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1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2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3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4页
河南省部分地区上学期12月高三语文试题分类汇编:古代诗歌阅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焦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登高咏菊尽罗隐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①。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②,要时③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注】①兰荪:一种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③要时:迎合世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深秋菊花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B.“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饱含豁达之意。C.颈联上句运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砌”,暗指诗人沉沦下僚、晋升失路。D.诗歌构思巧妙,“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张本。16.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的角度简要赏析尾联。(6分)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奉和春夜应令庾肩吾①春牖对芳洲,珠帘新上钩。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讵假西园宴,无劳飞盖游②。【注】①庾肩吾,南朝梁代文学家,梁简文帝萧纲素爱其才华。本诗为萧纲未做皇帝时,身为萧纲老师兼臣僚的庾肩吾和其诗《春夜应令》而作。②曹植《公宴诗》云:“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牖”两句借虚拟丽人开篇,窗户正对着芳洲,深闺丽人也禁不住春色的撩拨,将珠帘搭上帘钩,凭牖凝睇,下文无限景致由此勾起。B.“烧香”两句对仗工整,与诗题中的“夜”字呼应,漏声滴滴、更声阵阵,既渲染了清夜的气氛,又暗示时光之流逝。C.“水光”两句是遥望中所见:月光射到水面,悬在壁上的波光随水波的起伏而跳荡,山上树木葱茏,翠色似乎要流下山来,甚是空灵。D.“讵假”两句运用曹植《公宴诗》中的典故,意在指出今日的良辰美景胜似曹丕即“公子”的西园之宴,起到了呼应开篇的作用。16.有评论家指出,本诗中“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效古赠崔二(节选)①高适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岂论草泽②中,有此枯槁士。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注】①开元二十一年冬十月,诗人第一次出塞蓟北,此诗作于即将踏上归途时。②草泽:与朝廷相对而言,指民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三、四句以景写情,用河洲十月的凄凉画面,衬托诗人暗淡的心境。B.诗人不愿长处“草泽”,怀想当途者定能够重用自己,暗含积极用世的情怀。C.诗歌第九、十两句与鲍照诗句“举杯断绝歌《路难》”表达了相似的苦闷之情。D.整首诗音节激昂顿挫,感情强烈,字里行间流荡着一股不平之气。16.本诗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释】①绵谷:与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均为四川地名。②蔡氏昆仲:指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叙述的笔法回忆自己两次游锦江的情景,对往事充满了怀念,流露喜悦之情。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极写诗人游览所见之美;“碍”与“遮”用笔迂回,别有一番意味。C.颈联的“牵”和“带”富有拟人色彩;“肠断”一词用语极为夸张,抒发感情深刻而有力。D.尾联诗人回首远望,寄写心中的情思,“因君”二字突出了友人在诗人心中的地位。16.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16、本诗颔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简要赏析。(6分)河南省巩义市第二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赤甲①

杜甫

卜居赤甲迁居新,两见巫山楚水春。

炙背可以献天子,美芹由来知野人②。

荆州郑薛寄书近,蜀客郗岑非我邻③。

笑接郎中④,评事饮,病从深酌道吾真。【注】①此诗作于大历二年(767)三月。时杜甫56岁,客居夔州。杜甫赤甲宅位于夔州城东北郊区,背靠赤甲山。②嵇康《与巨源绝交书》:“野人有快炙背而美芹子者,欲献之至尊,虽有区区之意,亦已疏矣。”③郑薛:郑审、薛据。郗岑:郗昂、岑参。都是杜甫的朋友。④郎中评事:指吴郎中、崔评事,前者为朋友,后者为表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起笔扣题,说自己到夔州已经两年,最近移居赤甲。

B.颔联用典并化用前人的文意,使诗意厚重丰富、蕴藉含蓄。

C.颈联运用对比手法,说明朋友离的远近不同和态度的差异。

D.尾联写吴郎中、崔评事两位朋友到访,开怀畅饮,一吐真心。16.这首诗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古代诗歌阅读河南省焦作市一中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阶段测试语文试卷(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题。登高咏菊尽罗隐篱畔霜前偶得存,苦教迟晚避兰荪①。能销造化几多力,不受阳和一点恩。生处岂容依玉砌②,要时③还许上金樽。陶公没后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注】①兰荪:一种香草。②玉砌:用玉石砌的台阶,此指富贵之地。③要时:迎合世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说深秋菊花迟开放,是为了避开兰荪炫耀芬芳的时节,言近旨远,含蓄蕴藉。B.“阳和”指春煦之气,颔联下句说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饱含豁达之意。C.颈联上句运用反问手法,明说菊花生处不容靠近“玉砌”,暗指诗人沉沦下僚、晋升失路。D.诗歌构思巧妙,“偶得存”照应诗题中的“尽”字,“篱畔霜前”为颈联中的“生处”张本。16.请从表现手法和情感内涵的角度简要赏析尾联。(6分)15.答案:B解析:内容情感+表现手法+结构构思“菊花不接受春天的一点恩惠”“饱含豁达之意”错误,“不受阳和一点恩”是说菊花得不到春天的一点恩惠,隐喻诗人自身沉沦,怀才不遇,故饱含的是幽怨愤懑之情。16.答案:①上句化用陶渊明爱菊这一典故,陶渊明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名句,世以陶公为菊之知己;下句运用拟人手法,说陶公没后菊花难遇知己,带露残菊仿佛为此而伤心落泪。②诗人由登高所见“菊尽”而联想到菊之知己陶公,进而想象残菊带露是为不得知己而“泪痕”斑斑,表现了诗人清高孤介的品格,抒发了诗人遭冷落、无知己的身世慨叹。解析:表现手法+情感内涵首先分析表现手法,主要包括修辞手法等。“陶公”指的是陶渊明,陶渊明是爱菊的典型,写有大量关于菊花的诗句,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等,所以世以陶公为菊之知己,提到菊花,自然会想起陶公。故“陶公没后无知己”一句运用了陶渊明爱菊这一为人熟知的典故,指出自陶渊明去世后,菊花在世间再无知己。“露滴幽丛见泪痕”一句则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泪痕”一词将菊花人格化,说带露残菊似乎在为不得知己而伤心落泪。其次分析情感内涵,要联系菊花的遭遇和诗人自身的处境。诗人以菊自喻,菊无知己暗示诗人难遇知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表现了诗人高洁孤介的品格;诗人托菊言志,菊因无知己而伤心落泪,传达出诗人遭冷落的苦闷愤懑。河南省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题。奉和春夜应令庾肩吾①春牖对芳洲,珠帘新上钩。烧香知夜漏,刻烛验更筹。天禽下北阁,织女入西楼。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水光悬荡壁,山翠下添流。讵假西园宴,无劳飞盖游②。【注】①庾肩吾,南朝梁代文学家,梁简文帝萧纲素爱其才华。本诗为萧纲未做皇帝时,身为萧纲老师兼臣僚的庾肩吾和其诗《春夜应令》而作。②曹植《公宴诗》云:“公子敬爱客,终宴不知疲。清夜游西园,飞盖相追随。”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春牖”两句借虚拟丽人开篇,窗户正对着芳洲,深闺丽人也禁不住春色的撩拨,将珠帘搭上帘钩,凭牖凝睇,下文无限景致由此勾起。B.“烧香”两句对仗工整,与诗题中的“夜”字呼应,漏声滴滴、更声阵阵,既渲染了清夜的气氛,又暗示时光之流逝。C.“水光”两句是遥望中所见:月光射到水面,悬在壁上的波光随水波的起伏而跳荡,山上树木葱茏,翠色似乎要流下山来,甚是空灵。D.“讵假”两句运用曹植《公宴诗》中的典故,意在指出今日的良辰美景胜似曹丕即“公子”的西园之宴,起到了呼应开篇的作用。16.有评论家指出,本诗中“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两句与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6分)15.答案:D解析:“起到了呼应开篇的作用”错误,“讵假”两句未与开篇有关闺人的描写相呼应。16.答案:①“月皎疑非夜,林疏似更秋”意为月色如水,亮如白昼,令人怀疑夜已悄然而去,林木稀疏,有若秋天不告而至。诗人大胆想象整个林子在月光照耀下变得疏淡了,仿佛又到了秋天叶落的时节,这是以秋景写春色。②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的“月照花林皆似霰”写月光照在鲜花和树木上好像细密的冰珠在闪烁,“霰”是小冰粒,此句以冬景写春色。解析:对比鉴赏+联系教材“月皎”两句与“月照”句皆描写出月光之下幽静的春景,此谓“同工”。明明都是写春景,但前者说“林疏似更秋”,以仿佛到了秋天叶落时节的错觉,描绘出月下树木疏影横斜的情形,是以秋景写春色;后者“月照花林皆似霰”中的“霰”是只有冬天才出现的小冰珠,此句以“似霰”的错觉,描绘出月照花林的情景,是以冬景写春色。此谓“异曲”。河南省周口市文昌中学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12月份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效古赠崔二(节选)①高适十月河洲时,一看有归思。风飙生惨烈,雨雪暗天地。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岂论草泽②中,有此枯槁士。长歌增郁怏,对酒不能醉。穷达自有时,夫子莫下泪。【注】①开元二十一年冬十月,诗人第一次出塞蓟北,此诗作于即将踏上归途时。②草泽:与朝廷相对而言,指民间。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诗歌三、四句以景写情,用河洲十月的凄凉画面,衬托诗人暗淡的心境。B.诗人不愿长处“草泽”,怀想当途者定能够重用自己,暗含积极用世的情怀。C.诗歌第九、十两句与鲍照诗句“举杯断绝歌《路难》”表达了相似的苦闷之情。D.整首诗音节激昂顿挫,感情强烈,字里行间流荡着一股不平之气。16.本诗最后两句蕴含了怎样的复杂感情?请简要概括。(6分)15.答案B命题透析本题考查赏析诗歌的手法、情感的能力。思路点拨“不愿长处‘草泽’,怀想当途者定能够重用自己”曲解诗句意思。“缅怀当途者,济济居声位”意思是朝廷权贵人数众多,地位显赫,与下句“岂论草泽中,有此枯槁士”形成强烈对比,表达同处一世,一荣一枯,判若云泥,表达诗人的悲愤之情。16.命题透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思想情感的能力。答案①开导友人看淡穷达,表达关心劝慰之情。②兼有诗人安于时命,自我宽解之情。③表面旷达,实则包含不尽的辛酸与无奈。(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合理亦可酌情给分)河南省南阳市新野县第一高级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三、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绵谷①回寄蔡氏昆仲②罗隐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注释】①绵谷:与诗中提到的锦江、绵州均为四川地名。②蔡氏昆仲:指罗隐游锦江时认识的两兄弟。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叙述的笔法回忆自己两次游锦江的情景,对往事充满了怀念,流露喜悦之情。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极写诗人游览所见之美;“碍”与“遮”用笔迂回,别有一番意味。C.颈联的“牵”和“带”富有拟人色彩;“肠断”一词用语极为夸张,抒发感情深刻而有力。D.尾联诗人回首远望,寄写心中的情思,“因君”二字突出了友人在诗人心中的地位。16.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是如何抒发感情的?15.B16.①首联借事抒情,流露昔日游览之乐。两个“值”字足见昔日在锦江春秋两度同赏胜景时的惬意快乐,对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②颔联、颈联运用拟人修辞,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以及离愁别恨之苦。芳草碍马,好云遮楼含蓄表达友人殷勤挽留之深情,表达对锦江的留恋和对朋友依依不舍。颈联借助山萦绕着别恨,水带着离情传达了诗人离别之恨。③尾联以景结情,表达怀念(思念)友人的深情。回头远望锦城,远树朦胧,云遮雾绕,以此收束全篇,寄写思念之情。【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B.“颔联总写锦江春景”错误。“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这两句分别承“前值东风”与“后值秋”而来,写出诗人对锦江风物人情的留恋。上句写春景,下句写秋景。故选B。16.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中艺术手法的能力。“一年两度锦江游,前值东风后值秋”的意思是一年曾经两次到锦城去游玩,头一次利春风第二次是秋天。两个“值”字足见昔日在锦江春秋两度同赏胜景时的惬意快乐,对美景的赞美之情溢于言表,首联借事抒情,流露昔日游览之乐。“芳草有情皆碍马,好云无处不遮楼。山牵别恨和肠断,水带离声入梦流”中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芳草、秋云的深情挽留表现诗人和友人的深厚情意。接着写诗人离别锦江时的情景,锦城之山因为离别而生恨断肠,锦江之水因为别离而泣声入梦;诗人通过拟人的手法,把自己的感情移接到山水身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通过山水的离愁别恨表达诗人与友人别离时的悲伤哀愁。最后“今日因君试回首,淡烟乔木隔绵州”意思是今天为你向锦官城回首眺望,只见绵州的乔木和淡淡云烟。写诗人为友人回首,回头远望锦城,远树朦胧,云遮雾绕,以景结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和对锦江的留恋之情。河南省南阳市桐柏县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午日观竞渡边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句一个“骇”字写出了人们观赏龙舟竞渡的惊恐心理,突出龙舟赛的紧张热烈。B.颈联写楚国端午日举行龙舟赛的风俗至今犹在,表达人们对屈原深深的怀念之情。C.尾联闲暇日江亭聚会,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烘托自己的怨愁之深。D.本诗从端午节赛龙舟风俗写起,引发对屈原的思念,最后直接抒发情感,层次分明。16、本诗颔联对赛龙舟的场面描写富有特色,深得诗评家称赞,请简要赏析。(6分)15、答案:C解析:C.“醉意中指责《离骚》不能消除忧愁”说法有误。此句中“讽”是诵读的意思,不是指讽刺指责。故选C。16、答案:①运用叠词“猎猎”“嘈嘈”描摹旗子被风吹动和鼓被擂击的声音,增强气势,富有节奏感;②运用比喻,彩旗如云,鼓声如雷,烘托了赛龙舟热闹壮阔的场景;③运用夸张,写云旗在云霄翻动,雷鼓震动细流,突出其声势浩大;④视听结合,从视觉写云旗翻青汉的壮阔,从听觉写雷鼓殷碧流的巨响,多角度描写赛龙舟的热闹场景;⑤描绘色彩,“青”“碧”,增强立体的质感,富有画面的感染力;⑥对仗工整,“云旗”对“雷鼓”,“猎猎”对“嘈嘈”,“翻”对“殷”,“青汉”对“碧流”,对仗非常工整,增加词语表现力,使语句更具韵味。解析:颔联中,作者使用了两个拟声叠词,其中“猎猎”形容风吹动旗帜等的声音,“嘈嘈”形容鼓声粗重,这两个叠词的使用使得整句诗都拟声逼真,节奏感强。“云旗”以云喻旗,“雷鼓”说明鼓声如雷,使用的是比喻手法,作者借这两个比喻细致描绘了参与竞渡龙舟的装饰,从而凸显了赛龙舟的热闹场面。在现实中,旗子不可能如天一样高,鼓声也不至于震动河流,但作者却偏偏在这一联中写云旗翻飞于重霄,如雷鼓声震动清流,可见是巧用夸张,在夸张性描摹中展示了龙舟竞渡的浩大声势。颔联中,旗子翻飞需要用眼睛看到,鼓声如雷需要用耳朵才能听到,作者在这里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