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竞赛辅导-动物分类4中课件_第1页
省竞赛辅导-动物分类4中课件_第2页
省竞赛辅导-动物分类4中课件_第3页
省竞赛辅导-动物分类4中课件_第4页
省竞赛辅导-动物分类4中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脊椎动物形态解剖讲座绍兴县鲁迅中学王海鸥排泄系统

以后肾为排泄器官,排泄物主要为尿酸神经系统

1)大脑明显分为两半球,纹状体,表层出现神经细胞集中的新脑皮。

2)延脑发达,在脑和脊髓之间形成弧度弯曲,称为颈弯曲,是高等脊椎动物的特征性标志感觉器官

1)内耳发达,鼓膜,形成雏形的外耳道,有利于收集陆上声波。

2)具犁鼻器:是蛇和蜥蜴特有的化学感受器,位于口腔顶部。

鳄与龟鳖类犁鼻器退化

3)腹亚科的有红外线感受器——颊窝鸟纲

鸟类是体表被覆羽毛,有翼,恒温和卵生的脊椎动物。

鸟类是由爬行类进化而来的,是在爬行类的基础上进一步适应飞翔生活的一支高度特化的高等脊椎动物。

鸟类与爬行类有着许多共同特征,被称为是美化了的爬行动物。

1鸟类和爬行类的共同特征:

1)皮肤干燥,缺乏皮肤腺

2)都具有皮肤衍生物(羽毛和角质鳞片)

3)头骨具单一枕髁

4)排泄物为尿酸2鸟类在系统演化中的进步性特征

2.1具有高而恒定的体温(约37.5-44.6度)

恒温的出现标志着动物体的结构和功能进入了更高的水平。

恒温动物具有较高而稳定的新陈代谢水平和调节体温的能力。

▲减少了对环境的依赖

▲扩大了颁布区域范围2.2具有迅速飞翔能力,能借主动迁徙来适应多变的环境

鸟类的迁徙是对改变着的环境条件的一种积极的适应本能;是每年在繁殖区与越冬区之间的周期性的迁居。这种迁飞的特点是定期、定向而且多集成大群。鸟类的迁徙大多发生在南北半球之间。少数在东西方向之间。——鸟类根椐不同的迁徙习性可分成以下类型:

1)留鸟:终年栖居在一地而不迁徙的鸟类,如麻雀、喜雀。

2)候鸟:随季节不同,气候的冷暖而改变栖息地的鸟类。

▲冬候鸟:冬季飞来越冬,春季北去繁殖的鸟类,如大雁、野鸭等。

▲夏候鸟:夏季飞来繁殖,冬季南去越冬的鸟类,如家燕、杜鹃等。

3)旅鸟:在南北迁徙过程中旅经某地暂时停下栖息的种类,如灰鹤等。鸟类适应飞翔生活的特征

外形

体表被覆羽毛,具有流线形的外廓,以活活飞行阻力。

鸟类的羽毛有三种类型——

●正羽:披覆在体表的大型羽片

▲飞羽:着生在翅膀上的正羽,对飞翔起决定性作用

▲尾羽:着生在尾部的飞羽,相当于舵,起平衡作用

正羽的结构:羽小枝上有钩和槽,相邻羽小枝的钩槽相连,使羽片编织成结实而富有弹性的薄片。

●绒羽:密生在正羽下面,羽柄短,顶端发出细长的丝状羽枝,羽小枝上无钩、槽。

●纤羽:又称毛羽——夹着在其它羽毛之间

羽毛是鸟类特有的皮肤衍生物呼吸系统

1)鸟类的肺是由各级支气管组成的彼此互相吻合的网状管道系统。

气管——→支气管——→肺

肺:中支气管(初级支气管)到达肺的后部,与后气囊相连

中支气管在肺内分支出几组次级支气管(背、侧、腹支气管)

次级支气管再分支形成平行的副支气管(三级支气管)

副支气管分出许多微支气管

微支气管为毛细血管所包围,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2)肺部有9个气囊

●前气囊:

▲颈气囊一个

▲锁间气囊:一对

▲前胸气囊:一对

●后气囊:

▲中胸气囊:一对

▲后胸气囊:一对

3)进行双重呼吸感觉器官

1)视觉发达,为适应快速飞行时的定向要求,有一系列适应性的变化:

结构上的变化:

●具瞬膜:为眼睑内侧的能开闭的半透明膜

功能:在飞行中眼睑张开时,可防止异物伤害眼球

●具巩膜骨:为巩膜前面的一组小骨片组成的环

功能:防止眼球变形

●具栉膜:为眼球后房内的一种丰富色素和毛细血管的梳状结构,从脉胳膜中伸入玻璃体中。

功能:供给视网膜氧气和营养,调节眼球内部压力,使鸟类增加对移动物体的识别能力。

●特殊的双调节机制:不仅能调节眼球晶状体的凸度,还能调节角膜的凸度和改变晶状体和规网膜之间的距离,这种眼球的调节方式称为双重调节。哺乳纲哺乳动物是全身披毛、运动快速、恒温胎生的脊椎动物,是脊椎动物中躯体结构、功能行为最为复杂的最高级动物类群。1胎生、哺乳及其意义

大多数哺乳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胚胎在母体内发育时通过胎盘吸取母体血液中的营养物质和氧气,同时把排泄物送入母体内。1.1胎盘

胎盘是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母体子宫内膜结合形成的特殊结构。

哺乳动物胚胎的绒毛膜和尿囊膜相愈合,并形成许多指状突起(绒毛)嵌入母体的子宫内膜,胚胎与母体之间坂这层膜所隔开,胎儿、母体的两套血液循环下不相通,营养物质、呼吸气体和代谢废物靠弥散作用进行交换

——有二种类型:

1)蜕膜胎盘

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紧密,愈合在一起,分娩时绒毛膜连带子宫内膜一起脱出体外,生成大量出血,如人。

2)无蜕膜胎盘

胎盘的绒毛膜和尿囊膜与子宫内膜联系不紧密,胎儿出生时胎盘与子宫内膜容易分离,分娩时子宫内膜不受伤害,无大量出血现象。如牛、羊。

●胎生为胚胎发育提供了营养、保护及的恒温发育条件,使外界环境对胎儿是不良影响减少到最小程度。皮肤腺特别发达

皮肤腺来源于表皮生发层,有皮脂腺、汗腺、味腺和乳腺4种类型:

┌皮脂腺:分泌皮脂以润滑皮肤和毛发,防止干燥和浸润。

│汗腺:分泌汗液,通过出汗可调节体温,排泄部分尿素。

│味腺:为汗腺和皮脂腺的变形,能分泌特殊物质以吸引异性、识别同种个体或用以自卫。

└乳腺:为变态的汗腺,由若干乳腺集中心一定区域称为乳区

哺乳类的乳腺根椐乳头的有无及开口情况可分为三种类型:

┌无乳头型:乳腺似汗腺,无乳头,如鸭嘴兽

│真乳头型:如乳腺管都于乳头表面,如灵长类

└假乳头型:乳头内有一空隙,称乳管,如牛。续2鱼类(鲫鱼)两栖类(蛙)爬行类(蜥蜴)鸟类(家鸽)哺乳类(家兔)神经系统②;③;⑤;⑥脑分5部;大脑比例小;有侧线;⑥;大脑具原脑皮;小脑不发达;⑥;大脑半球显著;⑦新脑皮;⑥;大小脑表面较平滑;小脑较发达⑥;⑦;大脑皮层发达,多沟回;小脑结构复杂;生殖系统①;⑤⑥体外受精;(鲨鱼体内受精)⑦卵生;⑥;⑦⑦;⑧羊膜卵;⑨体内受精⑦;⑧;⑨;筑巢.孵卵.育雏胎生;哺乳角哺乳动物的角分为洞角、实角和表皮角。(1)洞角:由头骨突起形成的中空骨质心和表皮形成的角质鞘构成。角无分叉,终生不换。如牛、羊的角。(2)实角:由真皮形成实心骨质角,角分叉,每年脱换一次。如鹿角,新形成的表皮肤表面有绒毛,血管丰富叫鹿茸。表皮干枯后只留下骨质实角。(3)表皮角:无骨质心,完全由表皮角质化形成,与毛形成相似,如犀牛角。2、脊柱分为颈、胸、腰、荐、尾五部分。锥体双平行,两椎体间有软骨椎间盘相隔,椎间盘中央有残留脊索叫髓核。(1)

颈椎绝大多数为7枚(海牛6枚、树懒6-10枚)水生种类及某些穴居种类颈椎有愈合现象。第一颈椎特化为环椎:无锥体,椎体成为枢椎的齿突。第二颈椎特化为枢椎:棘突宽板状与寰椎两翼形成枕部肌肉的3个附着点。其余5枚颈椎结构相同:椎弓短、扁平,横突有孔,无肋骨相连。(2)

胸椎(12-15枚)兔为12枚特点:各胸椎均与肋骨相连,棘突高,向后延伸,举颈、举头肌肉附着之。横突侧有关节窝与肋骨结节相关节,肋骨小头与相邻两椎体的肋骨窝相关节。(3)

腰椎多为4-7枚,兔7枚(鲸21枚)特点:椎体粗,棘突宽大,指向前方;横突长伸向外侧,无肋骨附着。(4)

荐椎一般为3-6枚,兔4枚。特点:棘突较低矮,椎体及突起全部愈合在一起。成体荐椎多愈合为一块叫荐骨。(5)

尾椎不同动物数目不等,兔16枚。子宫哺乳类的子宫类型:双子宫(兔、啮齿类);分隔子宫(猪);双角子宫(有蹄类、食肉类);单子宫(翼手类、灵长类)。哺乳纲分类现存哺乳动物有4180种,我国有509种,分为三个亚纲。一、原兽亚纲最原始的类群,保留着爬行类的特征:(1)卵生,卵直径为44mm,母兽孵卵或在育儿袋中孵化(针鼹)。(2)雄性无阴囊,小阴茎在泄殖腔内。(3)有泄殖腔(单孔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