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宏观经济学PQ0ASADQ*P*CAPCAP@13章22宏观经济学第一章导论:宏观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1.早期的宏观经济理论
(1)早期的宏观经济理论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货币理论;二是经济周期理论或失业和衰退的理论。较著名的有萨伊定律@,修莫的货币数量论@或费雪的货币数量公式@等。
当时关于货币的理论和经济周期的理论存在着很大分歧,有些甚至是对立的。关于周期的理论争论的焦点在失业问题上和经济衰退是否资本主义经济中固有的问题上。例如,萨伊为代表的主流认为失业是暂时的或自愿的,因为价格有充分的灵活性,只要接受当时的工资就可以就业,而且衰退也是暂时的。市场机制可以自动的纠正这些偏差。在货币理论上与宏观经济学有密切关系的理论是后来冠以“两分法”的思想。货币只对名义价值起作用,而对实际经济不起作用。
(2)另一个值得特别一提的是马克思的货币理论以及他对货币作用的观点在今天仍有重要的价值。而当时西方经济学家的货币理论主要是货币数量论,利息率决定的理论等等。这方面马克思主义与其有着重大区别。2接3页返回首页2.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早期的宏观经济理论主要是与古典经济学的基本观点有关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可以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根本反对政府干预经济。但是1929-1933年的大危机使得古典的理论面临严重的挑战。再无视衰退的周期性,经济危机与资本主义经济的内在关系,经济理论的解释力就要丧失殆尽。1936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兴起了一场凯恩斯革命,也从此创立了现代宏观经济学。
(1)凯恩斯的经济学是针对古典经济学(即马歇尔的neoclassicaleconomics新古典经济学)的,其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一、凯恩斯反对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出清,并自动达到充分就业的观点,认为随着经济的繁荣,三大心理规律会起作用,使得资本主义有效需求不足,导致经济衰退和失业(他用刚性工资来解释市场调节机制失效);二、他对古典经济学的两分法提出了批评,指出,从宏观经济来看,货币对实际经济变量是有巨大影响的;三、他提出了一整套宏观经济政策,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2)
通论发表以后,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巨大反响。战后,在凯恩斯的众多追随者中,如汉森、萨缪尔逊等的不断补充凯恩斯的理论,并将它与古典经济学的一些理论尽量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新古典综合派,又称凯恩斯主义主流派经济学。主流派经济学在50-60年代是其鼎盛时期。3返回2页接4页3.凯恩斯主义的衰落与新古典学派(Newclassicaleconomics)
(1)60年代末开始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通货膨胀日益严重,到70年代初发展成了“滞涨”。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与实际经济现象发生了冲突,他们的理论不能解释“滞涨”。70年代中后期,新古典综合派用“成本推起的通货膨胀”和“菲力普斯曲线右上移”来解释“滞涨”,没有说服力。其政策措施是“收入政策”,即控制收入的政策,最典型的就是尼克松的“冻结工资和物价90天”的政策。面对滞涨,新古典综合派束手无策。
(2)另一方面,从50-60年代就批判凯恩斯主义的货币学派,在70年代十分活跃,他们批评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是错误的,会给经济带来巨大的危害。货币学派的理论引发了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兴起,到70年代末,形成了新古典学派即(NewClassicalEconomics)。其主要代表有货币学派,从货币学派中衍生出来的理性预期学派,和供给学派。新古典学派@在80年代达到其鼎盛时期。4返回3页接5页4.新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宏观经济学的多元化发展
(1)从80年代初起,一些比较年轻的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家就在坚持凯恩斯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基本观点的基础上,吸收了新古典学派的部分观点和理论,形成了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
。到80年代大有重振老凯恩斯主义雄风的架势。
(1)另一方面,在政府对宏观经济的实际干预中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做法,有些还有相当的理论基础如德国的弗莱堡学派,有些尚未有著名的理论做基础,但却与传统的凯恩斯主义理论有明显的区别,如日本的产业政策等等。80年代以后政府对经济干预的质量明显提高了,宏观经济理论理论也有明显的多元化的趋势。5返回4页接6页5.宏观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在微观经济学中,只有两大市场。货币市场是作为资本市场叙述的,包括在要素市场中。但是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的是三大市场的经济。产品市场、要素市场和金融市场。本书可以分为三大部分:一、基本理论(亦称国民收入决定论)包括第三章至第六章。它们分别叙述产品市场的运行中国民收入如何决定(3章);货币市场的运行机制(4章);货币市场和产品市场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机制(5章);产品市场、货币市场、要素市场共同决定国民收入的机制。二、基本政策部分包括7、8、9三章。它们分别叙述财政政策(7);财政政策(8);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共同作用以及政策的有效性问题。6返回5页接7页三、进一步的理论与政策问题10章进一步叙述了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将国际收支、汇率极其制度加入到宏观经济模型中来进行研究;11章和12章属于动态的宏观经济理论,包括经济周期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它们是动态经济学的主要命题之一;13章进一步讨论失业和通货膨胀的问题,这是宏观经济学的一个永远都在解决,却永远也解决不完的问题;14章介绍了非主流学派的一些理论:新古典学派中的货币学派和新古典综合派的理论。返回6页7见图示接8页宏观经济学1.古典的宏观经济理论2.国民收入的核算与循环3.总供求与国民收入决定4.货币市场运行机制5.双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6.三重均衡的宏观经济模型7.财政政策8.货币政策9.综合宏观经济政策10.开放的宏观经济模型11.经济周期理论12.经济增长理论13.失业与通货膨胀14.货币学派与理性预期学派基本知识和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政策进一步理论和政策动态宏观经济理论返回7页接13页8萨伊定律
是指市场会自动达到供给和需求的均衡,“卖者会将买者带到市场上来”,同时,经济将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这通常被看作是将货币经济等同于物物交换的经济。萨伊对货币经济的解释也是与上述观点一致的。
在货币经济中,由于买和卖是分开的,所有的人不一定卖的同时就买。萨伊解释说,人们得到了卖的收入以后如果不当时就买,可以看作收入中的储蓄,而有些人用根本不卖而用以前卖的收入来买(当然也可以用以后的收入来买,即借钱来买),因此只要整个经济中的储蓄等于投资,在货币经济中就可以自动达到均衡。他认为储蓄是利息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于是利息率的调节会使得储蓄和投资自动达到均衡,所以卖者会将买者带到市场上来在货币经济中同样是正确的。r$0投资储蓄r*$*9返回2货币数量论和货币数量公式M·V=P
·Q该式有很丰富的含义。比较重要的有:1.关于货币的价值。货币数量论认为货币价值是由货币数量公式决定的,马克思认为货币的价值是其自身包含社会必要劳动量,纸币则取决于其含金量。2.公式左边是货币的供给方面,右边是货币的需求方面,该式表示货币的供求必然相等。公式两边同时除以V:M=左边是货币供给量,右边是货币需求量。3.公式右边也是总供给量,即该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左边是总需求,因为当年所有流通的货币货币数量M乘以货币交换速度V,就是当年商品交易的总额,也就是人们购买商品所有的货币支出。10返回2
M·V=AE返回23页2.经济学派
宏观经济学思想围绕“政府干预”这一问题分成了两大派。争论从六十年代开始,一方是第二代凯恩斯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有:FrancoModigliani和JamesTobin。另一方是货币主义的领袖MiltonFriedman。到了七十年代,这一争论引起了一个新的学派──新古典宏观经济学家newclassicalmacroeconomists的兴起。他们保持了货币主义的某些观点。他们的影响一直持续到九十年代,并促使新凯恩斯主义在八十年代的兴起,他们是第三代凯恩斯主义者。新古典学派新古典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RobertLucas,ThomasSargent,RobertBarro,EdwordPrescott,Neilwallace等人。新古典学派的三个重要假定前提:1、经济当事人的最大化行为假定。私利是经济行为最普遍的准则,这一观点可追朔到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定。2、人们的预期是理性的。3、市场出清。市场出清假定的一个暗含前提是价格与工资都具有完全的灵活性。从个人角度说,只要工资和价格变动能使当事人更好,就没有理由假定他们有刚性。Lucas说:“不会出现路边有50美元而没人捡的情况。”11返回4页新凯恩斯主义主要代表人物:GeorgeAkerlof,JanetYellen,DavidRomer,OlivierBlanchard,GregMankiw,LarrySummers,BenBernanke等人。新凯恩斯主义者对市场出清持怀疑态度,认为:1、信息不完全或不对称;2、价格变动是有成本的。这会使得工资和价格变得具有刚性。信息不对称是说消费者和生产者所具有的信息是不一样的。例如对某种商品的性能、质量、成本等等的信息,消费者所能得到的,与生产者相比就要少得多。因此,他们往往把价格高低看作是质量高低的信号。这种信息不对称到处都存在,它使得价格不象新古典理论所描述的那样灵敏,这就是所谓市场失效,它是产生价格刚性的一个重要原因。价格变动的成本是说,例如,工资下降会引起劳动质量的下降等现象。12返回5页第二章国民收入的循环
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国民经济中的总量关系。即宏观经济总量决定过程中的宏观经济运行关系。在国民经济的许多总量中,国民收入是最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也是宏观经济学中的核心概念。本章首先以国民收入为核心介绍几个重要的宏观经济总量;其次介绍西方经济学家介绍宏观经济的基本结构,以及国民收入的循环是怎样将宏观经济的各个组成部分连接成一个整体。第一节国民收入核算一.国民生产总值GNP与国民收入NI
国民生产总值GNP(GrossNationalProduct)是指一年内本国国民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国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是为生产这些最终产品和劳务而向生产要素所有者支付的全部收入的总和。一个重要的基本原理:GNP=NI
,即有一美元的最终产品就有一美元的收入。1.GNP的计算方法(1)只计算最终产品的价值@;(2)计算所有产品的增加值@;(3)计算全部收入的总和@。13返回8页接14页2.GNP与NI的差别在实际统计中,GNP大于NI,其间相差两个量,折旧和间接税。即GNP–折旧–间接税=NI(1)为什么要从GNP中减去折旧根据西方国家统计当局的规定,当年生产的新机器的价值要计入当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是机器要使用若干年,对与厂商来说,每年要提取折旧费,提取的办法是将折旧费加到产品的价格上。而统计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时候是按当年最终产品的价值计算的,这样,每年统计的GNP中就包含了一部分旧机器的价值,而这些旧机器在其出厂的当年,其全部价值已经计算了一次。从GNP中减去折旧,就是减去机器价值重复计算的部分。所以GNP–折旧=NNP(国民净产值)。举例NNP=GNP–折旧(2)为什么要从NNP中减去间接税间接税的特点是可以将此税加到价格上,因此当年按税单统计的GNP和NNP中就包括因征收间接税而增加的价值部分。在当年的最终产品的价值中就包含了一部分虚拟的部分,在当年的国民收入(即当年生产的最终产品价值)中就应该剔除这部分虚拟价值。因为既没有相应的产品,也没有相应的收入。NI=NNP–间接税=GNP–折旧–间接税返回13页14接15页15二、国民收入的分解1.NI的分解个人收入PI即要素所有者个人所获得的收入,也被看作是个人的毛收入。PI=NI–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企业留利个人可支配收入DI即要素所有者个人的净收入,也是个人可以支配的收入。。DI=PI–个人所得税2.国民收入NI与净税收NT社会保险税、经营利润税、个人所得税统称直接税。它们是对国民收入直接征收的税收。会随收入的变化而变化。直接税增加了就意味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少,直接税减少就意味着个人可支配收入增加。与间接税相比,直接税与国民收入的相关性比间接税大,因此宏观经济学所说的税收可以简单化为只有直接税。如果再将企业留利忽略不计,用T表示总税收,用GT表示政府的转移支付,个人可支配收入DI就等于国民收入减去总税收再加上政府的转移支付。:DI=NI–T+GT=NI–(T–GT)用NT表示净税收,即NT=T–GT,上式可以写为:DI=NI–NT返回14页接16页16三、国民经济中的其他重要经济变量1.一般价格水平反映一般价格水平的国民经济指标主要有三个:(1)消费者物价指数CPI(ConsumerPriceIndex);(2)生产者物价指数PPI(ProducerPriceIndex);(3)GNP内含物价指数IPD(GNPImplicitPriceDeflator)。2.一般利息率水平利息率的高低依期限和风险不同而有很大差别,通常将风险最小,期限最短的贷款利息率称作“基础利率”;一般多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同业拆借(又称准备金的隔夜贷款)利息率当作基础利率。在美国,即为“联邦基金利率”。3.失业率失业率=已经失业但正在找工作的人数
/劳动力总人数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失业有三种:(1)磨擦性失业,包括自愿转换职业和经营不善引起的失业,失业工人的技术没有过时,其失业时间往往较短。(2)结构性失业,是由于某个行业或技术的废弃而产生的失业,这种失业的时间往往较长。(3)需求不足的失业,又称非自愿的失业,是由于整个经济不景气,有效需求不足引起的失业。前两种失业也被成为自愿的失业。返回15页接17页17第二节宏观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循环一、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GNP=NI,即有一美元收入就有一美元最终产品。例如,马克思的理论中,总产品的价值为C+V+M;国民收入为V+M,这部分价值也被马克思称作“价值产品”即当年生产的全部新价值。显然当年生产的新价值在马克思那里与国民收入是同一个概念。西方经济学中的GNP是指当年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价值总额。所以在西方经济学家眼里,GNP是恒等于国民收入NI的。实际国民收入和名义国民收入名义国民收入NI是按现期价格计算的国民收入,即:GNP=NI=该式可以简化为NI=Q·P实际国民收入==Q实际国民收入也就是用实际产品表示的国民收入。后面有许多地方用到“实际”一词,在理论上都表示剔除了价格变动因素的变量。如实际货币供给量用M/P表示,实际GNP用GNP/P表示等等。实际利息率=名义利息率–通货膨胀率返回16页接18页18二、国民经济结构与国民收入的循环模型企业家庭要素市场最终产品市场GNP=1000NI=1000储蓄S=100金融市场投资I=100政府税收T=100政府开支政府G=100国外部门进口IM=100出口EX=100国民收入循环的漏出量:储蓄S、税收T、进口IM;国民收入的注入量:投资I、政府开支G、出口EX。返回17页返回29页消费C=?接19页19三、国民收入循环中的几个重要的经济关系1.漏出量和注入量之间的关系在只有两部门的简单经济中,漏出量和注入量的均衡就是储蓄等于投资:S=I在收入收入循环图中可以看出,只要漏出量和注入量均衡,总共求就相等。2.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1)总需求价格和总开支总需求价格=C+I+GP+EX
=AE(总开支);其中GP为政府的购买支出,GP=G–GT或:G=GP+GT;总需求价格也是在国内产品市场上的总支出或总开支,即AE。(2)总供给价格和总收入总供给价格=C+S+NT+IM=NI(总收入);其中NT为净税收,NT=T–GT(3)总供求均衡总供给价格=总需求价格或总开支=总收入即C+S+NT+IM=C+I+GP+EX
;两边同时削掉消费C,得到漏出量等于注入量的公式:S+NT+IM=I+GP+EX
将出口减去进口称作净出口,用X表示:X=EX–IM,总需求可以写成:总需求价格AE=C+I+GP+X;总共求均衡:NI=AE返回18页接22页20举例:假定:1台机器,价值10万元,使用10年。假定当年就生产出产品,当年提取折旧费。提取办法是每年按10%提取折旧费,平均分配于各年。第一年:机器的价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10万元,加到产品上的价值1万元,共计11万元。第二年:加到产品上的折旧费1万元。第三年——第十年:共计加到产品价格上的折旧费共计:8万元。总计:新机器的价值第一年计入10万元,以后10年内,陆续以折旧费加价方式计入国民生产总值10万元。这样一台机器在其使用期限内旧被重复计算了一次。共计按两倍的价值计入了国民生产总值。返回14页
(1)只计算最终产品:即将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排除,只计算当年进入消费领域的最终产品以及当年生产的新机器、设备等。
(2)计算增加值,即将全部产品的增加值加总:例如:棉花价值为2000元,其增加值是由0到2000元。棉纱的价值为5000元,其增加值为3000元。棉布的价值为8000元,其增加值为3000元。
假定棉布就是最终产品,如果将所有的增加值加在一起,恰好等于最终产品的价值8000元。
(3)全部收入加总:仍用上面的例子,假定生产棉花、棉纱和布的要素只有劳动和资本,而且按各得收入的50%分配。于是生产棉花、棉纱和布的资本收入加在一起为4000元;劳动的收入也为4000元。加在一起为8000元。返回132122第三章国民收入决定国民收入决定是宏观经济理论最基本的问题,本章是在产品市场的范围内研究国民收入决定问题。主要阐述两个宏观经济模型“AS-AD”模型和“NI-AE”模型。重点是收入支出模型。凯恩斯主义的基本观点的需求决定论。第一节总供求的基本理论
——“AS-AD”模型“AS-AD”模型,即总供求模型,用来说明国民收入的决定。该模型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将名义国民收入与实际国民收入区别开,也就有利于研究一般价格水平(或通货膨胀)问题和实际国民收入(总产量)的决定问题。但是这一章只介绍“AS-AD”模型最基本的理论。返回19页接23页决定总需求的决定因素主要有三个:一般价格水平、人们的货币收入和时间偏好。1.总需求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一、总需求的决定因素用AD表示总需求量,用P表示总价格水平,将总需求量看作是总价格水平的函数:AD=f(P)PQ0AD2.收入水平和货币数量当收入水平提高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反之向左移动。货币数量论3.时间偏好时间偏好是指人们对其开支在时间上的选择。如果人们偏好于现在花掉手中的收入,或倾向于花掉未来的收入,就会使现期的总需求增加。。此外,对利息率和通货膨胀的预期通常是影响时间偏好的重要因素。当利息率提高时,会抑制人们的现期消费开支和投资开支,反之则会鼓励现期开支;预期通货膨胀率高会增加现期开支,反之则减少现期开支。返回22页接24页23Q*P*总产量或实际国民收入为Q*,价格总水平为P*,总需求价格为二者乘积,矩形(P*EQ*0)面积。E24二、总供给的决定因素总供给决定的基本因素是总生产函数和价格水平。1.总供给函数与一般价格水平用AS表示最终产品市场上总供给数量,用P表示一般价格水平,总供给函数为:AS=f(P);总供给函数取决于总成本的情况,这一点与微观经济学类似,所不同的是在宏观经济学中,要考虑资源的稀确性。总供给曲线的形状与成本的情况有关,特别是与劳动成本的情况有关。这一点在后面三重均衡的模型中将会详细阐述。这里只简单地介绍总供给曲线的几种不同情况。(1).古典经济学PQ0ASQ*古典经济学家遵循萨伊定律,认为价格和工资有完全的灵活性,而总供给量却是不变的。无论价格怎样变化,只是引起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化,实际国民收入或总产量是不变的。因此,总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线。返回23页接25页(2).凯恩斯本人(3).新古典综合派25PQ0AS
凯恩斯认为,由于存在着工会,工资失去了完全的灵活性,工人受到名义工资的蒙蔽(即受到货币变量的蒙蔽),不愿意接受低工资,因此使得物价水平也具有刚性。形成了直角形的总供给曲线。该曲线表明,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由于劳动成本可以视为是基本不变的,但是达到充分就业以后,由于不再有新的劳动供给,因此厂商只能争夺现有的劳动,使得工资上升,价格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却不会增长。Q*PQ0ASQ*
新古典综合派接受了凯恩斯的观点,只是略做修改。认为,在达到充分就业以前由于劳动供给的稀缺性和生产要素的稀缺性随着接近充分就业点而不断增大,因此劳动成本和其他要素成本是缓慢递增的。达到充分就业以后,如果总需求继续增加,引起对劳动的需求继续增加,就只能雇佣磨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者,这就会使得生产成本迅速增加,而总产量却增幅很小。于是,总供给曲线就在充分就业点形成了一个肘弯。返回24页接26页262.总生产函数与生产力极限总生产函数描述的一个经济的总的投入产出关系,描述的是实际经济变量之间的关系。一个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实际国民收入,即总产量取决于其生产力CAP(capacity),可以用一个时期内可能生产的最大产量来表示。而可能的最大产量则取决于可能获得的生产要素的数量和要素的生产效率PROD(Productivity)。生产力函数可以写为:=f(,PROD)(1)生产力(2)总生产函数总生产函数可以写为:Q=f(F,PROD)它与生产力函数的关系可以概括为:F
,Q
如图所示:生产力决定了总产量的供给极限。如果生产力不变,生产函数变了,意味着总供给曲线上下移动,只有在生产力变化的时候,总供给曲线才左右移动。PQ0ASQ*生产力极限PQ0AS1Q1Q2AS2CAP1CAP2返回25页接27页27三、总供求的均衡及其变动1.总供求的自动均衡PQ0ASQ**ADQ*P*P1QDQS(1)总供求是自动达到均衡状态的。E假定价格高于均衡价格P*,为P1,需求将为QD;而总供给则为QS;结果总供给大于总需求。这时价格会从P1下降到P*。(2)总供求自动均衡,但却不一定恰好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达到均衡,在图中,均衡点E就是小于充分就业产量的均衡。2.总需求的变动PQ0ASQ**AD(1)当总需求曲线恰好在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称作充分就业的均衡。(2)当总需求曲线在低于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称作有效需求不足的均衡。亦为存在失业的均衡。如图中的AD2。AD2这时,均衡的实际国民收入就低于Q**,为Q2。Q2P*P2(3)当总需求曲线超过充分就业的产量水平与总供给曲线相交时,物价水平将大幅度上升,而实际国民收入却只有较小的增长。如图中的AD3。AD3P3返回26页接28页28(4)总需求变动的传导机制当总开支增加(如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支出GP和净出口X增加)时,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上升;反之则总需求曲线向左移动,导致均衡国民收入下降。AD
:Q,NIAD
:Q,NI3.总供给的变动PQ0AS1ADQ*P*例如,当生产要素的效率普遍提高时,意味着这个国家的生产力提高了,于是产量极限向右移动,带动总供给曲线向右移动。AS2P2Q*2Q2AS右移:Q
,NI不确定AS左移:Q
,NI不确定返回27页接29页29第二节“NI-AE”模型中的总支出NI-AE模型是凯恩斯创立的宏观经济模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基本模型之一。总收入与总支出相等,就是最终产品市场上的总供求相等(参见国民收入循环图示)。凯恩斯主义认为国民收入的决定取决于总需求,即总支出AE,所以凯恩斯主义(新古典综合派)的宏观经济理论又称为需求决定论。一、消费函数与微观经济学不同,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不是效用的函数,而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I的函数:即C=f(DI);消费者的个人可支配收入DI可以分为两部分:消费C和储蓄S。返回28页接30页由于收入分为两部分,消费和储蓄,所以消费如果被看作收入的函数就意味着储蓄也被看作是收入的函数。我们来观察消费与收入的关系。见下表:1.消费函数和消费倾向30返回29接31根据下面的表绘出上面的图。表中第一行为DI,第二行为C,第三行为S;图中横轴为收入,纵轴为消费C或储蓄S;红线为消费函数C=f(DI);黄线为储蓄函数S=F(DI)。31返回30页接32页C=4000DI=5000DI=5000S=100032从图中可以看出消费函数为:储蓄函数为:所以消费函数的一般形式为:储蓄函数的一般形式为:2.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一般地说,随着人们收入的增加,同收入的增量相比,消费的增量是递减的,这就是边际消费倾向递减规律。其对整个经济的影响在于,随着经济的增长,收入增加,消费增加相对缓慢,导致总需求不足。CDI0450C接31接3333三、投资函数投资是总支出AE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总支出中最易变的一个因素。投资取决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投资决策取决于投资者对对该投资的“预期利润率”,预期利润率的大小又取决于“投资预期收益”与“投资成本”的关系。未来的收益不能等同于现在的收益,必须将未来收入贴现为现在的收入,才能与现在的投资成本相比较。贴现率一般以当时与投资收益发生时同期的利息率为基础。因此,利息率一方面是影响现期投资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是影响未来收入贴现为现值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可以将投资看作是预期利润率Pe和利息率r的函数:I=f(r,Pe)返回32接34341.投资预期收入的现值对于任何一个人,现在的1美元要比未来的1美元价值大,因此就存在一个将未来收入折合为现值的问题。这里不包括通货膨胀或货币购买力下降这类问题,而是假定货币购买力不变和物价水平不便条件下的选择。假定有1000美元存入银行,现期利息率为10%,1年后将得到1100美元的本息。如果未来会有1100美元的收入,现期的利息率是10%,那么未来(1年后)的这笔收入的现值就是1000美元。用PV表示现值,用R表示未来收入,用r表示利息率。现在存入1000美元的未来收入公式为:1000•(1+10%)=1100其公式为:PV•(1+r)=R反过来,未来收入1100美元的现值为:现值公式可以写为:返回33接3535从公式中可以看出:未来收益R与现值PV正相关,现期市场利息率r与现值PV反相关。用符号概括上述关系:r
,PV
;r,PV
;R,PV
R,PV
如果投资的预期收益是未来若干年逐渐收回的,用R1表示第1年的收入,R2表示第2年的收入,……,Rn表示第n年的收入,未来收入的现值公式为:返回34接36接40页在成本不变的情况下,预期利润的增加就是预期收入R的增加,因为收入减成本就是利润。362.投资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投资的需求价格是投资者愿意为该项投资支付的价格。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取决于该项投资预期收入加上该项投资若干年后的残值。用DP(DemandPrice)表示投资的需求价格,用SV(ScrapValue)表示投资的残值,用PV表示预期收入的现值:投资需求价格为:DP=PV+SV投资的供给价格是该项投资的实际成本。包括该项投资的购买价格和购置成本,用SP表示投资的供给价格,用PC表示投资的购买价格,用ac(acquisitioncosts)表示购置成本。投资的供给价格为:SP=PC+ac如果DP>SP(投资的需求价格大于供给价格),投资就增加。如果DP<SP(投资的需求价格小于供给价格),投资就减少。如果DP=SP(投资的需求价格等于供给价格),投资不变。返回35接37返回4037用纵轴表示投资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用横轴表示投资的数量,投资的需求价格曲线和投资供给价格曲线的交点决定了私人投资的数量。SPDPI0由于对于个别私人投资者,只能按即定的价格去购买投资品,因此,投资的个别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SPDP1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表示投资需求量越大,预期的收入越小,预期收入的现值PV就越小,投资者愿意支付的价格也就越低。投资供求曲线的交点确定了投资的水平为I*。I*E利息率对投资的影响:当利息率下降时,投资未来收入的现值就会上升,导致投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使投资量增加。DP2E’I**注意:由于投资需求量增加引起预期收入下降,表现为需求价格沿着需求曲线移动;而利息率的变动是投资需求量以外的因素,引起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返回36接38383.市场利息率与总投资的关系所有的个别投资需求曲线加在一起,就是总的投资需求曲线。其形状依然是向右下倾斜的;所有的个别投资供给曲线加在一起,就是总的投资供给曲线,但是投资的总供给曲线与个别投资供给曲线不同,它是向右上倾斜的。其原因在于,投资品的供给量越大,资源的耗费越大,稀缺性越大,成本越高,供给价格也就越高。DPSPI0SPDPEI*总投资的数量决定于投资的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交点E,当投资的总需求价格与投资的总供给价格相等时,就确定了总投资的水平I*。返回37接3939利息率对总投资的影响前面已经提到,利息率的变动会引起将预期收入贴现为现值的贴现率(即市场利息率)的变动,从而引起预期收入现值的变动,导致投资需求曲线的移动,从而影响投资。因此,每一个利息率都有一条相应的投资的总需求曲线。利息率越低,相应的投资需求曲线就越高;反之就越低。0DPSPI-ISPDP1r=25%-I1DP2r=20%DP3r=15%I3DP4I4r=10%DP5r=5%I5假定,利息率从25%逐步降低到5%,总投资就会从-I1逐渐上升到I5。返回38接4040根据上述利息率与总投资的关系,可以概括出:利息率上升总投资下降;利息率下降总投资上升。用利息率作纵轴,用总投资作横轴,投资可以看作是利息率的函数,投资函数曲线I如下图所示。0Ir25%-I20%15%10%5%I3I4I5I4.预期利润与总投资的关系预期利润Pe上升,投资收益的现值就增加@,当投资现值上升时,意味着投资需求曲线向右上移动。DPSPI0SPDP1DP2I1I2为了简化,在后面的有关论述中我们直接将投资看作是利息率和实际国民收入的函数:I=f(r,Q)返回39接4141第三节简单的“NI—AE”模型简单的“NI-AE”模型是指不存在政府和国外部门,只有家庭和企业私人部门的宏观经济模型,目的是说明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我们在前面的章节中指出,消费C是个人可支配收入DI的函数,而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减去净税收(即DI=NI-NT),现在假定没有政府,因此净税收等于0。个人可支配收入等于国民收入,DI=NI-0=NI;消费函数:C=+MPC•DI就可以写为:一、数字举例及其图示假定:I=100,其中:解:根据均衡等式NI=AENI=C+I=200+4/5NI+100NI=300+4/5NINI-4/5NI=3001/5NI=300NI=1500返回40接4242图示1:AENI0450C=200+4/5NI1000500C=200+4/5·500=600S=-1001500C=200+4/5·1500=1400S=100AE=C+IAE=300+4/5NII=100图示2:S=INI=AEISINI0投资是一个常数100;根据上图当国民收入NI=1000时,储蓄S=0,当NI=1500时,S=100;可以画出储蓄函数曲线:截距为:(当NI=0),S=-300;斜率为1/5(边际储蓄倾向)。所以其公式为:S=-300+1/5NIS10001500100返回41接4343二、自动均衡的调节过程在上述例子中,国民收入在NI=1500的水平上达到均衡。现在,假定国民收入由于某种原因偏离了均衡水平,例如NI=1400。这时,总消费为:C=200+4/5·1400=200+1120=1320总支出为:AE=C+I=1320+100=1420总收入为1400,总支出现在达到了1420,AE>NI由于总收入小于总支出,即总需求大于总供给,存货会减少,物价水平会上升,利润增加,导致总产量增加,P增加Q增加,导致名义国民收入NI增加,假定NI增加到了1420。于是总消费为:C=200+4/5·1420=1336;AE=1336+100=1436总供给仍然大于总需求,AE>NI,但是其差额由原来的20下降到16。NI会继续提高,直到NI=1500。需要注意的有三点:1.均衡是自动达到的,但是均衡国民收入可以大于、小于或等于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但是不论达到那种水平,一旦均衡,市场自动的调节机制就停止其作用。除非有外部干预,否则均衡点不会改变。2.名义国民收入NI的变化,可以是价格P变化,也可以是实际产量Q变化,到底那一个变化为主取决于是否达到了充分就业状态。3.在国民收入决定过程中,总需求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理论又称作“需求决定论”。返回42接4444三、收入乘数收入乘数是指总支出增加后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1.乘数的定义(数学定义)假定:总支出为:AE=C+I=200+4/5·NI+100;均衡国民收入为:NI=1500。假定现在投资增加了10,即I=110:NI=200+4/5·NI+110;NI=1550可以看出,投资增加了10,均衡国民收入增加了50:即投资增量(
I=10)引起了5倍的国民收入增量(NI=50)。这个5倍就是收入乘数。乘数的数学定义为:这是乘数的数学定义,或称定义公式。根据该式上述例子中的收入乘数为:2.乘数的作用过程与边际消费倾向乘数过程:当投资增加10后,意味着第一个投资者购买了10的投资品,于是出售投资品的商人得到了10的收入;假定平均的边际消费倾向为4/5,这个商人就会消费增加10的收入中的8;于是第三个出售消费品的商人得到了8的收入增量,他消费其增加收入中的4/5,即消费6.4;于是又有第四个人增加了6.4的收入;依次类推……,收入增量为:返回43接4545NI=10+8+6.4+5.12+……=50消费增量为:C=8+6.4+5.12+……=40总需求的增量为:
AE=C+I=10+40=50在乘数过程中,不难看出,边际消费倾向起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国民收入均衡等式:于是有如下公式成立:移项可得:两边同除以(1-MPC):式中:所以:两边同除以
AE:返回44接4646根据乘数定义:因为边际储蓄倾向MPS=(1-MPC),所以:在上述例子中,3.乘数的意义乘数越大,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消费等开支对经济的影响越大,乘数越小总支出变动对国民经济的影响越小,因此西方经济学家认为乘数越小经济越稳定,越不容易受到不确定性因素变动的影响。返回45接4747四、均衡的调整与充分就业均衡状态可以是充分就业,也可以是非充分就业,即失业状态下的均衡或通货膨胀下的均衡。这时就需要政府干预。1.失业状态下的均衡及其调整假定消费函数和投资分别为:C=200+4/5•NI;I=100均衡国民收入为:NI=AE=200+4/5·NI+100=1500假定这时除去摩擦性失业和结构性失业以外,总劳动力的就业为94%,有6%的非自愿失业,他们属于需求不足的失业。假定NI的增长与劳动力投入的增长完全同步,这意味着NI增长6%就可以消除失业。于是充分就业的NI为:FE:NI=1500(1+6%)=1590只要国民收入增加到1590的水平,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根据乘数定义:可以得到:这就是缺口公式。根据乘数公式可以计算出乘数:计算的缺口为:如果总需求增加18(可以是C或I增加18),就可以达到充分就业。例如I=118,NI=200+4/5·NI+118;NI=1590失业的缺口被弥补了。返回46接4848用图示表示:AENI0450C+I150015001590C+I+INI=90AE=182.通货膨胀的均衡及其调整AENI04501690C+I169015901590AE=–20返回47接4949第四节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包括四个部门,但是仍然是从产品市场的角度来考察宏观经济。一、加入政府部门而引入的基本关系1.财政收支与可支配收入政府的总开支G:G=GT+GP政府的净税收NT:NT=T–GTT=GT+NT财政收支平衡:G=T即GT+GP=GT+NT两边约去GT:GP=NT前面已经提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为:DI=NI–NT2.消费函数与总支出的变化消费函数:由于加入政府部门后,净税收不等于0,所以消费函数为:由于加入政府部门,所以在总开支中还要加入政府的购买支出GP。于是总开支为:返回48接50503.税收乘数税收的变化可以引起消费的变化,从而引起总支出的变化,总支出的变化会引起总收入的变化。我们将税收的变化引起的总收入变化的倍数称作税收乘数。根据DI=NI–NT,在NI即定的情况下,NT增加多少DI就减少多少,NT减少多少,DI就增加多少。即:DI=–NT前面已经直到个人可支配收入的增量会引起消费开支的增加,消费的增加是
DI·MPC=C。也就是:–NT·MPC=C消费的变化乘以收入乘数就是国民收入的增量:NI=C·MULT即NI=–NT·MPC·MULT税收乘数为:假定MPC=4/5;MULT=5;税收乘数为=(–4/5)·5=4国民收入将减少40。如果净税收增加10:返回49接51514.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乘数是指政府在增加政府开支的同时以同样数量增加税收,即
NT=GP,NT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量为:NI=NT·(–MPC·MULT)GP增加引起的收入增量为:NI=GP·MULT因此二者同时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为政府开支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加上净税收增加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量:NI=GP·MULT+NT·(–MPC·MULT)由于
NT=GP所以:NI=NT(MULT–MPC·MULT)NI=NT·MULT(1–MPC)因为:所以:NI=NT·=NT·1即平衡预算乘数等于1。返回50接52如果政府同时增加政府购买支出和增加税收的话国民收入将按支出的同样数量增长。例如,
GP=
NT=100,
NI=100·1=10052二、加入政府部门现在我们建立一个三个部门的收入支出模型。1.税收函数我们将净税收看作是国民收入的函数:NT=f(NI)税收函数可以写为:其中,为收入为0时的净税收,实际上国民收入为零时的净税收就是转移支付GT,它等于负的税收:MT为边际税率。所谓边际税率是指对不同收入水平征收的不同税率,但是这里假定它不变。假定税收函数为:NT=–225+1/4(NI)现在将税收函数加入到“NI-AE”模型。2.加入税收函数和政府购买支出的“NI-AE”模型假定:C=200+4/5·DI;NT=–225+1/4(NI);I=100;GP=200在消费函数中,DI=NI–NT,所以消费函数可以写为:C=200+4/5{NI–[–225+1/4(NI)]}税收函数引入到了消费函数中,政府购买支出则加入到总支出AE中:AE=C+I+GP返回51接5353将上述假定条件代入均衡等式“NI=AE”:NI=200+4/5{NI–[–225+1/4(NI)]}+100+200NI=200+4/5(NI)+180–1/5(NI)+100+200NI–4/5NI+1/5NI=680NI=1700均衡国民收入为1700用图示表示:AENI0450CC+IC+I+GP17001700返回52接54543.乘数II现在,如果仍然按照乘数公式计算,乘数应该是(1–MPC)的倒数,为5。如果根据均衡等式来计算乘数,就与公式不一致。NI=200+4/5{NI–[–225+1/4(NI)]}+100+200;NI=1700假定投资增加了10,即
I=10,NI=200+4/5{NI–[–225+1/4(NI)]}+100+200+10NI–4/5NI+1/5NI=690NI=1725显然,根据乘数定义:乘数变小了,其原因在于加入了税收乘数,新的收入乘数公式为:将相应的数字代入该公式:乘数II的推导留给同学们去作。返回53接5555三、完全的“NI-AE”模型完全的收入支出模型,是在三部门的模型基础上,加上国外部门建立的。1.投资函数与乘数Ⅲ前面的投资函数为:I=f(r,Q)我们可以用名义国民收入NI近似地代替实际国民收入Q:I=f(r,NI)假定投资函数为:其中,为自主投资,即不随收入变化而变化的投资。MPI(MarginalPropensitytoInvest)为边际投资倾向,为投资增量与收入增量之比。现在,假定:C=200+4/5·DI;NT=–225+1/4·NI;I=15+1/10·NI;GP=200NI=AENI=200+4/5[NI–(–225+1/4·NI)+15+1/10·NI+2003/10·NI=595545656假定投资增加了10。上述例子中的均衡等式就可以写为:NI=200+4/5[NI–(–225+1/4·NI)+15+1/10·NI+200+103/10·NI=605NI=2016.67–1983.33=33.34;AE=10乘数比起没有加入投资函数时增大了。乘数III的推导如下:根据完全的NI-AE模型:555757或者:转移支付乘数:转移支付GT就是税收函数中的自主税收在前式中,有下式:假定:上式就可以写为:因为:所以:所以:转移支付的增加要在原乘数III的基础上乘以边际消费倾向MPC。5658584.净国外购买支出与乘数Ⅳ现在加入国外部门,建立一个四部门的收入支出模型。出口用EX表示,进口用IM表示,假定,出口为一常数:进口为本国国民收入NI的增函数,进口函数为:其中,为自主进口量,边际进口倾向。用X表示净出口:完全的NI-AE模型为:NI=C+I+GP+X其中:消费函数:税收函数:投资函数:净出口函数:575959完全的NI-AE模型为:乘数Ⅳ为:将此乘数的推导作为作业,请同学们自己完成。四、引致投资与加速原理投资函数为:国民收入增加而起的投资增加称作引致投资。这样,投资增加引起国民收入增加,国民收入增加又引起投资增加。这意味着一笔投资的增加会导致国民收入和投资之间反复相互促进的经济扩张。加速原理认为;投资的最重要决定因素是销售量,销售量增加,必然引起扩大生产,增加资本存量,即投资:I=K销售量的增量
Q与资本存量增量
K之间有密切的关系。我们将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资本存量的增量称为加速数,用W表示:或者:586060即:I=W·(Qt–Qt-1)假定:总投资与总产量的比,与投资与产量增量的比相等;假定,没有通货膨胀问题,只考虑实际产量和实际投资量的关系。当投资增加时,会引起国民收入的增量为:产量增加时,又会引起投资需求的增加:I=K=W·Q这样,西方经济学家就用乘数和加速数相互影响来说明经济周期。在后面的11章经济周期理论中将详细阐述。在这里,需要了解的仅仅是引致投资与收入的关系。用书上的例表来说明:596061假定:W=3,在第2年,销售额增加了100,意味着当年投资将增加100·W=300;第3年比第2年销售收入增加了200,引致投资则达到600;第4年销售额增加了300,引致投资增加了900。引致投资与销售收入(即国民收入)呈正比列变化。60宏观经济学PQ0ASADQ*P*CAPCAP620263第四章货币市场的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不但与最终产品市场有关,而且也与货币市场有密切的关系。为了全面了解国民收入的决定过程,必须了解货币市场的均衡过程及其调节机制。本章介绍货币市场均衡及其调节的理论。第一节货币的定义与货币市场一、货币的定义人们拥有的资产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实际资产(realassets)或物质资产(physicalassets),包括房地产、各种机器设备、半成品、原材料、各种生活用品等一切有实际使用价值的物品;二是金融资产(financialassets),包括各种以价值形式存在的财产,如货币、银行存款、各种债券、股票和其他有价证券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货币是一种金融资产。但金融资产却不一定都是货币,只有具备以下三种职能的金融资产才是货币。(1)它必须是交换媒介。(2)它必须是财富的储藏手段。(3)它必须是计帐单位(unitofaccount)1364根据这三种职能,货币是指各国法定的货币,如美元、马克等。因为除去前两个职能以外,只有法定货币才起计帐单位的职能。在当代的西方国家,货币有如下三种形式:即M1,M2,M3。M1=现金+支票帐户存款M1是最基础的货币计量形式,它包括全部现金和可随时开支票提取现金或转帐的银行存款(Checkableaccounts),一般称为为活期存款。这种可开支票的活期存款,不必通过提取现金而是通过开支票来直接媒介商品交换,它与现金起完全相同的作用。所有经营金融业务的机构中的以支票帐户存在的活期存款(包括旅行支票帐户)都被看作是与现金等同的货币。M2=M1+活期储蓄+小额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储蓄+货币市场互助基金小额定期存款是指零星存入的定期存款,短期定期储蓄包括一年以下的所有定期存款,货币市场互助基金是指商业银行之间的准备金贷款。前两项是由于流动性较强(即变现能力较强)而被包括在较宽的货币M2中,最后一项则是由于对银行的“货币创造”有重大影响而被包括在M2中。它们没有被包括在M1中是因为它们不能直接起交换媒介的作用。M3=M2+大额定期储蓄等流动性较差的金融资产在上述三种货币形式中,M1是经济学家和政府经常使用的货币计量形式,各国对M1的内涵定义也都大致相同。至于M2和M3的内涵,不同国家则不尽相同。本书所使用的货币概念仅指M1。2465二、货币和其它金融资产金融资产又称金融工具(FinancialInstruments),它是保证人们购买力的凭证。金融资产分为三类:债券、股票和货币。债券包括各类借据(IOU),如本票(promissorynotes)、信用债券(debenture)、抵押借据(mortgages)、公司债券(corporatebonds)、政府债券(governmentbonds)、以及其他期票、汇票等等。利息是债券持有人延迟其消费,承担违约(default)和市场风险(marketrisk)的报酬,不同债券的利息率将随债券期限长短、违约可能性的大小、市场风险的大小而不同。公司股票是获得公司一部分利润收入的凭证,分为优先股票和普通股票两类。货币是非常特殊的金融资产,具有完全的流动性或灵活性。金融资产的流动性或灵活性是指它的变现能力。金融资产的流动性越大,获得的收入就越小。货币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它就没有收入或只有极少的收入。货币的价值是它的购买力,即购买其他财产的能力。货币的成本(即机会成本)是因持有货币而放弃的持有其他金融资产而得到的收入。由于金融资产的收入都与短期愤券利息率密切相关,所以货币的成本被看作是利息率。3566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M是货币的面值,假定为100亿美元。货币流通速度V=5,Q=5000单位(吨)(1)(2)P=500/5000=0.1美元(3)=货币的价值或购买力就是价格总水平P的倒数。在上面的例子中,1单位产品的价格是0.1美元,就是说1美元的价值或购买力是10单位商品。三、货币市场金融市场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两大部分,但习惯上经常将整个金融市场称作货币市场。狭义的货币市场仅指短期信贷市场,包括所有短期债券的交易和其他短期借贷活动。资本市场是指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货币市场上的主要金融工具有三大类:政府的短期债券;商业银行的各类短期可转让存单;信用较高的各类非金融机构发行的各类商业票据。4667货币市场中最主要的参与者是商业银行,其次是一些大公司,再次是普通消费者。短期借贷活动的货币市场每天交易的货币量都是相当巨大的,例如,据统汁,80年代中期,美国货币市场每天的货币交易额平均在300亿美元以上。由于货币市场规模巨大,只要调整好货币市场,货币总量和利息率就可以控制在理想的水平上。货币市场上的供求变动是市场利息率变化的决定性因素。当风险最小、期限最短的利息率一旦由其供求关系确定的时候,其他一系列风险较大和期限较长的贷款利息率都会调整到与其相适应的水平。正是由于利息率之间的这种牵动作用,各国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总是在货币市场上通过短期债券的买卖来实现。四.资本市场资本市场包括一年以上的长期信贷市场和股票市场,资本市场对国民收入循环流量的影响往往要持续许多年。公司往往需要长期负债;这样,资本市场就与实际资本的积累和总投资密切相关。它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实际的经济增长。5768资本市场对利息率的影响虽不如货币市场那样大,却也对利息率的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宏观角度看,无论是短期债券还是长期债券或股票,都是在同一个金融市场为争夺同一笔总资金而相互竞争。当经济繁荣、预期利润率普遍上升的时候,长期债券的高利息率和股票的较高收益会拉动短期利息率上升。因此,当我们考察利息率的决定时,无论是把“利息率”理解为基础利息率还是理解为各种市场利息率的总代表,它都是由整个金融市场上的货币供求关系决定的。第二节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基本观点在古典学派的理论中,货币市场并没有被划分出来,而是包含在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之中,货币流通完全从属于商品流通,有价证券(债券、股票等)交易被视为投资(在现代的宏观经济理论中,金融投资被看作储蓄),与货币流通是完全不相干的。“凯恩斯革命”的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打破了古典学派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划分开来的“两分法”,而把实际领域与货币领域联系起来的中介正是货币市场。1.古典利息率理论与凯恩斯的关键区别古典理论中,利息率依存于由人们的时间偏好所决定的储蓄供给和由资本的生产力所决定的投资需求这些实际因素,与货币供给量无关####;而货币数量或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只是决定物价水平。这种两分法根植于人们对未来有完全准确的预期这一假设,凯恩斯把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作为行为的重要假设,使得货币的性质发生了根本改变。体现了凯恩斯的货币理论与古典理论的重要区别。
68692.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前面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分析已经表明,凯恩斯的资本边际效率投资理论与古典学派的资本边际生产力投资理论的区别就在于,资本的边际效率取决于投资的成本一利息率和人们对资本品未来收益的预期,这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会影响人们的行为。这就是人们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即人们储藏货币不仅是由于交易的需要,而且为了投机需要,通过持有货币来对付预期的不确定性和获得收益。3.将货币看作一种资产在古典理论中,货币非交易需求被认为是不合理的行为。对此,凯恩斯认为,古典学派的理论只适合于不存在不确定性的静态社会,在静态社会,一切都在事先完全预料到了。因此,对货币的灵活偏好是不存在的,唯此货币数量论的公式M·V=P·Q才能成立。而在现实的动态世界中,人们的预期并不是确定的,在凯恩斯看来,对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主要原因在于持久性资产的存在,即厂商对于固定资本设备投资的未来收益的预期是不确定的,这样,货币在凯恩斯的理论中已经不再仅仅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了,而且是一种资产。从而,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是实际一种资产选择理论。79704.将储蓄(实际是消费)决定与投资决定的理论联系在一起解释需求不足。仅仅从凯恩斯对边际消费倾向和资本边际效率的分析中并不能构成凯恩斯对资本主义经济非充分就业均衡的完整解释,只有把凯恩斯的货币灵活偏好理论与消费函数和资本边际效率理论联系起来,才能构成一种完整的理论体系。凯恩斯消费函数表明的是消费主要取决于收入,储蓄对于利息率是一个既定的量,投资则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储蓄与投资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人们不用于消费的收入——储蓄并不一定会转化为投资,将货币储蓄起来会导致总需求不足和失业。由此可见,对货币的灵活偏好对于凯恩斯的理论体系是极为重要的。5.利息率是由货币的供求决定,而不是由投资与储蓄决定。凯恩斯货币理论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把利息率归之于一种货币现象,是由货币的供给与需求决定的。凯恩斯的消费函数理论表明,人们的储蓄主要取决于收入,而很少为利息率所左右。根据凯恩斯的灵活偏好理论,货币是一种资产,人们持有货币与持有其他资产一样,都是为了获得收益。由于厂商的投资是利息率的函数,通过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可以增加投资和提高有效需求水平。这一点成为政府通过控制货币供给调节有效需求的货币政策的理论依据。但是,当利息率下降到一定程度时,会使人们对货币的投机需求变得无限大,从而阻止利息率的下降。于是凯恩斯提出了“投资陷井”与“灵活偏好陷井”的概念,它们使货币政策失去效力。81171储蓄是利息率的增函数;投资是利息率的减函数;rSI0S随着储蓄量增大,人们节欲的程度越大,得到的边际负效用越大,也就是付出的代价越高,于是要价——利息率就越高。或者,利息率越高人们越愿意储蓄。所以储蓄的实际成本是边际负效用。I投资的大小取决于资本的边际生产力,即投资品的边际产量,由于边际产量是递减的,所以投资者愿意支付的投资品价格(使用价格)——利息率也是递减的。返回772第三节货币需求在这一节,我们将对货币供给与需求如何决定利息率这一点作详细的解释。一、货币数量与利息率假定所有的金融资产都可以划分为两类:(1)货币和(2)非货币资产,用债券来代表,货币资产的数量可以认为是现有的货币存量,又称货币余额,包括现金和活期存款。债券则可以理解为除货币外的所有金融资产,包括政府和公司债券及其他长期金融资产(主要是股票)。这种货币与债券区分的一个重要意义是,货币是不能为所有者带来利息收入的资产,而持有债券可以为所有者直接带来收益。为了简单,假定只有一种持久性的债券,每年可以获得利息收入,可以买卖,但不考虑到期还本问题。财富的构成极其选择用W表示财富,用M表示货币,用B表示债券,假定人们的财富只有这两种形式可供选择。债券的供求决定了利息率。或者说,债券的均衡利息率是能够使债券市场出清(债券的供求相等)的利息率。既然一个人的财富形式不是货币就是债券,那么,他决定了货币的持有量也就决定了其债券的持有量。进一步说货币的供求决定了,也就是债券的供求决定了,因此可以将债券的供求决定利息率看作是货币的供求决定利息率。91273货币的供求决定利息率的理论可以用右图来表示。货币的供给曲线是外在由中央银行决定的,因此对于利息率来说,它是一条垂线。货币供给量也就是一个常数,用MS0表示。货币的需求曲线向右下倾斜。均衡利息率为r0。r0MMS0MDr0货币的需求曲线为什么向右下倾斜?其原因与货币需求的构成有关。货币的需求有三种:交易的货币需求;谨慎的货币需求(或预防的货币需求);投机的货币需求。二、交易的货币需求1.交易的货币需求用于交易目的的货币需求取决于人们交易的数量,交易数量随着收入的变化而变化,所以交易的货币需求是收入的函数。人们在出卖商品得到收入和再购买商品的一段间隔时间中.也可以去购买债券而获得利息收益,从而,交易用的货币也会有利息率弹性。但在现实中,交易货币需求的利息率弹性非常小,可以忽略不计,所以我们假定货币的交易需求完全没有利息率弹性,即与利息率无关。1113742.预防性货币需求
人们持有货币的第二个动机是谨慎动机,即人们为了预防意外的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如为了支付医疗费用,应付各种事故等等,这部分货币需求称为谨慎的货币需求或预防性货币需求。虽然这部分货币需求在现实中也具有一定的利息率弹性,但由于利息率弹性很小,故在分析中也假定货币的谨慎需求与利息率无关。由于由于货币的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都可以视为收入的函数,我们可以把这两种货币需求放在一起,用MDT表示,用Q表示实际国民收入,这种货币需求和实际收入的关系可以用函数式表示为:MDT=MD(Q)MDT=k·P·Q从公式(3)可以看出,凯恩斯对交易需求和谨慎需求的表述与剑桥方程式M=K·P·Q是相似的,虽然凯恩斯强调的是货币需求与实际收入的关系,剑桥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数量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但在意义上并没有什么区别。121475三、投机货币需求凯恩斯认为,货币的投机需求来自于人们对未来利息率变动的预期是不确定的,从而不能准确地估价债券的市场价格。这种对未来预期的不确定性,需要人们持币观望。当人们预期利息率的变动会使持有债券遭受资产的损失时,人们将持有货币。例如,政府发行的公债,每年按5%支付利息,如果债券的票面额为100元,每年将固定支付给债券持有者5元的利息,由于假定债券是持久性的,从而不考虑债券的还本问题,它只能按债券的市场价格在债券市场上流通。当市场利息率为5%时,这种固定利息支付的债券的市场价格将与其票面值相等,即为100元,当市场利息率上升为6%时,100元的资产将获得每年6元的收益,而面值100元的债券收益只有5元,这必将使债券的市场价格下跌,它只能按照给买者提供6%的利息的较低价格出售,因为债券的价值只能按它能给资产所有者提供的收益来计算,而获得收益的标准是流行的市场利息率。这样,我们就得到债券市场价格的计算公式:BP为债券价格,R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LED屏幕亮度调节与节能改造合同
- 2024年度知识产权保护合同:MLB棒球帽正品知识分享
- 2024年度物业服务合同标的及安全生产责任书
- 2024年多功能空调维修合作协议
- 2024装修合同该如何写范文
- 2024办公家具购买合同
- 2024年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合同 with 工程质量与投资预算
- 2024年出版发行代理合同
- 【初中生物】脊椎动物(第2课时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 2024-2025学年七年级生物上学期(人教版2024)
- 2024加工贸易合同
- 驻外人员补助标准
- 危大工程巡视检查记录
-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件
- ACS患者随访管理表1-3-16
- 经典诵读《满江红》课件
- 工业X射线探伤室设计简述
- 微景观制作课件
- 业务招待费审批单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招标(范本)
- 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