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课件_第1页
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课件_第2页
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课件_第3页
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课件_第4页
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龙骨水车的分类与其构造研究目的研究龍骨水車技術發展之脈絡。探索各型龍骨水車技術上的不同性。2何為龍骨水車?龍骨水車包含哪些元件?龍骨水車在中國使用了很長的時間,是一種刮板式鏈條傳動裝置,是世界上獨特的鏈式水泵。3動力源傳動裝置工作系統龍骨水車的元件龍骨水車的工作系統(主動鏈輪)東坡詩云:「翻翻聯聯銜尾鴉,犖犖確確蛻骨蛇。分疇翠浪走云陣,刺水綠針抽稻芽。洞庭五月欲飛沙,鼉鳴窟中如打衙。天公不見老農泣,喚取阿香推雷車。」,詩中尾鴉應是指龍骨車之刮水板,且亦提及了此種裝置像是蛇一般連綿不絕地捲動,且骨節突顯在外。---北宋蘇軾的〈無錫道中賦水車〉41龍骨板3跨軸5槽筒7軸承座9木齒2鶴膝4龍骨6軸承8主動鏈輪498631275龍骨水車的工作系統(從動鏈輪)1行道板2槽筒3龍骨4木齒5鶴膝6從動鏈輪5126543龍骨水車工作系統(槽筒)龍骨板的輸水裝置為槽筒與龍骨板構成。槽筒為箱形結構,以龍骨板的寬度製作水槽,中間安置行道板。6龍骨水車的起源與發展7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畢嵐發明馬鈞改良唐文宗太和二年(AD

828)水車製造令宋朝(南宋初)(AD1127-1160)風力驅動元朝(AD1271-1368)水力驅動方式拔車手搖車踏車風力龍骨水車水力龍骨水車牛轉龍骨水車2畝/人5畝/人20-60畝/架20-30畝/架10-15畝/架日灌溉量龍骨水車的動力源以及其傳動機構8人力驅動之龍骨水車畜力驅動之龍骨水車自然力驅動之龍骨車根據動力源分類動力源傳動裝置工作系統龍骨水車的元件龍骨水車的動力源以及其傳動機構(續)再根據動力源與工作系統間的傳動機構不同,可再將其細分為以上的分類。9人力驅動畜力驅動自然力驅動根據傳動機構細分手搖車拔車踏車牛轉龍骨水車水力龍骨水車風力龍骨水車手搖車10以手驅動龍骨水車的史料記載11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又使掖廷令畢嵐鑄銅人……又作翻車、渴烏,施於橋西,用灑南北郊路,以省百姓灑道之費。」出自《後漢書‧張讓傳》南朝劉宋范曄編畢嵐發明以手驅動龍骨水車的史料記載12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魏明帝)時有扶風馬鈞,巧思絕世。傅玄序之曰:……居京都,城內有地,可以為囿,患無水以灌之,乃作翻車,令童兒轉之,而灌水自覆。更入更出,其巧百倍於常。」出自《三國志》晉陳壽編畢嵐發明馬鈞改良拔車13

踏車踏車以及牛車的記載15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文宗太和二年閏三月,京兆府奏,准內出樣造水車。時鄭、白渠既役,又命江南征造水車匠。帝於禁中親指准,乃賜畿內諸縣,令依樣製造,以廣溉種。

出自《冊府元龜》北宋王欽若編畢嵐發明馬鈞改良唐文宗太和二年(AD

828)水車製造令踏車以及牛車的記載16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傳聞唐國之風,渠堰不便之處,多構水車。無水之地,以斯不失其利。此間之民,素無此備,動若焦損。宜下仰民間,作備件器,以為農業之資。期以手轉、足踏、服牛回,備隨便宜。若有貧乏之輩,不堪作備者,國司作給。出自《太政府符》<應作水車事>

日本《類聚三代格》記載畢嵐發明馬鈞改良唐文宗太和二年(AD

828)水車製造令來自日本的記載已有手轉、足踏以及畜力驅動三種不同方式牛轉龍骨水車17牛轉龍骨水車的不同運作形式18抽水地勢較低者通常採用型A的齒輪盤安裝方式。抽水地勢高低差較大者通常採用型B的齒輪盤安裝方式。BA風力龍骨水車19風力龍骨水車的記載20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風輪共轉相鉤加。出自劉一止《苕溪集》畢嵐發明馬鈞改良唐文宗太和二年(AD

828)水車製造令宋朝(南宋初)(AD1127-1160)風力水車風力龍骨水車-水平軸式風力龍骨水車主要可分為水平軸以及垂直軸式,其動力取得方式如同水力龍骨水車一般,僅利用風的衝量來產生推力,為阻力型風車。其效益取決於風帆葉片的設計,使用阻力型風帆的原因應為其起始扭矩較大,恰好符合抽水需求。21

(a)1961上海縣西郊風力龍骨水車(b)80年代尚存於蘇北的風力龍骨水車風力龍骨水車-垂直軸式此種風車具有一個巨大的風輪,它的中軸以旋轉對與機架鄰接,以風帆承受四面八方的風力,所產生的扭力以齒輪對傳至跨軸。風輪是由一系列木質桿件連接成八稜柱狀的框架結構,而車心是整部風車的骨架的樞紐和中心轉軸,又稱大將軍,是取自中國帆船桅桿的俗稱。此型風車的風帆能夠自我調節以應對不同方向的風,與龍骨水車一樣為中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機械之一。22「立軸式風力龍骨水車」在江蘇鹽城海河鎮復原的情況水力龍骨水車23水力龍骨水車的記載24東漢末年漢靈帝(AD

168-189)曹魏魏明帝(AD

226-239)「水轉翻車,其制與人踏翻車俱同……,乃擗水傍激下輪,既轉,則上輪隨撥車頭豎輪」出自王禎《農書》畢嵐發明馬鈞改良唐文宗太和二年(AD

828)水車製造令水力水車出現於史料中宋朝(南宋初)(AD1127-1160)風力龍骨水車元朝(AD1271-1368)水力龍骨水車結論畜力水車的出現,克服了機構上的弱點,可算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之後風力以及水力的應用更增添了水車動力來源的可置換性,顯示出龍骨水車工作系統的泛用性。手搖式水車以及足踏型水車仍不致被淘汰,其中的原因可以推測為裝置製作維護的難度以及地形限制,根據詩人的描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