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1.本试卷满分150分,测试时间150分钟,共8页。2.考查范围:高考全部内容。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近年来,在我国戏剧舞台上,传统戏剧的青春化表达渐成趋势。创作者们通过对题材选择、剧情构思、人物关系以及舞台设计等各方面进行突破和创新,以契合新生代观众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的方式讲述主旋律故事,在实现艺术欣赏和主流价值观双重目标传递的同时,也拓展了传统戏剧的审美样态和创作范式,为戏剧“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和可能。当今戏剧舞台上,反映革命历史、英模人物、脱贫攻坚、城市建设等现实题材的戏剧作品仍占主流。这些作品不约而同地表现出对“讲述年轻人故事”的青睐:如纪念“左联五烈士”的话剧《浪湖》;再现“三湾改编”历史的话剧《三湾,那一夜》等。用《浪潮》导演何念的话来说,就是要“以当时的青年来感染现在的青年”。在剧情设置和形象塑造方面,这些作品以家庭生活和日常工作为切口,将家国情怀等庄严厚重的主题融入平民叙事中,有效实现了作为剧作表现对象的“当时青年”和作为剧作观众的“现在青年”之间的情感互通。《敦煌女儿》中樊锦诗初到敦煌和所长“三击掌”的倔强、误认为屋外有狼时的惊慌……这些“人之常情”的刻画,无不体现了传统戏剧创作团队以“人”为主体、寓伟大于平凡的叙事策略。传统剧作在视觉风格上的青春化表达也是一大亮点。起用年轻演员或邀请偶像明星出演角色,通过服装、发型、妆容等造型设计,满足青年群体的视觉审美诉求,以直观的方式外化新中国开创者和建设者们朝气蓬勃、雄姿英发的风采。空间设计和舞台表演是体现视觉风格的关键元素。从演出现场效果和观剧之后的评论来看,当代观众十分关注“舞台语汇”的叙事能力,尤其对体现了现代感、年轻态的视觉景观或场面设置津津乐道:民族歌剧《金沙江畔》《小二黑结婚》、豫剧《大河安澜》等剧目,以巨幅纱幕和LED屏作背景,营造出逼真而又大气磅礴的戏剧场景,使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震撼。概言之,传统戏剧在青春化表达方面的探索,是适应新时代文化语境、审美需求和市场规律的必然之举,但同时也要警惕过于追求内容猎奇和感官刺激,以及在某些剧作所体现的价值观上走向庸俗化的倾向。把握好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之间的平衡关系,传统戏剧作品才能彰显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强劲的艺术力量。(摘编自孟梅《传统戏剧青春化表达渐成趋势》,《光明日报》)材料二:科学技术的每一次进步,都将推动艺术和文学向着更加开阔和自由的世界拓展,并在作家作品中形成一个时代与一个时代之间的代际感。以舞台艺术为例,表演艺术伴随着人类文明而生,作为“晚辈”的戏剧艺术在东西方至少都有千年以上的历史。但是,进入镜框式的现代剧场,无论是西方还是东方,不过是近两百年左右的事情。进入镜框式舞台后,表演艺术得以发展,变得更加规范、精致。但与此同时,模式化的剧场也使得千姿百态的表演艺术趋于同质化。特别对于中国的民间戏剧、民族戏剧、地方戏剧而言,他们诞生的文化背景,发展的历史进程各不相同,但在二十世纪的一百年间,都不约而同地完成了向剧场艺术的转型。一方面,这次转型不仅催生了中国数以百计的剧种和数以万计的剧团,更推动了不计其数的适应这种演剧环境的剧目的创作和创新;另一方面,因向京剧、话剧以及西方歌剧学习借鉴而导致的同质化、趋同化的表演方式,也越来越召唤起对于中国戏剧表演艺术本身所具有的丰富性的回归。在艺术回归的时代,全媒体是技术、是背景、是视角、也是价值观和审美观,但它不是内涵和内容。它的内涵和内容仍然是人的身体、声音、情感,以及其所依附的乡土和家国,这是人类所共同面对的全媒体背景下的极其珍贵的个别性、独特性。我们可以拥有一万台相同的电脑,但透过屏幕却能映射出一万张不同的面庞。这一万张不同的面庞因不同的人种、不同的国度、不同的宗教而构成不同的表情。如果一万台电脑映射出的是同一张面孔、同一个表情、同一副眼神,那么全媒体时代的到来,就是人类文明的灾难。但事实恰恰相反,正因为有了这一万台可以连线的电脑,我们这一万张有着不同神情的脸才拥有了更加广阔的平台。这个平台是有着基本的价值观的,那一万个表情是在信守着人类共有的一些基本价值观、基本审美观的前提下来展示自己的个别性的。于是,它就获得了一种互为表里的意义。正像在中国一样,最古老的艺术、最古老的戏曲剧种,恰恰焕发出最现代的魅力。因此,在全媒体时代,我们应该更加正视人的内心世界,更加正视不同文化背景的独特传统和独特表达。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传播也是传承。创新需要内容的支撑,这个内容就是要在标准化、统一化的共同模式中展示个别性的传统。而传播本身的意义,即在更大的范围内用更现代的科技手段有选择性地传播所要传承的文化内容。因而,传播本身就变成了传承。所以,当我们迎接全媒体时代到来之时,我们恰恰所要唤醒的就是向传统、向内心的回归,更加自觉地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展示出各自的独特,这也是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摘编自罗怀臻《传统戏曲的全媒体生命力》,《光明日报》)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传统戏剧的青春化表达,契合了新生代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接受心理,实现了传统戏剧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的平衡。B.现今戏剧作品的表现对象和剧作观众多为当代青年,这样有利于实现作品主人公与观众之间的情感沟通,提升剧作感染力。C.空间设计和舞台表演决定着视觉风格,尤其是现代感、年轻态的视觉景观或场面设置,对戏剧的受欢迎程度有重要影响。D.全媒体对传统戏剧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它作为传播的重要载体,对中国戏曲生命力的传承有着积极意义。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反映革命历史、英模人物等现实题材的戏剧作品占主流,是因为这些作品讲述的是年轻人的故事。B.起用年轻演员或邀请偶像明星出演角色,不仅有助于展现人物风采,也与青年群体的审美诉求吻合。C.为数众多的剧种、剧团、剧目的出现,以及向其他剧种的学习借鉴,都给中国戏剧表演艺术带来了机遇和挑战。D.在传统戏剧的传承过程中,要避免剧作的庸俗化和同质化,使传统戏剧永葆独特艺术魅力和生命力。3.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总括文章内容,并简要阐述“传统戏剧的青春化表达渐成趋势”的意义。B.材料二首先论述戏剧艺术的历史,特别强调剧场艺术的转型,并由转型引出对中国戏剧回归的必要性的论述。C.材料一主体部分使用并列式结构,阐述传统戏剧在多方面的传承,并运用举例论证,使说理更加充分切实。D.材料二第三段运用因果论证的方法,论述了全媒体时代背景下中国传统戏剧“回归就是创新”的论点。4.材料二说“它就获得了一种互为表里的意义”,对于传统戏剧来说,“表”和“里”分别指什么?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材料一认为传统戏剧要适应“新时代文化语境、审美需求和市场规律”,材料二认为传统戏剧要“向传统、向内心回归”。二者之间是否矛盾?为什么?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野有蔓草潘鸣川西平原一望无际的田畈上,透彻的绿,是盎然的时令流行色。小麦是蓊郁的墨绿,烟叶是幽幽的沉绿,抽薹的油菜是玉质的荷绿……绿意如涨潮的水,从陇亩泛漫到宽宽窄窄的田埂上。隆冬里板结光秃的一条条乡间小路,①趁势洇出一脉草色。这些野生植株,纷繁浩荡如满天星子,远胜田间人力培育的农作物品类。每一棵小草都身形曼妙,各具情味。单观其叶茎状,就足以令人眼花缭乱:瓜柳叶、星星瓣、锯齿茎、针尖棘……谁也说不清它们的衍生基于怎样的机巧。也许是缘于从远处掠来的一阵风中的微粒,也许是行走田陌的农人脚板或牛蹄子漫不经心的捎带。同样低到尘埃的命运使它们自然结盟,彼此不分族类,无论强弱,叶攀着叶,茎交着茎,相依为命地簇拥成茸茸蔓草。我曾经用铁锄铲开一片表层土,②野生蔓草的根系如一张错综交织的缜密的地下管网,像是万千条白皙纤细的手臂互相紧紧扣挽。走在春草织就的毡毯之上,脚下软绵绵的,有些蹈虚的感觉。神思恍兮惚兮,倏然浮想到《郑风·野有蔓草》的唯美意境:野有菱草,零露溥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春和景明的时令,旷野里芳草萋萋。旭日东升,草叶上镶坠着晶莹剔透的露珠。多情爽性的男儿与眉目清婉的妙龄女子在路上不期而遇。没有任何算计与防范,爱慕的瞬间碰擦出灼灼火花。这样的诗意场景,发生在古远先秦时期,故事的主人公是我们的华夏先民。最恰当的时间遇到了最恰当的人,一切都适意自然。毋须门当户对之类附加累赘,原始的浪漫甜蜜,人性的自由旷放,一切都是那么质朴圣洁,浑然天成。莘莘蔓草铺满乡间的埂陌溪堤,不仅仅是历久弥新的往日风景,也曾是乡人维系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物质源泉和稚童流连忘返的秘境趣园。缺吃少粮的年头,青黄不接的日子,村人会去野地陌上采摘折耳根、蕨菜、马齿苋、灰灰苗之类可食的野草,既当菜肴,又可搭混粗粮充替主食。谁家有人害个头疼脑热,家中主妇束上围裙去田埂上走一遭,扯一大把车前子、灯笼草、何首乌、鸡矢藤之类,再去竹林里抽几丝竹芯,桑园里摘几片桑叶,兜回家熬成汤药,病人连饮三两日,症状即告消退。更有村墟奇人,家藏祖传秘方,能慧眼识读蔓草中隐生的神性异株。专门选择惊蛰时令的雨天,披蓑戴笠独去野地里采寻,捣成青泥配制秘药封存于老釉瓷坛。有邻家汉子进山打柴被毒蛇咬伤,腿肿如水桶,连敷几帖奇人研磨的药膏,最终竟化险为夷。幼时的我们是跟着味蕾的导引去亲近陌上蔓草的。小儿们对甜蜜滋味的天性渴求,总能让我们各自想招解馋。尽管尚未听过神农氏尝百草的故事,但我们无师自通,凭借贪馋的眼光和灵敏的舌尖,在蔓草里小心翼翼地试探,竟真的有了令人欢欣鼓舞的发现——把茅尖草白净的根须拔出泥土捋净了塞进牙缝嚼着是淡淡清甜的;四叶瓣的酸酸草,味道是名副其实酸酸甜甜的;有一种蛇泡草.名字听着瘆人,其实叶片掩映的花蕾像精巧的红灯笼,一枚枚摘下来,噙在嘴里是水嫩蜜甜的;还有一些草间小花,趴在地上对着花蕊用力吮吸,会有一缕琼浆凉凉地滑入喉头……那些时光,我们埋身在一团团草窝子里,津津有味地品咂着自己发掘的天然美味,我们的味蕾会放大和延长那种美妙的感觉。转眼已是少年,原野蔓草丰腴的春日,乡村少年,人手一柄刃锋银亮的月牙扁刀,背负竹篱大背篓,去田埂荒坡上打猪草。那时乡下家家养猪,为之采草供食是农家少年不容推卸的劳务职责。好在当年猪口味也粗,除了野棉花、断肠草,其他各色杂草均可采割喂食。青草饲料铡成半寸长.用清水熬煮了,加拌少许糠麸,用瓜瓤盛入猪栏石槽,猪即争先恐后挤上来抢吃,口中发出响亮的吧唧声。割草是苦活也是细活。下刀时人得深蹲下去,尽量低伏腰身。左手薅着蔓草辫,右手握捏扁刀斜斜切割。③嚓嚓嚓,刀锋紧贴着左手指头飞快地游走,场面不免险象环生。少年人再谨小慎微,也难免失手自伤。时不时会听到有小伙伴一声尖叫,慌忙把吃了刀刃的手指头喂进嘴里,使劲吮吸,殷红的血水随之从嘴角牵着缕丝溢出来。稍息片刻,继续割草。割草的孩子劳作时腕指高频率活动,分寸力度却拿捏得恰到好处。割草不能连根拔扯,那样会灭绝草种,自断后路;也不能铲得太狠,要留下浅浅的桩苑,蔓草才会像畦上韭菜一样一茬接一茬。④就这样,像是给青草剃头,耐着性子一寸一寸剪下;双腿随着手的牵引,以蹲步一点一点往前挪移,大半天时间过去,背上的空竹篓被柔软的蔓草一团一团填充起来。终于垒出了尖,少年们方才直起身,舒活一下麻木的腰腿。抬头时.一轮橙红的日头已缓缓西沉,半个月亮悄悄爬上来,遥遥地,各家母亲呼儿回家的长长吆喝声,开始在炊烟里此起彼伏……如今,猪也活得讲究,要享用精制配方机器生产的混合饲料了。而丰衣足食的人们,除了新春时节偶尔采摘几枚野菜尝个新,再也没谁凭靠野地草卉为食为药。没有人畜的觊觎与厮磨.脚下春草舒适恣肆地泛漫,势头明显比早些年蓬勃苍劲。然而当野径间少了那些流连盘桓、寻寻觅觅的身影,也不免隐隐地透溢出几许的荒凉与落寞。(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开头,作者先描述占据陇亩和田埂的人力培育的农作物,由此引出野生蔓草,并对其进行衬托。B.作者想象先秦时期芳草萋萋的环境中华夏先民浪漫质朴的爱情,借此批判了门当户对的婚姻观念C.村人采食野草充饥和治病,既是其贫苦生活的体现,又显示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丰富的生活经验。D.幼时的我们,味蕾会放大延长对野草野花的美妙感觉,不仅因为它们确实是天然美味,更因探索获得了乐趣。7.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句子①中“洇”指野草在乡间小路上向四周散开或渗透,表现出野草顽强蓬勃的生命力。B.句子②连用两个比喻,既写出了蔓草根系的数量、形状、颜色,也突出了蔓草内在的精神。C.句子③中的“嚓嚓嚓”与《荷花淀》中的“水在两旁大声哗哗,哗哗哗!”的作用类似。D.句子④巧用“一寸一寸”“一点一点”“一团一团”,意在传达劳作的艰辛、进程的缓慢。8.作者借“蔓草”主要表达了哪些情感与哲思?请简要概括。(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文中描写了过去物质匮乏的生活,但读来却并不令人感到沉重或忧郁,这固然是由作者情感决定的。除此之外还做了哪些艺术处理?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阳山,天下之穷处也。陆有丘陵之险,虎豹之虞。江流悍急,横波之石,廉利侔①剑戟。舟上下失势,破碎沧溺者,往往有之。县廓无居民,官无丞尉,夹江荒茅篁竹之间,小吏十余家,皆鸟言夷面。始至,言语不通,画地为字,无所为而至②。愈待罪于斯,且半岁矣。有区生者,誓言相好,自南海孥舟而来。升自宾阶③,仪观甚伟。坐与之语,文义卓然。如斯人者,岂易得哉?入吾室,闻《诗》《书》仁义之说,欣然喜,若有志于其间也。与之翳④嘉林,坐石矶,投竿而渔,陶然以乐,若能遗外声利,而不厌乎贫贱也。岁之初吉,归拜其亲,酒壶既倾,序以识别。(节选自韩愈《送区册序》)材料二:予尝有幽忧之疾,退而闲居,不能治也。既而学琴于友人孙道滋,受宫声数引,久而乐之,不知疾之在其体也。夫琴之为技,小矣。及其至也,大者为宫,细者为羽,操弦骤作,忽然变之。急者凄然以促,缓者舒然以和。如崩崖裂石,高山出泉,而风雨夜至也;如怨夫寡妇之叹息,雌雄雍雍之相鸣也。其忧深思远,则舜与文王、孔子之遗音也;悲愁感愤,则伯奇⑤孤子、屈原忠臣之所叹也。喜怒哀乐,动人心深。取其和者,道其堙郁,写其忧思⑥,则感人之际,亦有至者焉。予友杨君,好学有文,累以进士举,不得志。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且少又多痒,而南方少医药,风俗,饮食异宜。以多疾之体有不平之心居异宜之俗其能郁郁以久乎?然欲平其心以养其痒,于琴亦将有得焉。故予作《琴说》以赠其行,且邀道滋酌酒,进琴以为别。(节选自欧阳修《送杨寘序》)注释①〔侔〕如,等同于。②〔无所为而至〕无聊到了极点。③〔宾阶〕古时宾主相见,宾自西阶上;故称西阶为宾阶。④〔解〕隐蔽,这里指乘凉。⑤〔伯奇〕古代孝子。相传为周宣王时重臣尹吉甫长子。母死,后母欲立其子伯封为太子,乃谮伯奇,吉甫怒,放伯奇于野。⑥〔道其堙郁,写其忧思〕排遣忧郁,散发幽思。写,同“泄”。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以多决A之体B有C不平D之心E居异F宜之俗G其能H郁郁I以久乎?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天下之穷处也”的“穷”,与《滕王阁序》中“响穷彭蠡之滨”的“穷”意思不同。B.“而不厌乎贫贱也”的“厌”,与《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的“厌”意思相同。C.宫,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以不同的音阶作为主音时,可构成不同的调式。D.所叹,是由“所”加动词构成名词性结构,与《师说》中“道之所存”的“所存”结构一致。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材料一第一段极力写自然环境险恶,县城居住的百姓官吏稀少,与当地人言语不通等内容,引出自己被贬生活的百无聊赖。B.材料一第二段由悲而喜,写韩愈与区册二人游山玩水、乘凉钓鱼,超脱名利、安于贫贱,阳山在韩愈眼中也变得怡人C.一般的送别文章往往叙友情、抒别情、表祝愿。材料二不落窠臼,围绕“琴”展开思路,由写学琴到写琴声,再到写赠《琴说》。D.两则材料都为赠序,但情感表达却不同。韩愈借此表达困境中遇到知己的欣喜,欧阳修借赠序替困境中的杨寘抒不平之气。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舟上下失势,破碎沦溺者,往往有之。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及从荫调,为尉于剑浦,区区在东南数千里外,是其心固有不平者。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史记·乐书》记载:“音乐者,所以动荡血脉,通流精神而和正心也。”《送杨寘序》写到了琴声,苏轼在《赤壁赋》中写到了箫声。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说明二者描写音乐的角度有何不同。(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两首宋诗,完成15~16题。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一)苏轼退笔如山①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君家自有元和脚②,莫厌家鸡③更问人。赠外孙王安石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注释①〔退笔如山〕王羲之七世孙智永把练习书法用秃的笔埋起来后像小山一样。②〔元和脚〕借指柳家高超的书法艺术。③〔家鸡〕喻指家传之学。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苏诗第一句“未足珍”,从练习书法只注重数量而不注重质量的角度,表达了诗人对这种行为的否定。B.苏诗三四句中,诗人告诫晚辈在选择学习的对象和目标时,既要重视家学渊源,又要注意向他人学习、求教。C.王诗一二句中的“凤凰雏”“眉目分明”,展现出一个英俊秀颖的少年形象,抒发了诗人对外孙的喜爱和赞美。D.王诗第三句是说在孩子小的时候,应该顺应其生命成长的规律,让他想干什么干什么,自由地发展他们的个性。16.苏诗的“始”和王诗的“须”体现了哪些相同的内容?是如何体现的?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通过他人的行为烘托郭橐驼善于种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王安石在《答司马谏议书》中,对司马光强加给自己的罪名一一进行反驳,其中对“拒谏”罪名加以反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王林最近在对诗歌意象进行研究,他打算围绕“舟”写一篇文章,探讨“舟”与“漂泊”的关系,适合引用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我们好多祖先在诗中玩语言比咱们要超前多了。譬如杜甫的“红稻啄余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A写作“鹦鹉啄香稻”“凤凰栖梧桐”,B是线性语言,现在主、谓、宾一调就成了典型的非线性语言。其实非线性语言并没有表达什么别的意思,C这样一玩就有了意思《我的肌肤充满了蝴蝶》还不能算作典型的非线性语言,只是状、主、谓、宾的搭配上是非线性的,是变形的,肌肤怎么会充满蝴蝶呢?乍一看真是胡说八道,不说它是“病句”也难。然而,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联想就寓于其中,意境不是在理解中产生,而是从品味里顿悟的。所以才有压根儿不用语言,只朝你竖起一根手指头你就能悟到禅机的事。我个人比较喜欢这种非线性的“病句”,也曾用这种“病句”的笔法写过小说。《习惯死亡》整部小说我都是用这种“病句”似的句子堆起来的,比如:“美国西海岸晴彻的暮色,把你们的肉体融化于其中。你们是两只透明的蝴蝶,蹁跹在所有钢铁和水泥焊接堆砌的建筑物之上。”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请根据文意给“非线性语言”下定义。(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2题。癌症对于身体,是黑社会。俗话说,“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身体中的“黑社会”也不是一天冒出来的。单看个体,癌细胞比正常细胞有进化优势,比如持续繁殖,擅长适应新环境。但对于身体来说,癌细胞非常叛逆和自私,完全不管整体的秩序,一旦壮大,就成了“黑社会”。为了防止它们出现,身体建立了一整套监管体系,主要就是免疫系统。实验室里,没有免疫系统的小白鼠,①。人也是如此,比如艾滋病患者,免疫系统大幅受损,癌症发生概率会增加几倍到几十倍。癌细胞的一生,是和免疫系统斗争的一生。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癌细胞和免疫系统的斗争大戏,被称之为“免疫编辑”。整个过程通常横跨几十年,甚至十几年。第一部;免疫清除。免疫系统强势,出来一个癌细胞,②。第二部;免疫平衡。癌细胞不断冒出来,免疫系统很忙,不停地杀,③。第三部;免疫逃逸。免疫系统失效,癌细胞逃脱监管,甚至策反免疫系统,助纣为虐。这时才有我们看到的癌症。其中第二部时间最长。研究发现,癌细胞能和人体免疫系统形成长达数十年的“免疫平衡”。这以前只是假说,但是越来越多事实证明了它的存在。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孩子对于家庭,就是希望。 B.事出非常,赶快走。C.做人不能太强势。 D.坏消息接连不断。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增删少量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近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张良仁教授因“吃饭太认真”而火爆网络:一碗小馄饨,能被他解读出宇宙的气象;一顿小笼汤包,能被他咀嚼出上下7000年的历史……张良仁本科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系,他把一生都献给了考古学。点开他的抖音账号,如同一位神秘的探险家,他将烤串、油条等美食与考古学奇妙地结合起来,“喂”食物的同时也“喂”文化和历史,以轻松幽默的风格向年轻人展示着考古学的魅力。网友亲切地称呼他:更适合中国宝宝体质的“孤独美食家”。上述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2023—2024学年海南省高考全真模拟卷(五)语文.答案1.D 2.A 3.C4.①表:戏剧统一化、标准化的共同模式,如传统戏剧的技术手段、时代背景、叙事视角,以及体现的基本价值观和审美观。②里:传统戏剧的内涵和内容,体现为传统戏剧的具体人物、情感、家国情怀等,是个别性、独特性的存在。(每点2分)5.不矛盾。①二者的目的指向的都是传统戏曲的创新与传承。传统戏剧适应新时代文化语境,审美需求和市场规律,进行突破和创新,是为了让戏剧被当代人接受,得以传承。戏剧向传统、向内心回归,从某种意义上看,回归就是创新,是在全媒体的背景下对传统戏剧独特艺术魅力的展现,其目的也是为了让戏剧更好地传承。②二者要解决的问题在根本上是相同的,都是传统戏剧与新时代碰撞融合的问题,材料一强调的艺术价值和商业价值、传统的继承与扬弃之间的平衡关系,材料二强调的传统戏剧与全媒体的关系,都是对这一根本问题的体现。(每点3分。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6.B 7.D8.情感:①对蔓草的赞美;②对过去生活的怀念。(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哲思:①要改变命运就要学会与他人团结抗争;②做事要有分寸、适度而为。)每点1分,)9.①引用古诗。引用《郑风·野有蔓草》的句子,增添语言的感染力,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一个唯美的芳草萋萋的世界。②采用儿童视角,用儿童视角观察描绘事物,增添趣味性或神奇感,可以淡化苦难,消解伤痛。③优美的景物描写。如写割草的少年抬头时,“一轮橙红的日头已缓缓西沉,半个月亮悄悄爬上来,遥遥地,各家母亲呼儿回家的长长吆喝声,开始在炊烟里此起彼伏…”营造了温馨的氛围,给人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感受。(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10.BEG 11.B 12.D13.(1)船在江中上下颠簸失去常态,船破损碎裂、人被淹没的情况常常发生。(关键词“失势”“沦溺往往”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2)等到由先世荫庇被征调任官到剑浦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路以外,这样他的心里必定有不平的地方。(关键词“荫调区区”“固”的翻译各1分,大意1分)14.①《》从正面(直接)描写琴声。(1分)②《赤壁赋》描写箫声时有正面(直接)描写、有侧面(间接)描写。(2分)参考译文阳山,是天下极荒僻的地方。陆地有丘陵的险峻,虎豹出没的忧患。江流汹涌湍急,横于江上的大石,陡直锋利如同剑戟。船在江中上下颠簸失去常态,船破损碎裂、人被淹没的情况常常发生。县城里没有居民,官署里没有县丞和县尉,江两岸荒草竹林之间,住着十多家小吏,都是说话像鸟叫那样难懂,相貌与中原人不同。(我)刚到(阳山)时,言语不通,只好在地上写字,生活枯寂无聊到了极,点。我待罪在这里,将近半年了。有个姓区的书生,向我表示愿意和我做朋友,从南海郡撑船来到阳山。他从西阶上堂,仪表十分伟岸。(我)坐下来和他交谈,(他的)言辞思想卓越突出。像区生这样的人,难道是容易遇到的吗?他到我的屋里听我谈《诗》《书》仁义的道理,非常高兴,好像其中有他的志向。(我)和他一起在美好的树林下乘凉,坐在水边的岩石上,投鱼竿钓鱼,感到无比快乐,好像能遗忘名利,而不厌恶贫贱的生活了。正月初一,(区生)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喝完了壶里的酒,(我)写了这篇序来记录我们的离别。材料二:我曾经患有过度忧劳的疾病,退下来闲住静养,没有医治好。后来向朋友孙道滋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宫音,小的是最高的羽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快速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夜晚刮起了大风、下起了大雨:有时像怨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深沉的忧虑、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留下的声音:(它)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深地打动人们的心弦。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我的朋友杨君,喜欢研究学问,很有文采,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能实现志愿等到由先世荫屁被征调任官,到剑浦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方几千里路以外,这样他的心里必定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他)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不同。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许会使他有所得吧!因此我写《琴说》这篇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孙道滋参加,喝一杯酒,弹一回琴,作为告别。15.A16.①“始”“须”都表达了诗人对后辈的期望,勉励后辈博学、勤学。②“始”,开始,连接了“读书万卷”和“通神”,使之构成因果条件关系,告诫后辈只有博览群书才能下笔如有神助。③“须”,必须,将“读五车书”视作长大成人的条件,告诫后辈要博览群书、广泛积累知识。(每点2分)诗歌鉴赏柳氏二外甥求笔迹二首(其一)起首两句,“退笔如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着重说明勤学、博学的重要意义。第一句表面上是说退笔如山不值得珍惜,实际上暗寓了这样的含义:欲成就大学问、大事业者必须勤学苦,绝不能贪走捷径。第二句化用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中“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种”的诗意。勉励后辈要博览群书、刻苦学习,意即只有多读诗书、广泛积累知识,才能使自己下笔为文游刃有余、如有神助。三四句侧重说明学习的方法和途径,意为你们家有宝贵的艺术传统,所以既不要厌弃家学渊源,更要注意向别人讨教。在选择学习的对象和目标时,既不能好高骛远,视家学为敝屣,更不能坐井观天、盲目排外;既要重视家传,又要注重求教。赠外孙这首《赠外孙》明白晓畅,同时饱含教育深意,体现了诗人对外孙的关切之情,并指出了博览群书对于成长的重要性。“南山新长凤凰雏,眉目分明画不如。”描写外孙的英俊、聪颖,体现了诗人对后辈的关爱之情。小外孙就像南山上新生的小凤凰一样,眉目清秀,比画上的还好看。凤凰雏,指幼小的凤凰。这里用来比喻诗人的外孙。此处暗含典故:晋朝时期,陆机的弟弟陆云六岁时就能作文,文气逼人,因此年少时就与哥哥齐名,虽然文章没有陆机那么优美,但是论点十分犀利。有人感慨说:“比儿若非龙驹,当是凤雏。”“龙驹凤雏”,即比喻英俊秀颖的少年。“年小从他爱梨栗,长成须读五车书。”诗人认为小孩子就应该是他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干什么就干什么,等到年纪稍大些就必须读很多的书。从,通“纵”,放纵、放任。五车,形容书之多,语出《庄子·天下》“惠施多方,其书五车”。成语“学富五车”即源于此。该诗除了表达诗人对外孙的关切之情,还解释了培育后代使之健康成长的方法,说明博览群书对成才的作用。17.(1)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2)辟邪说难壬人 (3)(示例一)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示例二)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示例三)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每空1分)18.A:如果/假如/假使/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环保咨询顾问聘用协议
- 读儒林外史的读后感500字8篇
- 旅游开发招投标保密承诺书
- 服装厂消防安全员招聘协议
- 仪器仪表采购招投标策略分析
- 餐厅领班个人年终总结5篇
- 医疗设备招标文件范本一
- 印刷厂给水系统施工合同
- 房地产开发招投标风险防控策略
- 城市雕塑艺术干挂石材施工协议
- 低纤维蛋白原血症的护理查房
- 数学4教材介绍
- 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
- 肩关节镜术的健康宣教
- 关于学校安全保卫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 2024年广西铝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西藏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爱校主题班会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国际人权法与强制劳动保护人权的法律框架
- 设立绿化养护服务公司商业计划书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