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地理学课件_第1页
近代地理学课件_第2页
近代地理学课件_第3页
近代地理学课件_第4页
近代地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近代地理学19世纪--20世纪中叶近代地理学产生背景

欧洲的文艺复兴

激发了人类创造性探索自身及其与自然关系的热情,哲学和自然科学开始出现蓬勃发展势头。以“日心说”的确立为代表,一系列地理现象不再是神灵的安排,地理学从神学的桎梏下解脱出来。西方地理大发现

地理大发现使地理学的视野由局部的各大陆扩展到全球,把古代人们理解的各自的世界,合并成一个统一的世界。殖民地理学会、商业地理学会反映了地里探险与殖民地拓展的时代需要,大量的探索和发现积累了大量地理学有关资料、数据,出现了一些科学价值较高的地理著作。

近代地理学产生背景工业革命与科技发展

工业革命在发展生产力、人同自然作斗争方面具有划时代的巨大历史意义。同时,欧美等国为了促进商品交流,大规模从事交通运输建设,开拓远洋运输网,逐渐形成了全球性的交通网络。众多科学学科的进步

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物理(万有引力与经典力学)、化学(元素周期率的发现)、生物学(进化论、全球动植物分类体系)、经济学(斯密与李嘉图古典经济学)、地质学(均变论与灾变论)等等许多自然和社会科学蔚然兴起,科学发展进入新纪元。近代地理学产生背景地理学分崩离析科学共同体建立地理学协会的建立,地理学术期刊的出版,大学中地理学专业的设置推进了“地理学科学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忘恩负义的后代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与奠基人奠基近代地理学的根本问题第一,什么是地理学研究的对象?即地理学与一般自然科学在研究对象与内容上有什么区别?第二,什么是地理学研究的目的?即地理学的科学价值是什么?洪堡、李特尔在这两点上给我们以明确启示,其观点支配了近代地理学的发展倾向。奠基近代地理学的根本问题第一,由自然现象的分析研究而阐明其间的相互关系,因此明了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洪堡主要做了第一项工作。奠基近代地理学的根本问题第二,以阐明人与地的相互关系为地理学的研究目的,奠定了近代地理学的指导观念。李特尔主要做了第二项工作。洪堡与李特尔亚力山大•冯•洪堡(AlexandervonHumboldt,1769—1859)洪堡和李特尔是同时代的人,在科学的历史上有如巍巍高山,成就卓著。作为地理学者在世界学术界、教育界享有如此盛名者至今尚无他人。他们是古典地理学的集大成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是继往开来的一代地理科学大师。洪堡治学涉及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地磁学、气候学、生物地理学等各个方面,对地理学、生物学贡献尤大。著有《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新西班牙王国政治论文集》、《植物地理论文集》和巨著《宇宙》。洪堡对地理学的贡献确立了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近代人文地理学上地理唯物论始祖。沟通地理通论与地理专论的联系。究明种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地理原因。始创地理学种种观察研究的方法。确立了地理学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宇宙论》绪言:此书是作者50年来的理想与抱负,其主要目的是想极力解释一切自然事物现象的联系性,并进而阐明自然现象由其内在作用的活动所形成的统一性。地理研究的对象是诸自然要素相互关系的观点地理研究的对象是个综合统一体的观点。近代人文地理学上地理唯物论始祖地球表面种种不同的形态对于其所在地居民的社会状况都有特殊的作用与影响,并由此推论到一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是基于地理条件的不同,居民文化及安宁秩序基因于自然因素,就是国家政治也是自然的产物。洪堡是一位自然科学家,只看重自然对人类的影响,而忽略了人的主动性。沟通地理通论与地理专论的联系由个别的事实,归纳求得普遍的法则;再用这个普遍法则,演绎和解释个别现象。将此原则应用于地理学的通论与专论,把两者有机地统一的起来。自此以后,通论并非完全之理论,而必须以事实相引证;专论也非仅仅为事像之记载,必须以原则相解释。通论与专论相结合而完成地理学的体系,于是乎近代地理学成立。究明各种自然现象产生的地理原因洪堡无论研究任何一种自然现象,并非从个别现象去研究,如地质学、气象学、植物学者所研究的那样。他的哲学见识,是由此更进一步,使他立即去观察别的现象,去探求原因与结果的关系,甚至于涉及政治与历史上的事实。没有谁曾经有过明白的见解,自然的各个要素之间,自然与人类之间究竟相互怎样依存又互为因果的。有之,实自洪堡。始创地理学各种研究的方法一、综合的方法将无数个别事实集合在一起编排之,然后用归纳法求得其普遍的法则。二、比较的方法比较不同地方不同的自然状况,发现不同之规律,实为近代地理学之指导原则。三、探求因果的方法一地自然现象之形成,不外乎是个单一自然现象因果之相互联系结果,而人类生活也由于自然与人类之间相互的因果作用而成。这个近代地理学的通则,始创于洪堡。

洪堡是一个时代的顶峰,也象征着一个时代的结束。自他之后科学进入了大分化的时代、专门化的时代。洪堡从直接观察事实出发,运用比较法,揭示了自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对僵化的自然观在自然地理方面打开了缺口,创立了自然地理学。从这个意义上讲,他又是科学未来的开拓者,是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卡尔•李特尔

(CarlRitter,1779—1859)是德国第一个地理学系的教授,是世界最早的地理学会――柏林地理学会创建人。他的最重要的功绩正在于他确立了地理学的概念和体系。他很注重人的研究,重视人地关系,是人地关系最早的系统阐发者。一生中撰写了《欧洲地理》和《地学通论》等著作。他的比较地理学、形态地理学的方法对近代地理学影响也极为深远。李特尔对地理学的贡献确立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统一的地理学空间之观念以人地相关为地理中心原则区域分类的比较地理学思想最早的地理专业教育与学术组织领头人确立了地理学的科学地位把地球一切的特征、现象及关系视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研究,而且显示此整个个体与人类的相互关系。他指出,地理学研究对象不是整个宇宙也不是地球的全部,而是地球表面。地理学是科学的一部分,应该用全部科学来表明自己的个性。地理学是综合的、发现特征的科学之观念是由他确立的。统一的地理学空间之观念认为地理环境是统一的、整体的,不是分散的、破碎的。所以地理学不是事像的罗列与记述,而是去发现其间的相互关系,完成一个完整的个体。以人地相关为地理中心原则地理学的中心原则在于阐明一切自然现象和形态对于人类的关系。这个关系是相互的,不是片面的。自然可以影响人类,人类也可以改造自然。地理学是把地球作为人类的故乡来研究的。区域分类的比较地理学思想研究区域地理首先在于分区,从比较入手确立一种类型体系,按类型进行区域划分并研究之。分区标准以前多依据行政区划,唯李氏不然,而代之于自然区域。比较地理学在李特尔看来,就是形态学、类型学的思想,通过对区域地理单位的分类、比较来分析其成因和变化规律。这种思想可以说是近代地理学的主要方法论。他的区域研究思想相对于他之前的区域地理是革命性的,被称为“近代区域地理之父”。最早的地理专业教育

与学术组织领头人1820年任世界上第一个大学地理系,柏林大学地理系主任。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地理学术组织,柏林地理学会。由于洪堡、李特尔的巨大影响,至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地理学是西方地理学的中心,英语圈、法语圈的地理思想很多也源自德国。对世界范围的近代地理学发展,德国地理学也起了重要作用。继洪堡、李特尔之后出现很多地理学家和地理学思想的理论流派。近代德国地理学第一、二代地理学大师两个开创性古典地理学家

(19世纪下半叶)李希霍芬(FerdinandvonRichthofen,1833—1905)

继李特尔之后的知名地理教育家,培养了一批出色的学者。也是地貌学、自然地理学、地质学家。著有《调查考察的领导方法》等书。1868—1872年多次到中国考察,报导了中国的煤田、绘制了《中国煤田图》,著有《中国》三卷书。第一次确定黄土是一种风积成层岩石第一次提出了华北煤田的分布的报告和图件第一次认为胶州湾是东亚最好的良港之一李希霍芬的地理思想他对野外地理调查的方法很有造诣,深信实地考察是最好的地理研究方法。具有地理研究的区域思想倾向。是李特尔思想的继承者,致力于发展一门体系明确的地理学。把地理的研究对象,确定为具有相当厚度的一个层或带,包括大气的下层与地壳的表层,是水、陆、气三界的境界面。他认为,地理学是发掘地球表层各种现象之间的关联性,其最高目标是发掘人与地球、人与生物和自然特性之间的关系。对人文地理的看法:与普通地理学一样,存在外貌形态、相互关系、因果关系、发生动力四种基本的研究方式。小区域人文的研究关键是综合。两个开创性古典地理学家拉采尔(FriedrichRatzald,1844—1904)近代人文地理学创始人。是所有对人文地理学有贡献的人中最伟大的一位。著有《人文地理学》、《政治地理学》、《人类的历史》、《比较地理学》、《德国乡土地理》、《美国政治地理》等书。其思想不仅对地理学,对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也产生深刻影响。用研究生物的观点来研究地理学,他的地理概念包括三种方法:a测定环境和人的协调关系b测定地表同一区域内人文现象的相互关系c对人文景观或文化景观进行研究的分类拉采尔的地理思想用解剖学的观念,把分布与范围作为重要的地理原则,强调人文现象分布的地点、位置、范围、界线、移动、演变。是环境决定论者。看重自然因素对人类的作用,分助长与牵制两方面,前者如对种族、心理,后者如对社会、经济。把“生存空间”作为地理的基本概念,反映人类社会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关系。创立“国家有机体”学说,用空间理论去解释一个国家的兴衰。是政治地理的创始人。颠覆了他之前人文地理大体将自己限制在区域研究中的传统。第二代古典地理学家

(19世纪末-20世纪初)

阿·彭克(AlbrechtPenck,1858—1945)地理学家兼地质学家,他是近代地理学史上系统自然地理研究最出色的人。第一个采用地貌学(Geomorphology)一词来论述地球形态的起因。他创立了气候地貌学、第四纪冰川地层学。他证实了第四纪冰期,著有《冰川时期的阿尔卑斯山》一书,这一发现奠定了第四纪学基本理论框架。1891年在瑞士召开的伯尔尼国际地理学会上,彭克首倡,国际协作编绘世界百万分之一地图。第二代古典地理学家柯本(W.Koppn1846—1940)是德国,也是全世界气候学的奠基人。他创立用温度和雨量的变化进行气候分类,是近代地理学最权威的气候分类之一,对研究植物地理和自然区划都有重要意义。赫特纳(AlfredHettner,1859—1941)是洪堡、李特尔之后二次世界大战前德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发表过《地理学基本性质和方法》、《区域地理》等论著。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是区域地理思想,他认为地理学的统一性寓于研究地方之中,也就是说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可以不同,但都是从空间变化这一观点进行研究的。他认为,地理学既是探求普遍规律的科学,也是论述个别事物的科学。他的研究思想在德国地理学界影响很深,形成了传统的区域研究纲要。第二代古典地理学家施吕特尔(OttoSchlvter,1872—1952)是最早把“景观”作为地理学科学术语的人。他认为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是景观,所谓景观是视觉和感觉到的形象,不应包括那些非物质的内容。主张研究景观的变化过程,写了《早期历史时代的中欧聚落》一书。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方法研究人是怎样改变自然的形象的,创立了“文化景观形态学”。韦贝尔(Waibel,1888—1951)

在德意志地理景观学派的延长线接近现代时,又诞生了一门新的学科——景观生态学。他从生态学观点出发,把景观学引入经济地理领域,提出“生态学的经济地理”学说。试图像研究生物群落内部生理机能之间的关系那样,研究经济景观内部的机能。德国地理学传统近代德国地理学从形态——分类——比较——因果关系,这个以赫特纳总结的形式,渐渐地向整体——机能——过程——系统分析的形式演变。人地关系学派、区域学派、景观学派以及区位论传统反映了德国近代地理学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其中景观学派是现代地理学诞生前地理学发展的新趋向。斯堪的纳维亚各国及芬兰、荷兰、奥地利、瑞士等国受德国地理学影响较深。在这些国家里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截然分开,分属于理学院和文学院。其中瑞典地理学有较久远的传统。近代法国地理学维达尔·白兰士

(VidaldeBlache,1845—1918)是法国近代地理学的奠基人,著有《人生地理学原理》、《法国地理大纲》、《东部法国》等书。维达尔最大的成就是打破了当时统治地理学界的“地环境决定论”思想,而以“人地相关论”取代之。他认为自然为人类的居住规定了界限,并提供了可能性,但是人们对这些条件的反应或适应,则按照自己传统的生活方式而不同。他还提出“生活方式”的概念,为社会文化地理的研究确定了较明确的对象和范畴。维达尔还十分重视小区域的研究,直接注意人及其周围的紧密关系。他的思想对以后出现的地理学的土地研究、局地地理学研究是有启发作用的。总之,他给法国地理学留下了一个良好的传统,使法国地理学没有遭至其他欧洲国家所出现的一系列争论和麻烦,无论是社会文化地理还是自然地理研究都比较深入。让·白吕纳(JeanBrunhes,1869—1930)维达尔传统的继承者和最优秀的学生。他称得上是所处时代的欧洲最优秀的人文地理学家之一,著有《历史地理学》、《法国人文地理》等书。他的主要学术思想是把人文地理学的领域缩小到只涉及人类对环境的占有和利用上。他提出人地学基本事实三纲六目的分类思想。他主张人地相关论,但他把人类对自然提供可能性的选择归于人的心理、物质欲望等。德·马东(DeMartonne,1873—1955)在自然地理方面,近代法国地理学中贡献最大的地理学家,著有《法国自然地理》等书。在地貌学方面,他向欧洲介绍了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在气候学方面,他用干燥指数来识别气候干湿,对气候的系统研究做出了贡献。

法国地理学传统比利时、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拉丁美洲各国受法国地理学影响较深。这些国家受维达尔传统影响,在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以及人与环境的关系上没有遇到更大的麻烦,在拉丁美洲国家中,巴西受法国地理学思想影响最深。二次大战以后,昔日的自然与人文地理合一的维达尔传统渐渐消失了,地理学家一部分走向科学的地貌学,一部分则向生物学和社会学靠拢。近代英国地理学麦金德(Mackinder,1861—1947)政治地理学家、历史地理学家,是英国地理学的代表人物。著有《不列颠与不列颠的海洋》、《历史地理枢纽》和《民主理想与现实》等名著。他以提出“大陆腹地说”的全球战略观念(1919年)而闻名于世。可归纳为三句名言:谁统治了东欧,谁就统治了大陆腹地;谁统治了大陆腹地,谁就统治了世界岛;谁统治了世界岛,谁就统治世界。他的思想在西方实际政治生活中影响很深,一度成为地缘政治学者们鼓吹纳粹征服世界的信念。他对地理学以极高的评价,认为地理学是研究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科学、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历史科学与现实政治学之间的桥梁。

赫伯森是麦金德的后继者,按地表形态、气候与植被划分了世界大自然区,为地理学为自然区划服务的事业开了先例。英国地理学传统与德国、法国相比,英国的近代地理学起步较晚而且也较为落后。除了政治地理学、历史地理学方面在世界有一定影响外,地理学的实际应用方面发展也较好。英国地理学传统英国皇家地理学会耗用大量经费资助地理学家在英国本土和世界各地进行探险考察。在区域研究方面也获得丰硕成果,最著名的是斯坦普领导的英国土地利用调查,为战时的粮食增长和以后的国土规划、城市规划做出了贡献。澳大利亚、新西兰、加拿大、印度、巴基斯坦、埃及等国受英国地理学思想影响较深。其中澳大利亚的泰勒对环境容量方面的卓越见解,赢得了澳大利亚人的尊重。近代美国地理学戴维斯(Davis,1850—1934)美国地理学奠基人之一,是美国最有名望的地理学家之一,美国地理协会的发起人。著有《普通气象学》、《地理论文集》、《自然地理学》和《珊瑚礁问题》等著作。他创立了侵蚀循环学说(地理轮回说)。戴维斯的理论一直是地貌学的基本理论,影响长达数十年,对20世纪初期地貌学有较大的推动作用。苏尔(Sauer1889—1975)美国人文地理学中景观学派代表人物,著有《景观形态学》一书。他主张地理学应研究自然与文化景观的形成、演变、特征,而不在于研究人类对环境的适应。哈特向(Hartshorne1899—)

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著有《地理学性质》、《地理学性质的透视》,被誉为里程碑式的著作。他继承李特尔、赫特纳传统地理学的思想,认为地理学的目的就在于研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和人类圈所构成的地表区域特征。他不赞成把地理学先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半然后再分别加以研究的做法。他指出地理工作者应从长期以来的人文现象与非人文现象的相关性的探索中解脱出来,应着眼于区域特征去展开研究工作。巴罗斯(Barrows1877—1960)

是美国地理学中人类生态学派的代表。他提出人类生态学的思想,认为地理学的目的不在于探索环境性质,而在于探索人类对环境的反应,自然条件只能联系着人去研究。

美国地理学传统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1950年代的美国地理学处于变革过渡时期,地理学的焦点离开单纯的地球科学,逐步转向社会科学,同时出现了“人类生态学”思潮,以及地志学、历史地理学、应用地理学等趋向。美国地理学一般不拘泥于科学体系上的束缚,比较注重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研究。地理学在资源调查、土地利用、土地调查、商品市场研究、军事、领土、外交、政治等各个方面发挥了实际作用。自然地理很注重局地地理学研究,人文地理方面注重社会地理研究。进入现代地理学阶段,1960年代的“计量革命”、1970年代的“行为革命”都首先是从美国开始的,是美国近代地理学学术传统的延续。近代苏俄地理学俄国地理学传统以道库恰也夫、巴朗斯基为代表的俄国近代地理学的兴起,既受了德国的影响,又具有自己环境的特色和民族传统。俄国幅员辽阔,地处欧亚大陆北陲,为地理考察和地理学理论建立提供了客观条件;俄罗斯文化与西欧具有不少差异,且语言互通困难较大。这使得俄国地理学的发展始终具有自己的特点。俄国地理学传统与德国和有些欧美各国不同,俄国近代地理学没有一个明显的开山鼻祖,而是由19世纪后半叶和20世纪初整整两代地理学家共同完成。东欧国家受前苏联地理学影响较深,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界限十分清楚,社会文化地理几乎没有发展,仅限于经济地理和自然地理两大方面。谢苗诺夫—天山斯基(1827—1914)

俄国的第一代古典地理学大师。他早年留学德国,是李特尔的学生,曾伴同李希霍芬对中亚进行探险考察。1858年他到我国新疆,考察了准噶尔盆地北面界山阿尔泰山和南面界山天山,是横越天山的第一个欧洲人,沙皇因此授予他一家在姓名之后加上天山斯基称号。其主要著作是:《俄罗斯帝国的地理统计词典》,是一部自然历史和经济现象的极有见地的融合作品。其地理学的观点长期影响着苏俄地理学界。沃耶科夫(1842—1916)地理学家和气候学家,在学术上是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的追随者。他对地理学发展的实际贡献比较大,他开创了比较气候系统研究,注重地理学农业方面的应用,按照他的建议,在格鲁吉亚试种茶叶、在中亚试种棉花、在乌克兰试种小麦,均获成功,改变了俄国的农作物布局面貌。其著作主要有《世界的气候》、《人类对环境的影响》等,他全面地回答了人类对自然影响的一系列问题。他的著作主要特点是具有真正建设性的精神,并力求地理学为人民的利益服务。道库恰也夫(1846—1903)自然地理和土壤地理学家,土壤发生学派创始人。在学术上的主要贡献为:①从自然—历史观点出发,对土壤成因作了科学解释。②提出地球表面土壤的地带性分布规律。③根据发生学原则对土壤进行分类,将俄国分为七大类纬度地带性土壤。④指出土地评价的任务是确定土地的收入与价值,为确定税收的多少与租金提供依据。⑤针对俄罗斯南部黑土地带的干旱问题,提出一套综合性的农业、水利及森林土壤改良措施。主要著述有:《俄罗斯黑钙土》、《论自然地带学说:水平和垂直土壤地带》等。贝尔格

苏联自然地理学家。苏联科学院院士、列宁格勒大学教授。曾任苏联地理学会主席。苏联自然地带学、景观学说创始人。认为自然带及其景观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自然要素组成的自然综合体。提出气候分类;以自然植被带划分和命名世界气候。著有《气候学原理》、《苏联景观地带》、《苏联自然界》等。巴朗斯基(1881—1963)苏联最有影响的地理学家,是苏联经济地理学区域学派的奠基人之一。他强调经济地理与自然地理的结合,重视自然条件的研究,提出“地域生产综合体”的思想,重视区划和综合分析,强调区域观点在经济地理中的运用。他制定的国家和区域的经济地理描述体系,对苏联和其它国家有深远影响。著有《苏联经济地理、国家计划委员会洲区概况》、《苏联经济地理》、《经济地图学》等。伊萨钦科()萨乌什金(1911~1982)经济地理学家。巴朗斯基的弟子。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教授,经济地理教研室主任。先后兼任《地理教学》和《地理学问题》杂志主编。在经济地理学的一般理论问题、人口居民点地理学、地域生产组织与经济区划、经济地理学和地理学史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也是前苏联理论地理学、计量地理学和社会经济地理学的积极倡导者。发表400多部论著。代表著作有《莫斯科》、《经济地理学导论》、《经济地理:历史、理论、方法和实践》、《地理科学的历史和方法论》、《地理学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近代日本地理学近代日本地理学传统日本的近代地理学开始较晚,主要是自明治维新(1868年)以后,随着西方地理学思想传入而发展起来的,主要来自德国,但对英美甚至苏联的理论和方法也兼容并包。每年有大量西方的部门和区域地理著作翻译出版,给日本地理学带来生气。但遗憾的是,近百年来,日本地理学界的著述主要是描述国内外情况的《地理大系》而缺乏创新的著作。介绍西方地理学思想并进行地理学启蒙教育福泽谕吉(《世界国尽》1869年)日本近代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明治时期杰出的教育家。毕生从事著述和教育活动,形成了富有启蒙意义的教育思想,对传播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对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因而被日本称为“日本近代教育之父”。最先把西方地理学思想介绍到日本并进行地理学启蒙教育。其著作《世界国尽》和西方的传统的世界地理极为相似,给日本人民带来了外部世界事物的一瞥,影响极大,并兼于其对地理学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