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课菉竹山房_第1页
第四十三课菉竹山房_第2页
第四十三课菉竹山房_第3页
第四十三课菉竹山房_第4页
第四十三课菉竹山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首页授课时间年月日课次时数课型新授课课题(章节、标号和本课的题目)《菉竹山房》教学目标(从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两方面说明)一、了解封建礼教对妇女的压迫与摧残,把握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主题。二、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分析二姑姑的悲剧人生及意义。三、把握本文着力营造的一种“鬼趣殊多”的气氛。重点、难点:把握小说主人公的悲剧命运以及蕴含其中的深刻主题。把握本文着力营造的一种“鬼趣殊多”的气氛。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讲练综合法、讨论法、实验观察法、模拟法)及教具应用: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具应用:图片、等讨论法幻灯片板书设计(主板书标题、层次、图形位置、分栏区个数、副板书位置等):《菉竹山房》(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2)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写作特色(1)出色的景物描写。(2)第一人称的叙述。

(3)蝴蝶意象的象征。(4)出人意料的结尾。作业:1.吴组缃出生在皖南山区的泾县茂林村。这一带属黄山支脉,风光优美,山色秀丽,却长期积沉着封建宗法制度的陈规旧习,环境闭塞落后。童年、少年时代的皖南山村生活积累,成了吴组缃小说创作的丰富材料库。他的小说创作多是以皖南山村为基地,写他熟悉的人和事。由《菉竹山房》我们也可看出他的故乡情结。请以《文学与生活》为题写一篇探讨文学与生活关系的文章。2.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后记(经验、不足):

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一、导入新课今天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极力张扬个性、渲染自我的时代,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新中国成立以前,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很多女孩子,因为丈夫过世,年轻守寡,痛苦一辈子,或是丈夫死,自己也死,这些女子绝对依附于男子的表现。是封建社会对女性的极大的不公,男女间的不平等发展到了极致。简直到了令人匪夷所思,不可思议的地步,今天,我们就来看一篇这样的文章---《菉竹山房》。二、讲授新课《菉竹山房》1.作者简介吴组缃(1908.4.5--1994.1.11),安徽泾县茂林人。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一年后转学中文,1933年毕业后直升清华大学研究院深造。清华园时期,是吴祖缃文学创作的高峰阶段,与季羡林、林庚、李长之并称为“清华四剑客”。1932年到1934年他创作的小说《官官的补品》、《菉竹山房》、《万字金银花》、《一千八百担》等,以皖南农村现实生活中经济与制度的衰落为题材和鲜明的写实主义风格享誉文坛,尤其是1933年创作的短篇《一千八百担》,藉宋氏家族的一次宗族集会,具体而微地表现了三十年代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的破产和宗教制度的分崩离析。《官官的补品》中地主家的纨绔子弟官官在上海玩舞女出了车祸,佃户陈小秃用自己的血救了他的命,官官回乡后又用小秃妻的奶水做补品。然而地主家却把小秃当作土匪杀害了。作品表现作家艺术的反映农村阶级冲突和阶级对立所做的努力。吴组湘的创作朴素细致,结构严谨,尤其擅长描摹人物的语言和心态,有浓厚的地方特色,堪称写皖南农村风俗场景的第一人。2.吴组缃的家乡吴组缃1908年出生于安徽泾县茂林村。那里“盛行封建宗法制度的各种陈规旧习,构成人们之间严格的宗族关系。少年时代的吴组缃,曾目睹村里一些青年妇女因触犯礼教和族规,被扔进置有生石灰的坑里浇水活活烧死。他自己的姐姐,从16岁起守寡到老。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吃人的许多悲惨事实,在吴组缃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严謇《吴组缃传略》,《新文学史料》1984年第3期)3.吴组缃的小说创作吴组缃在北平清华大学中文系和研究院呕心沥血地从事创作,受朱自清、郑振铎、闻一多等前辈的指教和熏染,带有北平作家讲究技巧和功力的作风;他又研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社会科学著作,对茅盾为代表的左翼文坛的创作颇为关注,其后又在南京与张天翼、蒋牧良、王任叔结为知交,不乏左翼文学的进步思路。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北平作家群和左翼文学艺术作风的别具一格的遇合点。这种双重的艺术素质,正是他创造出属于时代,也属于个人,既进步又精彩的艺术品的重要原因。……这是一个以艺术功力著称的作家,颇为善于把清莹的灵感落实到真切自然的形象画面之中,风格从容圆润,质朴中不失潇洒,虽然有些作品似乎热力不足,但传世的作品多令人感到底气充实。究其艺术功力,大抵可以列举三端。其一是地方风物和乡音土调的融合,散发着一种似不着力,而又拂之难去的乡土气息。现实主义小说的一项基本功,是人物描写。吴组缃谈到《红楼梦》对他的启发,不仅在于使他具体认识何为封建主义和新旧道德,不仅在于教会他提高白话文融合口语的文学表达能力,而且在于点拨他“慢慢懂得在日常生活中体察人们说话的神态、语气和意味”。其实,吴组缃注意小说人物的“神”、“气”、“味”,不仅及于对话,而且及于全般。他描写人物的特点,有别于鲁迅的融汇万象,也有别于郁达夫的激情飞泻,而是驱遣一支圆转隽逸之笔,点染人物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风姿神韵,异常敏捷地捕捉人物深层心理的稍纵即逝的闪光,妙手拈来,情趣立现。这是他小说艺术功力的另一体现。吴组缃小说艺术功力的第三个特征,是结构新颖而严整,平实和谐,又能才华风发。……吴组缃以不多的作品跻于名作家之列,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匠心,求新而稳健,在滋润从容中讲究气聚神圆,对提高进步文坛的艺术表现技巧产生了良好的影响。自其中一些佳作的艺术功力而言,这位来自黄山之麓的作家,颇得几分黄山的松石之坚实和云泉之灵秀的。(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年版)吴组缃的小说创作是以量少质高著称的。其实,所谓量少,也是相对而言的。诚如学界公认的“其小说几乎一篇有一篇的匠心”。(杨义《中国现代小说史》)“几乎所有各篇都值得一读。”(夏志清《中国现代小说史》)尤其值得注意的是这位作家有独特的艺术个性,因为文学创作说到底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个性彰显的程度,对这位作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关系甚大。吴组缃固然也曾有与当时左翼作家相同的思想倾向。不过,在艺术上,他从来不落窠臼,即使是对仰慕的作家,也绝不亦步亦趋。正是凭借卓尔不群的个性,吴组缃才以不多的作品跻身于名家之列,赢得广泛的赞誉。二三十年代吴组缃开始小说创作之时,各种文学流派争奇斗胜。吴组缃在摸索中前进,当然也受到了这些流派的影响。他的小说既兼收并取,又别出心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五四以来诸多小说流派的汇合。其中,有问题小说对社会弊端和人生百态的认真思考,也有乡土小说对故乡的眷恋伤感,甚至还有一点自我小说的苦闷、心理分析小说对内心世界的坦露。而这些特点不是平均组合、始终如一的,其间的消长变化折射着现代小说的发展,也反映出吴组缃作为小说家的成熟。(刘勇强《吴组缃小说的艺术个性》,《文学评论》1996年第1期)当吴组缃克服了早期作品中“理念化”倾向之后,他的创作就出现了在生活的土壤上正确的理性判断和圆熟的艺术技巧的结合,通过个别去表现整体,通过狭小去透视广大,在洋溢着浓厚生活气息的生动画面里,对由于更加殖民地化而陷入严重凋敝破产的三十年代的农村社会作出了深刻的剖析。揭露封建家族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残虐,同时写出它的腐朽和走向溃灭的趋向;在展示下层群众悲惨境遇中,跟注重描写他们在苦厄中的挣扎和对命运的反抗,并对旧制度礼教的各种“罪人”在正义的审判台前作出全新的道德裁判。而这一切都融化在冷静的客观描写之中,作家的思想、感情则隐藏在所描写的事象背后。这样所得到的是感人的艺术真实性。(唐沅《清醒的严峻的现实主义艺术》,《吴组缃作品欣赏》,广西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4.关于“冥婚”依据文化人类学的解释,“冥婚”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为已经夭折的男女举行婚配并合葬的习俗。这种形式的婚配,配偶之间生前一般没有订过婚。据说20世纪在台湾的一些汉族村社中仍然存在此类婚姻现象。另一种则是生者与死者成婚的现象,故又称为“阴阳婚”。在封建宗法制度与传统迷信思想制约下,凡订过婚而未正式结婚的配偶,如男方忽然死亡,女方仍须与死者举行婚礼。据文化人类学家田野调查,新中国成立前福建惠安东部地区,凡未过门的媳妇死亡,其夫另娶时,须与亡妻的木头偶像睡三天,方可再结婚;有的未婚夫身亡,男方父母可用大公鸡代替其子迎娶女方,新婚刚过门就成了活寡妇。20世纪60年代著名的电影《红色娘子军》里,也有一个发生在新中国成立前海南岛上的“冥婚”情节:成为女战士之前的红莲,曾被迫嫁给亡夫;在婚床上躺着一个木头刻成的成年人像,木偶胸前写着:“莫门符氏红莲之夫”。由此可见,作为落后民俗的“冥婚”,在中国农村愚昧落后的社会环境里沿袭已久,新中国成立前尚存。(方克强《大学语文教学用书·菉竹山房》,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5.写作背景虽然已经过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三十年代的中国,除了一些大城市稍有变化之外,广大的农村一切如昨.封建礼教,封建意识依然十分沉重地抑压着人民群众。作者出身安徽农村,自小耳闻目睹了旧传统吞噬活生生的青年男女的许多故事.到北京读书后,尽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的生活”,但想起以往落后,闭塞的乡下,作者更是感慨万千。6.内容提示《菉竹山房》通过传统女性二姑姑年轻时的恋爱、婚姻以及凄凉人生历程与悲苦扭曲心灵的描写,控诉了封建吃人礼教与“阴阳婚”的落后愚昧习俗对人性的压抑与摧残。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主人公的人道主义同情和对自然人性的肯定。7.层次结构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1)开头至第九自然段末“于是阿圆不愿去的心,变成急于要去了”。这一部分侧重背景的交代。写“我”和妻子阿圆,从城市回到久别的故乡——皖南一个闭塞的农村,要去看望十几年未见的二姑姑,由此引出二姑姑青春时代“红颜薄命”的悲剧故事。(2)从“我说金燕村,就是二姑姑的村”至“我释然,向阿圆笑笑,阿圆却不曾笑,只瞪着眼看兰花”。写“我”和阿圆对二姑姑的探访。这部分对二姑姑所生活的村庄及其大宅子“菉竹山房”作了细致的刻画和铺陈。阴森幽闭的菉竹山房不仅是二姑姑悲惨命运的见证,也是她悲惨命运的象征。如果说二姑姑的“阴阳婚”还只是她悲剧的开始,那么,她禁锢在菉竹山房这座与世隔绝的大屋里度过的漫长岁月,就显得更加悲惨了。(3)从“我说邀月庐清新明朗,那是指日间而言”至结尾。这一部分是对“我”和阿圆入住的菉竹山房的“邀月庐”的特写。白天的菉竹山房就笼罩着陈腐神秘恐怖的气氛,到了夜里更是鬼气森森。正当年轻夫妇恐惧不安无法入睡之时,突然又看到窗上露出的“鬼脸”,“我”冲出门外,发现两个“女鬼”竟是二姑姑和兰花。小说结尾出人意料,却写出了那个封建的时代、畸形的社会对人性的极大残害和扭曲。

8.分析小说吴组湘的作品除描写皖南农村社会的动荡外,还擅长描写在封建礼教统治下越轨的妇女,对她们的悲惨命运寄予深切的同情。如《万字金银花》,当年美丽的少女,因为守寡后怀了孕,惨遭抛弃,死于难产。《菉竹山房》中的二姑姑则守了一辈子活寡,过着鬼一般的生活。小说的要素是人物、故事情节和环境。一般小说的支柱在于人物塑造,《菉竹山房》也不例外,它给我们塑造了二姑姑这一形象。小说写的就是作者与新婚妻子一同去看望二姑姑的经历。我们先来看一看二姑姑的故事。二姑姑的故事好像和一般古代才子佳人的故事没有什么差别。象西厢记中的崔莺莺和张君瑞一样红杏出墙,私定终身。故事的蓝本如出一辙,但故事的结局却不尽相同。崔莺莺和张君瑞虽历尽曲折,却终成眷属,成就了一段佳话。而小说中的二姑姑却没有那么幸运。这幕才子佳人的喜剧闹了出来,人人夸说的绣蝴蝶的小姐一时连丫头也要加以鄙夷。叔祖虽从中尽力撮合周旋,但当时究未成功。若干年后,扬子江中八月大潮,风浪陡作,少年赴南京应考,船翻身亡。绣蝴蝶的小姐闻耗后,在桂花树下自缢,为园丁所见,救活了,没死。少年家也觉得这小姐尚有稍些可风之处,商得了女家同意,大吹大擂接小姐过去迎了灵柩;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二姑姑的人生至此告一段落。小说中出现在我们面前的已不是当年那个多情的绣蝴蝶的十九岁的小姐,而是一个已经年迈的老太太。一只苍白皱褶的脸没多少表情,说话的语气,走路的步法,和她老人家的脸庞同一调子:阴暗、凄苦、迟钝。二姑姑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不是大伯娘那种“善于表现的快乐天真的老太太”。长期的寡居,使二姑姑成了不被了解的“另类”。二姑姑的青春年华早已消失殆尽,还有那个自己说不要成家,被主子拨来服侍姑姑已二十多年的兰花,她们虽然活着,却早已了无生趣,只剩下一具躯壳而已。他们唯一的希望就是期待每年一次的主人的归来,小说写到这里,很让人震惊。姑姑叫兰花开了锁,两扇门一推开,就噗噗落下三只东西来:两只是壁虎,一只是蝙蝠。我们都怔了一怔。壁虎是悠悠地爬走了;兰花拾起那只大蝙蝠,轻轻放到墙隅里,呓语着似地念了一套怪话:“福公公,你让让房,有贵客要在这里住。”阿圆惊惶不安的样子,牵一牵我的衣角,意思大约是对着这些情景,不敢在这间屋里住。二姑姑年老还不失其敏感,不知怎样她老人家就窥知了阿圆的心事:“不要紧。——这些房子,每年你姑爹回家时都打扫一次。停会,叫兰花再好好来收拾。福公公虎爷爷都会让出去的。”又说:“这间避月庐是你姑爹最喜欢的地方;去年你姑爹回来,叫我把它修葺一下。你看看,里面全是新崭崭的。”我探身进去张看,兜了一脸蜘蛛网。里面果然是新崭崭的。墙上字画,桌上陈设,都很整齐。只是蒙上一层薄薄的尘灰罢了。我们看兰花扎了竹叶把,拿了扫帚来打扫。二姑姑自回前进去了。阿圆用一个小孩子的神秘惊奇的表情问我说:“怎么说姑爹?……”兰花放下竹叶把,瞪着两只阴沉的眼睛低幽地告诉阿圆说:“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大家第一次读到这里,有什么感觉呢?不但阿圆怀疑,就连我们初次读也觉得莫名其妙。二姑姑的丈夫,也就是小说中“我”的姑爹不是早就死了吗,怎么还会去年回来,叫把房子修葺一下呢?原来是魂兮归来,她们期待的是每年一次的死者灵魂的归来。先是怀疑,继而感到恐怖。瞧她们说的就像真的一样,“爷爷灵验得很啦!三朝两天来给奶奶托梦。我也常看见的,公子帽,宝蓝衫,常在这园里走。”想想又觉得滑稽,这不是自欺欺人吗,人死如灯灭,哪有什么鬼魂呀。可又一想如果不自欺欺人,二姑姑和兰花怎么度过那漫漫的时光呢?人活着应该有所寄托,死者魂灵的归来,就是二姑姑生活的全部寄托与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他们唯一期盼的就是死者托梦于她们了。可怜,可叹,可悲,是谁造成了她们的悲剧呢?20年代初的《新青年》杂志中一篇题目为《一个贞烈的女孩子》的文章。文章描写一个14岁的望门寡,被她父亲关在屋里强迫自杀,惨状触目惊心。父亲让女儿饿死。饿到第四天,女孩哭着喊饿,她的父亲循循善诱地说:“阿毛,你怎么这样的糊涂?我自从得了吴家那孩子的死信,就拿定主意叫你殉节。又叫你娘苦口劝你走这条路,成你一生名节,做个百世流芳的贞烈女子。又帮你打算叫你绝粒。我为什么这样办呢?因为上吊服毒跳井那些办法,都非自己动手不可,你是个14岁的孩子,如何能够办到的?我因为这件事情,很费了踌躇,后来还是你大舅来,替我想出这个法子,叫你坐在屋子里从从容容地绝食而死。这样殉节,要算天底下第一种有体面的事,祖宗的面子,都添许多的光彩,你老子娘沾你的光,更不用说了。你要明白,这样的做法,不是逼迫你,实在是成全你,你不懂得我成全你的意思,反要怨我,真真是不懂事极了!”饿到第六天,她的母亲不忍心了,劝她父亲干脆送点毒药进去,早早“成全”算了。她父亲却说:“你要晓得我们县里的乡风。凡是绝食殉节的,都是要先报官。因为绝食是一件顶难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能而又顶可贵的事,到了临死的时候,县官还要亲自去上香敬酒,行三揖的礼节,表示他敬重烈女的意思,好教一般妇女都拿来做榜样。有这个成例在先,我们也不能不从俗。阿毛绝粒的第二天,我已托大舅爷禀报县官了。现在又叫她服毒,那服过毒的人,临死的时候,脸上要变青黑色,有的还要七窍流血。县官将来一定是要来上香的,他是常常验尸的人,如何能瞒过他的眼?这岂不是有心欺骗父母官吗?我如何担得起?”阿毛在第七天饿死了。县官送来一块匾,上题四个大字—一“贞烈可风”。《菉竹山房》中的二姑姑本来也想做烈女,烈女没做成,只得做了贞女,一辈子守活寡,这种精神的戕害对女人来说更为摧残。那么到底是谁造成了她们的悲剧呢?是她们自己?与其说她们自己选择了死路,倒不如说是封建礼教这把杀人不见血的屠刀杀害了这些可怜可悲的女子。鲁迅先生说,翻开封建社会的历史,满眼就是两个字——吃人。封建礼教是在不断地吃人——它吞噬了无数女子的青春、身体和灵魂。9.内容述评(1)控诉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与迫害作品通过二姑姑年轻时期的恋爱,婚姻悲剧,深沉地表达了对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的控诉.一个”聪明年少的门生”,一个擅长女红的年轻姑娘,从相互”羡慕”而有了恋情.可是,当时的环境无法容忍他们的相爱而从此受尽”鄙夷”.少年”船翻身亡”,姑娘才得以”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作品的深刻性就在于:二姑姑的恋爱失败,却又以”迎了灵柩”成婚并了此一生.这是一幅多么残忍的图画!并未年老的二姑姑,空守偌大的箓竹山房,整日与“福公公”(蝙蝠),“虎爷爷”(壁虎)喃喃自语,再就是梦幻“姑爹回来”.终于,性格变态,去窥视新婚夫妇.漫长的岁月,阴森的山房,简直就是遥遥无期的牢狱生涯,封建礼教,封建婚姻制度对人性的摧残,压迫可见一斑.(2)从“箓竹山房”折射出中国农村的封闭,落后与停滞世道早已变了.”我连年羁留外乡,过的是电灯电影洋装书籍柏油马路的另一世界生活.”可是,家乡的一切,记忆中的”那座阴森敞大的三进大屋,那间摊乱着雨蚀虫蛀的古书的学房,以及后园中的池塘竹木”,依然如旧,甚至更加腐败,烂朽.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世界“阴暗,凄苦,迟钝”,日复一日,愈加深重.这样一种状态,这样一种多少年不变的格局,同“电灯电影洋装书籍”,以及“平日见习惯的西式房子,柏油马路,烟囱,工厂等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面对着这样的对比,人们不能不对农村的线装发出声声哀叹.环境没有变,人也没有变------该是变变的时候了.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作者发自内心的呼唤.(3)人性的流露,人性的赞美在承重的封建伦理道德桎梏性始终受到摧残与压制.可是,人性还是会处处有所流露.”我”的长辈中,就有少年时期就偷情的故事.“我的大伯娘”“就最喜欢搂阿圆在膝上喊宝宝,亲她的脸,咬她的肉,摩挲她的肩膀;又要我和她接吻给她老人家看……”至于小说结尾处……也是高潮处所表现的二姑姑对新婚夫妇的偷窥,更是表明人性是无法压抑的。人性的尊严和解放是资产阶级大革命时期的响亮口号,也是对封建主义的致命一击.在中国,由于封建历史的悠长,对人性的蔑视更为严重.作品所表现出的人性的流露,其中不无调侃,幽默与哑然失笑,也是对人性的赞美.10.艺术特色

(1)出色的景物描写。教案内容教学过程(讲授内容、专业案例、职业案例、育人案例、提问内容与方法、导入方法、辅助教学手段的使用、时间把握、作业布置、演示部分的策划、结束方式):重点环节提示作者围绕菉竹山房这一中心人物生活的环境和场景,进行了生动而细腻的描写。既有对菉竹山房所在村庄金燕村那“只在中国山水画上见过的景子”的如诗如画的自然风光的描绘,又有对“偌大屋子如一大座古墓,没一丝人声”的菉竹山房从外部到内部的细腻刻画,使充满勃勃生机的大自然与阴森可怖的大宅子形成了强烈的对比,凸显出大墙内外两个不同的世界,对女主人公的可怕身世起到了暗示和衬托的作用。

(2)第一人称的叙述。

吴组缃现存十八篇短篇小说中,用第一人称叙述的就有九篇,这成为他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本篇也采用了自述的形式。小说中的“我”不仅仅是叙述者,也是情节中的一个角色,更是二姑姑陈年往事的介绍者和当下生活的见证人。“我”是既沉浸于故乡的过去但又受到现代文明洗礼的知识青年,以“我”这一旁观者的眼光来看二姑姑的悲剧故事,决定了叙述基调的双重性:伤感而又冷静。(3)蝴蝶意象的象征。

蝴蝶意象在小说里出现了三处。一处是在小说开篇讲述少女二姑姑的爱情故事时。少年书生看见“大云锦上的刺绣,绣的都是各种姿态的美丽蝴蝶,心里对这绣蝴蝶的人起了羡慕之情;而这绣蝴蝶的姑娘因为听叔祖常常夸说这人,心里自然也早就有了这人”。于是少男少女因蝴蝶而生出一段情缘。原本“蝴蝶”在中国因为梁祝双双化蝶的故事而成为爱情的象征,同时也是一个悲剧性的象征。小说中美丽的“蝴蝶缘”也终以惨烈的悲剧而告终,二姑姑最后只得“麻衣红绣鞋,抱着灵牌参拜家堂祖庙,做了新娘”,成了孤苦无依的单飞蝴蝶。

另一处是写服侍二姑姑的丫头兰花:“她陪姑姑住守这所大房子已二十多年,跟姑姑念诗念经,学姑姑绣蝴蝶,她自己说不要成家的。”二姑姑的“蝴蝶悲剧”无形中也对兰花的心理和人生造成了浓重的阴影和影响,她自愿放弃了自由,在念诗念经、学绣蝴蝶的生活中成为二姑姑的影子。

最后是我在菉竹山房的邀月庐观看陈设时见到大锦屏“边沿上密密齐齐地绣着各色的小蝴蝶”。这些“蝴蝶”是二姑姑与书生爱情的见证,更是二姑姑只能靠虚幻的蝴蝶梦来维系一生的凄惨象征。

(4)出人意料的结尾。小说结尾的“闹鬼”出人意料,它是情节发展的高潮,也是小说构思的精彩之笔。菉竹山房像一座大古墓,充溢着阴森森的鬼气。“我”这时觉得那钟馗、那恶鬼、姑姑和兰花,连同我们自己,都成了鬼故事中的人物了。作者在造足这恐怖可怕的氛围后,末尾却猛然突兀地急转弯,戛然而止,让人始料不及。这样的结尾让人产生更多的联想、思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