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河北省邢台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范围:中外历史纲要(上)说明:1.本试卷共7页,考试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2.请将所以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答在试卷上无效。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中国是世界彩陶的发源地之一,拥有着发展序列最为完整的彩陶文化。下列是我国部分地区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文物。这些文物可用于说明()

A.当时跨地域文化交流频繁 B.当时中国手工业水平世界领先C.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D.早期人民的审美逐渐趋于统一【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彩陶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表现形式,其在中国各处文化遗址中的展现了不同的风采和特点,这反映出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C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文化交流频繁”,排除A项;材料未将中国与世界对比,无法得出B项结论,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当时中华各地人民的审美存在一定差异性,排除D项。故选C项。2.历史学界主流观点认为,《左传》记载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烧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史称“铸刑书”。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对此分析正确的是()A.“铸刑书”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 B.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C.《左传》的历史记载一定客观真实 D.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左传》记载的春秋时期郑国把刑法烧铸在金属器皿上,制定了我国最早的成文法并向全社会公布……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述“铸刑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于法律的垄断,将成文法公布于众,限制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客观上反映了春秋时期社会转型时期的社会变化,D项正确;“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的书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有利于法律在全社会范围内得到执行,没有强调道德治国的重要性,排除A项;“铸刑书”将法律条文铸在金属鼎上的书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公布成文法的活动,这有利于限制奴隶主贵族的特权,但不代表春秋之前的古代中国未能以法治国,排除B项;《左传》,旧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著,近人认为是战国时人所编,是中国古代一部叙事完备的编年体史书,更是先秦散文著作的代表,是研究历史的重要文献,但不能表述为“记载一定客观真实”,并且《左传》内容的真实性不是材料主旨内容,排除C项。故选D项。3.“在地方行政上,秦朝……把原来秦国的郡县制度推行到全国。开始分全国为36郡。……郡设郡守,掌管全郡政务,为一郡之长;郡尉掌军事,辅佐郡守,掌管地方治安和军事防御;监察史负责全郡监察事宜,监督郡长和郡尉,以及民情考察,形成三权鼎立的制约格局,监察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对上述现象评述正确的是()A.中国在秦朝的时候已经出现了三权分立式政权机构的雏形B.监察御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说明中央集权问题在秦朝已得到有效解决C.郡县制的设立使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体制弊端得以解决,君主专制得到加强D.秦朝的行政机构设计已经开始认识到机制内部互相制衡的必要性【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郡设郡守,掌管全郡政务,为一郡之长;郡尉掌军事,辅佐郡守,掌管地方治安和军事防御;监察史负责全郡监察事宜,监督郡长和郡尉,以及民情考察,形成三权鼎立的制约格局,监察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可知,秦朝地方行政管理分为不同的事权,相互制约,说明秦朝的行政机构设计已经开始认识到机制内部互相制衡的必要性,D项正确;秦朝还未出现三权分立雏形,排除A项;监察御史直隶于中央御史大夫,并不能说明中央集权问题在秦朝已得到有效解决,排除B项;郡县制的设立使西周以来诸侯割据的体制弊端得以缓解,中央集权得到加强,排除C项。故选D项。4.有学者认为,魏晋南北朝是国家由分裂走向统一的时期,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这主要说明()A.国家分裂局面与民族矛盾紧密相关 B.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的重要原因C.尚武精神开始融入了中华民族血脉 D.少数民族文化推动了中原文化的创新【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在这个一体化进程中,少数民族用武力带来新鲜的血液,而汉族以其传统文化及政治制度和农业文明发挥了重要的国家整合功能”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徙,并建立了众多的政权,在与汉族政权及中原封建文化的相互碰撞之中,少数民族政权积极学习汉文化,民族融合进一步发展,促进了日后的国家统一,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隋唐盛世,排除A项;“开始”一说绝对,早在魏晋南北朝前,中华民族就存在尚武精神,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文化创新,而是强调民族交融是国家重归统一重要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5.自隋朝为了加强对尚书令的牵制,启用皇帝最为信任之人,其任命就多了份特殊性。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位,因为他曾任尚书令一职,“其后人臣莫敢当”,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的职衔,于是尚书仆射成为了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这一现象()A.维护了君主专制 B.制衡内朝势力 C.加强中央集权 D.维护国家统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久而久之尚书令演变成一个荣誉的职衔,于是尚书仆射成为了实际上的尚书省长官。公元662年,唐高宗下令废除尚书令一职。”并结合所学可知,尚书令曾拥有较大权力,因此为了加强皇权,维护君主专制,废除尚书令一职,A项正确;废除尚书令并非为了制衡内朝实力,且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度,B项与材料所述史实不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中央和地方的关系,排除C项;材料所述与维护国家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6.建康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的京师之地,至南朝梁时已拥有百万人口,文献中关于东晋和南朝的疫病、水旱灾害等的记录表明,建康的灾害发生频率最高,赣江,珠江流域却鲜有发生。这主要是由于当时建康地区()A.地理环境较为险恶 B.地处南北对峙的前沿C.社会经济快速发展 D.医疗卫生条件较落后【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建康是东吴、东晋、刘宋、南齐、南梁、南陈六代的京师之地,至南朝梁时已拥有百万人口,文献中关于东晋和南朝的疫病、水旱灾害等的记录表明,建康的灾害发生频率最高,赣江,珠江流域却鲜有发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发展较快,而建康又作为京师之地,人口规模较大,故灾害、疫病发生频率较高,C项正确;建康作为京师之地,拥有优越的地理环境,排除A项;B项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B项;相比较而言,赣江、珠江流域的医疗卫生条件更为落后,排除D项。故选C项。7.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这一时期还诞生了大量家训诗,内容涉及报国恤民、为官廉正、重节崇德、耕读传家等。这反映出宋代家训()A.适应市民阶层兴起的需求 B.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C.成为巩固封建统治的工具 D.导致重文轻武风气盛行【答案】C【解析】据材料“宋代注重族规、家训的编纂,《袁氏世范》最初是袁氏家塾训蒙之作,因其‘厚人伦,美习俗’,经版印后广泛流传……”可知,宋代之所以重视族规、家训的编纂,是因为族规、家训宣扬了封建伦理纲常,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进而巩固封建统治,C项正确;市民阶层需求的也是世俗文化,而族规、家训的编纂和世俗文化没有必然联系,排除A项;族规、家训确实承载了社会教化的功能,但其教化的内容主要是封建伦理纲常,其最终目的还是维护封建统治,排除B项;族规、家训的编纂和重文轻武风气盛行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8.金熙宗(1119~1150年)统治时期,不仅“罢汉、渤海千户谋克”,对保留的猛安谋克也进行重新编制,以纳入州县系统。此外,他还将“禁苑隙地分给百姓”“以西京鹿囿为民田”,并对狩猎行为予以严禁,以免破坏庄稼的现象出现。金熙宗的这些改革举措()A.利于推动金国社会的封建化进程 B.反映了女真已被汉族同化C.旨在消除女真与汉族的民族矛盾 D.体现了金朝的“因俗而治”【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金熙宗时期推行的改革逐步将金朝治下的人民纳入州县的管辖系统中,同时还鼓励农耕经济的发展,这些举措有利于推动金国社会的封建化转型,A项正确;女真已被汉族同化的说法过于夸大,排除B项;材料中的举措旨在巩固王朝统治,排除C项;材料与因俗而治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在农家经营中,栽桑养蚕的比重超过粮食生产的比重。嘉兴府的近镇村坊大都种桑养蚕,以织细为业,“丝衣被天下,大贾鹜集”,“大都东南之利,莫大于罗绮绢泞……而今三吴之以机杼致富者尤众”。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A.农作物分布格局的变化 B.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C.农业基础地位发生动摇 D.新型生产关系的出现【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明清时期的江南地区,在农家经营中,栽桑养蚕的比重超过粮食生产的比重;且嘉兴府的近镇村坊大都种桑养蚕,以织细为业,这反映了农产品商品化的发展,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农作物分布格局的变化,而是强调栽桑养蚕的比重超过粮食生产的比重,排除A项;“栽桑养蚕的比重超过粮食生产的比重”仍然是农业发展的状况,未涉及农业基础地位发生动摇,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生产关系的内容,排除D项。故选B项。10.《南京条约》签订后,美国人和法国人接踵而至,要求签订同样的条约。清政府觉得获取美国与法国的善意,将会在日后保护中国免遭三国串通一气之苦,或许还能得他们之助抵御进一步的外来侵犯,于是决定答应美国和法国的签约要求。此举表明清政府()A.沿袭传统外交策略以维护权益 B.愚昧腐败对国际局势一无所知C.利用英法美三国矛盾抵御外侮 D.已完全屈从于外国侵略者要求【答案】A【解析】由材料可知,当《南京条约》签订后,美法也要求与之签约,清政府决定答应其要求,意在“免遭三国串通一气之苦”和“抵御进一步的外来侵犯”,这说明其沿袭传统的外交策略(以夷制夷),企图以此维护权益,A项正确;此时清政府对外界已有所了解,对国际局势不是一无所知,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英法美三国”之间的矛盾,排除C项;D项是《辛丑条约》之后的情况,而材料时间是《南京条约》签订后,排除D项。故选A项。11.下图为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由此可知洋务企业()A.受列强入侵的影响 B.工业结构渐趋于均衡C.实现区域经济协调 D.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晚清洋务企业分布图”可知,洋务运动企业基本上分布在东部沿海及长江沿岸,而这些地区也是列强首先入侵的地区,洋务企业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A项正确;工业结构渐趋于均衡,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B项;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排除C项;主要集中于东南沿海,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12.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他们开始将集会、结社、选举等作为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这表明辛亥革命A.实现了男女政治上的平等 B.改变了中国的社会性质C.促进了各阶层思想的趋同 D.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关键信息“辛亥革命使更多的人对参与国家政治产生了兴趣”“在民国,参与政治的除了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工人、军人和士绅外,妇女也有参政的意愿,女子参政团相继出现”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扩大了民主政治的基础,D项正确;AB两项表述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表述材料无从体现,排除。故选D项。13.民国初期的“府院之争”,从表面上看是两个国家机构之间为争权而发生的矛盾冲突,在资本主义民主体制下是一种常态。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这里的“特殊原因”主要是指()A.古代帝王权力观念根深蒂固 B.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C.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 D.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但是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则不能不有其特殊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府院之争”的“特殊原因”是指封建王权观念的影响,A项正确;题干所给材料强调是封建王权观念的影响,“临时约法在制度设计上的不足”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黎段二人政治性格上的缺陷”与材料中“发生在刚刚脱离有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初建共和的民国”不符,排除C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日对中国政局的插手与干预是“府院之争”发生的原因,但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故选A。14.1918年11月,蔡元培在北京大学的集会上首次喊出了“劳工神圣”的口号,李大钊也发表演讲,热情歌颂劳动者的价值;次年,《新青年》等报刊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的刊物出版发行。一时间,“劳工神圣”“劳农神圣”响彻思想界。知识分子此举意在()A.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 B.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C.讴歌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 D.动员群众参加国民大革命【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内容“出版纪念劳动节专号,一些专为劳动者创办刊物出版发行”,可知这一时期中国无产阶级队伍壮大,为了使无产阶级加入到革命斗争中来,李大钊等人歌颂劳动者的价值,为社会变革寻找新的力量,B项正确;从材料无法得出马克思主义的宣传阵地扩大,排除A项;材料未提及“十月革命”,排除C项;国民大革命发生的时间为1924年1月至1927年7月,与材料时间1918年11月时间不相符,排除D项。故选B项。15.针对官银钱号滥发无度的状况,1915年北洋政府财政部成立平市官钱局,备基本金100万两,发行铜元票,公私款用一律通行。据报道,“铜元票市面畅行,昨有人往前门大街隆茂号兑换此项铜元票,竟已报罄矣”。铜元票的发行A.体现了北洋政府专制独裁 B.有利于当时金融秩序的稳定C.便利了官僚资本变相敛财 D.抑制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北洋政府为了解决官银钱号滥发无度的情形,成立平市官钱局,发行通用的铜元票,得到了民众的认可,这说明铜元票的发行有助于当时金融秩序的稳定,B项正确;北洋政府发行铜元票是为了稳定金融秩序,不是专制独裁的体现,排除A项;当时官僚资本尚未兴起,排除C项;铜元票并不能抑制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排除D项。故选B项。16.南昌起义时期,中国共产党仍然使用了国民党左派名义号召革命,毛泽东还联合宋庆龄、柳亚子等国民党左派发表《中央委员宣言》,表达了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和继续反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斗争决心。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A.汲取教训并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 B.明确地接受了国民党左派的直接领导C.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国民革命时期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中共联合国民党左派发动南昌起义,体现了中共继续践行团结与合作的统一战线方针,D项正确;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开创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才找到了适合国情的革命道路,排除A项;南昌起义是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排除B项;八七会议确定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排除C项。故选D项。17.毛泽东《清平乐·六盘山》写道:“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此诗体现的是A.反帝反封、爱国探索的五四精神 B.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红船精神C.坚定信念、勇闯新路的井冈山精神 D.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答案】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根据“行程二万”、“六盘山”可知反映的是长征,体现的是百折不挠、信念坚定的长征精神,故D正确;五四运动、中共一大、井冈山道路和“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无关,故ABC错误。18.上个世纪,华裔女作家张纯如在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进行调研,让封存已久的拉贝日记公之于世。拉贝曾写道:“1937年12月16日,我开车到下关去勘查电厂,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城门前面,尸首堆得像小山一样……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该日记A.反映了淞沪会战的惨烈 B.描述了国统区的反动统治C.揭露了侵华日军的暴行 D.属于作家夸大其词的创作【答案】C【解析】材料“1937年12月16日”“中山北路上都是尸首”“到处都在杀人,有些就在国防部面前的军营里进行。机枪声响个不停”是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揭露了侵华日军的禽兽行径,C项正确;材料是对南京大屠杀的描述,非淞沪会战的惨烈,排除A项;材料与国统区的反动统治无关,排除B项;该日记并未夸大其词,现实惨状远超于此,排除D项。故选C项。19.正是在1942年抗战期间,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八年的辛酸和血泪,日本人用火光和死亡,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八年间,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对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A.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 B.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C.抗战胜利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 D.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中国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还没有实现民族独立,C项符合题意;根据“列强取消了百年来的对华不平等条约,中国从此可以抬头立足于世界”得出抗日战争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A项不符合题意;根据“为中国人铸造了强烈的民族意识”得出抗日战争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认同,B项不符合题意;根据“中国奋起抵抗,有许多悲壮的事迹”得出中国人民为抗战胜利付出了巨大牺牲,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20.中共中央发出的《复电》指出:“不但土地、山林、水利分配,而且要将地主富农两阶级多余的粮食、耕牛、农具、房屋及其他财富拿出来……大规模的森林及水利工程不能分配者由政府管理。此外,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这次土地改革()A.满足了赣南、闽西农民对土地的渴望 B.巩固和发展了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适应了解放战争革命形势发展的需要 D.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同意即由土地会议通过土地法大纲,作为向各解放区政府的建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得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推行的土地改革,C项正确;材料未明确涉及赣南、闽西地区,排除A项;巩固和发展了当时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题干时期不符,排除B项;为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扫除了障碍的是1950-1952年的土地改革,排除D项。故选C项。21.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插图中有丰富的人物形象:工人头戴工作帽,身穿工作服,在工厂劳动;农民头包白毛巾,身穿圆领对襟或单衣,在农田、果园劳作;妇女一改此前的纤弱形象,呈现出劳动妇女的健康美。此举意在()A.倡导“五讲”“四美” B.塑造社会的新风尚C.贯彻过渡时期总路线 D.追求工业的现代化【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新中国初期的教科书提倡尊重和热爱劳动的理念,以此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新风尚,B项正确;“五讲”“四美”是20世纪80年代倡导的,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过渡时期总路线并不涉及社会风尚的内容,排除C项;材料倡导工人、农民和妇女热爱劳动,“追求工业的现代化”是对材料的片面解读,排除D项。故选B项。22.下图是创作于1956年的宣传画《越走越快》。这一作品()A.渲染了土地改革的舆论氛围 B.反映了当时生产力的根本变革C.描绘了农业发展的长远理想 D.凸显了集体化道路的制度优势【答案】C【解析】由图片“以前推着走、现在跟着走、将来骑着走”可知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C项正确;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1956年已完成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排除A项;当时生产力依然是铁犁牛耕所以不能反应生产力的根本性变革,排除B项;图片反映的是生产工具的变化,没有体现集体化道路,排除D项。故选C项。23.中共中央在经过一年多的起草工作后提出宪法草案初稿,1954年3月提交宪法委员后讨论通过,然后在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了2个多月的讨论,根据讨论意见修改而成宪法草案,于6月14日公布,交全国人民讨论,宪法委员会对原草案再次进行修改,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据此可知,1954年宪法()A.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B.制定过程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C.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 D.规定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54年宪法的制定过程听取了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全国各大城市组织各方面代表8000多人进行了2个多月的讨论,最后提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这说明1954年宪法的制定遵循了人民民主原则,故选B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充分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与题干所表达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1954年宪法规定了国家性质和基本政治制度,但是与材料所体现的内容不符,排除C项;D项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24.2021年3月18—19日,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安克雷奇举行,对待美国的挑衅,中方正面回击,“美国没有资格居高临下同中国说话,中国人不吃这一套”。而50年前,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谋求中美关系的改善。这说明()A.个人行为决定着中美间的关系 B.中国外交政策的根本改变C.国际诉求决定中美之间的关系 D.外交方针服从于国家利益【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70年代美国积极谋求与新中国改善关系,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而近几年美国频频挑起与中国的摩擦,居高临下、仗势压人,美国对华政策的上述转变是由其国家利益决定的。20世纪70年代,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以及美国与苏联争霸的需要,使改善中美关系成为美国的迫切要求。近年来,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严重威胁了美国的国家利益与威信,于是转而采取各种手段遏制、打压与围堵中国发展。可见美国国家利益是决定美国对华外交方针的决定性因素,D项正确;国家关系决定因素是国家利益,而非个人行为,排除A项;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一直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外交政策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B项;材料中美国谋求改善对华关系和采取措施打压中国,都是出于维护自身国家利益的需要,而非回应国际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25.成昆铁路始建于1958年,中间多次停工,1964年再度复工,1970年全线竣工运营。成昆铁路接宝成铁路可北上大西北,又能南下昆明直达西南边疆,与东南亚地区国家衔接,形成纵贯南北并与多条东西走向干线铁路相接的大通道,撑起了攀枝花、西昌等一大批军工、重工业城市,其造就了川西“工业走廊”。当时成昆铁路修建的重要战略意义是()A.推动国民经济发展 B.赶超英美发达国家C.增强国防建设力量 D.建立完整工业体系【答案】C【解析】20世纪60年代,面对日趋紧张的国际形势和美、苏日益严峻的战争威胁,我国进行三线建设,将建设的重点放在西南、西北,成昆铁路就是三线建设时期的成就,三线建设对于提高国家的国防能力和改善我国国民经济布局具有重要意义,C项正确;AD项不属于战略意义,排除AD项;大跃进时期提出赶超英美发达国家,排除B项。故选C项。26.“三权分置”是新时代“三农”思想的重要内容,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促进土地经营权在更大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提升土地产出率,让流出土地经营权的承包农户增加财产收入,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规模收益。这一改革()A根本变革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更多元化C.促进农业发展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D.有利于农业的产业化现代化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三权分置”通过土地经营权的流转,由技术和资金实力更强的主体来经营,更有利于实现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和现代化经营,D项正确;这一改革是在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的调整,不是根本变革,排除A项;这一改革是对经营权的调整,没有改变土地的所有权,排除B项;城乡一体化尚未实现,排除C项。故选D项。27.2020年中央制定并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2021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完善香港特别行政区选举制度的决定》;2022年11月28日香港特首李家超宣布,已建议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根据香港国安法进行释法。这些做法()A.消除了香港原有选举制度的隐患 B.拉开了香港同胞当家做主的序幕C.解决了香港特区内部的深层矛盾 D.有利于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有效治理【答案】D【解析】由材料可知,国家采取措施维护香港特别行政区长治久安,符合全国和香港人民的利益,有利于香港繁荣稳定,D项正确;“消除香港原有选举制度的隐患”的说

法过于绝对,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后,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享有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广泛的民主权利和自由,排除B项;C项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

28.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其要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以图书出版业为例,我国政府陆续颁布了《出版管理条例》《互联网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外商投资印刷企业的暂行规定》等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由此可以说明我国加入世贸组织()A.推进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 B.获得了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权力C.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多极化 D.带来了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深刻变革【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按照其要求制定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形成了完整的法规体系”等信息可以得出,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新的形势下向更深层次迈进了,A项正确;材料中只是记载的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制定了相关的国内法律法规,并未提及“参与制定国际经济规则的权力”,排除B项;仅根据题干中一个国家的作为无法得出“加速了国际经济的多极化”,多极化最起码也是多方共同作用的结果,排除C项;题干材料涉及到的是“法律法规”等上层建筑层面,并未涉及“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领域,所以不可能带来此方面事务深刻变革,排除D项。故选A项。29.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将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到2020年底、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脱贫攻坚体现了()A.共同富裕目标彻底实现 B.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C.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 D.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创造了人类减贫史上的奇迹”,可以看出脱贫攻坚体现了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C项正确;脱贫攻坚只是实现脱贫,但并没有实现共同富裕,排除A项;脱贫攻坚主要体现的是党执政为民的初心理念,不是体现社会主义建设全面推进,排除B项;脱贫攻坚是党执政为民实现国内脱贫,材料没有体现中国方案助力世界减贫,排除D项。故选C项。30.2018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称:“在短短几十年中,中国从无到有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鼓励本土创新,并加入了全球知识产权引领者的行列。2017年中国国内专利、商标、工业品外观设计等各类知识产权的申请量都位列全球第-,有力推动了全球知识产权申请的增长。”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主要是基于A.中国教育发展带动专利申请增加 B.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C.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量逐年上升 D.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活动【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科技创新发展迅速,所以为了鼓励本土创新和保护知识产权,中国建立了知识产权制度,故选B;中国知识产权的发展主要基于中国的科技创新,而非中国教育发展的带动,排除A;全球知识产权申请数量的上升是结果,而非原因,排除C;材料反映的是中国知识产权制度的建立,没有体现中国积极参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活动,排除D。二、非选择题(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图1西汉经济分布图图2宋朝经济分布图(1)对比两图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经济发展的变化。(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经济分布变化的原因。【答案】(1)变化:经济重心从北方黄河中下游地区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粮食种植以水稻为主,且产区集中,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增多;手工业行业增多,多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以经济功能为主的工商业城镇增多。(2)原因:北方战乱,大批中原人口南迁,带来大量劳动力和生产技术,南方社会相对安定,南宋政治重心南移;统治者轻徭薄赋、劝课农桑,重视工商业发展;海外贸易发展的推动;南方自然条件利于多种农作物的种植;东晋南北朝以来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解析】【小问1详解】变化:由图一可知,西汉时期经济重心主要在黄河流域,对比图二,可以看出,宋朝经济重心已经由北方黄河流域,中下游地区转移到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结合图二可知,宋朝的粮食种植以水稻为主,且产区集中,相比汉朝,经济作物种植区域增多;对比图一标注可以看出,宋朝手工业增多,且主要集中于长江中下游地区;工商业市镇的数量增多。【小问2详解】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原因可从政治方面的政治重心的转移、政治局势的影响;经济方面南方统治者的经济政策以及自然环境方面南北方之间的差异等进行分析。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一、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为中国今日之必需,本党愿为其彻底的实现而奋斗。二、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三、取消现在的苏维埃政府,实行民权政治,以期全国政权之统一。四、取消红军名义及番号,改编为国民革命军,受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之统辖,并待命出动,担任抗日前线之职责。亲爱的同胞们!本党这种光明磊落大公无私与委曲求全的态度,早已向全国同胞在言论行动上明白表示出来,并且已获得同胞们的赞许。现在为求得与国民党的精诚团结,巩固全国的和平统一,实行抗日的民族革命战争,我们准备把这些诺言中在形式上尚未实行的部分,如苏区取消,红军改编等,立即实行,以便用统一团结的全国力量,抵抗外敌的侵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周恩来选集》材料二我们既是一个弱国,如果临到最后关头,便只有拼全民族的生命,以求国家生存。那时节再不容许我们中途妥协,须知中途妥协的条件,便是整个投降,整个灭亡的条件。全国国民最要认清,所谓最后关头的意义,最后关头一到,我们只有牺牲到底,抗战到底。唯有"牺牲到底"的决心,才能搏得最后的胜利。若是彷徨不定,妄想苟安,便会陷民族于万劫不复之地!……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1937年7月17日)阅读上述材料,分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能够形成的原因。【答案】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