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_第1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_第2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_第3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_第4页
新教材2024届高考历史二轮专项分层特训卷第二部分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女士走马”材料如图为清末北京《星期画报》第22期(1907年2月)刊发的《女士走马》。《女士走马》附文说明:女学生骑马经过琉璃厂,有人嘲笑说,女子只配管二门里头的事,不该如此瞎逞能。作者于是站出来,为女学生辩解:“咳,说这话的,就算顽固到家了。古人教女子办家里的事,是他的天职;没说过教女子不懂外边的事。现今盼望中国自强,女子会骑马,正是自强的苗头儿。请问当年那花木兰替父从军,谯国夫人领兵打仗,他们都不会骑马吗?”提取材料信息,对画报描绘的“女士走马”现象加以阐释。2.图像资料是具有直观性的历史记忆,但历史记忆夹杂着个人偏见,所有的历史场景都不可能自然呈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观察、见证与遥想1907年3月13日,德国武官冒雨参观京城陆军贵胄学堂和陆军小学,作者大发感慨:“请看冒雨参观,不辞泥泞,比中国人的好学何如哇!中国人也要这等努力,才能自强。”——据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三月《星期画报》第23期提取图片信息,请你以一位历史观察者的身份,以“观察、见证、遥想”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伊尹曾辅佐商汤灭夏,建立商朝。汤死后,伊尹继续相辅佐汤之孙太甲。下表为有关伊尹的历史叙述。材料1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放之于桐宫。后太甲悔过自责,于是伊尹迎回太甲。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使国泰民安。(汉)《史记·殷本纪》材料2商汤死后,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自立为王;七年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战国)《竹书纪年》材料3辛亥卜,至伊尹,有一牛。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商)甲骨卜辞提取材料中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得出一个结论,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予以阐释。(要求:结论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内源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图2外源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据罗荣渠《现代化新论》等综合上述材料,提取两者之间相互关联的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运用所学世界近现代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信息关联,史实准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5.17世纪中西方。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徐光启(1562~1633年),多次参加乡试落第,最终通过科举成为政府官员。他与利玛窦交好,学习西洋的天文、历法、数学、火器等知识,并翻译了西方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徐光启出身贫寒,从小参加农业劳动,立志改革农业。他在上海试种由美洲引进的甘薯解决饥荒问题,并著有《农政全书》。他还结合我国原有的水利工具和西方水利知识翻译整理《泰西水法》,是西法中用、中西自然科学结合的典范。徐光启晚年致力于修订历法工作,重视引用西方先进科学测量方法进行实测。但因为守旧派百般刁难,这部历书在当时并未能颁布使用。——摘编自金开诚《中西会通——徐光启》材料二伽利略·伽利雷(1564~1642年),出生于意大利的比萨,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也是为维护真理而与唯心论和教会经院哲学作斗争的战士。他主张用具体的实验来认识自然规律,认为实验是理论知识的源泉,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例如,他利用实验和数学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一些重要的力学定律,利用望远镜观测天体取得大量科学成果,为证实和传播哥白尼的日心说作出贡献等。伽利略扩大、加深并改变了人类对物质运动和宇宙的认识,为此,晚年受到教会迫害,并被终身监禁。——摘编自冯志远《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结合所学,阐释17世纪徐光启和伽利略经历所折射出的中西方时代特征。(要求:信息提取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题型快攻练18信息提取类材料题1.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谯国夫人等。(若从材料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得分。)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历史阐释阐释内容:(1)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2)画报描绘现象的内涵;(3)画报描绘现象的评价。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对历史信息进行解释说明;层次2: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简单联系;层次3:能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恰当联系,并分别加以阐释说明;层次4:能结合时代背景,在历史信息和相关历史现象之间建立起逻辑关系,并在概括归纳的基础上,进行多角度的阐释说明。例: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解析:首先需要提取材料信息,如根据材料的出处、附文说明可以提取“清末、1907年、北京;女学生、骑马;嘲笑、辩解;自强、花木兰、谯国夫人等”。然后对画报描绘现象的时代背景、内涵、评价进行阐释,结合所学晚清时期社会变革的时代背景、内容和影响进行阐释,如:画报描绘的女学生骑马上街,反映了女子的自由与解放;路人的嘲笑,反映了一部分人的保守;画报作者的辩解反映了对社会新风尚的支持,也对国民自强救国的厚望。“女士走马”现象折射出当时鲜明的时代特征。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激发国人自强救国的意识;近代新式学堂尤其是女学堂的创办,西方思想的传播,使女性获得一定的自由与解放;而传统观念与思想仍然根深蒂固,影响人们对社会风气变化的认知。“女士走马”现象反映了社会转型过程中新旧观念的冲突与碰撞。但新思想新风尚的出现与发展,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2.答案:(一)信息提取信息举例:清末、1907;画报、好学、自强;冒雨、德国军人的严肃认真、中国官员的抓耳挠腮等。(若从图中提取其他有效信息并加以阐释,言之有理即可。)层次要求:层次1:不能根据试题要求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层次2:提取信息不够完整,只能从材料中获取部分有效信息;层次3:全面提取材料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恰当的归纳整理。(二)表述成文层次要求层次1:没有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说明,没有说明材料信息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没有结合材料信息剖析时代特征;层次2:能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简单说明,能对材料信息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简单说明,能结合材料信息简要剖析时代特征;层次3:能以历史观察者的视角对材料信息进行恰当说明,能充分说明材料信息能作为怎样的历史见证,能结合材料信息深刻剖析时代特征。例:观点:清王朝意图通过军备革新维护其封建统治。阐述:晚清时期,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机不断加深,为救亡图存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清末新政,改革学堂教学及新兵训练,以维护自身统治。当时的清政府及其军队已经无法应付当时的政治局势,财政上也早已严重亏空,这使清朝统治者感到自己的统治根基也已动摇。加上列强不断给清廷施加压力,要求清政府迅速改变当前的无能状态。编练“新军”是清政府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清政府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漫画中德军冒雨参观晚清中国学堂且呈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与形象;而中国官员却在会面中表现出抓耳挠腮的形态,两者之间德军的认真严谨与中方的漫不经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预示着新政改革终将以失败告终的结局。由此可见,面对中西方两者之间这样的对比,作者产生了担忧,按照如此的表现发展下去,中国的未来甚是堪忧,故亟需自强,反映了中国近代化的历程异常艰难。解析:题目要求以“观察、见证、遥想”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故对于材料的分析需根据材料提取信息内容并针对于对应的词汇内容进行分析与解释,故提取信息:清末、1907;好学、自强;冒雨、德国军人的严肃认真、中国官员的抓耳挠腮等。首先根据漫画材料明确时间:1907年。此时属于清末,故此漫画描绘内容处于晚清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危机时期,为救亡图存清政府自上而下地实行清末新政改革学堂教学及新兵训练,以维护自身统治。此为清末时期作者作为时代的见证者。其次根据文字内容提示,德军冒雨参观晚清中国学堂且呈现出严肃认真的态度与形象;而中国官员却在会面中表现出抓耳挠腮的形态,两者之间德军的认真严谨与中方的漫不经心的形象形成鲜明对比。此为清末时期作者作为时代的观察者。最后,面对中西方两者之间这样的对比,作者产生了担忧,按照如此的表现发展下去,中国的未来甚是堪忧,故亟需自强。此为通过作者的观察及自身的见证对于未来的遥想。3.答案:示例1:结论:商朝时期相的权力比较大,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阐释:依据材料可知,伊尹是开国功臣。在汤灭夏和制定政制中,他起了很大作用。汤死后,伊尹继续为相,辅佐了汤的孙子太甲。从材料1的“伊尹将太甲放逐,令其闭门思过。三年后,太甲悔改,伊尹又迎他回来执政。”和材料2中的“商相伊尹流放太甲”两则材料可以得出,相是商朝中央最高官吏,权力很大,包括参定政制、主持政务、辅佐商王等,甚至有时可废立君王。因此,商朝时期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而相作为商朝中央最高官吏,相权很大,对商朝的君王有一定的制约作用。示例2:结论:商朝时期的伊尹并未自立为王。阐释:据材料一的《史记》记载,伊尹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为了教育君王将太甲流放,后因太甲改过自新便重新迎回。材料二《竹书纪年》则记载伊尹流放囚禁了君王太甲后自立为王,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两本古书对伊尹的记载截然相反,前者的伊尹是忠臣的形象,后者则是篡位者。《史记》和《竹书纪年》均是研究商史的二手史料,应注意对其进行辨别并需要与其他史料相互印证。材料3中的殷墟甲骨卜辞是地下出土文物,作为研究商史的实物史料,具有非常高的研究价值,可信度更高。甲骨文记录显示,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说明伊尹生前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死后才得到商朝帝王高度尊重,因此伊尹不太可能篡位自立。因此,对三则材料进行分析后,可以得出结论,商朝时期的伊尹并未自立为王,《竹书纪年》中有关伊尹篡权的记载应是战国纷争的时代产物。示例3:结论:历史叙述会受到时代环境的影响。阐释:据材料一的《史记》记载,伊尹因太甲“不能施行仁义”,伊尹为了教育君王将太甲流放,后因太甲改过自新便重新迎回。材料二《竹书纪年》则记载伊尹流放囚禁了君王太甲后自立为王,后“太甲逃出,杀死伊尹,夺回王位”,两本古书对伊尹的记载截然相反。《竹书纪年》倾向于直接陈述事实,并且认为伊尹自立为王后被太甲杀死。《竹书纪年》成书于战国,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曾出现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等礼崩乐坏的现象,《竹书纪年》对伊尹的记载可能是假托古人之举,影射当时的社会乱象。而《史记》认为太甲没有施行仁义才被放于桐宫,司马迁在陈述事实的同时带有主观色彩,有作者本人对该事件的评价。《史记》成书于汉代,而汉代儒学居于正统地位,因此司马迁的《史记》以儒家历史观为宗旨,在表述的时候更侧重于从儒学的角度去进行叙述。由此可知,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不同的时代环境会导致不同的历史叙述。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在阐释史料内容过程中,首先需要对史料来源和史料类型进行解读,材料一取自于汉武帝时期的《史记》,属于二手文献史料,当时儒家思想居于主流地位,所以《史记》中的相关内容隐含了儒家伦理道德的价值标准,与材料中“不能施行仁义”“重新当政的太甲注重德行”的相关记载相吻合;材料二取自于战国时期的《竹书纪年》,属于二手文献史料,当时诸侯争霸、社会割据动荡,传统的分封等级制度崩溃,与材料中“自立为王”“杀死伊尹,夺回王位”的相关记载相吻合,影射了当时礼乐制度崩溃的现实;材料三取自于甲骨卜辞,属于一手实物史料,可信度较高,可以与文献史料中的相关记载进行印证,“伊尹死后的300余年间一直受到商王的尊崇”说明伊尹长期得到了后世商王的尊崇。其次,从史料内容来看,“伊尹放之于桐宫”“伊尹囚禁太甲于桐宫”,《史记》与《竹书纪年》都记载了伊尹干涉朝政的现象,但是性质却截然不同,“太甲不能施行仁义”“自立为王”说明《史记》突出伊尹的贤臣形象,《竹书纪年》突出伊尹的权臣形象,再印证甲骨卜辞中的相关记载,“祭祀地位介于殷先王与先公之间”,说明伊尹劳苦功高、德高望重,所以死后得到了后世商王的尊崇,这说明《史记》中的记载更贴切于史实,伊尹篡位自立的可能性很小,但是伊尹干涉朝政的结论是可以成立的,三则史料都相互印证了这一结论,也反映了当时王权需要受到朝廷重臣的制约,使得最高权力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4.答案:(示例)论题:不同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动力机制等促成不同的现代化进程。阐述:内源型现代化国家,如英国,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长期发展,英国社会出现一系列社会变革。同时,随着英国国力的增强,加紧进行殖民扩张,并通过开展海外贸易,不断开辟海外市场,最终促使英国最早进行工业革命,推动了现代化的进程。而外源型现代化国家,如日本,19世纪日本资本主义缓慢发展,同时西方列强的入侵给日本带来严重的民族危机。为摆脱民族危机,日本推翻幕府统治,明治政府开展维新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工业文明,实现了工业化。结论:总之,内源型现代化主要由于内部孕育动力实现了创新性巨变,而外源型现代化则主要由外来异质文明的撞击下激发或引进的巨变,这也体现了人类现代化进程的多样性。角度提示:亦可从两种现代化类型的相互关系,如内源型现代化对外源型现代化的示范和冲击、外源型现代化对内源型现代化的挑战和竞争;两种现代化类型进程的不同之处;内涵和衡量标准的一致性等角度进行论述。解析:据材料“内源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外源性现代化的一般进程”的信息标题并结合基础知识将两者进行比较联系,可拟定论题:不同的内部条件、外部条件和动力机制等促成不同的现代化进程。故在论述过程中可以分别从内源性及外源性各举出事例进行分别解释说明即可。其中可以以英国为例对于内部因素的内源性变化进行分析,着重强调内部的演化过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从经济变革开始内化发展并在政治上进一步有所体现;以日本为例对于外部因素角度的外源性变化分析日本现代化历程。最后进行总结升华,从文明的发展与多样性角度进行总结即可。或者从两种现代化类型的相互关系角度进行论述,两者之间互相促进、互相影响:内源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主动性而外源性现代化的发展更多的是被动性,故对外源型现代化具有示范和冲击的影响力,而外源型现代化的发展具有潜力,发展后对内源型现代化国家存在挑战和竞争可以以日本的崛起对于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冲击为例;也可以从两种类型的进程不同之处入手,着重论述两种类型现代化崛起过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