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安徽省黄山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晰。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答题无效。4.保持答题卷卷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5.考试结束后,将试题卷和答题卷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商周贝币春秋战国布币汉五铢钱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国家统一的推动 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商品交易的需要【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图示信息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一形态(圆形方孔)转变,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品交易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为了适应商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D项正确;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以铜铸为主,与铸铁技术的进步无关,排除A项;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国家并未实现统一,排除B项;商周时期,经济重心在中原地区,地处内陆,贝壳比较少见,因为作为重要的装饰品,贝壳成为人们的追求,最后充当了一般等价物,即成为货币,故贝币的产生与审美观念有关,而春秋战国时期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与审美观念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2.孔子称赞管仲辅佐齐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孟子提出“定于一,尊新王”;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这可以说明()A.三者对大一统思想的认识不同 B.大一统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C.三者都提倡建立封建专制统治 D.大一统主张对后世产生的影响【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孔子主张平定诸侯,国家统一;孟子主张建立新的王朝;董仲舒意思是《春秋》推重统一,这是天地永恒的原则,是古今共通的道理,从春秋到战国到西汉,大一统思想一脉相承,说明大一统思想是时代发展的需要,B项正确;三者对大一统思想的认识相同,排除A项;孔子主张复兴周王朝,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大一统思想对后世的影响,排除D项。故选B项。3.《宋书》其中有一段描述:至于元嘉末,盖东西之极盛也……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材料反映了()A.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B.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C.中原经济区的优势地位不复存在D.全国的经济重心已经转移到南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荆城跨南楚之富,扬部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仞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可知,江南地区农业商业得到发展,说明在南朝时社会经济有了空前发展,江南经济开发的新格局初步形成,A项正确;江南经济发展水平迅速超过北方表述错误,排除B项;南朝时中原经济优势地位依旧存在,排除C项;南宋时全国的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排除D项。故选A项。4.城市之中,大多划分为坊里,一个一个方形聚落,考古所见北魏洛阳、唐代长安,均是如此布局。今日日本平安奈良城市以“町”为单位(意为平整的田界小路),犹存唐代遗风(见图)。材料最能说明()A.唐朝实行开放政策 B.城市建筑风格的继承C.中华文明影响力大 D.盛唐时代的繁荣昌盛【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今日日本平安奈良城市以‘町’为单位,犹存唐代遗风(见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长安城平面图与日本平安京平面图城市布局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城市交通四通发达,犹如棋盘一样;宫城都位于京城北部的中央,体现了皇权的威严;城市规划严格讲求左右对称;城内分为坊和市,坊是居民住宅区,市为繁华的商业区,日本平安奈良城市建造时参考了唐代的都城建造风格,说明中华文明影响力大,C项正确;唐朝实行开放的民族政策,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A项;日本参考了唐代的建造风格,而非“继承”,排除B项;材料与“盛唐时代的繁荣昌盛”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5.宋朝在州府设通判,重要州府设两名,民户少的州可以不置,但若武官任知州,则必置。通判有自己专属的衙门通判厅,与知州(府)共议政务、同署文书,“有军旅之事,则专任钱粮之责”。据此可知,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是()A.规范地方行政 B.防止武人干政 C.提升军事能力 D.削弱州府权力【答案】A【解析】题干信息重点阐释了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通判的设置起到了协理政事、审核把关、权力监督及制衡等作用,有助于行政程序规范化和流程化、弥补知州(知府)不足之处、避免出现重大失误以及防止权力的滥用、误用,因此设置通判的主要目的在于规范地方行政,A项正确;“干政”是指干预朝政(中央权力),题干信息说的是地方,此外任知州的一般是文官,武官担任较少,说通判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武人,显得多此一举,B排除;通判一般都是文官,且相互制约,不能提升军事能力,排除C项﹔通判与知州一起行使州府权力,州府总体权力未变,只是分散了,削弱的不是州府,而是知州,排除D项。故选A项。【点睛】本题围绕宋代官职“通判”的概念展开,通过对通判的建制员额、职责权限等进行阐述,从规范地方行政的角度考查通判设置的目的,学生只有深入理解“通判”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通判协政理事,任责督察),方能准确作答。本题可尝试从“副手”、“参谋”、“审核员”“监督员”等身份理解通判。(改编自教育部教育考试院:2022年高考历史全国卷试题评析)6.《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与内地。”与上述文字匹配的示意图是()A. B.C. D.【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与内地。”并结合所学可知,元朝对边疆地区统治,一改唐朝的羁縻制度,而是与内地一样,收取赋税管理,反映出元朝边疆管理呈现出与内地一体化的趋向,B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唐朝,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元朝对于边疆地区的管理,并非唐朝,排除A项;明朝通过设置卫所、改土归流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材料不符,排除C项;清朝通过大规模的改土归流以及设置驻藏大臣和“金瓶掣签”制度等,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与材料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7.明清徽州乡村土地占有中普遍存在股份制,其中宅地由业户共业,少则二股,多则几十股。宅地细小股份不便造屋居住,但可卖出以获现金,不动产之土地股权可转换为金融货币财产。这一现象A.源于新经济因素的产生 B.造成徽州宅地资源严重稀缺C.违背社会发展主流趋势 D.体现民众经济生活的创造性【答案】D【解析】从材料可得出,安徽地区农业方面出现的股分制,是民众经济生活创造性的结果,D项正确;材料与雇佣关系无关,排除A项;材料不能反映土地稀缺,排除B项;股分制符合社会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8.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雍正时期摊丁入亩、改土归流等重要政策,都是臣下密奏先提出,雍正帝再与臣下反复讨论后作出决策。据此可知密折制()A.提高了政府行政效率 B.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C.增强了决策的科学性 D.能有效监察地方官员【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清朝雍正时期获得密奏权的官员达1200多人,密奏内容涉及范围很宽泛,军务、政务、官吏、民情、水旱、传闻等等”可知,获得密奏权的官员多,奏事内容广泛,通过皇帝御览,真正实现了及时的下情上达,从而增强了国家决策的科学性,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密奏措施有利于正确决策,不是强调行政效率的提高,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排除B项;材料未体现官员之间相互告密,便于皇帝对地方官员的监察,排除D项。故选C项。9.明末清初,中国引进“开花炮弹”(一种爆破弹)的技术。……1840鸦片战争失败后,费了很大力气进行了“二次引进”。19世纪70年代,左宗棠督师西征新疆,在陕西凤翔发现明末所遗“开花炮弹”之实物,不禁感慨万千,谓“西洋利器之入中国三百余年矣,使当时有人留心及此间至岛族纵横海上,数十年挟此傲我?”,据此可知()A.清王朝军备废弛 B.“师夷长技”思想开始出现C.清政府闭关锁国 D.“中体西用”观念发生变化【答案】A【解析】据题意可知,明末清初中国就引入了西方的“开花炮弹”,但到清末又进行了二次引进,整个清朝期间对于西方的开花炮弹没有进行开发利用和推广,以至左宗棠发出了万千感慨,这充分说明了清朝军备废弛,A项正确;鸦片战争后就出现了“师夷长技”的思想,排除B项;清末二次引进西方先进科技,说明闭关锁国的状态被打破,排除C项;仅根据左宗棠的感慨,不能说明“中体西用”观念发生变化,排除D项。故选A项。10.下表为中国近代不同时期的“国歌”的节选,其变化反映了名称背景内容节选《巩金瓯》清政府宣称“立宪”喜同袍,清时幸遵,真熙嗥,帝国苍穹保《五族共和歌》中华民国成立揖美追欧……飘扬五色旗,民国荣光《中华雄立宇宙间》中华帝国成立勋华揖让开尧天,亿万年《国民革命歌》广州国民政府成立打倒列强……除军阀……努力国民革命A.西方资本主义影响的逐渐深入 B.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频繁变动C.中国近代思潮发展的与时俱进 D.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重【答案】B【解析】从清政府、中华民国、中华帝国、广州国民政府的国歌产生的背景反映出,中国近代政治局势的频繁变动,国歌更换频繁,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西方资本主义对国歌的影响,排除A项;国歌内容无法体现中国近代思潮发展的与时俱进,也不能体现近代中国民族危机的不断加重,排除CD项。故选B项。11.国民革命失败后,苏共领导人曾认为,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只能等待时机配合城市工人暴动。但是,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的是()A.遵义会议→井冈山道路→《论持久战》B.中共“七大”→“工农武装割据”→敌后游击战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秋收起义→“工农武装割据”→中共“七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红军不可能在农村有所作为”“毛泽东成功探索出一条中国革命的独特道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题目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历程,解答时结合所学知识逐项分析即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多次武装起义以挽救革命,在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改向井冈山进军,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探索出了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中共七大召开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和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的胜利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准确,D项正确;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井冈山道路是在1927年秋收起义受挫后毛泽东探索出的革命道路,《论持久战》是毛泽东于1938年创作的关于抗日战争的文章,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不准确,排除A项;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而“工农武装割据”提出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不准确,排除B项;南昌起义发生于1927年,遵义会议召开于1935年长征途中,而《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是毛泽东于1930年写的文章,阐明“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对这一探索历程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12.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映了国民政府()A.力图防范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 B.对日持久防御作战的战略意图C.全力“围剿”红军企图 D.试图削弱各地军阀的实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国民政府抗战准备。材料体现了国民政府在1933—1937年,在沿海战略要地和重要城市以及交通线布置防御工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日民族矛盾日益上升,从防范的地理方向来看,不是针对各地兴起的反蒋运动和红军,也体现不出“削弱各地军阀”的意图;这实质上反映出国民政府针对日本作出持久作战的战略意图。所以本题答案为B项。【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国民政府抗战准备13.1949年渡江战役即将发起时,英国军舰擅自闯入长江人民解放军防线。人民解放军奋起反击,毙伤英军百余人,并要求英、美、法等国的武装力量“迅速撤离中国的领水、领海、领土、领空”。人民解放军的这一行动()A.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 B.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C.切断西方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 D.反映出“另起炉灶”的外交政策【答案】B【解析】根据1858年的《天津条约》,外国军舰和商船可以在中国内河航行,因此题干反映的人民解放军的行动是对列强在华特权的否定,故答案为B项;这一做法与巩固社会主义阵营无关,排除A项;这一行动不能做到“切断西方对国民党的军事援助”,排除C项;“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与外国之间的外交关系,这一行动与此不符,排除D项。14.1949年6月,投机者通过银元投机,使得人民币兑银元比例从100:1飙升到2000:1,造成人民币币值大幅缩水,严重冲击金融市场,引起物价飞涨。人民政府断然采取了强有力巩固人民币的措施,此措施有利于()A.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 B.探索社会主义改造道路C.推动土地改革法的实施 D.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投机者在有些地区倒卖银元冲击了人民币的地位,党和政府采取有力的措施巩固人民币的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前通过“银元之战”巩固了人民政权,A项正确;题干时间是1949年6月,此时新中国还未成立,此时还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时期,排除B项;土地改革法颁布的时间是1950年,题干时间是1949年6月,不符史实,排除C项;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涉及的事件应是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完成的时间是1957年,不符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5.1978年底,中央工作会议上印发了《战后日本、西德、法国经济是怎样迅速发展起来的》以及新加坡、韩国等经济发展情况的材料,主要是为了讨论()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C.积极利用外资和先进技术 D.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战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978年12月,党中央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起点。结合改革开放这一时代背景和材料中党中央印发的关于战后西欧国家、日本及亚洲部分国家的经济发展情况讨论来看,这主要是为我国进行改革开放,引入外资和先进技术服务的,C项正确;国企改革是从1984年开始的,其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排除A项;1992年,中共十四大正式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排除B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对外资和技术的引进利用,与调整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战略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16.下表摘录了党十九大以来中国部分重大主场外交活动。这些活动的举办反映出()时间地方外交活动2018年青岛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八次会议2018年北京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2019年北京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2020年长沙首届全球经济发展与安全论坛大会2021年北京中国-中东欧国家领导人峰会A.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的践行B.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C.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积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D.中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答案】D【解析】据表格信息可以看出,党的十九大以来,中国积极组织参与重大外交活动,这些外交活动多与国际合作有关,说明中国积极参与与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D项正确;中国组织参与的这些外交活动多与国家合作有关,说明中国参与和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并不能体现和平外交方针的践行,A项不符合题意主旨,排除;中国实现与西方大国关系的历史性突破是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B项;“各国积极与中国发展经贸关系”的说法过于夸张,而且这些外交活动也不全和经贸有关,排除C项。故选D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满分52分,其中17题25分,18题15分,19题1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从一九五三年以来,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为适应当时的需要,中央人民政府在一九五三年十二月,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随后对食用植物油、棉花、棉布实行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它们关系到全国人民生活中最重要的吃饭和穿衣的问题,也关系到我国城乡经济生活的许多方面。……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保证我国人民生活日益增长的需要,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陈云:《关于计划收购和计划供应》(1954年9月23日)材料二:理顺物价,改革才能加快步伐。物价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过去,物价都由国家规定,……这种违反价值规律的做法,一方面使农民生产积极性调动不起来,另一方面使国家背了一个很大的包袱,每年用于物价补贴的开支达几百亿元。这样,国家财政收入真正投入经济建设的就不多了,用来发展教育、科学、文化事业的就更少了。所以,不解决物价问题就不能放下包袱,轻装前进。最近我们决定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价格,先走一步。——邓小平:《理顺物价,加速改革》(1988年5月19日)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开放城乡农副产品集贸市场。……1985年1月,中共中央一号文件《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规定,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1993年2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加速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通知》,推动建立国家宏观调控下的自由市场购销体制,各地相继取消了城镇口粮定量供应制度。至此,长期以来实行的票证制度退出历史舞台。——摘编自董辅礽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的历史背景。(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78年后“统购统销”变化的原因。(3)根据材料一、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统购统销”的历史作用。【答案】(1)背景:“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投机活动的存在;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等。(2)原因: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生产力发展,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3)“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保证了人民正常生活的需要;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解析】小问1详解】历史背景:根据材料一“我国市场上出现了若干种日用消费品供不应求的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是由于粮棉等供求关系紧张,社会经济生活受到影响;根据材料“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可知投机活动的存在;根据材料“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可知“一五”计划,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制定“统购统销”政策还和城市人口和就业人数剧增有关。【小问2详解】原因:根据材料三“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大幅度提高农副产品收购价格,缩小农副产品的统购范围和降低征购指标”可知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根据材料三“国家对粮食、棉花等农产品实行合同定购和市场收购。农村粮食供给制随之取消”可知生产力发展,工农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品市场供求关系明显改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后“统购统销”政策的取消还和邓小平南方谈话,解放了思想;中共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市场经济不断发展有关。【小问3详解】历史作用:根据材料一“对粮食实行了计划收购(即统购)和计划供应(即统销)”、“才能使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得以顺利地进行。”可知“统购统销”具有保证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顺利进行,为工业化积累了资金的作用;根据材料一“只有采用这种办法,才能制止投机活动,保证市场物价的稳定”可知“统购统销”政策遏制了商业投机活动,稳定了物价,保障了社会生活秩序;结合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统购统销”具有历史的必要性;引导农民走上合作化道路。从长远来看,它忽视了客观规律的调节作用,影响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加重了国家的财政负担;客观上制约了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18.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中国(华)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苏维埃政权是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在苏维埃政权下,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只有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31年)材料二: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年满十八岁,不分阶级、党派、职业、男女、宗教、民族、财产及文化程度的差别,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陕甘宁边区各级参议会选举条例》材料三: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八十六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有精神病的人和依照法律被剥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除外。——百度百科(1)结合时代背景,阐述材料一、二、三中“选举权”内容变化并分析其原因。(2)说明材料三中选举权变化的意义。【答案】(1)变化:选举权从只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到材料二的“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再到成为公民普选权。原因:中国共产党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正确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对政策作出调整;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原则。(2)意义: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促进政治民主化进程;有利于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提高人民参与国家建设的积极性,促进经济的发展;为新中国各项建设的发展,打下坚实的群众基础等等。【解析】【小问1详解】关于“变化”,由材料“所有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都有权选派代表掌握政权的管理”“凡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十八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可得出选举权从只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到材料二的“居住在边区境内的人民”再到成为公民普选权。关于“原因”,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到1935年华北事变,国内阶级矛盾为主,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权所建设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需要调动工人,农民,红军士兵及一切劳苦民众的革命积极性。在抗日战争时期,中日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需要巩固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因而选举权范围扩大到“在边区境内的人”。到1954年,随着三大改造的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必将建立,我国正在开展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需要团结一切能够团结的力量。由此可见,材料中“选举”权的变化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中国共产党能根据社会矛盾的变化而对政策作出了调整。【小问2详解】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它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是我国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注重发挥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优势,有利于巩固新生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