烯烃的物理性质_第1页
烯烃的物理性质_第2页
烯烃的物理性质_第3页
烯烃的物理性质_第4页
烯烃的物理性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节烯烃一、烯烃的结构和命名☆三、烯烃的化学性质☆二、烯烃的物理性质四、烯烃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五、重要的烯烃第二章链烃第一页第二页,共37页。(一)本节重点: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征,烯烃的化学性质及应用,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马氏规则的应用。(二)本节难点:烯烃的结构,π键的特征,亲电加成反应的历程,烯烃的结构对亲电加成反应速率和取向的影响。

重点与难点目录△第二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三页,共37页。定义烯烃双键通过sp2杂化轨道成键。烯烃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碳碳双键的不饱和开链烃,通式:CnH2n。目录△第三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四页,共37页。一、烯烃的结构和命名1.烯烃的结构1)乙烯的结构目录△第四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五页,共37页。双键碳原子的sp2杂化目录△第五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六页,共37页。sp2

杂化

碳碳双键相当于由一个C-Cσ键和一个C-Cπ键组成,平均键能为610.9kJ.mol-1,其中C-Cσ键的平均键能为343.3kJ.mol-1,π键的键能为263.6kJ.mol-1,π键的键能较σ键的小。

目录△第六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七页,共37页。

乙烯中键的形成目录△第七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八页,共37页。2)π键的特点

与σ键相比,π键具有自己的特点,由此决定了烯烃的化学性质:(1)π键没有轴对称,因此以双键相连的两个原子之间不能再以C-Cσ键为轴自由旋转,如果吸收一定的能量,克服

p轨道的结合力,才能围绕碳碳σ键旋转,结果使π键破坏。

(2)π键由两个p轨道侧面重叠而成,重叠程度比一般σ键小,键能小,容易发生反应。

(3)π键电子云不是集中在两个原子核之间,而是分布在上下两侧,原子核对π电子的束缚力较小,因此π电子有较大的流动性,在外界试剂电场的诱导下,电子云变形,导致π键被破坏而发生化学反应。目录△第八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九页,共37页。注意:双键写法中C=C两根短线的不同含义。

目录△第九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页,共37页。2.烯烃的异构现象烯烃不仅有碳干异构,还存在位置异构及顺反异构体。如:

1-丁烯

顺-2-丁烯

反-2丁烯

异丁烯

目录△第十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一页,共37页。3.烯烃的命名1)选择含双键的最长碳链为主链:2,4-二甲基-2-己烯

2)从距双键最近的一端起对主链碳原子进行编号。

3)将双键位次用编号较小的一个双键碳的位次表示,写在母体名称前面。

4)其它同烷烃命名原则。

目录△第十一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二页,共37页。烯

烯烃去掉一个H后的基团称为烯基,如:

目录△第十二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三页,共37页。三、烯烃的化学性质加成反应:烯烃的双键中π键断裂,双键的二碳原子与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结合,形成两个σ键,称为加成反应。

1.催化加氢(一)加成反应二、烯烃的物理性质(见课本)目录△第十三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四页,共37页。例:

催化剂:PtO2,Pd/C,Pd/BaSO4,R-Ni,Pt黑等。

目录△第十四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五页,共37页。

乙烯

丙烯

丁烯

顺-2-丁烯

异丁烯

反-2-丁烯

137.2125.1126.8119.7118.8115.5

2-甲基-2-丁烯2,3-二甲基-2-丁烯

112.5111.3kJ/mol

从上述数据看出,连接在双键碳原子上的烷基数目越多的烯烃越稳定。

热目录△第十五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六页,共37页。2.卤化(与Br2反应时,用于检验烯烃)

反应活泼性:

氟>氯>溴>碘目录△第十六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七页,共37页。例:反式加成目录△第十七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八页,共37页。(3.4.5.)与酸与水加成

目录△第十八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十九页,共37页。3.加卤化氢CH2=CH2+HICH3CH2IHX反应活性:HI>HBr>HCl目录△第十九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页,共37页。4.加硫酸马氏加成定则间接水合法目录△第二十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一页,共37页。5.加水直接水合法6.加次卤酸注意:与不对称烯烃加成时,Cl加到连H较多的双键碳原子上。目录△第二十一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二页,共37页。7.加硼氢化合物2RCH=CH2+B2H6

2

RCH2CH2BH2+

RCH=CH2(RCH2CH2)2BH+

RCH=CH2(RCH2CH2)3BH2O2NaOH,H2O产物反马氏定则,常用于合成伯醇2RCH2CH2BH2

(RCH2CH2)2BH(RCH2CH2)3B3RCH2CH2OH+H3BO3目录△第二十二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三页,共37页。(二)氧化反应1.催化氧化2CH2=CH2+O22CH2CH2

OAg300℃目录△第二十三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四页,共37页。2.被高锰酸钾氧化目录△第二十四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五页,共37页。3.臭氧化臭氧化合物不稳定,易爆!直接水解可得醛酮目录△第二十五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六页,共37页。示例:目录△第二十六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七页,共37页。(三)聚合反应(四)α-H的活性反应目录△第二十七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八页,共37页。

某些亲电试剂(如Br2)易与双键生成一个特殊结构的正离子——三元环状碳正离子,也叫翁离子:四、烯烃加成反应的反应机理目录△第二十八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二十九页,共37页。

在第二步中,为了使能量最低,溴负离子只能从溴翁离子中溴原子的相反方向进攻,从而生成反式加成产物。一般地,电负性较小,半径较大的原子易形成翁离子,如Br,Cl,I等。经由翁离子历程,得反式加成产物的亲电试剂有:Br2,Cl2,HOCl,HOBr,ICl,NOCl等。

目录△第二十九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三十页,共37页。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则:凡是不对称结构的烯烃和酸加成时,酸的负基主要加到含氢原子较少的双键碳原子上。

目录△第三十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三十一页,共37页。3.

马氏规则的解释和碳正离子的稳定性1)用诱导效应和σ-π共轭(超共轭)效应来解释。

以丙烯为例:

正诱导效应

(+I)

目录△第三十一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三十二页,共37页。更重要的是超共轭(σ-π)效应的影响:

目录△第三十二页第二章链烃第二节烯烃第三十三页,共37页。

2)用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活泼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稳定性进行解释。甲基等既有供电子诱导作用又有超共轭效应,可分散离子正电荷。目录△第三十三页第二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