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文言文专题复习——整体阅读方法指导一、学情考情(一)学情现状:
1、看不懂文言文2、时间紧,考试时没有细读,忽略关键信息点。原因:
1、积累不够:实词、虚词、句式、文化常识均有阅读障碍;文言知识储备远远不够。
2、轻阅读,重做题。2021年2020年2019年2018年2017年2016年全国1卷《通鉴经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宋史·苏轼传》《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晋书·鲁芝传》《宋书·谢弘微传》《宋史·曾公亮传》(二)考情高考文言文命题规律1.高考文言文阅读的选材特点:(1)选材稳定,均为人物传记。传主或忠诚机敏,或刚直敢言,或修身爱民,或厚德善政,多为忠诚良将或贤士孝子。(2)来源比较广泛,多为历代史书,偏重于“二十四史”。2.高考文言文阅读考查题型:
客观断句题;文化常识题;内容分析与概括题;翻译题。3.高考文言文分值设定:
选择3题9分;翻译两题10分械澜汇剔竖争便钻措顾隔叠举溢稍确丁焕桓紧衙伯玩堵站疵汪憎橙锗漾矮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
传记一般结构形如纺锤,头尾细,中间粗开头简介传主基本信息(姓名、字号、朝代、籍贯、祖上情况、学识等)中间传主生平履历及主要事迹时人或作者对传主的评价,包括传主的功绩、性格、人品等结尾主体交代人物及事件结局颐盈错皖团旁砷畅颅凿龄桥后矗前韭赊隶趴袒赐昔资晾乘墟恰水蜗痈啼钢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二、技法点拨(一)宏观着眼(粗读)1.初步感知:借助选文、出处或注释粗略读文,断开层次。2.借题读文内容观点概括分析表述题,立足于对全文的概括和思想的把握,只有一个错误项在里面,其余三项的理解都是正确的,参考选项可帮助你迅速弄懂原文内容大意,快速理解甚至翻译原文中难理解的部分。四个选项的顺序一般与选文各节内容的先后顺序一致。(借题读文,消除原文陌生感)内容构成:(概括)传主形象+(分析)具体行为事例,感知文意。注意:学会跳读,即看不懂的地方跳过去(二):微观细品(细读)圈点标注,以“词”疏意1、圈画表示时间、地点和官职等的词语。①表示官职(官职变动)的词语。
②指明年号及皇位变动情况的词语。③泛指时间变动的词语。如“数日”“累年”“既而”“向”“旋”等。2、圈画人物、事件、评价①圈画人物——知人。注意传主和次要人物的关系,性格突出,对比衬托。②圈画事件——明事。总结“何人何地何时何事”③圈画评价——辩理。评价一般包括a、作者的直接评价b、对其工作作风、生活作风的简评性语言,多在文章结尾,有时也穿插在全文中。技法点拨注意:决不在一些地名、官名、生难字上纠缠。小结:文言文整体阅读技巧文言文三读:一读:粗读(借题感知)二读:细读(圈点概括)三读:做题读(比对排除)色纽卓趟瘴十讯删冈统槐力辆苔菇圈倪希赤再拒累疽崔滁邵宇痔讼揉容港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2018文言文整体阅读勾画圈点法:在阅读中下意识地画出人名、地名、时间、官职名、时间起止词语、评议性词句等。文言断句就是根据文言文的实际内容,用标点符号(高考命题要求考生用“/”把句子断开)把原文的结构、停顿、语气清晰而准确地再现出来。中国古代没有标点符号,前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在一句话的末了用小圆圈(“。”)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一个顿号(“、”)断开,叫“读”。句读是文言文阅读的基础,不会断句,就难以理解文言文的意思。近几年来全国卷一直采用四选一的形式考查文言断句,文言断句题成为几年来的热点题型。(一)文言断句1.文言断句的步骤(1)通读语境(上下文),要把握整句话的意思。如果是记叙文,就弄懂故事情节;如果是人物对话,就弄明白说话的人物都是谁;如果是说理性文章,就注重把握论点和论据;如果是抒情性文章,就注重找出表达了哪些情感。(2)先易后难,找标志性词语先找标志性词语进行断句,然后再重点突破比较难的部分。要注意的是不能将专有名词从中间断开,如人名、官职、地名等。(3)比较选项间的异同以客观选择题形式考查的文言文断句,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正确。而从四个选项的设置来看,并不是每一个选项的断句点都与其他选项不同,而是大部分相同,只在某一两个关键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采用比较选项的方法,初步确定断句的疑难点在哪里,然后集中精力攻克疑难点。(4)通读检验断句结束后,要通读语句,判断语句是否连贯,有没有表达不完整或错误的地方,如果有就证明断句有错误,还需要再次分析。2.文言文断句方法(1)注意语言标志①对话词:文言文人物的对话,常以“曰”“云”“言”“谓”“道”等动词为标志。一般在第一次问答时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时,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2019·全国Ⅱ卷)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答案】会座病/魏惠王亲往问病/公叔曰/公孙鞅年虽少/有奇才/愿王举国而听之/王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高考真题演练②虚词文言文多用虚词来表达语气或停顿。古人的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为了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类别常见虚词及断句指向句首发语词夫、盖、至若、若夫、初、唯、斯、今、凡、且、窃、请、敬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首时间词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尾语气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耶、与(欤)、邪(耶)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其后一般要断开。疑问语气词何、胡、安、曷、奚、盍、焉、孰、孰与、何如、奈何、如之何、若之何等词或固定结构之后,一般可构成疑问句,只要贯通上下文意,就可断句。复句中的关联词虽、虽然、纵、纵使、向使、假使、苟、故、是故、则、然则、或、况、而况、且、于是、岂、岂非,在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句中连词、介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在它们的前后一般不断句。③句式文言文中的固定结构、判断句、反问句、被动句、变式句等都可以作为断句的切入点。判断句,如:“……者”“……也”等。反问句,如:“不亦……乎”“孰与……乎”“其……乎”“安……哉”“何……为”等。被动句,如:“为……所……”“受……于……”“见……于……”等。固定句式,如:“如……何”“况……乎”“何(以)……为”等。文言文中还常常会遇到省略的情况,断句时必须根据语境补出省略部分,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
[答案]B(2)注意分析词性文言文断句时可先找出名词,特别是专有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国名、朝代名、器物名、动物名等;也可先找出代词。这些名词或代词如果做主语,那么它的前面就可能需要断开;如果做宾语,那么它的后面也可能需要断开。文言文中的动词、形容词往往做谓语,断句时,也可以先找到语句中的动词、形容词,确定作为谓语的动词、形容词;然后根据谓语前的状语、主语和谓语后的宾语等来判断语句的停顿点。代词类型常见文言代词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彼、之、其近指代词是、此、斯、兹远指代词彼、夫、其疑问代词人:谁、孰、何事:奚、胡、曷(何)、安、焉高考真题演练1.(2019·全国Ⅰ卷)断句。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解析】C句中,“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这是介词短语后置句,“于郡中”是“闻”的状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项。“吴廷尉”是专有名词(“廷尉”官职名,“吴廷尉”意思为“姓吴的廷尉”),作“为河南守”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项。“召置门下”是一个事件,应与后面断开,排除B项。A.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B.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C.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D.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
[答案]B(3)注意修辞手法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方法,我们可根据它们的句式特点进行断句。古文断句莫畏难,仔细琢磨只等闲。文段休问长与短,熟读精思是关键。章法内容全理解,始可动手把句断。联系全文前后看,先易后难细分辨。紧紧抓住曰云言,对话最易被发现。常用虚词是标志,更有规律供参看。习惯句式掌握住,固定结构莫拆散。词性词义要精研,语法结构帮助判。排比对偶与反复,修辞提供好条件。相同词语紧相连,一般中间要点断。题目做完回头看,根据要求细检验。打牢基础看课本,培养语感读经典。操千曲,观千剑,断句也要反复练。文言文断句口诀
[答案]A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初,夔州有锁江为浮梁,上设敌棚三重,夹江列炮具。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遂进克万、施、开、忠四州,峡中郡县悉下。(节选自《宋史·列传第十八》)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B.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C.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D.及师至/距锁江三十/里舍/舟步进先夺/其桥复牵舟/而上破州/城守将高彦俦自焚/[答案]A
[答案]B(二)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2021年《考试大纲》中规定“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与“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并列于理解能力层级,体现了国家对传承古代文化、培养语文素养的重视。综观近三年的情况可以发现,考查的主要是在文言文中经常出现的、含义比较固定且与理解文意有密切关系的一类古代文化名词。1.考情分析2.了解高考考查内容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十分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但高考考查的重点是与重要文学作品相关的内容,主要有成为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和刑法、宗法和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天文、古代音乐等。从出生到状元郎古代年龄别称:(1)襁褓(qiǎngbǎo):未满周岁的婴儿。(“襁褓”原指包裹婴儿的被子和带子)(2)孩提:指二三岁的儿童。(3)垂髫(tiáo):三四岁至八九岁的儿童。(儿童不束发,头发下垂)(4)总角:八九岁至十三四岁的少年。(少年将头发在头顶一左一右各扎一个羊角结)(5)豆蔻:指女子十三四岁。(6)束发:男子十五岁。(十五岁时把原先的总角解散,扎成一束)(7)及笄(jī):指女子十五岁。(笄,谓结发而用笄贯之,表示已到出嫁的年岁)(8)弱冠(guàn):男子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9)而立:男子三十岁。(10)不惑:男子四十岁。(11)知天命:男子五十岁。(12)花甲:六十岁。(13)古稀:七十岁。(14)耄耋(màodié):八九十岁。(15)期颐(qīyí):一百岁。(百岁高龄的人需要颐养)古代学校:①庠(xiáng)序:古代地方学校,主要指殷商周时期的学校称谓。后也泛称学校或教育事业。②太学,西汉开始设立的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专门讲授儒家经典。博士,是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而不是什么最高学位。③国子监:是中国古代的中央官学,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是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也是国家管理教育的最高行政机构。入监读书的人称监生。
中央官署: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称三公)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演变为三省六部制。三省六部,是隋唐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三省,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的长官均为宰相。六部,指尚书省下属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六部长官均为尚书。明朝为内阁,首席辅臣成为首辅(即宰相)清朝设有军机处,军机大臣
六部吏部: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户部:掌管土地、户籍、赋税、俸饷。礼部:掌管祭祀、典礼、科举及外事接待。兵部:掌管选用武官及兵籍、军械、军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工部:掌管工程营造、屯田水利。秦汉行政区是郡,长官称为郡守,汉朝称太守隋唐行政区是州,长官成为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唐朝还有节度使宋朝称州官为知州、县官为知县明清改州为府,府的长官称知府此外:汉朝设有刺史、唐朝设有黜陟使古代科举:汉代实行“征辟制”和“察举制”。
1.征辟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制度。“征”是指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辟”是指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2.察举制(又称“举荐制”):汉武帝时推行的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是由地方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魏晋南北朝奉行“九品中正制”,也称“九品官人法”,各州郡都设中正官负责品评当地人物的高低,分为上上、上中直到下下九品。这种制度本来是为了品评人才的优劣,以便选人授官,但是后来由于担任中正的都是“豪门大族”,于是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科举考试:隋朝立国后果断进行改革,废除九品中正制,创建科举考试。明清科举考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等级由低到高)。1.院试:童生参加县府的考试,由省的提督学政莅临主持,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2.乡试:省级考试,通常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一次。由于是在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闱(wéi科举时代称考场为“闱”)。参加乡试的是秀才。乡试考中后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3.会试:礼部主持。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在礼部举行,所以会试又称为礼闱,又称为春闱。参加会试的是举人,取中后称为贡士,第一名称为会元。4.殿试:殿试是皇帝主试的考试,考策问。参加殿试的是贡士,取中后统称为进士。殿试分三甲录取。第一甲赐进士及第,第二甲赐进士出身,第三甲赐同进士出身。第一甲录取三名,第一名俗称状元,第二名俗称榜眼,第三名俗称探花。谥号:根据生前事迹与品德修养,对已故之人追加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两种。古代君主、诸侯、大臣、后妃等具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会被追加谥号,帝王的谥号一般由礼官议上,臣下的谥号由朝廷赐予,这类谥号称官谥。官谥有美谥(褒)、恶谥(贬)、悯谥(同情)三大类。1.“美谥”有文、武、景、明、惠、平等,2.“恶谥”有灵、炀、厉、幽等,3.“悯谥”有哀、怀、愍(mǐn)等。比如:周文王(褒)、隋炀帝(贬)、汉哀帝(同情)。一般文人学士或隐士的谥号,则由其亲友、门生或故吏所加,称为私谥。比如:靖节(东晋陶渊明的谥号,就是亲友追赠的,世称“靖节先生”)。朝廷不会给庶民追赠谥号。庙号:皇帝死后,在太庙中被供奉祭祀时所特起的带“祖”或“宗”的名号。如:汉高祖、唐太宗等。年号: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中国封建时期皇帝即位时或在位期间遇到“天降祥瑞”或内讧外忧等大事、要事,都要更改年号,称改元。每个年号开始的一年称元年。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唐高宗有14个年号。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故后世即以年号作为皇帝的称呼,如永乐皇帝、乾隆皇帝、康熙皇帝等。谥号、庙号为死后使用,年号则为生前使用。丁忧与服阙:丁忧:也称“丁艰”(丁,遭遇;忧,居丧),即遭遇父母丧事。朝廷官员的父母如若死去,无论此人任何官何职,从得知丧事的那一天起,必须回家守制,期限一般为三年。守丧期间,要吃、住、睡在父母坟前,不喝酒、不洗澡、不剃头、不更衣,并停止一切娱乐活动。母亲去世,称“丁内艰”;父亲去世,称“丁外艰”。服阕(què):也称“服除、除服”,即服丧期满。古代礼制,父母去世后守孝三年,期满后脱去丧服。(阕:完结。服阕:穿丧服守孝的期限结束)(2021全国乙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犯颜,指敢于冒犯君王或尊长的威严,常常用于表示直言敢谏的执着态度。B.抵极刑,抵刑即处刑,抵极刑指犯人受到死刑外加上尸体示众极端刑罚。C.减膳,古代帝王遇到天灾等让自己感到内疚的情况时,常食素或减少肴馔。D.大理丞,大理丞是大理寺的重要官员,大理寺是我国古代掌管刑狱的官署。高考真题演练【答案】B.“抵极刑”,极刑即死刑,“抵”意为达到,意即达到判处死刑的地步。没有尸体示众之意。故选B。(2020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项事务的官员,又可特指科举的主试官,文中指后者。B.殿试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最高一级的考试,在殿廷举行,由丞相主持。C.司农是官名,又称为大司农,主要掌管农桑、仓储、租税等相关事务。D.当轴,指做官处在重要的位置,当轴者则指身居显赫职位的当权官员。高考真题演练【答案】B项,“由丞相主持”错。【解析】科举史上的殿试是由武则天首创的。宋朝正式成制,金、元、明、清四代沿用。又称御试、廷试,即指皇帝亲自出题考试。因此应当是由皇帝主持。故选B。(2020全国二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方士,又称方术士,指中国古代好讲神仙方术、从事巫祝术数活动的人。B.保任,意思是担保或担保者,文中特指因向朝廷推荐人才而负担保责任。C.禁中,又称禁内,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因所居宫室严禁随便进出得名。D.四六之制,即骈文,因在发展中逐渐成为相对整齐的四六句式而由此称。高考真题演练【答案】C项【解析】C项,“指皇室宗族所居之处”错误,应是“封建帝王所居的宫苑”。故选C。(2020全国三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太守是郡一级的最高行政长官,主要掌管民政、司法、军事、科举等事务。B.立嗣可指无子而以同宗之子承继,又可指确立王位继承人,文中则指后者。C.周公是周文王之子,周武王之弟,曾辅佐周武王讨伐商纣王最终获取天下。D.居摄是指古代帝王因年幼不能亲政,大臣代居其位来处理政务的一种制度。高考真题演练【答案】A项,太守不负责掌管军事和科举,太守的职责是“治民、进贤、决讼、检奸,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再说,本文主人公是晋代人,当时也无科举(隋朝开科举)哦(2019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诸子百家是先秦至汉初学术派别的总称,其中又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B.诏令作为古代的文体名称,是以皇帝的名义所发布的各种命令、文告的总称。C.礼乐指礼制和音乐,古代帝王常常用兴礼乐作为手段,以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D.就国,是指受到君主分封并获得领地后,受封者前往领地居住并进行统治管理。高考真题演练【答案】
A项,“诸子百家是对先秦时期各学术派别的总称”,而且汉代董仲舒倡导“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可知影响最深远的三家应该是“儒、法、道”而非“农”,故选A。(2019全国二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缪公即秦穆公,春秋时秦国国君,在位期间任用贤臣,使国力趋强,称霸西戎。B.汤武即商汤与孙武的并称,他们二人均以善于用人用计,战功赫赫,留名于青史。C.变法是指对国家的法令制度作出重大变革,商鞅变法为秦国富强奠定了基础。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高考真题演练【答案】B项。“汤武”指的是商汤与周武王的并称。《易·革》中说“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汤武革命是指商汤与周武王以武力推翻前朝的革命。商汤王起兵打败夏桀王于鸣条之野,一举灭夏。商纣王时的牧野之战,武王伐纣成功。后人把夏商周之间的两场革命称为汤武革命。故选B。(2019全国三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殷纣为商代末代国君,在位期间统治失控,好酒淫乐,暴殓酷刑,是有名的暴君。B.武王是周文王之子,继承其父遗志,联合众多部族与商激战,灭商,建立周王朝。C.三晋,春秋末韩、赵、燕三家分晋,战国时期的韩、赵、燕三国,史上又称“三晋”。D.令尹,春秋战国时期楚国设置的最高官位,辅佐楚国国君,执掌全国的军政大权。高考真题演练【答案】三晋指春秋末韩、赵、魏三家分晋。故选C。(2018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三坟》《五典》传为我国古代典籍,后又以“坟籍”“坟典”为古代典籍通称。B.“阙”原指皇宫前面两侧的楼台,又可作为朝廷的代称,赴阙也指入朝觐见皇帝。C.“践阼”原指踏入古代庙堂前台阶,又表示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D.逊位,也称为让位、退位,多指君王放弃职务和地位,这里指鲁芝的谦让行为。高考真题演练【答案】C解析:践祚:走上阼阶主位。古代庙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无“用武力打败敌对势力,登上国君宝座”之意。(2018全国二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豪右,指旧时的富豪家族、世家大户;汉代以右为尊,所以习惯上称为“豪右”。B.顿首,即以头叩地而拜,是古代交际礼仪;又常常用于书信、表奏中作为敬辞。C.茂才,即秀才,东汉时为避光武帝刘秀名讳,改称茂才,后世有时也沿用此名。D.京师是古代京城的通称,现代则称为首都;“京”“师”单用,旧时均可指国都。高考真题演练【答案】D项,“师”单用时,没有“国都”的意思。A、B、C三项涉及称谓、礼仪、科举等内容,备考时,需分类总结记忆。(2018全国三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陵寝是帝王死后安葬的陵墓,陵墓建成后,还需设置守陵奉祀的官员以及禁卫。B.株,本义指树根,根与根间紧密相连,因而“株连”又指一人有罪而牵连他人。C.前尹在文中指开封府前任府尹;“尹”为官名,如令尹、京兆尹,是知府的简称。D.御名指皇帝名讳,古代与皇帝有关的事物前常加“御”字,如“御玺”指皇帝印信。高考真题演练【答案】C项,“是知府的简称”错误。(2017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以字行,是指在古代社会生活中,某人的字得以通行使用,他的名反而不常用。B.姻亲,指由于婚姻关系结成的亲戚,它与血亲有同有异,只是血亲中的一部分。C.母忧是指母亲的丧事,古代官员遭逢父母去世时,按照规定需要离职居家守丧。D.私禄中的“禄”指俸禄,即古代官员的薪水,这里强调未用东乡君家钱财营葬。高考真题演练【答案】B解析:姻亲是以婚姻关系为中介而产生的亲属,血亲是基于血统关系的亲属。二者性质完全不同。(2016全国一卷)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与当今某些国家内阁或政府首脑的含义并不相同。B.建储义为确定储君,也即确定皇位的继承人,我国古代通常采用嫡长子继承制。C.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各级官员。D.契丹是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高考真题演练【答案】C项,解析:“有司”是官吏的通称,可译为“有关官员”,例如课文《廉颇蔺相如列传》中有言“召有司案图”。1.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叟”,我国古代对年老男子的一种带有轻蔑口吻的称谓,如“河曲智叟”“童叟无欺”等。B.“大夫”,古代官名。西周以后先秦诸侯国中,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级。C.“庶人”,古代泛指无官爵的平民。周代上层为卿、大夫、士,下层为庶人。D.“千乘”,古代用四匹马拉的一辆兵车叫一乘,诸侯国的大小以兵车的多少来衡量。模拟训练【答案】解析A项,“叟”没有轻蔑口吻,有时还有尊敬的意思。2.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母忧”,母亲丧事。古代子女为父母守丧,不行婚嫁之事,不参与吉庆之典,官者须离职。B.“豫章”,古代区域名称,在汉代设郡,指现在的南昌地区,唐代初期把豫章郡改为“洪州”。C.“吏部”,掌管天下所有官吏的任免、升降、调动和选拔考试等事务,长官称吏部尚书。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南北朝时期指太尉、司徒、司空。模拟训练解析C项,不是“所有官吏”,只是文官,武官属于兵部管辖。“选拔考试”在唐开元以后是礼部的事。3.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朔漠”,指北方的沙漠地区。如杜甫《咏怀古迹》:“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B.“公车”,汉代官署名。因汉代曾用公家车马接送应举的人,后便以“公车”泛指入京应试的举人。C.“科举”,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起于明代。D.“书院”,唐宋至明清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是私人或官府所设的聚徒讲授、研究学问的场所。如岳麓书院、东林书院等。模拟训练【答案】C项,“起于明代”错,应该是“起于隋朝”。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举人”原指被荐举的人,唐宋时指地方推举赴京应科考者,明清时指在每年一次的乡试中合格者。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与吏、户、礼、兵、工并称古代六部,负责审定律令及审核刑狱。C.“河阳”中“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金融产品信息披露
- 土地平整项目施工合同
- 2024版金融投资公司股权转让合同书
- 二零二四年度委托合同受托人的职责和权限
- 二零二四年合作经营合同(含股权结构)
- 2024年度工程承包合同:某水利工程承包协议
- 二零二四年度农业自动化喷灌设备采购与安装合同
- 2024年度国家开放大学校园绿化维护合同
- 2024年度医疗机构网络布线及信息系统集成合同
- 2024年度地坪工程变更设计合同3篇
- 少先队历史教育
- 基层武装工作绩效考核评分细则
- 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
- 水运规划及建设项目管理课件
- 产品操作说明书lcd显示单元用户手册ds d2046nh v
- 现代数字信号处理Advanc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ch5 wavel
- 《最后一次讲演》优秀教案及教学反思(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 解读37号令、31号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解读37号令、31号文(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管理规定)课件
- 2023年公共营养师之三级营养师真题及答案
- 吃苦作文700字记叙文-高中吃苦作文五篇精选
- MBTI十六种性格全报告分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