍惚间把这藤想象成是何仙姑长长的六条头发。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侵袭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藤,要么死亡,要么活着。没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一千三百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据悉,藤依然六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那是个大胖小子呢。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答案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离开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它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有删改)12.细读文章,梳理文章思路,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充恰当的内容。(4分)文章由一株白花鱼藤入手,先写,再写,接着写,最后写。解析:只要理清全文的写作思路,找到相关内容并不难,稍有难度的是组织答题语言,这需要考生自己概括。答案:藤巨蟒般痛苦扭动的抗争之姿藤的仙气与传说藤失去依靠后的独立精神藤给人带来启示13.文章第五段说“我敬慕地站立着”,请联系全文概括“古藤”值得作者敬慕的精神品质。(请用自己的语言概括)(4分)解析:从“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战火侵袭过它”可以看出古藤不畏千难万险的勇敢坚强;从“自己为自己做桩……再直立”可以看出古藤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自主;从“要么死亡,要么活着”可以看出古藤努力抗争,热爱生命的精神;从“藤依然六月开花……香气袭人”可以看出古藤老而弥坚,积极进取的精神;从“我们热热闹闹地离开后……守着它的孤独”可以看出古藤甘守孤独、甘守寂寞的精神。答案:不畏千难万险的勇敢坚强;不依附于他人的独立自主;努力抗争,热爱生命的精神;老而弥坚,积极进取的精神;甘守孤独、甘守寂寞的精神。14.文中引述何仙姑的传说,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引述何仙姑的传说,增添了这棵白花鱼藤的神秘色彩,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和趣味性,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用美好的传说寄寓作者的赞美、欣赏之情,为下文表达作者对古藤的敬慕之情做铺垫。15.阅读下面的文字,分析加点动词的作用,并具体说说两个比喻句分别写出了古藤怎样的特征。(4分)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得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 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解析:此题考查考生对词语和语句的理解。赏析动词,要从动词的作用入手。而两个比喻句不是考它们的作用,而是考查学生从语言的品析中概括出特征的能力,有误导更有难度,需要考生有较强的语言领悟能力。答案:“翻”“腾挪”,用拟人化的动词生动地写出了藤生长时的动态;“像临产前的巨蟒”写出了藤粗壮、扭曲的外形特征;“似台风中的巨浪”写出了藤蓬勃、气势宏伟的精神特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7题。(7分)木秀于林,风必助之①“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出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人,众必非之。”语出三国(魏)李康,意思是说,树木高出树林,风就会折断它;石堆显露出堤岸,水流就要冲毁它;为人处事样样出众,别人就会诽谤他。一读到这样的句子,耳边马上就回响起“棒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的嗡嗡声。然而在当今这个崇尚个性,鼓励创造,蓬勃发展的大有为的时代,你若是真英雄,为何要怕雨打风吹去?因此,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②人们常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而木秀于林,风岂会不助之!③“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这句话的重点在于“摧”字。人们怕的不是一枝独秀,而是怕脱颖而出之后,受到别人的诋毁和诽谤,所以很多人选择缩在林子里,不肯力争上游。这是懦弱、不自信的集中体现,还有另外一些人,不怕诋毁诽谤,愈挫愈勇。爱迪生发明电灯时,用了一千多种材料进行尝试,曾被人当成疯子,但是他没有放弃,最终为人类奉献了光明。④“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一代又一代功留青史的闻达之士用自己的事迹告诉我们,阻路石和垫脚石往往就是同一块石头,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其实我认为木秀于林,风摧之还是风助之,不是取决于风,而是取决于木。风就像是我们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如果树木足够坚韧挺拔,又怎会怕风吹雨打?⑤说到这里,也许有人要跳出来表态,树大招风,聪明反被聪明误的例子还少吗?聪明绝顶的杨修在曹丞相面前出尽了风头,最后却因“鸡肋”的揣测丢了性命。对杨修的死,《三国演义》中解释为“杨修为人恃才放旷,数犯曹操之忌”,说杨修是死于他的“恃才”,但是史书《三国志》中却写到“杨修为袁氏之甥也,於是以罪诛修”。这里提到杨修是袁术的外甥,所以才被杀了。杨修的死是必然的,曹操晚年决意要立曹丕为储君,杨修是曹植的拥戴者,所以杨修之死不是因为“木秀于林”,而是他卷入了一场本不该卷入的夺嫡之争。⑥机会与挑战并存,成功与挫败同在,如果诽谤和诋毁能够轻而易举地击倒你,只能证明你自己本身就不堪一击。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才是我们立于不败之地的前提。“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只有经历过地狱般的折磨,才有征服一切的勇气。⑦“木秀于林,风必助之”!我们不是三国时期身世飘零、生死未卜的李康,我们是21世纪勤劳勇敢、充满创造力的新一代!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我们要迎着风雨大叫:“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选文有删改)16.下列不适合充当选文事实论据的一项是(3分)()A.豪放词人苏东坡在诸多领域颇有建树,“乌台诗案”使他身陷囹圄,这反而让他能广泛地接触生活,写出了不朽的作品。B.“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慷慨高歌的壮士荆轲勇敢无畏,图穷匕见,成为人们心目中的悲情英雄。C.孙膑熟习兵法,遭魏将庞涓妒忌、陷害,可他回到齐国后,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能,创造了围魏救赵的辉煌战例。D.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专心医学,名动四方,此后27年游历,艰辛备尝,呕心沥血,最终编著成了《本草纲目》。解析:B项,有误,荆轲的事例主要表现的是知恩图报,勇敢无畏。而本文观点是“只要你自己足够优秀,艰难险阻也一定会为你的成功助力”。答案:B17.选文第④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分)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及其作用。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要联系全文的中心论点和本论证方法所在文段中的分论点,根据“困难既是成功的铺路石,又是意志的试金石,更是能力的磨刀石”可知,画线句子属于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磨刀石”,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一步证明了中心论点,使论证的道理通俗易懂。答案:比喻论证,将困难比喻成铺路石、试金石和磨刀石,论述了困难所起的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笑对困难,砥砺前行,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的观点,进而证明中心论点,道理通俗易懂。(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7分)窗,中国园林的眼睛张玉梅①春和景明,绿荫满窗。透过一扇扇花窗,春天有了万般风致。②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中国园林对窗的设计极为重视,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李渔在《闲情偶寄》中说“吾观今世之人,能变古法为今制者,其惟窗栏二事乎……但造房建宅,与置立窗轩同是一理,明于此而暗于彼,何其有聪明而不善扩乎。”李渔推窗栏之理为园林建筑之基,而整个园林建筑只是窗栏之“扩”而已。③园林是一门综合艺术,将建筑、书法、绘画,甚至文学、戏剧、音乐等艺术集于一体,为精神生活提供了特殊的情境,与中国独有的生活美学一脉相通。而窗是园林的“眼睛”,在满足流通光与风的基本功能之外,更在园林造景中衍生出借景、框景、对景、漏景等许多巧妙的用途,形成别样丰富的趣味。汉代刘熙在《释名》中解释“窗,聪也,于内窥见外为聪明也”。可见,除了功能之用,“窗”更是中国人观看方式和审美趣味的巧妙外化。④欲露还藏是中国园林的游戏,那种开门见山的方式显然不适合中国园林的意境创造。抑是为了放,障是在于开。柳暗花明处,曲径通幽处,别有洞天处,让游览者的心中掀起波澜。窗是园林优美曲线运动中的节点,由于它的存在,曲中增加了含蓄,曲中更富于变化。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古代书画中“窗”的元素随处可见,文人的松窗读易、携琴访友,乃至生活中实景、小像等均会以窗为画面背景。⑤中国古代及近代花窗,冰梅纹窗棂,花卉人物故事纹窗棂、花鸟纹窗棂等,无不显示了古代工匠的精巧技艺。从花窗的物理结构考察,虽然花窗的制作工艺是对几何原理的应用,但是其中依然能印证中国文化一脉相承的思维方式。“六幂”之美,尽在其中。在规矩中,尽含世间的千变万化。“六幂”是古代花窗制作中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图案,它以两个顶心相对的等边三角形形成的交叉线为基线,有规律地增减损益,形成变化无穷的样式。常见的万字格、龟背锦、蜂窝式等图案都是六幂图案的衍生。⑥相对于含纳万景而言,中国园林是局促而狭小的,园林建筑及花草布置,假山设立,一窗一亭一桥一廊,都不是纯然的外在设置,它为人心而设。在园林中,可以看出中国人的宇宙观,看出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旨趣。白居易说“天供闲日月,人借好园林”。中国园林除了实用和审美之外,强调的是安顿人心,伸展性灵。而窗的存在,让园中有园,景外有景,将大千世界动的趣味收摄其中,尽收眼底,这也是中国人由近及远,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⑦园林是一个鲜活的系统,窗前的风景因时而变,因地而变,时光流转中,窗也成就了每个人的风景,“明月装饰了你的窗子,你装饰了别人的梦”。⑧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选文有删改)18.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第②段“园林至精至微处往往体现在窗的安排上”,句中加点词语“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B.第③段画线句运用了分类别的说明方法,列举了“窗”在园林造景中的多种用途。C.中国绘画与中国园林异构同心,异曲同工,而“窗”是二者最重要的组成部分。D.第⑧段“小窗中藏有世界的大观”,句中加点词语形成鲜明对比,既体现了“由小见大”的哲学思想,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答案:C19.请说说选文第②段中哪句话最能总括“窗”的整体特征。(4分)答案:诗有诗眼,画有醒画,园林也有自己的点景,而窗恰是空间变换中的点睛之笔。四、名著阅读(10分)20.下列对相关名著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彭德怀跟斯诺谈起自己的经历,因为家庭贫穷,他从小就离家闯荡,吃过很多苦,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后加入了共产党。B.想到没儿子继承自己的事业,又不愿家业被祥子占有,得知多数祝寿礼金数目很小,刘四爷开始咒骂,并与虎妞吵起来。C.格列佛醒来发现自己被利立浦特人缚在草地上,后来,士兵们让他吃肉喝酒,他再次陷入昏睡,被抬上机器捆紧送往京城。D.石猴为寻找长生不老的仙方,根据一老猴指点独自驾筏出门求学,师承菩提祖师,得名齐天大圣。解析:D项,得名孙悟空。答案:D21.读完《儒林外史》,班上同学展开讨论。甲说:“《儒林外史》是典型的讽刺小说。”乙说:“不尽然,它也在宣扬传统美德,树立了许多正面形象。”你同意谁的观点?请举例说明。(3分)答案:(示例一)我同意甲的观点。作者以犀利的笔锋,含蓄幽默的言辞,揭露封建知识分子追求功名富贵和封建官吏贪污受贿的卑污灵魂,抨击腐朽的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如对范进、高翰林、汤知县、严氏兄弟一类人物,作者无情地给予讽刺。(示例二)我同意乙的观点。作者以高超的笔法讽刺了范进、汤知县等人,也树立了许多正面人物形象。如王冕懂事孝顺,勤奋好学,蔑视权贵;杜少卿仗义疏财,为人至孝。他们都是典型的正面人物。22.《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无论是孙悟空、猪八戒、唐僧等主要人物,还是各路神佛妖魔等次要人物,都写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令人难忘。但探究人物个性,往往是多角度的。请在下面专题中任选一项进行探究,不少于200字。(4分)专题一:孙悟空的“变”与“不变”。专题二:猪八戒的“呆”与“不呆”。专题三:唐僧的“善良”与“愚昧”。答案:(示例一)我选专题一。孙悟空是一个善变的人,他有七十二般变化,可谓神通广大、变化无穷。他既可以使自己变,又可以使别的东西变。他可变人,也可变动植物甚至没有生命的物体。他可变男,可变女,可变老,可变少。他可变长,可变短,可变大,可变小。金箍棒在他手上也能伸缩自如。但是,能七十二变的孙悟空,也有着不变的桀骜不驯、爱憎分明、敢于挑战的个性,他敢于挑战天宫的权威,他不惮于跟十万天兵天将对阵。在取经路上,他还有着对唐僧不变的忠诚。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屡遭唐僧误解,甚至遭到驱逐,但他却不忘自己的责任与使命,一路护送唐僧取得真经。(示例二)我选专题二。虽然孙悟空总是叫猪八戒“呆子”,因为猪八戒长得呆头呆脑,但猪八戒并不是真正的“呆子”。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把孙悟空赶走,其中就有猪八戒的“功劳”,为的是抢夺胜利的果实。但孙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