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7/37/wKhkGWWcfaWAJPGAAAI-zu6VZRw998.jpg)
![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7/37/wKhkGWWcfaWAJPGAAAI-zu6VZRw9982.jpg)
![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7/37/wKhkGWWcfaWAJPGAAAI-zu6VZRw9983.jpg)
![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7/37/wKhkGWWcfaWAJPGAAAI-zu6VZRw9984.jpg)
![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10/M01/27/37/wKhkGWWcfaWAJPGAAAI-zu6VZRw9985.jpg)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级中学名校试卷PAGEPAGE1广东省茂名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本试题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原始农业的考古发现中,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中发现了石镰、磨盘、磨棒等粮食生产与粮食加工工具;而陕西华县老官台遗址中没有发现石镰,却有石刀,没有发现磨盘、磨棒,却有石杵。这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的原始农业()A.分布地区广泛 B.形成南北差异C.技术水平高超 D.生产工具多样〖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材料将两处遗址进行比较,主旨是强调两处原始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多样,D项正确;材料只介绍两个遗址,不能说明分布地区广泛,排除A项;两处遗址都在黄河流域,属于北方,排除B项;根据材料可知主要是磨制石器工具,不能说明技术水平高超,排除C项。故选D项。2.裂瓣纹是典型的西亚风格纹饰,我国考古工作者先后在各地(图1)战国至汉代墓葬中发现多个裂瓣纹银盒、铜盒(图2)。据此,下列判断合理的是()图1图2A.此类器物主要在北方使用 B.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C.此类器物主要用作陪葬品 D.当时银器的使用还没有普及〖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至汉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裂瓣纹是西亚纹饰,在中国发现裂瓣纹银器,说明西亚文化早在战国至汉代就已经传入中国,由此推断,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源远流长,B项正确;图1中发现裂瓣纹银器的地点大多在南方,排除A项;这些银器虽然是在墓葬中出现,但也可能是墓主生前使用的物品,排除C项;裂瓣纹银器只是银器的一个品类,裂瓣纹银器不能说明银器使用是否普及,排除D项。故选B项。3.北魏早期的都城平城在初建时模仿了长安的里制,但是将“里”称为“坊”,“坊”有“方”的意思,也有“防”的意思,一方面表达其形状,一方面显示其有安全的考虑。这反映出()A.军事是平城的主要功能 B.北魏的发展赶上南方C.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 D.民族隔阂仍广泛存在〖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魏早期(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平城作为鲜卑族政权北魏的都城,初建时模仿长安,反映了民族文化的交融;而“坊”的称谓既反映其形状,又反映其功能,具有创新性,反映出民族文化在交融中创新,C项正确;平城作为都城最主要的功能是政治,排除A项;材料中只有平城的建设模仿长安的信息,没有反映北魏整体水平赶上南方的信息,排除B项;任何城市的建设都会考虑防御功能,不能由此得出民族间仍存在隔阂的结论,排除D项。故选C项。4.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经常入不敷出,中央只能默许州县政府超越制度许可范围去开辟税源。这一现象反映出()A.经济衰败导致税源枯竭 B.边患加重地方财政压力C.养兵政策造成财政恶化 D.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北宋时期(中国)。由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地方州县财政困难是因为地方的大部分税收被收归中央,反映出体制运行影响财政收支,D项正确;北宋时期,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不存在“经济衰败”一说,排除A项;材料所讲地方州县财政困难,是宋代各地州县的普遍状况,而面临边患问题的主要是北方、西北方的州县,排除B项;养兵政策是造成财政困难的因素之一,而其本质上是宋政权过度加强中央集权的结果,排除C项。故选D项。5.《天工开物》记载,明朝时一些作坊可以锻造一千斤左右的铁锚,现代考古印证了这一记载的真实性。据此可知,当时()A.实现了早期的工业化 B.中外贸易建立起了密切联系C.航运业达到较高水平 D.手工业中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明朝(中国)。由材料可知,明朝确实可以锻造体量巨大的锚,由此推断,使用此锚的船的体量更加巨大,而船主要用于航运,可以进一步推断,航运业水平较高,C项正确;由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史阶段尚未开始工业化进程,排除A项;我们只能由材料推断当时航运业较发达,无法进一步推断中外航运联系情况,排除B项;判断是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依据雇佣关系的出现,而本题材料中没有相关信息,排除D项。故选C项。6.1875年,总理衙门大臣文祥将西方的议院制视作西方国家君民一心、共谋国事的例证。他认为“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但“义可采取”,即议院制符合中国“谋及卿士”“谋及庶人”的古意,具有巩固人心的效能。这一认识说明当时()A.政治改良已影响清廷上层人士 B.部分官僚借助传统理念应对变局C.中体西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D.洋务运动无法达成富国强兵目的〖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晚清时期。“谋及卿士”“谋及庶人”是中国古代的国家治理理念,近代清政府的一些官员认为西方的议会制是这一理念成功实践的例证,因此,他们力图践行这一理念来挽救清政府的统治危机,说明部分官僚借助传统理念应对变局,B项正确;由“外国上议院、下议院之设,势有难行”可以看出,文祥并不主张实行议会制,排除A项;从洋务运动的实践来看,“西用”主要是军事、经济领域的技术层面,未深入到国家政治治理层面,因此材料内容主题不是中体西用,排除C项;当时正是洋务运动蓬勃发展时期,无法判断其成效,排除D项。故选B项。7.1917年4月,李大钊指出:“国家必有其中心势力,才能谋统一与发展,此之势力,必以中级社会为中枢。”1921年3月,他再次讨论中心势力问题时认为:“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需先建立强有力的团体,以动员和组织民众力量。”李大钊的变化()A.适应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需要 B.有助于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C.反映了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D.植根于近代民族危机的加剧〖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17年4月,李大钊认为国家谋统一与发展的中心势力是以中级社会为中枢。而到了1921年3月,他却认为:“要推动中国社会的改革事业,需先建立强有力的团体,以动员和组织民众力量”,结合所学可知,李大钊认识的变化主要是因为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逐渐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广大无产阶级成为革命主要力量,A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革命统一战线问题,而是强调了社会变革主导力量的变化,排除B项;中国此时的社会矛盾仍然是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并未发生根本改变,排除C项;材料认识是基于中国革命主导力量的变化,而不是民族危机的加剧,排除D项。故选A项。8.1940年4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各地成立食盐合作社,直接批购食盐,再运至所属场镇,进行零售。财政部于6月规定各县政府筹设战时食盐购销处,办理食盐统购统销事宜。材料反映了当时()A.政府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B.国统区经济逐渐国有化C.民族工业结构得以调整 D.统战政策逐渐受到破坏〖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40年(中国)。根据材料可知,1940年4月,四川省政府决定各地成立食盐合作社直接向运商批购转售,而财政部于6月规定各县政府筹设战时食盐购销处办理食盐统购统销事宜,这两种办法都体现了在抗战时期,国民党政府充分利用政府力量对食盐销售的干预,这是政府加紧对经济控制的体现,A项正确;材料内容没有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是政府对食盐销售的控制,并未改变国民经济结构,排除C项;材料内容和统战政策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9.1969年2月,尼克松指示基辛格放手“探索与中国缓和可能性”;5月,美国政府确定对华示好的政策,决定以贸易政策作为先锋,可以立即执行;7月,美国政府宣布放宽对中国的贸易、旅游限制。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美国主导中美关系正常化进程 B.中国国际地位提升影响美国对华政策C.冷战格局因中国崛起趋于崩溃 D.中国积极融入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美国和中国)。根据材料可知,从1969年2月至7月,美国逐渐改变对华制裁,逐渐减少对华限制,甚至实施对华示好政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美国对华政策的改变和中美两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的变化都有关系,其中中国核技术研究成功后,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而美国方面在美苏争霸中逐渐处于劣势,又受到来自西欧日本崛起的冲击,因而急需改变对华政策,B项正确;材料只反映了美方的态度和相关措施,无法判断其是否主导中美关系改善的过程,排除A项;材料主旨是中美关系,而非美苏冷战,排除C项;材料现象的主体是美方不是中方,因此无法判断中方对融入经济全球化的态度,排除D项。故选B项。10.下表是1993-2008年中国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情况。这反映出我国()时间主要内容1993年重点放在工业部门,对政府的工业管理体制做了大胆探索。1998年将国务院40个部门减少到29个,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2003年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要求;成立了银监会和调整了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的领导体制;组建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2008年积极探索建立职能有机统一的大部门管理体制。A.强化政府对经济的主导作用 B.积极融入世界经济体系C.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 D.初步确立新型政企关系〖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是本质题。时空是:1993-2008年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我国在改革开放后,原先计划经济下的政府职能已经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1993-2008年我国进行了四次政府机构改革,政府逐步理顺与市场、企业之间的关系,由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变为宏观管理为主,完善国家宏观调控体系,持续推进简政放权,精简和规范各类机构,提高效能,反映改革开放推动政府职能转变,C项正确;据材料“一些原来直接管理工业的部门退出政府序列”“大力减少行政审批和微观管理事务的要求”可知改革趋势是政府减少对微观经济的直接干预,而非强化政府的主导作用,排除A项;政府机构改革主要为适应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且非融入世界经济体系,排除B项;“确立新型政企关系”只是政府机构改革的目的和影响之一,不能全部概括题干诸多改革措施的目的和影响,排除D项。故选C项。11.公元8世纪阿拔斯王朝建立后,阿拉伯翻译运动进入黄金时代。翻译家用阿拉伯文翻译了大量希腊、波斯的自然科学及医学著作,并详加批注和解释。这一举措()A.有利于文化交流与传播 B.促进了东西方生产方式变革C.缓和了阿拉伯内部矛盾 D.改善了帝国与邻国间的关系〖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公元8世纪(阿拉伯帝国)。根据材料可知,阿拉伯翻译运动将古希腊、波斯自然科学和医学成果翻译成阿拉伯文,并加以注释,这有利于古希腊、波斯文化在阿拉伯地区的流传,A项正确;阿拉伯翻译运动未将自然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未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排除B项;阿拉伯翻译运动与内部斗争无关,排除C项;阿拉伯帝国与周边政权的斗争一直存在,并未因翻译运动缓和,排除D项。故选A项。12.中世纪加洛林王朝时期,“教会的财富和人员对保证所有加洛林国王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功至关重要。主教和修道院长经常由国王遴选,他们是政府事务方面的合作者,提供建议、在尚不成熟的官僚机构任职以及向社会传播皇家命令”。这说明当时()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C.民族国家崛起 D.封君封臣制度已形成〖答案〗B〖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中世纪(欧洲)。根据材料“教会的财富和人员对保证所有加洛林国王在军事、政治和文化方面的成功至关重要”可知,中世纪教权对王权的保护,根据材料“主教和修道院长经常由国王遴选”可知,王权对教权的保障,反映出王权与教权相互依存,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教权与王权相互依存,不是教权绝对高于王权,排除A项;民族国家崛起的过程,也是王权逐渐超越教权的过程,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材料不涉及封君封臣制度,排除D项。故选B项。13.1600年前后,英国海盗每年劫掠西班牙人的糖、皮革、原木、靛蓝、银、金和珍珠多达10万英镑。劫掠的高额收益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随即伦敦投资人将更多的钱投入到了加勒比海的这项活动之中。这表明()A.英国已经确立世界工厂地位 B.西班牙对英斗争具有正义性C.殖民争夺推动资本原始积累 D.美洲发展为世界的贸易中心〖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600年前后(英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英国通过与西班牙的殖民争夺促进了资本原始积累,C项正确;19世纪中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排除A项;英西之间的斗争属于殖民争夺,对双方都无正义可言,排除B项;1600年前后,当时世界贸易的中心仍是亚洲,排除D项。故选C项。14.一战后成立了国际联盟,其宗旨是促进国际合作和实现世界和平与安全,并规定成员国须将争端移交仲裁,仲裁失败后3个月内不得诉诸战争。国联的建立()A.缓和了国际紧张局势 B.消除了引发世界大战的根源C.瓦解了世界殖民体系 D.反映出国际社会的和平愿望〖答案〗D〖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一战后(世界)。结合所学可知,一战给世界造成严重破坏,人们希望遏制战争、维护和平,国联虽然由主要帝国主义国家操控,但其宗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际社会的呼声,D项正确;国联未能起到缓和紧张局势的作用,排除A项;消除战争根源过于绝对,排除B项;一战削弱了殖民宗主国的力量,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但尚未完全瓦解,排除C项。故选D项。15.1966年,苏联提出“到1970年年底之前,应保证基本上实现集体农庄庄员和国营农场职工的家庭电气化”。到70年代末,农村用电已经普及,照明也告别了古老的、传统的油灯和松明子。这说明苏联()A.农民生活条件改善 B.农轻重工业获得均衡发展C.坚持人民至上理念 D.重工业优先政策发生改变〖答案〗A〖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苏联)。由材料来看,苏联制定的农庄和国营农场实现家庭电气化的目标,实现的时间较计划晚了很多,但还是基本实现,农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升,A项正确;受斯大林模式的影响,苏联轻重比例失调,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重工业优先政策没有发生改变,排除D项。故选A项。16.1999年,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实施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大规模军事打击。这说明()A.联合国安理会已无力维护世界和平 B.军事成为西方大国维护利益的首选手段C.霸权主义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 D.美国努力维护由其主导的单极世界格局〖答案〗C〖解析〗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20——21世纪(世界)。根据材料“1999年,北约以南斯拉夫联盟军队在科索沃地区屠杀阿尔巴尼亚族人为借口,绕过联合国安理会,对南斯拉夫联盟境内实施长达两个多月的狂轰滥炸;2003年,美国以伊拉克隐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实行大规模军事打击。”可知,美国及北约绕过安理会,悍然对一些国家采取军事行动,是霸权主义的表现,这一行径严重威胁世界和平与安全,C项正确;安理会在维和活动中仍具有重要作用,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反映美国及北约军事行动是“首要”选择的信息,排除B项;两极格局解体后,没有形成单极格局,也就不存在“维护单极格局”的说法,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逐鹿中原”说的是距今两千年前秦汉之际的事,后来成为争夺天下的代名词。但以中原为中心的历史趋势,至少可以上溯至距今5000年以前。“逐鹿”行动至少在距今4400年以后约五百年的时间里,已进入白热化阶段(如图)。——据许宏《何以中国》整理材料二明清时期,“江南”作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反复出现在该时期人们的谈论、书信、文集甚至奏折等文字中。这个作为明清财富中心的“江南”,当时也存在狭义和广义两种定义;狭义之江南,实际上是指“五府”,即苏州府、松江府、常州府、嘉兴府和湖州府,基本上都在太湖周边;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这时的“五府”或“八府一州”,成为明清时期人们公认的财富中心,有明清王朝经济“江南腹心”之称。——据黄纯艳、包诗卿主编《江南史十八讲》整理(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原长期成为“逐鹿”之地的原因。(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概述江南地区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中原与江南的交流共同促进了国家的发展。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史实加以说明。〖答案〗(1)原因:农耕经济发达;战略位置重要;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多元文化并存(碰撞与交融)。(2)影响:促进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成为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3)说明:中原人口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等方式运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解析〗【小问1】本题是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古代中国。原因:结合这一地区的农业经济可分析出农耕经济发达;结合地理条件可分析出战略位置重要;结合所学可分析出长期作为中国的政治中心;根据材料“泛西文化系统”、“南方文化系统”可分析出多元文化并存(碰撞与交融)。【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明清时期的中国。影响:结合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可分析出促进了新经济因素的产生;根据材料“广义上的江南还包括杭州府、镇江府、应天府(也就是江宁府)和直隶的太仓州”可分析出带动了周边地区经济的发展;结合明清文化发展的史实可分析出推动了思想文化的繁荣;根据材料“为当时人们观念中的经济重心、财富重心”可分析出成为国家财税的主要来源地。【小问3】本题是论述题之历史事物阐释题,时空是古代中国。说明:结合江南经济的开发可分析出中原人口南迁,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结合所学可分析出江南地区的财富通过运河等方式运到中原地区,有利于国家的稳定发展。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从甲午战争到庚子之变,中国历史的演进过程发生了重大转折,其中货币流通领域也出现了重要变动,深刻影响了近代中国币制的走向。据统计,1895-1899年间钱荒高达72省次,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都是重灾区,部分地区更是连年钱荒。光绪二十一年,张之洞奏陈:“各市用铜钱日见其少,加以私销不绝,钱价因之日昂”……据战后日本官方统计,战争期间仅作为日军战利品的各种金、银、铜钱等货币价值即达3000万日元以上……两江总督张之洞急奏:“近日大江南北各州县,旬日之间银价骤跌,以致市面愈不流通,小民生计艰难,百业室碍”……但各地征收税赋的标准依旧停留在过去银贵钱贱时期的折钱数额上,农民只能按旧有标准以钱折银纳税……此后,为应对钱荒,政府逐渐开铸大小银元,使银元从属于钱法体系,并最终在1904年后的本位制改革中使银元脱离钱法,提升为货币本位制改革的核心。材料二图:1890-1899年京局铸钱数额简图1895-1899年中国紫铜进口价格表年份紫铜价格(海关两/担)1895年16.951896年16.791897年19.841898年20.07——上述材料摘编自韩祥《甲午战后全国性钱荒危机的爆发及其对城乡社会的冲击》(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甲午战后钱荒危机的特点和形成的原因。(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甲午战后钱荒危机造成的影响。〖答案〗(1)特点:范围广;频次高;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原因:民间私销钱币;日军的掠夺;铜价上涨;官钱减铸。(任答三点)(2)影响: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加重了农民赋役负担;为此后货币金融改革提供借鉴。(任答三点)〖解析〗【小问1】本题是特点类和背景类材料分析题。时空是1895-1899年的中国。特点:根据材料“钱荒高达72省次,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地区都是重灾区,部分地区更是连年钱荒”可分析出范围广,频次高;根据材料“应对钱荒,政府逐渐开铸大小银元,使银元从属于钱法体系,并最终在1904年后的本位制改革中使银元脱离钱法”可分析出影响深远。(任答两点)原因:根据材料“私销不绝”可分析出民间私销钱币;根据材料“战争期间仅作为日军战利品的各种金、银、铜钱等货币价值即达3000万日元以上”可分析出日军的掠夺;根据材料“紫铜价格16.95、20.07”可分析出铜价上涨;根据材料“1890-1899年京局铸钱数额简图”可分析出官钱减铸。(任答三点)小问2】本题是影响类材料分析题。时空1895-1899年的中国。影响:根据材料“部分地区更是连年钱荒”、“各市用铜钱日见其少,加以私销不绝,钱价因之日昂”可分析出破坏了原有的经济秩序;根据材料“小民生计艰难,百业室碍”可分析出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根据材料“农民只能按旧有标准以钱折银纳税”可分析出加重了农民赋役负担;根据材料“1904年后的本位制改革中使银元脱离钱法,提升为货币本位制改革的核心”可分析出为此后货币金融改革提供借鉴。(任答三点)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图1:帕沃·彼德维希·斯维宁所作的水彩画《东方轮船》,描绘了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度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图2:这幅版画描绘了1863年英国的东印度铁路,铺设铁路的最初动机是运输货物,但它很快成为印度主要的交通运输工具。——选自杰里·本特利、赫伯特·齐格里勒《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等提取一张或全部图片信息,自拟论题,运用世界史具体史实,予以论述。(要求:信息明确,论题准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答案〗示例:信息:图1中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冒着黑烟,河水污浊;图2中的火车机车冒着黑烟。论题:蒸汽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论述:蒸汽技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把世界推进到“蒸汽时代”。其中,在交通领域,使用蒸汽机的汽轮和火车机车等发明,使交通技术得到巨大提升。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原料、商品和人员的运输更加便捷,密切了市场的联系,推动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另一方面,蒸汽机的广泛使用,使煤炭的消耗量大大增加,进而加重了环境污染,两幅图片中的黑烟、污水反映了这一状况。蒸汽技术的广泛使用,给人类带来极大的便利,也带来很多负面影响,使世界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历史信息、观点明确,紧扣材料中的论题,能够准确运用史实(提供两条或两条以上的史实),史实应涉及不同角度,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文字通顺。〖解析〗本题是论述题之选择观点说明题,时空是19世纪(世界)。这一题属于开放性试题,由于没有较多基础知识做依托,需要考生根据题目所创设的情境和提供的图文信息进行现场学习和思维构建,考查考生再学习的能力。首先,提取图片信息:根据图1信息可知,图1中使用蒸汽机的轮船冒着黑烟,河水污浊。根据图2信息可知,图2中的火车机车冒着黑烟。其次,拟定论题:根据材料“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度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并结合所学知识可将论题拟定为“蒸汽技术极大地改变了世界。”论述:根据材料及所学对论题进行阐述。联系“蒸汽时代”的相关史实可知,蒸汽技术是工业革命的标志,广泛地应用于多个领域,把世界推进到“蒸汽时代”。根据材料“罗伯特·富尔顿的轮船‘模范号’,轮船运送旅客和货物,把工业化度流行的运输旅客的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可知蒸汽机使交通技术得到巨大提升。交通工具的改进使原料、商品和人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考研《美术学(050403)》名校考试真题试题库(含答案)
- 2025年陕西职教高考《职业适应性测试》考前冲刺模拟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河南工业和信息化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专题07 浮力(讲练)
- 幼儿园自理能力活动策划方案五篇
- 镍铁购销合同
- 幼儿园制作蛋糕活动策划方案四篇
- 家具安装合同范文
- 人工智能产业基金投资合同
- 农场果品购销合同模板范本
- 2024年公安机关理论考试题库附答案【考试直接用】
- 课题申报参考:共同富裕进程中基本生活保障的内涵及标准研究
- 2025中国联通北京市分公司春季校园招聘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康复医学科患者隐私保护制度
- 环保工程信息化施工方案
- 红色中国风2025蛇年介绍
- 《内脏疾病康复》课件
- 家具厂各岗位责任制汇编
- 提高检验标本合格率品管圈PDCA成果汇报
- 世界古代史-对接选择性必修(真题再现)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 植物的类群及演化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